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老蜗牛:闲聊“基层文艺”

老蜗牛:闲聊“基层文艺”

楼主:老摩6  时间:2020-09-16 21:54:19


(新大众文艺-13-1)

老蜗牛:闲聊“基层文艺”



“新左翼文艺”又恢复集体写作了。上期的要求是关于智能技术,俺老汉胡乱凑合了一篇,算是蒙混过关。这一次,群主将题目锁定在基层文艺方面,要求新左翼文艺成员多关心基层文艺,努力发现、鼓励、介入、引导基层文艺向健康方向发展,俺老汉当然举双手双脚表示十二万分拥护赞成。

文艺,顾名思义,指文学与艺术的合称。所谓基层文艺,以特色四十年的现状来看,基本可以理解为排除在主流媒介之外,屏蔽于银屏影视之例,由草根小民自生自灭,不受主流待见的文艺,因此也可谓之“草根文艺”。然而这个题目,却让俺苦不堪言。俺老汉出身卑微,为人处事一向粗鲁,按《红楼梦》的说法,“焦大是不可能喜欢上林妹妹的”,所以与“文艺”二字几乎无缘,即使倒吊三天三夜,除了胃肠里面的剩饭剩菜,恐怕也倒不出半个与文艺有关的玩意儿出来,因此感觉十分为难。

不过说起基层文艺,俺老汉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个“经济处于崩溃的年代”,因为在那个“经济处于崩溃的年代”里,不但生产蒸蒸日上,科技飞突猛进,而且基层文艺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人们的精神追求决不像今天这样追名逐利,俗不可耐。

俺老汉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出身于西南一县级城市,1970年作为知青上山下乡,当时各个大队(相当于现在的村级机构)都成立有文艺宣传队。那个年代的教育方针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所以稍有一点文化的年青人多少都有一些文艺素养,吹、拉、弹、唱都略通一二。冬季农闲时,年青人就排练文艺节目,有相声、小品、歌舞、器乐演奏等,定期在大队演出,贫下中农亦非常欢迎。尽管没有什么布景,乐器也很简单,光源仅一盏煤气灯,但每次演出皆热闹非凡,非常受贫下中农欢迎,对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宣传中央政策和毛泽东思想,传播正能量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公社(相当于现在的乡级机构)也会定期进行文艺调演,好的节目则会选送到县里参加汇演。

后来参加工作在造船厂,八小时工作以外,单位也有业余文艺宣传队,经常为群众表演歌舞、小品,以及宣传计划生育方面的节目。年青人个个涌跃参加,积极性非常高。俺老汉那时也很有上进心,但缘于自身文艺脓包太少,只能扮演一些次要角色,虽然心里有些不大服气,不过还是明白自己有几斤几两,不敢像陈佩斯先生的小品那样计较主角与配角。

除了文艺表演外,县里还经常举办篮球赛、排球赛、乒乓球赛、田径赛等各种体育活动,无论是全民所有制企业还是集体企业(那个年代没有私企,100%的“GDP”和就业都是国家和集体企业承担的)都会积极参与,文艺生活可谓丰富多彩。搞得好的还会受到县里的表扬,单位领导也脸上有光。那个年代,凡是有点儿文艺或体育特长的年青人都是香饽饽,各单位都争着要。

改开搞以后,随着私有化进程的步伐,县里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一个个被MBO(改开“精英”们发明的“管理层收购”),集体企业也不放过,全部被私有化,以前的单位领导都变成了老板。记得俺老汉下岗不久,县体委组织职工篮球赛,结果参加的全是行政事业单位,企业没有一家报名。诸位用脚趾头想一想都能明白,资本家会让员工干与利润毫不相干的事情乎?

几十年过去了,私有制特色已经占领了大半壁江山,资本文化已经统领了几乎所有领域,文艺在主流的推动下,不断地向“高、大、上”和“白、富、美”方向发展,离“基层”二字早已渐行渐远,群主大人偏偏出了这么个题目,岂不是为难俺老汉么?

