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说说清朝 《说清》第一部 乱世英雄篇 (长篇连载)

说说清朝 《说清》第一部 乱世英雄篇 (长篇连载)

楼主:元嘉2018  时间:2020-11-03 08:40:15
第一次在天涯连载,只顾着发内容,目录没有发,实在抱歉,不得不再开一贴。

先把本书目录献上。

乱世英雄篇以努尔哈赤为主角,讲述努尔哈赤的成长,以及他和天下四绝:东邪袁崇焕、西毒熊廷弼,南帝孙承宗、北丐李成梁之间以天下为棋盘,落子夺江山的历史。

本篇共分十五章,每章1.1~1.3万字,分5小节。

目录如下:
第一章:梦想
第二章:天才
第三章:起兵
第四章:复仇
第五章:统一
第六章:八旗
第七章:兴复
第八章:反明
第九章:萨尔浒
第十章:博弈
第十一章:分庭抗礼
第十二章:夺嫡
第十三章:困局
第十四章:熬战
第十五章:遗憾

严正申明:我写的是正史。
楼主:元嘉2018  时间:2020-11-03 08:40:15
第一章梦想之彪悍民族
从某种角度上,在当代说清朝是幸运的,因为在这个特别注重颜值的社会,清朝皇帝们的圈粉能力都还比较OK。

颜值这个东西,除了保养和动刀子,基本要靠基因遗传了。

我们第一位男主角——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他的基因就相当不错。

打个比方,如果说朱元璋是马云的话,那么努尔哈赤就算不是李彦宏,起码也是马化腾,不客气地说,是可以靠脸吃饭的。

据《清史稿》记载,努尔哈赤仪表雄伟,志意阔大,沈几内蕴,发声若钟,睹记不忘,延揽大度。

1559年,帅哥努尔哈赤出身在东北的额赫图阿拉,现在的辽宁新宾县。

这一年,他的爷爷是建州左卫指挥使,姥爷是建州右卫指挥使,整个建州,他家就是最大的地主,而且还有一大堆私人武装卫队。

那么问题来了。

家里没有一块地,肚里没有几粒粮,已连饿死好几口家人的朱五四,干起造反这门买卖,不说天作之合,至少也绝对算不上对不起国家。

那么努尔哈赤呢?

根正苗红的地主家孩子,怎么就走上了造反这条不归路?

事儿,还要从盘古开天地……呵呵,开玩笑,从女真族说起。

【彪悍的民族】

1912年,泰国国王拉玛六世,写了一本书,叫《东方犹太人》,书中认为广东潮汕人和西方的犹太人极其相似,他们同样地精明、勤奋和坚韧,同样地极具商业天赋,也同样地四处漂泊,屡遭排斥。

我曾以为潮汕人,真的是最有资格被称为“东方犹太人”,直到翻开女真人(满族)的历史,我疑惑了。

我疑惑的不是女真人是不是更有资格被称为“东方犹太人”,而是咱中华民族的女真人,论遭遇,论智慧,论成就,完全可以和犹太人掰掰手腕。

这个长于“黑水白山”间的种族,实在太令人惊叹了。

女真人最早和中原王朝开始有往来,大约在隋唐时期,那时候他们还叫“靺鞨人”,翻译过来,是山里的野人,大致这么个意思。

野到什么程度呢?五胡乱华的时候,北方告别原始社会的野人们基本上都南下霍霍了,比如鲜卑族、羌族等等,唯独靺鞨人还干留在北方吃土。

原因没别的,这帮野人实在太原始了,带出去,都不好意思说俺们都是来自北方的。

一直到了隋唐,当初南下霍霍的胡人们你基本上被汉人同化了,靺鞨人少了大批竞争对手,这才有机会接触中原文明。

不接触不要紧,一接触,对于汉人而言,多了一个比蒙古人更可怕的敌人。

蒙古人,会打天下,但也只会打天下。

而靺鞨人,不仅会打天下,更会治天下,学习能力比打仗还要强悍。

早在武则天时期,靺鞨人刚学会“走路”,就在东北松花江一代建了个国,史称渤海国。

注意渤海国建国时间,公元698年。

那一年,狄仁杰都还在办案呢。

前有贞观之治,后有开元盛世,中间一个武则天,谁都不是好惹的,渤海国居然能在大唐盛世开邦建国,靺鞨人,猛吧?

“三人渤海能当一虎”,这是时人对渤海国武力的评价。

更可怕的是,靺鞨人还极其擅长学习,往西向大唐学,往东像新罗,高丽,日本学,往北向突厥学,跟各个国家关系搞得还都不错,整个社会极其开方好学,尤其对大唐,成批成批地往那派留学生,搞到后来,大唐玩什么的,他们就玩什么,什么农耕,冶金,手工,商贸,经济上该有的都有,什么三省六部,什么郡县制,政治上该有的也有。

短短几十年,渤海国的人口从建国之初的几十万,增加到了三百多万人,而且大部分还都是外来人口。

就这么红红火火的,终于引起了大唐的注意,唐朝派了个使者,叫张建章,此人到渤海国转了一圈,极为惊叹,提笔在史书上留下了四个字:“海东盛国”。

善战而好学,正是靺鞨人展现出来的这种强大的种族气质,谁见了,都想往上砍两刀。

第一个这么干的,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公元925年,辽太祖耶鲁阿保机趁渤海国发生内乱,率军亲征,灭了渤海国。

这一仗,至今没有详细的记载,但打完以后,辽国开始流传这么一句话: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挡。”

可见当时战况之惨烈。

估计是被打出了心理阴影,耶律阿保机回去就干了一件非常缺德的事,拆分女真族:把女真族内精英称为“熟女真”,强令南迁,来个民族融合,至于黑龙江一代的,称为“生女真”,鼓励继续做野人。

(注:靺鞨在正史中改名为女真,大约是这段时期。)

可能还不放心,耶律阿保机还严禁熟女真和生女真之间往来。

这么一来,女真族积累了两百多年的精英和文化被消灭得干干净净。

几乎亡族。

狠啊,但耶律阿保机万万不会想到,女真人更狠!

200多年后,被打回原始社会的生女真硬生生地大辽的眼皮底下,把大辽给锤死了。

狠吧?别急,这才刚刚开始,紧接着,他们又灭了北宋,干趴了高丽,打服了蒙古,最牛逼的这群人居然每隔三年跑去蒙古割人头,堂而皇之地杀人,美名之曰:减丁。

如此直白的“尊重”,如此特殊的“照顾”,此后,两族间的感情也十分特别,见面就砍,俗称——世仇。

战力爆表的女真族,学习能力同样爆了表,一个“大定之治”,出了个被称为“小尧舜”的金世宗完颜雍,一个“明昌之治”,史学家给了个令人热泪盈眶的评语:宇内小康!

合称“世章盛世”。

翻遍史册,除了女真族,从未有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可以留下“盛世”的传说。

而女真族三次执政,一个海东盛国,一个世章盛世,当然,还有我们后面要说的康乾盛世。

如果说契丹人没整死女真人,是耶鲁阿保机手软的话,那么接下来出场的蒙古人——成吉思汗,对女真人相当硬核,只有一个字:杀。

野狐岭一战,屠杀金军四十多万。

中都(北京)之战,屠杀军民一百多万。

一直杀到蒙古第二任大汗窝阔台,出现了个耶律楚才,这才改变了方针:唯完颜氏不可赦!

这话说的,将士们哪有不明白的,继续杀呗。

当初跟着完颜阿骨打南下霍霍的女真人,经过一百多年的繁衍,已经有了几百万的规模,杀完以后,只剩下了几十万。

这群人,下场是,隐姓埋名,彻底变成了汉族,有姓王的、姓汪的、姓金的、姓赵的、姓魏的、姓顾的、姓完的、姓颜的等等。

女真,又只剩下了东北那群当年没跟完颜氏南下霍霍的,不通汉语的,没有文化的“野人”。

第二次几乎亡族。
楼主:元嘉2018  时间:2020-11-03 08:40:15
第一章 梦想之历史轮回


然而,历史的辙轮划过,无论是耶律阿保机,还是成吉思汗,他们都万万想不到,300多年后,女真人会再一次卷土重来。

这一次挡在他们面前的是:大明王朝,一个空前集权,空前忠烈的王朝。

大明是个很有意思的王朝,它一生忙碌,不是在打外族,就是在打外族的路上,前期打蒙古、中期打瓦剌日本,后期打鞑靼女真,基本没怎么消停,唯一比较消停的那几年,女真就崛起了。

事儿就是从那几年说起。

1403年,永乐大帝朱棣成功革了自己侄儿的命,在南京登基,满朝上下,宫内宫外遇到的头等大事,就是人事大换血。

一时间,肥肉遍地,美差满堂。

风口来了,总有人会冒险,有人就瞅准了这个时间窗口,咬了咬牙,狠狠地革了自己小弟弟的命,成功入宫,做了太监。

他的名字叫亦失哈,海西女真人。

太监,不幸哪,自古以来就是天生的背锅侠,在一代又一代先辈前烈们光辉的照耀下,基本上就是“一入史册臭如粪”,好事,干了也白干,反正没人信,坏事,不干白不干,反正都是你干的,要想在历史上全身而退,唯一的办法就是默默无闻,一出名,基本就臭了。

按照正常的剧情,摆在亦失哈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默默无闻,要么遗臭万年,除非,你愿意付出生命的代价。

比如唐朝的高力士,听到主子李隆基的死讯,吐血吐到死,这才没臭,甚至还留下了“千古贤宦第一人”的美名。

再比如明朝的王承恩,跟着主子朱由检上吊,也没臭,得了个无数文臣武将都求不得的一个谥号“忠愍”。

敢拿小弟弟冒险的男人,亦失哈绝对是个不甘平庸的人,但要在茅坑里玩出香飘飘的感觉,实在太难了,三条路:默默无闻、遗臭万年、付出生命,哪条路都如此艰难,怎么办?

很明显,亦失哈也不知道怎么办,在他入宫的前几年留给了历史一份几乎空白的答卷。

然而,慢慢地,亦失哈开始意识到,他踩的可能不是粪坑,而是狗屎,狗屎运!

他面前的,是人类历史上太监的最巅峰时代:永乐王朝!

在那个王朝,小小的南京紫禁城里,挤着一群足以彪炳史册的太监:

郑和、王景弘,七下西洋,“万国来朝”奠基人;

洪保,一个可能比“哥伦布”还要早70年发现美洲大陆的中国人;

侯显,五使绝域,印度、孟加拉、锡金、尼泊尔,这些让亚历山大都感觉压力山大的地方,侯显都去了,每一次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这份名单,当然,还有后来居上的亦失哈,一个不亚于郑和的男人!哦,不好意思,太监!

从永乐9年,到宣德8年,二十多年间,亦失哈,九上北海(东北),行程万里,干了

三件彪炳史册的大事:

第一件:奴儿干都司的实际操盘手,招抚东北数百个大小部落;

第二件:打通“东北丝绸之路”,市赏自从成为明王朝治理东北的标配;

第三件:兴建永宁寺,还先后刻了两块寺碑,一块上写着“吾子子孙孙、世世代代臣服,永无异意矣”,一块上写着“我等臣服,永无疑矣”!

史载:国人无远近,皆来顿首。

哦,对了,亦失哈腿脚勤快,为了招抚更多族人,一不小心登上了一个荒岛,顺道宣布了下主权,这才有我们如今中小学历史教科书里那张深入人心,头大如牛的大明地图。

这个岛,叫库页岛!

亦失哈的崛起,为女真族换来了三十年的和平。

于是,一个新的轮回又上演了。

以亦失哈为代表的大明第一代女真人,他们的梦想很简单:臣服。

为了同一个女真梦,亦失哈不远万里,九上北海,而另一群女真人,也坚定地走上了大明王朝组织的“抗蒙统一战线”,挥刀砍向蒙古人。

这群人里,最积极是一个叫猛哥帖木儿的女真人,基本上大明让他干嘛,他就干嘛,打蒙古他就打蒙古,追叛军他就追叛军,甚至,让他打女真人,他也照打不误,比自己人还要好用。

可惜,都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猛哥帖木儿还没成龙呢,就生了个和他除了血缘,基本上八竿子打不着一撇的儿子:董山,全名爱新觉罗.董山。

董山在他父亲的熏陶下,基本全盘否定了父亲的做法,尤其是在大明发生土木堡之变后,飘了,在接下去十几年有关女真族的记录里,董山基本只干了一件事:入犯,尤其是成化初年,我们来感受下:

成化二年12月,女直入犯,明总兵郑宏战败;

成化三年正月,女真入犯,明都指挥使邓佐战死;

成化三年3月,女真入连山关,掠开原、抚顺;

结果,明宪宗朱见深大怒之下,发出了人类历史上最令人毛骨悚然的一道命令:捣其巢穴,绝其种类!

这就是著名的“成化梨庭”,又称“建州月屠”,这里为了更让读者们有个直观的感受,我们单独再解释下梨庭这个名词:

“犁庭”就仿佛对一片长满花草的庭院,用牛拉着犁翻过一遍又一遍,直到清洁得干洁净净!

