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艰深的物理

艰深的物理

楼主:播火者  时间:2021-04-08 15:31:17
老家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是师兄弟两人学道,学成下山,师傅交代,需要刻苦用功,戒女色。
两人下山之后,师弟找个僻静所在,勤加修炼,三年有所成,去寻师哥。听说师哥出没于烟花柳巷,就寻上门去。两人相见,落座看茶,师弟以手覆壶,稍倾水沸,师哥令人擀一张面饼,覆在背上,说话间,饼熟。师弟大惊,问其故。师哥告诉他,近烟花柳巷,对持戒要求更高,更容易精进。
这位传说中师哥的墓,就在一所小学的院内,我是见过的,立有碑,是文化保护单位。
推荐一本书,《破异》,专讲聊斋故事的,分析的很好,其中有脊椎医学的一章,讲的很有道理。
楼主:播火者  时间:2021-04-08 15:31:17


楼主:播火者  时间:2021-04-08 15:31:17
平生所愿,惟愿做一具路倒,慢慢倒下,仰面朝天,四仰八叉,做一个太字。脸上贴着两句:莫要扶,没钱医。忽然边上有人冲过来大喊:我有钱。奋不顾身,挣扎起来,回手给一大耳刮子,大喝一声:一边去。然后继续。非得这样就圆满了,但凡少了一句,都勿开心,还得继续挣扎,重演一遍,直到完美才好。如此,心愿已了,撒手西去,最好。
楼主:播火者  时间:2021-04-08 15:31:17


这本科幻电影评论集,还是很好的,我看完了,稍微有点儿厚。问题在于,和水浒一样,不看评论文章,科幻电影很多看不懂。有时候不是观众的问题,而是科学家和导演以及艺术家们,本身就似懂非懂。所以,不要怀疑自己,大家的理解区别很小,而角度很多,参与再创作的机会,看就有了。
楼主:播火者  时间:2021-04-08 15:31:17
这一期南方周末科学版,提到一个很重要的成果,制造一个迷你大脑,用干细胞培养大脑皮层,脊髓和骨骼肌,并把三者组装起来,基本上可以组装任何器官。之前有专门的大脑培养,各种信息综合起来看,生物学正在突飞猛进。
楼主:播火者  时间:2021-04-08 15:31:17


黄克孙,牛人。比较黄和曹,就知道虽然都涉及到传统文化,但绝对不同,黄没有隔阂,而曹老师感觉还隔着一层。曹老师肯定可以和丘成桐先生对话,这个没问题。丘先生喜欢《史记》,对传统很了解。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相对父辈,习染和接续传统的可能性反而更高了,这是好的趋势。因为他们的父辈认识到问题的所在,会多方探索,而不是继续固守。
楼主:播火者  时间:2021-04-08 15:31:17


教科书,赞。精炼,已经和那啥啥说拜拜了。但和中哲传统还有距离,或者是刻意保持距离。这个很难说。
楼主:播火者  时间:2021-04-08 15:31:17
我想到这样一个概念:人的物理。

