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我和崇范中学(抗日苏州沦陷时期的事)

我和崇范中学(抗日苏州沦陷时期的事)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19-03-13 11:24:34
在微信朋友群中,见转发的景范中学校史电子版上,竟有我的一段“小史”,朋友并有附言问,是他们向你征稿你自己写的,还是他们编写的?答曰,是他们编写的,我也第一次看到。
那小史写道,他是崇范中学时期一九四五年初中毕业,一九四九年参加政府工作,后来主要在苏州市五中教数学,一九九二年退休(离休)。另外写到我父亲兄弟姐妹的名字,还写到我退休前后的写作等等,一共有四五百字吧。
现在的景范中学,就办在当年的崇范中学老地方。所以,崇范中学就被认作景范中学的前身,我们当年崇范毕业的校友,也认景范为我们的母校。前几年(可能还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次一九四五年毕业的老同学聚会,也是回到母校,而且邀请当时的校长等领导一起参加,并由他们带领,参观了当时的学校等等。
我是一九四二年进的崇范,到一九四五年毕业。当时是抗日战争时期苏州沦陷年代。我父亲已随学校迁往西南大后方,我们随母亲在苏州。读小学都是在南显子巷育英女中的附小(因为姨妈在育英女中任教),初中都是在崇范读的(我们兄弟三人,分别是记一九四一、四二、四三年入学的,不知道那校史中是否把我们三人都收进去了)。
父亲到北平去到大学任教以前,是在苏州中学任教的。日本侵略军占领苏州以后,竟把苏中中学校舍和孔庙都占为军用,后来抗战胜利,苏中复校,我正崇范毕业,考入苏州中学,第一年高一还是借用公园路(现在市一中)校舍读的,到第二年回到三元坊,还看到日本侵略军养军马咬坏的礼堂柱子的痕迹。在沦陷时期,苏州有伪政府,苏州中学也有伪苏中。而真苏中,就一分为二,一是搬迁到未被日寇 侵占的地区续办(后来也改以私立学校名义伪装),一就是留在苏州部分教师不愿在伪政府伪苏中任职的,以胡达人私立老师为校长,在范庄前和花驳岸办起的私立崇范中学( 花驳岸是女子部,我姨妈也从育英女中转来崇范女部)。近年苏州中学编印的校史资料,也把崇范中学列入他们的校史系统,画在校史树图表中。
崇范的胡达人校长,在苏州中学任教时和我父亲是同事,而且是好朋友,父亲晚年所写师友杂忆书中,也记有老友的名姓和事迹。所以我姨妈在崇范任教和我们三兄弟到崇范就读,都和父亲与胡校长的私交有关(而且我们弟兄三个,都是在育英附小读毕五年级,就跳过六年级不读,直接到崇范上中学的)。
我是一九三二年生人,一九四二年就上初中,按苏州人虚 年龄算法,也只有十一岁。到抗战胜利一九四五初中毕业,也只有十四岁。其实可以说不大懂事的,但是知道日本侵略中国,当时虽然私立中学,也被迫一律要学日语。虽然也是有用的知识,但是有些同学,出于民族感情爱国意识,就是不愿学这个日语,而当时伪政府教育局规定,日语不及格,不能升级。我在崇范读初中,每年日语都不及格。要补考及格才能升级(或毕业)。幸而补考是在校长室进行,胡校长自己出题、监考、批分。我补考多次,每次试题都一样,默写片假名字母,我都默不全,都得六十分,及格。
日本侵略者,伪政府等等,在占领区(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但是即使是后来被称作“伪学校”的当时的县中省中,教师,还都是中国人,后来那些“伪学校”里就读过的学生,长大成人,许许多多都成为对中国有用的人才。以我们一九四五年初中毕业的同学为例,在台湾就有当大学校长的,在大陆就有成为院士的(顾健人同学),在苏州也有有成就担任过市政协委员的(不止一人,例如程湛田)。奇怪的是前几年出版的《苏州教育志》,对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五年这八年中的苏州教育,竟全部忽略,没有崇范中学,也没有育英女中。最为令人不解的事是育英女中的校长张建初先生,是苏州著名的教育家,《苏州教育志》中收有他的小传,张先生历年办学历史,有战前(一九三七年前)的有战后的,而就把育英女中这一段跳过。胡校长办崇范的事当然也没有了(所幸景范中学苏州中学都承认这段历史,连我也因此被列入校史,成为“历史人物”)。当年在沦陷区学校就读过的学生(及他们的家长)都不会忘记那一段期间的学校和老师的,《苏州教育志》忽略了这段时间的教育史,看来应当是一个缺点吧。
一九九零年后,台湾整理父亲遗作,编辑出版全集的时候,发现有一本遗作(未完成)底稿,是写在当年的旧家书信纸背面的。这部底稿后来以《读史随劄》书名收入全集。而书稿背面的家书,其中就有关于我们弟兄三人在崇范上学时的事(记在母亲以及我们几人所写信中)。略抄几件。