这圣旨,下得是如此恨意滔天,底下办事的,那只能按着惨绝人寰标准办了。

“剖其心而碎其脑,粉其骨而涂其膏”,若干年后,当事人明朝总兵赵辅是这么回忆的。

于是,建州女真,这一支离文明最近的女真人,一夜解放,回归了大自然。

紧接着,董山的大儿子妥罗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父亲和族人如猪狗般被屠杀,转身就高举爷爷猛哥帖木儿的旗帜,服服帖帖地干了一辈子的顺民。

每每看到这一幕,我都唏嘘不已。

我一直认为,女真族真正强大的地方,除了善战和好学,更在于,当他需要发展壮大时,总有人敢于创新和冒险,而当他面临生死存亡时,又总有人敢于妥协和低头。

这种善于冒险和敢于妥协的精神,贯穿整个大清朝,和大明朝的忠烈刚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两个朝代,遇事大抵是这样的心态。

明朝:玩不转了,硬着头皮继续玩;

清朝:玩不转了,认怂了再玩!
楼主:元嘉2018  时间:2020-11-03 08:40:15
第一章 梦想之真假大腿


可能这次被明朝打击得实在太狠,女真人在接下去将近半个多世纪里,一直在认怂,从未坚挺过,尤其是猛哥帖木儿、董山一脉的建州左卫。

接下去的几十年,这伙人基本上怎么艰苦怎么来。

董山的儿子辈,经济上靠援助,精神上靠阿Q。

一直到他他孙子辈,出现了一个叫福满的人。

福满长大以后,对家族的生存现状极为不满,扣着反动分子的帽子,日子过得实在太难了,痛定思痛后,他决定去一个更难的地方:宁古塔!(今黑龙江牡丹江一带)

“发往宁古塔,永世不得入关”,据说后世有些犯官一听发往宁古塔,干脆抹脖子自杀了,可见生活条件之恶劣。

而福满同志,抱着大无畏的决心,为了脱离明朝的监控,跑到宁古塔,带着那里的野人女真,搞起了农业革命,开垦荒地,修养生息,短短的二三十年,再次强大了起来。

从福满同志简短的人生简历看,这是一个和他祖父董山一样,敢于冒险而不甘于平庸的人,这种人,一旦强大起来,不闹点事情,实在对不起人生,也对不起祖父嘛。

于是,他决定再冒一次险,做了一个彻底将建州左卫再次卷入历史洪流的决定:迁回老家,赫图阿拉!

赫图阿拉,大致在现在的辽宁新宾县,离大明朝的边关抚顺很近,由于贸易频繁,在这一带混的女真人数量不少,福满一回家,临近的几个女真部落就不干了,尤其是董鄂部。

都走了几十年了,回来抢饭碗连招呼也不打,干他!董鄂部的回应十分粗暴。

几次群架下来,福满哭了,这些年,都忙着搞农业革命,回来也打算安安分分种个田,压根没想过干架这事儿,打打打不过,回去面子挂不住,眼看就撑不住了,关键时刻,福满的一个儿子,用一门高技术含量的绝活,力挽狂澜。

他的名字叫爱新觉罗.觉昌安。

这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

我从大学毕业以后在体制内单位上过班,后来也折腾了几年生意,深刻地体会到在这个成人社会里做人的艰难。一个人要让另一个人说你好,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而要让另一群人说你好,花点功夫也不难,但要让身边几乎所有的人说你好,那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需要很高的情商和智商。

这样的人,我身边极少,偶尔碰到一个,大都在事业上相当成功。

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正是这样一个情商和智商都很高的人。

史书记载,觉昌安足智多谋,办事果断,又精通汉语(注意,这在当时女真人中是一项极为实用的高级技能),虽然只在他们家六兄弟中排行第四,却在族内说一不二,不仅仅哥哥们对他言听计从,甚至连老爸福满也对他十分尊重。

能有这样的成就,源于他的一项独门技能——抱大腿!

咱可千万别小看抱大腿这门技术,因为这门技艺实在是考验一个人综合能力的高难度、高技术含量的绝活,远远不是咱们电视剧上看的磕个头,认个干爹就能完事的。

要成功抱上一条可靠的大腿,需要经过如下的步骤,注意每一个步骤,必须步步小心,稍有差池,不仅仅可能前功尽弃,甚至可能反过来得罪大腿,招来杀身之祸。

首先,选大腿。这是站队问题,在你死我活的竞争环境当中,攀附大腿的同时往往意味着可能要成为别的大腿打击对象,因此招子必须得亮!

其次,分析大腿。选完大腿,就需要全面分析大腿需要什么?因为但凡大腿,基本都是一个领域的大佬,摸爬滚打多年,想抱他大腿的人多了去了?凭什么是你?想利用他的资源,你又能为他提供什么?

最后,选择合适时机,开抱!这是一个怎么抱、什么时候抱的问题,这个问题相当复杂,过程也是十分多样化,有可能只是一个眼神,几句话,也有可能是一顿饭,有可能是一起出去玩了玩,也有可能是解决了啥问题。总之,有啥厚黑学的本事,吃奶了往上怼就行了。

觉昌安正是个中高手,抱起大腿,稳准狠!

他精准分析了当时的局势,认为攻打董鄂部,能力是不够的,死守山寨,问题是解决不了的,于是果断地选了第一条大腿:海西女真哈达部首领王台。

王台威名赫赫,素有称雄女真之心,正找不到南下发展的途径,听说他刚好还有个女儿未嫁?

死活也要把他女儿搞到手!

巧了,王台正愁找不到南下的路子,这叫不谋而合,双方迅速结亲,不久联合出兵,大败董鄂部。

这下,觉昌安一战成名,混壮了,于是他决定再接再厉,很快,又找到了第二条大腿。

一条真正的大粗腿—大明!

他刻苦认真地审视了局势,分析大明需要什么?我能提供什么?

在掀开自己家族血泪史之后,他敏锐地意识到,大明是一个不可战胜的庞然大物,必须牢牢抱紧,不得有一刻松懈,只有效仿先祖猛哥帖木儿,对明朝采取逆来顺受、虔心臣服的策略,才能保证家族的长治久安。

他坚定地走上一条“顺夷”的道路。

很快他的努力得到了大明政府的认可,明朝上下,对他赞赏不绝,甚至连当时的辽东总兵李成梁也对他颇为器重。

按理说,作为一个女真人,在当时的条件下,混到这个地步,应该是非常了不起的。

可坏也坏在,人一旦找到一条成功的捷径,就会永远想着走捷径。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觉昌安的悲剧就是坏在他的第三条大腿上!

第三条大腿,就是大名鼎鼎的女真老罕王—王杲。

王杲,真名喜塔喇.阿古,一个同样情商和智商都很高的人。

事实上,一开始觉昌安认为自己才是那条大腿。

当他名动女真的时候,王杲还默默无闻,当他和大BOSS明朝打得火热地时候,王杲连大BOSS的腿毛都还没摸到。

觉昌安看上王杲,是觉得王杲有能力,想居为己用。

有意思的是,王杲看上觉昌安,也是觉得觉昌安有能力,想居为己用。

于是,两人互相抱着收伏对方的心态愉快地见了面,吃了饭,在和谐的氛围中,两人一致同意,结盟,啊不,结婚!

觉昌安的一个儿子很快就取了王杲的一个女儿。

儿子叫塔克世,女儿叫喜塔喇.厄墨气,几年后,他们连续生了三个小孩。

小孩的名字分别是:努尔哈赤、舒尔哈齐、雅儿哈齐!

但很快,觉昌安就哭了,哭得肠子都青了。

他的这个亲家公,王杲先生,不仅仅比自己聪明,汉语讲得比自己溜,居然还擅长算命,讲起话来煽动力极强,天生就是个领袖,更重要的是他的胆子实在太大了,凶悍绝伦,简直是个狼崽子,这哥们要么不干,要干直接和明朝干!

额里个神哪!
楼主:元嘉2018  时间:2020-11-03 08:40:15
第一章 梦想之兴复女真


1557年,王杲率众去抚顺马市贸易,被明军勒索,大怒,顺手就砍死了抚顺守备彭文洙。

杀完后,王杲冷静一想,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抢了抚顺;

抢完后,王杲又冷静一想,二不做三不休,随后光顾了东州、会安;

回家后,望着堆积如山的物资,王杲终于无法冷静了,他开始陷入深深的自责:都怪以前思想太局限,早那么干不就得了!

王杲一手刀枪,一手金银,一边在自家招兵买马,一边对官军大肆贿赂,他这旗帜一立,大批同样敢于冒险的女真人,纷纷归入麾下,有名有姓的猛将就有来力红、郞忙子、格宝等人。

一时间,王杲声威大振,街边小报都称他女真三大巨酋之一!

动嘴的怕玩刀的,玩刀的怕玩命的。

觉昌安被王杲这位玩刀又玩命的主儿彻底征服了,很快两人从一起混,变成了跟着王杲混。

但很快,1562年,王杲干了一件更令觉昌安肝胆俱裂的悍事。

那一年的秋天,兵强马壮的王杲,像往常一样去打劫,打着打着,就打到了明朝军事重镇——辽阳郊区。

然后,碰钉子了。

大明辽阳副总兵黑春对这帮胡酋实在忍无可忍,发动了突然袭击,一通冲锋,就彻底打散了王杲的队伍,仅黑春一人,就亲手杀死王杲数十名部众。

王杲,不过如此!黑春很开心,也很得意。

没过几天,王杲又来了,这次上来就招呼黑春全家女性,黑春大怒之下,再次率军猛攻,很快王杲的部队和上一次一样,又被冲散,纷纷溃逃。

太不经打了!黑春决定干死王杲。

结果一路狂追,一直追到媳妇山,追不动了。

不是累了,是完了。

媳妇山上出现了大批伏兵,他们一个个都带着戏谑的眼神,看着黑春。

王杲就是王杲,他的凶悍绝不在黑春之下,他的智谋更非黑春可比。

打劫骂娘是假,设伏媳妇山才是真!

黑春,你太小瞧王杲了,下一刻,你将为自己的冲动付出惨重的代价。

对黑春,王杲选择了最残忍的方式:慢慢打!

打了足足两天两夜,黑春被抓时,已经成了一滩烂泥。

那一刻,王杲终于露出了狰狞的面容!

杀!不,给我磔!

“磔”,在明代,你可以理解为五马分尸,也可以理解为凌迟处死,总之,死无全尸,过程及其痛苦,死状极为惨烈。

磔杀明朝总兵!

觉昌安吓得六神无主,五内俱焚,他不得不接受一个可怕的现实:王杲就是自己的高祖父董山,一个可能会将整个家族拖入深渊的人!

他依然记得100多年前他们建州女真那段血腥的历史——成化犁庭。

必须和王杲划清界限!

立刻!马上!

然而事情发展完全出乎觉昌安的意料,明朝压根就没啥动静。

不是不想,而是自顾不暇。

1558年辽东发生了大饥荒,边镇士兵逃亡、马匹饿死的竟高达三分之二,当时主政东北的辽东御史张学颜坚持贯彻收缩保全的策略,反复强调人来了自己没有损失,敌人走了自己要好好防守。

从这个程度上讲,黑春出城功追杀,和张领导的指示是不相符的。

现官不如现管,很快,黑春事件被压了下去。

在往后的几年明朝那边一直安安静静,但越安静,觉昌安越觉得心惊,在通盘考虑形势之后,觉昌安率先行动,暗中干了两件事:

第一件:牢牢抱住明朝大腿,坚决和王杲划清界限!什么?王杲既是同族,又是亲戚,平时也对我不薄?对不起,我不想跟着作死!

这事儿,觉昌安完成得极为出色,甚至干成了大明官方认证的间谍!

第二件:坚决抱住女真族哈达部首领王台的大腿!王台和他有着同样的世界观,都是大明王朝的坚定支持者,更重要的是,他实力雄厚,完全可以和王杲单挑,万一事急,跑跑路也是不错的选择。

觉昌安同样完成得十分出色:老路子,联姻。

1568年,努尔哈赤的生母,王杲的女儿去世,刚下葬没几天,觉昌安便急不可耐地又把儿子塔克世卖给了王台。

王台犯难了,老夫年纪那么大,没女儿了啊。

这根本无法难不倒觉昌安,他咬咬牙,说了个很没有下限的解决方案:没女儿您老随便领养一个,也行!

就这样,努尔哈赤又平白多了一个继母,王台养女:那拉氏。

觉昌安的这一系列动作,堪称完美!完美得把孙子努尔哈赤坑惨了。

史载:那拉氏尖酸刻薄。

到什么程度呢?十岁的努尔哈赤就被逼迫离家出走,上山做了采蘑菇的小野人,挖挖人参打打猎,比做和尚化缘的朱五四也强不到那里去。

这叫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觉昌安的小动作,王杲却无动于衷,选择了无视。

觉昌安知道王杲聪明绝顶、心狠手辣,却并不真正地了解王杲。

人世间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的面前,你却根本不知道我要什么。

一个对生活妥协的人可能永远不会懂得一颗拥有梦想的心。

觉昌安对生活妥协了,他对明朝畏惧远远超过愤怒,这种畏惧让他甚至忘记了反抗,还忘记了胜利!

