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连载:后三国风云

连载:后三国风云

楼主:赵王2000  时间:2021-02-17 10:50:41
作者:天完王 回复日期:2009-02-24 13:58:26
昨天在书店看到赵王的这本《后三国风云》了,真棒,我打拿起来,就没放下,书店打烊了,我才闪,走的时侯发现老板看我的眼神都不对,呵呵,赵王的书真是太精彩了,顶一个!
=======

像你这样傻的人真的不多了。当年,我好像也干过这样的傻事,很是幸福。

谢谢,你的头衔比我大多了。连宙斯都被你玩完了。
楼主:赵王2000  时间:2021-02-17 10:50:41
作者:haier1982 回复日期:2009-02-23 23:19:55

====哥们,以后不要学霸王了。要有技术含量。
楼主:赵王2000  时间:2021-02-17 10:50:41
作者:大地游仙 回复日期:2009-02-19 10:28:52
作者:孤悬月 回复日期:2009-02-19 09:42:55
作者:庹政9 回复日期:2008-11-20 23:56:42
每次看这段话,我总有一种心痛的感觉:的确,不是每个人,每种年纪,都是可以当皇帝的。我所见过的皇帝的语录里,没有比这更窝囊的话;但愿你还能找到别的,减少我这份痛苦。

-----------------------------
赵王入戏了。

俺也为俺的小说流过泪。
------------------------------------------------------------------------------------------
福楼拜曾经为包法利夫人流泪,难道凡是写小说的总是想方设计先把主角折腾的死去活来,然后再没事偷着哭?
---------------------------------------------------------
说到小说么,但凡塑造成功的角色,在作者的构想中,都是活生生的人,作者不是编故事,而是写角色的经历。性格决定角色的行为,笔下的行为也反映了角色的性格,不会有矛盾的地方,而是完美地呈献出角色的形象。历史的形象虽已固定,但作者也可以有自己的解读。
我想,老赵写后三国的时候,自己的感受也应比我们这些看客丰富。“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老赵在写的时候,恐怕经常有当浮一大白、当为之一哭之类的感想吧。
=====

嗯,等我写小说的时候,可能会哭的。不然肯定写不好。
楼主:赵王2000  时间:2021-02-17 10:50:41


感谢各位领导捧场,不一一回复了。快分页了,沙发留给有缘人吧。


楼主:赵王2000  时间:2021-02-17 10:50:41
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299


及时行乐――无愁天子的幸福生活




吴明彻单刀直入:“若是能杀死这胡人。则齐军必然丧气,军心动摇。君一向有关张之名,可为我斩颜良!”

此胡人的厉害,陈军上下早有耳闻。这位年轻将领心中早知一二,若是应承,如同火中取栗,风险颇大;若是退却,甘于示弱,便是将自己半世英名毁于一旦。

去,还是退,于我们常人而言,这是一需要权衡的问题。可这年轻将领却是痛快应承:“愿得此胡模样!”

吴明彻大喜过望,立即召来一齐国降兵――此人知道胡人穿着的基本特征。年轻将领听闻后,一一牢记心中。吴明彻立即派人前去阵前侦察,得知胡人亦在军中。此乃千载难逢之良机,不可放弃。

可吴明彻并无停宴的举动,而是上前,亲自给这位将领斟了一杯酒――一旦出征不利,这将是他手下人生的最后一杯酒。而年轻将领却毫无大敌来临的紧迫感觉,似乎外面的杀声震天,与其并无关联。

他断然举起酒杯,一饮而尽,已得几分醉意。然后二话不言,上马飞奔而出,直冲阵前。

那个身穿绛色衣服,以桦皮装饰长弓的胡人正藏在齐军之中。他是战阵前最可怕的猎人,任何敌人,上至主帅,下至兵丁,都随时可能成为他的猎物。可他没料到,今天,他自己也成了猎物――被一位年轻的南方猎人盯上了。

当这位年轻将领冲到阵前时,胡人亦挺身而出。他往阵前突出了十步,弦已搭上,手中的长弓已经拉满,只等那致命的一击。是的,所有人都以为这是陈军将领的最后一刻。

可惜,这次,猎人却成了猎物。齐军看到了悲惨的一幕:他们引以为傲的战神,一向百发百中的胡人,突然倒下了。他手中的弓箭,也无力地慢慢垂下。

他被迎面袭来的小铁凿击中,正打额头,应手而倒。一击毙命。

不能怪胡人的箭法不准,他一向百发百中;不能怪他出手太慢,他每次总能找准最佳的时机。唯一能怪的是,对手出手太快,太准,太狠了。

快到让他只能拉满弓,却没机会射;准到让他难以避开,只能眼睁睁被击中;狠到让他没有任何机会复仇,血流满地,含恨别世。

西胡倒毙之后,北齐军人并不恐慌。在他们眼里,这位南蛮子纯粹是靠突袭得手。如果硬碰硬,他必死无疑。可杀了西胡之后,这位南蛮并不后退,却依然横刀立马在阵前,继续挑衅。

这种奇耻大辱怎可忍受?

