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芳华》的精神分析:缝合人生和历史的创伤

《芳华》的精神分析:缝合人生和历史的创伤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0-10-28 09:26:00



《芳华》的精神分析:缝合人生和历史的创伤
作者:钟健夫



看电影《芳华》,触及自己的人生创伤,眼泪情不自禁流下来。我要给这部电影来一次拉康和齐泽克式的精神分析。


一、青春幻象无法屏蔽创伤

影片开始不久,伴随着优美的《草原女民兵》音乐,一群芳华少女,舞动着性感迷人的双腿,向镜头抛着眉眼,看起来就像一部商业娱乐片。




音乐太美了,像是提琴独秦。
钟洁玲坐在我身旁,小声建议:回家拉一下这首曲子。如此浑厚动人的音色,一定不是小提琴的。我们回家用小提琴试拉了一下,G弦和D弦有点像,但一拉到E弦音色就显得轻浮肤浅,与影片和原著深沉的主题极不协调,唯有中提琴或大提琴才能担此重任。
历史的悖论出现了:给无数中国人留下集体创伤的时代,却诞生了动听的旋律。或者说,动人的旋律和优美的音色,美化和屏蔽了人生不可能凝视的岁月。
但美化和屏蔽只是暂时的。
因为部队文工团新来的舞蹈演员何小萍,还未领到军装,却迫不急待地想拍张穿军装的照片。她要寄给狱中的父亲,说自己成为一名光荣的革命军人了。为此,她偷走同房的歌手林丁丁的军装,到照相店留影后放回原处,被大家发现后却死不承认。




(偷借军装拍照的何小萍。拉康认为,“自我”就是从“他者”的视角观照的“镜像”。)

何小萍从此遭受全团长期的歧视和嘲弄。
唯有去车站接她入团的男主角刘峰例外。父亲入狱后,母亲改嫁给革命干部,何小萍失去了家庭温暖。刘峰为她隐瞒了生父的不良身份——拉康意义上的“父亲之名”,出身那栏填上“革命干部”。狱中的父亲误以为,她可以重新做人了。



(刘峰与何小萍)

何小萍将自己的照片撕碎,塞进宿舍的木地板之下。影片快结束时,刘峰将重新拼贴缝合的照片牌送给了何小萍。

(如此清纯的照片被撕裂,永远不可能复原)

但是,照片是永远无法复原的,拼贴碎片时留下的缝隙,恰恰暴露了人生和历史的创伤。
创伤来自“真实界”,这是拉康精神分析学的命名。“真实界”是不可能符号化但又必须符号化的,因为它是不可能凝视的,直面“真实界”就会产生精神症状。


二、撤档的眼泪

《芳华》原定2017年9月29日上映。但9月24日,在全国已开出4万场预售场次时,突然宣布退出国庆档,择日上线。
有人质疑撤档是炒作,因为预售不理想。事实并非如此,在上海路演现场,冯小刚谈到撤档,哽咽落泪,黄轩表情凝重,而编剧严歌苓和片中女演员苗苗、钟楚曦等全哭了。



(《芳华》撤档,饰演萧穗子的钟楚曦落泪)

究竟是什么原因撤档?
坊间只能猜测:一是10月国家有重大会议要召开;二是《芳华》广告诉求的“中越自卫反击战”内容太敏感。
“中越自卫反击战”,双方都宣布自己获得了胜利。出于同样的家国情怀,中越两国牺牲的官兵都被视为烈士。中国从越南撤军,越南从柬埔寨撤军,战事早息,传统的友谊又恢复了,那场战争已经成为不可能凝视的创伤,谁都不愿重提,更不愿用艺术形式再现。
从精神分析学意义上说,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的历史创伤,都来自“真实界”,是不可能凝视的,都必须用“符号界”的意识形态幻象去屏蔽,直接面对就会引发症状,甚至崩溃。



(《芳华》9月29日海报的血红诉求)

我们曾经去越南旅游,发现越南人对邓小平非常佩服,不是因为那场战争,而是邓小平领导中国人发家致富。中国成了越南发展经济的榜样。在河内的军事博物馆,有关那场战争的展览关闭了,不让中国游客参观。
2017年11月11日,在“2017’广州学国际论坛”,我们见到越南社科院中国研究所的学者。大家非常友好,没有人提起那场战争。当年苏联跟中国翻脸,与苏联冷战的美国,几乎公开支持中国。如今前苏联早就解体,俄罗斯又跟中国好上了。
但是,“中越自卫反击战”毕竟发生了。我的很多同学和老乡都上了战场,有些人一去永不回。