然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精神层面,只要精神不死,就会有文艺存在的空间。那么,现在的基层文艺究竟在哪里呢?俺老汉更新思维,四下打探,发现基层文艺并没有消亡,只是它们存在的空间和形式与时俱进了。它们不再出现在主流媒体,不再出现在书店柜台,也不再出现在影视屏幕,更不会出现在央视的春晚,而是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各种特殊的场合下。

一、 基层文艺在网络空间里。

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主流媒体一统天下的局面,降低了进入文艺殿堂的门槛,昔日可望而不可及的普通小民也能够在网络空间尽情发挥,一展身姿,或发表一篇自己创作的文章,或发上几幅自己精心绘制的图画,或发表一段自己拍摄的视频,或上传几张自认为不错的照片等。基层文艺借助这个平台,找到了自己的发展空间。而今的互联网功能强大,无所不有,但其最大的优点就是人人可以参与,双方可以互动,只要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便可尽情潇洒,展示其才艺。

游览互联网,俺老汉发现草根阶层其实并不缺乏人才,有的文章水平之高,思想性之强,毫不逊色于主流;有的文艺节目创作之精,表演技艺之美,亦不逊色于主流明星,如果没有互联网,这些人才岂不被埋没了。正因为有了互联网,他们的才干才有了发挥的空间,这就是科技进步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亦为基层文艺搭建了一个舞台。

咱们“新左翼文艺”的文章其实也得益于互联网,否则大家也就没有了写作的兴趣。即使写出来,也找不到读者,只能顾影自怜。另外,一些在主流并不起眼的影视作品,在互联网上却有不菲的点击率和评论,如电影《钢的琴》,主流媒体鲜有提及,票房价值也着实可怜,但在网上却颇受好评。我们“新左翼文艺”也曾组织大家写过该片的影评,彰显了主流与草根之间不同的价值认同感。还有崔永元先生主持的《打工春晚》,以及孙恒先生创作的“打工音乐”等,主流一般是不会正眼相看的,若不是互联网,恐怕这些节目根本无法与大家见面,说明这个空间是巨大的。

互联网虽好,但良莠不齐,一些不健康的作品,一些非正能量的观点,一些肮脏肉麻的所谓“心灵鸡汤”,一些有违社会公德的言论,也在利用这个平台进行传播,有的甚至将其作为诈骗的平台,监管部门若不予以重视,必后患无穷。因群主大人限定了写作范围,所以不敢越界展开,恕另当别论。

二、 基层文艺在手机微信里。

微信属于互联网的升级产品,一部小小的手机,就是一台移动电脑,而且灵活性、便捷性更强,特别是拍照、摄像和手写功能,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都只能望其项背,为普罗大众写作、摄影等艺术创作提供了方便,加之传播的迅速和受众的广泛,使其人人都有创作的条件和一展风采的空间。印证了一句名言:旧时王榭堂前燕,落入寻常百姓家。

中国人均一部手机(除婴幼儿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大妈大叔们玩起手机来,丝毫不亚于年青人。现在而今眼目下,“低头一族”早已不是年青人的专利,卖菜的,卖肉的,卖鱼的,卖日杂百货的等“引车卖浆者流”都会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宝购物,连街头要钱的乞丐也用上了扫码支付。试问手机用户:谁没有几个朋友圈?谁没有关注几个公众号?谁没有几个微信群?一篇精彩的短文,一张精美的照片,一段精心制作的视频,一声对亲朋好友亲切的问题候,只须手指轻轻一点,便大功告成,这就是信息化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也为基层文艺创作提供了便宜。于是,将自己的经历创作一篇微小说,将自己的感想写一篇杂文,或将自己的旅游见闻写一篇游记,或将自己拍摄的照片制作一个“小年糕影集”或自己录制一个小节目等,通过朋友圈与大家分享,刷刷存在感,晒晒成就感,不亦乐乎?