齐军中的大力士争先出战,要将这位年轻将领斩落,为胡人报仇雪恨。很遗憾,虽是车轮之战,可这十几位北齐勇士的命运却是殊途同归:一个个相继在战阵前倒下,成了刀下之鬼。

太可怕了,南蛮军中竟然有如此神勇的将领?一人单挑北齐十几个勇士,自己却毫发未损。北齐的军队目睹这一惨状后,无人愿意成为下一个牺牲品,皆无恋战之心。

最终齐军大败,十万援军全部逃走。

陈军的这位年轻将领是谁呢?正是侯安都的旧部萧摩诃,那位单打独斗从未落过下风的将领。而今天,他又证明了自己的英勇。

在陈军如此威猛的攻势下,北齐丢掉了江淮之地。其中的重镇寿阳是王琳守的,最终也陷落,回归南方政权手中。

当寿阳陷落的噩耗传到北齐朝廷时,群臣的超然淡定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比起听闻淝水之胜的谢安时更加从容――谢安当时在下棋,装作不以为意,轻描淡写地说“小儿辈遂已破贼”,其实心中狂喜,出门连鞋跟碰坏了都浑然不觉。

可这回传来的是噩耗,天崩地裂级别的战报,而当时主管朝政的穆提婆、韩长鸾也正在下棋(握槊)。听了这战报,他们也毫不在意,继续沉浸在游戏中,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

本是彼物,从其取去。――本是他们的东西,随他们拿回去吧!

这大方和从容决不是装出来的,完全是本性流露,比谢安故作镇定的境界高多了。而且,高的的确不是一个层次。

不过,超级玩主高纬倒是有点担心,怕国土在这么沦陷下去,自己弹琵琶的乐园就没了。一看这臭小子愁眉不展,穆提婆等人连忙过来开导:“即便国家尽失黄河以南,犹可作一龟兹国。”

言下之意是陈军这才得到了江淮之地,离黄河防线还早着,何苦有此忧虑。即便是黄河以南全部丢失,还有黄河以北的沃土。不管如何,作一个龟兹国的国主完全够了。龟兹国虽然不大,但够你弹琵琶,扮乞丐,和冯小怜如胶似漆了。

穆提婆的最后一句开导是:“更可怜人生如寄,唯当行乐,何用愁为!”这话熟悉吧,和和士开开导高湛的几乎一模一样。

人活着,眼睛一旦一闭不睁,这辈子不就交代了。还是趁着一闭一睁的时候,尽情寻欢作乐。生年不满百,何苦常怀千岁忧呢?

高纬听后,茅塞顿开,又乐得手舞足蹈――对,守住黄河就够了。什么国土,什么子民,只要不耽误自己开心,都随它去吧。



楼主:赵王2000  时间:2021-02-17 10:50:41
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300
已报周师入晋阳 ――东西合璧

出师河阳―― 重复的错误之路


对于陈朝而言,攻取江淮,收复失地,已到达国力极限。要想重现梁朝陈庆之入洛的军事奇迹,已近南柯一梦。

南方之患,对于北齐而言,只算切肤之痛。痛后,依然可以高枕无忧!

而死敌北周呢,还能让北齐君臣安然入梦吗?这位与北齐分河而治多年的劲敌,亡齐之心一直不死,是高氏家族真正的心腹之患!

宇文邕这位蛰伏了十几年的皇帝,自大政独揽后,便始终怀揣着完成东西一统的梦想。

北齐君臣的昏聩无能,自毁长城的无数蠢举,他都一一看在眼里,冷冷地看着,不着急,不掺和。

可光是等待敌人自乱,还远远不够,他还要尽力麻痹他们,让他们更加放纵、更加癫狂。

他下令边境不再增兵,不再修城,不再运粮,加强和北齐的友好往来。一直饱受周军重压的北齐边境,一下子轻松了很多。北齐朝廷更加放纵了,对方都不打仗了,我们何必紧绷着这根弦:他们松懈,我们要比他们更松懈;他们友好,我们要比他们更友好。他们不增兵,不修城,不运粮,我们也能全部做到,不再给本国人民造成过重的负担。

在麻痹对手的同时,宇文邕还得探听齐国的虚实。他派了两使者前去齐国示好,一来继续麻痹齐国君臣,二来以此探寻齐国深浅。

暗中窥视、等待的宇文邕,静静地在准备着最致命的一击。他终于做出了一个决定。

这个决定实在太关系重大了。整个北周上下,知道他这个决定的只有四人:他的兄弟齐王宇文宪,内史王谊,安州总管于翼,纳言卢韫,都是极其亲近的王公大臣。

这是绝对的机密。只能如此,才能给毫无防备的敌人致命的一击。

而今天,宇文邕知道那一刻到了,积蓄的力量已经足够,刀剑必须出鞘了。北周朝廷的大殿上,官员汇聚一堂。这些官员的职级很特殊,全在大将军以上。他们听到天子发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命令:

朕决意伐齐!

