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曹雪芹”是修饰语

“曹雪芹”是修饰语

楼主:hls324  时间:2021-02-23 04:22:43
楼主:hls324  时间:2021-02-23 04:22:43
我的这个解读,是从正确的结论,来分析作者的表达过程。
(作者的表达过程中故意的留有明显的“漏洞”)
作者在这一大段的故事情节中,讲了一个四本书、四位作者的故事。
解读的结论是:四本书、四位作者都是虚构的,是假的!
详细分析因为与本楼的主题不同先省略,各位先暂时把这个结论当做是正确的结论。以此作为我一下分析的根据吧。
楼主:hls324  时间:2021-02-23 04:22:43
《石头记》原文中的这句话的引用:
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楼主:hls324  时间:2021-02-23 04:22:43
前面已经提到了四本书是假的,那以此作为根据,“曹雪芹”在这句话种起了一个什么作用?
《金陵十二钗》是假书,是虚构的。有了曹雪芹这位作者才有了这本《金陵十二钗》假书,才使得《金陵十二钗》这本假书的叙述更真实具体。
所以“曹雪芹”是修饰于《金陵十二钗》这本假书的。
只有这么修饰的叙述,才使得这本假书更显得真实具体。
楼主:hls324  时间:2021-02-23 04:22:43
作者的特点是把假的说的比真的还像。
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到?
《金陵十二才》是虚构的吧?作者在这个虚构的基础上再虚构一个作者,就是曹雪芹。
这样有了写这本虚构的书的虚构的作者,还有了虚构的作者的各种虚构的写作时间、地点、写作增删编纂过程。
那么,假的《金陵十二才》就变的比真的还像了。
作者也就达到了他以假乱真的艺术效果了。
楼主:hls324  时间:2021-02-23 04:22:43
修饰语是修饰句中关键句子意思的的字、片语或子句。
在这句原文中的关键句子意思是什么?
是《金陵十二才》这本书。
“曹雪芹”作为作者是修饰于《金陵十二才》这本书的。
片语或子句也是修饰于《金陵十二才》这本书的。
楼主:hls324  时间:2021-02-23 04:22:43
“百度百科”【子句】:
子句,“从句”的旧称(台、港仍沿用至今)。在某些语言(如英语)它是复合句的一个成分,自有其主语和谓语,尤指其公用同名词、形容词或副词者。

【从句】:从句,即从属子句,是复句中具有分属地位的分句,它是一种绝大部分语言都有的语法结构······

那么这句【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相对《金陵十二才》这本书是属于什么从句?
应该是【状语从句】。

“百度百科”【状语从句】:
状语从句指句子用作状语时,起副词作用的句子,可以修饰谓语、非谓语动词、定语、状语或整个句子。可分为时间、地点、原因、条件、目的、结果、让步等从句。
楼主:hls324  时间:2021-02-23 04:22:43
这句【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是包含在一整段有四本书、四位作者的故事的情节之中的。
所以最好先把这段原文引用出来,以便整体系统的分析。

【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
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
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
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
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并题一绝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楼主:hls324  时间:2021-02-23 04:22:43
在原文中有并列的四句话:
1改《石头记》为《情僧录》。(指空空道人)
2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
3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
4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这四句并列的句子都是在说四本书的。(书的作者不同,作者的言行不同)
所以这并列的四句话是相对于书和作者而言的,或者以书为主或者以作者为主。
根据前面的整体分析,是以书为主的叙述,作者是对书的修饰,这种修饰有的简单有的复杂。
但总的句形都是以作者来修饰书的。

为什么?

前面的前提根据是:四本书是假的,是虚构的!作者是借助假的四本书,来代替他不想直接说出来的唯一的一本真书《石头记》。

另外作为艺术大师特有的风格,他又总是把假的说的比真的还像,把真的隐藏起来,这是作者的艺术风格。

所以在虚构的每一本书时,同时又虚构一位假的作者,用这位虚构的作者来修饰于虚构的书,使得这本虚构的书显得更合理具体真实。
所以用虚构的作者来修饰虚构的书,才能达到作者惯有的以假乱真的艺术效果。

所以曹雪芹是修饰于虚构的《金陵十二钗》这本书的,曹雪芹也是虚构的。
所以孔梅溪是修饰于虚构的《风月宝鉴》这本书的,孔梅溪也是虚构的。
所以吴玉峰是修饰于虚构的《红楼梦》这本书的,吴玉峰也是虚构的。
所以空空道人是修饰于虚构的《情僧录》这本书的,空空道人也是虚构的。
用虚构的四位作者来修饰于四本书,使四本书显得更具体更真实,使假书变得比真书还像真书。

唯一的一本真书《石头记》反而不那么重要了,到底真书是真的还是假书是真的?读者被忽悠,看不清了。
这就是作者要的艺术效果!

