脱水读 >  天涯 >  婆媳关系 >  挑拨婆媳关系和弃老取幼的观点是非常害人的!(转载)

挑拨婆媳关系和弃老取幼的观点是非常害人的!(转载)

楼主:空间属性  时间:2020-08-23 12:31:52
看到很多宣传自我,挑拨婆媳关系和弃老取幼的新闻和论点,笔者痛心,要知道,善待父母,善待父母,是一个人最大的福报,老话叫种福田,为自己,为子孙种啊,要多些耐心……

其实,不论多大年纪的父母,都需要当儿女的耐心对待,尤其是父母年老之后,更需要我们付出百倍耐心。
善待父母,面对父母的唠叨不要烦躁,不要顶撞,要知道唠叨的背后都是关心与经验。
父母年纪大了,手脚不灵活了,思维不活跃了,面对他们理解不了的,要有耐心,慢慢给他们解释,要知道当你还是个孩子时,父母也是这样对你的。

曾国藩一家都把“孝”看得很重。
曾国藩的祖父年老患病,不能言且行动不便,曾国藩的父亲在床前侍奉多年,没有一点抱怨。
曾国藩的祖父每晚要起夜多次,曾国藩的父亲都先将器皿放好,等父亲好后,再过去收拾。
父亲的衣服脏了一点,也马上换洗。
善待父母,要有耐心,不急躁,不烦躁。
每个人都会长大,都会变成父母,每个父母也都有老去的那一天。
我们常说“老小孩”,当父母老成了你的孩子,请向他们当初对待你一样,对他们多点耐心。
善待父母,是一个人最大的福报
善待父母,多些用心


孝敬父母,除了细心、耐心还需要用心。孝顺不是简单的两个字,而是心贴心、心暖心。

古人说“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对父母的孝要竭尽所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孝顺父母,不要为自己的不孝找借口。

曾国藩在写给儿子的家书中说:“尔当体我此意,于叔祖、各叔父母前尽些爱敬之心,常存休戚一体之念,无怀彼此歧视之见。”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善待父母,要用心。

只是怀揣这一颗孝心是不够的,还要通过行动把你的孝心落到实处。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岁月从来无情,父母都会老去。

不知何时皱纹爬上了父母的脸,父母开始不再硬朗,拐棍成为日常。

别等成功之后,才发现你背后那双自豪的眼睛已经消失,没有人再为你鼓掌。

别说等自己条件好一点再尽孝,时间不等人,父母不需要多好的条件,别给自己留下遗憾。

善待父母,多些用心,再忙也要陪陪他,再累也要跟他说说话。

让父母知道,他们一直在你心上。

父母在,才是家。家和睦,人才有福。

善待父母,以细心、耐心、用心换父母顺心、舒心、惬心。

楼主:空间属性  时间:2020-08-23 12:31:52
事物如果长成太迅速,也会很快灭亡

物极必反,厚德载物,这些道理,千百年依然有效的,不是现代理论可以改变的事实,根基不牢,暴起的东西,也会暴灭,没有耐心,成不了大事,做人做事业都是如此!