毫无准备的群臣震惊了:是不是太仓促了?可第二日,行军的诏令也立即下达:

令齐王宇文宪率领两万人进军黎阳。这是先遣部队。

令随公杨坚、广宁公薛迥率领水军三万从渭水转入黄河。这是水军,接应步兵。

令梁公侯莫陈芮率领二万人在太行道防守,申公李穆率领三万人在河阳道防守,常山公于翼率领二万人进军陈州、汝州。这是西、东、南三个方向的救援和策应,避免后顾之忧。

布置完毕,宇文邕准备上路了,这一回他的目标还是河阳(扼守黄河要道的咽喉之城,位于洛阳之北)。这座城,曾让他英勇的父亲止步不前,两次都差点丧命附近之地。他的堂兄宇文护的征讨大业,也在此惨淡收场。

一言概之,没有西魏或北周的士兵,曾跨越过这座桥,一个也没有。

在他长辈们跌倒的地方,他要重新站立。我们可以佩服宇文邕的英勇;可反过来而言,我们似乎也要嗟叹他的固执。

北周的大臣们也赞成这是灭敌的良机,他们并不反对此刻进攻北齐。只是,他们认为:路是对的,可方向走错了――多年的战争让他们明白,河阳之路根本不通。

楼主:赵王2000  时间:2021-02-17 10:50:41

今天有点累,pidawen等几个同学的回帖很好,周末集中回复。感谢,感谢。
楼主:赵王2000  时间:2021-02-17 10:50:41
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301
已报周师入晋阳 ――东西合璧

出师河阳―― 重复的错误之路



宇文邕还没出发,反对他出击河阳的建议已纷至沓来。反对的理由加起来,最核心的只有一条:河阳之地易守难攻,北齐又有重兵把守,估计很难如愿。(其实这是委婉的说法,在他们眼里,根本不可能成功。)

就算运气好点,打下了黄河以南又如何?此处皆为平原,难以防守,四面受敌,最终还是要还给北齐。更重要的是,当年你父亲就是走这条老路的,结果屡战屡败,一生未能得志。

而大臣们在封锁东进这条老路的同时,也指明了另一条阳光大道――北进汾曲之地,直捣晋阳!

三个不同的人,却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同一个方向――河东。再往北一点,便是晋阳,一座比邺城还要坚固的城。这条路自东西两分以来,关中政权便从未尝试过。

河东一带,北齐的守备力量并不强大,守城的将领也很平庸,当地的地形也便于运动兵力。更重要的是,北齐从未料想北周会在这里发起主攻。这里可以出其不意地发动进攻,让北齐猝不及防。

北上,北上,北上!这是三个清醒的官员给皇帝的建议。

所谓三人成虎,可宇文邕却不吃这一套。他和父亲一样倔强,在他眼里,只有他自己才是真正的老虎。他认定的事一定要执行,即便头破血流,也不后悔。他断然拒绝了所有北上的建议:

我要东进,围攻洛阳,力克黄河三城,让齐鲁之人闻风来降,然后直捣邺城,让晋阳不战而屈,完成东西一统大业。

进攻北齐前,宇文邕下了一道前所未有的命令:路上所有的一草一木,都不能碰!违者,斩!

军令如山,异常血腥。这是一个侵略者难有的大度,从那一刻起,宇文邕便下了这样的决心:北齐的子民们,我才是你们真正的君王。尽管我是带着剑来的,可我爱民如子。草木我尚且不碰,何况是你们的血肉之躯?

北周大军就这么出发了,在宇文邕的指挥下,一路顺风水水,攻城拔寨三十余座。一切似乎都在他的掌控之中。而且,他比他的父亲走得更进了一步――他竟然攻下了河阴大城,齐军的黄河防线被撕开了很小的一个口。

坚固的黄河浮桥三城,被攻下了一座,太让全军振奋了。

可是势如破竹的势头也就此止步了。黄河浮桥虽被宇文邕毁掉,可黄河中间的城堡却纹丝不动,齐军精锐部队集结于此,作了殊死抵抗。这一撑,就是二十多天。

围攻黄河浮桥,争的就是时间,一定要速战速决。一旦超过十天,几乎等于前功尽弃――因为晋阳和邺城的北齐援军能立即赶到。

这时传来了很坏的消息,齐军晋阳的主力已到达黄河北岸的河阳城,指日便可前来。

雪上加霜的是,皇帝宇文邕竟然病倒了――他病得总不是时候,当然这回还不算最不是时候的。

敌军来援,统帅病倒,这仗还能打吗?毫无选择,周军只能连夜撤军。水军的战舰也全部烧掉,改成由陆路返回;攻下的三十余城,也全部放弃,拱手还给北齐。

虽然宇文邕的处子秀不算大败,逃得还算从容,不过,北周第二次无功而返,的确大大损伤了己方的士气。

楼主:赵王2000  时间:2021-02-17 10:50:41
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302
已报周师入晋阳 ――东西合璧


卷土重来

病一场,败一场,让宇文邕冷静了下来:河阳之路的确不通,他得选择新的方向。

可这一败也让他更加豪气冲天,认定消灭北齐已是指日可待。尽管败了,可北齐朝政的昏败无能,齐军打仗时的如同儿戏,都给了他前所未有的信心。

要不是那场突如其来的病,自己怎会徒劳无功呢?