所以用虚构的作者来修饰于虚构的书,以达到虚构的书看似就是真书的效果,这种修饰的作用完成得非常非常的好。

楼主:hls324  时间:2021-02-23 04:22:43
@大冢奔牛 2020-12-02 13:16:51
楼主的意思,是否可以这样理解:
曹雪芹=造虚情?
-----------------------------
曹雪芹是作者原文中虚构的作者,它的作用是修饰一本假书《金陵十二钗》。
使得假的《金陵十二钗》看起来比真的《石头记》还像真书。

其实曹雪芹是虚构的,《金陵十二钗》也是虚构的,用虚构的曹雪芹作者来修饰这本假的《金陵十二钗》,使假书看起来就是真书。

但这里的关键,是说假书是主要的内容,“曹雪芹”(这位虚构的作者)只是修饰于《金陵十二钗》这本书的,曹雪芹的修饰情节只是次要内容。(曹雪芹的修饰情节是服务于主要内容的《金陵十二钗》这本书的)

假如说没有曹雪芹这个修饰内容,叙述《金陵十二钗》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否成立?
当然也成立!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曹雪芹如此这般的情节描写,《金陵十二钗》这本书还是存在于原文之中的。
只是《金陵十二钗》这本书是真书的真实度具体度可信度要差一些,有了曹雪芹如此这般的直白具体的情节描写,那这本虚构的假书就比真书《石头记》还像真书了。

这里有些绕,是好几层的逻辑关系,不知能不能看懂?
楼主:hls324  时间:2021-02-23 04:22:43
hls324:举报 2021-02-09 08:43:26 评论
评论 非业非力:不犯错误的解读是:一本书。就是在说一本真正的书——《石头记》。什么《情僧录》,什么《金陵十二钗》都是假的。都是作者的表达形式。
------------------------------------------------------------------
@非业非力 2021-02-09 08:46:15
“不犯错误的解读是:一本书。”你以前,多次解读,都是“四本书”,是犯错误的解读?
-----------------------------
解读原文分为两个时间段,一个是没看懂的时间段(此时被作者忽悠),一个是看懂的时间段。没看懂时是“四本书”或两本书两个书名,看懂时就是石头记一本书(此时和作者意图一致)。
楼主:hls324  时间:2021-02-23 04:22:43

hls324:举报 2021-02-08 08:44:58 评论
“曹雪芹”(这位虚构的作者)只是修饰于这句话中的主要内容《金陵十二钗》这本书的。
----------------------------------------------------
@非业非力 2021-02-09 08:44:06
你说,红楼梦的作者,是谁呢?
-----------------------------
石头记作者应该是谁就是谁,这和原文没有关系。
作者说过这本书是在说作者了吗?说过是在说作者的家世了吗?说过这本书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遮遮掩掩又想说自己是谁,又不想说自己是谁吗?
石头记是传奇小说(原文叫“奇传”),主题是人生。是以顽石到凡间游览十九年为形式来表达的。
作者从来也没有让读者知道作者是谁的描写。
楼主:hls324  时间:2021-02-23 04:22:43

hls324:举报 2021-02-08 08:44:58 评论
“曹雪芹”(这位虚构的作者)只是修饰于这句话中的主要内容《金陵十二钗》这本书的。
----------------------------------------------------
@非业非力 2021-02-09 08:44:06
你说,红楼梦的作者,是谁呢?
-----------------------------
没有确切根据的猜想都是瞎猜,那就相当于周汝昌说贾政是贾母过继的儿子贾赦是过继贾政时带过来的哥哥一样是瞎猜。
如果我说作者是唐伯虎,时间不对,你能相信吗?
如果我说作者是纪晓岚,你也不一定能相信?
楼主:hls324  时间:2021-02-23 04:22:43
楼主:hls324 时间:2021-02-09 09:20:31
石头记是传奇小说(原文叫“奇传”),主题是人生。是以顽石到凡间游览十九年为形式来表达的。
---------------------------------------------------------
@非业非力 2021-02-09 16:55:36
《红楼梦》里诗曰:无才可去补青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
2019年6月13日 频道 / 其它/ 《红楼梦》里诗曰:无才可去补青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写美篇 下载美篇 访问美篇 ...
www.meipian.cn/26niire9

百度快照
红楼梦全文阅读_红楼梦免费阅读_百度阅读
2019年12月31日 因见上面大旨不过谈情,亦只是实录其事,绝无伤时诲淫之病,方从头至尾抄写回来,闻世传奇。从......
-----------------------------
(以甲戌本为底本来讲)石头记从开头第一个字,到五言绝句之后的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为止,说的只是一个事,就是在介绍石头记这本书。
那怎么介绍?先讲作者再讲这本书。
作者是谁?是女娲精心炼制的补天之石呀!
这里也是故意夸张的抬高作者的资质智慧身份,是用神话的奇传故事来寓意作者的水平非常高,是神仙是天才。
所以这首七言绝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无材可去补苍天,

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

倩谁记去作奇传?

