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红袖天涯 >  桑葚,桑葚,甜蜜蜜

桑葚,桑葚,甜蜜蜜

楼主:琳珊2018  时间:2020-12-06 04:54:00









趁着五一假期,回了趟老家。推开院门,眼前出现熟悉的一幕:父亲在院里侍弄着花花草草。母亲过世后,花草成了父亲的“精神伴侣”,在四季轮回中抚慰着他的孤独心境。月季、蔷薇、紫茉莉、鸢尾花、亚麻花、石榴花等,开得正活泼,各种香味儿混合在一起,飘入这家,溢入那户,亦有蜜蜂、蝴蝶闻香而至,翩然而舞。父亲拾人牙慧,给小院取名叫“百草园”。平日里,父亲喜欢写毛笔字,“百草园”这三个大字,可真没少写。

父亲见我回家,很高兴。他背着手,走到院里南墙根一带,抬起头观察那一棵老桑树。五月的桑树开花了,淡淡馨香,怡情悦性。父亲说,等桑葚熟了,你带上孩子回来吃桑葚吧,今年花开得密实,应该结不少果子呢!八十岁高龄的父亲人老体弱,总说自己是个“老废物”。我得给他找点事干,让他感觉到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对父亲说,到时候,您别忘了给我泡桑葚果酒。父亲笑呵呵答应了。


桑葚花落了,结出椭圆形聚合果,表面不平,状如米粒,谓之桑葚。桑葚随着成长,变幻出各种形态。起初绿色,渐渐染上一圈红晕,红色蔓延 ,继而凝成一团粉红,此时的桑葚可食用,只是特别酸。 真正成熟的桑葚,呈黑紫色,咬一口,甜甜蜜蜜,稍有酸味。 桑葚酒,具有补气养血、清热明目、防癌抗癌等功效。前几年,父亲学会了酿制桑葚酒。冰糖和白酒按比例兑上,桑葚也必须精心挑选。《本草新编》记载:“紫者为第一,红者次之,青则不可用。”父亲得此“秘传”,不用青葚,只把紫葚和红葚合理搭配,酿出的果酒,酸甜可口,回味悠长。儿女都说好喝,父亲受了鼓励,每年都盼着桑树多开花、多结果。

桑葚,在汉朝曾是御用贡品,享有“民间圣果”的美誉。相传,刘邦和项羽交战时,有一次,被项羽打得无路可逃,只好钻进山洞里隐蔽起来。项羽没发现刘邦,扬长而去。当时,刘邦受了惊吓,得了头痛病。幸好山洞周围有大片桑林,刘邦吃了几日桑葚,头痛病不治而愈。刘邦记住了这种既能饱腹,又能治病的佳果。建立汉朝后,他不仅爱吃桑葚果,也爱喝桑葚酒,甚至命令御厨专门制作桑葚果酱,和嫔妃们常年食用。

这桑葚果和刘家人真是缘分不浅。到了东汉,刘秀和王莽激战,在南阳一带被王莽的军队追杀。刘秀情急之下,爬到一棵桑树上。靠着树叶遮挡,刘秀没被发现。几天之后,王莽的军队才离开。要不是树上的桑葚,估计刘秀早就饿死了。刘秀不忘本,做了皇帝后,曾派人寻找那棵桑树。结果,阴差阳错,那人把写着“树王”的金牌挂在了樗树上。

不看招牌看实力,要说这桑树,还真配得上“树王”这个称号。桑树,原产中国,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古代人最为敬重两种树木,曰桑树,曰梓树。桑梓,是一对王牌组合,房前屋后,栽桑种梓,朝夕相处,难舍难离。“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桑梓地,是一种尊贵的故土标记,哪怕游子志在四方,念及家乡,无不乡愁汹涌,萦绕脑际,挥之不去。桑树根系发达、抗旱耐寒、萌芽力强,是百姓心中的长寿吉木。福建泉州开元寺内有一棵古老的桑树,据考证,此树已生长了1300多年,如今依旧枝繁叶茂,丝毫没有衰老的迹象。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描绘出的田园生活场景,让多少人心驰神往?鸡鸣、狗叫、深巷、桑树,可谓动态美和静态美的完美结合。“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读此《诗经》佳句,你的面前是否浮现出青翠的桑叶,散发着湿润的光芒? 诗句中的桑树、桑叶,传达着生活的美好,百代不变,万古长存。

李白《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征夫在燕,思妇在秦。抬头看见绿桑枝摇曳着一树青绿,少妇心想,此刻,燕地的草儿也该是绿油油一片,夫君也会睹物怀人吗?绿桑枝,牵动愁绪,甜蜜而困惑。桑树的花语“生死与共,同甘共苦”,正是男女沐浴在爱河中的伟大宣誓。

桑树作为古老的经济树种,最大的用途,是供养春蚕。种桑养蚕,中国首开先河。孟子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衣帛矣。”可见, 春秋战国时期,采桑已是常见农耕活计。

古代的吴国和楚国,百姓都是以养蚕为生,为此还引发了战争。有一天,吴女和楚女不约而同来到两国边境采桑叶。有一棵高大的桑树,长出了一树好桑叶,吴女和楚女同时看上这棵树。于是乎,两人开抢,在此过程中,发生了口角,拉拉扯扯,大打出手。本是鸡犬相闻,文明交往。因为两个彪悍的女儿家,温馨关系彻底凉凉。后来,两个女孩的家族人起了冲突,死伤一片;再后来,楚王和吴王发动两国战争,血流成河。

对比之下,另一个美丽的采桑女,真值得点一火车赞。乐府名篇《陌上桑》:“罗敷喜养蚕,采桑城南隅。”这位罗敷女不仅温婉动人,还知书达理。面对太守的调戏,她不卑不亢,罗列出一大堆对夫君的溢美之词,捍卫了尊严的同时,打击了太守大人的嚣张气焰,令其羞愧难当,知难而退。这是《孙子兵法》的至高境界,叫“不战而屈人之兵”。

自古以来,靠着养蚕赖以生存的人们不计其数。罗敷采桑,作者巧妙运用了夸张的笔法,严重缺少烟火气。真正的养蚕人其实非常辛苦。读者诸君,还记得小学课文《春蚕》吗?为了给孩子筹措学费,父亲砍桑枝、背桑枝,累得汗流浃背。母亲则是夜以继日伺候春蚕,直到结出蚕茧,拿去换来微薄的收入。往远了说,还有宋朝诗人张俞刻画的蚕妇形象:“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楼主:琳珊2018  时间:2020-12-06 04:54:00
哈哈,不用审核。这待遇杠杠滴
楼主:琳珊2018  时间:2020-12-06 04:54:00
今天初来发三帖。。。。。还有300篇类似的文慢慢发

楼主:琳珊2018

字数:2142

帖子分类:红袖天涯

发表时间:2020-12-04 05:00:32

更新时间:2020-12-06 04:54:00

评论数:2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