三、“耍流氓”的标兵

电影中的男主角刘峰也上了战场。
他来自木匠之家。本来是文工团舞蹈演员,因扭伤了腰,只好改行当美工——导演冯小刚也当过部队文工团的美工。他对女团友的深刻印象用了“性感”两字概括,观众在影片开头就看到了。
但是,刘峰对女性的渴望被活雷锋的形象隐藏起来了。他助人为乐,包办了团里的一切琐事,连厨房的猪跑了,要去抓猪,人家第一个就叫他。
刘峰被推荐上大学,但活雷锋不去,他将名额让给别人。
因为刘峰爱上了歌手林丁丁,怕自己走了她被别人抢去。而林丁丁并不知道刘峰爱上自己。刘峰为她的服务和献媚,淹没在无数的好人好事之中。这是电影最大的硬伤,因为当年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刘峰不太可能拒绝。上了大学身价提高,更有条件赢得自己的爱。



(刘峰与林丁丁)

为庆贺团友结婚,刘峰亲手打了一对沙发。他本想邀请舞蹈演员萧穗子去欣赏自己的杰作——萧穗子的原型正是编剧严歌苓本人。她曾是部队文工团的舞蹈演员,擅长写作。而萧穗子也喜欢写东西,整部电影就以她的口吻叙述。
可惜萧穗子笔下最重要的文字——想向吹小号的陈灿表白的一封情书,完全失去意义,因为同房的报幕员兼手风琴手郝淑雯已经跟陈灿好上了。


(萧穗子——原型是编剧严歌苓)

在夜色中,在疾驰的军车上,萧穗子将情书撕碎,撒向空中,她的眼泪和悲伤在风中飘荡。
这正是编剧严歌苓的创伤——当年15岁的她,曾给一位30岁的军官不断写情书。军官认为她品质有问题,将情书上交,公开了。少女严歌苓深受伤害,可她偏不妥协。她发现最好的倾诉方式就是写作,用文字渲泄和反抗,从中得到解脱。20岁遇上越战,“死亡驱力”令她主动请缨,上“中越自卫反击战”前线,做一名军队的战地记者。



(《芳华》编剧严歌苓的少女时代。紧咬的嘴唇体现了她的偏执)


萧穗子不在房里,刘峰只看到自己心仪的林丁丁。她竟然播放情意绵绵的邓丽君歌曲给他听,还问刘峰感觉如何。面对自己长期暗恋的女人,刘峰说每一句都唱到自己心里去了。林丁丁似有意会,主动要去观摩刘峰打造的新沙发。刘峰情不自禁地表白并拥抱了林丁丁,被闯进来的团友发现了。
于是,活雷锋变成“耍流氓”的人,林丁丁则“腐蚀”了雷锋式的标兵。
刘峰被唤去审讯,让他交代“耍流氓”的过程。他拒绝承认“耍流氓”,也无法理解自己的行为是“耍流氓”。少女严歌苓给30岁的军官写情书,她心中一定不认为自己品质有问题。那是受荷尔蒙的驱使。



(审讯的军官要刘峰交代“耍流氓”的细节)

审讯的军官引导提示,问他:女人的胸罩,背后是不是有个小纽扣?
“嗯。”刘峰算是认同。
审讯者说:你抱着林丁丁,正想解开搭扣,被人撞见了,这不是“耍流氓”吗?
刘峰愤怒到极点,与审讯人员扭打在一起。
活雷锋因“耍流氓”被下放到边远的连队。何小萍帮刘峰收拾行李,有一大纸箱的奖状和奖品,刘峰不要了。何小萍觉得太可惜,有一个簇新的挎包还没用过呢。
刘峰说印了字,无法用了,都给你吧。
正是这些印上字的奖状和奖品,将刘峰打造成“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齐泽克语,让人敬畏而无法靠近。林丁丁对刘峰感到恶心,对自己感到恶心,因为自己隔着衣服被拥抱的身体,让“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崩塌了。
这里有必要对拉康精神分析学主体做进一步说明。
拉康的主体是分裂的,而不是笛卡尔那种完整的主体。比如,刘峰的“自我理想”是做一个雷锋式的战士,这是“超我”的意识形态对他长期教育的结果,所以拉康说“欲望是他者的欲望”。可是,他的“本我欲望”的对象却是林丁丁的身体,这是保证人类不会断子绝孙的珍贵本能。
刘峰的“自我”与“本我”发生剧烈冲突。


