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跟史学大家钱穆,吕思勉,傅乐成,柏杨 读中国通史---持续更新中

跟史学大家钱穆,吕思勉,傅乐成,柏杨 读中国通史---持续更新中

楼主:lixkernel  时间:2021-04-02 23:31:07
第十五节:汉武帝罢黜百家
汉景帝后元二年前141年正月甲子48岁的汉景帝刘启离开人世,16岁的太子刘彻继位,是为汉武帝。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87年是汉武帝刘彻统治时期,长达53年之久,几乎占西汉全部历史的四分之一时间。经过汉初七十年的休养生息,西汉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到汉武帝继位时,西汉王朝达到空前繁荣的阶段。社会呈现出一片兴旺发达的景象,随着经济生产的发展,西汉王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统治阶级不断完善封建的政治,军事和文化建设。
汉武帝在登上皇位以后,第一个重大决定就是“罢黜百家”。这是他以后数10年不断加强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开始,也是汉代统治思想变化的重大标志。
“从汉初到武帝即位以前,西汉统治者皆奉行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这套统治策略,对除秦苛政之弊,休养生息,恢复和发展生产安定封建社会秩序起了重要作用。反映在对内对外的统治政策上,自不免有其姑息,妥协的一面,由这种姑息妥协,而产生如下三个后果。1.在无为而治之下,农业生产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因政府对农民控制得较松,许多农民为逃避税负而脱离户籍。2,在地主阶级内部虽代表地方割据势力的异姓王早已被消灭,同姓诸侯王的势力也从根本上削弱,但仍有一些皇室贵族官僚和大地主大商人的势力膨胀,有的甚至"无人君礼"《史记梁孝王世家》3.在西汉王朝妥协退让政策下,匈奴势力一天天扩大。主张无为的黄老之学显然已不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西汉王朝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加强专制。”(林剑鸣《秦汉史》)
“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冬,10月,刚即位的汉武帝“诏丞相,御史,列候,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汉书武帝纪》),而此时,身为丞相的卫绾上奏“所举贤良,或治,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资治通鉴汉纪》),经卫绾一提出,当即得到武帝的批准。说明他们在罢黜百家这一点上完全一致。罢黜百家实际是以儒家思想代替黄老之学,因为在先秦诸子学说中,唯有儒家思想适合于巩固封建大一统的需要,在统治阶级内部不少人,包括田蚡和窦婴在内的朝廷上大多数大臣及皇室贵族都倾向于儒学,以太皇太后身份摄政的窦太后却是笃信黄老之学。由于窦太后还在摄政,因此尽管朝廷中多数人力主以儒学代替黄老之学,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之内罢黜百家没有任何实际措施,不过是一纸空文。”(部分摘录自林剑鸣《秦汉史》)
建元二年前139年,御史大夫赵绾及郎中令王臧又奏请,上书不必事事上奏东宫,即太皇太后。想趁机免去窦太后摄政之名,但结果不仅没有达到目的,反惹得窦太后大怒“此欲复为新垣平邪” (《资治通鉴汉纪》)。赵绾及王臧反被关押下狱,被逼自杀。汉武帝继位五年后的建元五年(前136年)春,汉王朝正式设立五经博士,五经就是被儒家奉为经典的《诗》《书》《礼》《易》《春秋》,建元六年前135年,宫中最后一个坚持推行黄老之学的代表人物窦太后死去,“罢黜百家”才得开始真正实现,儒学代替黄老之学,被奉为至尊的地位。
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提出设太学,他说,“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汉书董仲舒传》)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设立五经博士并兴太学。“武帝一朝政治上重要改革,举其要者,第一是设立五经博士。博士并无政治上实际任务,只代表着古代贵族政府军人政府下一辈随从的智识分子。因此其性质极杂,占梦卜筮皆得为之。武帝从董仲舒请,罢黜百家,只立五经博士,从此博士一职,渐渐从方技神怪旁门杂流中解放出来,纯化为、专门研治历史和政治的学者。”(钱穆《国史大纲》)
除了设立博士之外,汉武帝还依据儒家建议,进行了另外三个改革。
1. 行封禅之礼。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 济北王以为汉武帝要封禅,上书献泰山及其附近地域,汉武帝接受,并用其他县地偿还济北王。汉武帝正式封禅泰山,是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在元封二年第二次泰山封禅。从元封元年至汉武帝死前2年,共22年间,汉武帝到泰山举行封禅祭祀8次。频繁程度大大超出“古者天子五年一巡狩,用事泰山”的古制。

2. 太初改制。太初(前104年-前101年)是汉武帝的第七个年号。汉初使用从十月朔日开始的日历制度,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渐觉这种日历年度和人们习惯通用的春夏秋冬不合。武帝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五月,汉武帝命公孙卿、壶遂、司马迁等人议造汉历,并征募民间天文学家20余人参加,最后选定了邓平、落下闳提出的八十一分律历。把元封七年改为太初元年,并规定以十二月底为太初元年终,以后每年都从正月开始,到冬季十二月年终。这才有了现在的农历(阴历)
3.建立年号。汉武帝不是第一个使用年号的帝王,确是第一个经常改动年号的帝王。他在位53年,一共使用年号12个平均每四年换一个。
1. 建元(前140-前135) 武帝一年始
2. 元光(前134 -前129) 武帝六年始
3. 元朔(前128-前123) 武帝十二年始
4. 元狩(前122-前117) 武帝十八年始
5. 元鼎(前116-前111) 武帝二十四年始
6. 元封(前110-前105) 武帝三十年始
7. 太初(前104-前101) 武帝三十六年始
8. 天汉(前100-前97) 武帝四十年始
9. 太始(前96-前93) 武帝四十四年始
10. 征和(前92-前89) 武帝四十八年始
11. 后元(前88-前87) 武帝五十二年始
12. 汉后元二年(前87), 武帝五十三年始。 武帝死,终年71岁
随着儒学的大行其道,儒家的两大政治观点“一是变法和让贤论,二是礼乐和教化论”(钱穆《国史大纲》)渐渐占据主流。由此催生了武帝一朝官吏选拔制度和政治体制的变化,这一变化影响巨大延绵到东汉直至魏晋。
楼主:lixkernel  时间:2021-04-02 23:31:07
@lixkernel 2021-03-08 17:00:23
第十五节:汉武帝罢黜百家
汉景帝后元二年前141年正月甲子48岁的汉景帝刘启离开人世,16岁的太子刘彻继位,。。。。。

更新错误。武帝终年70岁
-----------------------------
12. 汉后元二年(前87), 武帝五十三年始。 武帝死,终年70岁
楼主:lixkernel  时间:2021-04-02 23:31:07
@lixkernel 2021-03-08 17:00:23
第十五节:汉武帝罢黜百家
-----------------------------
更新部分内容
-----------------------------

