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读古诗,想女人

读古诗,想女人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1-03-29 22:48:18
一楼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1-03-29 22:48:18
2千年前,刚上网那会子,还没有企鹅。最早是D0S系统下的丢纸条,这个界面粗糙,看着眼花。不过这么土的东西,对岸现在还在用。那时最流行的是公共聊天室,网易,新浪都有。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1-03-29 22:48:18
那时侯上网的,大多是文青,所以聊天室的名字起得都是清纯,雅致一路。聊天室的少男少女,给自己起的名字,也很风花雪月。比如我曾叫夏雨雪,和我聊的妹子叫盈盈一水间。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1-03-29 22:48:18
那时侯聊天,在一个公共空间,几十号,上百号人当中。先瞅名字,对上眼了,就开聊。可以公聊,大家都瞧见;也可以私聊,只有自己能看见。一般聊之前先对诗,宝塔镇河妖之类。对诗是公开的,炫技嘛,人越多越来劲。聊完诗聊人生,聊人生的终极奥义是聊房事,这时侯就适合俩人进密室聊了。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1-03-29 22:48:18
男欢女爱,人之常情。开始,总是美好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多么干净!哪像现在的狗屁诗人,写什么漂洋过海来睡你。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1-03-29 22:48:18
诗歌是俗文学不假,曲,词,诸宫调也都是从民间来。从《诗经》到《粤讴》,这个一直有流传。白话的应用也是很早就有,《将仲子》就很明显。到楚歌,就更直白,比如《耕田歌》,可别误为是农人所作,这是朱虚侯刘章写的。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1-03-29 22:48:18
其实我这年龄,传统文化的根是断裂的。经史子集,在我蒙童时期,是四旧。等年岁长点,求知欲最強的时侯,遭遇的却是地摊文学与武侠潮。不过中国传统文化,即便碎片化了,影响力还是那么大。不说那四个几乎一半中国人都知道的小说,但讲戏剧,说书这些,就像树的根一样,四通八达,在历史岁月中探触着许多人的精神领域。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1-03-29 22:48:18
我相对比较了解的群体,大概上五年,下五年这样子,当然这也是相对而言。陈平原讲上世纪8,9十年代经历了全民武侠潮,与武侠同时期对应的是言情小说,亦舒,岑凯仑这些。那时侯还流行诗社,同时期对青少年影响最大的流行歌曲开如蓄势而发。道路阻且长,青青河畔草,这些都是响彻巷闾的,这也印证了为什么聊天室里的女性腹中那么有诗书,要知道,那年头百度还是个小白。跟现在比,之子于归,很多人不知道唱什么。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1-03-29 22:48:18
想起一些名字,桃之夭夭,翡冷翠,白华。有的通过信,有的打过电话,有的互赠过照片,有的一直都只是虚拟符号。二十多年过去了,应该不吟诗,跳广场舞去了。在这初春下午偶尔想起,不觉伕仰内伤心,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1-03-29 22:48:18
公共聊天室,全开放式。不像现在的微信群,加入需要一些条件。聊天室有许多有趣的,比如名字是不固定的,退出再进入,就是个全新的人,这也造成后来很多人扮异性。再有,因为漏洞,私聊时其中一人可以邀请朋友围观,而跟他聊天的以为只有两人。最过分的,是开放了部分代码,这就造成两个人对骂,有技术的直接把人踢走。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1-03-29 22:48:18
想想,我这代人,无论是思想文化,还是科技社会,其经历的改变,都是很大的,这是一种财富。在我初涉爱河的年纪,经历了扯着嗓子安红鹅想你到漂流信,到BB机蛐蛐叫,到大哥大到网络交友。工具越来越先进,娘们越来越标致,但这思念之情却是越来越淡。劳心惨兮是不可能了,就连寤言不寐也没有。整天价电视一关,掉转身去呼噜响起。哪会有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己晚的感慨。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1-03-29 22:48:18
科技发展,是好事,也是坏事。好的不讲了,己经好到让人上瘾了。不好之处,在让人对世界的体验减弱了。我少年时,夏天躺在床上,听着二泉映月,看着月光照亮一片墙,将窗外的树影投在上面。古诗中叫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愁思当告谁。现在不会,要照也是汽车大灯。现在要想谁了,直接打开电话吼一声某某,快死过来!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1-03-29 22:48:18
我以前评诗,说好诗如美人。我的美人最起码标准是要纯天然,动刀的,p图的统统的不行。诗也要自然,尤其是情诗,用典要自然,比喻要自然,叙事,心理,细节描摹,更要自然。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多好!现在根本没这水平的东西。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1-03-29 22:48:18
这几天BCI闹得沸沸扬扬,前儿上某站看了看,发觉好多品牌都起了个洋名,比如比较熟悉的GXG之类。这个风潮很早以前就有了,我记得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月工资才几十,一百来块的时候,一件梦特娇的汗衫就能卖到3千多。以前上海的华亭路和九江路是有名的卖高档地摊货的地方,洋垃圾弄到国内来,卖高价。

当然,洋品牌叫土名的也有,比如养乐多,多少年了,好多人以为是国货。

品牌起洋名,大概可以提身价。就像爆米花叫了哈立克,一点点能卖十来块钱。洋品牌高高在上,时间久了,就有想不起顾客是上帝这回事的时候。比如D&G事情也就没过去多久,这次一挖,原来这么长一串。韩国人说中国人健忘,过阵子就又去抢购了,这也是实话。