以前的物理学,把人作为纯粹客观的观察者,排除在物理研究对象系统之外,其实是不完备的。这一点,霍金有所觉察。所以,有必要将观察者“人”纳入系统整体考察。

虽然这多少有点儿让人费解,但好的问题往往不容易理解。
楼主:播火者  时间:2021-04-08 15:31:17
算起来,在阅读中,我读的最多的,还是小说。

以前,《沉沦》,《古船》,还有一本什么,我给忘记了,对我影响最大,现在要加一本《大地》。

很多人对历史和现实,一叶障目,想要去掉那一叶,看看《大地》就可以了。

有一段时间,我不怎么看《沉沦》,心力不够,不看。前一阵子再看,没什么特别的感受了,又翻了翻郁达夫先生的自传散文,模仿一下“啊啊”,也就够了。

最近几年看过的小说,大概有:《暗杀大师》系列,六七本都看了。《儒林外史》,因为对岸蔡某人青少年时代受这本书影响,所以看了一遍,好看。

《红楼梦》、《月亮与六便士》、《百年孤独》,女文青三件套,后面两本都看了,没有什么特别感觉,年龄不对,看东西也不对,好是好,感动不了了。

有一次我想做一个读书会,问两位女生,看看她们读什么书,结果她们拍的照片,各自书架上十几本书,这三本都有。可见流行之广。

《墨色》,女性视角,《天堂鸟之恋》,男性视角。讲感情的,都可以。《穆斯林的葬礼》,看了大部分。

《三体》二,前面看了个开头,一流的故事,一流的科幻,就是逻辑一般。

重新看了看水浒,没看全。还有一些随手看过的,印象不深。后面准备把小说放下了,要看,也少许看看。
楼主:播火者  时间:2021-04-08 15:31:17
很多书,不必看,很多人,不必见,年轻的时候,哪里知道这个,所以做了很多荒唐事,现在么,肯定也没有不荒唐,好一点儿而已。
促使我从愤青转变为一个内心相对平和的人,除了综合的原因之外,就是《历史研究》、《大地》和《耶稣传》这三本书,解疑答惑,让我放松了很多。好比一副担子,本来不是你的,和你无关的,你也没有能力去挑,偏偏就一路背负下去。这是很无聊的事儿。
事情可能是我一直误读了,对现实的误读和对自己的误读。
这个转变仅仅是一部分,还有一些其他的部分,也很重要。
楼主:播火者  时间:2021-04-08 15:31:17
人的物理,需要增进对光的理解。很多人以为,对光的理解已经足够了,其实远没有。我的理解是,对光的理解,在人这个层面上,永远也不会终结。
比如《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比如康德,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律,中哲西哲,在讨论道德的时候,同时想到的是光。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所以,考察光,我通常关注这些人,康德,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尼采,斯宾诺莎,杨雄,王阳明,熊十力等,涉及的经典有,老子,庄子,周易,心经,金刚经,坛经等。当然,个人的能力有限,无法涵盖所有,以上这些,没有尽看尽读,只能知道个大概,稍显浅薄了些。
经历过高山,自然就能安居于平原,经历过大海,自然就能安居于浅滩。
楼主:播火者  时间:2021-04-08 15:31:17
一个有趣的现象,每当有一个新的物理发现被确证,各家学说就会一拥而上,分而食之,一边大嚼,一边呜咽道:“你看,我就说是这样的吧,果然是这样。”
呜呼,笑倒~~
楼主:播火者  时间:2021-04-08 15:31:17
讲几个搞笑的事儿,所谓学艺不精,莫此为甚。