在《魏志》里面,三国的魏,《魏志》中提到一句话:【夫物速成则疾亡。晚就则善终。朝华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是以大雅君子恶速成。】
我们从字面上看,很多事物如果迅速长成,就会很快灭亡。成就得慢、成就得扎实,才会有好的结果,“晚就则善终”。我们看到这个“速成”,应该要想到孔子讲的“欲速则不达”,孟子也讲“揠苗助长”,急于求成,反而是适得其反。要很快看到好的结果,那很容易就是做表面上的功夫了,做给人看的了。
而在大自然当中,比方树木,它能够成为参天大树,最重要的是它的根扎得牢不牢,而根都是看不到的,所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假如要快速看到效果,很可能都是适得其反。所以现在急功近利,其实在教育界也好,或者在各个行业也好,反而各个行业的发展,现在是状况百出。所以从企业的寿命来看,愈来愈短,都犯的是这个问题,“速成则疾亡”。都是做个表面,就像盖房子,柱子都不稳,外面涂得很漂亮,风一吹就倒下来了。
大家看,“万法由心生”,所有的物品其实都是人的心创造出来的,它的造型,它做出来实不实在,都跟制造的人有关系。你看古代一个桥可以用八百年,可以用一千年,我们现在的路呢?坏的情况很严重。您看,做表面,赶紧做好,跟扎扎实实想着我这个桥要利益世世代代的,凭着良心做还是急功近利做,那完全效果不一样。
而从我们自身的道德学问来讲,想急于求成,其实学的都是表象,甚至学个样子,让人家看起来学得不错。事实上,所有努力的动力都是希望别人说我不错,根本还是虚荣心,还是想求成的心。老子讲“为道日损”,真正道业要提升,不是增加一大堆东西,而是能把内心的习气不断的放下,放到什么习气都没有,明德、本善就显露出来了。所以真正求学问,是放下的功夫,放下习气。放下了习气,人的真诚心才会往外透出来。有一个名利心在,这真诚是不可能透得出来的,诚意才能正心,才能修身。
清朝的曾文正公讲到的,“一念不生是谓诚”,一个贪念都不起,一个习气都不起,不起傲慢、不起情绪的念头,都能调伏这些贪嗔痴慢,这个时候人才能真心,诚心才能够现前。浮躁还是来自于名利心、功利的心、求表现的心,这个对于道业都有损害。
格言里面有讲到,“为学第一功夫”,一个人道德学问要提升,先要“降得浮躁之气定”。这个浮躁从哪里来?从急、从求速当中来的。所以智慧是从“定”当中成就的,因定开智慧,这个定都是来自于持戒的功夫,来自于对治这些习气、欲望的真功夫。人的欲望很多,心是静不下来的,念头会纷飞的,当然,念头只有自己看得到。
所以求学问,首先,我们自己不能自欺,“观心为要”。自己的念头有没有跟经典相应,要很清楚,一不相应了,“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我们现在修学有一个要突破的地方,不是想自欺,是习气使然,浑然不知。就不知道自己的习气在那里作用,已经傲慢起来了,甚至是对长辈讲话都让人家很难受了,自己还很得意的在讲,察觉不到。
所以,我们从这些现象来看,家庭,尤其母亲的功德实在是太大了。现在修行之人,遇到的种种问题,都是从小的根基没有扎牢。好的家教,见到长辈怎么可能会有不恭敬的言语?不可能的。
现在我们成年人也很有善心,都愿意弘扬文化,但是一定要从我们的格物下手,对治习气下手。习气不除,只想着我学一大堆这些经句,可以去讲给别人听,这样就是在弘扬文化了?这样的认知不妥当的。“人能弘道”,就是这些教诲我们自己做到了,德行感动他人。假如我们身边的亲戚、同事,最近的,跟我们都不亲,都不能感动他们,然后我们出去讲课,人家说“好啊,讲得好”,我们还很高兴,这个就无形当中会有一个陷阱掉进去了,陶醉在掌声当中,甚至于身边的人给我们提意见了,我们还觉得他们鸡蛋里挑骨头,你看,这么多人都赞叹我,说我挺好的,说我很发心。“色不迷人,人自迷”,这个名不醉人,人也会自己醉。
所以没有高度的警觉,要放下习气真不容易,真的很难。孟子讲,“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我们的心被这些贪嗔痴慢给障碍住了,要能洞察得到,进而“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把它转过来。要突破浑然不知的状况,首先自己常常静下来读经,观照自己,常常能主动的听别人给我们意见、指正,我们这个态度要形成。
假如变成外面的人对我们很赞叹,自己身边的亲人提个批评,我们就很不高兴,甚至于就喜欢到外面去跟这些朋友相处,就不喜欢回家,“这些人不识货”。那个愈学,心态就愈偏掉了。身边的人看我们最清楚了,“近处不能感动”,最近的人都不能感动,“未有能及远者”。最近的人就是在勘验我们是不是真诚,诚能感通,连身边的人都成为不了知己,那我们这个诚心还差得很远。我们做这些思考都是不可自欺。

切莫急于求成,任何事都是如此!
楼主:空间属性  时间:2020-08-23 12:31:52
“弃老取幼,家之不祥”,一个家庭假如都没有想到父母,先想到孩子,那么这个家就不吉祥。因为孝道传不下去,所有的成人都想着这个孩子,那这个孩子的就会觉得,家里面都要为我着想,我最大。人家不为他着想,他就发脾气,而且成人所有对他的照顾,他慢慢的觉得是理所当然,是应该的。

