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婆媳关系 >  远离婆媳矛盾,但“抱团养老”终散伙,亲历者讲述现实真相(转载)

远离婆媳矛盾,但“抱团养老”终散伙,亲历者讲述现实真相(转载)

楼主:大德都2  时间:2020-10-27 08:44:13
如果年老时,不住养老院,不靠子女,应该怎么养老?


近日大家肯定都看到了这个新闻“上海市嘉定区外冈镇葛隆村住着这么一群老人: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他们众筹购买了一栋楼“抱团养老”十五年,如今他们毅然决定把这幢满载记忆的“慈舟养老院”捐出去。”


但这样的养老方式,真的可以大力推广,适合我们大部分普通退休老人吗?今天就来听听一位“抱团养老”亲历者的心声吧!或许能给大家一个参考~



抱团养老的另一重困境
把我们拆散的就是“钱”


主持人:魏然
倾诉者:薛阿姨 67岁 退休职工


1、钱让这个团儿抱不紧


前些日子,看了一篇有关抱团养老的文章,好多同龄人也都在看。今天我决定也和你们说说,我的抱团养老经历。





一般抱团没抱成的原因,主要还是选择的方式不太合适,还有一些感情纠葛。给老年人提了醒。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能忽略:就算是居住方式合适,不掺杂感情,也会出问题,而最大问题,就是钱。


不是说有钱没钱,而是说,在这个团体里,大家对钱的看法和基本的经济实力要相当。否则,这个团儿还是会被钱拆散。





我们有一个抱团儿养老的“小团体”,要算起来,有七八年了。我们从三四个人发起,到后来最多时发展到20多人,可之后,又慢慢地减少。现在,我在的这个“组”还有5个人,其他的人,有的回去“自己过”了,也有的成员另组了新的组。大家热闹过,也确实从中获得过快乐和帮助,但其中的烦恼真不少。






我们抱团养老的想法源于相关的新闻报道,据说在一些社区,早就有这种方式,有个“官宣”的说法,叫“互助式养老”,一个社区里的老人彼此关照,年轻的照顾年老的,或是同龄的彼此帮助。据说有的坚持了10多年,做得好的社区,还有社工在其中帮助。



我们住的是老小区,老年人口比较多,而且,都是住了二三十年的老邻居,平时打头碰脸的,关系挺好。看到人家这种榜样,大家也就慢慢说起这个话题。老邻居们年龄越来越大,空巣和独居的老人越来越多。大家商量后,就学起了人家的样子,渐渐形成了抱团儿养老的模式。只是,决定这个团儿抱得紧不紧,得用现在小年轻儿找对象的一个流行语来说:应该“三观”一致。

2、钱上不平衡心就不平衡


我们开始抱团儿的几个人住在同一社区,离得近。都是女性,也都没了老伴儿。这个组合是我们考虑了很久定下的,之后再有人想加入,我们也是这个“标准”。我们想的是,大家的生活境遇差不多,相互能理解,来往也方便。我们有很长时间相处得还不错,所以后来吸引了那么多人来加盟。


我们这个团体,一开始年龄最大的六十七,小的刚退休不久。身体也都还可以。我们每天早上准时到小花园集合,先晨练,之后一起去买菜,开始是各买各的,后来发现大家买的都差不多,因为你买这个,我看着不错也买了,结果各家做的饭都差不离。而且,这些人平时总是一个人在家,一个人的饭最不好做了,做多了就浪费。于是,大家就决定干脆一起买,一起做,一起吃。


开始大伙儿都争着掏钱,今儿你花,明儿我请。可是,我觉得这样不太好,每天花多花少不固定,多花的可能心里就不舒服。所以,我们改成每个月每人交400元伙食费(那是当时的物价啊,后来涨了几次),我们之中有个姐姐原来是会计,就由她管账,她挺细致的,每笔开支都记得非常清楚。





