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打乱顺序重读中国历史——(模块和立体化的角度&严谨的八卦精神)

打乱顺序重读中国历史——(模块和立体化的角度&严谨的八卦精神)

楼主:唐岛渔夫  时间:2021-03-10 10:28:57
@和风细雨201666 2016-10-22 06:10:33
为什么要打乱重读一一有悬念,我期待。
-----------------------------
①按照时间顺序,就成了历史教科书了;
②中国历史有很多其他内在逻辑和内在关联;
③将时间顺序打乱,重新组合就会用其他的逻辑关系。

讲完司马迁和李广家族,马上就要穿越到别的朝代了,用的就是其他逻辑

^_^
楼主:唐岛渔夫  时间:2021-03-10 10:28:57
李陵的身后事(一)

李陵去世了,然而李陵的影响却远远没有结束。

跟李陵有关的故事层出不穷,有真有假,半明半昧,然而不管是否真实,有很多人在李陵百年之后,依然把个人命运乃至于身家性命,都牵扯到历史糊涂账中去了,分分钟诠释了八卦精神永流传,

(1)北魏拓跋氏

李陵去世八十年后,王莽篡汉。刘秀起兵,建立东汉;
刘秀中兴二百年后,曹魏篡汉。刘备称帝,建立蜀汉;

公元263年,蜀后主刘禅投降曹魏,自此汉室苗裔退出历史舞台。
公元280年,三国归晋。

又过了三十多年,公元316年,匈奴人刘渊灭亡西晋。冒认“大汉之甥”(《晋书.刘元海载记》),不仅恢复汉室称号,还遥尊蜀汉,追谥刘禅为“孝怀皇帝”。

五胡乱华固然是落后文明对先进文明的一次大冲击,大毁灭。然而,不可否认的进步意义是。从刘渊开始,各种各样的冒认祖先,开始在五胡中蔓延,匈奴,鲜卑,羯,氐,羌,几乎个个都能够在中国典籍中给自己找到华夏正宗。

正如公元800年12月25日,如日中天的日耳曼蛮族政权的查理曼大帝在罗马教廷受洗一样。五胡建立的中原政权,在中国的历史典籍中查找入主中原的基因上的合理性,本身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敬畏和认同。同基督教一样,中华文化由一种文明,而顺理成章地转变为一种信仰。正如古人所说的,“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唐.韩愈.《原道》)

换句话讲,从五胡乱华开始,华夷之辨,由大汉时的血统论,变成了后来的文化论。五胡乱华,包含了民族的大清洗,大杀戮,当然,也包含了民族的大迁徙,大融合。

刘渊冒认祖先之后,最有名的认祖事件是拓跋北魏。

这件事的缘起,是崔浩修国史。

崔浩,北魏时期的著名汉族政治家,曾辅佐北魏道武、明元、太武三任皇帝。崔浩出身于北魏山东士族豪门(清河崔氏)之家,本人又长相英俊标致。典型的高富帅出身,给了崔浩良好的教育背景,精通道学,易学,国学,史学,文学。

崔浩的政治军事才能自然不在话下,然而皇帝太武拓跋焘更加看重崔浩的文字功底。于是公元439年,皇帝命令由崔浩来修国史。

崔浩经过对资料的审核,以及对早期北魏历史的发掘。他了解了很多鲜为人知的鲜卑早期历史,他揭示的其中一项内容是,鲜卑拓跋氏(李陵的匈奴妻子为拓跋氏,李陵后人随母姓拓跋,后长期同鲜卑通婚)实际上是李陵的后人。这个研究成果,可谓石破天惊。然而,这个结论却触怒鲜卑贵族(后文会重点解释为什么鲜卑人不愿跟李陵攀亲戚)。鲜卑贵族不断告状,要求皇帝采取措施,制止崔浩的行为。

崔浩最终被灭族。

然而,这件事情的蹊跷之处在于——欲盖弥彰。

之后的若干年里,鲜卑拓跋不断进行自我汉化。若干年后,鲜卑融入汉族。

鲜卑拓跋大部分人改姓元,还有一部分人,改姓李陵的李。

历史就是一本大八卦。
楼主:唐岛渔夫  时间:2021-03-10 10:28:57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剧照。