何小萍

最后只有何小萍去送刘峰。现在形象崩塌的刘峰跟她平起平坐了,她真想对他说,能抱我一下吗?但她说不出口,而是给刘峰敬了一个长久的军礼,目送心中的爱人渐渐远去。



四、上前线的“死亡驱力”

无论是弗洛依德、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还是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精神分析理论,“死亡驱力”(death drive)都是一个终结的概念。
“死亡驱力”将当年颜面尽失的严歌苓送上前线,如今又将形象崩塌(符号死亡)的刘峰送到前线。刘峰率领一支马队给前线阵地送武器,遭到“对方”的伏击——请原谅我不愿说“敌人”而称“对方”,伤亡惨重,场面血腥。



(战争场面血腥)

老实说,这种镜头让我非常紧张,仿佛自己走在危机四伏的异国他乡。寂静中,道路两边浓密的芒草隐藏着杀机。我的精神游离了,被无数中国电影电视塑造的“主体性”突然跑出来,以完全相反的视角观照:老乡蹲伏在隐秘的青纱帐里,害怕被日本鬼子的扫荡队伍发现。
但这一次,被攻击的是刘峰率领的队伍。坦克过来支援,压制了对方。刘峰受伤了,手臂动脉被子弹击中,流血不止。在被抬下战场之前,他浑身是血,虚弱地靠在车轮上。这时旁白说,刘峰希望自己牺牲,成为烈士,事迹被人编成歌曲,再被人歌唱,歌唱者里有林丁丁。林丁丁唱着这首歌的时候,会想到他。
可见,“死亡驱力”的领域既是符号的死亡之地,又是符号的新生之地。



(刘峰希望自己牺牲后成为烈士,事迹被人编成歌曲,由林丁丁来歌唱)

真正的高潮在何小萍身上。
文工团在高原慰问演出,卓玛膝盖意外受伤,团里决定由何小萍顶替。被长期边缘化的何小萍,对这个伤害刘峰的集体有种对抗意识。她平日没机会上台,在后台负责整理演出服装。面对突然被重用,她装病发高烧,不愿演出。
事后何小萍被调到医疗队,奔赴前线。她在战地医院血淋淋的环境中,抢救了许多伤员。有一次医院遭受炮轰,她奋不顾身扑上去,用身体掩护伤员,意外地成为英雄。此后她疯了。医生的解释是,她因父亲入狱、母亲改嫁,长期受人欺侮却忽然成了英雄,精神上受不了。
听起来就像范进中举后享受了过量的快感,疯了。


(因为无法凝视又必须凝视——战地医院血淋淋的场面,何小萍产生了精神症状)

电影在此处有小小的瘕疵。我来解释一下:严歌苓当年在战地医院见过上千具肢体残缺的尸体——血淋淋的死亡才是人生无法面对的“真实界”。可见,是意识形态的“英雄符号”无法屏蔽“真实界”, 意识形态的幻象无法美化“真实界”,才导致何小萍精神错乱。



(何小萍成了自卫反击战的英雄,精神却崩溃了。重新上演时此画面因为不可能凝视,被删除)

成千上万死去的、伤残的战士,或者平民百姓,不管来自中方还是越方,那是荒野中无人知道的小草。他们失去的生命和青春芳华,是人世间任何意识形态语言都无法言说的,是不可能凝视和符号化的。
为了让武士随时从容面对死亡,日本人创造了武士道,将死亡美学化。主题所限,我不便展开讨论。



五、不可能凝视的症状

真正的高潮来了。
文工团解散之前最后一次给伤员慰问演出。政委特别强调,有的伤员是在心里负伤。台上表演舞蹈《沂蒙颂》,观众席有穿病服的何小萍。
她在昔日熟悉的礼堂里,以病人的身份,欣赏着曾经朝夕相处的团友们的表演,她的手随着音乐,慢慢动起来,然后一个人悄悄地走向门外的草坪。
医生发现身边的病人不见了,他到门外寻找,惊呆了:
月色下,身穿病服的何小萍伴着礼堂内的音乐,翩翩起舞,动作柔美……
我的眼泪流下来。