他很难理解王杲,明朝太强大了,边境几十万部队,而整个建州男女老少,加上吃奶的,也就就不过几万多人,拿什么去反抗?胜利?

胜利就是活下去!

但王杲对生活并不妥协,他比觉昌安更加了解明朝,更加了解汉人,他知道他们有个十几年不上朝的嘉靖皇帝,有个忙于内斗的朝廷,更知道几十万边军的腐败和废弛。

反抗才能胜利!

女真虽然人少,但个个骁勇善战,又对东北地形了如指掌,只要策略得当、团结一致,未必不能和明朝一战,再加上周边鞑靼、蒙古其他部落,完全可以和明朝周旋,为何一定要屈辱地生活在明朝的淫威之下,去做那化外之民?

对,兴复女真,未必办不到!

这就是我王杲的梦想!
楼主:元嘉2018  时间:2020-11-03 08:40:15
第一章 梦想之种族清洗


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1573年,万历初年,明朝发生了两件事,这两件事,彻底改变了王杲的一生。

第一件事:一代名臣张居正主政,开始著名的“万历新政”,朝野上下气象为之一清;

第二件事:一代名将李成梁掌东北,在屡次击败蒙古、鞑靼的诸部之后,开始腾出手来对付女真了!

名臣+名将,王杲的好日子到头了!

先说名臣张居正,历史名人,这是一个很想有所作为,也有能力可以有所作为的人,张首辅对嘉靖、隆庆年间边患不断的状态相当不满,他决定要改变这种现状。

东北他看中了一个狠人,名将李成梁!

“北成梁,南继光”,什么是名将?名将不是说出来的,也不是写出来的,是打出来的。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名将,他们普遍的特征就是手头上都极硬,能打,敢打,最重要的是想打,都是激进的好战分子!

当然,打了就能赢,不打白不打嘛!

李成梁想打,他的第一步,就是王杲!

在李成梁眼中,王杲算不上真正的对手,充其量也就是蒙古那边消停了,跑女真这边来活动活动筋骨,但他依然并没有轻举妄动,而是悄悄地给猎物做了三个陷阱。

第一个陷阱叫宽甸六堡,明的。

1573年,李成梁按照巡抚张学颜的提议,正式着手准备修建“宽甸六堡”。

宽甸六堡是六个军事堡垒,位于建州女真的东南部,直接扼住了建州女真南下的喉咙,这一招极狠,相当于在猛兽的巢穴外架了几杆枪!

第二个陷阱是策反,暗的。

李成梁暗中策反了不少王杲的部属,打算孤立王杲,觉昌安大抵就在这种时候,正式充当了间谍。

第三个陷阱叫夺食,也是暗的。

李成梁开始严查朝廷颁发的“敕书”,也就是上贡许可证,主要针对王杲。

以抢掠为主业的王杲,手上有不少“敕书”,当然大都是禁不起查验的,这相当于在王杲这头猛兽的食物来源中狠狠地切了一刀。

架枪——孤立——夺食,套子已经做好,就等你王杲钻进来吧!

李成梁的三招招招致命,目的就是要把猛兽激怒,就是要让你主动出来咬人,这叫困兽之斗!

如李成梁的意料,王杲愤怒了!

曾经的胜利和野心让王杲相信,明朝那腐朽的朝廷和贪婪的边军都是纸老虎,只要给他一记狠的,他们就会和以前一样妥协。

1574年七月,王杲的四个部属被李成梁策反,逃到了抚顺关。

机会来了,王杲是这样认为的!

他直接派手下第一猛将来力红去抚顺关要人,结果人没要到,来力红被抚顺守备裴承祖骂了回去。

来力红很愤怒,硬抢没胆子,回去没交代,半路上忽然灵关一闪,大腿一拍:那我也抢你的!

半路,来力红抢了五个汉人。

掰指头一算,嘿,还多了一个呢。

正得意呢,前脚刚回家,后脚裴承祖就来要人了。

他带着300骑兵!

裴承祖:交人!

来力红没有屈服:不交!

裴承祖:不交就干你!

话音刚落,裴承祖僵立不动了,因为他发看到了一双无比可怕的眼神,正死死盯着自己。

王杲!

他带了大部队团团围住了上门的裴承祖,他受够了这段时间明军那咄咄逼人的试探,那一刻,他看裴承祖眼神像极了看黑春的那种!

欺人太甚!王杲又一次彻底愤怒了,他先后击溃了裴承祖和明朝援军,俘获了裴承祖等数百明军。

杀吧,全杀了,一个不留!哦,这个裴承祖给他点特殊服务,上次的黑春是磔杀,这次来个新鲜的吧!就把他肚子剖开吧,要活着剖,我想看看让他看看他自己的心,嘿嘿,王杲轻描淡写地安排了下去!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裴承祖事件”,王杲通过他的恐怖主义军事行动再一次成功震慑了东北边军,史书记载,“时自开原至辽阳,自将领至屯民,在在煽动,人人自危”。

什么意思呢?边军都怕了!

不过有一个人不仅不怕,还乐了,他就是李成梁。

机会来了!李成梁是这样认为的。

王杲没有等来明军的妥协,等来的是明军更严厉的制裁。

王杲有点懵,但更愤怒,决心以暴制暴,给明朝来一记更狠的!

很快,王杲联合鞑靼土默特、泰宁等部落,纠集了3000多骑兵,对明朝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有意思的是,王杲的这次军事行动并没有具体的目标,也不以杀伤明军为目的,其战略意图就是一次武装威慑,为了达到最大的震慑效果,王杲选择了一条极其大胆的行军路线。

他率领3000骑兵,居然从抚顺的五味子关开始,绕着辽阳、沈阳等军事重镇跑了一圈,搞了次大规模武装游行!

这场面,换个对手,没准还真怂了,可惜对手是一代名将李成梁。

王杲的武装游行刚到一半,就遭到了大批明军的埋伏,猝不及防下,大败而归。

一时间,明军声威大振,女真各部落纷纷表态:坚决和王杲划清界限。

王杲的愤怒达到了顶点,他把精锐和物资都聚集到了老巢——古勒寨,一个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易守难攻的地方。

马上入冬了,路途艰险,气候严寒,来吧,李成梁,要打就来这里决战!

只要我能顶住你的进攻,主动权还是要回到我的手里。

有意思的是,决战古勒寨,李成梁也这么想的。

对于李成梁而言,一锅端了王杲老巢,简直完美,倒是王杲打起游击战,那就要头痛了。

历史就是这么有趣,两个剑拔弩张的对手十分默契地都选择了同样的一步棋,而且双方都认为这是对自己最有利的。

然而,王杲很快便推翻了自己的想法,他想到了李成梁会来,但万没想到李成梁会这么来!

“裴承祖事件”四个月后,也就是1574年的十一月,李成梁亲自率领6万大军,辽东精锐倾巢而出,携带大量的火炮、火枪、火箭等先进装备,从抚顺关出发,直捣古勒寨。

6万呐!自100多年前“成化犁庭”事件之后,明朝再也没有对东北女真有过这么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这是王杲始料未及的,他是个狠人,狠人最了解狠人,他马上就明白了狠人李成梁的意图:制造第二个“成化犁庭”!

“成化犁庭”我们这里再简单复习一下,犁庭的含义就是仿佛在一片长满杂草的庭院里,用牛拉着犁翻个几遍,直到清洁得干干净净!

李成梁是带着6万大军来种族大清洗的!
楼主:元嘉2018  时间:2020-11-03 08:40:15
第一章 梦想之祸福相依


种族大清洗?王杲红眼了,但他没有时间愤怒。

从抚顺到古勒寨,也就100多公里,他接到战报的那一刻,李成梁的部队已经浩浩荡荡地开拔了。

快一点,两三天就到了。

王杲这个狼崽子,字典里似乎从来没有害怕和妥协,面对六万大军,他居然决定带着手头两千人马,先发制人!

他的第一步棋,就一个字,拖。

利用明军不熟悉地形的缺点,王杲派出一股股小队沿途设置路障,四处出击,袭击骚扰。

然而,王杲万万没想到,在他得到李成梁出征的消息时,有一个人比他更早得到了这个消息,他就是铁了心要和他划清界限的亲家公——觉昌安。

王杲认为觉昌安不至于无耻到带着明军来屠杀自己的族人,李成梁认为觉昌安不至于愚蠢到站错队伍去忽悠明军。

事实证明,王杲又输了,李成梁又是对的。

恐惧让觉昌安想弄死王杲的决心,丝毫不比李成梁小多少,这一次,他又把自己最得意的儿子塔克世卖给了李成梁:让塔克世亲自给明军做向导。

王杲的第一步对明军基本没啥干扰,很快他们就如潮水般集结到了古勒山下。

明军比预料当中来得快得多,王杲终于意识到了对手的可怕,但他依然决定采取第二步棋:凝聚力量,消灭明军的先头部队。

结果明军却先动了,一个名叫曹簋的明朝参将率兵到他的寨前挑战,曹簋说话很难听,历数了王杲的罪行,问候了王杲的全族。

王杲很愤怒,后果很严重。

他当即率军,猛攻曹簋,曹簋节节败退,且战且退。

但正当要吃下曹簋部队时,熟悉的一幕出现了,战场四周忽然出现大量的伏兵,四面八方潮水般涌来,王杲被打得猝不及防,大败而归!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王杲怎么玩的黑春,李成梁就怎么玩了王杲。

王杲的第二步再次失败。

王杲郁闷了,相当郁闷,自从和李成梁正面交锋以来,处处被动,自己的每一步都在敌人的算计中。

李成梁真他妈是个狠人!

王杲彻底红眼了,郁闷换来的是更撕心裂肺的愤怒。

论谋略和战术,王杲自问也是把好手,无奈对手是个专家。

那放弃一切战术,利用古勒寨的地形死守!

古勒寨位于古勒山山腰,居高临下,上山道路就那么几条,并且设有重重木栅,再加上女真人善于射箭,倚仗建筑和地形,极难攻打。

来吧,李成梁,看你怎么拿我!

王杲没等多久,明军很快对古勒寨发动了全面的攻打。

数万明军前赴后继,潮水般涌向古勒寨,但由于地形狭窄,敌人又居高临下,根本无法发挥明军人多、火力猛的优势,明军很快陷入了苦战。

终于开始朝着王杲的设想推进了。

他亲自带领着来力红等猛将拼死力战,在他们的感召下,女真将士不顾明军火枪、火箭,用射箭和石头不断朝着山下涌来的明军攻击,一时间,矢石如雨,还真打得明军伤亡惨重。

李成梁什么都想到了,就是没想到那句遥远的传说:“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挡”!

王杲的战斗力,李成梁低估了,但同样,李成梁的水准,王杲也低估了,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低估。

很快,王杲就看到了目眦欲裂的一幕。

明军开始四处浇油放火,火势迅速蔓延开来,熊熊烈火涌向了古勒寨。

火攻!王杲的心凉了。

古勒寨的所有建筑都是木质的!

大火熊熊燃烧的那一刻,李成梁亲自冲到了最前线,指挥着明军发动了更猛烈的进攻。

这下顶不住了。

大火点燃了整个古勒寨,500多个房间以及几乎的物质被焚烧殆尽。

明军很快就杀入了古勒寨,这一次,王杲彻底败了。

这一仗除了王杲本人没死,古勒寨内两千女真人尽数被杀,来力红等王杲心腹全部战死,王杲十几年的心血毁于一旦!

