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中印洞郎对峙:中国能获得什么?

中印洞郎对峙:中国能获得什么?

楼主:yc雨花石  时间:2019-09-24 10:38:46
雨花石致各位朋友
虽然,雨花石写东西,一个是喜欢大篇幅的引用,一个是容易写的乱套,但,像这个帖子这样乱套,乱套如此的没有底线,雨花石自己都奇怪,且感觉尴尬。
人,贵有自知之明。
且,我个人认为,因为我过于习惯思考中国今日的政治与毛泽东的关联,很容易就写成对毛泽东的歌唱。
每个人都有理由歌唱自己崇拜的人,雨花石也有权力歌唱毛泽东。
毛泽东一生的事业最艰难的是文革的评价。
晚年的毛泽东可能有决策的失误乃至于错误,但,绝不糊涂。
文革期间,毛泽东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开辟了道路,
文革后期,毛泽东完成了把大军区司令员的对调,
一个足于证明晚年毛泽东不糊涂的事件是,1975年11月30日,毛泽东在高敬亭女儿高凤英要求为其父亲平反的报告上批示,请汪东兴查办,并向他报告结果。
要知道,毛泽东个人的革命经历与高敬亭毫无交集,而高敬亭被杀的时间是1939年6月24日。
也就是说,即使到了1975年的11月30日,毛泽东仍然保持着清晰的头脑。
当然,头脑清晰也不一定不犯错误。
问题是,即使在批邓之后,毛泽东也没有将国家的领导权交给自己的血缘亲人,
毛泽东发动文革,其出发点绝不是为了个人的权益。
我个人理解,浸润传统中国文化的毛泽东,不但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巨大的糟粕。毛泽东决定以自己的威望领导中国民众以“打破旧世界”的极端模式为崭新中国的建设开辟道路。
这种极端的模式当然造成巨大的破坏,人的损失、物的损失,都难以胜记。
太可惜了。
然,
鲁迅先生在《野草》里说:“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但我坦然,欣然。”
正如我们拆除老房子建设新房子,不但毁掉前人的心血而且毁掉许多有用的“材料”。
一座旧房子倒下,满地的建筑垃圾都曾经是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
然而,社会要进步,就必须拆,必须毁,不仅可惜而且悲苦,然而,无奈。
《道德经》,有一句极可怕的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儒家提倡仁政,我们也欢迎仁政,然而,我们不能用“仁政”观评价自然,我们当然要用仁政观评价社会,但我们不能用仁政观绝对评价社会。
从佛家的观念讲,万事万物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值得爱惜的。但,佛家也承认大自然的存在就是以伤害为基础的。
有一个著名佛家故事。萨波达王在饿鹰的捕捉下救下了一只鸽子。
萨波达王见状缓缓答道:“我曾发大愿要救度一切众生、善护一切众生,今日我要救护这只鸽子,岂可归还给你,让你杀害生命,来祭拜五脏六腑以求温饱呢?”
大鹰不甘示弱,反唇相讥:“国王,既然说要救度一切众生,但是今天如果断了我的食物,我同样也活不下去。难道,我就不属于一切众生吗?”
大自然生就的鹰必须肉食而鸽子是弱势动物,如果谴责肉食动物的习性,那是滑天下之稽的可笑。
弱肉强食,就是大自然的法则,只有如此才能促进整个自然界的进步。
如果有造物主,我们不能批判造物主制造生命的不公。
以仁政要求天地改变法则,要求老鹰植食还野兔、家鸽一个公道,可能吗?
作为人,我们当然以仁政的思想评判世界。然而,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法则真的不是仁政。
是什么?
如果说生物界创造的基本法则是弱肉强食促进生命向高级的进化,那么,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因素其实是生产力的发展。
一般的理解,人类生产的发展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生活需要,这是对的,但,就漫长的人类历史看,人类社会的组织和产品分配其实是为了更好的促进生产的发展。
比如,所有正常发展的社会,都要经历残酷的奴隶社会。最诡异的是,即使社会形态已经进步到封建时代后期乃至于资本主义初期的西欧,在广袤的美洲新大陆殖民的时候,竟然也广泛采用了奴隶制。
为什么在欧洲已经基本废止的奴隶制在美洲复兴?原因就是地狭人稠的欧洲要发展社会经济必须给予劳动者相当的权益,因为近代工厂不能使用奴隶制模式。反过来,地域辽阔、大型机器短缺的美洲新土地的种植园不需要劳动者的聪明才智而更需要劳动者的体力。
信仰宗教的欧洲人,在老欧洲和在新美洲之所以使用不同的生产方式,是因为两地不同的生产基础。当美国工业革命取得巨大进展,需要把南方纳进近代大工业生产的时候,不管资产阶级是否真诚愿意,都必须打破奴隶制的枷锁。
人的解放,最大的动力,不是管理者的人性,而是社会生产的发展需要人的解放。
近代以来,中国最大的政治就是完成社会生产的工业化,没有工业化,中国的独立、民众的幸福生活统统是虚幻的泡影。