鲜卑拓跋氏,是李陵后人吗?
楼主:唐岛渔夫  时间:2021-03-10 10:28:57



因为修北魏国史,秉笔直书而被族诛的大臣崔浩

崔浩,出身于北方高门士族清河崔氏(辖区河北清河、山东武城,山东高唐)。是一个有司马迁式写史良心的,毕生致力于鲜卑族汉化事业的贤臣。
楼主:唐岛渔夫  时间:2021-03-10 10:28:57
李陵的身后事(二)

(2)吉尔吉斯共和国

同司马迁对弘农杨氏的影响力一样,李广家族对于陇西李氏的影响力,让后世李氏子孙,不断地认祖归宗。

最有名当属大唐,从李渊到李世民,追溯自己祖先历史的时候,都宣称自己是陇西李氏后人,是飞将军李广的直系子孙。这种说法,在李唐一朝是得到认可的。并且,有官方的记载,将李家的族谱由李渊到李虎,由李虎到李暠(hao),李暠到李广,李广由上溯到了李信,乃至于老子李耳。

也正因如此,最终这种说法的采用,导致了一场认亲事件。

据《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二)记载,一支来自于俄罗斯叶尼塞河的黠(xia)戛斯部落,在其酋长俟(si或qi)利发带领下,千里迢迢,来到大唐认亲。该部落自称李陵后人,且具有明显的黄种人特征,那么推理知道,黠戛斯同李唐皇帝同为李广后裔。根据中国历史的记载,当时李陵也恰好被分封在坚昆地区,而坚昆又恰好是黠戛斯的古称。

同北魏崔浩事件的悲剧收场相比,这件事情最终的结局是圆满的。

俟利发酋长同唐太宗把酒言欢,以同宗相认。席间,酋长请求归附大唐。唐太宗允准,在坚昆旧地设立坚昆都督府,封酋长俟利发为坚昆都督,左屯卫大将军,隶属于燕然都护府。

自此,大唐的天山脚下,汉族多了一个兄弟民族,黠戛斯。

而今天的吉尔吉斯共和国,就传说是黠戛斯的后人。而生活在中国新疆的柯尔克孜族,更是汉族拱卫边疆的传统盟友。

这些民族融合和民族亲情,大概是两千年前的李陵所没有想到的吧。

李陵同志,虽然不是出自你的本意,但我们还是应该授予你“民族团结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楼主:唐岛渔夫  时间:2021-03-10 10:28:57



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统巴基耶夫




吉尔吉斯斯坦现总统阿坦巴耶夫




吉尔吉斯斯坦美女


吉尔吉斯斯坦这个国家,会不会还有很多李陵和匈奴妻子的混血后人呢?
楼主:唐岛渔夫  时间:2021-03-10 10:28:57



柯尔克孜族
楼主:唐岛渔夫  时间:2021-03-10 10:28:57
李陵的身后事(三)

(3)其他传说

李陵的更多版本的故事,则越来越传奇。

① 据传说,出生于碎叶的李白,其实是李陵之后;
② 据传说,杨继业自尽碰死的石碑,叫做“李陵碑”;

在这些传说中,最靠谱的一个,是北周有个人叫李穆,自称是李陵之后。而这个李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人。