有了这个现代化、信息化的科技手段,人人可以当作家,人人可以当摄影师,人人可以做编辑,对基层文艺的创作发展无疑具有提高、普及和促进作用。比如,近几年经常在微信上露脸的《北京大妈有话说》就深受大家追捧。制作这类节目投入甚微,只需要一位口齿清楚的大妈和一部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即可出节目。

前段时间,微信朋友圈一篇短文也非常有意思(作者不详),大意是某大学同学聚会,人人衣冠楚楚,个个道貌岸然,名片均为某某长,或某某总,或某某显赫名头。仅一位不大起眼的同学整洁朴素,素衣裹身,名片上没有任何头衔,仅一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众人皆惊,询问何处贵干?同学笑而不语,大家皆以为谦虚谨慎,深藏不露之高人矣。筵毕,一昔日同窗相送至宾馆大门外,忍不住询问:同学享受的是啥国务院特殊津贴,告知可否?答曰:低保。此文虽然入不得大雅之堂,但谁能说它不是一篇优秀的幽默短文?此类例子不胜枚举,可见网络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基层文艺工作者,只要你有写作的激情,无论水平高低,都可以一展才艺。

三、 基层文艺在各色各样的培训班里。

据观察,目前各类文艺培训班多如牛毛,尽管不少人颇有微词,但不可否认对 “草根文艺”的发展普及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以老年大学为例,多以音乐、绘画、歌舞为主。俺一发小,因在美术绘画方面颇有造诣,故退休后被聘为老年大学教授,虽不享受教授待遇,但本人却津津乐道。此举不但为基层文艺的普及发展功不可没,而且在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均属功德无量。

俺老汉退休后,也曾想培养一点文艺方面的爱好,以显儒雅,可惜不是这块料,唱歌五音不全,开口就跑调;跳舞张牙舞爪,能吓哭小孩;绘画更是马尾巴串豆腐——不敢提了,本来画的是一只兔子,可大家偏说是耗子;一次费尽心机画了两只燕子,取了个雅名《双燕戏春》,可那些家伙偏说是一对蝙蝠,气杀俺老汉也,索性果断退学,从此不与艺术二字沾边。直到现在,想起来仍心中愤愤不平。看来从事文艺方面的培养还是需要一点天赋的。

除老年大学外,还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大凡学校周边,各色各样的培训机构如过江之鲫。文化补习方面的俺不说,只说说文艺方面的。女儿家对面就是一所小学,其周边培训班数十家,有教钢琴、吉它、长笛、手风琴等器乐的,有教声乐、舞蹈、跆拳道的,也有教绘画、节目主持等艺术方面的……。总而言之,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做不到的,只要你有需求,就有相应的市场来满足你,这就是市场经济无孔不入的优势。这些培训班尽管五花八门,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要收“刀仁”的,而且价格不菲。尽管如此,但一个个却生意兴隆。站在家长的角度,也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竭尽所能也要将孩子送去培训。客观上讲,这些培训机构也是促进“草根文艺”发展普及的摇篮。

俺老汉既然与艺术无缘,遂将希望寄托于小外孙,决心那怕自己勒紧裤腰带,也要将其培养为艺术大师。但不知是否遗传基因作祟,这小子高不成低不就,学钢琴没几天就丧失了兴趣,学长笛仅仅能吹出个响,学小号专门晚上吹,害得俺老汉夜夜失眠。后来选择学习绘画,总算坚持了半年,考试时画了一只鞋子,算是小有成就。后来又画了一个京剧小丑脸谱,你别说,那个丑相还真是没法形容,算是歪打正着,名副其实。一番折腾下来,不得不偃旗息鼓,鸣金收兵。真不知这小家伙的兴趣爱好究竟在哪方面,如果样样都去尝试一下,恐怕俺老汉连裤腰带都要给送进当铺了。

这里,俺又想起了咱们东边的邻邦朝鲜。据悉,朝鲜小学生每天只上半天课,下午全是兴趣爱好特长培训。而且所有培训机构都不收费,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报名,便可享受名师指导。俺老汉微信公众号有一个“新幸福朝鲜”,每天都有孩子们表演的各类文艺节目,且水平非同一般。现在的朝鲜,基层文艺的普及非常广泛,孩子们的个人素质早已超过了堂堂天朝,这一方面,可能咱特色社会也自愧不如矣。

