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听“故事”的哲学

听“故事”的哲学

楼主:野航  时间:2019-02-02 09:05:54
听“故事”的哲学/李野航

在今天的这个纷纷扰扰的世面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故事”。这些个故事被人们乐此不疲不断重复地讲述或听信着。“故事”将人们“团捏”成不同的群体,人们从他们讲述或听信着的故事中获取某种自我确信或归属感。人们一般不会去认真思考他们所讲述或听信的“故事”的“合法性”(或曰“学理意义上之正当性”)。因为这样一思考,人们就会打心底里产生出一种严重的焦虑情绪来。因为,思考的结果,带来的往往是自知其未知,而自知其未知,是大多数追求自我稳定感的人们所担当不起的。

比如: 假定一个历史人物做了五十件好事,又做了五十件坏事。只有那些严肃的历史学家才饶有兴趣地将这一百件事情如实记录下来、不加评判地保存在他们的学术档案里。而一般人们在碰上这些个史料的时候,则一般倾向于或者相信那五十件好事而忽略那五十件坏事,或者倾向于相信那五十件坏事而忽略那五十件好事。因为人们要的只是一个关于“好人”或“坏人”的“故事”,人们大脑中的认知结构就决定着人们一定倾向于要不把某个历史人物视为好人要不视为坏人。人们不能理解某些复杂的历史人物可能既是“好人”又是“坏人”,既“伟大”同时又“渺小”、既“崇高”同时又“卑鄙”。甚至于,某些“好事”也可能同时就是一件“坏事”、反之亦然。其实,历史及其人物的本来面目一般老百姓从来不关心,他们只需要用那些个历史人物来讲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足以给他们一个关于这世界以及“我”是怎么回事的简单交代就行了。

然而,尽管人们有按照自己的喜好而带着倾向性地选择相信或不相信某个“故事”的自由,但这世面上流行着的那些“故事”里却隐藏着陷阱。或者说,隐藏着那些有意识的讲故事者不想明说的现实意图。对“故事”背后的意图与陷阱一无所知的人是可悲的,因为或许有一天他们所相信的“故事”真的会“吃人”。

我们今天的世面上流行着的第一大“故事”,就是“商品、资本、技术拜物教”的“故事”。而马云、王健林者流毫无疑问是这些个“故事”的“红衣主教”。而怀着“成功”冲动、信心满满的年轻人们则是这些个“故事”的忠实粉丝。他们绝不会怀疑这些个“故事”有什么不对劲。因为,他们相信,只要通过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努力打拼,总有一天,他们会在这个“故事”里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有一位朋友,坚信只要掌握的K线的规律,就可以在股市大赚其钱。于是拿出皓首穷经的劲头研究K线,直到惨遭股灾折磨,才意识到“股市”这个“故事”的背后还有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的设置中,广大股民沦为韭菜是必须的。

当然,不排除他们中将有极少数人在将无数失败者踩在脚下后终于会登上那个“故事”的“金字塔”的塔尖。可他们也不想想,且不论这个“金字塔”本身是否道德,待在一个由无数满怀怨愤的失败者所垒起来的“金字塔”的塔尖是否安全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况且,人一旦相信“商品、资本、技术拜物教”这个故事,就意味着他的灵魂,就像是被支付出去的“支票”,再也不归在自我的名下了。

今天世面上倍感不确定的人群中还流行着一个基督新教的“福音”的“故事”。这个“故事”将面临着严重的生存焦虑的人们“团捏”成一个群体。从表面上看,这个“故事”关乎“神”和“灵魂”。但据我观察,一旦深入到讲这个“故事”的群体的内部,就会发现他们的兴奋点其实并不在“神”也不在“灵魂”,而是无比现实的报团取暖。报团取暖当然没有什么错。只是,当人们毫无反思能力地怀着报团取暖的原始动机去向那些个心怀叵测的宗教贩子那里买一张“天国车票”、而实际上得到的不过是一张尘世“站台”的“站票”时,则此种对人灵魂的欺骗带来的损害将意味着什么呢?最近有一位基督徒朋友猛然醒悟,说自己拜的实际上是“巴力”(《圣经》中的财利之神)。这是我近来听到的最为诚实而深刻的一句话了。一个纯粹的财神爷的信徒尽管可能对上帝没感觉,但至少上帝是一种可能性的存在。一个人如果在拜上帝的宗教体系中看到的只是“巴力”,就真的难以对上帝生出信仰的真情了。