信心归信心,可他并不急着进攻。他继续对陈朝示好,希望两家合作,共同消灭北齐。陈宣帝和他一样,都看到了北齐的昏聩,毕竟两家一块儿合着揍一家,总比一家单打独斗要省心省力。两人各怀鬼胎,反正都是互相利用,谁也不吃亏。

此外,他还让自己的太子宇文贇率兵攻讨吐谷浑――吐谷浑位于北周的西边,势力强大。此举一来可以创造一个稳定的大后方,免得东征北齐时后院起火,陷入两面作战的困境;二来锻炼锻炼太子的能力――群臣对太子的反应都让他快崩溃了,担心着自己百年之后江山即将不保,所以要早日训练这个不成器的儿子。

等一切安排妥当,他再次召集了百官,说出了他的梦想。

这次他的目标不是东进,而是北上――攻打河东,威胁晋州,引诱北齐主力前来会战。只要自己严阵以待,必然能一击即破,尽灭北齐主力。然后以破竹之势,席卷而东,攻下邺城,混同文轨。

比起上次,他更加胸有成竹,进攻的计划也更加周密详尽。时隔一年,他终于屈服,改变了主攻的方向。

当他踌躇满志地说出他的梦想时,大殿上,并没有燃烧起他想要的那种激情:老世故默然不应,愣头青直接反对。

上次的失败给北周的将领留下了很深的阴影,他们不相信如此之短的时间内,他们能再次东山再起,一举击垮北齐。他们实在不愿重蹈覆辙。

豪情万丈的宇文邕又受到了挑战。

即便所有的人都反对,宇文邕也毫不气馁。当年为了除掉堂兄宇文护,他可以忍上十几年;而今天,他一刻也不能等待。简而言之,他可以隐忍,但永远不会妥协。

当他的理由不足以说服他人时,他只能用自己的意志征服他人。

他是那种快刀斩乱麻的人,面对吵闹,面对异议,不会争辩,不会说服,直接说出了让人不寒而栗的一句:

机不可失。有动摇军心者,当以军法从事!

喧闹永远止于威权!就这样,他又上路了,比第一次更加倔强、强硬。倔强和强硬并不意味着他带兵打仗会冲动。而相反,他的排兵布阵非常稳扎稳打, 称得上无懈可击。

他下令齐王宇文宪率领精骑二万守雀鼠谷,陈王宇文纯步骑二万守千里径,赵王宇文招步骑一万自华谷攻汾州诸城。这全是皇族人马。

又下令郑公达奚震守统军川,柱国宇文盛守汾水关,皆是步骑一万;令大将军韩明守齐子岭,焉氏公尹升守鼓钟镇,凉城公辛韶守蒲津关,皆是步骑五千。

各个关口全有精兵防守,面面俱到,有点眼花缭乱了。还未开打,便投入如此多的防守人马,是否过于大动干戈了?并非如此。这些人马虽只是策应和救援,可作为下一步进攻的铺垫却是必不可少的。

北周主力真正的核心军事目标只有一个――北齐的平阳城(晋州),而监督众军进攻平阳城的是内史王谊。

其实平阳城(晋州州治)的守军并不多,甲士八千(顶死一万)而已,宇文邕为何要投入举国之兵,志在必得不可?在军事动员会上,宇文邕便认定了此地便是埋葬齐国主力军的最佳坟墓。他已设计好了蓝图:攻下晋州,引诱齐国主力来战,然后一举歼灭。

可高纬会如宇文邕所料,主动钻进这个圈套吗?

楼主:赵王2000  时间:2021-02-17 10:50:41
作者:一车一棍 回复日期:2009-03-01 12:54:05
楼主,斟酌一下。
三个不同的人,却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同一个方向――河东。
改:
三个人,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同一个方向――河东。
========

嗯 改得好,当时我也觉得特别扭。
楼主:赵王2000  时间:2021-02-17 10:50:41
作者:dugusanren_0 回复日期:2009-03-01 14:49:00
刚刚看到,准备细看,楼主写完没有?
==还剩下关键一步。
楼主:赵王2000  时间:2021-02-17 10:50:41
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303
已报周师入晋阳 ――东西合璧

卷土重来


宇文邕有这个信心:晋州是高欢的起家之地,又是扼守晋阳(太原)的紧要门户,事关重大,即便昏聩如高纬,也不得不来。顺便预告一下,最后的结果宇文邕的确猜对了,但和他料想的又大相迥异。

平阳城的抵抗非常顽强,北齐晋阳的大军也开始集结,随时准备开拔前线救援平阳。如果平阳不下,而北齐援军到来,连日作战的周军将会陷入被两面夹击的困境。

见事态紧急,宇文邕当机立断,立即亲自从汾曲赶往平阳城下督战。无论如何,得迅速拔掉平阳城这颗钉子,如此才能实现他的宏伟蓝图。

在天子的督战下,周军的进攻更加凶猛。而北齐的守军早已向晋阳发出紧急战报,等待驰援。可每一份求救的战报,皆石沉大海,杳无音信。朝廷似乎遗忘了他们。

如此困窘之下,城中守军开始分化,不作殊死抵抗。城中的行台左丞最早见风使舵,直接投降了事;而晋州刺史崔刺史也暗中投款,与北周往来一番后,决定共同挟持海昌王尉相贵(城中北齐主将),以此作为投诚的见面礼。