3.建立年号。汉武帝不是第一个使用年号的帝王,确是第一个经常改动年号的帝王。他在位53年,一共使用年号11个,从建元到元封,每六年改元一次;从太初到征和,每四年改元一次。出土宝鼎的 一年为元鼎。此前的四个年号都是后来追加的。泰山封禅一年为元封,改定历法一年为太初,因旱灾对天祈雨的一年为天汉,征讨夷狄取得天下和平的一年为征和。
楼主:lixkernel  时间:2021-04-02 23:31:07
第十六节:汉武帝时期的改革变化
汉武帝即位后锐意改革,在政治上大胆采纳儒家的建议,使西汉王朝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继罢黜百家,设立五经博士之后。最重要的举措是广开仕途,改变了汉帝国的选官办法。
第一个是公孙弘的建议,设立太学的同时为博士设立弟子员五十人。这些子弟跟随儒学大家学习六艺,每年考课,成绩优异的可以充任皇帝身旁的郎官,次者可以得到小吏职位。元朔五年(前124年),汉置博士弟子员后,每年进行考试称为"射策"。所考内容是经学,这是教育制度和仕进制度直接联系起来的重要途径。“自此渐渐有文学入仕一正途,代替以前之荫任与赀选,士人政府由此造成。” (钱穆《国史大纲》)
第二个是董仲舒的建议。沿袭文帝时的举“贤良”。即“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的简称。“其制初意,似仿战国招贤,于世胄赀选外别开一格。” (钱穆《国史大纲》)如晁错、董仲舒、严助、公孙弘,皆贤良也。“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简称。武帝元光元年,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是为汉武帝推行举孝廉的开端。举贤良,举孝廉都是察举制的一种,皆是从下至上推举国家需要的人才。
第三个是征召。汉武帝时,皇帝亲自召见,所征之人不拘一格,凡有专长或被皇帝看重者皆可征召。比如东方朔。
以上三个途径为汉武帝招揽了很多人才,汉代不少著名人物,皆出自武帝时期,如班固所写“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兒宽,笃行者石建,石庆,质直则汲黯,卜式,推贤则韩安国,郑当时,定令则赵禹,张汤,文章则司马迁,司马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应对则严助,朱买臣,历数则唐都,落下闳,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奉使则张骞,苏武,将帅则卫青,霍去病,受遗则霍光,金日蝉,其余不可胜纪。”
西汉初年的官僚体系沿袭秦朝旧例,以丞相为主,而且丞相一职多由功臣或者他们的子弟充任,其他人无法染指。朝廷内外大事,甚至帝王的家事也要听从丞相的建议,名相如萧何,曹参,陈平,周勃等。到了汉武帝时期,丞相一直可以从各种不同地位的人才来选拔,有外戚,儒生,列侯,军人,宗室等等。而且武帝开始渐渐摆脱丞相的约束。首先是皇帝有意扩大尚书的职权,更多的依靠其办事,尚书不过是六百石之小官,其地位是与皇帝与丞相间一个传达使。其次汉武帝重用侍从之臣,让所谓天子之宾客参与谋议。以尚书令为主,有侍中,给事中,常侍等,因为被武帝信任而授予侍中头衔的一些大臣,直接秉承皇帝旨意,共议军国大事,掌握实权,成为决策集团,渐渐成为中朝。而以丞相为首的外朝,逐渐变成执行一般政务的机关。元朔五年(前123)汉武帝任命侍中起家的卫青为大将军,“位在公上”的大将军成为居于丞相以上的显赫职位。与此同时,以公孙弘为丞相,但这位丞相与以前的丞相有所不同,将军的作用在政治生活中日益重要,而丞相的作用显著下降。所以一般史书以卫青为大将军的元朔五年为中外朝形成的标志。由大将军尚书等官组成的中朝成为真正的决策机关。以丞相为首的外朝作用远不及文景帝及其以前,重要职权与地位远逊于从前。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为大将军,但极少干预正事仍只是武官之首,以霍光为代表的大将军开始干预政事。“但是中朝官中最重要的职位是尚书。成帝时,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4人分四曹,正式组成宫廷内的政治机构。武帝时期及以后参与中朝的侍中,给事中,常侍等,不像上述人数那样固定,其实体的组织机构仍是尚书,以后即使大将军秉政也兼领尚书之职,所以尚书乃中朝之核心。” (部分摘录自林剑鸣《秦汉史》)
除了中央官僚系统的改革,地方政府机构也进行了改革。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初设刺史一职,正式设立刺史制度。刺史是皇帝派去各个地方的代表,主要任务是监视地方官和地方豪强。与后来钦差有类似之处。
“在武帝时代,丞相只是摆设,实权掌握在御史大夫手中,而且担任御史大夫的多是法家代表。赵禹,张汤,桑弘羊都有过人的才干,办事凌厉无前。当时为了讨伐匈奴,必须使国力高度集中,他们便是这种政治原则的执行者。他们所负的最重要的任务有二:一是严密防止国内叛乱,一是尽量地开发资源。” (傅乐成《中国通史》)
西汉时期主张礼法并用和德主刑辅,西汉的政治家的法律思想有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反对单纯的用法或刑罚进行统治,而是把礼教和德化同刑法配合起来使用并以礼教为主,董仲舒则把这两种策略:礼仪教化即德教,刑罚即法治,构成为系统的理论,他认为首先必须进行德教其次才是刑罚。汉武帝时,条定律令主要是由张汤和赵禹二人制定。张汤西汉时,长安杜陵人,生于汉文帝时期,自杀于汉武帝原鼎二年前115年,他一生虽历经文景武帝三代,但他主要政治活动是在汉武帝时期先后任长安立茂陵位,武帝时任侍御史,太中大夫,廷尉和御史大夫,他对诸侯王和官僚的处罚都非常严厉,比如在处理陈皇后的巫蛊事件,淮南王衡山王,江都王的谋反事件中都严格执法,深得武帝信赖,被称为“酷吏”,是汉武帝时代举足轻重的人物。张汤很是清廉,死时所剩财产不过五百金,当时物价一匹马值一百金。“下葬时以牛车宰棺,连放置随葬品的椁室也没有。2002年5月,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发掘了一个小型土洞墓,为张汤墓。墓中出土了两枚两面印,刻有“张汤,张君信印”,“张汤,臣汤”。墓虽已遭盗掘,但还是出土了铜镜和武帝时的五铢钱。正如《史记酷吏列传》所记,是一个非常朴素的墓葬。”(《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汉武帝时为打击不法的地方豪强和宗室贵族先后启用一批酷吏,他们在皇帝的支持下以残暴的手段镇压和削弱了许多剥削地方民众,为害地方与封建政府对抗的豪强。后来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在元朔二年(前127年),春正月颁行“推恩令”,采取法律手段,削夺了诸侯王势力。推恩令就是准许诸侯王,除了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诸子可在王国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这样各诸侯国因为分封而更加弱小,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部分摘录自林剑鸣《秦汉史》)“汉制每年八月,皇帝大祀宗庙,诸侯必须献金助祭,名曰“酎金”。文帝是规定“酎金”每千口献金四两。武帝便专在这件事上挑剔,凡列侯所献酎金成色与数目稍有不合,便取消爵位。总计武帝一代,以推恩所封王子侯多达175人,而因罪被废的则达113人,其中以坐酎金失侯的占大多数。”(傅乐成《中国通史》)
汉武帝时期一改过去文景帝时期的精打细算作风,各项开支大得惊人,尤其对匈奴的战争需要巨额的经费维持,使政府的经费开支猛增。元朔六年前123年,继同匈奴开战的第十个年头,掌管经济的大司农,就向皇帝报告"臧钱经用,赋税既竭,不足以奉战士。"《汉书食货志》。造成西汉政府财政危机的另一个原因,是汉武帝个人好大喜功和穷奢极欲的生活,挥霍掉了大量钱财,浪费了无数的劳动力,汉武帝兴造离宫别馆,建筑壮丽的宫室,以供其腐朽的生活。另一方面外事征伐,内事兴作,耗费了巨量的财资。武帝轻信方士,追求长生不老,不惜耗费巨资寻仙访道,求天封禅,耗费了巨量的人力财力。
在开发资源方面,武帝时期开始卖官鬻爵。元朔六年(前123),政府增设“武功爵”十一级,每一级定价十七万千,人民买爵至第七级就可以任命为吏。另外还有“赎禁锢”“免赃罪”等敛财政策。为了弥补国库的空虚,桑弘羊的建议把盐铁等进行官方垄断经营,获取了大量的收益。推行均输平准政策,均输就是在各地方设立均输官,直接收取地方的出口产品然后官方再贩卖至其他地方,平准就是政府对各地物品贵卖贱买平准物价。还有为了打击富商大贾,向工商业者,手工业者及有车船的收取税赋称算缗。如有不如实呈报财产收入者如果有人揭发,揭发者可以得的被揭发者的一半财产作为的奖励,称告缗。算缗和告缗对商贾之家打击极大。《汉书.食货志》载“告缗遍天下,中家以上大氐皆遇告。…分遣御史廷尉正监分曹往,往即治郡国缗钱,得民财以亿记,奴婢以千万数….于是商贾中家以上大抵破。”
武帝晚年征和四年(前89)武帝才算有所收敛,他遣散方士。发布著名的“轮台诏”,表示不再务边功,禁止增加租赋,使百姓尽力务农。此后也不再出击匈奴,与民休憩。
汉武帝在经济生活领域的改革,逐渐将原来的富商巨贾财富侵蚀殆尽。社会上新兴的富人阶级,渐渐转向,从商贾豪奢之人转向了仕人。读书人为代表的仕人阶层崛起,加因举孝廉的官僚体系改革,读书仕人开始遍布整个官僚体系,使儒家学派成为整个朝堂上的唯一体系。同时因为官位开始代代承袭,由此而形成了门第。西汉,东汉延续四百年,到东汉时开始出现累世公卿。如东汉则有四世三公的杨氏,杨震为太尉,子秉、子赐(司徒)、子彪四世皆为三公。又有著名的四世五公如袁氏,袁安为司空,又为司徒,子袁敞任司空、孙袁汤为太尉、曾孙袁逢、袁隗分别担任司空及太傅,四世五公,比杨氏更多一公。
楼主:lixkernel  时间:2021-04-02 23:31:07
第十七节:西汉与匈奴的关系
《史记匈奴传》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自陇以西有归诸、绲戎 (今甘肃天水县) 、翟、豲(huán)之戎 (今陕西南郑县) 。岐、梁山、泾、漆以北有义渠(今甘肃宁县、庆阳县)大荔 (今陕西大荔县) 、乌氏 (今甘肃泾川县)、朐衍之戎。(今甘肃灵武县)而晋北有林胡 (今陕西马邑县) 、楼烦之成 (今山西岚县) 。燕北有东胡、山戎。各分散居溪谷,自有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余戎,莫能相一。”
北方匈奴为游牧民族文化,南方的秦汉中原地区为耕稼文化。北方游牧民族居无定所,逐水草而居,食物以牛羊等动物为主。中原文明地区人民筑城耕种,北方有小麦,南方有水稻,以米,面,菜,肉为主要食物。因北方游牧民族物质较中原地区民族更为匮乏,匈奴等北方游牧民族便经常侵略南方的城市和人民。导致匈奴与中原的对峙关系从夏商周三代而来,一直到秦汉时期。《第四节:匈奴崛起》提到冒顿单于统治时期,北方匈奴势力非常强大,尤其秦末中原地区内乱,北方各民族却逐渐统一于匈奴的统治。匈奴南侵,把丧失于秦的河南地全部收复,并夺取中国西北的若干要塞。东北的燕,代等国也经常受其侵扰。汉时匈奴的南侵更加频繁,对汉朝边疆的伤害和威胁也越来越甚。
在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下,从吕后,汉惠帝以下的各代皇帝,因为西汉王朝无力抵御匈奴入侵,所以不得不委曲求全,对匈奴都采取妥协政策。用和亲,开放关市和两族首领结盟的方式换取边境的安宁。汉景帝五年(前152),汉再次派遣公主嫁给军臣单于,并与之互通关市。汉朝从高祖到武帝,与匈奴始终采取和亲政策,持续了六十多年。到汉武帝时代,这种不平等关系才得到根本的改变。
汉武帝刘彻即位时,雄踞于北方的匈奴正是军臣单于统治时代(前161年至前126年),匈奴富有极大的侵略性,不断向中原侵扰,同时还向北,向西扩展势力将当地的民族征服或赶走,成为北方草原各族的凶悍敌人。匈奴将原居于甘肃河西走廊的月氏国及乌孙国先后赶到伊犁河畔,以及康居以南的妫水(阿姆河)北岸。又征服楼兰,呼揭等西域30余国成为这一地区最大的征服者。汉景帝时期,匈奴只“时小入盗边,无大寇”,汉武帝继位的最初几年,双方仍保持着和平状态,汉对匈奴给予种种优待,贸易上也是匈奴占尽便宜,但这种和平亲善的现象仅仅是表面的,暴风雨前的平静下潜伏着即将爆发战争的危险。从太初四年前101年汉武帝伐匈奴的诏书中,就可以看出汉代统治者胸中积郁着多么强烈的仇恨:"高皇帝遗朕平城之忧,高后时单于书绝悖逆,昔齐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该诏书对高祖时平城之围,吕后时遭匈奴的书信羞辱还耿耿于怀,战争在等待着爆发的时机,汉王朝的武帝正为迎接这一时机的到来,而做着积极的准备。
建元元年前140年,武帝刚刚继位,就派60岁的公孙弘出使匈奴,显然是为了侦查敌情,了解匈奴的情况有计划的进行备战。同时把将军李广调任为未央卫尉,把名将程不识调为长乐卫尉,安排加强首都和宫廷的保卫,一旦需要可直接率兵出征。
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匈奴又来向汉请求和亲,许多大臣对此表示反对,大行王恢就提出:"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不如勿许,兴兵击之"《史记韩长孺列传》,但大多数朝臣仍不同意与匈奴开战,汉武帝也不主张与匈奴立刻决裂,决定答应匈奴请和亲的要求。次年元光元年前134年,任命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驻守云中,任中尉程不识为车骑将军驻守雁门,这一刻将他们调往前线,其目的不言而喻。
楼主:lixkernel  时间:2021-04-02 23:31:07
第十八节:张骞出使西域
以地理的角度去看,北至天山山脉(北山),南至昆仑山脉(南山),西至帕米尔高原(葱岭),东西约两千四百公里,南北约四百公里的范围就是汉代时所称的西域。现在这一地区大部分被塔克拉玛干沙漠覆盖。西域三十余国附属于匈奴,匈奴西边的日逐王,设置“僮仆都尉”,管领西域常居于危须,尉犁,焉耆等国,向诸国征课赋税,“备其逋租,高其价值,严以期会”(《汉书・西域传》),压榨得十分残酷。而河西之地亦为匈奴占据,遮断中国与西域的通路。武帝听说原居于河西地区的月氏国被匈奴赶出了祁连山附近的水草肥美之地,匈奴老上单于还把被他杀死的大月氏王的头盖骨制成尿壶,大月氏人虽遭匈奴如此攻击和欺侮,对他们恨之入骨,但无可奈何。自为匈奴吞灭后,一部分国人远遁西域,另建大月氏国,对匈奴时思报复。大月氏离开敦煌原地后,究竟迁徙到何处,当时并不清楚,对于神秘而遥远的西域情况,所知也甚少。要达到联络大月氏的目的,必须派人亲赴西域寻找。建元三年(前138年)汉武帝悬赏招募自愿承担这一任务出使西域者,汉中城固(今陕西汉中)人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勇敢地应募。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派张骞出使西域月氏,目的是联合月氏围困匈奴,以断匈奴右臂。仅继位三年,就派张骞去联络月氏,可以看出汉朝一直没有放松反击匈奴的准备。
张骞带着汉王朝派给他的堂邑氏奴甘父等一百多个随从人员,踏上那陌生、遥远而神秘莫测的旅程。他刚离开国境出陇西,即为匈奴所获,带至匈奴单于王庭。单于扣留住张骞,但不把没有杀害,而且给他们匈奴女子为妻,又生子。匈奴对待汉朝归降的大将或使节的策略,均为其娶妻、生子,其目的无非是笼络他们,以便为匈奴所用。如后来的李陵、李广利投降匈奴。然而,张骞在十余年中“持汉节不失”(《汉书・张骞李广利传》)。被拘留了十来年后,才趁机逃出,张骞等向西奔走数十天,越过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到达大宛国。大宛国王对汉朝的富饶早有所闻,想与汉朝通使而不得,见张骞来到十分高兴。张骞对大宛国王说明来意,并答应他回国后,将送给大宛丰富的财物。于是大宛王便派人将张骞送至康居,又由康居转送至大月氏。张骞虽历尽千辛万苦找到大月氏,不料在这十几年中,大月氏的情况却发生了很大变化:月氏经过老上单于的扫荡,国土尽丧。于是促成月氏人的西逃,没有逃出的则奴役于匈奴,称小月氏。西逃的月氏人最初建立大月氏国于今伊犁河流域一带,其地本塞国地。到张骞为匈奴所拘时,大月氏又遭受乌孙国的猛攻,于是大月氏更向西移,鸠占了大夏的国土,于妫水(阿姆河)北岸重建国家。大夏人则集中于妫水之南,臣属于大月氏。原先塞国地盘,遂为乌孙所据。及张骞至大月氏,月氏人因环境优裕,已失去复仇之念。张骞在大月氏,大夏逗留了一年余,也没有达到结盟的目的,于是返国。返回时,张骞选择了另一条路,即“沿南山”今塔里木盆地的南边和柴达木盆地,欲从羌人地区绕回。这样走,可能是有意避开匈奴的势力范围,以免再次被拦劫。但孰料这一路也在匈奴控制之下,张骞又被匈奴扣留。一年以后,恰逢匈奴内部发生争夺单于地位的斗争,国内大乱,张骞オ与堂邑父一同逃回长安。从建元三年(前138年)出使,于元朔三年(前126)返国,奉使前后历经十三年。他出国时,同行者有一百余人,回来时则只剩下他主仆二人。他虽未达成使命,但西域内部的情形,却以大致为汉所明了。西汉王朝与西域的关系也从此正式开始:“张始开西域之迹。”(《汉书・西域传》)汉武帝封张为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并根据他们带回的报告,确定了以后对西域的战略方针。


