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第四千八百三十八帖 读《王三(醉了)》 

第四千八百三十八帖 读《王三(醉了)》 

楼主:中国读书达人  时间:2020-12-18 01:21:03
读书破万卷(4838)·《王三(醉了)》
《王三》,又名《醉了》。现代独幕话剧剧本。熊佛西著。初载《东方杂志》25卷9号(1928年5月10日)。北平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1926年6月初版。收入1930年3月上海商务印书馆版《佛西戏剧第二集》。又收入《近代独幕剧选》(1931)、《中学生文学读本》(1932)、《现代戏剧选》(1934)、《现代最佳剧选》(1940)等。1928年8月北平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在北平首演,熊佛西导演。作者事迹参见《读书破万卷(4825)·<一片爱国心>》。
《王三 (醉了)》,1928年4月11日写于北平。剧本描写清代一个“刽子手”的醒悟。王三迫于生活,充当统治阶级的“刽子手”,曾屈杀无数无辜的“犯人”。残酷的现实,终于使他醒悟到:“这那是人干的活”,“我就是饿死,再也不指望衙门里的那几块造孽钱。”他决心洗手不干。但是母亲病危,房东逼租;要做小生意,又没有本钱。衙门又派人催他去杀人。他被灌得酩酊大醉,放声痛哭,一刀砍死前来逼租的赵五。“这不仅是熊氏的成功之作,即在近来的剧坛上也不愧为稀有的剧作”,“使我们深深地感到社会经济压迫之可怕,这无疑是对时代所需要的作品。”(马彦祥:《现代中国戏剧》)1957年8月,《剧本》月刊选此剧为“五四以来优秀独幕剧名著”重新发表,认为剧本“短而精,实在令人喜爱,确是见功夫”,“深刻地表现社会冲突”,“主要以人物的思想感情起剧烈变化的过程组织为戏剧动作”,“细微而生动地描写了主人公的命运”,“叫出内心深处的巨大的怨愤和激怒”(刘沧浪:《重读〈王三〉杂记》)。
《王三》剧情提要:
1888年。某大都会。刽子手王三满身血污、脸色阴冷地回到自己破陋的家里。妻子关切地帮他脱换血衣,反激起他满腹牢骚。原来,他早就厌恶刽子手的差事,整天整夜觉得被冤魂冤鬼压着,常常一瞧身上的血衣,就“手脚发软”、“心儿发酸”、“眼睛发花”。他刚才杀犯人时,连砍七刀才砍下人头,吓得他魂飞魄散,决意不再当刽子手。溜回家中,他仍感到那冤魂紧跟着他。进屋不一会儿,他已神志恍惚,见了鬼似的狂叫不已,声明自己不过是个听人差使的屠夫,不能不执行上头的命令而杀人,乞求冤魂不要跟着他。说毕晕厥倒地。
正在这时,敲门声起,收房钱的赵五来了,王妻急忙将王三扶进里屋。赵五要王妻立即交钱,不然就搬家,还要坐牢。王妻苦求通融,赵五不依,还轻佻地用言语调戏她。后听说王三是在衙门当差,做一种权柄很大、操杀人命的官,只是人太老实不要钱才这般穷,赵五便托王妻给她丈夫说说,替他找个官儿做做,以使他能为王三计划发财的方法。赵五还殷勤地借两块钱给王妻,让她替王三的奶奶买药治病。
赵五刚走,王三的同事张七来叫王三去杀人,并说如不去,差事难保。王妻虽不愿丈夫去干刽子手,可又不能不让他干,否则一家无法过活。张七想出一个能让王三去杀人的办法——把他灌醉,叫他不由自主。
王三清醒后从里屋出来见张七,起誓说再也不吃杀人这碗饭了。张七也讲这碗饭简直不是人吃的,劝王三喝酒解解闷气。两人边喝边合计不干刽子手后何以谋生,可是想来想去都找不到其他的路子。喝得已有几分醉意的王三一拍桌子,瞪着眼说: “那么咱们干吗去?”张七说: “还是杀人去!”王三突然放声大哭。张七见王三已醉,连忙与王妻替他张罗血衣、大刀.此时,赵五又进来,王三一见他,拿起刀就要砍,吓得赵五满场飞跑,惊呼: “这是怎么一回事?”王妻说: “这是因为他喝醉了!”
