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黄元御《四圣心源》译读

黄元御《四圣心源》译读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龙葵草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静夜闲轩 319楼 2012-06-02 18:58:39
气 鼓
[原文]气从上降,而推原其本,实自下升,坎中之阳,气之根也。气升于肝脾,肝脾左旋,温暖而化清阳,是气升于水分也。肝脾不升,阴分之气堙郁而下陷,故脐以下肿。木性善达,其发达而不郁者,水温土燥而阳升也,水寒土湿,脾阳下陷,肝木不达,抑遏而克脾土,肝脾郁迫而不升运,是以凝滞而为胀满。肝气不达,郁而生热,传于脾土,脾土受之,以其湿热,传于膀胱,五行之性,病则传其所胜,势固然也。土燥则木达而......
-----------------------------
@医道之乐 1234楼 2013-06-22 21:44:43
西医就能百分百治好你的病吗 西医都讲手术成功率 做手术先签字 给你打上麻药 手术台上 你就如同案板上的鱼肉 被别人切啊切 所以医生自己病了坚决不做手术 还有西方人与东方人体质是不一样的 他们天天吃牛肉没事 如果你命硬就学着吃吃看吧 这世界除了你的上帝能百分百的一次就治好你的病 西医好不好 中医差不差 你穿越到两百年前就知道了。 中医不是神秘的,它的理论来自与你的生活。也许你无意间说的某句话蕴含的哲理......
-----------------------------
也许你无意间说的某句话蕴含的哲理早就已经被祖国医学运用到治疗上了---精辟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茨菰,别称: 慈姑,燕尾草,白地栗,酥卵
生长在江湖及近水河沟的砂石中,叶如剪刀,颜色深青绿。每丛有十余茎,茎上分枝,开白花,四瓣,蕊呈深黄色。根像杏大小,白色光滑。
性味:味甘,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百毒,产后血瘀,攻心欲死,难产胎盘不出,捣汁服。但不可多食,可发虚热及肠胀痛,痔漏等症,致白带多,长疮疖。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静夜闲轩 333楼 2012-06-03 12:16:20
[原文]肾气丸
地黄二两八钱 山萸一两四钱 山药一两四钱 丹皮一两 茯苓一两 泽泻一两 桂枝三钱五分 附子三钱五分
炼蜜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不知,渐加。
【翻译】肾气丸
地黄10克 山萸5克 山药5克 丹皮4克 茯苓4克 泽泻4克 桂枝13克 附子13克
炼蜜丸梧桐子大,酒下十五丸,一日两服。不知,渐加。
-----------------------------
@rzfwhzx 1258楼 2013-08-07 14:09:40
首先感谢楼主,造福人民
关于药量的换算,楼主是否可详解下,前面我看楼主的药量换算一般是三钱换算为11克,所以上面的换算不太明白:地黄二两八钱=10克?,附子三钱五分=13克?这里实在有些不明白呢
-----------------------------
黄元御原先用的是钱,我按照清朝钱的克数折算了一下。实际上应该回归到伤寒论的用药量上---基础有效量。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中华医道源于上古,自开始便不立文字,而是心传口授,这也就是所谓的“师承”。后来为便于保存,后人开始整理成文字,代代相传,流传至今。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医者意也”,文字作为“器具”,使很难准确全面地表达出“医道”的真实面目。就如佛经所云:“不可说”。因为任何“佛理”、“道理”,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一旦说出来,就因为不可能完全真实地表达“真实意识”而出现偏差。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所以"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之所以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同样在禅宗的大德里有很多悟道的都把经书给烧了也就能理解了。俗语“真传一句话,假传万言书”,也即是这个道理。
同样,中医鼻祖《黄帝内经》等经典名著,自成书之始,就已经是不完善。但它目前却是我国历史现存的最接近“医道”的书籍。而越往后的医书,几乎就偏离“医道”越远。这也就是中医发展到现在连一个小小的发烧外感都治不好的原因了。因为“中医现代化”研究的“药物化学分子”,而不是“医道”。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磬山竹风 1265楼 2013-08-08 18:53:46
你好!请问慢性肝炎可以用中药治疗转阴么?还有脸上特别容易出油是怎么了?中医我越看越矛盾了
-----------------------------
肝气主升,脸上冒油或者汗是下利不好吧。中医对于所谓的“+”“-”不怎么看重,而对于症状倒是更加的重视。所谓的辨证施治。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师说:咳嗽发于肺,不专属于肺病。五脏,六腑,感受客邪,都能致咳。所以这样,邪气上逆,必干于肺,肺为气动,发声为咳,欲知其源,必察脉息,为你逐条记载,传与后贤。