我们固定在一个人家里做饭,吃饭,因为她家房子比较大,住一楼有个小院儿,很方便。我们一般只做中午饭,因为老年了,晚饭吃得少,中午剩下的,大家分分,晚上就够了。



后来我们这个方式让好多人羡慕,就总有新人加入。不过,由于空间有限,我们“搭伙”的人最多加到了9个,其他人实在加不进来了。组里的人,其实也是有变化的,有人退出,有人加入。退出,就是因为钱。


大家虽然说都交了伙食费,可有的人慢慢就不平衡了,觉得太贵,自己在家过,用不了这么多钱。也有人觉得组里有人退休金多,一个月五六千,可自己只有两千多,人家要吃好的,自己将就就行,每天做三四个菜都是“便宜”了那些爱享受的,他们想吃好的,应该多拿钱。


也有人开始计较,有人吃得多,带得多,有人饭量小,或者这个月生病了,或是家里有事没在这里吃多少,可伙食费为什么不退呢?


大伙儿聚餐的那个姐姐家,每个月我们会买两桶油,一些调料啥的,还添过一些餐具。而且每个月我们会拨出一点儿钱给人家的煤气费、水电费。可就有人不乐意了,说那些东西根本用不了,认为那个姐姐占了便宜。





后来又发生了,谁住院了,大家摊钱买东西,厨房里灶具、油烟机坏了,大家摊钱换之类的事,有的人没什么抱怨,几十块钱也不在乎。可是,有的人就不行,不仅抱怨,还在大伙儿之间挑唆,弄出很多不愉快。


搭伙的这个方式,人员变动特别大,最终在今年6月,就彻底不弄了。不过,我们两三个核心的人还是挺怀念那种方式,但一想起那些为钱发生的争执,又觉得很别扭。

3、攀比心成最大障碍


抱团养老,其实就是为了相互有个照应,这些年,大家也确实做到了。比如定时集合,要是谁没来,大家就过去看看,避免了很多意外。有谁病了,甚至住院了,大家轮流照顾,谁家有点什么事,大家一起张罗。虽然也有谁出力多,出力少的问题,但大家基本上都能接受。最终产生矛盾的,还是各自的经济实力和攀比心。


团体里每个人生活条件不一样,确实有退休金特别高的,花钱大方,这个岁数了,还能开车,人家经常拉着群体里的人去玩儿啊,或是办事儿。


有的时候,我们去短途游,就有两个人开车带着大伙儿。我们平摊给人家油儿钱,可就有人不乐意拿,还说:“她又不缺这个钱。”更有人让人家拉着去接孙子,偶尔还行,后来一到周末就这样,人家有车的也不乐意了。可一旦拒绝,对方就不满意,说人家:“有车了不起啊。”


群体里有的姐姐爱美,经济实力又达得到,就总去美容院、健身房什么的,有时候也请别的姐妹去。可有的被请过的,就当应该的了,老跟着人家去,而且,有时候根本不是为了美容或健身,就为了去洗澡,一洗两个小时,弄得人家请客的很尴尬。可一和对方提意见,对方背后就说人家:“不就是嫌占她便宜了?她手里那么多卡,一个人用不了也浪费,她带我去不也为显摆她有钱吗?”


群体里有的人自己经济实力一般,但孩子条件好,有时候带妈妈去旅游啊,给妈妈买高档物品啊,后来知道有这个抱团养老,有时候也给其他阿姨捎东西。这种事在有的人看来就是“嘚瑟”。还有的人比较自卑,觉得自己没什么可送的,怕别人笑话,之后就悄悄“退团”了。





而大多数情况下,因为衣着、首饰、业余爱好等等,每个人的消费观念和实力确实不同,就会有人心理不平衡。甚至有人说过,我们应该有“团服”,省得大家攀比,可那都不现实。要说,家还是我们最终的港湾,建设好每一个家庭,敦伦尽孝,家庭和睦,才是可靠之所,老了临时挂靠一个组织,再去磨合性格、生活习惯,毕竟有难处……