《史记・大宛列传》记载了张骞的报告。对当汉武帝说来,张骞的报告最大的吸引力有二:一是西域之地域广大,物产丰富,如大宛之马以及大夏、条支、安息等国的土产异物,这是推动汉武帝急于打通河西走廊的原因之一。二是得知从蜀地还有一条路可通西域,这是促使武帝通西南夷的动力。司马迁评价张骞通西域为“凿空”,可见评价之高。
敦煌莫高窟323窟北壁西侧绘有初唐时期的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共由4组画面组成,呈“凹”字型排列,每个画面有清晰的榜题,表现汉武帝获得匈奴祭天金人和张骞出使西域的情景。右边一行人拜别武帝后,出了国境踏上漫漫长途,进入茫茫戈壁,人影越来越小,远处抵达大宛城。城内有一佛塔,两人立于门外。


楼主:lixkernel  时间:2021-04-02 23:31:07
第十九节:与匈奴初次交火卫青立功
经过七年的准备,汉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西汉开始了全面反击匈奴的战争。雁门马邑人聂壹通过大行王恢向汉武帝献策,匈奴与汉和亲已 将马邑作为诱饵,假装送给匈奴,待其主力来后,汉军则出兵围攻必能获胜。对这一建议,西汉朝廷中有两派意见,大行王恢认为可行,御史大夫韩安国认为不可行,最后武帝决定采用聂壹计策,王恢的主张得到了汉武帝的支持。
当年六月,汉武帝派韩安国为护军将军,李广为骁骑将军,王恢为将屯将军,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太中大夫李息为材官将军,率车骑、材官三十余万埋伏在马邑附近的山谷之中。令聂壹逃入匈奴向单于佯称:我可将马邑令、丞杀死,以城降匈奴。然后又回至城中将死罪囚徒斩首,悬其头于城下,伪称“马邑长吏已死”令匈奴派兵速来。匈奴信以为真,单于率十万骑入武州塞(在今朔州境内,汉属雁门郡)。还未到马邑就见牛羊牲畜布满原野,而无人放牧。这原是汉军为诱敌而设,谁知做得太露骨,引起匈奴怀疑。于是攻城外门亭捉得雁门尉史,怕死的尉史将汉方的计谋向单于招出。单于大惊,急率兵还,庆幸未中计,特封尉史为天王。汉朝的三十万大军空埋伏了一阵,无功而还。武帝一怒之下欲杀王恢,王恢替自己辩解,甚至向丞相田蚡行贿求免一死,终不得武帝宽恕,最后被迫自杀。马邑之谋虽然失败,但是从此以后“匈奴绝和亲,攻当路塞,往往入盗于边,不可胜数。然尚贪乐关市,嗜汉财物;汉亦关市不绝,以中其意。” (《资治通鉴》)。汉帝国也加紧筹划公开与匈奴交战。结束了“和亲”的和平时期。

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三月,武帝刘彻亲去霸上祭祀。回京时路过平阳公主家,便进去休息与平阳公主闲聊。平阳公主,本称阳信公主,因嫁与平阳侯曹寿为妻(曹寿即曹参曾孙),故亦称平阳公主。公主见武帝前来,开宴席相迎,同事安排了十几个年轻女子陪刘彻喝酒。皇后陈阿娇一直没有生子,平阳公主特地采选良家女儿,蓄养家中,趁着武帝的酒兴一并叫唤出来,任令武帝自择。偏武帝左右四顾,略略评量都为看中。后另召一班歌女进来弹唱,其中有一个曼妙歌喉打动了武帝。武帝端详多时,目不转瞬,那歌女早已察觉,与武帝眉目传情。平阳公主从旁打趣,故意向武帝问道:“这个歌女卫氏,色艺何如?”武帝听着,才问公主道:“她是何方人氏?叫做何名?”公主答称是平阳卫子夫。公主体贴武帝圣意,即命子夫随着武帝,同入尚衣轩行男女之事。武帝赐千金谢过平阳公主,将卫子夫一同带入宫中。回宫后,武帝刘彻对卫子夫宠爱有加,无奈忌惮皇后陈阿娇和丈母娘刘嫖只得将卫子夫置入冷宫不常得见。几乎一年的光景,陈皇后才渐渐疏忽了卫子夫。武帝刘彻得以再次临幸卫子夫。卫子夫得以怀孕龙种。陈皇后得知后,又常与母亲窦太主刘嫖密商,总想除去情敌卫子夫,却不得机会。
听说卫子夫有一个同母的弟弟卫青,于是派人逮捕了卫青。卫子夫的母亲本来是平阳侯家的婢女。嫁给了卫氏,生有一男三女,长女名君孺,次女名少儿,三女名子夫。后来丈夫死了,仍在平阳侯家作佣,与家童郑季暗中勾搭私通后生一子名青。但是郑季已有妻室,不能你再娶卫氏。青随了母姓,郑季收留了青。令青牧羊,视作仆人一般,郑家其他子女也一味欺负他。青寄人篱下,苟且偷生。后来成人后,不愿再受郑家奴役,便寻访生母。生母卫氏乞求平阳公主收留。平阳公主召卫青进见,却是相貌堂堂,身体强健,于是让青做了骑奴。每当公主出行,卫青即骑马相随。青思虑郑家与他没有情谊,不如改从母姓,与郑氏断绝亲情,因此改名为卫青,自取一个表字,叫做仲卿。
卫青做骑奴时认识了好几个朋友,骑郎公孙敖等,引荐他进入建章宫当差。没想到姐姐卫子夫被汉武帝宠幸,与陈皇后和窦太主做了对头。自己突然被人抓去,险些人头被砍。好友公孙敖等,召集骑士,急往抢救,得将卫青夺回,一面托人转达消息给武帝,武帝听后不禁气愤,索性召见卫青,并任命他为建章监侍中,并且封卫子夫为夫人,后来又擢升卫青为大中大夫。就是青同母兄弟姊妹,也一并加恩,共享富贵。就是营救卫青的公孙敖,也获邀特赏,超任大中大夫。
元光六年(前129年)匈奴入上谷,在边境杀了数名吏民后逃去。武帝派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出云中,大中大夫公孙敖为骑将军出代郡,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出雁门,与这些老将同时出击匈奴的,还有年轻的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每位将军各率万骑出击匈奴。这次行动是卫青初次率兵与匈奴作战,但就在这次初试锋芒中,卫青脱颖而出,表现了军事将领的指挥才能。同时出击的几路大军中,公孙贺出云中无所获,公孙敖出代郡被匈奴打败,损失七千人,名将李广出雁门败得更惨。他受重伤被匈奴生俘后,匈奴在两匹马间架上一个网,李广躺在上面。走了十几里后,李广装死,趁敌人不备之时突然跃起,然后借机勇夺匈奴战士的弓箭和一匹快马,然后疯狂南奔逃回。只有卫青首战建功,他率兵出上谷,直到龙城,斩杀敌人七百名,被赐爵关内侯。这是卫青的第一次崭露头角,也是汉武帝决定反击匈奴的第一次告捷。
同年秋天,匈奴数此在边关抢掠,渔阳地区受害严重。于是武帝派卫尉韩安国为材官将军,屯驻军队守卫渔阳。

楼主:lixkernel  时间:2021-04-02 23:31:07
第二十节:收复河南地和河西走廊
元朔元年(前128)春,卫夫人生一男孩,母以子贵,三月卫子夫被立为皇后。秋天,匈奴二万骑入汉东北部,杀辽西太守,劫掠二千余人,同时围困韩安国部队,又侵入渔阳、雁门,各屠杀千余人而去。韩安国率领部队向东迁徙,驻守北平,数月后病死。天子再次征召李广,拜为右北平太守。匈奴号曰“汉之飞将军”,李广守北平,数年间匈奴不敢入右北平。同时派车骑将军卫青率领三万骑兵出雁门,将军李息出代郡,出击匈奴。俘虏了数千人。
元朔二年(前127),匈奴再次犯边上谷,渔阳两郡。汉武帝令车骑将军卫青,将军李息东自云中,西至陇西,在北部国境线同时出击。在河南地(黄河河套地区)攻击白羊王和楼烦王的部队,抓捕胡人首领和俘虏数千人,牛羊牲畜百余万,白羊王和楼烦王逃走,河南地至此划入大汉版图。汉武帝下诏封卫青三千八百户为长平侯,卫青的校尉苏建,张次公皆有功,封苏建为平陵侯,封张次公为岸头侯。西汉在河南地建立朔方郡,同时修缮了秦时蒙恬所建立的边塞,夏天迁徙了十万人到朔方郡。

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匈奴汗国第四任单于挛鞮军臣逝世,弟第左谷蠡王伊稚斜与军臣单于之子於单争权,伊稚斜击败了太子挛鞮於单,即位。挛鞮於单逃奔汉朝。刘彻封他为陟安侯,挛鞮於单数月后逝世。不知道是因病还是被暗杀,史书没有记载。同年夏天,伊稚斜单于率万骑侵入代郡,杀死太守共友,略去千余人。秋,又入雁门杀略千余人而去。次年,又从代郡,定襄,上郡入寇,杀千余人。
这一年张骞出使西域十三年归国。夏天六月二日,皇太后王娡,当年的王美人逝世。
元朔四年(前125年),匈奴起兵三万人突入代郡,定襄,上郡屠杀数千人。
元朔五年(前124年),匈奴右贤王屡次侵扰朔方城。汉武帝派卫青率十万骑兵由朔方出高阙,又派李息,张次公从右北平出兵牵制匈奴主力。卫青所率10万铁骑飞速出塞,长驱七百里,出现在匈奴右贤王驻地附近,右贤王根本没有料到汉军能如此迅速杀来,尚在酣睡中就被汉军包围。右贤王率领数百名卫士突围逃走,全军溃败。匈奴男女一万五千人,裨小王十余人成了汉军俘虏。只有几百人随同右贤王仓皇逃走,汉王朝取得对匈奴的大胜。武帝派使节带着大将军印信,在塞外军中,任命卫青为大将军,统御全国所有将领。公孙敖封合骑侯,韩说封龙頟侯,公孙贺封南窌(jiào)侯,李息封准侯爵关内侯。
元朔六年(前123年)二月卫青带领十余万骑兵向匈奴发动总攻,格杀数千人后撤退,在定襄,云中,雁门一带驻扎休息。四月发动第二次总攻格杀匈奴一万余人。这次战役,右将军苏建,前将军赵信带骑兵三千人突遇匈奴单于伊稚斜主力部队,双方血战一昼夜三千人伤亡殆尽,苏建突围逃回,赵信投降匈奴。赵信原来就是匈奴的小王,后来投向汉王朝,被封为翕侯,这次率兵被匈奴包围又投降匈奴,单于得到赵信后喜出望外,立即封他为自次王,地位仅次于单于,又把单于的姐姐嫁给他。赵信为单于出谋划策:将匈奴根据地迁到漠北,以避开汉军锋锐,待诱汉军深入后,再聚而歼之。单于采纳赵信之策,将王庭暂时移到漠北,不与汉军正面接战。
这一战一个年轻的将领像新星一样冉冉升起,他就是18岁的霍去病。他初试锋芒就表现出惊人的勇敢和出众的统帅能力,他只率八百轻骑就深入敌阵,大获全胜,俘虏单于祖父,叔父,及许多重要首领凯旋。霍去病得到朝廷嘉奖,被封为冠军侯。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此次战役是第一次随舅父出征。
次年元狩元年(前122年)匈奴又入上谷骚扰,但汉庭正北已很少有大战,从此汉、匈战争重点移至西北,在河西走廊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同年张骞从月氏回国,向汉武帝提供了大量西域相关的 信息。汉武帝听到大宛,大夏,安息王国等都是大国,盛产汉朝没有的奇异东西。而且武力较弱,又喜爱汉朝的货物。另外听说在大夏国见过四川蜀郡出产的细布,商品经过身毒国(印度)转运过去。于是激起了汉武帝极大的兴趣和征服及寻找身毒国的欲望。汉武帝开始考虑征服北方匈奴后西南夷的经略。
元狩二年(前121年)春,汉庭与匈奴展开河西走廊争夺战。青年将领霍去病被擢升为骠骑将军,奉命出兵陇西,穿过匈奴臣属的五个小国,越过焉耆山(亦名焉支山,在今甘肃山丹境)。汉军一路取胜,在皋兰山(今兰州黄河西)与匈奴血战,深人焉支山千余里,杀匈奴二王折兰王和卢侯王,俘虏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等大小首领,捕获及格杀匈奴八千九百余级,还缴获了休屠王祭天的两个金人。
同年夏,霍去病又和公孙敖各率万骑出北地,对匈奴进行围剿,目的在于给匈奴右部诸王以打击。为分散敌人兵力,武帝又命李广和张骞自右北平出塞,进击匈奴左贤王。出击左贤王的李广部却遭到匈奴的包围,此时李广所率只有四千骑,张骞率领的一万骑兵尚未赶到,而匈奴左贤王则以四万骑将李广所部围住,形势异常危急。李广为了防止军心涣散,派他的儿子李敢率数十名骑兵直闯入匈奴阵地,左右驰骋,迅速返回报告李广“他们一盘散沙,容易对付”,于是军心稍安。李广命部队环绕一个圈,构筑临时工事。匈奴发动攻击,万箭齐发,李广命部队还击,死伤过半,箭将射尽。李广持箭上弦,全力拉满弓而不发,然后瞄准匈奴首领射杀数人,匈奴攻势稍稍受挫。这是天色渐晚,已近黄昏。官兵们惊恐,人人面如土色,只有李广依然镇定如常,谈笑神情,跟平时一样巡视阵地,调整部署。一夜度过后,第二日,匈奴再次发动进攻李广苦苦支撑,死伤又过半,而杀敌数目远远超过自己的 损失。这是张骞大军赶到,匈奴撤退。但是汉军已经丧失了元气,于是班师。张骞则因延误军机应该处以死刑,用赎金抵罪,贬为庶人。李广也因功过相当,未得到封赏。
霍去病所率汉军深入匈奴两千余里,因为与公孙敖失去联系,霍去病孤军越过居延海,抵达祁连山,在今张掖一带同匈奴展开激战,结果匈奴大败。单桓王和酋涂王及相国、都尉等七十余人被俘,士卒降者二千五百,格杀和俘虏匈奴一共达三万之众。秋季,匈奴单于伊稚斜对休屠王,浑邪王被汉朝杀掳数万人之多怒不可遏,打算召他们到王庭趁机诛杀。休屠王,浑邪王大为恐慌,决定依附汉朝。大行李息正在黄河边上筑城,见到浑邪王派来的使节,立刻把使节送至长安。刘彻担心匈奴诈降,于是派霍去病率领大军前去迎接。而休屠王果然反悔,于是浑邪王杀死休屠王,合并休屠王残部共四万余人降汉。浑邪王降汉后,被送往长安,刘彻封浑邪王为涧阴侯。这次战役中霍去病荣立首功,得到汉武帝嘉奖以一千七百户,封骠骑将军。浑邪王的部下都被安置在西北五郡,陇西郡,北地郡,上郡,朔方郡,五原郡,仍旧保持匈奴人的风俗习惯。由于休屠王身死及浑邪王降汉,中国西北地区疆土扩张十五万平方公里,后世称河西走廊。整个河西走廊从汉武帝时开始全部控制在中国领土范围之内。《汉乐府诗集》中的《匈奴歌》唱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焉支山盛产红色染料,是当时妇女常用的化妆品腮红和口红。“胭脂”一词即由此而来。