(何小萍穿着病号服跳舞,我的眼泪流下来,我是精神病人的家属)

我是精神病人的家属。在文革中,因受剥削阶级的“父亲之名”所害,我有一位哥哥得了精神分裂症。我为此专门研究精神障碍现象,寻找治愈之道,企望能让母亲解脱——她终生看护精神分裂的儿子。
我永远愧疚,因为无法劝母亲离开兴宁,到广州过一天快乐日子,吃一顿广州美食。
虽然没有找到治愈精神分裂症的办法,但我完成了人生第一部书稿《一千万孤独的灵魂》。书稿历经多次出版惨败之后,被书商篡改为《一个精神病医生的手记》出版,让我无地自容——我不是精神病医生。逝世多年的北影导演于小洋,曾对我的长篇小说《返祖》拍案叫绝,曾想将它搬上银幕……我希望将《返祖》拍成电影的中国梦,依然是梦幻泡影。




(我做了23年的中国梦:希望将自己的获奖小说《返祖》搬上银幕)

我的症状被冯小刚和严歌苓的作品引发了。
他们的电影也快结束了。



二、结尾与世界和平

失去右臂的刘峰从战场归来,文工团解散了。他拥抱过的林丁丁嫁给华侨,出国了。只有刚刚考上大学的萧穗子留还在宿舍里。
刘峰不小心踩烂一块木地板。萧穗子说不用管它,我也快走了。
活雷锋失去右臂却仍然保留本色。他叫萧穗子找一块砖来,他要修一下。于是,发现了木板下面何小萍那张被撕碎的照片。


(刘峰曾去医院探望精神错乱的何小萍)


独臂英雄退伍后生活艰难。
他谋生的货车被没收了,要罚一千元。他带一条香烟去,希望可以商量少交一点。那机构坚持要他交一千元。这车才值三千元,却要罚一千元,他不服,要求讲理,纠缠之下发生肢体冲突,英雄的义肢掉地下。
这一幕,恰恰被刚参加完文工团战友聚会的郝淑雯看见了,她冲过来责问:你们敢打战斗英雄?对方说,谁知道他是战斗英雄。郝淑雯替他交了一千元。
刘峰与萧穗子、郝淑雯重聚。她们给刘峰看林丁丁发胖的照片。昔日团友私下取乐,说现在,刘峰就是用假肢也不愿摸林丁丁了。郝淑雯当年在萧穗子面前抢走的官二代陈灿,去海南做地产生意,整天不回家。
电影想表现,有钱人太忙了,并不快乐,让妻子独守空房。
影片最后,刘峰去给烈士扫墓,碰到何小萍。他们坐来下,诉说自己的境遇。刘峰说老婆嫌他穷,撵他出来赚钱,然后又耐不住寂寞,跟别的男人跑了。
何小萍想起送别刘峰的情景,说有一句话,我当时一直想说。她欲言又止。
刘峰鼓励她说下去。她说:你能抱一下我吗?
于是,一个身体残障的人,与一个精神受过严重创伤的人相依相拥了。





结尾的旁白说:“我不禁想到,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如故,可还是不难看出岁月给每个人带来的改变。倒是刘峰和小萍显得更为知足,话虽不多,却待人温和。”
我不得不承认,冯小刚是缝合人生和历史创伤的高手。
看见他因为撤档而流泪的照片,就明白他和剧组及投资者,已经深受创伤。有的镜头可以不剪,但是旁白中的关键词他必须加上:“知足”“温和”。《芳华》的营销也从诉求“战争”变为诉求“青春”。


(看到冯小刚曾因《芳华》被撤档而流泪,就知道他深受创伤)

从商业片转向文艺片,冯小刚有时像在剪刀口上表演杂技的“刀锋战士”。这一次特别凶险,他的队伍差点全军覆灭。真不容易!
当然,《芳华》遭受许多人文化人的批评,包括资深传媒人李多钰。她质疑拍喜剧片成名的冯小刚,是否有能力拍好严肃的文艺片。她认为,电影应在穿病服的何小萍跳舞时结束。
李多钰的结尾无疑是巨大的问号加感叹号,将无法被隐喻和象征化的历史创伤带给了观众。但是,意识形态的剪刀允许吗?
中越之战打了10年。1991年11月中越关系恢复正常化,我脑海中仍然铭刻着战斗英雄史光柱的形象,耳边回荡着他唱的那首悲凉的歌曲《小草》。而在中国重大庆典活动中,曾指挥越军作战的越南武元甲大将,很快就作为嘉宾,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
国家之间的创伤,康复速度之快,令人惊叹!




