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红袖天涯 >  和大家谈谈儒家 兼扯哲学与道 智者之虑

和大家谈谈儒家 兼扯哲学与道 智者之虑

楼主:潜龙在洋  时间:2019-02-12 10:26:00
基本纲要:

1、从诸葛亮治蜀的一段故事说起

2、儒家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功能与一体二面

3、儒家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变化与发展

4、矛盾与阴阳:一阴一阳谓之道、一矛一盾谓之哲学

5、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一根筋、二根筋与三根筋

6、事物之螺旋式上升规律:体用以及变化发展之道



楼主:潜龙在洋  时间:2019-02-12 10:26:00
1、从诸葛亮治蜀的一段故事说起

话说刘备与诸葛亮入主成都之后,制订了一系列较为严格的法律,而当时从刘璋集团进入刘备新集团的大臣法正很不理解,于是就给了诸葛亮一封短信:“昔高祖入关,约法三章,秦民知德。今君假借威力,跨据一州,初有其国,未垂惠抚;且客主之义,宜相降下,愿缓刑驰禁以慰其望”(《三国志·蜀书·法正传》),法正想以汉高祖刘邦入关后刑法宽简使秦人感恩的史例,劝说他降低要求放宽刑法,以安定民心。诸葛亮见信后并未采纳法正的意见而宽刑省法,他在《答法正书》中依理反驳道:“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以无道,政苛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土崩;高祖因之,可以弘济。刘璋暗弱,自焉己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实由于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荣恩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于斯而著。”

诸葛亮认为:理政治国不可滥施小恩小惠,用职位去恩宠下级,等到无高位可给时他们就会渐生轻视;用恩惠去笼络下级,等到无恩可施时他们就会滋生慢怠,此乃为弊政症结之所在。如果用严峻的刑法去震慑下级,待法令贯彻之后,他们就会知道什么是恩德;严格限制封赏官爵,一旦加官晋爵,他们就会懂得什么是荣耀。恩荣并用,互为补充,上级与下级之间就有了秩序,治理国家的要领就体现于此。所以他坚持“治乱世用重典” (《礼记·周礼》),采取严刑峻法、恩威并济的措施来革新政治、纠正时弊。

后人评价诸葛亮治理蜀国的功绩时说道: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知势则宽严皆误,从来治蜀要深思。

从诸葛亮的经验说明:汉高祖约法三章,以黄老政治治理汉朝,是因为其先秦朝法律严酷,导致民不聊生的现象而针对性的产生的。而诸葛亮在益州成都时所面临的情况则是先前刘璋集团政治松驰,管理过松导致益州政治松散而民众同样受害而针对性的治理。

它说明了政治的一个基本道理:无论宽严,都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历史地理等具体的时空因素出发,因时因地的制定针对性的措施,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

治病,病人吃热了就要降火,受寒了就要升阳,

吃饭,吃饱了就要消化,饿了就是充饥

穿衣 ,天气热了就要少穿甚至开冷气,热了就要加衣乃至穿棉衣

开车,偏左了就要往右打点方向,右要就要往左打点方向

————

为政管理和日常生活一样,不外乎一阴一阳之道。
楼主:潜龙在洋  时间:2019-02-12 10:26:00
2、儒家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 儒家与西方文化的一体二面

A、儒家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产生的?

我们知道:儒家孔子生活于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中国思想史上最牛逼的时代,百家争呜,百花齐放;但却是一个社会最为混乱的时代,诸侯混战,百姓水火、民众倒悬的时代。

换句话说: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思想开放的时代,但同时也是一个管理秩序混乱的时代。

思想家的任务是干什么的?

思想家的任务就是认真分析判断当时社会混乱的原因(诊断病因),并且找到一种针对性的对症之药,重新恢复国家和社会的良好状态。

作为思想家的孔子,热切想为国家和民众恢复一个有秩序的时代,他把当时春秋战国时代之所以混乱而失去秩序,导致国家民众倒悬,生活于水火的原因是因为礼乐崩坏,统治集团与民众之间(君臣)、家庭之间(父子夫妇)失去一切上下秩序而导致的,于是他将这一系列原因归咎为礼乐崩坏;于是他很自然的把目光投向于榜样:西周特别是周文王周公时代,而那个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人与人之间(国家与民众、君臣、父子、夫妇之间)唯系着一种“礼乐”,于是他认为恢复秩序的根本在于恢复“礼”,即克已(克制个人主义,克制自己的私欲与放纵——)复礼(恢复礼制————

什么是礼?