我们看到,现在,有几个人的家里面都是先为老人着想?买衣服、出去吃饭,是先问老人喜欢吃什么?还是先想著孩子喜欢吃什么?比方说给老人做寿,去做寿时,都是些小孩在那里闹翻天,然儿老人在那里打瞌睡,到底是给孩子快乐,还是给老人做寿?甚至於现在老人不做寿,孩子三岁、四岁就做生日、做寿了。大家想想,一个小孩从三岁、四岁开始做寿,你看他的福报能折到什么时候?一个人为什么做寿?他对於家庭和社会有贡献,才给他做寿;一个孩子对家庭社会都还没有贡献,就让他花这么大的福报。所以孔子这一段话,给我们人生和家庭很大的启示
楼主:空间属性  时间:2020-08-23 12:31:52
物极必反,厚德载物,这些道理,千百年依然有效的,不是现代理论可以改变的事实,根基不牢,暴起的东西,也会暴灭,没有耐心,成不了大事,做人做事业都是如此!

在《魏志》里面,三国的魏,《魏志》中提到一句话:【夫物速成则疾亡。晚就则善终。朝华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是以大雅君子恶速成。】
我们从字面上看,很多事物如果迅速长成,就会很快灭亡。成就得慢、成就得扎实,才会有好的结果,“晚就则善终”。我们看到这个“速成”,应该要想到孔子讲的“欲速则不达”,孟子也讲“揠苗助长”,急于求成,反而是适得其反。要很快看到好的结果,那很容易就是做表面上的功夫了,做给人看的了。
而在大自然当中,比方树木,它能够成为参天大树,最重要的是它的根扎得牢不牢,而根都是看不到的,所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假如要快速看到效果,很可能都是适得其反。所以现在急功近利,其实在教育界也好,或者在各个行业也好,反而各个行业的发展,现在是状况百出。所以从企业的寿命来看,愈来愈短,都犯的是这个问题,“速成则疾亡”。都是做个表面,就像盖房子,柱子都不稳,外面涂得很漂亮,风一吹就倒下来了。
大家看,“万法由心生”,所有的物品其实都是人的心创造出来的,它的造型,它做出来实不实在,都跟制造的人有关系。你看古代一个桥可以用八百年,可以用一千年,我们现在的路呢?坏的情况很严重。您看,做表面,赶紧做好,跟扎扎实实想着我这个桥要利益世世代代的,凭着良心做还是急功近利做,那完全效果不一样。
而从我们自身的道德学问来讲,想急于求成,其实学的都是表象,甚至学个样子,让人家看起来学得不错。事实上,所有努力的动力都是希望别人说我不错,根本还是虚荣心,还是想求成的心。老子讲“为道日损”,真正道业要提升,不是增加一大堆东西,而是能把内心的习气不断的放下,放到什么习气都没有,明德、本善就显露出来了。所以真正求学问,是放下的功夫,放下习气。放下了习气,人的真诚心才会往外透出来。有一个名利心在,这真诚是不可能透得出来的,诚意才能正心,才能修身。
楼主:空间属性  时间:2020-08-23 12:31:52
世事无常,因果不昧。人这一辈子,命运如何,全在自己。在生命的长河中,我们播下什么因,就会收获什么果。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道德经》里,写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我们都渴望别人能为我们付出,从别人身上得到回报。殊不知,付出,才是“赢得”成功的决定因素;只有我们先懂得付出,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著名作家村上春树,从小就很喜欢撰写小说。他一心想把自己的爱好融入到工作中,做个出色的作家。然而,事情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顺利。写小说之前,村上春树曾经营过一家饭店。一开始,他只是出于生计需要,坚持经营了十年。但后来写小说的时候他才发现,正是那段时光,让他有机会观察很多人,认识到与他人相处的重要性。也让他领悟了一些社会问题,在四处碰壁的生活中学会了生存的诀窍。成名后,村上春树坦言: 这些艰难的生活体验,恰恰激发了他写作的灵感。他能写小说,还真的多亏了那段时光。
很多时候,人生就是这样。
你以为你走了一条错误的路,让你无法走向成功,无法得到你想要的结果。但其实,正是那些经历,铺垫了你来时的路,成就了今日熠熠生辉的你。人生从来没有白走的路,就算是绕道而行,也会遇到新的风景。老子曾言:“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感情,是处出来的;人心,是暖出来的;成功,是努力换来的。想要得到回报,就得认真付出,做人做事,都是如此。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是可以不劳而获的。所有命运的馈赠,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所有看似从天而降的幸运,都不过是厚积薄发的结果。要相信,厚德载物,功不唐捐。