四、 基层文艺在贩夫走卒、车水马龙的街市里。

市场经济,大街小巷,熙熙攘攘。某日,俺老汉携小孙子外出,见街边一糖画艺人正在用糖浆作画,先将糖浆加热熔化,然后舀上一勺子糖浆,徐徐倾倒在横着一根竹签的光滑石板上,其动作之娴熟,挥洒之自如,顷刻之间,各种可爱的小动物便从画中脱颖而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甚是爱人。石板旁有一转盘,消费者只要给五元钱,便可用手拨动一次,转盘指针指向啥,便可取得啥作品。小孙子见了异常兴奋,俺老汉赶紧掏腰包。第一次转了一只鸡,第二次转了一只兔子,第三次转了一个松鼠,可小家伙还不满足,一心想要那只冲天飞龙。俺一看大事不妙,转盘上飞龙的圆周角非常小,概率微乎其微,若再转下去,俺老汉这个月的零花钱就要泡汤,赶快以糖吃多了要坏牙为借口,抱上小家伙落荒而逃。

从艺术角度看,糖画仅是其中之一,另外还有剪纸、泥塑、陶器、花鸟字画、手工银器、彩色玻璃艺术品以及各式现场制作的精美手工艺品等,无一不展现出文化艺术的精美,俺想这些也应属于基层文艺的范围吧。记得咱们群主大人就曾对花鸟字画特别感兴趣,为此还写过不少评论呢。

中华大地,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人杰地灵,各类人才辈出,如果有人愿意将其收集整理,说不定会成为一部反映基层草根文艺的百科全书。

五、基层文艺在“中国大妈”的舞姿里。

说起“中国大妈”,大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凡有广场的地方,或者夸张一点说,凡有比巴掌大稍大一点的地方,都能发现她们的身影。每当黄昏降临,广场上,街边旁,路灯下,凉棚里,随着阵阵音乐响起,映入眼帘的便是大妈们翩翩起舞的身姿。

倘若仔细观察,可发现舞者有高有矮,有胖有瘦;服装有红有黑,有花有白,既有专业舞裙,也有普通布衣;舞姿亦有美有丑,有挥洒自如,有别别扭扭。领队的扭腰,众人便跟着扭腰,领队的扭屁股,则众人则跟着扭屁股。舞蹈名称更是五花八门,俺老汉才疏学浅,有的竟然叫不出名字。前些日子上街闲逛,看到一群大妈如一字长蛇排列,双手平伸,搭于前者双肩,双眼微闭,两脚直挺,随音乐节奏一跳一跳,徐徐向前,十分怪异,看不懂属于什么流派,询问何舞?答曰:僵尸舞也。惊得俺老汉半天合不拢嘴。呜呼,舞蹈竟然与僵尸联姻,这世界真是无奇不有矣。

“中国大妈”能歌善舞,早已经名震天下,不但从城市漫延到了乡镇,从乡镇漫延到了农村,而且居然走出国门,迈向了世界。据说凡是有“中国大妈”存在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她们翩翩起舞的身姿。前些日子听说随着出国旅游热的兴起,一些“中国大妈”竟然将舞台搬到了美利坚合众国的白宫大草坪上,不知打扰奥巴马总统和白宫官老爷们办公否?可见中国大妈表现欲之强烈,表演精神之执着。

“中国大妈”声名崛起,既强身健体,也有利于社会和谐。若某某店铺开张,也少不了身着大红大绿的“中国大妈”们锣鼓喧天,或敲腰鼓,或扭央歌,表示庆贺,以增加气氛,谁又能说这不是基层文艺的表现形式之一?只是有个问题俺老汉始终弄不明白,为啥其中少有“中国大叔”的身影?难道“中国大叔”皆音盲加舞盲?或个个都没有表现欲,喜欢低调做人?抑或不想长命百岁、延年益寿乎?真是惜哉!