而他本人没能坚持多久,次年便被女真哈达部的王台献给了大明。

1575年二月,万历皇帝亲自下诏,王杲被“磔杀”于北京首蒿街。

古勒寨之战,一代枭雄,王杲陨落了。

然而这一战的结果十分戏剧化。

李成梁毫无疑问是本战的大赢家,他成功歼灭的王杲,稳定了东北的局势,然而戏剧性的是此战之后东北并没有如愿消停,反而进入了一个长达数十年的动荡和战乱中;

觉昌安也应该是人生赢家,他成功紧抱了李成梁的大腿,摆脱了王杲,然而戏剧性的是,他的处境却并每况愈下,他背信弃义的间谍行让他在女真人中威名扫地,从此只能沦为明军的工具,九年后,又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王杲,毫无疑问是本战的大输家,不仅失去了十几年的心血,而且使家族遭到了灭顶之灾,然而戏剧性的是,他死了,他的梦想却被传承了下去,二十年后,真的有人兴复了女真!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看似胜利的未必真的胜利,看似失败的也未必真的失败;

人生是如此,历史也是如此。
楼主:元嘉2018  时间:2020-11-03 08:40:15
做个总结。
以上是第一章内容,主要聊聊努尔哈赤走上不归路的原因:时代原因、历史原因和种族原因等等,分为六个小节,依次:
彪悍民族
历史轮回
真假大腿
兴复女真
种族清洗
祸福相依
楼主:元嘉2018  时间:2020-11-03 08:40:15
接下去第二章,咱们聊聊金庸先生口中“四百年来未有之军事天才”努尔哈赤是怎样炼成的。
分五个小节,依次为:
第二章 天才之处变不惊
第二章 天才之上下求索
第二章 天才之捣巢战术
第二章 天才之利益博弈
第二章 天才之英雄相惜
楼主:元嘉2018  时间:2020-11-03 08:40:15
第二章 天才之处变不惊


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除了王杲、觉昌安和李成梁,古勒山之战还改变了另一个人的人生轨迹。

他就是帅哥努尔哈赤。

1575年,努尔哈赤十六岁。

对于女真人而言,十六岁应该是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况且他长得帅,身强又体壮,出身也很不错,应该是婚恋市场上的香饽饽。

但是自从他十岁那年家里来了个继母之后,日子过得每况愈下,更可怜的是老爸塔克世似乎也没怎么把他这个长子当回事。

爹不管娘不顾的,到了后来经济来源都要几乎断绝了。

为了照顾两个弟弟,努尔哈赤不得不上山采蘑菇,采人参,日子过得相当紧巴,糊口饭就算不错了,没房没马的,讨媳妇这事,还等攒了钱再说。

攒了钱,盖上几间房,讨个媳妇,然后再把两个弟弟安顿下来,也给他们各自讨个媳妇,每当想到这里,努尔哈赤都不自觉地在嘴角露出几丝微笑。

但命运并不那么想。

古勒山之战,祖父和外祖父们的神仙架掐到了你死我活的高潮,也把他和他弟弟们的凡人悲剧推向了新的高峰。

这是一个十分奇怪的悲剧。

史料大概是这么记载的:

1574年,本该在努力攒钱的努尔哈赤和他年仅十岁的弟弟舒尔哈齐“莫名其妙”地出现在了古勒山,并卷入了古勒山之战。

在战争结束后,看到李成梁正在清扫战场,努尔哈赤带着他的弟弟忽然上前抱住李成梁的马腿,跪地痛哭求死,于是李成梁就收留了他和他的弟弟。

奇怪,处处透着诡异!

明军大军压境,古勒寨战云密布,对于少年努尔哈赤而言,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严峻的问题:祖父和外祖父生死决裂!

怎么办?

努尔哈赤似乎不应该有纠结的理由。

问题虽然很严峻,但办法却很简单。

置身事外,不站队不参与,爷爷打姥爷,站哪边都不合适,对不?

如果一定要站队,那一定优先站在爷爷和老爸这边,女真族再怎么落后,也早已步入了父系社会,跟着老爸和爷爷混,混成功了,怎么说也是个法定继承人,好处大大的,跟着姥爷混,混成功了,一帮老表还在排队继承,你丫算老几?

但诡异的事情发生了,本该置身事外的努尔哈赤没有跟着爷爷和老爸,却莫名其妙地出现在了古勒寨!

难道跟着外祖父王杲去打对明自卫反击战了?

不对啊,努尔哈赤,如果你去打仗,为什么还要带着年仅十岁的弟弟舒尔哈齐?

这还没完,更诡异的事情发生在后面。

努尔哈赤亲眼目睹外祖父一家被明军的屠刀蹂躏,但当他战后看见李成梁的时候,他非但没有愤怒地要去报仇,反而毫无心理负担地跪地痛哭,还求死。

简直是满腹委屈啊。

还是不对啊,努尔哈赤,你咋一眼就能在乱军中认出李成梁?

别急,最诡异还是名将李成梁的反应,他常年对蒙古、女真作战,动则大开杀戒,绝非心慈手软之辈,此次他亲率大军几乎杀了努尔哈赤的外祖父王杲全族,这仇怨结大发了,然而对努尔哈赤,他却一反常态,大动恻隐之心,甚至还收养了他,脑子让门挤了吗?

很明显,李成梁的脑袋肯定没有被挤,努尔哈赤也清醒得很。

记得以前一直十分喜欢看张腾岳先生主持的《走进科学》,张先生总是会用他那独特的嗓音对着哪些奇闻异事发问:究竟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每一次,都能把我撩的欲罢不能。

不过《走进科学》看得多了,渐渐地我便发现如果抛开过程看结果就会产生一种道德的沦丧或者人性的扭曲的错觉,而当把过程捋顺,也不过是件逻辑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罢了。

努尔哈赤的一系列反常表现,和他以往的命运一样,既不是道德的沦丧,也不是人性的扭曲,而是觉昌安、王杲之间的博弈,对了,这一回,还要加个李成梁。

战前

觉昌安的意图很明显,和王杲划清界限,不惜做明军间谍;

王杲的策略也很简单,拖住觉昌安,至少不能让他倒向明军;

于是友好的一幕再次上演

古勒山战前的某日,王杲忽然热情地请觉昌安喝酒,但席间王杲却一反常态地只聊一些家常琐事,气氛十分轻松。

正当觉昌安犯迷糊时,王杲忽然不经意道:“我那两个外孙好像很久没见到了!也不知道现在长什么样了。”

觉昌安瞬间便明白了,于是也轻松地笑道:“明日就送他两过来吧。”

王杲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认为留着努尔哈赤兄弟俩在古勒寨会让觉昌安有所顾忌,但他又错了,正如他低估了明军的决心一样,他也低估了觉昌安和他划清界限的决心。

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这对可怜的人质兄弟,他们的存在丝毫没有阻止战争的步伐,在他们满怀不安地在古勒债内做人质时,他们的父亲塔克世却亲自做着向导,带着六万明军浩浩荡荡地杀来。

日后努尔哈赤绝对不会想到,古勒山之战是他人生中经历的第一场战争,却也是生平经历的最凶险的战争之一。

这一战的作战任务很简单,除了活着,根本就没有别的任务。

但活着,有时候在战争中是很奢侈的,特别是李成梁的部队是来“犁庭扫穴”的时候。

十六岁的努尔哈赤正面对他人生中第一个生死考验,只要他踏错一步,眼前便是死亡的深渊。

巧合的是,九年后,努尔哈赤的爷爷觉昌安和塔克世在古勒寨这个同样的地方,面对同样的李成梁部队,却在类似考验中败下阵来,最终被误杀。

《拯救大兵瑞恩》里有句名言:“人在生死关头的瞬间,强弱立判。”

真正的天赋往往都是与生俱来的!

年仅十六岁的努尔哈赤在这一战中展现了他的一项惊人天赋,这项天赋让他在今后的戎马生涯中始终能够游刃有余。

这项天赋就是沉稳,天塌不惊般地沉稳!
楼主:元嘉2018  时间:2020-11-03 08:40:15
第二章 天才之上下求索


为了活着,努尔哈赤首先要带着他年仅十岁的弟弟,在两军交战中,要躲过明军的枪炮、箭矢,还要躲过漫山遍野的火势,更要躲过短兵相接时被砍杀。

这个任务努尔哈赤出色地完成了。

第二个要解决的问题是再没有立场,努尔哈赤面对的终究是自己的母族被明军如猪狗般砍杀,他必须要控制住内心的愤怒和悲痛,无论是劝架、救援、求饶或者反抗,结局都是死。

这个任务努尔哈赤还是出色地完成了。

战争中,他活了下来,但等待他的将是更大的危险!

战后清洗!

真正体现努尔哈赤水平的时候到了!

当他见到李成梁时,也不管李成梁认不认识他,上前就抱住李成梁的马腿,痛哭流涕,没有求饶,而是表明了自己的身份—觉昌安的孙子,诉说了自己的不幸(夹在祖父和外祖父之间做人质),忠孝两难,他坚决拥护明军的正义行动,但也为外祖父一家的不幸感到悲痛。

这番表演顺利引起了李成梁的注意和同情,他听完了。

接着,就是最经典的一幕!

努尔哈赤放声大哭,表示忠孝两难,只愿一死!

漂亮,真的是太漂亮了!

一个十六岁的少年,便能如此审时度势,镇定自若,半真半假地上演如此一幕好戏!

老于世故,善于谋略的李成梁也毫无防备地被努尔哈赤打动了:这帅小伙识大体,有忠义,不错啊,再者他爷爷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在此战也颇有功劳,不如顺水推舟,卖个人情,留在身边。

李成梁万万没想到,这个小小的决定,将埋葬他一生的心血!,

这一年,李成梁四十七岁,此时的他正值人生的巅峰,上有朝堂上张居正的支持,下有数万辽东铁骑,战功赫赫,在东北呼风唤雨。

努尔哈赤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他开始展现出他的第二项天赋,一项遗传至他爷爷觉昌安的天赋——抱大腿!

在他爷爷的基础上,努尔哈赤精益求精,开发出了抱大腿的新境界,并将他发扬光大,他为我们如何处理下——上级关系提供了完美地模板!

如果你是公司员工,是否还在为如何处理领导关系而犯愁?

如果你是学校学生,是否还在为如何博得老师照顾而烦恼?

如果你是家中晚辈,是否还在为如何得到长辈喜欢而疑惑?

向努尔哈赤同学好好学习,那么你的难题将迎刃而解!

首先,一定要听话,领导的话,对的是对的,错的也是对的,坚决要贯彻;

努尔哈赤对李成梁是唯命是从、恭敬谨慎;

其次,一定要努力奋斗,坚持学习,业务上过得硬;

努尔哈赤吃苦耐劳,勤学汉语和武艺;

最后,遇事不退缩,居功不自傲;

努尔哈赤每战必求先锋,却从来不邀功请赏。

模范生努尔哈赤很快便博得了领导李成梁的信任,两人间培养出了相当亲密的关系,史载李成梁“倶与之出入京师,颇知内情”。

这句话分量极重!

李成梁作为东北最高军事长官,在那个交通并不便利的年代,没有重要的军事会议和封赏,是不太可能去京城的,而一旦去了北京城,少不了要四处活动,所携带的不是家属,就是亲信!

和李成梁打好关系之后,努尔哈赤并没有停止步伐,因为他还要完成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答案。

一些问题的答案。

这些问题,困住了这个少年,也困住了所有的女真人,一困就是数百年!

古勒山的悲剧到底是为什么?

究竟是姥爷王杲的错,还是明军的错?

为何数百年来女真族都要饱受明朝的欺压?

难道女真族永远只能做砧板上的鱼肉?

………

对,要找到答案,必须要了解明朝,了解汉人,了解明军。

努尔哈赤再次展现了他的第三项天赋——超强的学习能力。

他第一个学习的目标就是汉语。

不幸的是,汉语至今仍然是全世界公认最难学的语言之一,在语言界的地位堪比珠穆朗玛峰,蹂躏了无数对汉族文化仰慕,立志学习汉语的外国人。

那么汉语有多难学呢?看看全世界各国人民的牢骚就知道了。

当一个人完全不明白另一个人在讲什么的时候,他通常会发牢骚埋怨对方:

英国、葡萄牙、波兰等国人民会说:“你说的简直就是希腊话。”

法国、芬兰等国人民会说:“你丫说的是希伯来语吧!”

德国、捷克等国人民会说:“你在说西班牙语吧!”

而当希腊、希伯来、西班牙人民完全听不懂的时候会一致抱怨:“这都什么跟汉语似的玩意啊!”

汉语就是那么任性。

而且,现代汉语毕竟是几次标准化后的汉语,发音、文字统一,教材、课程随处可找,学习起来固然是难,毕竟还有章可循。

但努尔哈赤学习汉语的过程,就完全没有章法了,全是野路子,学起来那简直是事倍功半,难上加难。

当然,这根本怪不得努尔哈赤,因为他要面对的是这样的环境:

没有学校、没有老师,没有教材,必须东学一锤子,西学一榔头,更无奈的是,东边那锤子刚学了句南京官话,西边那榔头就用冀鲁官话来给你矫正,正当你迷迷糊糊,鼓起勇气上街再去问问,却发现对面说的都是胶辽官话!

饶是如此,努尔哈赤竟然用惊人的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不仅基本掌握了汉语,居然还熟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

我不是语言专家,熟读《三国演义》是什么水平,实在无法评判,不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买本文言文版的《三国演义》体会下。

努尔哈赤的第二个学习目标是打仗。

具体一点:明军是怎么打仗的?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博大精深的问题,努尔哈赤很快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一次努尔哈赤的运气爆了表,一个现成的名将李成梁就放在眼前。

和上一个学习任务恶劣的学习环境相比,这个学习环境简直比清华北大,还要清华北大。

李成梁,《明史》记载“边帅武功之盛,二百年未有也。”

往前推两百年,那就是朱元璋、徐达、常遇春等明朝开国名将的时代,这句话换过来说,明朝除了个别开国将领,就属李成梁最牛。

当然,这是一句有争议的评论,但抛开争议,李成梁的打仗水平,就算评不了院士,教授还是信手拈来的。
楼主:元嘉2018  时间:2020-11-03 08:40:15
第二章 天才之捣巢战术


李成梁所最擅长的战术名叫“捣巢”,什么意思呢?就是当敌人来袭的时候,利用我方机动能力强的部队,绕开敌人的进攻路线,一锅端了敌人老巢。

大凡军事理论,无论是古代的、现代的,还是欧洲的,美国的,就算是外星球的,也大都有个通病:那就是很好理解,但很难做到,是属于不太容易能够实现的理论。

上一个玩“捣巢”战术玩得很溜的人就是成化年间的威宁伯王越,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当然不熟悉不代表不牛逼。

明朝200多年,“文臣以战功封侯者”只有三个人,王越是其中一个,剩下两个,一个叫王冀,另外一个叫王守仁!