总之,这个团队,从人少到人多,后来又到人少,有人还能是朋友,也有人后来都不往来了。这其中,最大的问题,还是经济利益和攀比心。要是总觉得自己不平衡,养老这个团儿还真不好抱。
楼主:大德都2  时间:2020-10-27 08:44:13
早先央视报道: CCTV纪录片《抱团养老》
她和老伴当月就去了纪录片主角的家里取经,回来便开始了自己的“抱团养老”计划。
1个半月的时间里,王阿姨夫妇在家接待、面试了20多对老夫妻,从中挑选了几对一起生活。现在,王阿姨的家里多了11位素不相识的老人。

他们住的是余杭200㎡的农家别墅,3层楼住13口人绰绰有余。

别墅外围不仅有大院子,还有果园、鱼塘、菜地……一系列设施都是老年生活的标配。
看到以上的生活环境以及吃饭的时候大家和睦热闹的场景,你是不是会有一丝丝心动与遐想呢?
楼主:大德都2  时间:2020-10-27 08:44:13
抱团养老首要问题就是如何相处,即便是一家人相处,都会有矛盾摩擦,更何况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心不一,成长环境不一,看看各地的敬老院里面情况,和抱团养老何异?其实, 家才是最后的港湾,与其寄托和陌生人抱团?不如经营好家庭这个养老根基,毕竟90%的家庭都是讲孝道,现代社会,敬老的传统还在
楼主:大德都2  时间:2020-10-27 08:44:13
大伙儿聚餐的那个姐姐家,每个月我们会买两桶油,一些调料啥的,还添过一些餐具。而且每个月我们会拨出一点儿钱给人家的煤气费、水电费。可就有人不乐意了,说那些东西根本用不了,认为那个姐姐占了便宜
后来又发生了,谁住院了,大家摊钱买东西,厨房里灶具、油烟机坏了,大家摊钱换之类的事,有的人没什么抱怨,几十块钱也不在乎。可是,有的人就不行,不仅抱怨,还在大伙儿之间挑唆,弄出很多不愉快。


搭伙的这个方式,人员变动特别大,最终在今年6月,就彻底不弄了。
楼主:大德都2  时间:2020-10-27 08:44:13
@火恰 2020-10-10 23:37:13
这么多女人在一起并涉及大量利益,能和谐才怪了。男人抱团养老的可行性要好不少,毕竟男人整体上大气一些,或者说对利益没有那么敏感。不过男人抱团,开支肯定要高一些,没几个会过日子的。
-----------------------------
是的,男人大气些,能包容,少计较,真的是心性好些吧。
楼主:大德都2  时间:2020-10-27 08:44:13
看到很多宣传自我,极度自私自立,挑拨婆媳关系和弃老取幼的 新闻和论点,笔者痛心,要知道,善待父母,善待父母,是一个人最大的福报,老话叫种福田,为自己,为子孙种啊,要多些耐心……