表面看好像顽石(作者)还很自卑谦虚的,其实是婉转的表达出作者本身的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的性格。
楼主:hls324  时间:2021-02-23 04:22:43
@播火者 2021-02-21 08:17:28
那四个作者,其中一位是真作者,另外三位,是第一读者,是文友,是资助者,写进去有诸葛亮隐居隆中,几个好朋友在一起聊天,那一定要写进去的。书的别名,有可能就是几位闲磕牙的结果。
好比现在文友相互写到各自的作品里一样。
-----------------------------
换一种解读方法,原文中的一句话,有主要内容,那这个主要内容就是这句话的目的(结论)。
这句话中还有其它的次要内容,相对主要内容来说,次要内容是辅助主要内容的,次要内容是服务于主要内容的。
主要内容是这句话的表达目的;次要内容仅仅是这句话的表达形式。
这是一个表达目的和表达形式的区分的问题。
作为艺术大师的作者在干什么?在善意的“忽悠”读者,在玩表达形式和表达目的混淆的游戏。
使读者分不清哪是表达形式?哪是表达目的?甚至使读者犯把表达目的和表达形式颠倒的错误。
(就像一位学问非常高的老师在讲课时故意给学生出难题一样)
比如像【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这句原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是《红楼梦》这本书?还是吴玉峰这位作者?
看懂之后,才会知道主要内容是书,这句话的表达目的是《红楼梦》这本书。
“作者吴玉峰”是次要内容,是辅助这本书的,“作者吴玉峰”是服务于这本书的,是服务于这本书的表达目的的表达形式而已。
但作者高超的表达技巧却让读者把注意力关注在“作者”身上,也就是把这句话的表达形式当做表达目的了。
结果可想而知,红学家认为四位作者是真的,曹雪芹就是作者。
当然这都是错误解读,他们都成为了作者追求艺术效果的牺牲品。
楼主:hls324  时间:2021-02-23 04:22:43
@播火者 2021-02-21 08:17:28
那四个作者,其中一位是真作者,另外三位,是第一读者,是文友,是资助者,写进去有诸葛亮隐居隆中,几个好朋友在一起聊天,那一定要写进去的。书的别名,有可能就是几位闲磕牙的结果。
好比现在文友相互写到各自的作品里一样。
-----------------------------
播火者:2021-02-21 12:42:44评论 hls324 :
艺术家通常都有类似的技巧,不好好说话,四大名著每一本,都是这样。读赤壁赋,苏轼也是这么处理问题。屈原也一样,诗经也是。帝力于我何有哉,和骂人差不了多少
---------------------------------
石头记作者不仅是语言文字大师还是哲学大师,关键他是艺术大师。
艺术大师讲究什么?表达形式与众不同不按常规出牌。
像毕加索的画,齐白石画的牛,都是表达形式与众不同不按常规出牌的,一般人看不懂。
这就是艺术家在“忽悠”观众的艺术作品。
石头记作者就相当于以大艺术家的身份在对读者讲课,故意出难题,看你们这些自认为聪明,张嘴子乎者也,满腹的道德文章的能否被我忽悠了?
假如被作者忽悠了,你们这些读者也看不出被骂了。
假如没被忽悠,也就是看懂了作者真正的用意,这些读者当然不在被骂的范围之内(作者在骂没看懂的),也不存在被作者骂为傻子的可能。
所以不管看不懂的还是看懂的读者,都不存在认为作者在骂自己的可能。
但作者是大师的大师的级别的智者,他自己知道其实是在忽悠人,其中有“骂人”的成分,那么这个问题作者自己怎么解决?
那就写一首诗吧,有的读者不是有可能因此要骂作者吗?不用你们先骂,我(指作者)先自己承认这是满纸荒唐言,然后骂自己“痴”是傻子,这种表达也算是自圆其说了吧?
请看这首五言绝句: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这就是这位古灵精怪的大艺术家的自圆其说,充满了艺术家的诙谐幽默(大师讲课还需要一把辛酸泪吗?),但专家学者都没看懂,被作者忽悠了几百年。

楼主:hls324

字数:5247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20-11-30 18:33:06

更新时间:2021-02-23 04:22:43

评论数:8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