李成梁完全继承了王越的战术精髓,而且玩得更溜。

这套战术的精髓有三:

第一:强大的情报能力。

敌人的老巢在哪?敌军的行军动态如何?什么时候开始去捣?要派多少人去捣?如何防止敌人的截击和埋伏?等等

这些问题解决不了,在苍茫的蒙古草原,再精锐的部队也只能是一只瞎猫,抓老鼠都难,更别说端了老鼠窝。

第二:一只精锐的骑兵。

除了能征善战这些基本要求之外,这只骑兵有个特殊的要求,人人都要有一颗冷血的心肠。

如果你面对一个哇哇哭泣的孩童,还能毫不犹豫地一刀砍下;

如果你面对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还能眼睛不眨地一枪刺去;

如果你面对一个身怀六甲的妇女,还能狠下心肠地一箭射倒;

如果你面对一群原本应该和战争无关的老弱妇孺,还能乐此不疲地尽情蹂躏,尽情烧杀,

那么恭喜你,你具备了参加这只骑兵的资格。

当然,要成功加入这只骑兵,心理素质过硬是不够的,身体素质要求也极高,因为捣巢战术的战场时机千变万化,一旦战事爆发,那么日行几百里这种事都很正常,而且轻装简行,口粮带的不多,又要面对许多未知的风险,打起仗来,对身心都是极大的考验。

用现代的军事术语来说,那属于特种作战。

那么问题来了,训练那么艰苦,任务那么艰难,风险又高,谁愿意去啊?

针对这个问题,王越和李成梁十分一致地用了最粗暴的办法:钱!

敌人再怎么穷,老巢终究还是有些老底,捣了巢,咱二一添作五,人人有份,平时呢,再用高福利养着。

据明史记载,李成梁的辽东铁骑,"凡所育健儿,恣其所好,凡衣服饮食子女第宅及呼庐狭邪之类,俱曲以济之,有无必予。”

不光光给钱给房给土地,连老婆孩子的一应生活需求都给满足了!

这么高的福利,这么好的老板,我天天敲着键盘,都恨不得穿越了去给李老板打工。

历史实践证明,在利益的驱使下,心肠是可以狠下来的,身体可以练出来的,风险也是愿意承担的。

一支来去如风,凶狠精悍的职业化特种部队:辽东铁骑,就这么以一种“以战养战”和“高福利”的方式,在李成梁手里诞生了。

以上是王越玩过的套路,李成梁不甘落后,精益求精,他还赋予了这套战术的第三个精髓。

这是王越当年不曾做到的,但也正是这一点,让李成梁的“捣巢”威力倍增!

王越不曾做到,不是他不想,而是他根本就做不到。

因为他是一个文臣,拿笔的。

李家人是拿刀的,都喜欢耍流氓,打起仗来身先士卒,率先冲锋,极有气势,老大都冲在最前面,小弟们哪有不拼命的?

这就是李成梁赋予辽东铁骑的气质:铁血无畏!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蒙古人做强盗不成,老巢反而被端了。客观来讲,这套战术虽不能直接打击敌方直接有生力量,但却给敌人巨大的震慑作用,往往能打得蒙古人“胆战心惊”,“相顾悲泣而去”确实是一项十分有效的制衡对手的战术。

但令蒙古、女真人更痛苦的是,“捣巢”只是李成梁比较常用的一种战术手段,真正奠定李成梁战术大师地位的是他的组合拳,或捣巢,或堵截,或伏击,或诱杀,或反击,或激将等等,一通下来,极少有敌人能够招架得住。

在李成梁镇守辽东二十多年,《明史》有记载的关于李成梁用兵的有三十八处,李成梁仅有三次吃了亏,两次遇伏击,一次敌军有十万,其余三十五战,李成梁都赢了,其中斩首千人以上的大胜就有两次!

注意,是斩首,不是伤亡。

不过,教授李成梁没有想到,他这辈子,跟着他打仗的不在少数,但真正继承了他水平的只有两个!

一个他言传身教,费尽心思却只继承了一半,这个人叫李如松。

另一个他无心为之,却继承了他的全部精髓,甚至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就是努尔哈赤!

李如松,李成梁长子,万历年间抗倭援朝战争的统帅,此人打仗深得李成梁“快、准、狠”的精髓,率领辽东铁骑屡次以少胜多,大败日军主力,打得日军小西行长、加藤光泰、小早川隆景等日军名将怀疑人生,闻李色变。

他的经典战役是平壤之战和碧蹄馆之战,硬碰硬地正面击溃日军,直接导致日军的全线溃败。

可叹的是,李如松之后再无李如松。

时至今日,泱泱中华,四百余年来,这一战竟然成为摧枯拉巧击败日军的绝唱!

李如松虽猛,但他犯了一个地主家孩子都会犯的错误,背靠老爹李成梁这颗大树,他始终不曾体会当家的难处,对他来说,打仗的唯一目标就是战胜敌人!

穷人家的孩子努尔哈赤起初也是这么想的,打仗就是为了战胜敌人,这没毛病啊!

但渐渐地,他在李成梁身上发现了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李成梁打仗,总是越打,自身实力却越强!

打仗,无论输赢,都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儿,能在战争中保存实力已经实属不易,越打越强,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战胜敌人,难道真的是打仗的唯一目标吗?

如果不是,那么打仗的真正目标何在?

这是一个水平相当高的问题,李如松不曾想过,因此最终战死沙场,当然你也别喊冤,因为在1700多年前,有一位比你更猛的人,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最终酿了一场千古悲情。

“力拔山兮气盖世”

西楚霸王项羽一生几乎百战百胜,是公认的历史第一猛将。

但在历时三年的楚汉战争中,项羽在占尽优势的情形下,却在和刘邦的拉锯战中军力越打越弱,反之,刘邦却越打越强,最终刘邦凭借综合实力取得压倒性的胜利!

当然,项羽你也别喊冤。

因为你面对的那个看似无赖、手无缚鸡之力的刘邦,却是一个有着比你更高层次水平的对手,他看清楚了这个问题,并且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那么,答案究竟是什么?
楼主:元嘉2018  时间:2020-11-03 08:40:15
第二章 天才之利益博弈



《亮剑》中的李云龙,给了这个问题一个完美地解答:“赔本的买卖咱不干!”

没错,答案就是利益!

战争本质就是利益的博弈,打仗必须为获取利益服务,必须为增强自身实力服务,这才是打仗的根本目标!

辽东边军原本军纪废弛,战备糜烂,李成梁之所以能力挽狂澜,靠的就是一切以利益为中心的战略方针,一切战术策略都要为利益服务,最终完成自我壮大,在长期的博弈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不幸的是,李成梁的这一套利益博弈法,最终却被努尔哈赤继承得干干净净!

当然,此时的努尔哈赤,只是一个谦逊而低调的学生,在李成梁身边的这几年,他是一个忠实的奴仆,也是一个可靠的侍卫,但至始至终也只是一个不起眼的角色。

李成梁当然不会怎么放在心上,努尔哈赤也不会怎么把自己当回事。

但有个人却很把他当回事,老是惦记着他,这个人就是努尔哈赤的后妈:那拉氏。

自从古勒山之战后,在此战中立了大功的觉昌安自然被明朝大力扶持,不仅加封为建州左卫都督,手上又多了不少“敕书”,可以说家底丰厚了不少。

家底厚了,自然有人惦记,特别是儿媳妇那拉氏。

觉昌安有五个儿子,长子礼敦,次子额尔衮,三子斋堪,四子塔克世,五子塔察篇古,此时长子礼敦已死,次子、三子均是无后,五子塔察篇古默默无闻,唯独四子塔克世这几年跟着觉昌安混得风生水起,俨然就是下一任继承人。

眼看着老公就要继承公公的家产,那拉氏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她还没有儿子,而老公和原配还有三个!

虽然女真族并没有长子继承制的传统,而且经过这七八年的枕边风,塔克世对努尔哈赤三兄弟也确实不怎么样,但那拉氏依然不放心,她决心采取进一步措施,保证自己未来儿子的继承权。

1577年,这是留在李成梁身边的第三年,十九岁的努尔哈赤收到了老家寄过来的分家通知书。

分家,这对努尔哈赤而言是一个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的结果。

意料之中的是,他早就过着事实上分家的日子,这一天只是迟早的问题;意料之外的是,他没有想到,居然会在没有成婚之前就被要求正式分家。

分家,那就分吧。

此时的努尔哈赤再也不是三年前那个未经人事的少年,他已经更加自信,更加沉稳。

努尔哈赤安静地收拾了行囊,告别了李成梁。

他风尘仆仆地赶回老家,见到了阔别的父亲塔克世和继母那拉氏,在一番寒暄之后,那拉氏开始反复表示家里也并不富裕,你也长大了,要自力更生等等,最终只分给努尔哈赤少量的家产。

出乎那拉氏意料之外的是,努尔哈赤并没有想象中讨价还价,而是安静地接受了这一切。

努尔哈赤知道,争辩和愤怒都没有任何意义,这一辈子,已经过了太多寄人篱下的日子,分家这一刻,努尔哈赤反而觉得无比的轻松。

他再一次收拾了行囊和分得的少量家产,默默地离开了父亲的家。

我要有属于自己的家!

这是个小小的梦想,然而但凡梦想,就会和现实有差距。

分家后的努尔哈赤迫于生计,不得不又干起了老本行:打猎,采人参,采蘑菇。

幸运的是,努尔哈赤早已今非昔比,这几年的历练让他身上有了一种特殊魅力,一种真正属于男人的魅力。

男人的魅力,有的时候,比女人的魅力更让人神魂颠倒。

有趣的是,女人的魅力往往带有破坏性,最高境界就是倾国倾城,比如咱中国人排的“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都直接导致了一个国家或者势力的覆灭。

而男人的魅力呢,相反,往往带有很强的创造性,每一个魅力很强的男人,往往要预示着一方势力或者王朝的兴起,比如历朝历代的开国君主,著名企业的创始人等等。

(希望女粉丝们轻拍,手下留情^^)

男人的魅力有四个方面,依次是容貌气质、人格、思想、信念。

只要四者有其一,这应该就属于一个比较有魅力的男人;

四者有其二,那就是非常有魅力的男人,这种人比较少,但都非常有味道;

这个层次的男人,有的非常瞩目,有的却低调得令人肃然起敬。

其中的代表就是深圳龙华双丰面馆的老板。

这个老板,我至今叫不出名字,但他却有着强大的人格和信念,在遍地都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和所谓的“三和大神”的深圳龙华,他的面馆十年没有涨价,让这群被社会遗弃的人始终都有那么一碗吃得起的“挂逼面”。

看过纪录片的朋友都知道,这个老板其实就是个瘦小佝偻的普通老人,他曾经说过一句话:“哪个娃娃不是好娃娃,娃娃犯了错,你得让他有改过来的机会嘛!”

听完他说的这句话,我沉默了良久。。。

言归正传,如果四者有其三,那么恭喜你,你就是一个魅力四射的男人,将有无数的男人或者女人为你痴迷,死心塌地地跟随你。

这个层次男人非常稀少,其中的代表就是马云。

除了容貌气质,马云的人格、思想、信念都属于极品,正是因为马云身上这种无与伦比的魅力,这才有放弃560万年薪的蔡崇信,才有6分钟就搞定的孙正义!

男人魅力的最高境界是四者有其四,这种男人有,但比大熊猫还要稀少。

有一个男人完美地诠释了这一层境界,而且数十年如一日地保持着这种魅力,他最终获得了无数人的尊敬和热爱,至今令人怀念不已,每每想到都是热泪盈眶,他的名字叫做周恩来。

努尔哈赤的魅力水平,大抵在第三层和第四层之间,属于魅力四射的男人。

他的容貌气质和思想属于顶尖,信念属于极品,唯独人格方面时好时坏,不太好确定,但饶是如此,努尔哈赤的魅力绝对不是能够轻易抵抗的。

他的事业就从他的魅力开始!
楼主:元嘉2018  时间:2020-11-03 08:40:15
第二章 天才之英雄相惜



被他的魅力征服的第一个人,是个土豪。

大家都叫他塔木巴晏,这是女真话,翻译成汉语就是佟富人或者佟土豪。

土豪塔木巴晏有钱,但没儿子,偌大的家业没有人继承,当他看到魅力四射的努尔哈赤,一眼就相中了。

在屡次邀请努尔哈赤上门做客之后,塔木巴晏十分诚恳并强烈要求把他的女儿哈哈纳扎青,汉语名佟佳氏,嫁给努尔哈赤,条件是需要他入赘到佟家。

入赘?努尔哈赤没有犹豫,当即表示同意。

入赘理论上是件非常不光彩的事情,但当时的东北,汉人尊贵而女真卑贱,对女真人而言,入赘汉族土豪家族,社会压力嘛还是有的。

但不是鄙视,是眼红!

