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私人藏书]流落街头的作者签名赠书

[私人藏书]流落街头的作者签名赠书

楼主:淮茗  时间:2021-01-26 18:11:11
在笔者的藏书中,有不少属作者签名赠书。这些签名赠书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作者送给笔者本人的,一种则是作者送给别人,被笔者在旧书店里淘到的。第一种十分常见,没什么稀奇,倒是第二种有不少可说之处,由此可见一些写书人和读书人的做派和心态。
一般说来,一本书出版后,除了在书店里出售外,作者总是要再买上一些签名送人,这也是人之常情。至于动机则是五花八门,有的是奉赠前辈请教,有的是送给同行交流,有的是请人写书评,有的是向领导报功,有的则是为炫耀自己。特别是为评职称、为出名买书号自己包销的那种,家里堆放了成百上千本,更是逢人必送,巴不得把书快点处理完。因为送书的动机和对象不同,那些赠书的命运自然也就迥异。送给同行或爱书者的,大多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说不定人家赞赏之余还会写上一篇书评表扬推荐一番,当然如果质量太差,水分过多,则很有可能被受赠者一怒之下当废纸处理掉。书尽管写得不错,但如果所送非人,明珠暗投,也难免与废纸同伍、流落街头的命运。
可见在作者与受赠者之间,任何一方出了问题,赠书都有被清扫出门的可能。被卖掉的书并非一定都是文字垃圾,因为不喜欢或看不懂将人家的赠书卖掉倒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没什么可指责的,毕竟它可以将书转到需要者的手上,怕的是被送到废品站,那就真的暗无天日了,可见受赠者也要体谅人家作者写书的苦心。自然,其间最大的受益者是旧书店的老板们,他们喜欢把这类作者签名本当文物来买,标价通常比一般的书要高出许多。
记得作家贾平凹在一篇文章中说过,在旧书摊上买到自己的赠书,然后再签一次名,重新送给那位卖书者,是人生一大乐事。其实,这没有什么可乐的。看着人家惊讶尴尬的脸色固然有些喜剧效果,但在自己也难免无自知之明之讥,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你贾平凹的书。倒是冯其庸先生的做法有趣些,他的一幅作得颇为用心的画被受赠者拿到市场上去卖,一朋友出高价买到后转赠冯先生,冯先生则把画挂在自己家里独自欣赏,有时还当作一件趣事讲给来访者。

在笔者所淘的作者签名本中,有如下几本值得一说:
一本是署名冯衣北的《陈寅恪晚年诗文及其他——与余英时先生商榷》,花城出版社1986年版。
1983年至1985年间,这位冯衣北先生与海外学人余英时就陈寅恪晚年诗文的解读问题进行论辩。这本书就是其论辩文章的结集。该书的奇特之处就在于作者本人的文章只有两篇,加上序、跋,也不过59页,而作为附录收进的余英时的文章倒有5篇167页,到底谁是该书的作品,相信不少读者会产生此类疑问。以前梁启超先生帮人写序,结果序文写得比人家的正文还长,只好单独成书,成为文坛佳话。这次则是附录的文章比正文长了近3倍,也算是文坛奇观了,不过佳话倒是称不上。如果余英时先生打起版权官司,相信这位冯衣北先生必输无疑。
不知是出于这个原因还是因为被余英时目为大陆官方学术界的代言人,作者未署真名。冯衣北先生到底何许人也,曾经引起不少人的猜测。笔者有幸于1998年3月7日于北京小西天中国书店淘到了作者的签名本,算是揭开了谜底。该书扉页题:“富沅我兄教正”,显然是作者的口气。落款为“丙寅暮秋”,作者署名草而不规范,认不大确,大概是“顾奋”二字。后有一印章,同样认不切。曾经问了几个人,其中还有一位会治印的,都说不认识。其实只要多问几个人,得出答案并不算太难,由于笔者好奇心有限,也就没再深究下去,算是揭开半个谜底吧。

一本是《施耐庵研究》(续编),署名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大丰县《耐庵学刊》编辑部。该书主要由王同书先生主持编辑,为内部印刷品,只印了300册,1990年5月印行。笔者手中的这本扉页题:“戴处长指正 王同书敬赠 1990.11.29”。最有趣的是,那位戴处长竟然把王同书先生的书信也夹在书中一起卖了,由于涉及个人隐私,书信内容就不透露了。
去年见到王同书先生,把这件事讲给他听,老先生没有明显的反应,把他的一本散文集《随笔三题》和一本论著《三国新议》签名相赠。显然他并不在乎这件事,也不怕笔者把书卖掉。
更为好玩的是,今年5月,笔者竟然见到王同书先生在珠海的哥哥王林书先生。两位老先生长得真是像极了,而且都以研究古代小说为业,也算是学坛一件趣事吧。王林书先生主攻《聊斋志异》,笔者有幸得到了他签名相赠的《聊斋新赏》一书。这本书也是一本奇书,作者在题为《读后可退可换的书——作者的话》的前言中承诺,“批评有奖,无益退款(或换书,换您所想要的、我书店里有的书)”。
笔者手头还有一本名为《中国傩戏调查报告》的书,顾朴光等编,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该书为论文集,其作者之一为吕光群,曾任安徽省池州地区文化局、广播电视局局长。笔者收藏的这本扉页题:“杜宜谨副省长赐教 吕光群 1992.12.10。”副省长显然官衔比处长大多了,但也照样卖书。可见在处理作者签名赠书这一点上,还是人人平等的。

还有一本稍特殊的作者赠书,书名为《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作者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可惜上面没有作者的签名,倒是受赠者在扉页上写了一段题识,也很有些玩味之处:“一九五九年二月,在参加郭老主编中国通史编纂工作中,郭老赠书三册,以犒刀笔之劳。此其一也。澎于北京 59.2.28”。“澎”应该是那位著有《近代史论丛》、《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政治》等著作的著名历史学家黎澎吧。
该书系笔者1998年10月15日一次散步时所淘。当时正在闲逛,忽然看到前面一位收废品的车子上有不少旧书,就让那位老兄停下来看看。看的结果是10元钱淘买了一堆书,除了这本《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外,还有《古代短简三百篇》、《北宋都城东京》、《毛泽东的读书生活》、《宋史刑法志注释》、《离婚》(老舍小说)、《中国古代体育》和《中国名胜古迹概览》(上下册)等。由于笔者所出价钱比按斤卖的要高些,那位老兄自然也就乐得出让。可惜这样的机会太少了,可遇而不可求。


楼主:淮茗  时间:2021-01-26 18:11:11
这位“斯奋”老兄的“斯”字写得也真够绝的,初看像“行”字,再看像“顾”字,绝对想不到是“斯”。感谢注注兄帮我揭开了这个谜底。
楼主:淮茗  时间:2021-01-26 18:11:11
淮茗兄大概过于沉湎在古代小说中了,冯衣北是刘斯奋在读书界早已不是秘密。最近看到花城出版的一本刘的随笔集子,已经把和余英时论战的文字,全部收集进去,等于说公开承认了这件事。

——何兄说的不错,我对近些年的文学发展情况确实了解甚少,除少数很有名的人、书和事件之外,其他知之不多。没有办法,现代学术制度让人变成了不折不扣的“专”家。我听说过刘斯奋这个名字,但没读过他的作品,更不知道他就是冯衣北。看来这个帖子写对了,真是长了见识。谢谢各位的指点。

楼主:淮茗

字数:2672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02-11-03 02:38:00

更新时间:2021-01-26 18:11:11

评论数:2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