休屠王的太子日䃅(音mìdī密滴)与其母被送到汉朝官府做奴婢。太子日䃅被派到少府负责给皇帝养马。一次,刘彻欢宴之余要查看马匹,这是漂亮的宫女姬妾站满了一堂,日䃅等数十人牵马走过殿下,大家被宫女们的美色吸引,都偷偷看两眼。只有日䃅目不斜视容貌庄严。他养的马又高又壮,刘彻对日䃅大为赞叹。于是召见他,日䃅阐明自己身世,刘彻十分欣赏,于是赐给他官帽官服,任命他为马监。不久又擢升为宫廷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等职。日䃅虽然受到汉武帝的喜爱,但是从没有过失。刘彻更加信任他,出宫时都有他陪同左右。因为休屠王曾经用金人来祭祀天地,所以赐姓“金”。这个金日䃅竟成为后来汉武帝的托孤重臣。

楼主:lixkernel  时间:2021-04-02 23:31:07
图片顺序贴反了,重发一次

第二十节:收复河南地和河西走廊
元朔元年(前128)春,卫夫人生一男孩,母以子贵,三月卫子夫被立为皇后。秋天,匈奴二万骑入汉东北部,杀辽西太守,劫掠二千余人,同时围困韩安国部队,又侵入渔阳、雁门,各屠杀千余人而去。韩安国率领部队向东迁徙,驻守北平,数月后病死。天子再次征召李广,拜为右北平太守。匈奴号曰“汉之飞将军”,李广守北平,数年间匈奴不敢入右北平。同时派车骑将军卫青率领三万骑兵出雁门,将军李息出代郡,出击匈奴。俘虏了数千人。
元朔二年(前127),匈奴再次犯边上谷,渔阳两郡。汉武帝令车骑将军卫青,将军李息东自云中,西至陇西,在北部国境线同时出击。在河南地(黄河河套地区)攻击白羊王和楼烦王的部队,抓捕胡人首领和俘虏数千人,牛羊牲畜百余万,白羊王和楼烦王逃走,河南地至此划入大汉版图。汉武帝下诏封卫青三千八百户为长平侯,卫青的校尉苏建,张次公皆有功,封苏建为平陵侯,封张次公为岸头侯。西汉在河南地建立朔方郡,同时修缮了秦时蒙恬所建立的边塞,夏天迁徙了十万人到朔方郡。


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匈奴汗国第四任单于挛鞮军臣逝世,弟第左谷蠡王伊稚斜与军臣单于之子於单争权,伊稚斜击败了太子挛鞮於单,即位。挛鞮於单逃奔汉朝。刘彻封他为陟安侯,挛鞮於单数月后逝世。不知道是因病还是被暗杀,史书没有记载。同年夏天,伊稚斜单于率万骑侵入代郡,杀死太守共友,略去千余人。秋,又入雁门杀略千余人而去。次年,又从代郡,定襄,上郡入寇,杀千余人。
这一年张骞出使西域十三年归国。夏天六月二日,皇太后王娡,当年的王美人逝世。
元朔四年(前125年),匈奴起兵三万人突入代郡,定襄,上郡屠杀数千人。
元朔五年(前124年),匈奴右贤王屡次侵扰朔方城。汉武帝派卫青率十万骑兵由朔方出高阙,又派李息,张次公从右北平出兵牵制匈奴主力。卫青所率10万铁骑飞速出塞,长驱七百里,出现在匈奴右贤王驻地附近,右贤王根本没有料到汉军能如此迅速杀来,尚在酣睡中就被汉军包围。右贤王率领数百名卫士突围逃走,全军溃败。匈奴男女一万五千人,裨小王十余人成了汉军俘虏。只有几百人随同右贤王仓皇逃走,汉王朝取得对匈奴的大胜。武帝派使节带着大将军印信,在塞外军中,任命卫青为大将军,统御全国所有将领。公孙敖封合骑侯,韩说封龙頟侯,公孙贺封南窌(jiào)侯,李息封准侯爵关内侯。
元朔六年(前123年)二月卫青带领十余万骑兵向匈奴发动总攻,格杀数千人后撤退,在定襄,云中,雁门一带驻扎休息。四月发动第二次总攻格杀匈奴一万余人。这次战役,右将军苏建,前将军赵信带骑兵三千人突遇匈奴单于伊稚斜主力部队,双方血战一昼夜三千人伤亡殆尽,苏建突围逃回,赵信投降匈奴。赵信原来就是匈奴的小王,后来投向汉王朝,被封为翕侯,这次率兵被匈奴包围又投降匈奴,单于得到赵信后喜出望外,立即封他为自次王,地位仅次于单于,又把单于的姐姐嫁给他。赵信为单于出谋划策:将匈奴根据地迁到漠北,以避开汉军锋锐,待诱汉军深入后,再聚而歼之。单于采纳赵信之策,将王庭暂时移到漠北,不与汉军正面接战。
这一战一个年轻的将领像新星一样冉冉升起,他就是18岁的霍去病。他初试锋芒就表现出惊人的勇敢和出众的统帅能力,他只率八百轻骑就深入敌阵,大获全胜,俘虏单于祖父,叔父,及许多重要首领凯旋。霍去病得到朝廷嘉奖,被封为冠军侯。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此次战役是第一次随舅父出征。
次年元狩元年(前122年)匈奴又入上谷骚扰,但汉庭正北已很少有大战,从此汉、匈战争重点移至西北,在河西走廊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同年张骞从月氏回国,向汉武帝提供了大量西域相关的 信息。汉武帝听到大宛,大夏,安息王国等都是大国,盛产汉朝没有的奇异东西。而且武力较弱,又喜爱汉朝的货物。另外听说在大夏国见过四川蜀郡出产的细布,商品经过身毒国(印度)转运过去。于是激起了汉武帝极大的兴趣和征服及寻找身毒国的欲望。汉武帝开始考虑征服北方匈奴后西南夷的经略。
元狩二年(前121年)春,汉庭与匈奴展开河西走廊争夺战。青年将领霍去病被擢升为骠骑将军,奉命出兵陇西,穿过匈奴臣属的五个小国,越过焉耆山(亦名焉支山,在今甘肃山丹境)。汉军一路取胜,在皋兰山(今兰州黄河西)与匈奴血战,深人焉支山千余里,杀匈奴二王折兰王和卢侯王,俘虏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等大小首领,捕获及格杀匈奴八千九百余级,还缴获了休屠王祭天的两个金人。
同年夏,霍去病又和公孙敖各率万骑出北地,对匈奴进行围剿,目的在于给匈奴右部诸王以打击。为分散敌人兵力,武帝又命李广和张骞自右北平出塞,进击匈奴左贤王。出击左贤王的李广部却遭到匈奴的包围,此时李广所率只有四千骑,张骞率领的一万骑兵尚未赶到,而匈奴左贤王则以四万骑将李广所部围住,形势异常危急。李广为了防止军心涣散,派他的儿子李敢率数十名骑兵直闯入匈奴阵地,左右驰骋,迅速返回报告李广“他们一盘散沙,容易对付”,于是军心稍安。李广命部队环绕一个圈,构筑临时工事。匈奴发动攻击,万箭齐发,李广命部队还击,死伤过半,箭将射尽。李广持箭上弦,全力拉满弓而不发,然后瞄准匈奴首领射杀数人,匈奴攻势稍稍受挫。这是天色渐晚,已近黄昏。官兵们惊恐,人人面如土色,只有李广依然镇定如常,谈笑神情,跟平时一样巡视阵地,调整部署。一夜度过后,第二日,匈奴再次发动进攻李广苦苦支撑,死伤又过半,而杀敌数目远远超过自己的 损失。这是张骞大军赶到,匈奴撤退。但是汉军已经丧失了元气,于是班师。张骞则因延误军机应该处以死刑,用赎金抵罪,贬为庶人。李广也因功过相当,未得到封赏。
霍去病所率汉军深入匈奴两千余里,因为与公孙敖失去联系,霍去病孤军越过居延海,抵达祁连山,在今张掖一带同匈奴展开激战,结果匈奴大败。单桓王和酋涂王及相国、都尉等七十余人被俘,士卒降者二千五百,格杀和俘虏匈奴一共达三万之众。秋季,匈奴单于伊稚斜对休屠王,浑邪王被汉朝杀掳数万人之多怒不可遏,打算召他们到王庭趁机诛杀。休屠王,浑邪王大为恐慌,决定依附汉朝。大行李息正在黄河边上筑城,见到浑邪王派来的使节,立刻把使节送至长安。刘彻担心匈奴诈降,于是派霍去病率领大军前去迎接。而休屠王果然反悔,于是浑邪王杀死休屠王,合并休屠王残部共四万余人降汉。浑邪王降汉后,被送往长安,刘彻封浑邪王为涧阴侯。这次战役中霍去病荣立首功,得到汉武帝嘉奖以一千七百户,封骠骑将军。浑邪王的部下都被安置在西北五郡,陇西郡,北地郡,上郡,朔方郡,五原郡,仍旧保持匈奴人的风俗习惯。由于休屠王身死及浑邪王降汉,中国西北地区疆土扩张十五万平方公里,后世称河西走廊。整个河西走廊从汉武帝时开始全部控制在中国领土范围之内。《汉乐府诗集》中的《匈奴歌》唱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焉支山盛产红色染料,是当时妇女常用的化妆品腮红和口红。“胭脂”一词即由此而来。


