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红袖天涯 >  贾宝玉《芙蓉女儿诔》实诔林黛玉,偷祭白金钏实祭薛宝钗

贾宝玉《芙蓉女儿诔》实诔林黛玉,偷祭白金钏实祭薛宝钗

楼主:柳明兰  时间:2021-01-30 18:22:31
一楼。
楼主:柳明兰  时间:2021-01-30 18:22:31
贾宝玉《芙蓉女儿诔》实诔林黛玉,偷祭白金钏实祭薛宝钗
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夜宴,林黛玉抽到的是芙蓉花签。
黛玉默默地想道:“不知还有什么好的被我掣着方好。”一面伸手取了一枝,只见上面画着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道是:莫怨东风当自嗟。注云:“自饮一杯,牡丹陪饮一杯。”众人笑说:“这个好极。除了她,别人不配做芙蓉。”
红楼群芳花谱里,林黛玉象征芙蓉花,其实就是荷花。古往今来大量提到芙蓉的诗歌,出水芙蓉,清水出芙蓉,太液池芙蓉,芙蓉生在秋江上等,都表明,芙蓉花是指荷花。
有人说,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芙蓉花的所指并不是确定的。曾有两种说法:一种,芙蓉花指的是荷花,就是我们所谓的水芙蓉;另一种,芙蓉花指的是木芙蓉,是一种高大的树木所开的花。
木芙蓉,锦葵科,别名:芙蓉花、三变花、九头花、拒霜花、铁箍散、转规花、清凉膏。锦葵科的木芙蓉,因其红艳如荷花,故借用其名。
但唐人对两者还是有严格区别的,曰芙蓉,即指荷花;曰木芙蓉,即指我们今天所说的芙蓉花,一般不相混淆。宋人则不这么讲究了,如文同的《芙蓉》、张来的《芙蓉》便是吟咏木芙蓉的。
那么,《红楼梦》里所指的芙蓉到底是荷花还是木芙蓉呢?
首先,《红楼梦》里所提的芙蓉皆指水芙蓉荷花,没有一处提到木芙蓉,这其实也和红楼作者以及贾宝玉的女儿是水做的论调相一致。换言之,《红楼梦》里面没有木芙蓉概念,所有涉及芙蓉的词汇都是指荷花。其次,从林黛玉所抽的签来看题为“风露清愁”,从风、露、清等字眼来看,“水汽”相当大,应该所指为水芙蓉荷花,和小说里所有的芙蓉所指一样。周邦彦的“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风荷举”,唐人咏芙蓉诗曰:“水面芙蓉秋已衰,繁条倒是花开时。平明露滴峦红脸,似有朝开暮落悲。”等,都与风、露、清、愁有关,所以,从林黛玉所抽的芙蓉签来看,指的应该是水芙蓉——荷花。
芙蓉自古说的是荷花,《红楼梦》没有例外。“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是李白的诗。“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这是白居易的诗。太液池始凿于贞观八年,位于唐城内庭中心地区,是大唐王朝最重要的池苑。大明宫后宫是以太液池为中心而布局的,是宫廷的皇家园林景区。太液芙蓉,说的是生长在太液池里面的芙蓉,所以当然是说荷花。
但是,有人根据《红楼梦》里贾宝玉的《芙蓉女儿诔》,主张晴雯才是水芙蓉荷花的象征。虽然,有一种说法是晴雯是黛玉的影子,但是,我想,曹雪芹绝不至于把林黛玉和晴雯都安排为芙蓉花主吧。也有某些人借题发挥,说什么林黛玉是水芙蓉,晴雯是木芙蓉,或者颠倒过来,等等,这些都是穿凿附会的解释,因为《红楼梦》小说里压根就没描写过木芙蓉。
