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红袖天涯 >  中国儒家文化体系下的“人”:“大人”

中国儒家文化体系下的“人”:“大人”

楼主:潜龙在洋  时间:2019-03-09 15:04:25
一楼赏涯侄
楼主:潜龙在洋  时间:2019-03-09 15:04:25
现在绝大多数人受近现代西方文化的影响,对中国儒家文化有一个基本的偏见认为:中国儒家文化是“奴才、奴隶”的文化——诸如此类。

其实不然,那都是没有认真研究中国儒家体系,道听途说,以讹传讹的结果。

而真正的实质是:

1、中国儒家传统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人
2、中国儒家传统文化是一种“以人的社会性为核心的文化体系”
3、中国儒家传统文化是一种“以培养‘高、大、上’特别是‘大’人的文化体系”。

下面请稍安勿燥,请听在下慢慢道来。
楼主:潜龙在洋  时间:2019-03-09 15:04:25
一、学习和研究、思考必须找到原始文本以及原始文本所产生的社会环境条件为依据

现在大多数人之所以会产生儒家文化是奴才文化的结果,除了上面所讲的“道听途说、以讹传讹之外,就是其所取的思想理论的文本出现了错误,即用近现代关于孔子、孟子的相关言论为文本而片面化的结果。

而真正的学习研究和研究,则必须正本清源,回到其原始文本以及原始文本所产生的社会环境条件为基本依据来研究和判断。古人云:根深则叶藏,源远则流长,根不深而求其藏,源不远而求其流长者,未之有也。

换句说话:要研究孔子儒家文化的特点,必须回到其最原始的文本”《易经-系辞传》“以及《四书》之《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上来。特别必须回到孔子儒家文化所产生的社会环境上来。

之前我已经说过:孔子之儒家文化是因为孔子鉴于其所处的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崩坏的形势下,以西周的社会制度和相关现象为蓝本,探究其内在原因的基础之上产生的,即孔子试图以西周的安宁社会以及其内在基本原因为蓝本的基础之上,以”仁、义、礼、智、信“等为基本要素而建构起来的一种”秩序文化“,既以天道秩序之”天尊地卑,乾坤定矣“的大程度之下,构建的人道秩序的一种理论文化————

这个在前面我已经说过,在此不罗嗦了。

二、在这种秩序文化的条件下,以人为本形成一种规范的社会秩序,那么其关于人的具体要素是什么呢?答案是”大人“

这种秩序文化的条件下,以人为本形成一种规范的社会秩序,那么其关于人的具体要素是什么呢?答案是”大人“。当然,与之相对应的则有”圣人、贤人、君子、小人“等——,

上文中我们知道:研究一门学问,必须以其基本文本为基础,而不能使用其过了成百上千道手的内容为研究对象为基础,就象我们吃饭喝酒必须吃第一道程序,而不能吃那种嚼过或加了几十道水的酒一样。

事实是:在孔子儒家文化的基本篇章体系《易经-系辞传》以及《四书》中,其对于人的要求处处都较高,即孔子的儒家文化体系及其和谐社会,对人的基本素质必须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儒家文化体系及其和谐社会,是以人的高素质严要求为其基准的,是建立在一种具有较高素质的基础之上的人的构建的社会。因此,在儒家体系的文化中,其构建的理想社会是大同社会或和谐社会,而构建大同社会和和谐社会的人的基本要求是”圣贤、大人、君子“的群体,换句话说:儒家文化的理想社会是大同社会与和谐社会,而构建这个大同社会与和谐社会的人是具有较高素质的”圣贤、大人、君子“等即儒家文化在培养人才体系的方面是以培养”圣贤、大人、君子“为群体的一种文化。(与之相反,西方文化则对文化背景下的个体要求不高,而以一种制度约束,即在整体制度方面加以构建下的文化)——

这点在《易经—系辞传》以及《四书》中比比皆是:

1、”君子豹变,大人虎变,小人革面——“

2、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

3、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4、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

————

三、如何培养

儒家《四书》中,始终以《大学》为其开始之学的文化奠基者,朱子曾说:”盖不先乎《大学》,无以提挈纲要而尽《论》、《孟》之精微;不参之《论》、《孟》,无以融贯会通而极《中庸》之归趣;然不会其极于《中庸》,则又何以建立大木、经纶大经而读天下之书,论天下之事哉!以是观之,则读四书者又不可不先于《大学》,亦已明矣。“

