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城彼朔方”考证 (四)

“城彼朔方”考证 (四)

楼主:ty_周老1  时间:2020-12-18 22:27:20
“城彼朔方”考证
(四)
古人早就知道“城彼朔方”是建筑长城
宁夏周兴华
周宣王(前827~782年)派大将南仲“城彼朔方”“往城于方”,古代学者早就知道《诗经》的这两句话是去朔方(今宁夏固原及其毗邻的陕甘地带)建筑长城,而不是罗哲文先生解释的是去筑造什么“小城”“城堡”“城邑”“列城”。由于罗哲文的错误解释,中国最早的长城始筑于西周的这一举世辉煌就被埋没了。

古人早就知道“城彼朔方”“往城于方”是建筑长城。《文献通考·四裔考》载:北魏皇兴中(公元467~471年),蠕蠕犯塞,北魏征南将军刁雍给北魏献文帝拓跋弘上表说:“历代为边患者,良由倏忽无常故也。六镇势分,倍众不斗,互相违逼,难以制之。昔周命南仲,城彼朔方;赵灵、秦始,长城是筑;汉之孝武,又踵其事。此四代之君,皆君王之雄杰,所以皆同此役者,非智术之不长,兵众之不足,乃防狄之要事,其理宜然故也。今宜依故,於六镇之北筑长城。”
刁雍表章中所列举的四代君王防御北狄的战略:
第一代君王是西周的周宣王,他防御北狄的办法是:“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诗经·小雅·出车》)。
第二代君王是战国时期赵国的赵武灵王,他防御北狄的办法是“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史记·匈奴列传》)。
第三代君王是秦始皇,他防御北狄的办法是“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造长城,“起临洮至辽东万余里”(《史记·匈奴列传》)。
第四代君王是汉武帝,他防御北狄的办法是筑长城,“於是汉遂取河南地,筑朔方,复缮故秦时蒙恬所为塞,因河为固”(《史记·匈奴列传》),“及武帝征伐四夷,开地广境,北却匈奴,西逐诸羌,乃度河湟,筑令居塞(《后汉书·西羌传》)。
北魏征南将军刁雍说周宣王“城彼朔方”与赵武灵王、秦始皇、汉武帝修筑长城都是“皆同此役”,即都是修筑长城。这也就是说,周宣王“城彼朔方”与赵武灵王、秦始皇、汉武帝干得都是修筑长城的工程(“皆同此役”)。所以周宣王“城彼朔方”的含义就是周宣王与赵武灵王、秦始皇、汉武帝一样地修筑了长城。刁雍请求“今宜依故,於六镇之北筑长城,”这里的“故”就是前四代君王修筑长城的“故”,所以,刁雍请求依照前四代君王修筑长城的“故”例,在北魏“六镇之北筑长城”。
《册府元龟·卷990》载:“太和中(公元477年—499年),北魏尚书中书监高闾上表曰:昔周命南仲,城彼朔方;赵灵、秦始,长城是筑;汉之孝武, 踵其前事:此四代之君,皆帝王之雄杰,所以同此役者,非智术之不长,兵众之不足,乃防狄之要事,其理宜然故也。易称天险不可升,地险山川丘陵,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长城之谓欤!” 北魏尚书、中书监高闾与征南将军刁雍的说法完全一样,周宣王“城彼朔方”是指建筑长城(“长城之谓欤!”)。所以,南北朝时期,人们就知道周宣王“城彼朔方”是指在朔方地区筑造了一道长城,而不是罗哲文说的是建筑了一座“小城”“城堡”“城邑”“列城”。
《文献通考·卷二十四下·四裔考》载:“杜氏通典傅奕(555年~639年) 曰:易称王候设险以固其国,筑长城、修障塞,易之设险也。今朔塞上多古长城,未知起自何代。七国分争,国有长城。赵简子起长城以备胡,燕秦亦筑长城以限中外,则长城之作其来远矣。秦兼天下,益理城壍,城全国灭,人归咎焉。”以上引文中“城全国灭”“益理城壍”中的“城”字,其含义即为长城。傅奕是唐初大学者,曾拜唐太史丞,迁太史令。
所以,以上古籍中的“城”字,均与《诗经》“往城于方”“城彼朔方”中的“城”字是同样的用法与含义。因此,“王命南仲,往城于方”,是说周宣王派南仲去北方建筑长城;“天子命我,城彼朔方”,是说周宣王命令我(南仲)去朔方建筑长城(详见周兴华、周晓宇著《从宁夏寻找长城源流》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8年12月第1版)。
(转载请署名原作者及来源)

楼主:ty_周老1

字数:1553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20-12-18 03:29:28

更新时间:2020-12-18 22:27:20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