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基本铲除了阻碍近现代大工业生产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和依附于国际帝国主义的畸形国际生产分工。
1953年抗美援朝的胜利,为近现代大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国际环境。
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为近现代大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业基础。
就一般理解而言,我们扎扎实实搞建设好了。
其实不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阔的亚非拉国家,有太多的国家拥有比我们好得多的基础条件,比如阿根廷、南非、巴西、印度,放眼今日,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发展的最好、潜力最大。
当然,就历史而言,的确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社会进步的最快。
只是,我们问一句:1979年的印度能和中国使用一样的发展模式吗?
更直白一点:今日中国的一些政策,在印度可以实行吗?
当,这些疑问的解答一步一步前推,答案非常的明晰:因为中国有一个毛泽东。
因为我个人的政治思考的结果已经清晰的表达,我感觉已经没有必要继续纠缠这个扯的头绪杂乱的帖子。
在此,雨花石敬告朋友们,结束这个写乱的帖子,欢迎各位品点我对于《封神演义》的浅显理解。
楼主:yc雨花石  时间:2019-09-24 10:38:46
朋友们,我现在发《封神演义》的点评,老是没完没了的审核。没有办法,就借这里先发一下。
楼主:yc雨花石  时间:2019-09-24 10:38:46
天命道德包裹下的设局权谋
——全景式解读中国版荷马史诗
前言
本帖较长,大体结构分成三篇。
第一篇大体包括七个部分: 一、写这个帖子的缘起与读中国古代小说的一个方法;二、《荷马史诗》的战争缘起对我们理解《封神演义》的启迪;三、《封神演义》有哪些“时空”体系?四、神仙是怎样炼成的?五、怎样理解“一道传三友,二教阐截分”? 六、仙圣佛神是否有名额限制?七、“封神”的故事应该从第15回的“十二弟子犯了红尘之厄”和“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称臣”开始解读。
第二篇大体按照《封神演义》的文本从前向后以释疑的模式解读《封神演义》。
第三篇是对前面解读的总结。
《封神演义》文本的一个特点是比较有趣,我在解读时也想发扬这种“趣味性”,但,因为解读性文字难免要牵扯到理论探讨和中西对比,第一篇趣味性相对较差,喜欢具体释疑的朋友们敬请耐心。
第一篇
第一、写这个帖子的缘起与读中国古代小说的一个方法。
第1节
阅读文学作品,最重要的功能是休闲的打发寂寞的岁月寻找心灵的撞击,所以,金庸的武侠和琼瑶的情恋拥有最多的读者群,至于文学底蕴较高的读者,往往并不太关注故事情节而着意文字运用,所以有人喜爱深奥的朦胧诗。
雨花石在1982年囫囵吞枣的浏览了《封神演义》,那一年12岁,小学四年级。坦白说,当时最感兴趣的是哪吒和杨戬的故事,喜欢的是三仙姑计摆黄河阵以及殷郊岐山受犁锄等热闹文章,朦朦胧胧的也喜欢土行孙戏弄邓婵玉。
及至壮岁,我细细把玩不辍的是《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公认的经典。
我有一个多年坚持的习惯,中午闲读午睡。偶然的机遇,在同事桌面捡起《封神演义》解闷。
当然从“哪吒出世”看起。陡然间,电闪般一个惊疑出现,这《封神演义》的故事结构有矛盾:
“话说陈塘关有一总兵官,姓李,名靖,自幼访道修真,拜西昆仑度厄真人为师,学成五行遁术。因仙道难成,故遣下山辅佐纣王,官居总兵,享受人间之富贵。”(12回)
原来李靖是一个“仙道难成”的仅仅“学成五行遁术”的术士而已,考虑到他精通戟马并且可以指挥部队打仗,他应该是一个懂法术的将军。
残酷的封神大战之后,李靖没有“将军难免阵前亡”,所以封神榜上无姓名。
可是,在姜子牙归国封神之后、武王分封列国之前,只见李靖、杨戩等出班奏曰:“臣等原系山谷野人;奉师法旨下山,克襄劫运,戡定祸乱。今已太平,臣等理宜归山,以得师命。凡红尘富贵、功名、爵禄,亦非臣等所甘心者也。今日特陛辞皇上。望陛下敕臣等归山,真莫大之洪恩也。”
洒泪而别武王、姜子牙之后的“李靖、金吒、木吒、哪吒、杨戩、韦护、雷震子,此七人俱是肉身成圣”。
作者赋诗一首:
别驾归山避世嚣,
闲将丹灶自焚烧。
修成羽翼超三界,
炼就阴阳越九霄。
两耳怕闻金紫贵,
一身离却是非朝。
逍遥不问人间事,
任尔沧桑化海潮。
李靖竟然成了仙道,而且是父子四人都成了仙道,这个第100回为什么和第12回有这样巨大的矛盾?
循着这一寻找矛盾的思路读下去,我顿悟,这《封神演义》确乎不长于文笔,讲故事也比不过《西游记》,究其本质而言,他是借神魔小说的外壳演绎厚黑政治,告诉我们人心的卑劣和险恶。