1577年,就在努尔哈赤回到东北的当年,他和佟佳氏正式成婚,从此结束了四处漂泊的日子。

这场婚礼,努尔哈赤也一不小心创造了一项世界吉尼斯记录:史上最牛上门女婿。

当然,更重要的是,他有了创业的启动资金。

被努尔哈赤魅力征服的第二个人,是一个名叫完布禄的人。

完布禄的生平,基本上是一张胡乱画了两笔的白纸,但正是这两笔,让他在历史的角落里留下了大名。

第一笔:对努尔哈赤生死相随,忠心耿耿,可以说眼光相当狠辣;

努尔哈赤刚起兵的时候,有人就出钱让他背叛努尔哈赤,完布禄断然拒绝,于是他们又抓他的孙子,威逼他反叛,又被他断然拒绝。

无论威逼还是利诱,完布禄都丝毫没有动摇效忠努尔哈赤的决心,可见努尔哈赤魅力之大。

第二笔:完布禄有一个十分厉害的儿子,是努尔哈赤版的五虎上将之一,位列金(清)开国五大臣。

他的名字叫做安费扬古。

请大家记住这个名字,他可能不是五虎上将中立功最多的,也不是出场最多的,更不是最令人动容的,但论综合军事能力,他是最强的,没有之一!

被努尔哈赤魅力征服的第三个人是一个杀人犯,一个特殊的杀人犯。

1580年,努尔哈赤去抚顺,途中借宿到了一个名叫穆通阿的朋友家里。

朋友相见,少不了要吃酒吹牛,穆通阿叫了几个朋友一起陪酒。

酒席当中,努尔哈赤注意到了一个青年,此人手长脚长,生得虎背熊腰,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威猛凶悍之气。

努尔哈赤暗喝一声,好一条汉子!

于是向穆通阿打听,一听之下,顿时猛地一拍大腿,赞道:好一条好汉!

此人名叫额亦都,是穆通阿的侄儿,和外表一样,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猛人。

额亦都年幼的时候,他的父母被仇家杀害,于是他隐忍了几年,苦练气力,在十三岁的那一年,额亦都终于等到机会,亲手杀死了仇家。

可怕!别忘了,这一切发生在一个年仅十三岁的少年身上!

报完父母的血海深仇,额亦都就躲到姑父穆通阿家里,一住就是六年。

和努尔哈赤一样,额亦都被对英气勃勃、谈吐非凡的努尔哈赤所折服,两人相见恨晚,彻夜相谈。

我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有两种最为奇特的化学反应,一种是爱情,另一种是基情。

爱情大家比较好理解,因为大家都经历过,那种刻骨铭心的感觉可以让一个人完全失去理智,为了真爱,即便付出生命的代价,想必也是心甘情愿。

基情,有时候,并不比爱情差多少。

当然,建议大家不要用比较污秽的思想去考虑这个问题,基情和捡肥皂是两码事情。

捡肥皂,是男人间的机械运动,和基情这种情感运动有着本质的区别。

真正的基情,是两个有着共同价值观,共同性格、共同志趣和相似遭遇的人,彼此之间产生共鸣,互相认同,互相支持,乃至生死相随。

基情中,最令人可歌可泣的是英雄间的惺惺相惜!

刘关张的桃园三结义就是其中的代表。

很明显,努尔哈赤和额亦都之间产生了这种惺惺相惜的基情,而且发展势头之迅猛,堪比一见钟情!

两人彻夜相谈之后,第二天,额亦都就不顾收留了他六年的姑姑的反对,坚决要求跟随努尔哈赤,并且留下了一段历史中无数人讲过,今后也会有无数人再重复的话。

“大丈夫生于世间,岂能碌碌而终。我一定会建功立业,不让姑姑担忧。”

这一年,额亦都十九岁,努尔哈赤二十二岁。

一顿酒,一席话,一个男人对另一个男人至死不渝,这就是基情的力量。

和完布禄苍白的人生相比,额亦都的人生充满了浓墨重笔,他是努尔哈赤最倚重的左膀右臂,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他都是努尔哈赤五虎将中当之无愧的第一猛将。

额亦都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粗中有细,生猛的外表下有着一颗细腻的心灵。

他的粗表现在猛,非常的猛。

《清史稿.额亦都传》记载:“额亦都骁勇善战,挽强弓十石。”

强弓十石!我虽然不懂弓箭,但清史稿的这段记载,依然让我瞠目结舌,这究竟是一本正史,还是神话小说?

十石是什么概念呢,历史上记载,著名神射手黄忠自称双臂有千斤之力,能开两石弓。普通人么,能开半石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明清时期,一石大约是在100到120斤,十石强弓大约就是1000到1200斤。

开千斤巨弓,双臂岂非得有半万之力?

我一直对此疑惑不已,直到后来看到清朝武举制度,我似乎有些明白了。

清朝武举考场为了应对某些气力特别大的人,预备了一些高级别的硬弓,最高能到18力,换算过来大约160斤到170斤之间。

看到这,我大胆猜测,额亦都毕竟没有上过封神榜,千斤巨弓肯定是不可能的,这个十石很可能是一个总量,一次性拉某种强弓,累计能到十石。

但无论是不是总量,强弓十石的额亦都绝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猛将。

不过,猛归猛,更可怕的是,额亦都还很细腻,甚至极其睿智,他做到了一个历代智者都懂却很少做到的事情:知进知退。

从这个程度上讲,他几乎和一代人杰张良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这个事情发生在金国建立之后,额亦都有个儿子名叫达启,很受努尔哈赤喜爱,因此也比较骄横,甚至连努尔哈赤的儿子们也都没放在心上,十分无礼。

额亦都屡次劝告无果之后,一日,额亦都当着他所有儿子的面,当场杀了达启,并又留下了一段历史上很少有人讲过,今后也将很少有人讲的话。

“天下安有父杀子者?顾此子傲慢,今不治,他日必负国败门户。”

猛人额亦都遇到了天才努尔哈赤,英雄相遇,风云际会。

不知不觉中,辽东女真的一股新兴势力正在暗中崛起,属于努尔哈赤的时代即将来临!

所有的新生王朝一样,迎接新时代的总是一场危机四伏的暴风骤雨。

努尔哈赤也将迎来他人生中最黑暗的日子。
楼主:元嘉2018  时间:2020-11-03 08:40:15
接下去第三章 起兵
咱们聊聊努尔哈赤被逼起兵的那些事儿,共分五节,依次如下:
第三章 起兵之羁縻制度
第三章 起兵之祸起宽甸
第三章 起兵之父祖惨死
第三章 起兵之十三遗甲
第三章 起兵之四战全胜
楼主:元嘉2018  时间:2020-11-03 08:40:15
第三章 起兵之羁縻制度


中国有句古话,叫时势造英雄,还有一句叫乱世出英雄。

也就是说英雄的诞生需要一个充分条件:那就是适逢乱世。

我是一个改革开放以后典型的80后农二代,亲身体会过九十年代那段混乱无序的农村社会,民风彪悍的地方,几乎年年有小仗,三年一大仗。

记得小时候,老是听我那个混社会的舅舅感叹:“我要是出身在乱世,那就XXX。”

言下之意,就算不是曹操孙权,那起码也得是个宋江鲁达之流,是很能有一番作为的。

但新中国毕竟是法治社会,几次严打之后,小时候那些威风凛凛传说人物,结局只有两个,要么在外面消停,要么在监狱消停,总之,消停了。

太平盛世,是百姓之福,却也是英雄之殇。

对于努尔哈赤和额亦都来说,他们不幸的,却也是幸运的。

不幸的是,有明一代,东北一直处于混乱不堪的状态,是一个标准的乱世,他们也因此遭遇了仇杀、遭遇了动乱、饱受了失去亲人和家园的痛苦。

幸运的是,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强者,他们在痛苦中学会了坚强,在动乱中学会了勇敢,在抗争中学会了智慧。

东北的混乱,明朝政府要负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

翻开历史,至今,我们一直在责备清朝政府“闭关锁国”,可是很少有人意识到,明朝政府的民族和外交政策比之清朝有过之而无不及。

尤其是在少数民族政策方面,明朝政府的水平和担当堪称历朝历代之末。

明朝,这个兴起于少数民族政权,最终又败于少数名族政权的朝代,对少数民族有着一种天然的仇视和恐惧。

这种情感,就像人面对着狼,就算是臣服的狼,也不敢豢养在家里,更不敢让狼肆无忌惮地成长。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十分怪异的现象。

蒙古人统治东北的时候还设立了若干万户府和千户府,颁布了税赋、徭役、禁令等一些法律条例,女真社会较为平稳;

反而当投降明朝之后,女真人等来的不是接管,而是大兵。

除了早期设立的奴儿干都司以外,终明一朝,居然没有在东北设立任何官方的政府机构,也没有任何的律法颁布,完全实行自治。

通俗一点讲:放养。

人放养,尚且闹事;狼放养,最终是不会认主的。

更何况,这个主人,并不友好。

为了控制这群放养的狼,明朝采取了一套名为“羁縻制度”,所谓的“羁縻制度”,用政府的话来讲是“以夷制夷”,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牵牛拉马”。

通俗一点将就是给你上个梨具或者马套,听话了给点草,不听话了给上两鞭。

这套制度的精髓,是马套、草和鞭。

首先是马套。

明朝把“军农合一”的卫所制度引入东北,在东北设置了许多卫所,以卫指挥使为最高长官,由当地有权势的人担任,军事经济上完全自治,而且还搞世袭制,目的就是要达成女真族内部的自治,我大明管理费都省了,多好。。。

当然有人不禁要问,这不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么?分封建邦的诸侯国制度早在汉代就被淘汰了,怎么明朝政府还会沿用这套落后的制度?不怕某一个诸侯国做强做大吗?

您要是这么问,明朝的文官们准会微微一笑,非也非也,牛马能和诸侯比吗?

什么?不明白吧?

那就往下看吧!

其次,草!就是明朝设定的单边主义贸易制度,包括“朝贡”和“马市”等。

诸侯自给自足,牛马能自给自足吗?他要靠我们养啊。

就是草儿的威力,掌握经济命脉!

限制东北生产力发展,限制自由贸易,让他们无法经济独立,那他们永远翻不出我大明的五指山,哈哈。

毫无疑问,这是对一套明朝而言天才的制度,也是女真人要面对的残酷现实。

在那个年代,女真人物质奇缺,无论朝贡还是马市都无法满足其正常生活需要,而要取得朝贡和马市的资格,又必须要明朝的卫所体制内,因为只有在卫所担任一官半职(当然都是虚职,不领工资的)才有可能获得利润最大的贸易方式—上贡的证书—“敕书”。

这“敕书”可不得了,相当于现代的特许经营许可证。

在明代,上贡必有赏赐,对女真人而言,这笔生意的投资回报率在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不等,实在是暴利行业,而且路上还可以捎点野货,沿途买卖,赚点外快,实在是一本万利。

这么好的买卖,“敕书”一直以来都是女真各部落最重要的财产,没有之一。

因为敕书的重要性,为解决温饱问题,散落在东北各个地区的女真部落只能为获得卫所的封赏资格而绞尽脑汁。

没有卫所资格的部落要么依附有卫所资格的部落,要么谋求寻求自立,向大明官员和政府百般献媚,屡屡讨赏,竞争相当激烈。

为了争取更多的敕书来源,在女真人的努力之下,东北的卫所在明太祖时期已经有了一百八十多所,到了万历年间,这个数量猛增到了三百八十四个之多。

三百多个卫所,而同期的东北的女真人总人口才仅有数十万,平均每个卫所也才千把人。

何以成事?

这就是草儿的威力!

那万一有人要惹事呢?

那就更简单了,用羁縻制度的第三招,来上几鞭呗!

这个来上几鞭,可不是真的对着闹事的女真人抽上几鞭,而是直接开除国籍,列为敌我矛盾,由镇守辽东的军事长官组织发兵讨伐,实行武力镇压。

还不服?打到你服为止!

服了,重新归入大明国籍,觉悟得早还有封赏。

不服,继续打,不仅仅大明军队打,还会拉上女真其他部落一起打。

制度很完美,但得用到羊身上。

女真人是狼,不是羊,狼要吃肉,也会自己找吃的,更会对着你的鞭子反咬你一口!

这相当致命。

可惜的是,明朝二百年来,从没有反思过这套制度。

更可惜的是,在狼群逐渐壮大的时候,大明却变本加厉地使用这套制度。

这个变本加厉使用这套制度的人,就是利益博弈大师,辽东总兵李成梁。

自从剿灭王杲这匹恶狼后,李成梁决定,要用一种更激进的办法,一种他认为可以一劳永逸的办法。

李成梁用了一个十分专业的术语,叫“拓边”。

具体一点,就是修建宽甸六堡。

宽甸六堡,大约在现代的辽宁丹东,

在自家的国境线内,修建宽甸六堡,居然用开拓边疆这样的词汇。

这就是明朝特色,历朝历代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楼主:元嘉2018  时间:2020-11-03 08:40:15
第三章 起兵之祸起宽甸


明朝自建国以来就在北部边境设立了“九边重镇”,即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太原、延绥、宁夏、固原、甘肃。

九边以北,化外之地,大明就随便随便啦。

原来很随便,现在李成梁不随便了,要修宽甸六堡。

于是,问题来了。

你一直不管,现在突然来管,肯定会有意见啊。

更糟糕的是,宽甸六堡,史书记载“据膏腴,扼要害。”

这句话的意思是,这地方不仅仅资源肥沃,有钱赚,还是兵家必争之地!