其实,不论多大年纪的父母,都需要当儿女的耐心对待,尤其是父母年老之后,更需要我们付出百倍耐心。
善待父母,面对父母的唠叨不要烦躁,不要顶撞,要知道唠叨的背后都是关心与经验。
父母年纪大了,手脚不灵活了,思维不活跃了,面对他们理解不了的,要有耐心,慢慢给他们解释,要知道当你还是个孩子时,父母也是这样对你的,年轻时以为自己万能,老了的时候,随着身体机能下降,心理会变的,家庭的港湾作用才会体现,不要寄望外人,家人家庭的用心建设,此时就显得重要了
楼主:大德都2  时间:2020-10-27 08:44:13
有的人说,老了就死了算了,呵呵,你们想的太天真了?你们有三十岁以上吗?有过住院排号,自己做检查自己去病房,自己盯医嘱,自己看吊瓶的经验吗?我曾经也觉得要什么孩子,麻烦死了,结婚也就是为了给自己找个伴,因为我年轻啊,我有收入啊,我一个人收入可以供我天南海北的玩,不说吃最好的,但是大部分好吃的我都能品尝一番。突然有一天我病了,不是什么大病,就是腿上长了个疙瘩,压迫血管,很疼,不能下床,在床上没事。刚好那一段,我孩子刚出生,我媳妇一个人没有经历照顾我,我一个人在医院趟了一周,夏天。三人间,什么感受,一个人,窗外都看不清楚,不能动。有时候还要自己忍着自己拖着腿去检查,跑上跑下。打针的时候不能闭眼,护士很忙,你需要自己叫护士,理疗要自己看着。洗澡,呵呵,擦身子都难。其实这些都还好,主要是孤独,身边的都是其他病人,我住了一周,我不是啥大病,就是要休息,人生百态。你们不理解那种孤独感,有些老头老太太们,也是一些小病,但是没有人陪伴,儿子女儿来了,骂他们一顿“告诉你不要喝酒了,你非要喝,现在好了吧,你怎么这么犟呢”“我大哥都不管你,你还对他那么好,最后还得靠女儿我吧”等等,他们反而开心了。我懂了,我想想我现在还能动,我还年轻,如果我到他们那个岁数,不说多,五六十岁,我得了什么稍微棘手点的病,我可能就不想活了,孤独寂寞,身边人的呻吟,痛苦,你无法体会的,你不站在悬崖边,你不知道你也恐高,你不到了死亡边缘,你不晓得死是多么恐怖,自己原来多希望活,你不遇到那个环境,你都不知道你多喜欢有个贴心的人骂你也是一种幸福。如果你现在想着自己一个人挺好,建议你就别去将就,将就就是对你另一半的不负责任,而不是对你。西方宣扬的个人自由,极端自私自利,只会害了你!中国几千年的伦理道德你不信,恰恰是保护你的底线。
你只有体会到,两个人一个家庭的意义你才会真正维护这个家庭。家是人的港湾,人剩下就是群体动物,社会越发展,人情越冷漠,而家就是最后唯一的寄托,这是精神层面的,不是什么物质就能改变,你看到一个人生活潇洒自由,越来越小资养生,这个人精神基本就越孤独寂寞,人的精神生活就是在一些柴米油盐,家长里短的低级趣味下感受出来的,不是啥小资情调,浓烈醇香的咖啡是比不上你的小不点叫你一声爸爸妈妈给你到一杯白开水更加温暖你的心灵的。
楼主:大德都2  时间:2020-10-27 08:44:13
发现,时下很多年轻人,看不起传统家庭结构。
他们追求真爱。
渴望享受自由。
认为家庭是束缚、累赘。
尤其是在各种恶性事件发生后,
“每日恐婚”更是成为年轻人的口头禅。
但我想说,
婚姻依旧是抵御人生风险,最好的选择。
除了有父母,
伴侣、孩子是现在社会结构里,离每个人最近的连接。
最关键的是,
这种连接是受法律保护的。
孩子弃养。
伴侣离婚。
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虽然,抱团养老也能签订协议。
但这种协议,只能作为日常约束。
对方能否遵守,
甚至在你陷入危险时,给予及时帮助,全凭对方品性。
所以,
我仍旧赞成,
大家遇到不错的人,可以组建家庭。
而,一个家庭示范好家教,是否做好了家教,关系到家庭的幸福
楼主:大德都2  时间:2020-10-27 08:44:13
顶上去
楼主:大德都2  时间:2020-10-27 08:44:13
家是房,父母是梁。

无梁不成房,无慈不成家。

父母,是每个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是最值得骄傲的宝藏。

父母是我们的根,

老话说:“不孝父母,拜佛无益。”

父母是世间最大的福田,

善待父母,

是一个人最大的福报。

善待父母,是一个人最大的福报
善待父母,才有福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不论何时,孝顺的人才有福。

曾国藩在家书中谈及治家之道,也认为家庭和睦兴旺要“贵体孝道”。

佛说:“孝顺父母,世间第一福田。” 求神拜佛,不如好好孝敬父母。

楼主:大德都2

字数:4821

帖子分类:婆媳关系

发表时间:2020-10-11 04:40:36

更新时间:2020-10-27 08:44:13

评论数:11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