肺咳,脉短而涩。假设浮而涩,知受风邪;紧短而涩,知受寒邪;数短而涩,知受热邪;急短而涩,知受燥邪;濡短而涩,知受湿邪。此肺咳的原因。其状则喘息有音,病重则唾血。
心咳,脉大而散。假设浮大而散,知受风邪,紧大而散,知受寒邪;数大而散,知受热邪;急大而散,知受燥邪;濡大而散,知受湿邪;此心咳的原因。其状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病重则咽肿,喉痹。
肝咳,脉弦而涩。假设浮弦而涩,知受风邪;弦紧而涩,知受寒邪;弦数而涩,知受热邪;弦急而涩,知受燥邪;弦濡而涩,知受湿邪;此肝咳的原因。其状则两胁下痛,病重则不可以转侧,转则两腋下闷。
脾咳,脉濡而涩。假设浮濡而涩,知受风邪;沉濡而涩,知受寒邪;数濡而涩,知受热邪;急濡而涩,知受燥邪;迟濡而涩,知受湿邪;此脾咳的原因。其状则右肋下痛,隐隐引背,病重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嗽加剧。
肾咳,脉沉而濡。假设沉弦而濡,知受风邪;沉紧而濡,知受寒邪;沉数而濡,知受热邪;沉急而濡,知受燥邪;沉滞而濡,知受湿邪;此肾咳的原因。其状则肩背相引而痛,病重则咳涎(黏液)。
肺咳不止,则流于大肠,脉与肺同,其状则咳而遗矢。
心咳不止,则流于小肠,脉与心同,其状则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
肝咳不止,则流于胆,脉与肝同,其状则呕苦汁。
脾咳不止,则流于胃,脉与脾同,其状则呕,呕病重则长虫出。
肾咳不止,则流于膀胱,脉与肾同,其状则咳而遗尿。
久咳不止,则移于三焦,脉随证易,其状则咳而腹满,不欲食饮。
咳而有饮,咳不得卧,卧则气急,此为实症咳;不能言,言则气短,此为虚咳。病多端,治各异法,谨守其道,就可万全。
咳嗽的病人其脉弦,此为有水,十枣汤主之。
咳而气逆,喉中作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射干麻黄汤
射干三两 麻黄三两 半夏半升 细辛三两 五味子半升 生姜四两 大枣7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去上沫,放入各种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咳逆上气,有时唾浊痰,只是坐不得眠(失眠),皂荚丸主之。
皂荚丸
皂荚(刮去皮酥,炙)八两
上一味,末之,蜜丸如梧桐子大,以枣膏和汤,服三丸,日三夜一服。
咳而脉浮,厚朴麻黄汤主之。
厚朴麻黄汤
厚朴五两 麻黄四两 石膏如鸡子大 杏仁半升 半夏半升 五味子半升
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去沫,放入各种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咳而脉沉,泽漆汤主之。
泽漆汤
半夏半升 紫参五两 泽漆三升 人参三两 甘草(炙)三两 生姜五两
上六味,以东流水五斗,先煮泽漆,取一斗五升,放入各种药,煮取五升,温服五合,日夜服尽。
咳而上气,咽喉不利,脉数,麦门冬汤主之。
麦门冬汤
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二两 甘草(炒)二两 粳米三合 大枣12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三服。
咳逆倚息,不得卧,脉浮弦,小青龙汤主之。
咳而胸闷,寒而颤振,脉数,咽干不渴,有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此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咳而气喘,两目欲脱之状,脉浮大,此为肺胀,越婢加半夏汤主之;小青龙加石膏汤亦主之。
越婢加半夏汤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半夏半升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15枚
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放入各种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小青龙加石膏汤
麻黄(去节)三两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甘草三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洗)半升 石膏二两 桂枝三两 干姜三两
上九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放入各种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即小青龙汤加石膏二两)。
咳而气逆,喘鸣,压迫堵塞胸闷而胀,全身面目浮肿,鼻出清涕,不闻香臭,此为肺胀,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葶苈大枣泻肺汤
葶苈(炒令黄色,捣丸如弹子大) 大枣12枚
上二味,以水三升,先煮大枣取二升,去枣,加入葶苈,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似咳非咳,唾多涎沫(口水),其人不渴,此为肺冷,甘草干姜汤主之。
咳而唾涎沫(口水)不止,咽燥,口渴,其脉浮细而数,此为肺痿,炙甘草汤主之。
炙甘草汤
甘草(炙)四两 桂枝三两 麦门冬半升 麻仁半升 地黄一斤 阿胶二两 人参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30枚