我们在下一章,将会提及李穆,以及跟李穆息息相关的弘农杨氏。
楼主:唐岛渔夫  时间:2021-03-10 10:28:57



李白
楼主:唐岛渔夫  时间:2021-03-10 10:28:57



民间传说——杨继业碰死李陵碑
楼主:唐岛渔夫  时间:2021-03-10 10:28:57
@唐岛渔夫 2016-10-21 07:45:21
第三个不合理选择,千里长途行军
当李陵别无选择,带着五千步卒匆匆出发的时候,带着一点点勇敢,带着一点点豪气,当然也带着一点点悲壮,一点点侥幸。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李陵在此次征途中没有遇到匈奴的正规部队,凭借李陵多年驻守前线的作战经验,完全有可能扫荡几个匈奴的部落或者偏师。之后,配合李广利的主力部队,一定可以起到声东击西的战术效果。当取得小胜班师的时候,李陵也很可能加官进爵,光宗耀祖。
......
-----------------------------
@深秋的柠檬果香 2016-10-21 11:02:14
楼主的这段,悲冷苍凉,让我想到了《黑色柳丁》,陶喆在这部专辑中透过摇滚乐的沉重力量,诠释失去爱的沧凉悲喷。其中有一首《Dear God》
刚刚看完六点半的新闻
那悲剧又重演
有个妈妈拿著儿子的相片
期盼他会出现
看不下那画面
我转过头却开始流泪
是惩罚是考验
还要有多少的心碎
爱 爱 在这个世界上爱已被忘记
谁都不相信 谁都不相信 相信爱
哎 哎 真理和公平都变成了笑话
......
-----------------------------

恩恩,特意去查了一下这歌词,谢谢

实话讲,李陵这样的悲剧,在中国历史传统的大背景下,尤其显得无奈
这种悲剧性,尤其从苏武与李陵的对比,才显得更加鲜明
东方文化特有的杀身成仁,成王败寇的精神内核
李陵想赌一把,但是他没有想到万一失败的可能的后果。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欧洲文化背景下,就不会如此苍凉

比如二战时期的笑话,

二战的北非战场,5000人的意大利军队,遇到了英军设置的路障,无法行进
索性放下武器投降了,他们把军人也等同于一种职业,既然没有工作的条件,自然放弃工作
因为俘虏的人数太多,英军长官向上级汇报战果说,
这里俘虏了一英亩军官
另外还有九英亩的士兵


当然,英军也好不到哪里去,遇到亚洲人就怂了

比如二战缅甸战场的仁安羌战役

7500人的英军,被1000人的日军“团团包围”,束手就擒
最后,是中国军队的孙立人带1000多中国士兵,将英军救出
即便如此,撤退的时候,7000多人的英军还丢下了大量的辎重,坦克等

所以,东西方文化的不同,造就了完全不同的战争模式

李陵确实是个悲情人物,即便他的手下战死了9成多,部队完全失去了作战能力
但是如果投降,等待他的就是罪无可赦甚至十恶不赦。。。
楼主:唐岛渔夫  时间:2021-03-10 10:28:57
@Chung鍾大牛 2016-10-21 12:00:16
大叔赞
-----------------------------
居然说我是大叔。。。
楼主:唐岛渔夫  时间:2021-03-10 10:28:57
@风和日丽201688 2016-10-22 06:33:44
棒顶
-----------------------------
棒棒哒
楼主:唐岛渔夫  时间:2021-03-10 10:28:57
从下一节开始,就真的打破历史顺序,开始穿越了


老司机们,坐稳了
楼主:唐岛渔夫  时间:2021-03-10 10:28:57
第三节 太史公的拯救
楼主:唐岛渔夫  时间:2021-03-10 10:28:57
六镇之乱

前文说完太史公和李陵,他们的后人们,弘农杨氏和陇西李氏也就顺势浮出水面了。这两个名门望族,将横空出世,结束自汉末以来的三百多年大乱世。他们将再造华夏,让中华文化在浴火之后重生。

我们先从前文提到的北魏开始讲起,北魏拓跋氏(传说是李陵之后),是一个崇尚汉文化的皇族。在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时,汉化达到一个空前的程度,孝文帝甚至不惜得罪鲜卑贵族的利益,将首都从平城(大同)迁到洛阳。这样的安排,是为了让北魏的政治中心更加接近汉文化昌盛的中原地区,也是为了接下来的一统南方做准备。

孝文帝的本意是好的,然而,实施过程中,各种势力和各种矛盾像火山一样,被皇帝用强制的手段死死压下了。在孝文帝驾崩之后,火山必将喷涌而出。

首先是胡汉文明的矛盾。

当时的北方,经过了数百年五胡乱华,大批的胡人内迁,并且在连年征战中胡人曾经建立了无数个割据政权,北方的汉人地位不高,并且经常成为军事斗争的牺牲品。在胡人眼里,汉人不过是待宰羔羊,主动进行汉化,将会使胡人对汉人的歧视演变为仇视。而胡人的贵族和官员中间,也出现了明显支持汉化和抵制汉化的分野。