人,永远都是互相的

《诗经》里写道:“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意思是,如果你要把木瓜投赠给我,我一定会拿琼琚回报给你,不仅为答谢你,更是为了珍重情意永相好。人之人之间的感情,不过如此。你投之以桃,我必报之以李;你雪中送炭,我定仗义相助。相处,全靠一颗懂得珍惜的心。
《红楼梦》里,有一集情节,讲述了刘姥姥的女婿狗儿,败光了家里所有的产业。
那时候,春节即将到来,然而家里却没有任何的积蓄能够让他们一家人撑过这个新年。于是,刘姥姥只好硬着头皮来到贾府寻求帮助。第一次见面,王熙凤便热情地招待刘姥姥,两个人还聊了一番家常。刘姥姥临走的时候,王熙凤给了她足足二十两银子。而这些钱,已经是一个普通人一年的总收入。刘姥姥拿着这些钱,不仅度过了燃眉之急,还令春节后种植的作物大丰收,赚了许多钱。生活水平因此也大大得到了改善。于是,她收成后,她带了整整2车粮食前往贾府道谢。一来二往间,刘姥姥和王熙凤熟络了起来。 几年后,贾府不幸衰落。昔日与贾府交好的官员,为了免受牵连,纷纷避而远之。为了解决燃眉之急,贾府的人不顾王熙凤的反对,把她的女儿巧姐卖去青楼抵债。刘姥姥知道后,不惜从老家赶来,买通狱卒进入监狱探望王熙凤和宝玉。得知王熙凤需要银两赎回女儿,刘姥姥毫不犹豫地回家卖了经营许久的田地,凑足银两救出巧姐。曾经听过这么一句话: “你若真心待我,我便十倍还你。你若负我,我便弃你。”简单直接的一句话,却道出了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关系:你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对你。仔细想想,的确如此。无论是家人还是挚友,想要长长久久地维持一段感情,都离不开一颗真心。其实,人与人的关系,就像一把拉锯。你若来,我便往;一来一往,才能互相影响。 所有的感情,都是互相的。懂得珍惜,才配拥有;只有在乎,才能永久。正如寂静法师所说:惜缘才能拥有,感恩才能长久。




尊重他人,就是庄严自己

记得多年前,我去一个商场买东西时,路过十字路口。那时候,和我一起等红绿灯的还有一个年轻的小姑娘。突然从马路中间迎面飞来一顶帽子落在了我们的前面,那顶帽子看上去旧旧的,脏脏的。我看到不远处一个拾荒老人正颤巍巍地走着,试图穿过马路来拾他的帽子。年轻的小姑娘看到这样的情况,毫不犹豫地捡起那顶脏得要命的帽子,向对面晃了晃。仿佛示意老人,她会把帽子拿给他,让他在原地等一下。当那个小姑娘把帽子交到那个老者手上时,我清楚地看到了老人眼中的感激。也听到他连声对小姑娘说:“谢谢你小姑娘,你长命百岁!”小姑娘听到老人的祝福后笑了笑,便默默地继续赶路了。看似一件很小的事情,但在我眼里,这个小姑娘的温暖举动,足以让我尊敬和赞赏。仓央嘉措说过:“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慢慢的我明白了,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优秀的人更懂得尊重别人。对人恭敬,其实是在尊重你自己。”懂得尊重别人,是一个人教养的最大体现。 层次越高的人,越懂得尊重。因为他们知道,尊重别人,其实就是在庄严自己。很多时候,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只顾着尊重比自己地位高的人,却忽略了小的方面。殊不知,世间的万物都是流动的,都不会一成不变。也许某一天,那些看似地位卑微的人,能在某个时刻帮你渡过难关。德国古典哲人康德说过:“我尊敬任何一个独立的灵魂,虽然有些我并不认可,但我可以尽可能的去理解。”生活中,没有人能够做到一切都尽善尽美。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标志,是懂得尊重别人的不同。懂得尊重别人,别人才会以尊重来回报你。
楼主:空间属性  时间:2020-08-23 12:31:52


为什么六度万行要把布施摆在第一位呢?

为什么不把禅定摆在第一位,而是摆在第五位呢?
一个人的心量、层次、能量场,都是通过布施修出来的,或者说是通过布施逐渐培养起来的。
再通俗一点讲,一个人的承受力、能力,都是通过布施慢慢培养起来的。
争强好胜只会使自己心灵的空间越来越小,断掉自己的慧命而成就对方,是三恶道的种子!