休屠王的太子日䃅(音mìdī密滴)与其母被送到汉朝官府做奴婢。太子日䃅被派到少府负责给皇帝养马。一次,刘彻欢宴之余要查看马匹,这是漂亮的宫女姬妾站满了一堂,日䃅等数十人牵马走过殿下,大家被宫女们的美色吸引,都偷偷看两眼。只有日䃅目不斜视容貌庄严。他养的马又高又壮,刘彻对日䃅大为赞叹。于是召见他,日䃅阐明自己身世,刘彻十分欣赏,于是赐给他官帽官服,任命他为马监。不久又擢升为宫廷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等职。日䃅虽然受到汉武帝的喜爱,但是从没有过失。刘彻更加信任他,出宫时都有他陪同左右。因为休屠王曾经用金人来祭祀天地,所以赐姓“金”。这个金日䃅竟成为后来汉武帝的托孤重臣。

楼主:lixkernel  时间:2021-04-02 23:31:07
第二十一节:全面打击匈奴
元狩四年(前119)刘彻在军事会议上,宣布将再一次向匈奴汗国发动攻击。由全国最高统帅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精锐骑兵五万人,步兵数十万人运送粮秣辎重,紧跟在骑兵之后开拔。 挑选出骁勇善战,善于博斗的壮士,都由霍去病带领。 刘彻本来命霍去病从定襄郡(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出塞,直接攻击匈奴单于伊稚斜。稍后,从俘虏口中得知,伊稚斜远在东方。于是,战斗序列重新调整。刘彻命霍去病从东方代郡(河北省蔚县)出塞,改命卫青从定襄郡出塞。郎中令李广,屡次请求出征。刘彻认为他年纪已老,不准。很久之后オ勉强允许,任命李广当前将军,命大仆公孙贺当左将军,命主爵都尉赵食其当右将军,命平阳侯曹襄当后将军,都隶属于全国最高统帅(大将军)卫青。
匈奴翕侯赵信向单于伊稚斜建议说:“汉军不知道厉害,竟打算穿过瀚海沙漠。到时候,人困马乏,匈奴坐在板凳上就可以俘虏他们。”于是,下令所有部落跟辎重,向北再行撤退,把精锐部队留在瀚海沙漠北部边缘地带埋伏汉军。 卫青大军既出定襄,得到伊稚斜所在地的情报,亲自率领精锐骑兵挺进。命前将李广所部跟右将军赵食其合并,在右翼护卫。右翼必须向东方绕一个大圈,路远而水草又少。李广请求说:“我的任务本是先锋,元帅却改变部署,调我到东方充当右翼。我自从十六岁少年时,便跟匈奴作战,直到今天才有机会和单于面对面交战,我愿担任先锋,拼死都要生擒单于。”卫青所以如此变更部署,因刘彻暗中吩咐过,说李广年纪已老,命运乖舛,不要让他面对单于,怕劳而无功,使单于逃走,达不到捕获目的。而公孙敖最近失去侯爵,卫青打算让公孙敖当先锋,跟自己共同对付单于,所以才调开李广。公孙敖是卫青好友,曾救过卫青。卫青想借此使他立功,恢复爵位。李广知道内情,越发坚决地一再向卫青要求准许他担任先锋,卫青拒绝。李广知道无望,也不行礼,转身就走,毫不掩饰他的失态和愤怒。
卫青出塞定襄郡,向北挺进一千余里,才穿过瀚海沙漠,发现匈奴单于伊稚斜亲帅的匈奴兵团,正严阵以待。卫青命铁甲车迅速环绕成一个坚固阵地,派出五千骑兵发动攻击,匈奴出动约一万余骑兵迎战。战斗惨烈,一直杀到黄昏,忽然刮起暴风,黄沙漫天,尘土滚滚,一片黑暗,两国军队互相分不清。卫青下令留守铁甲车阵地的大军,分别向左右两翼展开,用大迂回攻击匈奴兵团后卫。单于伊稚斜发现汉朝军队数量竟如此之多,而且人壮马肥大为震惊,知道无法取胜,于是,跨上六匹健骡,在精锐骑兵数百人保护下突围,向西北飞奔而去。这时,夜幕已垂,战场上汉匈战士,仍喋血搏斗,喊声震天,双方死伤都差不多。汉军左翼指挥官(左校)在俘虏口中得到消息:单于伊稚斜已在天黑前逃走。立即派出轻骑兵连夜追击,卫青率大军随后疾进。沙场上正在血战的奴官兵,发现被单于遗弃,军心大乱,霎时瓦解,四散逃命。卫青大军乘夜挺进,斩杀及俘虏匈奴平民一万九千人。天亮时,已行军二百余里,四顾苍茫,看不见匈奴兵团踪影,遂进抵真颜山赵信城,夺取匈奴汗国积存的粮草供应军队。修整一天后放火烧城,房舍和残存的粮草完全化成焦土,然后班师。 前将军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率军前进,没有向导,在瀚海沙漠中迷失了道路,一直追不上卫青,因此也没有赶上与匈奴单于伊稚斜的大会战。卫青班师途中,到了瀚海沙漠南部,才跟二人取得联系。卫青派长史诘问二人失期的原因,命李广的幕僚马上到统帅部听候审讯。李广说:“我部下校尉没有罪,是我自己迷失道路,我要亲自到统帅部报到。”然后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十六岁开始,跟匈奴大小七十余战,而今,有幸追随大将军卫青出兵,直面单于,而大将军却把我调到右卫,距离遥远,而又迷失道路,岂不是上天要我如此。我今年己六十有余,不能面对那些舞文弄墨的军法官之类小吏。”说罢,拔刀自刎。 李广为人廉洁慷慨,得到的赏赐,都分给部下,饮食宿住,跟士卒一样,同甘共苦。身为上将四十余年,身死之后,家中没有多余的财产。他臂如猿猴,长而有力,精于骑射,没有把握射中目标,绝不发箭。部队行军遇到困境,发现水源,士卒没有全体喝够,李广一滴也不喝;士卒没有吃饱,李广也绝不进食。官兵爱戴,乐于接受他的驱使。死讯传出,全军痛哭。民间听到消息,无论认识或不认识,无论老年人或壮年人,都垂泪流涕。右将军赵食其单独交付审判,交纳了罚金后免死,贬作平民。 司马迁评价李广“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恂恂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於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史记李将军列传》)。
匈奴汗国单于伊稚斜突围后,战场上有组织的战斗瓦解,步卒四散逃奔,往往跟汉朝的进攻部队,混杂在一起,希望能找到他们的领油。而伊稚斜却一直下落不明,群龙无首,各部落震撼。右谷蠡王误以为伊稚斜已经死亡,遂自称单于。直到十余天之后,伊稚斜在惊魂初定后出现,集结他的部落,右谷蠡王才去掉单于称号。
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的骑兵部队和辎重,跟大将军卫青率领的部队辎重相等,但没有却副将,于是让一些中级军官李敢(李广的儿子)等代理指挥官。从代郡(河北省蔚县)、右北平郡(内蒙古宁城县西南)出塞,向北挺进二千余里,度过瀚海沙漠,跟匈奴汗国东部兵团遭遇。匈奴汗国强大时的领土,东起西辽河,西到新疆北部,面积庞大,管辖不易,于是分为三个兵团,中部兵团由单于伊稚斜直接主持,东部兵团由左贤王主持,西部兵团由右贤王主持,霍去病遭遇的是左贤王的部队。霍去病发动猛烈攻击,左贤王的东部兵团大败溃散。霍去病尾追,俘虏屯头王、韩王等三位亲王,以及将军、宰相、当户、都尉等八十三人。于是在狼居胥山(蒙古国乌兰巴托市东肯特山)祭祀天神,在姑衍山(乌兰巴托市东南三十千米)祭祀地神。《史记》称“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回顾瀚海沙漠,豪气直冲霄汉,此役共格杀及俘虏匈奴官兵七万零四百四十三人。 “封狼居胥”,从此成为中国历代兵家人生的最高追求,终生奋斗的梦想。
这次战役,匈奴汗国被杀被掳,损失八九万人,汉军也损失数万人,两路大军出发时,军马及私马共十四万匹,班师入塞时,只剩下不到三万匹。匈奴汗国的人口本来就少,无法承受这种打击,只好向更北方撤退,瀚海沙漠以南,再也没有匈奴的王庭。西汉政府大军渡过黄河(河套),从朔方郡向西直到令居(甘肃省永登县西),驻扎士卒开垦农田,逐渐蚕食匈奴汗国领土。此次战役是汉武帝时期对匈奴打击最为沉重的一次,从此以后匈奴再不敢贸然进犯,向北远遁“而幕南无王庭”(《汉书・匈奴传》)百余年的匈奴为患,至此基本得到解决。


汉武帝增设全国武装部队最高指挥官大司马一职由霍去病担任。与全国最高统帅大将军卫青的官位和俸禄完全相等。 自此之后,卫青的权势日渐衰退,霍去病的权势日渐尊贵。霍去病为人稳重沉着,不多说话,果敢反应迅速。刘彻曾想教他《孙吴兵法》,霍去病说:“作战只在谋略,不应该受古代兵法的约束。”刘彻命人给他兴建住宅,让他去看,霍去病说:“匈奴未灭何以为家?”刘彻更加宠爱他。然而,霍去病从小就富贵(舅父卫青,姨母卫子夫),不知道民间百姓的疾苦,所以对他的部下,并不如李广般爱惜。大军出战时,刘彻派御房率领厨房车队数十辆,跟随供应伙食。班师时,厨房车队中还剩下很多粮和肉类,全部抛弃,而士卒却饥饿难忍。在塞外行军途中,补给不易,大军常常缺粮,士卒疲惫连路都走不动,霍去病还下令兴建临时球场,供他踢球娱乐(古称蹴鞠)。而全国最高统帅卫青,却恰好相反,前文载过他从小在继父家放羊,在贫贱中长大,为人仁慈,敬重知识分子,爱护部属,遇事谦虚退让,温顺和气,也博取了刘彻的喜爱。 甥舅二人的志趣节操,如此不同。
自汉武帝元鼎元年(前116年)至太初四年(前101年)汉与匈奴基本上停止了大规模战争,出现了暂时的平静。当然,所谓“沉寂”并非没有一点战斗,只是形势稍有缓和而已。这是因为双方都需要休战。匈奴已丧失大片土地,军事实力受到严重损失,他们暂时已无力单独进攻汉朝边境,只能一面恢复喘息一面继续压迫笼络西域各国,以便共同侵扰汉王朝。在汉王朝一面也需要休战,因为几次战役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致使国库空虚。
这段战争低沉时期,两位抗击匈奴的名将霍去病和卫青先后于元狩六年(前117年)和元封5年(前106年)去世。《汉书匈奴传》载: “汉方复收士马,会骠骑将军去病死,于是汉久不北击胡。”
楼主:lixkernel  时间:2021-04-02 23:31:07
第二十二节:汉匈战争缓和期
元鼎二年(前115年),张骞建议远结乌孙王国联手对付匈奴。汉武帝刘彻派张骞二次出使西域,带领三百人的使节团出使西域。张骞抵达乌孙后,发现无法说服乌孙国王,乌孙国与月氏一样,不愿意再次返回故土。张骞派出大量副使,抵达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以及于闻、身毒(印度)等国,重新树立汉朝在西域的威望,一年后派出的副使陆续回到长安。因为乌孙国不愿意返回故土,汉武帝在原乌孙国就地设立酒泉,武威二郡,并大量迁徙人口。
元鼎三年(前114年),匈奴单于伊稚斜病死,其子乌维立为单于,由于国力衰弱,他没有像先辈那样立即入侵汉地。元鼎五年(前112年),西羌十多万人造反,联合匈奴夹攻汉朝西北边郡安故(甘肃省临洮县)包围枹罕(甘肃省临夏市)攻陷五原郡,想夺回河西走廊故地。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朝派李息和徐自为率领陀西、安定、天水等地军队,平定了西羌与匈奴联合的叛乱。张骞出使派出的使节素质大多不高,都是贫困家庭出身,希望通过出使西域牟利,对西域各国态度很差,于是西域各国开始抵制汉朝使团,经常拒绝提供饮食,甚至劫掠,匈奴汉国也经常派兵突袭汉朝使团。为确保河西走廊安全与畅通,武帝派公孙贺从九原出发,赵破奴从令居(甘肃省永登县)出发,向西搜索并驱逐匈奴部队,以保证汉使团安全。同时武帝刘彻下令在武威、酒泉两郡之间再辟置张掖、敦煌二郡,是为河西四郡。