其实要我说,趁此机会,国货应该从头到脚整顿,真正做到让消费者自觉购买国货。从起名到产品质量,应该成立一个行业内的从策划到生产到检测的权威机构。拿服装来讲,那么多诗情画意的好名字可以取,那么多不同的丰富审美标签可以找到各自的对应名称,干嘛非要用个不知所谓的洋名呢?我觉得江南布衣这样的品牌名字就很好。

其实现在许多消费者追求的,还是品牌从众效应,而不是对一个商品蕴含的审美内涵的鉴赏。也许随着未来个性化消费越来越成熟,我们的消费者,才会有一天真正摆脱对所谓大牌的迷恋。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品质与个性展现的基础上。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1-03-29 22:48:18
品牌效应与市场占有有关,两个可乐就长期霸占市场。国产可乐也曾走马灯一样出现过,但现在还留存的估计也没什么了。类似的还有那俩快餐巨头,也是多少年的行业龙头了。想想也是奇怪,我们国家各种名特产品是应有尽有,怎么就打不过洋包子呢?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消费者心理层面的,对众多国人而言,洋面包于其说是食物,倒更像是一种药物。

不过也有例外的,最典型的案例大概是烟与酒。洋烟也曾盛行过,醒宝、三五、万宝路七星之类。曾今最贵的洋烟与最贵的国烟是同一档次的,但是到今天,国产高档烟的价格早已远远甩开。酒也是,飞天涨了那么多,还是供不应求。这里边就有问题了?为什么洋货在这两个市场,竞争力就不行呢?我想消费者的地域性质,可能是最为关键因素。

现在我们时常看到抵制,其实最好的抵制是取代。有些东西人家是倾销,有些东西人家则是掐脖子。所以说到底还是要自己有,自己过硬。基于此,我觉得应该借此契机,成立一个非盈利性质的行业标准协会,对国内产品把好质量关,设计关。让我们做企业的,也追求一点精神文明,不要一味讲利益。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1-03-29 22:48:18
什么是霸权?

我不生产棉,不生产粮,但我有这些东西的定价权,甚至决定你是否有经营许可权。这就是霸权。不稼不穑,不狩不猎,说的就是这一路。

为什么这次对喝点吗下手比较重,而对勾子和三叶草动作就很小?因为喝点吗的市场份额小,而勾子,三叶草涉及到的相关企业太多,投鼠忌器。但就以占比小的喝点吗讲,一年从中国卷走的钱也在几十亿。

从原料采购,到生产加工,到销售,整个链条,除了数钱的少部分老板,高管,大部分是中国人。用中国人的工,赚中国人的钱,还要踩乎恶心你,这就是资本的无耻和傲慢。

难道不穿勾子和三叶草就走不动道了?这个还是消费引导的问题。我们在这方面太过欠缺,太注重虚的方面,而在实际的细节方面往往忽略。对青少年而言,你发一个小册子背诵考试,完全比不上你让他感觉穿一双回力是最时尚的来得有效。

所以还是那句话,我们对我们的文化,商品,价值观,需要有一个重新的包装和定位。文化传承这东西不是虚无缥缈的,也不是对陈旧的保护,而是不断的创新。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1-03-29 22:48:18
现在讲到消费,明面上是经济行为,细究,也还是有心理层面,文化层面的因素。当不管小姐姐,还是大妈,挎个驴牌满大街都是时,一种恶俗便遍布在一个社会的某个层面。

我们一直希望有一个优秀的制度,优秀的制度需要配套优秀的组织成员,通常我们叫公民。我觉得,一个缺乏自我审美意识的人,是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的。群体社会的运转,是建立在个体的高度自律之上的。只有当每个个体对自我要求达到一定程度,社会才会向更高层级发展。两个关键因素:一是科技推动生产力;一是民众个体与群体的融合度。

一个社会,还是需要去做一些引导,不要弄到庸俗成为主流。我们已经看见太多的因为庸俗,导致行为粗鄙,缺乏公共心。而且在拜金主义潮流下,年轻一代的价值观也存在滑坡迹象。这个问题是很严重的,今天我想说,抵制某某品牌,固然有民粹因素,但更要紧的,还是要重塑我们自己的价值体系。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1-03-29 22:48:18
我的建议是:

我们不单需要再科技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同时也需要提高我们在民生领域加大研发的意识。

吃什么?穿什么?看什么?产生的结果是相信什么,支持什么。我们一直讲,要从娃娃抓起。奶粉,衣服鞋子,听得音乐,看的动画片,这些都是价值观的阵地。有些东西是我们自己没做好,拱手让人的,结果喝个奶还要限购。为什么?正因为没意识到重要性。

所以国家也好,民间也好,应该有意识地拿出资金来,进行民生领域产品升级。你想想,说起中国,不单单是中国人,也包括中国的瓷器,中国的丝绸。你有好的物质,才能更好地配套推广你的价值观。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21-03-29 22:48:18
饭后说女人不见了,好吧,既然扯到了穿衣打扮,那就抄几句吧。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这个大家很熟悉了,倭堕髻据说流行于皇家,弄起来很麻烦。罗敷是个采桑女,也梳这么一个,说明美的流通性很强。再举个例子,几十年前流行的布拉吉,也是如此。

中国农耕社会,穿衣服是很讲成本的,一般织品,都是本色,所以这里穿着颜色鲜艳,也有社会相对富足的因素。

因为有例子可以对比,差不多时期的北方妇女是啥样子?“谁家女子能行步,反著裌禅后裙露”。当然,北方也有“郞著紫祷褶,女著彩裌裙”的。

楼主:地下丝绒

字数:3159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21-03-27 22:18:46

更新时间:2021-03-29 22:48:18

评论数:11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