身心清净、单纯的人,灵性的力量更大。
一个人内在潜在的力量,无论是智慧还是神通,一是通过修定力修出来的,二是通过无我奉献引发出来的。
入定是往里面挖。就像挖井一样,不停地挖,挖深了,就把水挖出来了,智慧、神通就出来了。

还有一种方法是无我地奉献。什么叫“无我”呢?你把自己交给三宝,交给众生,达到忘我的境界。

什么都愿意付出:要力气,付出力气;要能力,付出能力;要什么,就付出什么;不断地奉献,不断地打开自己。你的智慧、神通自然就出现了。
在付出的时候、在往外释放的时候,就如同把一间屋子里的东西不断地往外搬,搬到最后,屋子一定会空掉。

得道就是在真空之后才出现的。真空出现了才会产生妙有,进一步才会产生妙用。
多数学佛修道的人都是小根小器的人,只能采用第一种方法,也就是“打井”的方法,不断地打,不断地打……

大根大器的人是采用第二种方法,也就是奉献的方法,把心门打开,把里面的东西全部往外拿,往外送,给予、奉献、施舍!
一个是寻找,一个是给予。

要想证得圆满的果位,最终必须回到向外这条路上,否则最多只能修个阿罗汉果。
罗汉的果位就是用“打井”的方式获得的。

一个从饿鬼道转世的人,一定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这样的人来修行,所采用的一定是打井的方式。
从人道投胎的人,或是从仙道下来的人,通常都很大方,心量广大,很愿意施舍。
从菩萨道、佛道再来的就更不用说了,在他们心里,贪的念头非常微细,几乎看不到。
畜生道,一是愚昧,二是无知。饿鬼道呢?大家都知道是贪。为什么贪呢?还是因为愚昧。
如果智慧开了,怎么会愚昧?怎么会贪呢?所以从这两个道来投胎的人,即便修行,层次也不会高,往往都是走小乘路线。

如果真能把小乘路线走成功,也不错。但事实上,这样的人不可能达到小乘的果位。

因为连最基本的人道都没有修好,怎么可能得到小乘果位呢?只有大根器、大心量的人才能修大乘。
为什么佛要让你布施,不让你索取呢?你布施得越多,心理的空间就越大,也意味着你的承受力越大。

你只想索取,不愿意给予、不愿意付出,你内在的智慧、神通、功德、福报怎么培养起来呢?
培福不是从索取中培,而是从付出中、施舍中、奉献中培。这些都是前提条件,都要带着无我的心态来做。
“我执”大的人是无法走布施这条路的,他每天说话用得最多的一个字就是“我”,几乎每句话都带着“我”。
假我用多了,真我就出不来,被假我掩盖了。我们一直都渴望真我早点出现,但真我被假我的牢笼套得太牢了。
当你渴望见到真我时,就去布施、布施……一直不停地布施下去,布施到最后就无我了。无我的当下就与万物同一体。

为什么我们不能布施呢?因为“我相”太重了!

布施不仅指施舍财物,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可以列入布施。
吃饭时,我让你先吃;走路时,我让你先走;骂我时,我不还口,让你骂;辩论时,我不跟你辩;有个师父在这里讲法,我来听……这些都是布施。
正因为这个法太容易修了,所以我们修不好,总喜欢修一些高难度的。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修高难度的呢?因为“我执”太重了!你接触一个高难度的,超越一个高难度的,就以为自己胜利了!
从表面上看,你的确胜利了;从实质上讲,你的“我执”又膨胀了一次!
不敢布施是因为有“我相”。“我相”没有超越是因为“命浊”没有突破,也就是怕死。
一个超越了“命浊”的人,就是一个超越了生死的人。一个超越了生死的人,还会有“四相”吗?
既然没有四相,布施这个境界就已经突破了。这时候就真的能达到要左眼给左眼,要右眼给右眼了,以身口意供养根本不值一提!
如果一个人真的没有了“我相”,布施这一法你就修成了。
后面的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很容易就修到位了!

所以佛祖在“六度万行”中,把布施摆在第一位!
楼主:空间属性  时间:2020-08-23 12:31:52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第一句话说:祖宗虽然距离我们遥远,但是祭祀的事情不可不诚心。世界上所有的文明,只有我们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没有断绝灭亡,原因有很多,其中一条便是对祖宗的崇拜。中国人心中可以没有上帝,但是却有祖先。对祖宗的崇拜便是对血缘的认同,祭祀,能够提升后代对家族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形成家族凝聚力……
第二句话:子孙即使很愚钝,经书也不可不读,这里主要指儒家经典,比如四书《论语》《大学》及五经等,读经可以使人明理,潜移默化改造身心气质,树立品德修养,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后代,也是为人父母者对后人的负责。
楼主:空间属性  时间:2020-08-23 12:31:52
这里骂婆婆的咒婆婆的成风,让人寒心气愤!