元封元年(前110年)冬十月,武帝亲率大军北巡,自云阳(陕西淳化县)出发,向北经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北,登单于台(呼和浩特市北);又至朔方,抵达黄河,耀兵十八万骑于境上对匈奴施压。而后,汉武帝派遣使臣郭吉出使匈奴,对乌维单于说:“南越王头已悬于汉北阙下。今单于即能前与汉战,天子自将兵待边;即不能,亟南面而臣于汉。何但远走,亡匿于幕北寒苦无水草之地为!”(《汉书匈奴传》)其实南越王国国王赵建德被俘后并没有被杀。单于听后大怒,把汉朝使者郭吉扣押于北海(贝加尔湖)。但是害怕汉朝的兵威,匈奴也不敢轻举妄动。而后,单于数次遣使于汉以求和亲。
元封三年(前108年)西汉派将军赵破奴深入西域,率七百轻骑突袭楼兰,生擒楼兰王,北上大破车师国,后西进威胁乌孙,大宛等国。中国边境亭障从酒泉郡延伸至玉门关。
元封四年(前107年)匈奴汉国派遣使臣到长安后病倒,西汉请遍名医也无法医治。后排路充国以印信身份护送灵柩回匈奴,但匈奴仍认为汉朝蓄意谋杀匈奴使节,扣留了路充国。单于遂无意派太子质押汉庭,并数次侵扰朔方及东边诸郡。汉朝军事方面继续充实河西四郡之民,断绝匈奴和西羌的联系。元封六年(前105年)汉朝与乌孙王国联姻,江都王刘建(汉景帝刘启孙)的女儿刘细君远嫁乌孙国王昆莫。昆莫年老,不久去世。按照乌孙风俗,刘细君要嫁给他的孙子辈岑陬(c én ,z ōu),向刘彻报告,刘彻只派遣使节送去大量丝绸,锦绣并让刘细君遵从乌孙风俗嫁给了昆莫的孙子,虽然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在中原文化看来却是乱伦了。
“总观元鼎至元封十余年间,匈奴不断作和亲的试探,汉朝也有意休战。但始终未能达到目的,其原因在于双方的要求不同。旷日持久的“和亲”试探终于因无共同基础而破裂,至太初年间双方又开始准备开战。”(林剑鸣《秦汉史》)
元封六年(前105年),匈奴乌维单于卒,其子乌师庐立,年幼,人称儿单于。此时匈奴国势更加衰落。趁着匈奴国内不安,武帝分遣二使者,一至单于王庭,一至右贤王处,想离间单于君臣。次年太初元年(前104年),新继位的“儿单于”乌师庐,性情残暴,动辄诛杀,国内不安。当年冬天北方暴风大雪,匈奴牲畜冻死无数。匈奴左大都尉很想杀掉新立的“儿单于”,先派人秘密告知汉军,请求汉军接应。武帝大喜,派公孙敖在塞外筑受降城(今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东)准备接应。
太初二年(前103年),武帝认为受降城距匈奴太远,就派遣浞野侯赵破奴率二万骑出朔方西北,远行二千余里到达浚稽山(今蒙古国阿尔泰山北),再让人秘约匈奴左大都尉,让他杀单于后与赵破奴会师。结果,等汉军到达后,才得知匈奴左大都尉反叛败露,被单于杀掉。单于马上命令左部兵攻击赵破奴,赵破奴很被动,率军反击,俘虏数千人,向南撤退。当汉军退至距离受降城四百里时,单于率八万骑兵包围了汉军。因为被围困在沙漠内,浞野侯赵破奴半夜出来寻觅水源,刚好遇到匈奴的斥候,竟被匈奴生擒,主将被擒,加上众寡太过悬殊,汉军不敌,全军覆没。四年之后,他和儿子オ趁匈奴不备而逃归汉朝。乌师庐单于派兵攻受降城,不能攻下。次年乌师庐单于逝世。匈奴立他的叔父右贤王呴(xǔ)犁湖单于继位。
息战数年之后,汉朝和匈奴的大战又将展开。
楼主:lixkernel  时间:2021-04-02 23:31:07
第二十三节:李陵之败
太初三年(前102年),汉朝的貳师将军李广利征集各路大军和一些犯罪分子组成六万人大军西攻大宛,目标在于得到大宛城的汗血宝马。西进途中遇到轮台国抵抗,屠城。至大宛国都贵山城下,断其水源,城内贵族斩大宛国王后投降。汉军得到大宛良马数千匹,威震西域。回途攻击郁成国,郁成国国王逃往康居,康居王国出卖郁成王,投降大汉。西域诸国皆服汉,派子弟跟随李广利来汉为人质。
新立不久的呴犁湖单于病死,其弟左大都尉且鞮(dī)侯立为单于。刘彻趁着战胜大宛等西域诸国的余威向匈奴下了战书。“高皇帝遗朕平城之忧,高后时,单于书绝悖逆。昔齐襄公复九世之雠,《春秋》大之。”且鞮侯单于初立,很怕汉大军攻打,就派使臣赴汉对汉武帝说:“我儿子,安敢望汉天子。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为了进一步示好于汉,且鞮侯单于把从前所拘留的汉使尽数礼送回汉朝,并遣使献贡。
天汉元年(前100年),汉武帝派遣苏武为使,张胜为副使,前往匈奴。表面上是要厚赂单于,实际上张胜暗地里已经提前和先行的汉朝使者秘密联系,准备在接见时趁匈奴无备,劫持单于和其母阏氏归汉,但是主使苏武并不知情。可惜事情泄露,汉朝使臣一行皆被匈奴拘留。单于很愤怒要杀死苏武等人,经匈奴大臣卫律劝阻决定招降苏武。苏武不从,自杀未遂,被抢救脱险。匈奴以威逼利诱等方法劝苏武投降,均遭到苏武严词拒绝。且鞮(dī)侯对苏武更加敬佩,决心施压劝降。把苏武囚禁在空的米窖里,不提供饮食。天降大雪,苏武就以皮衣和冰雪充饥,竟数日不死。匈奴单于大惊,将苏武迁至北海(西伯利亚贝加尔湖)无人处放羊,并规定:公羊产子后才能归汉。苏武在匈奴茫茫草原持汉节放羊十九年后(前81年)才返回汉朝,宁死不屈的气节,成为后人敬仰的民族英雄。
天汉二年(前99年),汉武帝派出三路大军进击匈奴,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三万骑出酒泉,目标是匈奴右贤王的根据地天山。骑都尉李陵率五千步卒,为李广利主力监护辎重;公孙敖率万余精骑,出西河(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左冀前旗),强弩都尉路博德,率万余骑出居延,抵达涿邪山与公孙敖会师,毫无所获。
这个李陵,到底何许人也呢。“李陵出身于陇西郡成纪县,乃秦代抓捕太子丹之李信将军的后代,李氏一族虽经过秦汉之间的改朝换代,仍作为武将延续发展。祖父李广是文,景,武三代守卫北部边境的名将。…….在1992年出土的甘肃省敦煌市西晋墓墓室的壁画砖上,绘有李陵祖父李广形象的彩绘。画砖上画的是西汉名将李广骑马向后张弓射箭的彩绘。”(《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始皇帝的 遗产:秦汉帝国》)李广有三个儿子,李敢是三子,长子李当户,次子李椒。李当户早死,李陵就是李当户的遗腹子。李陵,乃“飞将军”李广之孙!


李陵长大后,作为贵族子弟,被选为建章监,充任宫内卫队的骑兵总管。和祖父李广一样,李陵善射,爱护士卒,李陵得到了武帝信任。年轻时曾率八百骑兵由居延要塞出发,深入匈奴领地两千余里,侦查沙漠环抱的匈奴地形之后,不损一骑而还。回朝后,武帝拜李陵为骑都尉,率领五千兵卒。这些士卒皆为来自长江流域荆楚勇士,不熟悉骑术,为步兵部队。曾在酒泉,张掖郡屯驻并接受训练。
此次出军,竟然被编为后备队监护辎重,大家深感耻辱。于是,李陵上书武帝,请自为:“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向贰师军。”(《资治通鉴》)刘彻就问他“你是不是不愿意做别人的部下啊?这次动员的军队太多了, 没有马匹配给你。”李陵出豪言对答,不需要马匹,只带五千步兵就可以踏平单于王庭。汉武帝也有点小激动同意了李陵所请,改派路博德半道接应李陵部队。但路博德得知自己做接应部队,耻于在李陵之后,于是他也上书武帝说:“如今正值秋高马肥之际,正是匈奴兵力最强之时,不宜攻击,希望您能等到明年春天,再一起出击匈奴。”看到这封路博德发来的疏奏,武帝以为李陵后悔不想出兵,而教唆路博德上书,大怒。于是,武帝命令路博德先击西河匈奴部队,又令李陵九月出发,抵至东浚稽山南边的龙勒水(今图音河),沿路行进,侦察匈奴动静。如果不遇敌人踪迹,则率兵退到受降城(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东)休整。

