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他们,在赤峰大地上书写了波澜壮阔的绿色篇章

他们,在赤峰大地上书写了波澜壮阔的绿色篇章

楼主:风瞬  时间:2020-10-23 19:46:06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八千多年前,先民们在这片森林遍地的富饶土地上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人类文明;一千多年前,这里仍然是松林遍地。随着人口大量增长,农区大量垦荒,牧区超载过牧,失去植被保护的土地很快沙化:沙地流沙肆虐,沙进人退;山地水土流失,沟壑纵横。

在严酷的生态危机面前,赤峰人不低头,不退缩,用勤劳的双手绿化了荒山,涵养了水源,改变着自己的生存环境。赤峰在绿化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效:1991年3月12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人事部、国家林业部授予赤峰市“全国绿化先进市”称号;2000年3月10日,国家林业局授予赤峰市“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市”称号,这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市;2002年5月1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公布中国赤峰市敖汉旗荣获本年度“全球500佳”环境奖;2002年6月17日是第八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赤峰市被评为“全国防沙治沙十大标兵单位”之首。

在治理沙化、进行绿化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林业功臣”,他们攻坚克难,挥洒汗水,在改善环境、植树种草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今天,我们就对其中一部分进行介绍。


全国造林绿化劳动模范马海超





全国造林绿化劳动模范马海超

马海超,敖汉旗敖音勿苏乡丰水山村人,初中文化。1951年参加工作,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程师,全国造林绿化劳动模范。历任区林业站长、国营三义井机械林场场长、林业局副局长、局长、书记等职。

马海超首先倡导国社造林,在叫来河上游的几个乡镇实施这一举措,加速了国土绿化进程。为了使林业建设见效快,1980年营造了380亩杨树速生丰产林。1981年5月9日,京通铁路敖汉段遭受大沙暴侵袭,火车中断72小时。为保证铁路畅通无阻,1982年,完成总长为92.5公里的造林任务,成活率达86%,保证了铁路、公路畅通无阻,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为了解决良种壮苗来源,从1979年开始,马海超自已建造苗圃,繁育良种壮苗,解决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低的问题,总结出了“大坑整地、良种壮苗、苗木保水、浸苗补水、扩坑保墒、适当深栽、分层踩实、培抗旱堆”八个方面组成的抗旱造林系列技术,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并在三北地区广泛推广。1991年被国家绿委会、林业部、人事部授予“全国造林绿化劳动模范”称号。


全国十大绿化标兵刘士和




全国十大绿化标兵刘士和

1954年11月,刘士和出生在敖汉旗新惠乡一个偏僻的小山村。1985年,他考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敖汉分校党政干部管理班,1987年,他以平均85分的好成绩摘取了这个班的最高奖。回乡后,被任命为乡党委副书记。1989年初,又被派往敖汉旗丰收乡任党委书记。

1992年,刘士和任旗林业局局长。他推广了“抗旱造林系列技术”“草场防护林营造技术”,并在局部土石山区实施“客湿土造林技术”“营养袋造林及覆膜套袋造林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创造性地发展了以大犁开沟为主的“抗旱造林系列技术”,还有力地促进了高效林业的发展。根据实际,刘士和提出了“敖汉林业生产的主攻方向应是消灭荒山、绿化荒沟、开发荒滩、治理荒沙”,并提出“把治山、治沙作为治穷致富的大产业”“把长、中、短三结合,融林业于种植业、养殖业之中,实行复合经营”等观点。

经过20年的努力,一些易治理的荒山荒沟已经基本治理完。刘士和在敖汉旗林业建设中由于成绩显著,曾5次受到敖汉旗人民政府“记功”或“记大功”奖;1996年,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荣记“二等功”;1999年,被国家绿委会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被誉为“绿色明珠的营造者”。