李成梁就是李成梁,赔本买卖咱不干。

但问题又来了,你赚了,有人就得亏,亏了就会起来反抗。

于是,原本就乱的东北,更乱了!

第一个跳出来反抗的人,就是王杲,王杲本来就想咬人,李成梁这么一搞,嗷嗷地往上扑。

好在李成梁早有准备,一夜之间便端了王杲的老巢,成功震慑了女真族,就像下了一剂猛药,再也没有人敢轻举妄动了。

但毛 说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很快,第二个人,又跳了出来。

这一次,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谁都没有想到:跳出来的居然是他?他又怎么会跳出来造反?

这个人的名字叫王兀堂,建州女真董颚部首领。

王兀堂的造反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就像一个学校的三好学生忽然有一天抽烟赌博打架被学校开除了一样,咋一看有些不可思议。

在明朝末年,如果让大明老师在东北女真里搞一个好学生排行榜的话,费尽心思,不惜充当间谍的觉昌安只能排到第三。

前两名是基本是固定的:排第一的是哈达部的首领王台,排名第二的就是王兀堂。

和现代学校一样,好学生总是寻求积极进步的,王兀堂和王台的关系也非比寻常,两人经常探讨如何协助大明老师的工作,大明老师也十分满意,给了两人“最忠于汉”、“奉约束唯谨”的评语。

一切的转变都在李成梁修建宽甸六堡之后。

虽然王杲是第一个跳出来的,但这个工程影响最大的却是王兀堂,因为宽甸六堡这个工程,要占的地基最多的便是董颚部的领土。

征迁没有赔偿方案,董颚部的人民意见很大。

随着工程的推进,这个矛盾愈演愈烈,原本不少靠着这片土地活着的董颚部女真人只能靠抢靠偷过日子,边境治安每况愈下。

面对这种情况,董颚部的王兀堂不得不站出来,他分析了局势,着手做了两件至今依然很难做的事情。

第一件事是安抚。他极力约束本部族人,让他们不要参与边境的抢掠,同时承诺,一定会给一个令大家满意的解决方法。

第二件事是请愿,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上访。

可叹的是,那时候没什么信访局,于是王兀堂,一个堂堂的部落领袖,居然学起了秦雪莲,上街拦轿喊冤。

他拦的是相对比较温和的辽东巡抚张学颜,在张巡抚的轿前,王兀堂率部长跪不起,哭诉了宽甸六堡给建州女真人带来的困扰,原话是这么说的:

“此是虏中住牧处,今既修筑,塞我来道,我众不得入内围猎,又不敢进抢,日食将焉用之。”

总结起来,就是,领导,我们要活不下去了,怎么办啊?

不得不说,生存是个很现实的难题,但问题在于修建宽甸六堡已经得到皇帝的批复,张巡抚自然也没这个权利。

于是,王兀堂又提出愿意以儿子为人质,请求在宽甸、永甸开马市,可以让女真人有比较便利的地方可以换盐、米、步这些基本生活用品。

这实在是一个姿态放得极低并且也比较合理的建议,张巡抚考虑到有了宽甸六堡,女真人再去抚顺马市确实没那么便捷了,再者也没什么损失,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按理说,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应该是完美地解决了,但王兀堂万万没想到,真正的困局才刚刚开始,令他不爽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

第一件不爽的事情是,女真人足足等了三年,才等到马市开市。

王兀堂忍了;

第二件不爽的事情是,好不容易开业了,却发现这根本不是一个公平的贸易市场,有的都是敲诈和勒索。

明朝边军屡屡压榨女真人,强行压价强买强卖。

王兀堂又忍了;

可惜王兀堂的忍耐没有换来局势的好转,反而发生了一件更不爽的事情。

1579年三月,王兀堂的几十名部众去宽甸六堡卖人参,估计这一次明朝边军强买的价格压得太狠了,女真人死活不卖,双方发生了争执,明军二话不说,把这几十人拖到一边,一顿暴打,几乎打死。

小弟几乎被打死,老大再不表示表示,恐怕椅子也要坐不座了。

王兀堂听闻消息,气得暴跳如雷,但他还是打算再忍忍了,毕竟忍一时风平浪静啊。

等等明朝的回复再说吧,他无耐地对自己叹了一口气。

然而,当他等来明朝回复的时候,他终于再也忍耐不住了,他大吼一声是可忍孰不可忍!

明朝边军的是这么回复的:命令王兀堂解决矛盾,不得闹事,否则“大兵捣其巢矣。”

无语啊,最后那一句“大兵捣其巢矣”究竟是什么鬼?谁加进去的?

我无法界定这究竟是属于外交还是内政,也无法判定这究竟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过,但就这份回复本身而言,水平之低,简直是幼儿园小朋友在过家家。

王兀堂十几年的委屈和愤懑终于爆发了出来,三好学生也不当了,失去了理智的他亲自给李成梁写了封信,也给李成梁来了个过家家:如果不让我的部众去六堡交易也行,那你必须为我要开放朝京上贡的道路,否则,我就要开打了!

开打?李成梁淡淡地一笑,置之不理。

王兀堂在悲呼一声“殊易我”(太看不起我了)之后,扯旗造反。

当然,在一代名将李成梁面前,王兀堂迎来了和王杲一样的命运,1580年,他被李成梁捣了巢,全军覆没,第二年,二次起兵,又被捣了次,终于一蹶不振,从此消失在历史中。

王兀堂败了,宽甸六堡修建完了,但多米诺骨牌仍在继续。
楼主:元嘉2018  时间:2020-11-03 08:40:15
第三章 起兵之父祖惨死


明军接连的对女真族的大规模军事行动,点燃了女真族的热血,整个东北开始变得更加骚动不安。

第一个被点燃热血的,是一个叫做尼堪外兰的人。

此人从小就有远大的抱负,立志要做一名大明的公务员,在接连看到王杲和王兀堂的败亡之后,更加坚定了追随明朝的决心。

和努尔哈赤学习打仗一样,他也很幸运,学习环境相当好,因为他的直属领导叫觉昌安。

觉昌安这几年混得也不错,他终于在大明老师的好学生排行榜中混出了头。

1581年,排名第二的王兀堂败了;

1582年,排名第一的王台死了。

两年间,觉昌安从老三变成了老大,春风得意。

觉昌安的励志人生点燃了尼堪外兰的热血,他立志要做第二个觉昌安,不,是超越觉昌安!

为了梦想,他发扬刻苦钻研的精神,在仔细研究了觉昌安的成功要素之后,他终于挖掘出了觉昌安成功的核心——抱大腿——李成梁的大腿。

尼堪外兰充分发挥了“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精神,开始对李成梁发动猛烈的攻势。

他先是处处巴结明朝边军,尤其是抚顺的上下官员,打通枝节;

在得到和李成梁见面机会之后,他开始了更为精彩的表演,每次见面,他都稽首匍匐,对李成梁山呼太爷,身后还带了一车一车的礼物,据说最多的一次,就带了五十匹马,上百斤人参,数十张貂皮,数架鹿茸,全是贵重礼品。

有钱就是好啊,尼堪外兰的努力终于获得了回报。几次来往之后,李成梁感觉老是拿人家的不太好意思,于是就留他吃了个便饭。

这顿饭,把尼堪外兰感动得涕泪横流,他决心要加倍地侍奉李成梁。

不对!不够!

觉昌安父子是做向导立了功的,我也要做向导,我也要立功!

很快,尼堪外兰便找到了目标:王杲的儿子阿台,阿海。

王杲死后,阿台、阿海经过几年的潜伏,算是缓过了劲,重修了古勒寨,不过这几年倒也没惹什么大事,和明军的关系说不上很紧张。

毕竟是仇人的后代,还重修了古勒寨,李成梁还是有些不放心的。

尼堪外兰精准地觉察到了这个细节。

机会来了!

尼堪外兰主动要求给李成梁做起了间谍,然后添油加醋,只捡李成梁喜欢听的话。

在尼堪外兰的不懈努力之下,他终于让李成梁造成了一种错觉,一种“阿台很弱,不打白不打”错觉。

1583年二月,李成梁借口“阿台未灭,终为祸本”,决定对阿台先发制人。

大家注意,这是明朝第一次在没有受到威胁情况下,对女真族发动的主动进攻。

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代表着在明朝眼中,女真族实际意义上已经和蒙古族划了等号,想打就打,已经不需要什么手续了。

什么人想打就能打?敌人才想打就能打。

对于女真族而言,此刻,他们已经彻底失去了在明朝作为国民的基本权利。

当然,此时没有人会去想这个问题,大家都很忙。

李成梁很忙,他忙着做军事部署;

尼堪外兰也很忙,他忙着做向导这一份日盼夜盼的职业;

阿台和阿海更忙,他们忙着要对付李成梁;

但有一个不该忙的人也忙了起来,觉昌安!

觉昌安太了解尼堪外兰,也太了解李成梁了。

老李出手,屠猪宰狗!

觉昌安决定着把阿台的妻子带回家,这是他大哥礼敦的女儿,更是他抱王杲大腿的政治结晶。

自己挖的坑,含泪也要跳,但觉昌安万万不会想到,您这么一忙,大家都变得更忙了。

因为他推倒了下一张多米诺骨牌!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李成梁一如既往地发挥着他优秀的军事水平,先攻克了沙济城,杀了阿海,随后又包围了阿台的驻地古勒寨。

然后就出事了。

由于之前被尼堪外兰误导,李成梁准备有些不足,再加上老李的名声,是出了名的心黑手狠,古勒寨内人人同仇敌忾,生怕被屠城。

明军整整攻打了两天两夜,居然打不下来!

李成梁怒了,他找到尼堪外兰,狠狠地骂了一顿。

太爷都怒了,一向胆小如鼠的尼堪外兰也拼了,他亲自跑到古勒寨下喊话,大致意思是:兄弟们不要打了,太师(李成梁)来了,再反抗下去,结局都是死路一条,太师说了,只要谁杀了阿台,太师就立他做新的城主!

建议大家,在此处,不要把“太师”看成“太君”……

实践证明,最坑人永远是自己人。

明军打了两天没有结果,尼堪外兰短短两句话便瞬间瓦解了古勒寨的斗志。

话音刚落,有人就一刀砍了阿台,余人一看主帅已死,纷纷倒戈投降,古勒寨再次被攻破。

然而悲剧才刚刚开始!

尼堪外兰爽了,但李成梁没爽,很不爽。从始至终都很不爽!

一开始被误导,然后打了两天没打下来,最后居然靠尼堪外兰几句话才打赢了!

这种感觉就像小弟告诉大哥,那个女神很好上手,然后大哥追了半天愣是搞不定,结果被小弟给睡了!

窝囊!当真窝囊!

李成梁一生征战无数,何时受过这等窝囊气!更重要的是,明军的威望又何在?

李成梁生气了,后果很严重,他做了一件令扼腕叹息的事情。

杀降!

李成梁纵兵屠杀古勒寨内投降的女真军民,两千多女真族男女老幼再一次无一幸免!

很多无辜的人死了,他们留下了一声声惨叫,然后安静地消失在了历史之中;

但有两个无辜的人,除了临死的那一声惨叫,他们的死却彻底点燃了另一个人的热血。

这两个无辜的人就是觉昌安和塔克世。

觉昌安这辈子,估计做梦也想不到,自己居然会和王杲一样,死在明军的手里。

临死的那一刻,觉昌安望着蔚蓝的天空,心中百感交集:我臣服了一辈子,出卖尊严,出卖亲人,为明朝鞍前马后,对李成梁是唯命是从,我……我错了吗?

事后查明,原来觉昌安和塔克世是自己要求进入古勒寨去接礼敦的女儿,也就是努尔哈赤的姑姑,这才导致被明军误杀。

然而,努尔哈赤已经找不到任何再安分下去的理由了。
楼主:元嘉2018  时间:2020-11-03 08:40:15
第三章 起兵之十三遗甲



十年,连续两次大战,努尔哈赤的祖父、外祖父、父亲、姑姑、舅舅,没准还有外祖母,舅妈等等七大姑八大姨的,都成了明军的刀下之鬼。

努尔哈赤的热血在沸腾。

外祖父桀骜不驯,被明军斩杀,尚且情有可原,但祖父和父亲素来恭顺,一心效忠明朝,也被明军屠杀,是可忍孰不可忍。

不,我必须要忍!

外祖父的血说明,反抗是没有用的;

祖父父亲的血说明,臣服也是没有用的;

明军比想象中的还要强大,还要冷酷无情!

怎么办?

明军、李成梁、明军、李成梁……

努尔哈赤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忽然,努尔哈赤双眼精光四射,对,就是李成梁!我知道了!

敌人太强大,唯一方法就是要通过利益博弈不断发展壮大,才能最终战胜敌人,这也许很漫长,但我一定能等到胜利的那一天!