其次是六镇和中央的矛盾。

六镇,是当年北魏初年,为了抵御北方柔然人的进攻,而设立的军事屯田性质的六个军镇,用来拱卫京城平城。六镇,分别是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军镇由镇将和镇民组成,早期的镇将镇民主要由鲜卑和胡人组成,后期陆续补充进入了一些鲜卑化的汉族。镇民世袭,也不准随意迁徙。

六镇,代表了北魏早期鲜卑人军事立国的辉煌时代,当时的六镇镇民们,待遇优厚,地位极高,在同柔然的长期作战中依靠军功也提升很快。

然而,自从魏孝文帝迁都之后,一切都改变了。之前拱卫京师的前线,变成了苦寒之地的边陲,待遇直线下降,地位也今不如昔。一些刑徒,死囚也陆续地充实到了军镇,让六镇的人口素质急速下滑。

镇民的发展路径也很成问题。在首都洛阳的胡汉两族,能够得到良好的儒家教育,从而成为重点的提拔对象。而之前依靠军功而有机会获得破格擢升的六镇镇民们,现在看来都成了目不识丁(只懂鲜卑语)的大老粗。

在镇民的眼里,他们就是北魏的天朝弃民。

当怒火再也无法控制的时候,就将变成燎原的熊熊烈火。

公元523年,六镇之乱爆发。为镇压六镇,北魏甚至借用了他们的宿敌柔然的军队。之后,就是朝廷和六镇之间的大乱斗,过程血腥而残暴。

公元528年,六镇之乱被平定,然而叛乱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

冲击之一,权臣尔朱荣平叛有功,成为北魏朝廷的主宰。短时间之内,尔朱荣一族,在北魏朝廷大开杀戒,掀起了腥风血雨;

冲击之二,叛乱中涌现了一大批六镇镇将转型而来的军事实力派政客,比如宇文泰,高欢,侯景。。。等一连串名字,我们称他们为“六镇派”,他们在尔朱荣被杀之后,继续把持北魏的朝政。

公元534年,鲜卑化的汉族高欢,拥立元善见为帝,定都邺城(河北临漳),史称东魏;
公元535年,汉化的鲜卑人宇文泰,拥立元宝炬为帝,定都长安,史称西魏。

两魏在北方对峙,互相虎视眈眈地看着对方。
楼主:唐岛渔夫  时间:2021-03-10 10:28:57
六镇之乱

前文说完太史公和李陵,他们的后人们,弘农杨氏和陇西李氏也就顺势浮出水面了。这两个名门望族,将横空出世,结束自汉末以来的三百多年大乱世。他们将再造华夏,让中华文化在浴火之后重生。

我们先从前文提到的北魏开始讲起,北魏拓跋氏(传说是李陵之后),是一个崇尚汉文化的皇族。在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时,汉化达到一个空前的程度,孝文帝甚至不惜得罪鲜卑贵族的利益,将首都从平城(大同)迁到洛阳。这样的安排,是为了让北魏的政治中心更加接近汉文化昌盛的中原地区,也是为了接下来的一统南方做准备。

孝文帝的本意是好的,然而,实施过程中,各种势力和各种矛盾像火山一样,被皇帝用强制的手段死死压下了。在孝文帝驾崩之后,火山必将喷涌而出。

首先是胡汉文明的矛盾。

当时的北方,经过了数百年五胡乱华,大批的胡人内迁,并且在连年征战中胡人曾经建立了无数个割据政权,北方的汉人地位不高,并且经常成为军事斗争的牺牲品。在胡人眼里,汉人不过是待宰羔羊,主动进行汉化,将会使胡人对汉人的歧视演变为仇视。而胡人的贵族和官员中间,也出现了明显支持汉化和抵制汉化的分野。

其次是六镇和中央的矛盾。

六镇,是当年北魏初年,为了抵御北方柔然人的进攻,而设立的军事屯田性质的六个军镇,用来拱卫京城平城。六镇,分别是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军镇由镇将和镇民组成,早期的镇将镇民主要由鲜卑和胡人组成,后期陆续补充进入了一些鲜卑化的汉族。镇民世袭,也不准随意迁徙。