我们知道:要把混乱的东西有秩序的整理在一起,得用一种内在的有序结构并用类似于绳索的东西或媒介把他它们有效的维系在一起,捆绑柴火的是绳索,缝制衣服的是线————

而维系一种有序的社会结构的是“礼”

孔子认为西周是社会秩序最好的时代,即礼最有序的时代,因此,孔子说:“吾从周”————

孔子所研究的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状态,因此成就儒家;老子研究的是比人与人之间更大的状态即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状态,因此成就道家;而韩非子研究的是从政府管理的状态,即管理者对于民众的状态,因此成就法治即法家。
楼主:潜龙在洋  时间:2019-02-12 10:26:00
B、为什么是“仁义礼智信”

上楼阐述了孔子儒家思想产生的社会环境条件和孔子思想之来源,这楼阐述一下孔子儒家思想体系的内在框架,即其思想体系之脉络。

仁 是建立在一起亲情、血缘关系下的情感实质,是一种悲天悯人之心之于更亲近之感的体现。请看仁字的结构:人与二,二即一分为二,二合而为一,即当无极生太极之后,太极即二仪,其合而为一又一分为二; 它运用于人与人之间,既把彼我之间化为一体,以待已之心待人,以待人之心待已,是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它运用于社会之间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把胸怀和格局扩张于社会乃至人类,毛委员曰:“为 -人-民-服-务——”

这就是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仁的不断扩大————

然后兄弟之间以义维系,比如挑圆三结义——

然后亲戚朋友同事之间以礼维系————

然后更广大的人与人之间以智维系————

然后再广大的人与人之间以信(信任、信仰、诚信)来维系——

————

以上是孔子找到重新恢复社会秩序,恢复人民安乐与生存发展的几条不同维度的缆索,它们之间共同打造一个安定、和乐、秩序的社会————

这是孔子儒家的内在体系————
楼主:潜龙在洋  时间:2019-02-12 10:26:00
C、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之不同

如果说儒家孔子是用绳索即仁义礼智信打造一个秩序之网,则西方文化则属于用西方理念打造一个自由的空间之文化————

假如以一张鱼网来形容的话,儒家是鱼网之间的绳子,西方文化则是鱼网绳子之间留置的空隙————

二者共同打造一个秩序与自由之网

儒家之缆索太多则会打结,于是形成专制,而西方文化挣乱绳索太多导致绳索太少,于是散架即分裂————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车轮辐辙,而空隙为之用;碗有壁而空虚为之用————

二者是一阴一阳之道————
楼主:潜龙在洋  时间:2019-02-12 10:26:00
D、当今社会为什么要恢复儒家真谛


先去吃饭,完成必要的礼节,回来再写
楼主:潜龙在洋  时间:2019-02-12 10:26:00
高隐,你心态乱了,你忘记了:民主自由的要义是,你可以不同意我的意思,但你得誓死捍卫我说话的权利。
楼主:潜龙在洋  时间:2019-02-12 10:26:00
你的回复,充分说明了你民主其外,独裁其内,民主其嘴,独裁其心。而这是我等愚民都不至于的事。你看我始终欢迎你耒红袖,虽然很早就发现你胡说八道的特点。
楼主:潜龙在洋  时间:2019-02-12 10:26:00
3、儒家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变化与发展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变化与发展,在前面的数篇文字中已有了阐述,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儒家,当然大体符合这个规律。