尽管贾宝玉那篇《芙蓉女儿诔》安排在祭祀晴雯之死,但这篇祭文与“芙蓉花主”的头衔一样,都不该属于这个俏丽的丫头。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花神名号的由来。
在《红楼梦》第七十八回“痴公子杜撰芙蓉女儿诔”中,因宝玉关爱晴雯,向小丫头们询问晴雯的遗言,一个小丫头老实,回答让宝玉不满。另一个不知姓名的小丫头趁机乱讲一通,时值八月便指芙蓉封花主,这晴雯到天上谋了花主的职,自然是十分吻合宝玉的心思。
只问她二人道:“自我去了,你袭人姐姐打发人瞧晴雯姐姐去了不曾?"这一个答道:“打发宋妈妈瞧去了。”宝玉道:“回来说什么?”小丫头道:“回来说晴雯姐姐直着脖子叫了一夜,今日早起就闭了眼,住了口,世事不知,也出不得一声儿,只有倒气的分儿了。”宝玉忙道:“一夜叫的是谁?”小丫头说:“一夜叫的是娘。”宝玉拭泪道:“还叫谁?”小丫头子道:“没有听见叫别人了。”宝玉道:“你糊涂,想必没有听真。”
很显然,这个小丫头的回答宝玉不满意,宝玉认为晴雯临死前一定是有话带给他,或者呼唤过他的名字,但那个小丫头告诉宝玉,晴雯临死前喊了一夜娘,一句也没有提到他。正当宝玉为这个小丫头的回答不满意而恼火时,跟随的另外一个小丫头开口说话了,这个小丫头的话,宝玉听了很满意。原文:
小丫头道:“我因想晴雯姐姐素日与别人不同,待我们极好。如今他虽受了委屈出去,我们没有别的法子救他,只亲去瞧瞧,也不枉素日疼我们一场。……我就说:‘姐姐何不等一等他回来见一面,岂不两完心愿?’她就笑道:‘你们还不知道。我不是死,如今天上少了一位花神,玉皇敕命我去司主。我如今在未正二刻到任司花,宝玉须待未正三刻才到家,只少得一刻的工夫,不能见面。世上凡该死之人阎王勾取了过去,是差些小鬼来捉人魂魄。若要迟延一时半刻,不过烧些纸钱浇些浆饭,那鬼只顾抢钱去了,该死的人就可多待些个工夫。我这如今是有天上的神仙来召请,岂可捱得时刻!’”
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得以花神封号的却独晴雯一人。想那《红楼梦》中,风华绝代的女子何其多,但花主只见此一位,先且不论晴雯是否名至实归,但是这样重要的称谓,由宝玉一个不知名的小丫头一篇谎话来任命,岂不是太过草率儿戏?
其次,在前八十回中,大观园中虽一派繁华的景象,写亡故之笔墨不多,但是我们仍可引秦可卿作比。说那秦可卿,可谓梦里教授宝玉“云雨之事”的老师,也是宝玉的第一位精神性伴侣,她的死,宝玉虽表现出极端的悲痛,吐出一口血来,然而华美隽永的祭文却不得见。因而这祭文的主角“芙蓉花主”在作者心中的地位应该远高于秦可卿了。
回看《芙蓉女儿诔》中,宝玉有赞词称:“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这样的赞美若指向晴雯,敢问黛玉、宝钗之流作者该如何下笔?这样堪比日月星辰的花神,定是属于作者心中大观园内最美丽的奇葩。
所以,细读《芙蓉女儿诔》的句子,就会发现,这样的祭文原本该是属于黛玉,作者放在此处必有深意。因为,晴雯原不是芙蓉花主,宝玉听了小丫头的胡扯误信晴雯是芙蓉花神,才杜撰了《芙蓉女儿诔》,实际上,红楼小说设定的芙蓉花主是林黛玉,所以贾宝玉芙蓉花之誄,应该是献给林黛玉的祭奠。
红楼梦第五回对警幻仙姑的容貌,曾经有浓墨重彩的描写,原文:
第五回:歌声未息,早见那边走出一个人来,蹁跹袅娜,端的与人不同。有赋为证: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羡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应惭西子,实愧王嫱。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