欺负婆婆们不能上网发言。她们把女人小心眼、窝里斗、不自尊等弱点表达的可谓淋漓尽致、一览无余。

仅仅是发泄吗?真是女人的杯具,女人的耻辱,人类的悲哀~

尊老敬老是人类道德的基础,是善的基础,是经营好夫妻关系的基础。

天下婆婆都是母亲,就她妈是母亲?

老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婆媳矛盾中多数是媳妇惹的祸。动辄就将婆婆视为敌人,动辄就给婆婆颜色看,这算什么本事。难道你不老吗?

处理不好婆媳关系,只能说明她的低能。

恶妇是家庭和社会不和谐的因素。

人做事,天在看。尽量表现吧,骂人实则骂自己,咒人实则咒自己。
楼主:空间属性  时间:2020-08-23 12:31:52
南怀瑾先生论修真修福?

——凡人我们不能只知道消福,不知道积福。如果我们没有慈悲心、没有菩提心,一直在贪嗔痴慢疑的状态中吃喝玩乐,这一切都是在造业,都是在减福。等到福报穷尽,业力现前,我们只能堕落恶趣,再也没有解脱的机会了。没有积福,天天奔忙也发不了财。有人说,“钱是我自己做生意、自己工作挣来的。”实际上,这都是你以前修过的福报,种过的因。这些都存于你的阿赖耶识中。做生意、工作只是一种缘,因缘具足而且成熟的时候,就会得果。

我们也可以享受福报,但是不能浪费福报。浪费自己的时间、财产、功德和一些好的机缘,都是浪费福报。你所得的、所享用的、所占有的这些,都是自己的福报,不能浪费。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别人的、是公家的,就随便用、随便花,一点点也不在乎。殊不知你有这样使用的权利,也是你生生世世修来的福报。随便浪费别人的、公家的财产就是在浪费自己的福报,这个道理一定要清楚。在寺院里也是,所有财物都是十方的供养,如果随便吃、随便扔、随便用,福报消耗得非常快
楼主:空间属性  时间:2020-08-23 12:31:52
为人父母怎样为儿女积累福报?


我们在世上吃穿住用都需要钱,银行账户里要有余额,其实活着,也需要余额,余额多少,就是我们的福报,俗称运气,实则是自己的福分,享受多了就是透支,积德节俭,就是存款。


我们有福报,孩子来到世上也有福报,不过是借父母的缘走一遭,假设这个人,福报只有十万,如果父母从小就疼他,给他好吃好喝,靠钱买学校给他读书。大学毕业前,他已经花了十万。那他毕业后,去赚钱就很辛苦。因为福报从小就花完,很可怜。所以大学生给小学生打工,老板很多都是没有文化的,但不能瞧不起他们,他们有福报。没有文化不会饿死,没有福报那就衣食都不能丰足。


教育孩子上,不要给他花太多的钱。花的是你的钱,损的是他的福报。很多人小时候很风光,到了长大了,就可怜了,把福报风光掉了。古人讲,要培养老来福报,年轻不要享受福报,把老年的福报都拿来享受。


教育孩子,要懂得寻根。孝顺好父母了,孩子自然听话。顶撞父母,以后孩子就顶撞你。这就是轮回。三代之间也是轮回啊。


所以要把好吃的给父母吃,少给小孩子吃,给小孩子吃太好,穿太好,都是损他的福报。



宇宙规律中,很多都不能代替。小孩的福报损了,他得自己去慢慢培,你没有办法代替的。越是关心孩子,这个孩子以后就很难有出息,太关心了,关心到了牵挂,把他的福报都损了,他以后就要在艰苦中好好培福报了。
那福田中,长辈前辈都是我们的福田。我们要恭敬长辈和前辈,以后我们当了长辈,后人才会恭敬你。这就是因果。