尉相贵还在府中呆着呢,突然门户大开,杀进数十位北周士兵。结果大城未陷,甲兵尚存八千,堂堂北齐主帅在自己家里竟窝囊地做了俘虏。

尉相贵在北周士兵的挟持下登上了平阳城。不过,这回他不是以主帅的高姿态来巡城的,而是以俘虏的身份来劝降的。齐军心中的最后一道防线崩溃,全部解甲,弃城投降。

只是这八千被迫放下武器的北齐甲士,有一个心结始终没有打开:为何无人救援?天子分明就在晋阳,晋阳一向驻扎重军,紧急战报一日三番呈往,为何毫无回应?

难道是送战报的人开了小差,或者半道遭劫?并非如此。

这些战报一路很顺利,都安全送到了朝廷手中,可最后的命运很是坎坷。负责军政的北齐主将高阿那肱的确也知道有这么回事。天一开亮,老高(为了好记,就如此称呼吧,事实上他并不姓高。)便收到了来自平阳的战报,可他不着急,先搁一旁再说。

稍过一会,第二批战报又来了,老高还是稳如泰山,再扔在一旁。

到了中午,第三批紧急战报又来了。一直心平如水的老高的情绪终于有了变化。不过,他并非是心急火燎地去找皇帝,而是勃然大怒痛斥驿使:大家(皇帝)正为乐,边境小小交兵,乃是常事,何必如此心急火燎禀报?!

天塌下来也没有哄皇帝开心重要,这是老高人生的第一准则,当然也是所有佞臣的通用准则。

的确,此时的高纬正忙着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哄冯小怜开心。当晋阳将士在北周的围攻下苦苦相撑时,高纬也正和冯小怜酣战不已,白天在天池的围猎场上和野鸡野兔搏斗(估计豺狼虎豹他们的龙体、玉体也吃不消),晚上两人在床上互博――正是小怜玉体横陈的精彩场面。

和高纬并肩作战的是娇喘连连、梨花带雨的冯小怜,他的战斗目标是那些飞禽走兽,过家家的小游戏而已。

而他的对手,宇文邕却亲自冒着矢石,督战在城下,和将士们同仇敌忾,而他的目标是真刀实枪的北齐守城将士。

都是天子,而差距也实在太大了。

到了晚上时,老高又收到了战报。这回他完全放心了,不用伤神是否要禀告天子:平阳已陷。猎打完了,高纬收工了,满载而归,估计鸡兔成群;而宇文邕也早已收工,他的猎物是一座城。

高纬看到平阳陷落的战报时,也吃了一惊,决定御驾亲征,夺回平阳。因为再不阻止周军的强大攻势,极有可能酿成兵临晋阳城下的苦果。尽管天池的景色很美,打猎是何等好玩,无论如何也得走了。

这决心,对一向懦弱贪玩的高纬而言,下得很不容易。

可当他准备离开时,却又被那只风情万种的手给牵扯住了。冯小怜柔情无限地对着高纬说:大家(皇帝),再杀一围!

楼主:赵王2000  时间:2021-02-17 10:50:41
作者:pidawen 回复日期:2009-03-02 18:26:01
===
兄台的立论很高,认识也很正确。可是,陈庆之对我而言,已太遥远了,不敢探讨了。我只能先把剩下的活干完。对于完稿,别人给我的时间已经没了,我良心上给自己的时间也不多了。

再次感谢您。对每一个认真阅读我的文字的人,我都心存敬意。
楼主:赵王2000  时间:2021-02-17 10:50:41
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304
已报周师入晋阳 ――东西合璧

柔情脉脉中,透露出少女仅有的那种娇情:人家还要,人家还要嘛?!稍微一个正常的男人,肯定都挡不住她的柔情。的确,冯小怜不仅长得是人间绝色,且又能歌善舞,善弹琵琶,也颇有才情――一般诗词不在话下,是个男人都会喜欢。

她本是穆皇后的婢女,穆皇后失宠之后将她献给高纬,以此讨好,希望能挽回他的心。结果,高纬和小怜倒成了最如胶似漆的一对,穆皇后从未彻底尘封。这个笨笨的穆皇后不知道:男人上贡美色的确能得宠,而女人上贡美女只是饮鸩止渴,将失宠得更快。

冯小怜的出身很重要――婢女。这出身,让她可以毫无顾忌,没有大家闺秀的束缚,没有家族利益的牵扯,她唯一所需考虑的事便是该如何俘获高纬的心。而很显然,高纬完全为她倾倒了。

从她一生的经历来看,凡她所遇到的男人,也无不为她折服,深深着迷。不过,她也有过一次挫败,是因为那男人太冷酷了,只爱江山不爱美人,丝毫不懂得怜香惜玉。

作为天子,高纬肯定不正常;而作为男人,他太正常不过了。冯小怜的挽留肯定让他的骨头都酥麻了,他寸步难移,只能留下来。他们有过约定,出则同车,入则同床,生死相依,片刻也不分离。