上九味,以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加入胶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路是脚踏出来的 113楼 2012-05-23 12:34:07
楼主怎么治疗鼻炎啊,我按四圣心源的方子(半夏,桔梗,橘皮……具体忘了)吃了一段时间,只是喝完药后的短时间内有效,还是不能根治,怎么办??求楼主支招
-----------------------------
@八三五一 1213楼 2013-05-04 06:31:32
是的,要指本,可以自己按照书中理论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而不仅是只抄药方。比如运转中交的中气是很重要的,要培补脾胃,肺开窍于鼻,调理好肺经。鼻炎在上,属上交,晚上早早睡觉,感觉一下三焦工作时的感觉。(三焦好了,杂病怪病没有)。
也是在学四圣心源 拿自己做试验,思路供分享。
-----------------------------
@路是脚踏出来的 1267楼 2013-08-09 09:52:01
多谢指点
-----------------------------
冬天才发,身体有寒,里有寒,这是一方面。同时伴随咳嗽吗?另外从“痰饮”上考虑一下。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zxiaocai 1273楼 2013-08-23 09:59:11
昌邑人顶一下
我家离黄家辛果3里地,从小听黄元御的传说
-----------------------------
有机会替我拜谒黄师。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默默的教书匠 1282楼 2013-09-12 21:03:08
请教一个问题:五气分主中
...心属火,其臭焦,其味苦,其声笑,
...肺主五声,五脏之声,皆肺气之所入也,入肾为呻,入肝为呼,入心为言,
心之声,是笑还是言,或两者是同一概念.
谢谢!
-----------------------------
言,1.讲,说:~说。~喻。~道。~欢。~情。
2.说的话:~论。~辞(亦作“言词”)。
此处“言”为说话之意吧。中医有若干个系统,每个系统都可以对应于五脏六腑或者对应于某一种病,愚以为是在各个系统都能够解释或者通过以后,才能确认“这个”“理论”是不是可以用或者是不是为中医理论的一部分。
笑是心所主,说话也为心所主,对否?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中医,表面上看与科学的联系不紧密,其实还是很科学的,这是多少人、多少年流传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静夜闲轩 2013-09-27 19:39:14
-----------------------------
@dongcguo 1288楼 2013-10-05 21:18:10
楼主,还更吗,我有一本四圣心源的书,很多时候感觉还是一知半解,一直在追你的译本,辛苦了!
-----------------------------
四圣心源已经发完了,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smoking_true 1320楼 2013-12-30 11:40:31
@静夜闲轩
顶搂着,好帖。
四圣心源好厉害,化繁为简。直指心源。
-----------------------------
大道至简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yuewood 1328楼 2014-01-13 18:23:23
心悦诚服,支持!中医的传人历来不在庙堂在民间,支持作者对批判中医者的态度
-----------------------------
热熨病处关节可以一试,当无风险。桂枝芍药知母汤或者乌头汤都可以用。一个方子用3剂必须有效果,否则为不对症。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静夜闲轩 837楼 2012-08-04 14:34:04
倒14:于某,男,28岁,西安市人。1986年5月31日初诊。
自诉:今年2月某日感冒,发高烧。烧退后数日,垒身肿胀',J、便币利,头晕心慌。赴西安市某医院求治,经查尿、查血等,确诊为肾病综合征。经多方治疗,无明显好转,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查尿常规: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压:150/94mmHg。脉濡涩、关寸较大,舌苔白厚腻。
辨证:脾湿肾寒,肝木郁陷,胆胃上逆,肺失通调,精血不藏。
诊断......
-----------------------------
@lkc1118 1332楼 2014-01-16 19:19:28
哪里有能治好慢性肾炎的高手呀,急!爱人患此病已经6年了,四处治疗也没治好,都倾家荡产了,望楼主给引荐一下,万谢!
-----------------------------
抓住症状一个一个的去治疗试一下,不要纠缠于什么病

楼主:静夜闲轩

字数:558482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05-04 06:36:00

更新时间:2021-02-09 10:51:11

评论数:176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