全国防沙治沙标兵唐臣




全国防沙治沙标兵唐臣

唐臣,克什克腾旗柳林乡西大营子村农民,人称“治沙硬汉”。1985年秋,唐臣做出了一个令全村人震惊的决定:处理变卖所有家产,到离村6华里远的西山去治沙。

在一个大风天里,唐臣带着妻子和年仅11岁的儿子扛着铁锹、背着行李、拎着锅灶,开进千亩沙丘。一家人起早贪晚地在沙丘上种沙棘、杨树、落叶松。一个秋天过去了,他们在山上种了100亩山杏林,栽了100多亩各种幼树。为了治沙,唐臣一家变卖了家产,舍弃了耕地,在山上过着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苦生活。

一晃十年过去了,唐臣一家的汗水没有白流。十年间,他们向荒山投入两万多元,山上长满了黄沙柳、白榆、沙榆、杨树、山杏、落叶松等各种树木和饲草,沙丘不再流动了,丛林绿草中“野鸡叫,山兔跳,沙鸡嘎嘎叫”,成了方圆几十里一处难得的景观。

唐臣这个硬汉带领全家人敢于治远沙、大沙的艰苦创业精神,不仅感动了周围的群众,也感动了各级政府的党政领导们。


全国劳动模范李发




全国劳动模范李发

李发,巴林左旗林东镇人。高小文化,中共党员。曾任生产队队长、大队党支部委员。1982年秋,承包荒山荒坡造林,在乱石滚滚的荒山坡上,起石头,造梯田,垒石墙,修挡水坝,经三个冬春的苦干,一家人在山梁和山坡上垒围墙5700米(高4尺,宽3尺多),人工整地30亩,栽果树600棵、杨树3000棵、松树5000棵、山杏50000多棵、白榆1000棵。1992年果树产果2150公斤,全年人均收入1300元,已达小康水平。

1986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唐臣“特等劳动模范”称号和奖章、奖金。1989年9月,国务院授予唐臣“全国特等劳动模范”称号。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凤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凤

张凤,通辽市奈曼旗大沁他拉镇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曾任赤峰林研所科技科科长。全国造林绿化劳动模范,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感动赤峰”人物之一。

1959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林业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了“沙地油松、樟子松造林技术的研究”“小青杨浸水催根沙地造林技术”“白桦植苗造林试验”“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及防护效益的研究”“杨树速生丰产林营建技术”“杨树小老树改造技术”等多项课题,取得了一批享誉中外的重要成果。

由于他在科学技术活动中成绩特别突出,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1984年,被国家农业部、林业部、经委、科委授予“全国农林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1986年,被国家林业部评为“三北防护林建设劳动模范”,1986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自治区劳动模范蔡壮飞




自治区劳动模范蔡壮飞(左一)

蔡壮飞,男,汉族,1920年6月生,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县人。1941年毕业于伪满奉天(沈阳)农业大学林业专业。1949年2月参加革命,赤峰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共党员,是有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

从1966年开始,蔡壮飞就承担了“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及防护效益”的研究,对赤峰县太平地乡的山、水、田、林、路、机、电进行了统一规划和综合治理,营造了大面积农田防护林。

太平地公社以造林起家,更以农田防护林闻名遐迩。过去有名的东沙窝,现已变成了绿洲。在平坦的田野上,高达20米开外的防护林,纵横交错地把沃野切割成块块方田,蓊郁葱茏的速生杨,十级大风都无可奈何,可见农田防护林的作用之大。1977年8月15日,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个代表团慕名来考察,大加赞叹地说:“你们的这项防护林工程,在国外也是先进的,真是了不起!”

