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基督教与儒学(二)

基督教与儒学(二)

楼主:阳明学社  时间:2019-02-08 21:06:56
凡在人面前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认他。

你们不要想我来,是叫地上太平。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

因为我来,是叫人与父亲生疏,女儿与母亲生疏,媳妇与婆婆生疏。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

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

不背着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门徒。

得着生命的,将要失丧生命。为我失丧生命的,将要得着生命。(《马太福音》10:32-39)

《孝经》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儒家以孝悌为行仁之本,君子亲亲而仁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儒家的最高理想就是化民易俗,实现万邦协和,世界大同。耶稣却说,“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

如果仅从文辞上分辨计较,儒学与基督教冲突的地方很多。如孟子云:“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厎豫,瞽瞍厎豫而天下化”。大舜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不足以解其忧,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其忧。耶稣以神的独生子身份在人世间传道,不认生身母亲,“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的弟兄”,“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儒家主张长幼尊卑的秩序不可逾越,而基督教认为,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基督教徒之间相互称兄弟姐妹。

基督教认为“福音”直接来自神的启示,可是,同样是记载耶稣生平和传道历程,读《马太福音》与《约翰福音》,能感受到差别。这说明什么?即使福音是在神的默示下写成的,但毫无疑问,形诸文字的过程中必然也打上作者个人的烙印,词不达意这种情况是会出现的。例如,“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动刀兵”一词,意思表达得并不准确。

上帝是独一的真神,耶稣是上帝的独子,“独”意味着圆满无缺,回到这个“独”,才能对治“分裂”,洗清后天的罪恶而进入永生之门。耶稣在人世间传道,他是“从天降下仍旧在天的人子”,道成肉身的耶稣为圣母玛利亚所生,但不能认玛利亚为生母。领会了这一点,才好理解这段经文:“因为我来,是叫人与父亲生疏,女儿与母亲生疏”。

《圣经》与《易经》倒是可以参照着研读。《坤·彖传》曰:“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程子注曰:“阴必从阳,离丧其朋类,乃能成化育之功,而有安贞之吉。得其常则安,安于常则贞,是以吉也”。什么是“得朋”与 “丧朋”?为什么离丧其朋类反而有安贞之吉?把这个问题想通了,解读《圣经》“因为我来,是叫人与父亲生疏,女儿与母亲生疏”,才不会以文害辞,以辞害意。

解读《马太福音》第10章这几节,为了避免以辞害意,应该对照《马太福音》22章36-40节研读。有人问耶稣,“律法上的诫命,那一条是最大的呢?”耶稣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

可见,耶稣的本意决不是要信仰他的门徒都与父母兄弟之间闹别扭,产生隔阂。尽心、尽性、尽意事奉上帝,从中派生出“爱人如己”,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也包含在其中了。“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在儒家就是“尽心知性知天”或“存心养性事天”,下学而上达,涵养了德性,自然能事父母尽孝,对兄弟友爱。如阳明先生所言:“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

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在修身立德之始,须区分一个大体与小体,心性为大体,耳目躯干是小体,“心”做主,“身”为从。但《大学》曰:“心正而后身修”。《中庸》云:“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修身”或“诚身”,这个“身”到底属于大体还是小体?

“率性”高于“修道”,“性”乃天下大本之“中”,无内外人我,天下一个,万物一体,凡是下一“性”字,必然要与“天下”或“天命”相对应。其次是落在“身”上做修道功夫,虽然有内外人我的界限,但功夫却是从心性这个大体中开显出来,充塞到周身,所以,这个“身”不再是小体。如《大学》“齐家、治国、平天下”,均是从“修身”扩充出来的外王事业。

耶稣说:“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耶稣不是要他的门徒不爱父母,不爱儿女,只是要门徒做到“先立乎其大”,知道本末先后。如《大学》云:“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楼主:阳明学社

字数:1768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9-02-07 01:22:31

更新时间:2019-02-08 21:06:56

评论数:1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