高纬宁愿再失几座城池,也不愿失去一个女人脸上的笑容。

两人终于尽兴了。

不过平阳丢了,他还是要夺回来。高纬带上晋阳的精锐部队,漫山遍野而来,声势非常浩大,将周军吓得不轻。而事实上,他从未打过仗。他曾在宫中玩过角色表演,和扮成周军的卫兵打斗过,纯属意淫;他也打过猎,射过野鸡野鸭之类的飞禽,纯属儿戏;这两项算是他唯一的军事经验。

可他为何要御驾亲政呢?派一个得力的助手不是更加省心。可惜,狡兔未死,良狗早烹;飞禽未尽,良弓已断――斛律光、高长恭们早已含恨九泉了。既然没有合适的人选,还不如自己顶着上呢!

更重要的是,在他眼里,打仗是件很好玩的事情,比女色、游猎、乞讨都要好玩。从小到大,高纬所学到的,所被灌输的只有一种思想:一切都是游戏,人生如此,社稷如此,只有玩得开心才对得起这辈子。打仗这游戏,他没玩过,这回一定要过把瘾。

要命的是,冯小怜也跟着高纬一起来了。比起打猎,她也更喜欢看打仗的热闹――真刀真枪、血光四溅的厮杀肯定特别好玩。

国色天香的女人,平时不一定是祸水;可我保证,如果被带到战场上,一定是。

而高纬,就带着花枝招展的冯小怜上路了。他手下的十万鲜卑精锐,不知道自己的命运竟然荒唐到要被皇帝身边的这个女人左右,要被她酿成的那股祸水席卷而走。

决战平阳

看着高纬终于来了,宇文邕乐在其中。

既然诱敌成功,按预先的设想,该决一死战了吧?

而这时,宇文邕突然宣布撤军了,而且要将所有的主力全部撤出晋州一带。有些人看不明白了:齐军的战斗力如此低下,更该以势如破竹的劲头,一举拿下才是。怎能示弱呢?

执意要来的是他,现在要走的还是他,这皇帝让人太摸不着头脑了。两位将领说出了自己的心声,认为“取乱侮亡,正在今日”,不可放弃!的确,皇帝那声如同雷霆万钧的“机不可失”犹在耳边,今天,他怎么放弃了?

而宇文邕放弃的原因是,齐兵新来,锋芒正旺,而己方作战多日,早已疲惫,先暂时回避一下。别着急,还没到收网的时候。

宇文邕决定退回长安去。平阳,他当然不能放弃,这是他设下的诱饵。他把平阳城交给了梁士彦,一位当时并非异常特出的将领。可宇文邕有识人之明,梁士彦别的方面他难以预料,但打仗非常勇猛,不管如何危急,他一定会作殊死抵抗的。

宇文邕给了梁士彦一万精兵,唯一的要求是:一定要顶住,等我回来。

周军的主力就这么撤走了,齐王宇文宪担任了断后的重任。初来乍到的北齐军队,进攻势头很猛,打得宇文宪节节败退。靠着手下杨素、宇文庆、李彻等人的奋力厮杀,宇文宪才得以安然脱身。

平阳似乎便成了孤零零的一座城,等待齐军十万人马的进攻。起码,梁士彦和平阳守军的感觉是这样的。而愚昧的北齐也是如此判断。

楼主:赵王2000  时间:2021-02-17 10:50:41
作者:宁作我 回复日期:2009-03-03 15:03:49
如此困窘之下,城中守军开始分化,不作殊死抵抗。城中的行台左丞最早见风使舵,直接投降了事;而晋州刺史崔刺史也暗中投款,与北周往来一番后,决定共同挟持海昌王尉相贵(城中北齐主将),以此作为投诚的见面礼。

尉相贵还在府中呆着呢,突然门户大开,杀进数十位北周士兵。结果大城未陷,甲兵尚存八千,堂堂北齐主帅在自己家里竟窝囊地做了俘虏。

尉相贵在北周士兵的挟持下登上了平阳城。不过,这回他不是以主帅的高姿态来巡城的,而是以俘虏的身份来劝降的。齐军心中的最后一道防线崩溃,全部解甲,弃城投降。
---------------------
为什么城还没破,北周就可以有数十名士兵到主帅家中掳人?这里面有什么可挖的故事吗?赵王是什么看法?
====
从北城翻过去的,资治通鉴有讲的,我懒得写明白了,就一笔带过了。


未明,周将北海段文振,杖槊与数十人先登,与景嵩同至尉相贵所,拔佩刀劫之。城上鼓噪,齐兵大溃,遂克晋州,虏相贵及甲士八千人。

楼主:赵王2000  时间:2021-02-17 10:50:41
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305
已报周师入晋阳 ――东西合璧


平阳似乎便成了孤零零的一座城,等待齐军十万人马的进攻。起码,梁士彦和平阳守军的感觉是这样的。而愚昧的北齐也是如此判断。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这正是宇文邕的狡猾之处。他自己的确回了长安休整,可大部队却没走。留下的主力,悄悄地驻扎在前线一带。距离晋州城,说远也远,恰好远到让齐军难以发觉;说近也近,近到可以派兵监视着北齐的一举一动,直至驰援平阳。

