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倾国倾城-史上最惊艳诗词(连载中,寻出版)

倾国倾城-史上最惊艳诗词(连载中,寻出版)

楼主:寂寞文字  时间:2020-11-26 22:44:46
向楼上各位问好~~

楼主:寂寞文字  时间:2020-11-26 22:44:46
五、长笛一声人倚楼


3


当然,这一联的美是统一的,放在一起来品味方可。残星寥落,自非繁星满天可比,正可见出诗人萧索的情怀。而大雁南归,不仅渲染了凄凉的景象,更引逗出诗人思归的情感。其他如: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李颀《送魏万之京》)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珍》)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王安石《明妃曲》)

赵嘏本人也喜用鸿雁意象,其他如:

碧江凉冷雁来疏,闲望江云思有余(《江亭晚望》)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寒塘》)
杨柳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飞(《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

这些诗句同样用大雁渲染羁旅愁思,据说赵嘏因此还另外获得一个“赵飞雁”的雅号。当此触景生情之际,又听闻长笛一声,目睹倚楼之人,更使得诗人情愫翻涌、心潮难平。
单纯拿“倚楼”来说,就已经包含了无尽的幽怨意味,那些流传下来的诗句几乎约定俗成地促成了这一意象的悲凉传统,如: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温庭筠《忆江南》)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柳永《蝶恋花》)
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秦观《减字木兰花》)

应该说,在这一联中,赵嘏写到的意象如“鸿雁”“倚楼”等并不稀奇,而是很常见,但是却有着扣人心弦的魅力,也许就在于他在其中别出心裁地加进了笛声吧。其实整首诗都很安静,“长笛一声”让静默的空间有了灵动的和弦。
在赵嘏的其他诗篇中,也多有写到笛声,如“读彻残书弄水回,暮天何处笛声哀”(《遣兴》),“芰荷香绕垂鞭袖,杨柳风横弄笛船”(《忆山阳》),“扁舟几处逢溪雪,长笛何人怨柳花”(《送剡客》),等等。他还专门有一首《闻笛》:

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
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
兴来三弄有桓子,赋就一篇怀马融。
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

这首诗单纯写听到了有人在画楼中吹笛,诗意显豁,尽管最后写到“余音嘹亮”,只是没有做到余韵袅袅。
杜牧也有不少有关笛声、倚楼之类的诗句,如“谁家楼上笛,何处月明砧”(《为人题赠》),“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题宣州开元寺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念昔游》),等等。
杜牧还有一首同题之作,即五绝《长安秋望》: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诗歌开头就现出了“倚楼”的影子。去考证两位诗人类似作品的写作时间孰先孰后显然是没有意义的,把他们联结在一起的应该是诗歌的匠心与彼此的灵犀吧。


楼主:寂寞文字  时间:2020-11-26 22:44:46
本书已出版

封面
楼主:寂寞文字  时间:2020-11-26 22:44:46
五、长笛一声人倚楼


4


赵嘏存诗近300首,由于题材狭窄,内容单薄,众口相传的诗篇并不多。但是论者对其诗艺还是作了充分的肯定,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把他列为“瑰奇美丽”门的入室者,明代胡震亨赞许他“才笔欲横”,并认为“‘倚楼’只句摘赏,掩其平生”(《唐音癸签》)。他的诗篇我读的不多,所以不敢肯定是否真如胡震亨所言,一联诗就掩盖了他其他的光芒。不过说实在的,在高手如云的大唐诗坛,能有哪怕一句脍炙人口也是不错的。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有关赵嘏的生平,确实有些困难,新、旧两唐书均无他的传记,有关他的行迹多见于后人笔记。可是在这些典籍中搜得的有关赵嘏的几件事,每一件都有点悬乎,甚至是假的。
流传较广的是一件艳事,见于王定保的《唐摭言》。说是赵嘏曾经在浙西居住,迷恋上一个美姬。他进京赶考时想要带着她,但是母亲不同意。中元节(俗称鬼节)这一天,美姬到鹤林寺游玩,被浙帅看中并被其人据为己有。翌年,赵嘏考中进士,闻知此事,写了一首七绝给浙帅,诗曰:

寂寞堂前日又曛,阳台去作不归云。
当时闻说沙吒利,今日青娥属使君。

这首诗首句表明了自己失去心爱之人的落寞,次句说明美姬被人掳而不归。三四句借蕃将沙吒利夺取诗人韩翃妾柳氏的旧事,意谓浙帅之行事如出一辙。
浙帅心中不安,于是派人把美姬送还赵嘏。赵嘏当时在横水驿,与送还美姬的人马相遇,坐在轿子中的美姬也认出了自己的情郎。两人相认后抱头痛哭,可叹美姬一哭殒命,重逢遽为永诀,赵嘏忍痛把她葬在了横水之阳。
这件悲喜交加的情事亦见于《唐诗纪事》《全唐诗话》《唐才子传》等典籍中,大概是一脉相传。但是,有论者经过考证后认为此事不过是以讹传讹。事情的真伪我无法断言,我宁愿相信确有其事,因为曾经爱过;我又不愿意从心底确认,因为结局那么伤。
另外一件事见于宋代钱易的《南部新书》:“施肩吾与赵嘏同年不睦,嘏旧失一目,以假珠代其精。故施嘲之曰,‘二十九人同及第,五十七只眼看花’。元和十五年也。”意思很明白,就是赵嘏的一只眼睛是假的,是后来用珠子安上去的,因此还落得同榜进士施肩吾的奚落。
这件事很容易看出真伪,“元和十五年”时赵嘏才十几岁,连进士还没去考呢。如果想要详知事情的真相,查阅《唐语林》可知:“元和十五年,太常少卿李建知举,放进士二十九人。时崔嘏舍人与施肩吾同榜。肩吾寒进。为嘏瞽一目,曲江宴赋诗,肩吾云:‘去古成假,著虫为虾。二十九人及第,五十七眼看花。’”这不,施肩吾还拿人名字做文章。看来,真正以珠代睛的人是崔嘏,而非赵嘏。
不过话又说回来,不管是赵嘏还是崔嘏,拿别人的缺陷来加以嘲讽,总归是一件不厚道的事情。这个施肩吾还是当时钦点的状元,怎么就容不下同年的一颗假眼珠呢?
第三件事关乎一个成语,即“抛砖引玉”,事见清人西厓《谈徵?言部》。说是常建倾慕赵嘏诗名,欲得其诗。常建得知赵嘏到了吴地,预料他必到灵岩寺游览,于是便预先在寺壁上题了两句诗。后来,赵嘏果然到灵岩寺游玩,看到寺壁上的两句诗遂续成一绝。常建诗不如赵嘏,因此人们认为常建乃抛砖引玉。
这个故事更离谱了,常建是开元十五年(727)进士,二人年龄相差近百岁,怎么可能同壁作诗甚至传为佳话呢?
常言道,树大招风。可是,在繁茂的诗歌之林里,我觉得赵嘏实在称不上大树,可是这几件奇奇怪怪的事竟然都和他扯上了干系。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在晚唐诗歌的星空,赵嘏确实是一颗不容被轻忽的星座。尤其是他的五律、七律,清人翁方纲认为“亦皆清迥,许浑之匹也”(《石洲诗话》)。
只是盛名之下的他却总是“久客转谙时态薄,多情只共酒淹留”(《自遣》),将近不惑之年好歹考中进士,却又沉沦下僚,只做了“渭南尉”这么一个小官,不到五十岁即卒于任上。所谓“赵倚楼”不过是斯人独憔悴的一个岑寂背影,而这个背影也已然被充满悲意的笛声淹没在长安的万丈红尘之中……


楼主:寂寞文字  时间:2020-11-26 22:44:46
@笑残年 859楼 2013-02-03 20:18:39
晚上好哦,笑笑明天就要从北京回浙江啦,但是支持不变!
-----------------------------
多谢笑笑~此帖停更,勿劳问讯。

楼主:寂寞文字

字数:38077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0-12-10 18:57:00

更新时间:2020-11-26 22:44:46

评论数:88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