而《大学》,顾名思义其核心宗旨就是培养”大人“之学,大的胸怀格局气质等情商内容以及相应的大的知识体系等。

————

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以这个为基本思路,去寻找支持或者反驳这个论点——

楼主:潜龙在洋  时间:2019-03-09 15:04:25
四、儒家文化最后为什么会演变成今人批判的所谓”奴隶文化“

1、理论研究本身的影响

我在思考诸子百家时,特别是思考《老子》与《孙子兵法》时,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孙子兵法》以战争为研究对象,但上升到其最高境界是恰恰是和平,比如:“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反之,《老子》以和平为最终目标,最终却被迫发现,他老人家的文字中充量着很多关于战争的内容以及阴谋————

很多理论事实证明:理论在上升到其根本时,会有走向对立面的迹象,就象从一方面登山,但一旦登临绝顶时,就会发现另一面与之相反相成————

同理:孔子儒家思想体系以“大同社会、和谐社会”来建构其理论体系,以“圣贤、大人、君子”等高素质、严要求来要素人————但我们知道: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由于孔子儒家对于人的要求太高而绝大多数人无法实现其要求,于是虚、伪、作等小人现象就开始出现了————

换句话说:中国儒家文化的“大人”标杆太高,因此在其标杆相形之下反而小人多,反之西方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并不高,在其标杆之下反而好象大多数人都挺君子一样。


2、一种文化的自身发展,其一开始清盈、纯洁,即其内在优质基因发挥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内在优质基因开始发挥隋怀,而其劣质基因开始发挥作用,即上文所说的大人的反面劣质因素小人、奴才的特点开始不断显现,这是其一。

而这一点在现在西方文化现象中正越来越明显,即西方文化的民-主之优质基因开始减退,而其劣质基因即分裂、撕扯现象不断呈现,导致当今西方社会的种种乱象,正好说明这一点。

其次就是作为管理者权势者一方不断加强其秩序、权威的特点,即政府一方不断估计助长了其劣质因素的加速,比如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强加了小人奴才文化的发挥,类似于今天西方政府助长了分裂局面的出现一样,如美国二党,英国二党以及其它欧洲左右一样————

3、文化本身走向其反面的另一因素

无论从那一方面来说,文化本身也具有加强自己强势因素的特点,孔子儒家思想在开始时是以秩序为其矛盾的主要方面,随着董仲舒以及特别是朱熹理学的完善,就把秩序的活力牢牢的开始固化,以至于酱釭失去活力。与之相比,西方文化则因为分裂而失去生机,二者同形而异名。

楼主:潜龙在洋  时间:2019-03-09 15:04:25

五、当今中国文化处第二大阶段的第二小阶段之“直方大,不习无不利”阶段

如果你将文化为基本研究对象,你会发现孔子儒家文化在中国成为核心文化的必要然,以及中国传统阴性文化的坤卦发展特点性,以及在坤卦发展过程中,历朝历代相应阶段文化群体的相应的特点性,如汉朝的文化群体的含章特点以及宋明时期文化群体的括囊特点。————

相应的,根据我以前的相关推演,当今中国文化正处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第二大阶段第二小阶段即坤卦之“直方大、不习无不利”的阶段,其特点相当于春秋诸子百家之阶段。

换句话说:当今时代的中国传统文化,正在携西方文化的优质因素基础之上,二者融汇产生新的中国文化,产生新的诸子百家的氛围并在此基础之上产生新的相应的思想理论体系,以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发展提供内在动力,而新时期的人才特点也同样具有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人才特点:正直、方正,大气等天然特征,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新的符合中华民族大同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民族群体氛围,如汉强唐盛今和谐的群体内在民族气质。即其杰出人物及英雄群体具有“正直方正大气”的特点,而其民族群体具有和谐、雍容、大度的群体特征。

记得毛委员的岳父杨板昌先生曰“不避桃源成太古,欲栽大树柱长天”————大树者,大人也,毛委员终其一生或许有这样那样的具体决策问题,但终其一生都为国为民为族,其大人特征却是毫无疑义的。

楼主:潜龙在洋

字数:3019

帖子分类:红袖天涯

发表时间:2019-03-08 01:34:06

更新时间:2019-03-09 15:04:25

评论数:1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