人数不多也不少,刚好六万。为何要留下这六万人呢?因为宇文邕的第一层目的在于诱敌深入,让北齐军队的精力损耗在平阳之下。只要梁士彦死命抵抗,撑住几日,他的目的便达到了。到时,周军反过来可以以逸击劳,整体反攻了。

而一旦平阳危急,这六万人可以速去救援;最坏的结果是,万一梁士彦撑不住,平阳沦陷,也可以立即摆出阵式与北齐决一死战。

梁士彦,朕把平阳交给你了。你要死战到底,血流成河也不能后退半步,而我需要休息,更大的生死之战等着我。

平阳城下的决战

攻防的角色转换很快,有点让人目不暇接。不过受伤的依然还是平阳城,只是守城的变成了周军,而围攻的成了齐军;攻防人数上与上次相当,还是十万围攻一万。

过程如出一辙,而平阳城的命运还会一样吗?

在无需主将指挥,无需领导部署的情况下,齐军的战斗力还是非常强大的。面对平阳城,他们轮番发动进攻,夜以继日,急于把平阳城一口吞下。因为齐军也怕北周率兵支援,以免两面作战。在如此疯狂的进攻下,平阳城楼上作为掩护的楼楪全被夷平,城墙尽坏。而北齐军马也涌向城根之下,与守城的周军短兵交接;他们的骑兵已能骑马跨进矮墙,随意出入。双方在城墙一带血腥鏖战,争夺得极为惨烈。

平阳城已摇摇欲坠,即将陷入城崩人亡的绝境。

而此时外头救援的音信也全无踪影。城内士兵连日作战,早已疲惫不堪,心中充满恐惧,不知末日何时来临。

这时,需要一个人挺身而出,给士兵们战斗下去的勇气。

还有一个人挺得住。他便是主将梁士彦,他记得宇文邕给他的嘱托。他没有气馁,也毫无畏惧。在危亡之际,他对手下的将士说:死在今日,吾为尔先!

士兵们要的就是这句话,要的就是这种鼓励。主将已视死如归,都要先行战死,作手下的再贪生怕死不是太丢脸了?他这一慷慨陈词,得到了士兵的齐声欢呼,呼声动地。而后,人人拼命,无不以一当百,全部踊跃而出。

正欲入城的齐兵突然遇到了这殊死抵抗,一下子猝不及防,纷纷后退。梁士彦见齐兵后撤,一面继续抵抗,一面组织城中的预备力量,连夜修城。唯有修筑城墙,才能抵挡齐军的下一轮进攻。

梁士彦在战场上自己一马当先,奋不顾身;而在修理城墙上,他的家人也是以身作则,家中妻妾也全登上城头,添砖加瓦,当起苦力来了。受此激励,城中军民无论男女老少全部涌出。所有人此时只有一个目的,齐心协力修好城墙。誓死捍卫平阳城。

三日之内,奇迹发生了,坏掉的城墙重新补好,近于崩城的平阳再次顽强屹立。

其实,不远处的宇文宪也听到了战报。准确说,是听到了误报:平阳城已陷。宇文宪急忙让越王宇文盛、大将军尉迟迥等率轻骑一万前往平阳,自己也率大军前往。

不过,行军途中听到了好消息:平阳坚持住了。宇文宪立即返军。既然坚持住了,那让平阳城继续坚持,让梁士彦继续战斗,继续消耗齐军的精力。

北齐军也不傻,见平阳城再次修好,也不愿在地面上强攻,而是选择了挖地道。结果很成功,地道直通城里,再次将城墙挖塌。此乃千载难逢的机会,北齐士兵急欲杀入,占领平阳。

只要此刻不是天降神兵,即便梁士彦意志如铁,作殊死抵抗,平阳城也必破无疑。

楼主:赵王2000  时间:2021-02-17 10:50:41


作者:大地游仙 回复日期:2009-03-04 10:32:40
作者:庹政9 回复日期:2009-03-04 02:27:03
靠,好不容易看到一个熟人,都被浪子拾舟这厮先看去了!

历史上的尤物……俺什么时候也穿越一次啊,把冯小怜这干人全收在麾下。
哈哈哈!!

-------------------------------------------------------
你打算穿越多少次?四大美人,秦淮八艳,褒姒,妲己,虞姬,飞燕,合德,貂婵,二乔,甄宓,冯小怜……
嘿嘿
===
估计咱们穿越回去,也就那泰昌帝的身体,一粒红丸,差不多报销了。
楼主:赵王2000  时间:2021-02-17 10:50:41


作者:一车一棍 回复日期:2009-03-04 17:17:04
======
可以,随便。
楼主:赵王2000  时间:2021-02-17 10:50:41


作者:浪子拾舟 回复日期:2009-03-03 21:08:33
周军的主力就这么撤走了,齐王宇文宪担任了断后的重任。初来乍到的北齐军队,进攻势头很猛,打得宇文宪节节败退。靠着手下杨素、宇文庆、李彻等人的奋力厮杀,宇文宪才得以安然脱身。
==================================================
杨素,又看到一个熟人了,呵呵
===
熟人貌似会越来越多。
楼主:赵王2000  时间:2021-02-17 10:50:41
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306
已报周师入晋阳 ――东西合璧


突然北齐士兵听到一声高吼:全军停止进攻,等待皇帝的命令。

为何?为何?为何?