当然,凡事得有个度,“中国大妈”们的执着虽然可圈可点,但若有扰民之嫌,那就不太好了。倘若走出国门,不讲规矩,随心所欲,成了“国害”,那就有辱人格国格,更是适得其反了,这一点还希望“中国大妈”们自重。

六、 基层文艺在商业化的氛围里。

市场经济是一个逐利经济,特别是在商贾云集、商业化氛围浓重的场所,以文艺形式促销的手段大行其道。特别是某新产品上市,更是大张旗鼓。大型商场里,经常有商家组织的各种促销活动。通常情况下,先由几位光膀子露肚脐的美媚手持话筒在舞台上又喊又叫,手舞足蹈,音乐声震耳欲聋,一阵张牙舞爪之后,主持人登台亮相矣,宣传其商品如何之优秀,功能如何之多多,质量如何之杠杠,价格如何之优惠云云。台下观众则一个个如鲁迅先生《社戏》中描述的那样伸着脖子,引项以待,希望得到几个小小的礼品。想必诸君都见识过这样的场景,抑或曾积极参与其中。此形式俺老汉虽不太感冒,但不能否认,此也应该算是基层文艺的一种表现形式。

最近,俺老汉越来越佩服商家利用文艺进行促销的水平,大型激光屏幕加各种声光手段、歌舞表演、奇装异服、真人内衣秀、接吻表演等,无所不用其极,凡阁下能想到的,他们都能做到,凡阁下没想到的,他们也能做到。资金雄厚的商家甚至能挖掘大牌明星为其呐喊助阵,将文艺与促销手段绑架得炉火纯青,真让叹为观止。

文艺当然也包括文字,而商家对文字的运用,恐怕货真价实的文人也会自叹弗如。继“狗不理”包子、“载人舟”鞋子、“三大炮”糯米团子、“全聚德”烤鸭、“小天鹅”火锅等老店招之后,又已与时俱进矣。卖鸡肉的叫“鸡不可失”、卖酸奶的叫“情人的味道”,卖衣服的叫“锦衣卫”,卖羊肉的叫“狼来了”,另外还有“猪圈火锅”、“厕所串串”、“伤心凉粉”、“丝意发型”、“金枪不倒”、“烧烤状元”、“狗窝饭店”、“牛魔王面馆”等等,这些奇葩店名,将文字运用得让人目瞪口呆,叹为观止。

不过最令人惊叹的还是房地产开发商,将一个“起”字用到了极致。诸位不要小看这个“起”字,如果没有它的存在,开发商根本没有游刃有余的空间,广告上面的价格是多少,那就必须童叟无欺,不然就涉嫌欺骗消费者。然而只要有了这个“起”字,前面的数目字统统都是放屁,解释权仍在开发商手中,数字只能作为吸引眼球,挑起消费者购买欲望的手段矣。商人,俺老汉真是服了。

其实基层文艺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比如墙体造型、园艺、建筑、装潢、家具、服饰、发艺、广告以及各种商品的加工艺术等,无一不与文艺相干,若一一写下去就没完没了了。只要人类还没有倒退回动物世界,对文艺的需求就无处不在,基层文艺也就有了着附的载体和生长的空间,因此而生生不息,经久不衰。

稀稀拉拉写了这么多,诸位看到这里可能都打瞌睡了,还是就此打住。至于群主大人要求“鼓励、介入、引导基层文艺向健康方向发展”,俺老汉实在没有这个自信,一则位卑力薄、人微言轻,我等“屁民”即便呼天抢地喊破嗓子,“上面”也不会在乎;二则执政者的立场、路线、方针、政策才是关键,否则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三则社会如何引导,主流如何宣传,官老爷如何作为,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俺等再嚷嚷也不过是“吃地沟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再说了,现在文艺界那些乱七八糟的破事,比如崔永元先生揭露的“阴阳合同”、 “天价片酬”、“偷税漏税”、“涉嫌洗钱”等,都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银屏舞台上那些无病呻吟、故弄玄虚,令人作呕的“娘炮”、“小清新”、“小鲜肉”,无一不是社会长期引导纵容的结果,以至于当今“英雄捐躯无人问,明星蛋痛天下知”,说明社会主义文化宣传教育阵地已经全面失守,所以在“鼓励、介入、引导基层文艺向健康方向发展”方面,我等“屁民”最多只能做一粒投进臭水塘里的小石子,能激起几波涟漪就不错了。

楼主:老摩6

字数:7177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8-10-30 15:03:00

更新时间:2020-09-16 21:54:19

评论数: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