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天涯杂谈 >  光环背后的权力任性 ——浅析学者型官员腐败

光环背后的权力任性 ——浅析学者型官员腐败

楼主:UncleML  时间:2020-12-28 19:51:59
11月10日,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孟伟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审查。
这是自十九大胜利召开后,首位被查的省部级高官。从孟伟的简历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这位严重违纪的高官应划属于“专家学者”型。拥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又是工程院院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等等一系列“高大上”的光环证明了孟伟的一生功勋卓越。
诚然,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拿权力来任性的学界巨擘也难逃党纪国法的“牢笼”。
早在2015年2月,中央巡视组巡视环保部后,就指出环科院“重复立项、虚假立项套取资金”“示范工程贴牌套取资金”。环保部党组、中纪委驻环保部纪检组随后展开调查,查出“重复立项、虚假立项套取资金”问题涉及内容抄袭、多头交账,滥用经费、疏于监管等。时任环科院院长孟伟因此被行政警告。
为什么已有前事之过,却仍现今朝之罪呢?我们翻阅类似于“专家学者”型高官腐败案例,得出三个判断。
其一,对物质的过分追求。中国有句古语:“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成长上个世纪50、60年代的孩子并没有享受过如今优越的生活条件,对物质的追求可以说是基本为零。在那个时候,唯有读书才能出人头地,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好的生活。这类人在年轻的时候奋发有为,学富五车,随之因优而则仕。到了中年,成为了手握权力的领导干部。然而,在思想上的错误认知,导致“专家学者”型高官在步入官场后“三观”移位,认为权力能让自己的生活丰满。与孟伟类似的另一位“专家学者”型高官高勇在其忏悔笔录中写到这么一句话“我感觉社会很现实,还是有钱才能办事。”渐渐地,他们开始对物质的追求产生了有着前所未有的渴望。
其二,对法律的无知。有人会问,“专家学者”型高官他们学历那么高,知识面应该很广,怎么会说他们对法律无知呢。其实不然。对法律的无知并不是指他们不懂法,不知法,而是对法的观念认识不足。就比如,在笔者所认识的领导干部中,也不乏高学历且拥有法学学位的“专家”。与他们交谈工作时,时常听到“法不责众”“上会讨论就不用个人担责”“只要钱不往袋子里装就没事”等等言论。表面听上去觉得领导觉悟高,工作经验丰富。其实,仔细想想,党纪法规是这样说的吗?有这样写吗?基于深刻判断,这类人说的种种言论是掺杂了“情感与人伦”的。把党纪国法强行加入了“人的意志”。再拿高勇一案来说,当记者问他,“像这样的知识分子,怎么会不知道这样做是违法违纪的呢?”高勇回答到:“我以为只要不拿国家的钱就没事”。可他却不知,即使不拿国家的一分钱,如果利用职权为他人谋取利益,而索取他人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的,就是典型的出卖国家权力、拿国家权力换取利益的受贿犯罪行为。
其三,缺乏对权力的有效监督。孟伟在立案前就任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可以说,他的评判对国内外企业能否在中国投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5年2月,孟伟因重复立项、虚假立项套取资金、滥用经费、疏于监管等问题被行政警告。直至2017年11月10日接受组织审查。短短两年半的时间,单从结果上看,孟伟对权力的认识依旧没有改变。缺乏对己约束,宽容对下监督。在行使权力的路上便越走越远,以至于怎么约束自己,如何监督下属开始迷茫。况且,作为部门的“一把手”,把信任取代监督的管理方式,为其最终严重违纪,接受组织审查埋下了恶果。

楼主:UncleML

字数:1392

帖子分类:天涯杂谈

发表时间:2020-12-29 01:56:59

更新时间:2020-12-28 19:51:59

评论数: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