经过浴血奋战,平阳城已几乎被踩在脚下,只要再费点劲,马上可以手到擒来了,为何要停止进攻?太不可思议了。所有的解释加起来只有这一句:这是皇帝的命令。

千真万确,的确没有误传,这是高纬的命令。战场上只要他的身影在,一切荒诞皆有可能。

在平阳城下苦攻多日,如今终于破城,这是让人兴奋异常的。更诱人的是,破城后全军涌入的景观肯定很是壮观的。这种气派的场面,是每个男人都愿意与自己心爱的女人共享的。

而高纬更加兴奋,因为他恰恰是那个伟大的征服者。这千载难逢的一幕,一定要让小怜看到。她这一路从晋阳跋山涉水而来,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我一定要好好补偿她。

看吧,来看吧,数万男人在血战不已,旁边多一个毫不相关的女人,即便她绝色倾城,似乎也关联不大。不就是多一个围观的人而已吗?

问题却没有如此简单!冯小怜虽然爱看热闹,可任何场面她都要盛装出席。破城如此重大的场合,自己总得打扮得漂亮一些,妖娆一些, 才能对得起这数万将士的浴血奋战吧。

这是万众瞩目的时刻,所有的男人都在等待着我的出场,我可不能给大家(这里的“大家”特指高纬)丢脸,我得在这一刻展示女性所有的妖娆、妩媚。

齐国的将士奋勇厮杀已倾了平阳城,可我冯小怜,一倾能倾城,再倾却能倾国!

宝贵的时间在冯小怜的描眉画眼、涂脂抹粉中,点点滴滴流逝,北齐将士也在平阳城下磨刀霍霍,焦急地等待破城的命令。平阳城已唾手可得了,可他们还是得经受漫长的煎熬。所有的人都不知晓,这场生死之战,被紧急叫停,只是缘于一个女人觉得自己打扮得不够美。

本几乎等于坐以待毙的周军也愣掉了:齐军难道遭雷劈了?纹丝不动地傻站在那里干嘛?难道时间停止了?不管那么多了,赶紧抓住这个绝地逢生的机会。

结果平阳的周军趁此空当立即运来无数木料,重新竖立栅栏,设置障碍,将缺口填补,筑起了难以突破的防线。齐军失去了最好的破城机会。

这时的冯小怜,终于花枝招展地出来了,而战斗实际上早已宣布结束。

高纬心中肯定非常遗憾。但他心中最遗憾的,不是失去拿下平阳的机会,而是错过了让冯小怜观赏破城的场景。他男人的虚荣心没得到满足。

这回,冯小怜算是白白打扮了。可好玩的东西还有。原来,平阳城西面的巨石上,存有圣人显圣的印迹,声名在外。这好不容易来一趟,破城的大场面没看到,好歹名胜古迹得瞅瞅吧?

冯小怜这郊外采风的心思一动,又造成大麻烦了。现在两军交战,到处刀光剑影、乱箭横飞的。而要到那巨石下,非得经过一座桥,而这桥恰恰在周军的射程之内。为了看名胜古迹,冒着被射成刺猬的危险,高纬还是得考虑一番的。

高纬不愿冒这个险,果断放弃了。

别担心,他只是放弃了从那座桥过去,圣人旧迹是非看不行的。咱们换条路,绕条远道――他以此吩咐手下。

可中间隔了条大鸿沟,又飞不过去?手下的回答很愚蠢。

浑蛋,架桥。喜鹊都会干的事,你堂堂一个齐国大臣还干不好??

可问题还有?这么大的鸿沟要架桥,得花费多少木料啊?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木料?

蠢驴,你不会动脑子啊?把那些攻城的木料撤下来,全给我搬过去造桥。

这回,北周的士兵再次发愣了:齐军好端端地怎么拆除起攻城工具了,是不是打算撤军了?这不打得正酣呢?怎么说走就走了啊?碰上高纬这个无厘头风格的对手,梁士彦不知要死多少脑细胞。

可造桥的难度太大,速度还是慢了点。而高纬和冯小怜早已急不可耐了,恨不得当天竣工。结果监工的工头――监作舍人还挨了重罚。

这一罚,桥便造好了。可为了赶工期,避免再次受罚,大桥留下了粗制滥造的毛病,真正的一典型豆腐渣工程。高纬和冯小怜两人兴奋地前往观赏,结果一上桥,桥竟然崩掉了。

由此又引起大乱,两人也极其狼狈,折腾一番,到半夜三更才回到营地。好端端的采风变成了一次坍塌事故,真是败兴。

天子如此胡搞,齐军也毫无斗志了。两次已走入绝境的平阳城终于撑了下来。

而这时,宇文邕也已休整完毕,从长安返回前线。

楼主:赵王2000

字数:590254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07-06-11 22:09:00

更新时间:2021-02-17 10:50:41

评论数:905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