仔细看这首词,原来是仿曹植《洛神赋》而作,这样也暗指警幻就是水仙洛神了,红楼梦里另外一次提到洛神,是在第四十三回,贾宝玉跑水月庵去吊祭金钏儿。凤姐生日这天,也是金钏儿的生日,贾宝玉借口北静王的爱妾没了说要去凭吊,但实际上他并没有去北静王府,而是漫无目的地在郊外只往僻静处跑。最后到了水月庵,其实宝玉当时啥也没有带,宝玉顺便在这里借了香炉,托里面的人办了香供纸马。随后与茗烟一起到水仙庵烧香凭吊亡人,面前供的正好是洛神塑像。遂通过宝玉之口表达了曹氏对洛神的观点。原文:
宝玉道:“比如这水仙庵里面因供的是洛神,故名水仙庵,殊不知古来并没有个洛神,那原是曹子建的谎话,谁知这起愚人就塑了像供着。今儿却合我的心事,故借他一用。”
这里特别突出写了水月庵里供奉洛神像的姿态,宝玉仔细赏鉴了一番后,显得十分悲伤:宝玉进去,也不拜洛神之像,却只管赏鉴。虽是泥塑的,却真有“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之态,“荷出绿波,日映朝霞”之姿。宝玉不觉滴下泪来。
可见吊祭的是一位如洛神般美丽高贵的女子,这个女子可能会是金钏吗。曹雪芹担心读者看不明白,特意安排茗烟在身旁,记录见证了这一切。茗烟说了一句很关键的话:“我茗烟跟二爷这几年,二爷的心事,我没有不知道的,只有今儿这一祭祀没有告诉我,我也不敢问。只是这受祭的阴魂虽不知名姓,想来自然是那人间有一,天上无双,极聪明极俊雅的一位姐姐妹妹了。二爷心事不能出口,让我代祝:若芳魂有感,香魄多情,虽然阴阳间隔,既是知己之间,时常来望候二爷,未尝不可。”
熟悉《红楼梦》的读者都听说过这个说法:晴为黛影、袭为钗副。其实这句话被人以讹传讹了,原批的说法是“晴有林风,袭为钗副”。晴有林风,我认为仅仅只是强调黛玉的某些做人风格跟晴雯类似。至于袭为钗副,袭人和宝钗价值观相同,为人处世作风相似,她们是一类人,又有共同的利益诉求,因而结成同盟。其它方面,袭人和宝钗是有很大不同的,就与宝钗的共同点来说,金钏比袭人要多得多。
有位名叫“屏山”的网友曾经在他的文章《红楼梦:金钏之死就是宝钗之死》中指出,金钏与宝钗在多个方面高度重合,细看绝不是巧合,很明显是作者曹雪芹别具匠心的故意。我在这里做点概括补充,归纳出宝钗和金钏在如下一些方面体现出了高度重叠性与关联性。[24]
首先,二人名字很相像。金钏姓氏为“白”,对应宝钗姓氏薛的谐音雪,雪是白的,所以“白”和“薛(雪)”本质相类。红楼语境里,薛就是雪,比如,薛宝钗性情里的“冷”,她所吃的冷香丸也是为了佐证这一点;宝钗所居蘅芜苑,屋内雪洞一般,装饰和器具全无。总之,宝钗的一切就是为了突出“冷”这个主题,呼应的就是宝钗姓氏为“薛“雪”的冷的特质。
金钏对宝钗,钏是古代女性戴在手腕上的饰品,钗则是古代女性戴在头上的饰品。宝钗,可理解为珍贵之钗,“钗”的骨干一般是金属质地的,宝钗,其实就是金钗,这也和薛宝钗“金玉良缘”作为“金”的代表性符号一致。金钏,字面之意更直白,就是黄金所制之钏。宝钗和金钏,核心都是金,一个装饰头部,一个装饰臂腕间,本质上讲,没有什么不同。
其次,白金钏和薛宝钗在体型体格上也是相似的。金钏之死,王夫人很愧疚,她赏了白家五十两银子,又想给金钏装裹两件新衣发送,可又恰巧没有现成的新衣,这时宝钗说了:自己刚做了两套衣裳,愿意送她装裹。而且宝钗还专门交代说,金钏体量身材和自己差不多,自己以前也送过她衣裳,可见金钏和宝钗在身高体重上差不多。