(当年指挥越军作战的越南武元甲大将)

据说严歌苓同名小说《芳华》这样结尾:独臂英雄兼活雷锋刘峰,在贫困中死去。各式各样的人出现在他的追悼会上……
我与严歌苓、冯小刚同年,他们曾在专业的文工团工作。而我也曾从事文艺工作——在业余的知青宣传队拉小提琴。
这篇文章的结尾,我想用高中同学罗斯雅的照片。她的哥哥在那场战争中牺牲了,到处都在传颂他的英雄事迹。斯雅同学被感动了,毅然参军入伍,加入了哥哥那支部队。



罗列科烈士



(我的高中同学罗斯雅。哥哥在那场战争中牺牲了,到处都在传颂他的英雄事迹,斯雅同学被感动了,毅然参军入伍,加入了哥哥那支部队)


英雄已经成为烈士,没有人愿意烈士的妹妹再去冒险。斯雅同学退伍时毫发无损。可惜天不作美,她后来英年病逝。
仅以此文纪念那代人的芳华——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越南人。
愿世界永远和平!


图/来自网络 文/钟健夫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0-10-28 09:26:00
历史的悖论出现了:给无数中国人留下集体创伤的时代,却诞生了动听的旋律。或者说,动人的旋律和优美的音色,美化和屏蔽了人生不可能凝视的岁月。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0-10-28 09:26:00
@失足圣人:

请老兄指正!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0-10-28 09:26:00


偷借军装拍照的何小萍。拉康认为,“自我”就是从“他者”的视角观照的“镜像”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0-10-28 09:26:00
看电影《芳华》,触及自己的人生创伤,眼泪情不自禁流下来。我要给这部电影来一次拉康和齐泽克式的精神分析。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0-10-28 09:26:00


第一卖点:战争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0-10-28 09:26:00
@碗妃 2017-12-20 12:52:06
我是读了小说才去看电影的。
也是因为喜欢严歌苓的《陆犯焉识》,才去看了《归来》。
感觉电影在小说面前小心多了,处处捉襟见肘。
黄轩的演技不错,但不是心目中的刘峰形象。小说里的刘峰就是1米69的雷锋形象。圆脸,圆鼻头,单眼皮,忠厚本分善良,手巧,勤快,什么活都愿意干,积极向上,努力表现,简直就是又一个雷锋,所以外号雷又锋。
黄轩,书卷气一些,难掩儒雅之风,而且英俊帅气,跟刘峰不大搭调......
-----------------------------

谢谢回帖!

我没看原著。

原著一定更有深度,至少会有显明的忏悔。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0-10-28 09:26:00
@省钱买把大雨伞 2017-12-20 13:00:47
刘峰被推荐上大学,但活雷锋不去,他将名额让给别人。
因为刘峰爱上了歌手林丁丁,怕自己走了她被别人抢去。而林丁丁并不知道刘峰爱上自己。刘峰为她的服务和献媚,淹没在无数的好人好事之中。这是电影最大的硬伤,因为当年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刘峰不太可能拒绝。上了大学身价提高,更有条件赢得自己的爱。
===================================
这段不同意。初恋+暗恋者,一般情况下,他的爱都是非常单纯而糊涂......
-----------------------------

哈哈:

1、我就是那个时代上大学的。

2、我也谈过恋爱。

3、如果获得自己所有,正常人都会利用自己的优势。上大学就是获得优势的办法。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0-10-28 09:26:00


电影的第二个卖点:芳华女人的大腿!

海报直接将卖点举起来。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0-10-28 09:26:00
@回形镳 2017-12-20 18:09:12
@童天一 :
————————————————————
对历史上英雄们的牺牲,咱们难道不铭记心上?
而以“无法凝视”的态度,去忽略他们?
那你成立一个国家,还有什么意义?
当然,老童毕竟不是专业的心理科学、精神学科学的研究者。
不要随意只认一家好,就次次到那去吃猪肠粉,而不去吃吃炒河粉嘛。
-----------------------------

请看我的原文:

这篇文章的结尾,我想用高中同学罗斯雅的照片。她的哥哥在那场战争中牺牲了,到处都在传颂他的英雄事迹。斯雅同学被感动了,毅然参军入伍,加入了哥哥那支部队。



罗列科烈士



(我的高中同学罗斯雅。哥哥在那场战争中牺牲了,到处都在传颂他的英雄事迹,斯雅同学被感动了,毅然参军入伍,加入了哥哥那支部队)


英雄已经成为烈士,没有人愿意烈士的妹妹再去冒险。斯雅同学退伍时毫发无损。可惜天不作美,她后来英年病逝。
仅以此文纪念那代人的芳华——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越南人。
愿世界永远和平!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0-10-28 09:26:00
@郑午然:

我请郑作家来看看。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0-10-28 09:26:00
芳华 | 冯小刚致敬的是历史,还是心里住着文工团女兵?

原创 2017-12-19 不随波逐流的 遇言不止

从10月改档就一直炒得沸沸扬扬的《芳华》,遇言姐一直没有做评。一方面,我不是严歌苓的读者;另一方面,我对冯小刚驾驭深刻题材的能力存疑。

《芳华》上映后,遇言姐所在的资深影评人群里各种意见不断。跟冯导有私交的老师们为质疑声找了不少解释,比如:冯导是在表现平静中的作恶,冯导有勇气碰触禁忌题材已经不错了,冯导尽力保留了战争场面,冯导承受了资方和审查双重压力……

但遇言姐仍然认为,《芳华》的问题不只关乎审查制度。从根源上,该片三观坍塌,一切的罪与罚都在时代的掩盖下轻描淡写。在修长大腿和曼妙舞姿中削弱美化,在摇曳的蒙太奇中一笑而过,所有的纵深都被一厢情愿的抛光处理了,处处是平整饱和的色彩,没有忏悔,甚至连忏悔的机锋也没有。在影片结尾,曾经也同众人一样犯下平庸之罪的萧穗子旁白:“倒是刘峰和小萍显得更为知足,他们是最幸福的。”这口强塞的鸡汤尤其令我觉得恶心。

一残一疯的两个人是超然,是看淡,还是被彻底的毁灭和遗忘了?嫁给高干的郝淑雯,移民澳州的林丁丁,旅美作家的萧穗子,这些优裕的人们又有什么资格替时代发声,为别人盖棺,发出“刘峰和小萍最幸福”的廉价抒情?

————————————————

@开言:

为老兄转的,怕被删除,先发这么多。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0-10-28 09:26:00
@首席防忽悠顾问 2017-12-21 01:16:22
@童天一2 你老是发别人的照片,请问你是否获得了他人的允许?
-----------------------------


罗列科烈士的照片,由他家属提供。


罗列科烈士的妹妹罗斯雅的照片,也由家属提供。

为了找他们照片,我的同学圈动员起来,连烈士家属忙了整晚。

其余图片,我已经注明来自网络。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0-10-28 09:26:00

@童天一 2017-12-20 21:56:51
-----------------------------
@回形镳 2017-12-20 22:08:21
贴子写得挺好。
就是逢贴必言拉康的,让人受不鸟。
-----------------------------

我要成为用拉康和齐泽克精神分析学评论文化热点的专家,

这算是我正式写的第一篇文章,以后还会不断用他们的理论。

请老兄做好准备——不断的强迫重复,会让人产生症状,

如同@朱鲁子 的“精神青春期”。

但是,我的视野应会更宽,内容更丰富,

因为我的内心容纳了更多的生命——

比如,我这篇文章就将越南人的青春芳华也写进去了。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0-10-28 09:26:00
@纳兰狗剩0 2017-12-21 09:22:24
“刘峰为她隐瞒了生父的不良身份,出身那栏填上“革命干部”。”
“在文革中,因受“剥削阶级”的父亲影响,我有一位哥哥得了精神分裂症”
————
我给你示范了正常的人话
和你假借拉康的话语 表达有什么不同?
你只是为了作虎皮而拉大旗 和话语的表达并没有关系
-----------------------------


哈哈,我的文章一开头这么说:“看电影《芳华》,触及自己的人生创伤,眼泪情不自禁流下来。我要给这部电影来一次拉康和齐泽克式的精神分析。”


1、我有没有运用拉康精神分析理论来写影评的权利?