独幕剧《王三》(又名《醉了》)是熊佛西在北平主持戏剧系时期的代表作。剧本的主人公王三是个职业的刽子手,而刽子手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往往是野蛮、粗暴、凶狠的人物。可是熊佛西在《王三》中所描绘的刽子手,却是另一种类型的人物。他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在贫困的煎熬下,在生活皮鞭的抽打下,竟鬼使神差地干上了这个肮脏的职业。他厌恶这种刀不离手,手不离刀的生活,不愿意充当杀人的工具。他内心苦闷、精神恍惚,时而产生幻觉,仿佛被冤魂所纠缠,受着良心的谴责。他决心洗手不干了,然而家庭生活的担子压在他的肩上。老奶奶在床上呻吟,房租欠了三个多月未付,自己脱下那身血衣竟连件替换衣服都没有……如果不仰赖这点微薄的收入,这个家庭就要崩溃。于是王三就喝醉了酒,再返刑场,重操旧业。剧本告诉人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只有把自己灌醉,让神经麻木,才能糊里糊涂地活着。因而它写的是王三醉了,却曲折地寄寓了渴望大家清醒的愿望。
《王三》以简洁的笔墨,短小的篇幅,深入地开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因而被誉为“五四”以来的优秀剧目。作者在谈到《王三》的创作时说过:“我觉得现在世界各国似乎都走错了道路,似乎都把杀人放火当作时髦,似乎都把公理和理性都埋入了十八层地狱。这是‘醉’,这是‘痴’,这是麻木不仁,这是导入人类死亡的大道,因此我才作了《醉了》,因此我才怕醉了以后的王三,因此我才同情未醉以前的王三。”(《题在独幕剧<醉了>的后面》)这就告诉我们,《王三》的创作,第一,是有感于战乱的形势而作,第二,其中还包含着作者的寓意。当然,帝国主义杀人放火,既不是醉,也不是痴,而是他们侵略本性的反映,可是熊佛西在当时还不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锐利武器来分析现实,因而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
熊佛西说过:“我认为要写出一个好的独幕剧是非常艰难的工作。”(《谈独幕剧》)这实在是饱含着创作甘苦的肺腑之言。因为独幕剧的容量小,它所表现的往往只是生活中的一个片断,这就要求作者在构思上下功夫。《王三》的人物只有四个,即王三、王妻、赵五和张七,那生病的奶奶虽然在后台呻吟,却没有让她出场。作者能少用一个人就少用一个人,尽量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剧本扣紧了王三回家后的内心矛盾,既写出了他无法摆脱的痛苦和决心不干刽子手的愿望,又写出了这个愿望终于被无情的现实所泯灭的过程。算得上情节单纯、结构精巧、文笔简练。作者虽然把这个故事安排在四十年前,即1888年,但是人们依然能从剧本里窒息的气氛和被压抑的思想中,感受到时代脉搏的跳动。《王三》所写的是平凡的家庭生活,所开掘的是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但平凡的生活中蕴藏着激流,内心世界中充满了感情的波澜。家庭的困窘与社会的黑暗相连,个人的矛盾与群众的痛苦相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独幕剧《王三》的发表,标志着熊佛西已经在戏剧创作上摆脱了陈大悲的影响,更上一层楼。有的评论者认为:“在熊氏的作品中,我个人以为最满意,要算是《醉了》,这不仅是熊氏的成功之作,即在近年来的剧坛上,也不愧为稀有的剧作。”(马彦祥《现代中国戏剧》)有的评论者认为这是作者“在一度的顾虑和苦闷中产生出来的富有热情的火花,它的表现形式是尖锐的,短小精悍四字足以当之无愧。”(季纯《<爱情的结晶>在熊氏剧中的地位》)还有的评论者认为《王三》“全体都很精警,穿插亦巧妙。”(张慎刚《看完<救星>和<醉了>以后》)这些评论都是实事求是的,决不是什么溢美之辞。
评:王三本是“刽子手”, 无辜“犯人”常砍头。残酷现实终醒悟,决不造孽心要洗手。

楼主:中国读书达人

字数:2882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20-12-17 17:07:54

更新时间:2020-12-18 01:21:03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