第三,金钏正面出场时,宝玉让她嘴里噙了香雪润津丹。香雪是白梅花的别称,金钏吃白梅花,而薛蟠给宝钗吃的冷香丸里同样有白梅花。红楼梦中各人食物是与身份相符的,二人都吃白梅花,亦是另一种遥相呼应。
第四,金钏死后穿的是宝钗的衣服,这就和宝钗有了直接的关联;宝玉祭金钏的那天,作者有两次提到当时人们在听的戏《荆钗记》,这出戏的名字听着都像是“祭钗记”或是“金钗祭”;宝玉祭金钏时,茗烟那段不寻常的话“想来自然是那人间有一,天上无双,极聪明极俊雅的一位姐姐妹妹了。”正是之前兴儿对尤二姐说过的,并不仅仅指林黛玉,还有薛宝钗。
表面上看,金钏的悲剧是她个人个性使然,有人说又没有人让她死,她是自杀的,小说交代白家是荣国府的家生奴才,她们是主人的财产,金钏被王夫人以勾引少爷之名驱撵出来,她不但自己失去了存活于主家的基本条件,也会成为奴隶们之间的笑柄,更会成为母亲和妹妹玉钏的累赘和污点。奴才也有自己的江湖,当时王夫人撵她出去,金钏马上就跪下求饶,说任太太打骂,要是自己被撵出去,以后还怎么做人呢。可见后果严重。不自杀,苟且的活着,也许袭人辈可以,《红楼梦》里大多被作者赞赏的女子,但凡看重名誉做人的姑娘。都不会选择这样活着,例子有很多,晴雯、鸳鸯、司棋、尤二姐、尤三姐都是如此。
所以,宝玉祭奠金钏,影射的是祭宝钗,金钏死后穿了宝钗的衣服。宝玉祭奠晴雯,影射的是黛玉,宝玉给晴雯读祭文时,面对的是黛玉。所以,贾宝玉《芙蓉女儿诔》,把晴雯比作芙蓉花神,其实是双诔晴雯和黛玉;祭金钏呢,把金钏比作洛神,其实是双祭金钏与宝钗。
所以,金钏之死就是宝钗之死的预兆,这是与晴雯之死是黛玉之死的预兆一脉相承的,似乎预示薛宝钗与白金钏死亡有某种共性。金钏投井是“金簪子掉在井里头”,这与宝钗最后的死亡方式“金簪雪中埋”是有雷同性的。金钏正面出场仅一回,说的话只两三句,但是却说得极其不寻常,死的也极其不寻常,而金钏死后宝玉祭的也极其的不寻常,表面上祭金钏,暗含祭宝钗。似乎影射现实中宝钗的某个原型人物,她是悲惨地死于自杀,预示薛宝钗日后也会死于自杀。
与白金钏与薛宝钗对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林小红与林黛玉的对应。林小红本名林红玉,乃林之孝之女,即“林红玉”,正可与“林黛玉”三字相对。 “林”与“林”同姓,“玉”与“玉”重名。“钗”为头簪,“钏”为手镯,都是女子首饰之物。点唇用“红”,画眉用“黛”,皆系妇人化妆用品。这样的对应关系,不可谓不巧妙。
可见在红楼梦众多的人物里,女主双壁绝不仅仅只有一副影子,黛玉的附属之身相对多,晴雯、香菱、尤三姐、龄官、小红等人的身上都有林黛玉的影子。宝钗也一样,除了袭人,白金钏、尤二姐、薛宝琴等,都是薛宝钗另外的影子。
作者此种设计,把钗黛二人赋予了众多人物的特质,因此不能完全只按金钏来影射宝钗,晴雯来影射黛玉。金钏投井而死,是否预示宝钗后来也跟金钏的死法完全一样?也是投井而死?无论如何,我不主张将金钏与宝钗,晴雯与黛玉,她们的命运完全对应起来,只能大致推测,宝钗之死,应该如金钏一般,是自杀。不过,红楼梦里写薛宝钗对金钏的死的评价,毫无同情怜悯之心,等到自己也以差不多的方式自杀身死的时候,她之前冷血无情评价金钏的话,似乎恰恰就是评价了她自己。