我们要照顾长辈,胜过照顾晚辈。现在人,都关心孩子胜过关心父母,以后孩子长大了,他生孩子了,也是关心孩子胜过关心你。这就是因果循环。
林则徐古人讲的,不要留钱给孩子,孩子有出息,你留得钱也没有用。孩子没有出息,你留钱给他,他也是败坏。
这就是宇宙的规律。那要留什么呢,留阴德,我们好好做善事,儿孙自然得福报。把钱存在阴德的银行,是最好的,福荫后代。


见过许多人行善积德,吃斋念佛,后代都很好。弘一大师的父亲被当地称为李善人,虚云和尚的父亲也被称为萧善人。


有的人做什么都赚钱,那其实是福德力量,不是他有生意头脑。有生意头脑,很聪明的人,福德不够,一样做不成。


修道,福德很重要。要遇到善知识,也要有福报。能修行佛法,安心办道,也要有福报。能有人护持,也要有福报。哪怕你不修,做世俗生意,也要有福报。不要说,他运气好,突然发财了。哪有运气好的问题啊,都是福报现前而已。


现在人讲赚钱,这个不对。应该要说努力培养福报。人有福报,做什么都能赚钱。有时候为了钱,可能损更多福报。那福报也分为两种,一种是世间福报,一种是出世间福报。


世间福报,包括做世间事业,慈善事业,资产很多,权利很大。这个是世间福。


出世间福报,就包括能遇到善知识,遇到佛法,能够懂得去修行办道,然后去寻找解脱,这个是出世间福报。


有福德的人,自然能感召有福德的子孙。天道是公平的,古人讲的,富不过三代,意思是无论德行不好,不可能一直富贵下去。富人会变成穷人。那穷人慢慢努力,德行好了,福报上来了,就变成了富人了。这就是因果规律,能量的守恒。




富人都喜欢给孩子花很多钱,提供很好的教育。世间的教育虽然也很好。但最好的教育,还是福德的教育。


给孩子福德教育,甚过知识和技术的教育。所以说,不要损孩子的福报,有钱也要布施出去。不能认为将钱布施了,孩子没有钱。


天道不会亏待人的,布施出去的是钱,收回来的是阴德,这些阴德自然会福荫后代的,上天会照顾他。
——舍得让孩子受苦,让他去成长,将来才不会受苦。父母真想为孩子积福报,有多余的钱,拿去布施做善事,积累阴德,这样就是顺着天,天就会照顾好孩子。
但有的人就想着,为孩子谋幸福,赚了大笔钱留给孩子,甚至用非法的钱给孩子,这不是害了他吗?
父母无法代替天,父母也要听天的,不要替天行道,自作主张。许多人留了许多钱给孩子,都给孩子败掉了,让孩子娇生惯养,结果孩子就不听话。要让孩子受些苦,是为他积福报,是好事!
楼主:空间属性  时间:2020-08-23 12:31:52
孩子来到父母身边,有四种缘分,佛法讲的很透彻,父母与子女的四种缘分

第一种:报恩缘

有些父母和子女,母慈子孝,子女和父母关系融洽,子女出生就聪明伶俐,乖巧听话。长大了更是很争气,从来不会给父母惹事生非,给父母带了了很多的荣光,父母以子女为傲。这样的子女就是来报父母恩的,他(她)投胎到这个家庭,是因为父母在过去一生对子女有恩惠。

第二种:报怨缘

还有一些父母和子女,关系相处起来总是说不出来的别扭,有些孩子小时候离不开爸妈,可长大后几十年都不叫自己的亲生父亲一个“爸”。小时候,惹事生非,长大了不务正业,一直啃老。这样的孩子被称为“败家子”,轻则搞得家庭矛盾不断,重则搞得家破人亡。为什么会摊上这样的孩子呢?这样的孩子多半是来报怨的,过去的一生中,孩子是父母的冤家对头,他(她)投胎到一个家庭就是来报怨的。就像郑州杀害空姐的那个孩子,还有把父母害死的孩子,都是这样的一种缘分。

第三种:讨债缘

这种子女是父母过去的一生欠他(她)的钱,他(她)投胎到一个家庭就是来讨债的。这样的孩子,你可以无限制的为他付出,为了他(她)读书、买房、结婚。可是无论父母对他们怎么好,把心掏出来给他们,他们也不知道感恩,他们和父母没有感情。好的话,你把他培养成人,他就走了,远走高飞,对父母很少过问。不好的,要啃老一辈子,一直到父母死了,还要想着怎么榨干最后一滴血汗。