上文我已经提到: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比,大体属于阴性文化,而阴性文化的变化发展规律大体符合坤卦的变化发展之道,并且把中国历史上从西周时期开始到中国清未民初之间为第一个文化大发展变化阶段,即西周时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履霜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直方大不习无不利时期,西东汉时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含章时期,而唐时期大体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括襄时期,宋元时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黄裳时期,清民时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龙战时期,而五四运动则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二个大发展变化阶段之履霜时期,现在进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大阶段之直方大时期——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儒家也基本符合这个节奏,西周初期在礼制方面的实践为孔子之儒家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总结的实践基础,孔子时期的儒家是中国儒家文化的直方大不习无不利的时期,也是儒家最为鲜亮与活泼时期,然后随着时代的发展,汉王朝独尊儒家为儒家的含章时期,而唐王朝的儒家时期则儒家文化开始变得封闭与自守(括襄),特别是在到了宋元时期即朱熹之理学完善与成熟标志着儒家之正式进入衰退时期,而明(王阳明)清则是儒家文化之窒息与酱釭时期(柏扬之文与李宗吾之厚黑学)————

上面是儒家第一个大发展阶段(李鸿章之三千年未有之大变)————

五四运动与民国新儒家时代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第二个大阶段,五四运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凤凰涅磬,烈火重生,而新儒家辈出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第二个大阶段之履霜时期,现在则是直方大不习无不利之百家争呜,百花齐放的新时期将来出现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新思想与新体系将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精髓文化为体,西方文化的优质基因为用的基础之上产生的新中国文化的基础之上,以新的价值观体系和新秩序体系走向未来————

——————

上述分析,为儒家数千年的历史发展变化提供了一个较为清晰的发展变化脉格,也为儒家文化的发展变化提供了一条较为清晰的分析判断基础:

1、儒家是一种侧重于秩序建立的文化理论体系
2、儒家文化在活泼时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建立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文化理论的保障
3、儒家文化在开始时期是一种积极向上、活活泼泼的文化,其优质基因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奉献,但随着时代的推移,其逐渐走向窒息与失去活力,并越来越为专-制权力所控——
4、儒家文化有其本身的变化发展规律,并且需要与不断的周边新型特质的文化相融汇和发展——
5、儒家文化在国家走向安定与治理时有其合理性,但在国家和民族走向混乱与破坏时则成为不合潮流(不破不立)
————

——————
楼主:潜龙在洋  时间:2019-02-12 10:26:00
4、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近来论坛在儒学上的分歧

中国之哲学即道告诉我们:一阴一阳谓之道,成之者性也。西方哲学告诉我们:一矛一盾谓之哲学,其实二者说的是同一意思。

《孙子兵法》上说: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从近来论坛上观念对立的双方来看,主张否定儒家者一是只看到儒家在近现代酱釭性质的劣质性,而没有看到它在历史上对于社会治理上的秩序的重要性,看到儒家在历史与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现在儒家在社会上的逐渐重新被认识,正是人民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不断的认识传统文化的断层导致的系列社会问题的基础之上,不断反思的结果。

当然,那些对儒家支持与赞成的人,也必须充分认识到历史上儒家的局限性,因此必须不断的激浊扬清,与时俱进,在吸收西方文化优质基因的基础之上,与中国传统文化也包括儒家精髓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之上产生一种新的符合中国社会特质与时代发展潮流的新特质文化。

这种新文化,正是事物发展螺旋式上升规律的基本体现,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体(被历史证明符合中华民族的特质)以西方文化为用之变化发展之道。

一根筋者,只看到其好处或害者,而看不到其相反相成的一面,从而主张全面抛弃或全面接收——

二根筋者,既能看到其好处也能看到其不足的一面,从而主张扬弃,即吸起精华弃其糟粕,因时因地而有效的吸收但在新的特质即创新发展方向有所不足。

三根筋者,体用结合产生新的特质,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提升,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楼主:潜龙在洋  时间:2019-02-12 10:26:00
总之,做人不能太高隐啊,

看你前言不搭后语的,分裂不代表混乱,右脸打了又打左脸,难道真的一点都不痛吗?


你的语文难道真的是西方人教的?

楼主:潜龙在洋

字数:4392

帖子分类:红袖天涯

发表时间:2019-02-09 17:58:37

更新时间:2019-02-12 10:26:00

评论数:8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