根据宝玉写的《芙蓉女儿诔》,不难看出作者曹雪芹无疑是有道德洁癖的。说道道德二字,红学家屏山先生说:“宝钗是封建世家淑女典范,代表着妇德的最高标准……奢靡之风会导致家败的道理宝钗比谁都明白,她身体力行,在自我言行上、物质上,她都严苛自我约束,这是非常不容易的,金陵十二钗里只有她能这么严于律己,连母亲薛姨妈都说她古怪。宝钗不是古怪,是她特别懂‘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宝钗不着富丽闲妆和她如同雪洞一般的屋子一向为人所诟病,可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是儒家一向崇尚的一个人最高的道德标准。从另一个角度说,宝钗就是大观园里的颜回。”
可见很多人读红楼梦,对古人心中追求的德,理解有很多误会,一般大家总认为象宝钗那种安分随时待人周到就叫德了,实际是不了解古人追求的德是一种什么境界。所谓疾风知劲草,事久见人心,古人推崇的德,绝不是指的那种功利心十足,靠圆滑世故装出来的中规中矩一团和气,而是指忠诚,牺牲精神,以及品行的高洁,做人有底线,遇到邪恶相迫你要有宁折不弯的骨气。黛玉有这样的气质,宝钗没有。
我前文推演红楼梦小说后续剧情:贾宝玉心爱的女子林黛玉被北静王抢走了,贾府怕宝玉闹腾,就告诉宝玉说黛玉死了,宝玉伤心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开始接受自己的新婚妻子宝钗,他把宝钗视为黛玉的续弦。有一段时间,宝玉与宝钗确实夫妻恩爱举案齐眉。但是,后来出事了,贾雨村为了谋夺薛宝钗,勾结仇都尉诬陷贾宝玉通匪,判了他死刑,却错杀了甄宝玉。宝钗以为宝玉已经死了,认为宝玉自己不学好,死了怪不得别人,一如当年她认为金钏儿的死只能怪她自己一样,完全无视宝玉遭受的冤屈,急忙给自己另寻出路找借口。在贾雨村的利诱下,薛宝钗很快改嫁贾雨村。等到宝玉幸免于难时,他却己经无家可归,应该是宝钗卷走了宝玉名下的财产,被贾雨村霸占。
这样的情形,历史上有两个很极端的例子:第一个,成吉思汗每击败一个敌人就睡他们的女人,让她们给自己生孩子,后来成吉思汗攻杀了一个西夏王,想睡西夏王妃,却被西夏王妃重伤了,成吉思汗就是死于这次重伤。第二个,汉文帝的母亲薄姬的丈夫魏豹欲与刘邦争天下,失败后被刘邦的手下杀害,之后薄姬很快投身刘邦的怀抱,并给刘邦生下孩子,这个孩子成为了后来的汉文帝。
西夏王妃为丈夫报仇刺杀成吉思汗,很多人都会觉得西夏王妃傻,既然自己还有美貌可以依仗,跟了千古一帝的成吉思汗有什么不好?为一个死了的男人报仇,白白送了自己的性命不值得。而簿姬在丈夫死后投身仇敌怀抱,为其生下子嗣,世人不会以道德标准来要求她,只会给她美誉。
尽管文学作品不是历史,也不能等同于现实,但是文学作品都是有态度的。例如小说《红岩》里,宁死不屈的江姐与贪生怕死的甫志高,作者是把他们分出高低来了的。
宝玉亲眼看到自己的老婆跟陷害自己的仇人双宿双栖去了,这正是“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的翻版呀。红楼梦小说第一回甄士隐解好了歌时说出的一句“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这句话说的谁呢?小说里谁跟男主角贾宝玉结成夫妻了?不就是薛宝钗吗?这种典型的只能共富贵不能共患难的夫妻,你春风得意的时候她跟你日日恩爱,你落难时她把你的家卖了,跟杀你的仇人滚床单去。无论如何,作者对这样的婚姻与爱情是不认可的。也显示明清时代的人,对男女的情情爱爱有了更高的精神要求。

楼主:柳明兰

字数:6853

帖子分类:红袖天涯

发表时间:2021-01-30 19:28:42

更新时间:2021-01-30 18:22:31

评论数: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