今天世面上还有一种“故事”。信这类“故事”的人基于对某种“更先进的社会制度”的迷信而坚信只要“拿来”某种被认为更“普世”一点的“制度”,则现实中让人不满意的一切都将像变魔术般地灰飞烟灭。据说,某名牌大学就有这么一个“普世教”的“传教士”。有一次,他找到另一个教授,求其在儿子高考分数的问题上稍微高抬一点点“贵手”。而此被求情的教授则立即驳斥其“思维方式”是多么地不“普世”:“你知道你这样做对于你所宣扬的东西而言意味着什么吗”?这个段子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如果某些个“故事”其实并不被它的“传教士”们所真诚地信奉。而无反思地信这个故事的人,也就显得不免傻帽了。

“普世教”的相信者们也总喜欢听信某种近年来被“挖掘”出来的历史秘闻。这些“历史秘闻”又恰好“印证”了他们所反对的东西是多么地“坏”。如果我们运用一点哲学所赋予的思辨的能力,就不免作如下思考:假定那些个“秘闻”是真的,为什么“秘闻”的提供者不去讲另一些恰恰让人得出相反结论来且实际存在的“秘闻”呢?因为讲“故事”者有他们自己明确的意图和立场。而这些意图和立场未必代表着听信“故事”者的意图与立场。比如:一个18世纪的法国贵族会说法国大革命很糟。一个同时代的法国贫民感受到法国的旧制度与大革命都很糟,可能因此附和那个贵族的上述观点。但他们之间的立场显然是截然不同的,因为那个贵族的潜台词是:“那个让穷人备受剥夺的旧制度很好”。

听“故事”真是需要一点哲学思维能力的。当年,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家被拿破仑的军队劫掠一空,黑格尔陷入到无家可归的境地。按照我们今天听“故事”者之常理,他会咒骂拿破仑是个“匪头”,可黑格尔不然,他基于思辨而称赞拿破仑是“骑在马背上的历史精神”。黑格尔这是“犯贱”吗?不是。因为,哲学家关心的,乃是理之“必然”。
楼主:野航  时间:2019-02-02 09:05:54


楼主:野航  时间:2019-02-02 09:05:54
ti
楼主:野航  时间:2019-02-02 09:05:54
戊戌岁末有感并序(骈文、七律)/李野航

蚁封世界,方炊黄粱,一弹指顷,又逢岁末。满眼愁看,絫絫兮无非傀儡;叩其所以,空空乎何有灵魂?是知一失人心,终沦走肉。任它摆布,攻壳实难。人心惟危,可勿警欤!顾念人情田里,都生荆棘;北去途中,尽是南辕。利禄门前,饱看得即失之;物慾堆里,许多乐无非苦。查其根源,是资本之夺人;究其本质,乃“异化”之病世。马克思剖析无馀,海德格转移乏术。皆因罪障积海,济渡徒唤孤舟;无奈业火焚天,消除难倩杯水。天理似雨里青灯,伦常如风中薄纸。呜呼!人怙不悛,神斯赫怒;《易》多往复,史鉴从来。洊震听虩虩之来,飘风觉泠泠乍至。沧海陵夷,抬头一任彼苍;性命存失,回光常照元我。至若一时之荣瘁,小己之休戚,则非所瞻虑也已。

诗曰:


拘牵傀儡罢何能?一点扪心尚可争。
世路南辕都北向,人情危棘看丛生。
弥天魔障浑浑是,卷地风雷隐隐听。
欲叩陵夷沧海主,回头好护雨中灯。
楼主:野航  时间:2019-02-02 09:05:54
@秦有 2019-01-24 19:20:03
我发现,但凡是表达者,永远暗含一个前提,即我是正确的。
楼主对这一点怎么看:)
-----------------------------
如果我一开始就设定我不正确的话,我都不好意思开口。只是,明智者会像马克思所说的金子,喜欢被敲打。越敲打越发光。痴愚顽固的人拒绝敲打,拒绝承认事物永远有另一面。
楼主:野航  时间:2019-02-02 09:05:54
@秦有 2019-01-25 19:38:55
尤其是在表达的时候,表达者永远也逃过这个逻辑,即虽然默认的前提是自我是正确的,但还是会掉到“事物永远有另一面”的逻辑中。而禅的意思是,可以有方法消除这个逻辑。
比如,不表达的状态:)
-----------------------------
禅宗公案就是在表达。它打破非此即彼的逻辑。我是正确的这个前提并不排除我在某种情境下不正确的可能性。
楼主:野航  时间:2019-02-02 09:05:54
成功人士们追捧凯文凯利,其思想就暗含着陷阱。

楼主:野航

字数:2997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9-01-22 22:51:03

更新时间:2019-02-02 09:05:54

评论数:1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