雨花石本性也鲁钝,险恶江湖曾中过冷枪和暗箭,我愿意不揣愚陋扯开封神榜故事里厚厚的黑幕。
今人,阅读古代小说,要特别注意作者的“设譬取喻的言外之义”,也就是说,古人小说创造的真实目的是深藏的,只有长久的阅读和思考,甚至于必须有相当的心境,才能够感悟。偏偏,感悟的体会,那是,手挥五弦目接飞鸿、是似而非朦朦胧胧。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为什么如此呢?这与古代中国对小说的价值取向有关。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县”乃古“悬”字,高也;“令”,美也,“干”,追求。
这段话是说:举着细小的钓竿钓绳,奔走于灌溉用的沟渠之间,只能钓到泥鳅之类的小鱼,而想获得大鱼可就难了。靠修饰琐屑的言论以求高名美誉,那和玄妙的大道相比,可就差得远了。
春秋战国时,学派林立,百家争鸣,许多学人策士为说服王侯接受其思想学说,往往设譬取喻,征引史事,巧借神话,多用寓言,以便修饰言说以增强文章效果。
“饰小说以干县令”,就是庄子对于知识分子自我矮化投机专营获得权益的鄙薄批判。
庄子那里,“小说”,即“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浅识小道”,也就是琐屑浅薄的言论与小道理之意,正是小说之为小说的本来含义。
在庄子看来,只有像老子、庄子那样不为了富贵压抑自己的人性而创造的“文章”才是真正的思想。
这个区别,大约就是诺贝尔文学奖作品与地摊文学的距离。
庄子所谓的“小说”,与后来小说观念相差甚远。不过,庄子对小说的“饰”的特点定性,抓住了小说的根本特点。
“饰”,大约是“修饰”、大约是“虚构”,大约是设譬取喻,大约是为了目的在文字上“声东击西”。
《史记》的《滑稽列传》记载了许多“饰小说以干县令”的故事。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飞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齐威王之时喜隐”而且“好为淫乐长夜之饮”,国务管理弄的乱七八糟,于是,淳于髡用“隐”劝谏他:在大王的宫廷里有一只大鸟,优哉游哉的三年不干活,“不飞又不鸣”。
喜欢“隐”的齐威王明白淳于髡对自己的劝谏,就用隐语应答:“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隐,在这里,就是设譬取喻的谜语,也许接近语言“急转弯”。
为什么用“隐语”呢?
因为古代帝王有绝对的权力,臣子直言劝谏,万一遇上一个“商纣王”,就活不成了。
晋武帝司马炎有一个对待劝谏的故事。
“帝尝南郊,礼毕,喟然问毅曰:‘卿以朕方汉何帝也?’对曰:‘可方桓、灵。’帝曰:‘吾虽德不及古人,犹克己为政。又平吴会,混一天下。方之桓、灵,其已甚乎!’对曰:‘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帝大笑曰:‘桓灵之世,不闻此言。今有直臣,故不同也。’”
晋武帝司马炎到京城南郊搞祭祀,对自己的功业有些骄傲,就“喟然问”自己非常欣赏的司隶校尉刘毅:“卿以朕方汉何帝也?”
我这么牛的功业,能和汉朝的哪一个皇帝相比?
晋武帝司马炎,想获得一点掌声,然而,刘毅不配合:“可方桓、灵”。
你和汉桓帝、汉灵帝差不多!
汉桓帝、汉灵帝有什么功业呢?汉桓帝的孙子、汉灵帝的儿子非常出名:汉献帝。
因为汉桓帝、汉灵帝非常的混蛋,给汉献帝留下一个烂的无可收拾的烂摊子。
《出师表》里,诸葛亮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刘毅对他的皇帝老板说,你的事业非常类似刘备“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的“可方桓、灵”。
晋武帝说:“吾虽德不及古人,犹克己为政。又平吴会,混一天下。方之桓、灵,其已甚乎!”
我“克己为政”,我“又平吴会,混一天下”,无论如何比汉桓帝、汉灵帝好一点吧?
你这比喻,也太欺负人了。
刘毅回答:“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
人家汉桓帝、汉灵帝卖官收入入国库,你卖官收入自己开支,这一点就比不过汉桓帝、汉灵帝。
晋武帝司马炎非常的大度,“桓灵之世,不闻此言。今有直臣,故不同也。”
你敢这样和我说话,说明我的功业远远超过了汉桓帝和汉灵帝。
楼主:yc雨花石  时间:2019-09-24 10:38:46
致朋友们
说实在的话,扯一点近代战争评价,竟然毁了我半拉子封神,真的有点哭笑不得。怎么办呢?是否在这里只发封神呢?
楼主:yc雨花石  时间:2019-09-24 10:38:46
关于封神,我换了名字试一下。毕竟在这个已经信马由缰扯乱的帖子里发封神有点更乱的感觉。

楼主:yc雨花石

字数:1322256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7-07-29 21:48:19

更新时间:2019-09-24 10:38:46

评论数:392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