李陵只得率五千步卒出发,同时,以兵车载箭矢百余万,出居延北。汉军走了三十多天,到达浚稽山扎营修整。李陵把沿路所绘制的山川地形图集中起来,派飞骑陈步乐回报武帝。武帝接见后,陈步乐详细向皇帝说明了李陵一路进兵的情况,报告说李陵将会率领部下报效国家,武帝大喜,即刻封陈步乐为郎官。
但陈步乐走后,让人意料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李陵所率领的五千汉军步兵在浚稽山山谷遇到了匈奴且鞮侯单于本人率领的三万骑兵。三万匈奴骑兵把五千汉军步兵团团围住。汉军扎营于东西浚稽山之间的低地山谷中,李陵下令汉军以兵车环绕布防,前排持戟和盾,后排持弓和弩,箭矢朝外以拒匈奴大军。匈奴见汉兵少,即冲前攻,前排汉军也向前与匈奴肉搏然后快速返回。后排汉军万箭齐发,冲下来的匈奴骑兵无不应弦而倒,只得退到山上,汉军乘势追击,斩杀数千匈奴。
汉军步兵迎战匈奴骑兵得胜,使得匈奴且鞮侯单于大惊,他即刻集结东部和西部八万骑兵一起攻击汉军。五千汉军对阵十一万匈奴骑兵。李陵无法抵抗,向南且战且退。匈奴在单于指挥下,紧追不舍,相斗数日,汉军抵达东浚稽山南侧山谷中。因为连续与匈奴交战,汉军受伤中箭的人越来越多。李陵下令,中三箭以上者乘车,中两箭者推车,中一箭者继续随军战斗。如此众寡不敌的情况下,汉军又斩首三千多匈奴。李陵引兵向东南龙城方向走了四五天,抵达一处大泽芦苇荡中。匈奴就顺风纵火,想借机把汉军都烧死在芦苇中。李陵马上命令将士也点燃芦苇,纵火自救。于是继续南撤,抵达山谷下,单于率领部队在南面山顶眺望,派他的儿子亲自率领精骑攻击李陵。李陵退入树林中,借林木掩护,步战又杀掉匈奴几千人。发现单于在山顶眺望指挥,李陵指挥发连弩射击单于,且鞮侯单于慌忙纵马下山。
汉军捕获匈奴俘虏说“且鞮侯单于对属下说:“这些都是汉朝精兵,我们无法攻破他们,却日日夜夜引着我们向南方靠近汉朝边塞,这不会是汉军在边塞有埋伏吧?”每一个匈奴的当户长都说“单于御驾亲征,率领数十万骑兵不能攻下汉军数千人,以后则无法再号令其他属国,而且使汉朝更轻视匈奴。在山谷中无法取胜,四五十里以外,就进入平地了,我们骑兵就可以发挥优势,如果到时再不能取胜,回军也不晚。”李陵军队处境越来越困难。匈奴骑兵很多,与汉军一日交战数十回合,汉军又杀匈奴两千多人。匈奴正准备撤退,恰在此时,李陵军中一个军侯管敢,被校尉所辱骂,逃出投降匈奴,向单于交代了汉军虚实“李陵军队根本没有后援部队,也没有埋伏,箭矢又马上用尽。只有李陵和韩延年各率的八百人精锐为前锋,分别用黄旗和白旗作指挥。如果单于您能派遣精锐骑兵射击,定破汉军。”历史就这样被小人物管敢改写。
单于大喜,匈奴骑兵大举进攻,同时骑兵大呼李陵、韩延年的名字,让他们赶快投降。由于当时汉军在山谷低地,匈奴军居高临下,四面射箭,矢如雨下。李陵率军突围,向南撤退进入鞮汉山,边打边退。一日之内汉军五十万支箭矢用尽,于是丢弃装箭矢的兵车。汉军还剩三千多人,武器殆尽。于是看下车辐为武器,文职的军吏拿着刻字用的尺刀,与匈奴追兵肉搏,汉军退入鞮汉山山谷中。单于指挥骑兵堵住了山口后路,从高处抛砸垒石,汉军士卒多被砸死,大军无法行进。黄昏时,李陵便衣独步出营,不准左右护卫跟随说:“不必跟随我,我要独自一人取单于性命!”过了很久,李陵归营叹息道:“大军已败,死矣!”李陵命令战士尽斩旌旗,把军中所有珍宝埋于地下。李陵叹道:“如果我们再有数十支箭,就足够我们逃脱了!如今我们手中没有武器和箭,明天再战只能是坐而受缚了。不如大军解散,分别逃生,希望有人能脱险回朝奏报天子。”士兵每人各带粮食两升,一块冰块,互相约定,逃到居延遮虏障会合。夜半时分,李陵击鼓集合,鼓竟不鸣,李陵与韩延年俱上马,跟随的壮士十余人,乘夜突围,匈奴数千人追击,韩延年战死。李陵说“无面目报陛下”于是投降。有四百余人逃回边塞。李陵溃败的地方距离边塞仅剩一百余里。李陵败降匈奴后,且鞮侯单于非常重视,把自己的女儿嫁个他,立李陵为右校王。
此时,如果有援兵来救,李陵和部下残余汉军都能得脱。李陵败降消息传到汉庭,汉武帝本以为李陵会战死,听到李陵投降的消息后大怒。群臣都异口同声的责备李陵。其间,唯独太史令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说:“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蹂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弮,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资治通鉴 汉纪十三》)
从私人关系上说,司马迁和李陵非亲非故,完全是从汉朝根本利益出发,他认定李陵之所以不死投降,不过是暂时假装投降,日后必定会借机重新投汉。
汉武帝当时气急败坏,觉得李陵不战死,使得汉朝大失脸面。而司马迁是欺罔皇帝,想要诋毁贰师将军李广利,为李陵游说,于是下令把司马迁下狱,处以宫刑。很久之后,汉武帝回过味儿来,觉得李陵孤军深陷匈奴围攻,确实因为得不到救援而败。派使臣慰劳从战场苦战逃回的李陵部下四百多人。
作为读书人的偶像司马迁就这样因为武帝的误判而被施以宫刑。对汉武帝便不再有什么好印象,暴君一词接踵而至。下面引用柏杨在《白话资治通鉴》的评论对武帝开喷:“刘彻本来希望用李陵的性命,作为他皇冠上的荣耀,所以一听说李陵被俘,便大失所望,老羞成怒。既已肯定李陵有罪,又何必再询问司马迁的意见?司马迁的回答,如果不对,可以不听,可以斥责,可以逐出政府。何至诛杀?更何至刁钻恶毒,指定割掉生殖器?西汉政府法律三百五十九种,死罪四百零九项,判例一万三千四百七十二条,不知道用什么理由,选择腐刑?有人说刘彻爱司马迁的オ华,减死一等。司马迁的罪不至死,而减死一等,还有鞭打,又为什么非腐刑不可。唯的解释是,刘彻喜欢这个调调,称之为“屌帝”或“割屌皇帝”,应是最恰当的绰号,尤其他用违背诚信的残酷手段,对待一个手无寸铁的文化人,而罪状又不过是一句话没有称他的心、如他的意。”
李陵之战,汉武帝的战前计划很有问题,首先将军主次不明,甚至引起两个副帅李陵和路博德之间的矛盾。天山战役战略部署非常草率,仅凭李陵的一言就更改计划,而且完全不考虑步兵对骑兵部队的作战风险。用现代管理方法分析就是完全没有风险管理计划,后勤保障也非常不到位。主将李广利率领汉军进至天山后大败右贤王,斩首万余级。汉军返军途中与匈奴单于主力大军遭遇,反被匈奴包围,汉军寡不敌众。最后,还是依靠赵充国带着数百敢死队冲锋,为将军李广利杀出一条血路才能率领残余汉军逃出重围。三万汉军精骑,战死十分之六七。相比李陵五千步卒就能敌十多万匈奴,而李广利身率三万汉朝精骑,却战得如此狼狈。李陵和李广利,高下立判!
天汉四年(前97年),武帝再次派遣贰师将军李广利,韩说,公孙敖分别从朔方,五原郡,雁门郡出塞。且鞮侯单于率十万大军与汉军交战十数日,李广利撤退,其他军队也没有斩获。公孙敖遇到匈奴左贤王交战失利也撤退。公孙敖受武帝刘彻命令,率领一队精骑,深入匈奴境内寻找李陵,结果遇匈奴战败。为了逃避责任,公孙敖向武帝报告说:“据俘虏交代,是李陵教单于兵法以防备汉军,所以臣此去一无所得。”汉武帝闻言大怒,下令杀掉李陵三族,母弟妻子皆被杀。以李广为首的陇西名族李氏,竟然全部被汉朝自己人杀光!后来,汉朝使者出师匈奴,才得到情报训练匈奴士兵的将领是另一个汉朝降将李绪不是李陵。李陵派凶手刺杀了李绪,但家人已经全部被汉武帝杀害,李陵便无心归汉。
李陵投降匈奴是失节的表现,与苏武坚持不屈的气节形成鲜明的对比。“李陵在匈奴中曾与苏武会面,其对苏武的气节敬佩也反映他本人不甘心降敌,只是由于汉武帝得到李陵投降的消息后将其老母及全家杀死,使李陵绝望,从而断绝回归之念”(林鸣剑《秦汉史》)汉武帝死后,苏武于前81年回国时已经是汉昭帝刘弗陵在位时期,汉廷的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辅政,年轻时和李陵都是好友,汉朝特意派李陵旧友陇西人任立政等三人出使匈奴,想把李陵感召归国。酒席宴上的李陵,已经是胡服打扮,完全像是匈奴贵族。酒桌上,任立政劝说李陵归汉,李陵万念俱灰,最后说出一句话:“大丈夫不能再辱!” 李陵在匈奴国又活了二十多年才死。
西汉太始元年(前96年),汉朝最强悍的对手且鞮侯单于逝世。他有两个儿子,长子狐鹿姑当时为左贤王,次子为左大将军(就是匈奴的东部兵团)。长子狐鹿姑即位单于,封次子为左贤王。后征和二年(前91年)李广利率军出酒泉攻击狐鹿姑单于。匈奴北徙未遇,还军途中遭到匈奴派来的李陵部队伏击但受到损失,李广利在羊句山遇到匈奴大破之。前方即将乘胜追击时传来李广利妻子因为图谋李夫人之子昌邑王为太子一事,被逮捕的消息。李广利听闻希望深入敌军邀功而救妻子,结果又遇到匈奴左贤王大军,汉匈大军交战,汉军不抵撤退,再遇匈奴单于主力夹击,早已动摇的李广利投降匈奴。
两位将军降匈奴都是因为前方家人亲属被害才断了李陵和李广利归汉的念想,坚定了两人投降匈奴的决心,汉武帝在大后方捅刀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李陵,李广利相继投降匈奴,标志着汉王朝同匈奴的战争处于失利时期,这个时期虽然汉王朝也不免有小胜,但总的趋势乃是失败” (林鸣剑《秦汉史》)
楼主:lixkernel  时间:2021-04-02 23:31:07
第二十四节:司马迁写史记
司马迁准确的生卒年份不明。《史记》记述了那么多人物的传记,在最后一卷即第一百三十卷还写有自传《太史公自序》却没有写上自己的生卒年份。
司马迁生于龙门。“陕西省韩城市以南,在东向可以俯视黄河的梁山北端有一座祭祀司马迁的建筑。建于此处的司马迁祠始于西晋永嘉四年(310)郡太守建石室、立碑、植柏树。西晋怀帝司马炽祭祀过同姓的司马迁。北宋宣和七年(1125)曾修缮墓垣,建寝宫、献殿、山门。其后,元明清时期又不断修缮改筑,成为今天的祠堂。此司马迁祠的寝宫背后,有司马迁的墓。实际上这不是埋葬墓,只是后人建造、西晋时修缮的。现存圆形坟丘,高2。15米,周边13。19米,墙面铺装以八卦、花纹砖饰。 坟丘之上是一株五又分枝的大古柏。此处下层是12公里的 黄河,河宽不过50米,很是狭窄。由于有激流,即便是大鱼也很难越过这里,是传说中越过去就可以化为龙的地方。冬天,人们可以从冰面上穿过这条河,此处自古就是交通要地。河东是山西省,河西是陕西省。传说夏代禹王曾在这儿修整黄河,故“龙门”也有“禹门”之称。同马迁在十岁赴西安之前,一直居住于此。”(《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始皇帝的 遗产:秦汉帝国》)