有一次自己感叹,我真是个每气鬼,刚好表姐听到了,她说你要说的是晦气鬼吧,哈哈,应该就是了。

还有一次,和表哥聊天,说到陈演格,表哥说,什么陈演格,是陈寅恪好吧~_~哎呀,当场被抓包,漏了两次馅儿。不过据说“恪”字,有两种发音。

还有一次和大家聊天,我说于台小龙虾如何如何,哈哈,对面一个小姑娘说,是盱眙吧。哎呀,搞错了啊。

还有把四川犍为县,讲成建为。把古拉格群岛理解成真的岛子,看到朋友脸上的表情,我就知道坏了,肯定不是真的岛啊。

哈哈,这样的事,不知道做了多少,虱子多了不咬人,哈哈。
楼主:播火者  时间:2021-04-08 15:31:17
通过古书,加一面镜子,再加一部手机,或者其他智能设备,再加某个“喉”,实现穿越的可能性更大。比如是一个虚拟游戏的场景,切入历史,或者未来。有点儿黑镜里某个故事的意思
楼主:播火者  时间:2021-04-08 15:31:17
通过古书,加一面镜子,再加一部手机,或者其他智能设备,再加某个“喉”,实现穿越的可能性更大。比如是一个虚拟游戏的场景,切入历史,或者未来。有点儿黑镜里某个故事的意思
楼主:播火者  时间:2021-04-08 15:31:17
看到群里在讨论“无”,其实用语言分析来看,“无”为语言之有,而语言表达有边界,那个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超出了语言分析的边界之外,需要体会,而非表达。这个问题,是古今中外都在讨论的,也是哲学和科学要研究的。
非语言的,是否可以作为科学的研究对象呢?这就是一个哲学问题。
楼主:播火者  时间:2021-04-08 15:31:17


朋友知道我关注气候变化,所以送我一本书,我没有细看。但我一直在阅读中,保持对气候变化的关切,至今已经有20多年了。能看到的观点,基本上都看到了。但还是会不断有新的观点和材料出现。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持续的思考,我自己收获很大,因为这个问题的面向很多,层次丰富,体系庞大,基本上将现有的知识体系一网打尽。这么说难免夸张了一些,但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在每一个面向上,我都尝试着往前走了走,每个层次上,都捋了捋,不敢说有多深刻,但确实有所发现,有所得。
我很推崇和欣赏贺雪峰老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包括他的理论体系的构建,但我不是很肯定,他是否有将气候变化的大背景纳入到他的理论之内。这是我不太确定的地方。
楼主:播火者  时间:2021-04-08 15:31:17
科幻也应该属于小说题材。我在小说里是向你说的,快到一定速度感觉有道墙穿过就是穿越了,另外我还安排了时间穿梭机这么个玩意啊
----文学家的感受,往往对科学发现的思考有帮助和启发,因为文学家比较敏感,想象力丰富,能感觉到和表达出别人无法言说的理解。这个感觉有道墙的说法,我第一次听说,所以,这么看来,穿越这个概念,一定是有所指的。也许是平行宇宙,或者多维空间交接的地方,存在一种隐变量的“墙”,发现这个墙的存在机制,就可以找到具体穿越的办法了。崂山道士有穿墙术,很类似的说法。
楼主:播火者  时间:2021-04-08 15:31:17
语言分析,按照我个人的理解,是很常见的,大家在运用的时候,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是在做语言分析。我碰到一位老师,明明他的研究有语言分析的意思,但他自己意识不到这一点,反而给自己披上一些神秘色彩的东西,看上去很吓人,实际上拉低了思考的价值。
在科普里面,西方的作者,普遍的,在开篇就对概念进行拉丁文的溯源,这个就很有趣,就是语言分析的具体运用。在中文的学术语境里,考据也有类似的功能。所以,中文科普也开始呈现对概念的解析,这是一个值得提倡的趋势。
和文字接触多了之后,发现是一个很有用的方法。
据说语言分析的转向消解了本体论,我的理解是,只是处于某个思潮的某一个具体的阶段,而非完全消失,有时候思潮会回归,本体论会以新的样貌再现的。
楼主:播火者  时间:2021-04-08 15:31:17
讲一个笑话。读书时,有去别的校区做物理实验,一共两个实验,一个是电路,一个是双缝实验。双缝实验,用的绿色的激光,其实就和现在的激光笔很像,从光源到双缝,大概三五米的样子。这两个实验,我都做得不错。有一次还和带教老师请教电路的问题,一起讨论。我估计所以老师会给一个好成绩,这是我少数得优的功课之一。
有一次去,骑自行车,带着一个同学,快到了,车把上的刹车把儿掉下来,正好掉在前轮辐条里,就一下,整个前轮拧成一个麻花了。只好让同学先去上课,自己到修车摊位去修车。
哈哈,这样的事儿,不知道做了多少。但我慢慢接受了自我,我就是这么一个人,也没啥。

楼主:播火者

字数:7604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21-01-30 06:00:11

更新时间:2021-04-08 15:31:17

评论数:33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