我要发展,我要壮大,努尔哈赤的热血和野心被彻底被点燃。

他的第一个目标,是遗产,爷爷觉昌安的遗产。

就在事发的当月,努尔哈赤回到了建州老家,和其他所有刚刚死了主人的地主家一样,觉昌安的灵位前非常的热闹,所有的族人宗亲都来了,很多人都哭得很凶。

其中哭的最凶的是努尔哈赤的继母那拉氏,去年她刚刚生了一个儿子,眼看着继承权就要稳稳到手,万万没想到,公公和丈夫在这档口一起出了意外。

儿子满岁到不到,亲戚们如狼似虎,干爹王台也人去楼空,这还怎么争啊?!

那拉氏悲伤得泪流满面,十分真诚。

努尔哈赤到了老家,默默地对她行了礼,然后静静地看向那些哭得并不真心的人。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当年和他爷爷同属“宁古塔六贝勒”的堂爷爷们的子孙后代,按辈分,都是努尔哈赤的堂伯、堂叔、堂兄、堂弟。

他们中,威望最高的是一个叫龙敦的人,觉昌安三哥索长阿的第四个儿子,努尔哈赤见面得叫堂叔。

正常情况下,这些人是没有继承权的,除非意外,比如现在,觉昌安意外死亡,继承人塔克世也意外死亡,于是大家都来了。

几句节哀出口,几行泪水流完,众人开始进入主题,大家只关心一个问题:建州左卫指挥使由谁继承,“敕书”由谁保管。

这本来是个简单的问题,但努尔哈赤前脚分家,后脚就做了佟土豪家的上门女婿,于是事情开始变得复了,因为没人同意努尔哈赤的继承权。

理由很简单:小奴啊,你早就分家了,回来吊唁已经尽到孝心了,哪来的回哪去吧。至于上门女婿这茬,大家都是亲戚,就不为难你了。

努尔哈赤用一种怪异的眼神看着这些亲戚,既不表态,也不离开,只是安静地坐着。

他在等待。

等待一个结果。

没等多久,在族人们目瞪口呆的精彩表情中,明朝竟然派了使者带着大兵护送着觉昌安、塔克世的尸体,找上门了,而且点名了见努尔哈赤。

等明朝使者开口,族人们下巴都掉了:授予努尔哈赤龙虎将军,都督敕书,敕书三十刀,马十匹!

所有人都傻眼了。

努尔哈赤等的就是这个结果。

当大家都在为继承权吵得天翻地覆的时候,努尔哈赤只是安静地派了一个人,去抚顺向边军问了一个问题:“我的祖父和父亲一直为你们效劳,他们有什么罪,为什么要杀了他们?”

厉害啊,努尔哈赤处理事情的水平和分寸当真狠辣!

首先,他一眼便看穿了继承权的根本,你们瞎吵吵没用,最终决定权还是在明军手里;

其次,他一把就摸准了李成梁的脉门,这件事,他一定会选择平息,而不是激化;

最后,他派人,注意,是派人,而不是亲自去!(大家仔细品一品其中的味道)

精彩!

其实明军也在烦恼,人是杀了,尸体还搁那放着呢,主动认错吧,有损大明军威,把尸体送回去吧,问题谁敢去送呢,那边底细谁也不知,万一家属情绪一激动,也来个误杀,那小命就真成抚恤金了。

但老放着也不是回事啊。

终于有人上门了,还是家属派来的,这是典型的要来解决问题嘛!正愁着事情不好处理,刚好来了个认尸的,给点赔偿么算了,家属叫努尔哈赤,对吧?好,就你了。

大明都发话了,木已成舟,等努尔哈赤的族人们反应过来,已经无可奈何,然而,他们满怀愤懑地接受了这个现实,却接受不了努尔哈赤接下去干的这件彪悍的事儿。

族人们刚回去,屁股还没坐热,努尔哈赤又派人去抚顺了!

他的诉求,不仅震惊了明军,也把族人们吓得够呛。

他要求杀人!

杀掉尼堪外兰,理由是,尼堪外兰唆使明军,是罪魁祸首,是他的杀父仇人。

谁不知道尼堪外兰是跟着李成梁玩的,你说他是罪魁祸首,是杀父仇人,不是变相在骂我们明军,骂李成梁吗?

不是,咋回事,赔偿方案不是已经落实了么?咋还没完了?

等抚顺边军理顺思路,立马失去了耐心,断然拒绝了努尔哈赤的无理要求,并严辞要求努尔哈赤认清现状,可能觉得还不放心,最后又加了几句,表示明军未来要立尼堪外兰为满洲国主,还会把抚顺周边的嘉班城也送给他。

明军的这一次表态出乎努尔哈赤的意料,他没有想到尼堪外兰跪舔工作做得如此扎实,更没有想到,明军居然会用满洲国主这种表述。

这话传出,尼堪外兰登时威望大升。

史书记载:“国人信之,皆归尼堪外兰。”

努尔哈赤的族人们被努尔哈赤整得后怕不已,明军一发话,纷纷去找尼堪外兰,表明立场,坚决和努尔哈赤划清界限。

但很快,恐怖的一幕出现了。

努尔哈赤起兵了!

1583年五月,努尔哈赤翻箱倒柜,从祖父父亲的遗产中找出了十三副盔甲,带着额亦都、安费扬古、完布禄等数十人,起兵!

点名要杀尼堪外兰!

这就是著名的“十三副遗甲起兵”。

愤怒,忍一忍也就过去了,但恐惧,却越忍却越害怕。

这不是造反嘛!

努尔哈赤的族人们再一次深刻地体会到当年觉昌安面对王杲时那种恐惧和无耐,在很短的时间内,族人们几乎一致同意:清除内患,杀掉努尔哈赤!

这是努尔哈赤万万没有想到的。

此刻,他的注意力全部放在明军和尼堪外兰身上。

他要冒险,而且他坚信必须要冒险。

历史上大都认为努尔哈赤冒险起兵,是为祖父父亲报仇,我认为努尔哈赤至少还有另外三个判断:

第一:他断定李成梁更需要猎犬,不是花猫;

第二:他断定尼堪外兰外强中干,只要将其打败,尼堪外兰将迅速成为弃子;

第三:他认定打仗才是最快的凝聚力量的手段,这是从李成梁身上学到的;

事实证明,他的判断大部分是对的。

之所以说大部分是对的,是因为努尔哈赤想到尼堪外兰外强中干,但没想到尼堪外兰会脆弱到这种程度,是软柿子中的软柿子,简直快烂了。
楼主:元嘉2018  时间:2020-11-03 08:40:15
第三章 起兵之四战全胜



毕竟是职业生涯的首战,输不起,尽管尼堪外兰不怎么玩武力,但努尔哈赤依然决定群殴。。

努尔哈赤跑了一圈,找到了一群对尼堪外兰的有意见的人,这群人包括萨尔浒城城主诺米纳、嘉木瑚城主葛哈善哈思瑚、沾河寨城主常书、扬书等。

别看一个个都是城主,听着相当吓人,实际上最多也就是个村长,吹个哨子能拉起几十个人就不错了,几十个人里,有那么几个敢玩命的那是佛祖保佑,阿弥陀佛。

尼堪外兰也有一个城,叫图伦城,他手下就没有人敢玩命,因为尼堪外兰自己也不敢玩命。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还没等努尔哈赤杀到图伦城,尼堪外兰就跑路了。

未费一兵一卒,努尔哈赤就轻松收了图伦城。

然而胜利的喜悦却很快被背叛的愤怒冲淡了,他们中有人提前向尼堪外兰透露了消息,努尔哈赤知道名字,却不敢肯定。

八月,努尔哈赤获取了准确的情报,尼堪外兰在嘉班城。

于是他悄悄吹了哨子,率兵摸到了嘉班城,搞了个突袭,结果还是扑了个空,尼堪外兰又提前跑路了。

这下,努尔哈赤终于肯定了叛徒的名字:萨尔浒城城主诺米纳!

诺米纳,你太没有没有规矩了,敢和我玩阴的,努尔哈赤笑了。

很快,诺米纳也约了努尔哈赤去打自己的仇家,巴尔达城,努尔哈赤当即表示同意,但提出了一个要求:你先上。

诺米纳脸都绿了,开始诉苦:哥,你看我这几个虾兵蟹将,要能打,还要请大哥您嘛?

努尔哈赤又笑了:我先打也行,不过你得把盔甲、武器给我,你看哥这里装备有点不够。

诺米纳没多想,还暗自庆幸:让这个莽汉先上。

然而,当他交接完装备后,头皮开始麻了,眼前出现了恐怖的一幕:努尔哈赤的部队一个个站在原地不动,拿着刀和弓箭直勾勾地看着他们。

诺米纳慌了,声音也颤了:哥,你这是?

努尔哈赤冷笑一声,没多废话,说了句“杀”,诺米纳终于自己的小聪明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杀完诺米纳,努尔哈赤带兵翻身杀回萨尔浒城,萨尔浒城破。

三战三胜!

但这一次,努尔哈赤却没有感觉到丝毫的兴奋,只有痛苦。

诺米纳临死的时候,喊出了一个人的名字,一个努尔哈赤万万不敢相信的名字:龙敦!

努尔哈赤的堂叔。

刹那间,努尔哈赤明白了,但心也痛了。

接下去,他要面对人世间最残酷的一场考验:至亲的背叛。

而且还是全族的至亲!

心痛啊,痛得无法呼吸。

痛?就是要让你痛,不仅要让你痛,还要让你死!

1584年正月,诺米纳的死和努尔哈赤的倔强彻底激怒了整个家族,在龙敦主导下,族人宗亲们在祖宗庙里立誓,除了四祖觉昌安、五祖包朗阿两脉没有参加之外,其余四脉:大祖德世库、二祖刘阐、三祖索长阿、六祖宝实,他们的子孙全部参加,立誓的主题只有一个,杀了努尔哈赤!

和当年的觉昌安一样,他们认定努尔哈赤的起兵一定会招来灾祸,也和当年的觉昌安一样,他们为了保证家族的生存,选择了背叛自己的至亲,杀了努尔哈赤,永除后患。

这又是另一群让明朝吓破了胆的人,当然除了吓破胆,私心当然也是有的,杀了努尔哈赤,家产可以重新分配嘛!

在恐惧和利益的驱使下,立完誓,他们立马采取了一些实际行动。

兵分三路。

一路由龙敦主导,联络了哈达部一个叫萨木占的人。萨木占的身份比较特殊,见面,努尔哈赤还得管他叫舅舅,他是就是继母那拉氏的亲弟弟。

此路先是用计杀了努尔哈赤的重要盟友,嘉木瑚城主葛哈善哈思瑚,随后率领哈达兵由北向南直接杀向了努尔哈赤。

第二路由六祖宝实的儿子康嘉主导,他们说服了族人兆佳城城主李岱,由西向东直取努尔哈赤。

第三路由无名人士主导,收买另一群无名人士,专干一件无名人士才能干的事情:刺杀努尔哈赤!

没有时间伤感了,在正视“众叛亲离”的现实后,努尔哈赤环顾了他的下属,用一种极为坚定的语气说了一句话:“敌众我寡,我们攻其要害,定能取胜。”

战争,似乎是努尔哈赤天然的归宿,他很快就开始展现出他那惊才绝艳的军事天赋,在接下去的数十年,努尔哈赤将创造一个又一个“以少胜多”的军事奇迹。

这一年,努尔哈赤二十五岁。

面对李岱和萨木占两路正面的攻势,努尔哈赤本能地就想到了李成梁的“捣巢”战术,他做了个极为大胆的部署,放弃阵地,直取李岱的老巢:兆佳城!

然而建州毕竟只是巴掌大的地方,没有绵延的战线做掩护,李岱很快就探到努尔哈赤的行军路线,迅速回防。

等努尔哈赤到了兆佳城,李岱已经做好了防御部属。

还打不打?众人都有些犹豫。

更糟糕的是,忽然间天降大雪,攻城的有利条件已经荡然无存,情形急剧恶化。

有人劝努尔哈赤退兵,另找时机再打。

努尔哈赤沉默片刻后,坚定地说了句:“攻!”

如果退却,士气必受影响,士气一泄,李岱乘势追杀,那才是真正的麻烦。

几百人的战争,士气和勇气才是决定胜负的钥匙。

杀!

此刻,努尔哈赤又学起了李成梁,亲自带着手下冲锋,向兆佳城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事实证明,有的人似乎天生就是为打架,啊不,打仗,而生的!

比如努尔哈赤,也比如额亦都。

一心想要建功立业的额亦都,憋坏了,他像一头饥渴的猛虎,第一个冲进了兆佳城,拦都拦不住。

在努尔哈赤的指挥和额亦都的感召下,众人都像打了鸡血,奋勇作战,气势极盛。

很快,李岱就扛不住了,投降了努尔哈赤。

兆佳城陷落。

四战四胜!

另一路的萨木占见形势不对,半路就退兵了。

经过这四次战斗,努尔哈赤终于拥有了一小片地盘,有了一只几百人的军队。

然而,真正的危机才刚刚开始,随着不断地壮大,更强大的敌人一个又一个地出现在他的面前,

他没有退路,只有一个选择:战胜他们!

楼主:元嘉2018

字数:13309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20-09-17 05:53:59

更新时间:2020-11-03 08:40:15

评论数:25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