第四种:还债缘

第四种缘分就是还债缘,这样的子女是在过去的一生欠父母的。这样的孩子,从小不需要父母操心,很独立,对父母要求很少,索取很少,这样的父母往往也是一些在物质生活上不是很富足的父母。从小到大给孩子创造的物质很少。但是孩子长大后很有出息,并且知道感恩图报,回报父母。

儿女是债,父母三思儿女到你家来,是什么关系?有一副对联,写得很有趣味:“夫妻是缘,善缘恶缘,非缘不聚;儿女是债,讨债还债,无债不来。”小孩为什么到你家来投胎?佛家讲的报恩、报怨、讨债、还债四种关系。印光大师开示:儿女有还债、讨债者;报德、报怨四种因缘子有四因者:一者报恩,二者报怨,三者偿债,四者讨债。   报恩者,谓父母於子,宿世有恩,为报恩故,来为其子。则服劳奉养,生事死葬,必使生则亲欢,祭则鬼享。


怎样为孩子培福
每个人来到世间,都带着自己的福气,或生在富家,或相貌出众,或天资聪明,或有贵人提携……但人与人的福报也有巨大差异,福气有先天所带,也可以后天培养,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福气,那么为人父母怎样为孩子培福呢?
一是要舍得让孩子吃苦,须知吃苦是了苦,今天的孩子,不是不幸福,而是不懂甘苦,自古大人物,往往出身贫苦而得大成就,所以不要怕孩子吃苦,相反还要创造机会让孩子感受生活的不易。
二是行孝,比如教孩子孝顺,行孝道的阴德最大,福运最好,父母自身行孝,福报也能传给后代,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孝道还包括礼敬长辈,任何人都要尊重,这样孩子以后的贵人才会多。
三是积德,比如做好事,行慈善,也尽量让孩子参加,多让孩子为大众服务,可以从服务家庭、亲戚朋友开始,多培养付出意识,付出的快乐,孩子自己能够感受,而不是教自私自利,也是为孩子积累福德,孩子的福德越多,将来一生越顺利。
四是布施,布施就是施舍,不仅布施钱财,也包括善意、微笑、礼敬、帮助建议等,天道好还,布施出去的是钱和心意,收回来的是福德。父母真想为孩子积福报,有多余的钱,拿去布施做善事,积累阴德,这样就是顺天,天就会照顾好孩子。
五是明理,给孩子正确的三观,身先垂范,教孩子真善美,心胸宽广,与人为善,勤劳节俭,这些都胜过知识的教育。
六是读书,要读好书,读经典,通过圣贤故事,历史经验,懂得古今大道,一个懂道理的孩子,不会纠结,做事有原则,内心有正见。
父母须处处留意为孩子积德而不是损德,孩子的福德越多,一生越平安。
楼主:空间属性  时间:2020-08-23 12:31:52
会修心的人面对灾难时——太好了,又一件好事。让人骂就是把未来的灾难解了。一般人——我怎麽那麽倒霉?吃亏一定得福,只不过滞后给你。(佛门讲“吃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过去出家人化缘不是为了要钱,遇到人家骂他,他欣然接受;遇到人家恭敬供养,也平静对待,心如如不动。现在的人想方设法躲灾,避开讨厌的东西,这就不是一颗随缘的心。

我们这样更改程序是为了扭转灾难,将过去失去的福报还给自己。不信你可以试一试。

灾难既能平衡过去,也能平衡未来,对未来的程序也能更改。当你将要求人办事,还没见面以前怎麽念啊?“他是贵人,是好人,是观世音菩萨……”这麽念他的善性就真的出来了。你要真把善性发射出来,对方也会报以善性。但常人是相反的,提前想“这人肯定会坑我、害我、逆我、损我……”麻烦了!

平衡过去就是对过去的总结,但有些人的灾难不是平衡过去的,而是平衡未来的,考验你的心性、考验你觉悟能力和承受力的。你承受的有多大,给你的福报就有多大。给你福报之前一定有灾难的化身,灾难是福报和功德的化身,正面是灾难,反面是福报,本是同根生,是完整的一对儿。有些人怨了,越怨灾难越多,每次来都是灾难这一面。但是福报也是灾难的化身。有人小时候享福太过,总吃好的,导致以后再也吃不下去了;小时候当官,长大了下岗了;有人搬新房亢奋,进去就大病一场,有些老人就再也没起来……风水轮流转。

楼主:空间属性

字数:10655

帖子分类:婆媳关系

发表时间:2020-07-12 01:34:10

更新时间:2020-08-23 12:31:52

评论数:1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