2、“父亲之名”是拉康精神分析学的关键词,我为什么不能用?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0-10-28 09:26:00
@远烟空沫 2017-12-21 11:41:16
拉康用一面镜子照出了一部“纯粹欲望批判”,借助镜子揭示了人生的虚幻。我不太懂童先生为什么一再强调创伤的不可凝视,创伤难道不是虚幻的吗?为什么这么执着于镜像的虚幻性呢?还有拉康的真实界很难懂的,即使齐泽克也说过真实界就是悖论性本身。(大意,原话忘了)
我个人认为通过精神分析的阅读童先生的症状其实更适合用佛家理念来对治。
-----------------------------

@远烟空沫 说得不错!

创伤就是一种不断强迫重复的精神症状,不断想起遭受创伤时的情景——

比如,我看到电影中精神错乱的病人在跳舞,我就会想起自己的哥哥,想起母亲。

我一辈子没法请母亲到自己家里,吃一顿广州美食,过一天好日子,

因为母亲在老家必须天天看着她文革时发疯的孩子。

所有精神创伤都是二元对立的,佛家的修行是一种对治方法。

“真实界”是创伤之源,是不能符号化但又必须符号化的,因为“真实界”是不可能凝视的,这就是悖论。

比如,我们的人生惨败,就是一种“真实界”,因为不可能凝视,我们会编一个幻象来欺骗自己:失败是成功之母。

孔乙已偷书被捉,面临不可能凝视的“真实界”,只好编一个幻象来欺骗自己:读书人偷书不算偷。

阿Q被人打了,他说儿子打老子——鲁迅是精神分析的高手。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0-10-28 09:26:00
@人间凡人 2017-12-21 11:35:26
做为一个与影片中人物同龄人的老兵、法卡山战争参与者,看了芳华后,内牛满面加一声叹息,看完影片出来,摸摸自己的双臂硬硬的还在,谋生的车辆也还在身边没有被扣走,顿时幸福感满满!个人认为,影片在表现军队、表现战争比较单浅薄,甚至有些外行。比如拍部队组织打靶那一场戏,象是闹剧,男女双方一冲动,想打枪比赛就马上开枪打比赛,记者说用枪瞄准记就马上瞄准记者,还朝天开了一枪。事实上部队组织实弹射击相当严密,......
-----------------------------

谢谢!老兄是那场战争的参与者,最有资格评论。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0-10-28 09:26:00
@风破楼 谢谢风版主给红脸!!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0-10-28 09:26:00
@关大蝈蝈 2017-12-21 16:22:36
哈哈,狗剩儿这货又靠百度加意淫来胡搅蛮缠了。
狗剩儿这货读过拉康的可能性,无限接近于零。
-----------------------------

很难说。

读过,有时读不明白,也有可能。

读懂某些东西需要机缘。或者我们这样批评他,就是一种机缘。

我很早接触拉康的镜像理论,但是一直没有感觉,不理解。

当时我认为,拉康拿镜子做自己的理论,不过是标新立异而已。

后来碰到伍勇案,发现伍勇藏身的山洞里有很多面镜子,我才恍然大悟。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0-10-28 09:26:00
@纳兰狗剩0 @关大蝈蝈:

想用学术的方式讨论“父亲之名”,现在的条件还不成熟,因为要有知识准备和自我精神分析准备。

“父亲之名”与俄狄浦斯情结有关。

拉康发展了佛洛依德的理论,将现代语言学引入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幼儿成长必须经过俄狄浦斯情结的三个阶段:

(1)幼儿想成为母亲的菲勒斯(阳具),这是母子二元组;
(2)父亲对母子关系的介入,作为符号存在的父亲侵入了母子二元组,成为三元组;
(3)“父亲之名”对“母亲的欲望”的代替,幼儿通过“自我理想”彻底进入符号界。

俄狄浦斯情结是杀父娶母的悲剧。

还有拉康的“能指”,科耶夫解读的黑格尔主奴辩证法对拉康的影响

佛洛依德的“三我”与拉康的“三界”……

总之有一大堆知识准备。

拉康的理论象天书,很难理解。连海德格尔和福科都觉得难懂。

如果强行用一般的形式逻辑去理解,那就永远搞不明白。

如果结合自我精神分析,从自己的症状入手,就容易多了。

在某种意义上说,学习拉康的精神分析与学佛很接近,都需要观照自我,突破自我,需要觉悟

而我们网上讨论,都是维护自我形象,离题万里……

楼主:童天一

字数:75352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7-12-20 17:56:38

更新时间:2020-10-28 09:26:00

评论数:344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