司马迁与汉武帝二人最初见面,严格地说是司马迁第一次意识到武帝在自己面前,是父亲司马谈出任太史令、移居西安之时。建元二年(前139)设置茂陵陵邑,太史公司马谈父子移居此地。司马迁十岁开始学习古文。古文是相对汉代隶书这种今文而言的先秦文字,即因秦始皇焚书令而消失的战国时东方六国的文字,也就是现在我们在战国时期楚墓中山王陵见到的出土文字。 武帝时期的古文不是出土文字,而是秦下焚书令时隐藏于民间、当时又陆续发现的书籍。武帝异母兄弟鲁恭王从孔子旧宅墙壁中得到《尚书》《礼记》《论语》《孝经》。鲁国、河间国都曾经是被秦灭亡的东方之地。下达焚书令时,东方那些用齐国、燕、赵等东方六国文字书写的《尚书》《诗经》被没收了。 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老子》帛书,分为甲乙两种版本。据说甲种稍早一些,相当于高祖至吕后时期,乙种乃文帝时期的各种抄写本。因为都是汉代的隶书,所以都是今文。1993年在郭店楚墓发现的竹简《老子》有甲乙丙三种,是用战国时期楚文字写成的。这就是所谓的“古文”。即便作为汉代人,学习古文也是有必要的。 司马迁不可能一下就当上太史令。他首先必须成为史”(史官)。根据上述《史律》的要求,只有能够读写包括隶书在内的八书体,才有资格成为“史”。“八书”就 是秦的各种文字,因为其中有秦大算,所以“史”的资格考试要求具备阅读古文文献的能力。司马迁十岁开始学习古文,为的是继承父职,成为史官。按照《史律》规定:史和ト等职官之子七岁开始学习文字,称为“学童”(学生)。学 之后的当年八月,可以在太史、太ト、太祝那里接受考试。要成为地方郡的“史”的话,学童须在太守那里接受考试。 司马迁到武帝身边工作之前,曾于二十岁时游历了全国。因为没有那时他已经做官的记载,所以一般认为那是一次自由之 旅。但是,从《史律》来看,至少当时他已经具有了“史”的身份。不过,因为还没有成为太史,所以还只是作为“史”的一次扩展见闻的游历。看来此次游历相当程度上有着已经身为太史令的父亲的意志在起作用。而且,由于已经学了《尚书》和《春秋》,所以他有着去看看夏、商、周、春秋历史舞台的憧憬。 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先至长江、溯湘水去九疑山踏访了舜庙。之后,又顺长江直下去会稽山探访了禹陵。然后,访问齐旧都临淄和鲁的曲阜,感受孔子遗风。经梁、楚之地回到长安。司马迁的游历路线与秦始皇第二次、第五次巡行路线是重叠的,不禁使人联想到秦始皇的出巡。 司马迁回到首都,由史升为郎中。“郎中”,本意是通晓文字侍奉于天子宫中廊下任警护的官职,在武帝身边任职。西汉时期的高级官僚首先从郎做起。郎中司马迁从此对武帝这一皇帝开始了分外细致的观察。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在西南夷设置武都、牂柯、越巂、沈黎、文山五郡。而此时正随汉武帝东行巡幸缑氏的司马迁在继唐蒙、司马相如、公孙弘之后,再次出使西南,被派往巴、蜀以南筹划新郡的建设。随后又抚定了邛、莋、昆明,在第二年回朝向武帝复命。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西汉王朝第一任太史令。作为史官的司马谈,对东周以来500余年史书的中断深感遗憾,决心继《春秋》而作《史记》,并作了大量准备工作。公元前110年,司马谈随汉武帝前往泰山封禅,行至洛阳病危。《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司马谈临终前执司马迁手而泣曰:“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司马迁在父亲去世三年之后,成为太史令。 “史”的官职虽说是世袭的,但太史令并未世袭化。升职应该是对他作为郎中任职评价的结果。公元前108年,司马迁38岁继父之职,任太史令。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著史工作。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秋天,匈奴发动了对汉王朝的进攻,汉武帝任命宠妃李妃的哥哥李广利为主帅,命李广之孙李陵率兵五千,抗击匈奴。李陵率五千精兵,遭遇匈奴主力围攻,在矢尽粮绝、援兵不到的情况下,李陵兵败被俘。李陵被俘的消息传到长安,汉武帝大为恼怒,满朝文武百官只有司马迁为李陵辩护,却惹恼了汉武帝,认为司马迁是“推言陵功,替陵辩护。”于是以“诬罔主上”的罪名,将司马迁打入大牢。司马迁也因之被定为死罪。按照汉朝的法律,判死罪者有两种方法可以免死:一是缴纳五十万钱;二是接受宫刑。但这不是实刑,仅是赎刑。缴纳与刑罚相当的黄金即可免除肉刑。汉代具律(总则)规定:腐刑的赎罪金额为金一斤四两(一万二千五百钱)。司马迁作为史官,家境清贫,无钱可缴。赎金仅相当司马迁两个月的工资,但即便如此他也难以筹措。“家贫,财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壹言”。《报任安书》中收录了司马迁的感慨。为了完成父亲著史书的遗愿,司马迁自请腐刑(阉割生殖器),保存性命,以完成撰写《史记》的大任。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这样写道:“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文中使用了第三人称的“太史公”,其实是作为史官在叙述自身罹祸的笔法。“缧绁”指的是捆绑犯人的黑色绳索。司马迁在致友人益州刺史任安的书信《报任安书》中表达了自己的心情。这篇长文不见于《史记》,但被收入《汉书・司马迁传》。这是司马迁死后问世的,作为汉代书信的实例非常珍贵。信中用任安的字,称其为“少卿足下”,而以“仆”自称,信中称武帝为“上” 。《报任安书》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厉也。” “李陵既生降,颓其家声,而仆又茸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悲夫!悲夫!”“蚕室”是指养蚕的密闭暗室,此处比喻宫刑的行刑室。司马迁在不通风、不透光的密室,忍受了切除生殖器的屈辱。从当时的世俗看来,司马迁是一个贪生怕死之徒,因而没有人愿意和司马迁交往,更没有人理解司马迁的苦衷。
这一事件曾造成他编纂黄帝至武帝记录工作的暂时中断。司马迁在四十八岁遭受腐刑,也因此得到了处理宫中文书、诏敕的中书令一职。这使他比起做太史令时期,更有机会深入到武帝的生活空间。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史记》的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最终是作为中书令时完成的。
司马迁有一个女儿嫁给杨敞。杨敞在汉昭帝刘弗陵时期,曾官至宰相。杨敞有两个儿子,也就是司马迁的女儿给杨家生的两个儿子,大儿子杨忠,小儿子杨恽。杨恽自幼聪颖好学,他的母亲把自己珍藏着的并且深爱着的《史记》,拿出来给他阅读。杨恽初读此书,便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住了,爱不释手,一字字、一篇篇,非常用心地把它读完。杨恽成年之后,还把它读了好几遍,每读一遍总是热泪盈眶,扼腕叹息。在汉宣帝的时候,杨恽被封为平通侯,这时候他看到当时朝政清明,想到他的外祖父司马迁这部巨著正是重见天日的时候,于是上书汉宣帝,把《史记》献了出来,从此天下人得以共读这部伟大的史著。
《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汉朝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唐朝韩愈十分推崇司马迁的文学才华,说:“汉朝人莫不能文,独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杨雄之为最。”
本人读《史记》感到其内容真实质朴,绝少有夸张过度修饰。历史典故比比皆是,产生了大量现代常用的四字成语可见语言之简练。人物间关系清晰,对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阐释的非常明确,而且同一事件的不同人物传记可以互相佐证,对后人了解历史事件并深入研究历史背景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后代的考古发现对《史记》记录内容的真实性一一被证实,也为考古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楼主:lixkernel  时间:2021-04-02 23:31:07
@西风罗杰 2021-03-31 08:19:59
帮楼主顶顶贴
-----------------------------
多谢支持,客官常来啊
楼主:lixkernel  时间:2021-04-02 23:31:07
@lixkernel 2021-03-17 14:29:39
第二十节:收复河南地和河西走廊
元朔元年(前128)春,卫夫人生一男孩,母以子贵,三月卫子夫被立为皇后。秋天,匈奴二万骑入汉东北部,杀辽西太守,劫掠二千余人,同时围困韩安国部队,又侵入渔阳、雁门,各屠杀千余人而去。......
-----------------------------
补充 第二十节:收复河南地和河西走廊 两张图片

楼主:lixkernel  时间:2021-04-02 23:31:07
第二十五节:颁布轮台诏
征和三年(前90年)李广利出击匈奴被俘投降。“此后终武帝之世,汉朝无力再对匈奴做主动的进攻,他(汉武帝)一生轰轰烈烈的开边事业,最后竟以这样凄凉的场面结束”(傅乐成《中国通史》)
“武帝的伐匈奴,虽然付出极大的代价,但匈奴损失也极其惨重。第一是人口的损失。高祖时,匈奴有控弦三十万……自元光六年(前129)至元狩四年(前119)的十年间,匈奴被汉军斩俘以及投降的便在二十万人以上,这数目占去了整个匈奴人口的七分之一到五分之一……武帝末年,匈奴虽屡次战胜汉军,却不能再做大规模的寇侵。第二是畜类的损失。匈奴人以畜牧为生,畜类便是他们的财产。战时匈奴畜类为汉军所获的,动辄以数十百万计;此外因汉军的深入穷追,匈奴牛马疲于奔避,竟普遍发生流产的现象,这简直使匈奴踏上破产之路。第三是领土的损失。匈奴于对汉的战争中,首先失去河南和河西两个大好的牧场,其后又被迫向西退缩,今华北及东北各地,不复为匈奴的势力范围,而乌桓等族更与之为敌。西方则一向臣属匈奴的西域诸国,也为汉的势力所伸入。因此匈奴的版图不但大为削减,同时又陷于三面受敌的不利形势。汉的国力虽然也因长期的战争而虚耗,但匈奴的困弊尤甚。”(傅乐成《中国通史》)
武帝征和四年(前89年),武帝深感汉帝国经过连年的对外扩张和征战,国家财富急剧减少。负重前行,困难重重。汉武帝对群臣说“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资治通鉴汉纪十四》)大鸿胪田千秋趁机进言:“陛下征召了很多方士都说能够遇到神仙,结果花了很多经费,却没有看到一个成功的,请把这些方士都遣散了吧”。汉武帝在老年时开始反思,于是把诸多方士都遣散回去了。这一点比起秦始皇还是要进步不少的。前文谈到秦始皇坑儒时讨论过,其实秦始皇坑杀的都是无法为他招来神仙的各路方士,而汉武帝仅仅是遣散了方士,并没有杀头。汉武帝对待大臣经常因为一点点过失就砍头,灭族,对方士还是非常仁慈的。田千秋并无武功,也没有特殊的才华,却因为这次建议非常符合武帝的心意,被擢升为宰相,封富民侯。
搜粟都尉桑弘羊与丞相、御史上奏,建议开垦轮台东土地,派遣屯田士卒,同时设置校尉,派遣斥候。闲时务农,战时可以在边境直接对抗匈奴,同时对西域各国予以震慑。武帝拒绝了桑弘羊所请。
《资治通鉴汉纪十四》载轮台诏如下:“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三十,助边用,是重困老弱孤独也。而今又请遣卒田轮台。轮台西于车师千馀里,前开陵侯击车师时,虽胜,降其王,以辽远乏食,道死者尚数千人,况益西乎!曩者朕之不明,以军候弘上书,言‘匈奴缚马前后足置城下,驰言“秦人,我匄若马,” ’又,汉使者久留不还,故兴遣贰师将军,欲以为使者威重也。古者卿、大夫与谋,参以蓍、龟,不吉不行。乃者以缚马书遍视丞相、御史、二千石、诸大夫、郎、为文学者,乃至郡、属国都尉等,皆以‘虏自缚其马,不祥甚哉!’或以为‘欲以见强,夫不足者视人有馀。’公车方士、太史、治星、望气及太卜龟蓍皆以为‘吉,匈奴必破,时不可再得也。’又曰:‘北伐行将,于鬴山必克。卦,诸将贰师最吉。’故朕亲发贰师下鬴山,诏之必毋深入。今计谋、卦兆皆反缪。重合侯得虏候者,乃言‘缚马者匈奴诅军事也。’匈奴常言‘汉极大,然不耐饥渴,失一狼,走千羊。’乃者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今又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是扰劳天下,非所以优民也,朕不忍闻!大鸿胪等又议欲募囚徒送匈奴使者,明封侯之赏以报忿,此五伯所弗为也。且匈奴得汉降者常提掖搜索,问以所闻,岂得行其计乎!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郡国二千石各上进畜马方略补边状,与计对。”
这时的武帝已经感到连戍边屯田这样的事,也是弱不堪的西汉王无能为力的了。国力急需恢复,连年征战, 汉帝国不仅损失了大量的士卒,优秀的将军将领在卫青霍去病死后凤毛麟角,李陵算是一个,但却投降了匈奴。贰师将军李广利靠妹妹李夫人被武帝宠幸上位,根本不具备当大将军的本领。所以武帝晚年几乎没有能够带兵征讨匈奴的优秀武将。另外,作为北方战争的主要战斗力马匹的损失巨大。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带回了乌孙的天马,后听说大宛的良马出的汗和血一样,被称为“汗血马”。于是汉武帝任命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发动了争夺大宛二师城天马的战争。最终汉军得到了“善马”数十匹,中级马雌雄三千余匹。“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是轮台诏提及的增加马匹的储备。“诏中并提到禁止擅加租赋,以使百姓尽力农事;对于国防,也只求武备不乏而已;这就是著名的“轮台之诏”。此后即不再出击匈奴,一意与民休息,这起死回生的一招挽救了汉帝国的危运。”(傅乐成《中国通史》)
“武帝茂陵的陪葬墓中有一座所谓羊头冢,其形状的确像羊头的长方形坟丘。……1981年发掘了其中一个陪葬坑,出土了刻有“阳信家”字样的青铜器。阳信是武帝姐姐阳信公主,原来称平阳公主。…….陪葬坑无名墓的墓主正是这位阳信公主。此陪葬坑出土了鎏金铜马。出土的青铜鎏金马至今仍不失熠熠生辉之感。马高62厘米,身长76厘米,重24.3公斤。虽此与实物同大的秦始皇兵马俑要小,却给人以金光夺目的印象。……鎏金马与秦骑马俑相比的话,明显是进化的优质马。倾斜的肩线很长, 腹部紧绷,马蹄角度锋锐,马尾高翘。如果作为战马的能力提高的话,军事上就占据优势。一万里的距离也不成问题”(《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现在这匹西汉收藏在陕西茂陵博物馆,西汉鎏金马原型即为大宛马。作为茂陵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汉代鎏金铜马的形象在茂陵随处可见,俨然是茂陵博物馆的名片。


“在武帝末年匈奴势力虽又有抬头,但终未能恢复至汉初的形势。当然对汉王朝说来,匈奴的问题远未能解决,武帝以后一直至西汉末,直至东汉,匈奴才最后不能为患。不过,武帝时代匈奴和汉王朝之间的关系比起以前,则有一根本性的改变,即由屈辱、协变为征服,这是不能忽视的 。” (林鸣剑《秦汉史》)
楼主:lixkernel  时间:2021-04-02 23:31:07
更正:
现在这匹鎏金马收藏在陕西茂陵博物馆,西汉鎏金马原型即为大宛马。作为茂陵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汉代鎏金铜马的形象在茂陵随处可见,俨然是茂陵博物馆的名片。

楼主:lixkernel

字数:300848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12-25 01:23:00

更新时间:2021-04-02 23:31:07

评论数:35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