蔡壮飞曾两届被选为内蒙古政协常委,荣获过辽宁省先进科技工作者、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昭乌达盟(赤峰市)劳模、先进工作者、林业系统先进个人等称号,记大功奖四次。他是赤峰林学会副会长、科委顾问、中国沙漠学会理事。他的一生是为林业科技事业拼搏的一生。


全国治沙劳动模范赵景阳



全国治沙劳动模范赵景阳(左一)

赵景阳,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新开地人。1949年参加工作,是红山区城郊林场的创建者,在他的组织带动下,经过林场职工几十年的艰苦努力,使赤峰市区四周的“沙丘”变成了“绿洲”。他发明了我国第一台沙蒿播种机,该机在1957年全国农展会上被定为全国推广项目。为了加快造林速度,他研制出轻便植树锹,采取“四人流水作业法”和“方格造林法”,成倍地提高了造林工效。

几十年来,他和同事们研制出十几种林机具,其中他发明创造了“樟子松顶梢嫁接”新技术,参加鉴定会的9省市的同行们对这一成果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这是国内首创,填补了我国嫁接技术的空白。

1981年赵景阳被评为自治区劳动模范;1986年红山区政府授予其晋级奖;同年12月被中央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劳模。他的《沙地治理造林技术》论文获内蒙古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全国劳动模范唐八十





全国劳动模范唐八十(后左二)

唐八十,蒙古族,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布力彦嘎查牧民,曾任过布力彦嘎查支部书记。布力彦嘎查处于科尔沁沙地腹地,气候干燥,十年九旱,土地70%被沙化。1987年春天,他在住地周围封600亩流动沙地,一场风袭来,围网罩的一米多高的木桩子就埋到了沙里,有的树苗被连根拔起。为了抵御风沙袭击,唐八十给每个树苗都加高防风沙障。经过三四年的围封治理,终于在茫茫的白沙中见到了一片绿色。

唐八十整整在沙窝里奋斗了20多个春秋。一家人被带动起来,党员牧民也跟着参加治沙战斗。20年来,他共自筹资金10多万元,在茫茫沙丘上建起了1万多亩的草库伦,林木发展到十几个品种。整整20多年,唐八十一家没向国家要一分钱。

唐八十同志1999年被旗政府评为“治沙造林劳动模范”;2002年被赤峰市委、市政府授予“造林绿化先进个人”称号;2002年被自治区授予“造林绿化十大标兵”;2002年被授予“全国绿化奖章”荣誉称号。


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孙家理



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孙家理

孙家理,1933年出生在敖汉旗一个农民家庭。1970年3月,他被调任长胜公社任党委书记,一干就是10年。长胜公社位于敖汉旗北部,与科尔沁沙地相连,三面环沙,气候恶劣,刮起风来,都看不清与你面对面的人。1970 年,孙家理调任长胜公社书记后,决心要改变这一地区恶劣的生存环境,造福百姓。

面对肆虐的风沙,他在全公社干部大会上,毫无惧色地说:“沙再大,风再狂,也斗不过人。只要人心齐,大家劲往一处使,再大的沙我们也能把它治住,再大的风我们也能把它降伏。” 他身先士卒,率领当地干部群众开展植树、种草、防风固沙大会战,以期改变当地面貌。

经过当地干部群众十年的艰苦奋斗,沙子治住了,树也长起来了,长胜面貌也在逐年改变。几十年来,孙家理走到哪里,就把绿色带到哪里。“为改变敖汉面貌,为绿色事业一生奋斗终不悔”是他永不改变的誓言。他曾这样说:“我这样干,自己也觉得很累,但又觉得再累也是值得的。”

1987 年,孙家理被自治区政府评为林业先进工作者;1990年,因在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事业中成绩卓著,被全国绿委会、国家林业部授予全国绿化奖章。


赤峰生态建设依靠的是全市各族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在多年的治沙造林活动中,正是这些先进模范人物,不畏艰苦,战天斗地,与严酷的自然环境做艰苦卓绝的斗争,为群众树立了榜样。他们以自己的行动,赢得了群众的尊敬。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历史永远不会忘记。

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仅介绍部分对赤峰林业做出贡献的先进人物。

本文根据书籍、网络资料综合整理

图片来自《绿色的壮举》

楼主:风瞬

字数:4529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20-10-22 18:43:38

更新时间:2020-10-23 19:46:06

评论数: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