六镇,代表了北魏早期鲜卑人军事立国的辉煌时代,当时的六镇镇民们,待遇优厚,地位极高,在同柔然的长期作战中依靠军功也提升很快。

然而,自从魏孝文帝迁都之后,一切都改变了。之前拱卫京师的前线,变成了苦寒之地的边陲,待遇直线下降,地位也今不如昔。一些刑徒,死囚也陆续地充实到了军镇,让六镇的人口素质急速下滑。

镇民的发展路径也很成问题。在首都洛阳的胡汉两族,能够得到良好的儒家教育,从而成为重点的提拔对象。而之前依靠军功而有机会获得破格擢升的六镇镇民们,现在看来都成了目不识丁(只懂鲜卑语)的大老粗。

在镇民的眼里,他们就是北魏的天朝弃民。

当怒火再也无法控制的时候,就将变成燎原的熊熊烈火。

公元523年,六镇之乱爆发。为镇压六镇,北魏甚至借用了他们的宿敌柔然的军队。之后,就是朝廷和六镇之间的大乱斗,过程血腥而残暴。

公元528年,六镇之乱被平定,然而叛乱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

冲击之一,权臣尔朱荣平叛有功,成为北魏朝廷的主宰。短时间之内,尔朱荣一族,在北魏朝廷大开杀戒,掀起了腥风血雨;

冲击之二,叛乱中涌现了一大批六镇镇将转型而来的军事实力派政客,比如宇文泰,高欢,侯景。。。等一连串名字,我们称他们为“六镇派”,他们在尔朱荣被杀之后,继续把持北魏的朝政。

公元534年,鲜卑化的汉族高欢,拥立元善见为帝,定都邺城(河北临漳),史称东魏;
公元535年,汉化的鲜卑人宇文泰,拥立元宝炬为帝,定都长安,史称西魏。

两魏在北方对峙,互相虎视眈眈地看着对方。
楼主:唐岛渔夫  时间:2021-03-10 10:28:57
今天就写这么多

北魏这段历史比较乱,后文会有专门章节的阐述。

这里点到为止吧,主要是为了行文的铺垫之方便
楼主:唐岛渔夫  时间:2021-03-10 10:28:57
@小可人2016 2016-10-22 07:39:47
用心去读 慢慢理解
-----------------------------
谢谢关注,一定尽力去写,还原一个不同角度的中国大历史
楼主:唐岛渔夫  时间:2021-03-10 10:28:57
@删平删负 2016-10-20 19:32:52
楼主似乎中了某种毒
史记若是一剂中药,中毒者有之
开个玩笑
按说,政权中国史,我也会背一段段子,可能都学过
党最末啊,再打乱,还能跑前面去做皇帝梦去吗,不能吧
民族中国史,人家最多,管的好好的,领导干部就不会花钱买着看
管坏了,还赖你
虽是八卦
也分土洋
土八卦,二??一斤
洋八卦,一斤二??
难不成是。。。
土了吧唧的洋
洋了吧唧的土吧
......
-----------------------------
@唐岛渔夫 2016-10-21 05:05:27
您这段,水太深,我不敢评论了。。。
写历史吧,其他的东西距离我太远,不愿意多谈
-----------------------------
@删平删负 2016-10-21 19:15:02
听说,历史是人民书写的
不过呢
我自认,咱这个人民有点伪
也就是怎么看都是人民
人民味隔着电脑能传99代远
可是,验人民机还没早出来
不然,咱这伪人民,不就涨价了吗
咱写平价历史
哈哈哈哈
-----------------------------
@唐岛渔夫 2016-10-22 00:48:02
大哥,您的发言我还是看不懂。。。
能不能明白点写清楚点?不是小弟不尊重,是我真的看不懂
您的观点是什么?
-----------------------------
@删平删负 2016-10-22 18:40:38
不懂就不懂吧
这说明,你学习空间巨大
我本人不要求你的尊重
很普通的凡人
这个能看懂不
呵呵
-----------------------------
好吧,多交流,多指点。。。呵呵

楼主:唐岛渔夫

字数:141728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6-10-19 08:57:00

更新时间:2021-03-10 10:28:57

评论数:3295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