一九四三年 一月十三日 (拙、行兄弟给爸爸的信)

爸爸:

接到你信的那天,恰巧是学校中大考,所以没有写回信,今天已考完,各科簿本也发回了,母亲说把作文簿拆成一张一张的寄给你,但又因怕过重,所以就在每一次写信时夹一张寄,完后请你给我们保存着。国文是沈健行先生教的,将近学期终了时,他的大女儿因患伤寒而去世,他受这打击后因精神不振而请假一月,我和二弟曾去望过他,他叫我写信时候候你。作文共六篇,末二篇不是沈先生改的,其余都是。今天早上我和二弟拿了砚台写字,墨刚停手不研就冻了起来,没有办法只好放在脚炉上烘,写好了两张大字,砚台中的墨都变成了水汽,只好不写,明天又不知怎样写。二弟信已经写好了,母亲嫌他写得太短,他说只会做作文,不会写信,所以要请你下次写信时出几个题目来。小阿姨送给我两本言文对照的论语,我预备在寒假中看完它。小妹生病,今天已好,共计五天,我在写信她在床上说爹爹欢喜我,横抱三年,竖抱三年,抱到六岁才不抱。敬祝

冬安

儿 拙叩上

上次去拍的照因为不好,所以不寄给你了,重拍后再寄给你,本次共寄出二篇作文,一暑期生活杂忆,二秋风的自述。

一月十三日



爸爸大人:

那天接到你的信,恰巧是大考,所以没有就写回信,现在大考已经完毕,簿子都发了下来,母亲说要把作文簿寄给你看,但是因为怕太重,所以分开了寄来,请你订好了保存起来。

现在六官已经很大了,可以独自行走,否则常常和小妹、元元游戏,这两天小妹有些不舒适,所以她常常独自游耍。祝你

安康

男 行叩上 一月十三日



一九四二年母亲写的



拙行八时上课,七时半出门,六时半下楼,盥洗早餐,尚来得及,孩子们上学后,我上街买菜到校,下午四时回家,做菜预备晚饭,拙行归须五时余,六时半晚饭,夜间督诸儿温课两小时,已倦极!睡稍迟,即失眠,今冬不如去冬健,因时时念及你的健康!盼来信!

一贯 十二月二十六日 四二年



一九四三年 三月某日(缺末页)

四哥:

上星期发信后,没有接着你信,颇念!家中一切如恒,新居尚安静,关着门,一切不问,颇觉自在!惟天气热,恐不胜其闷,好在花园尚非禁地,可自由走走。诸儿自迁居后,发现旧杂志,颇感兴趣,课余之暇,常手执一卷。此间学校四月一日起,放春假五天,届时拟下乡筹母亲葬事,家中叫鸿妹来照顾。三月三十一日,崇范举行旅行灵岩,二儿都要去,今日全县初中一学生,选派代表赴南京检阅,其余的人,前去送行,行儿自家至校,整队赴中山堂,再至火车站,回学校,以时间尚早,回至文山吃饭,饭后到校,放学回家,不觉吃力,





一九四三年 四月三日 (拙给爸爸的信)



父亲大人:三月十二日我们从城曲草堂搬到了西花园末一进的房子中来了,这里有七间住房,其中六间有地板,一间没有,一间柴房,一间厨房,一共九间。我们住在这里已三星期了,起先几天六官不肯住,睡觉醒来就要叫母亲抱她到旧家里去。



三十一日学校中举行春季远足,目的地是灵岩山。母亲替我和二弟每人预备了两只面包,一大一小,几只山芋荸荠,两只鸡蛋一包豆一碗肉带去,大阿姨也有。到了山上,就和二弟分散了,我和同学在西施洞中吃了面包才再到上面去,回家和大阿姨二弟一同走的,到家已晚,他们都睡着了,只有母亲和老妈妈没有睡。一号起放春假放到七号,八号到学校。







一九四三年母亲写



明日六月六日教师节,当局有尊师运动,演剧哪,歌咏哪,到时一番热闹,空前未有,然而极少实际,枵腹的还是枵腹。崇范沈师,对拙行实有大恩(现拙仍由他教),拟命二儿送些白米(米价每升五元,现市上无处买白米)去,表示敬意。

一贯 六月五日



一九四四年 七月二十八日(行给爸爸的信)

父亲大人膝下敬禀者,此暑热甚,蚊蝇繁多,床不堪睡,皆寝于地而又蚤扰。且喜阖门安好,尚足慰远念。左传日读一篇,由杨太先生教读,作文每星期日一篇,亦由杨太先生批改,且兼课读唐诗日二三首。大哥考取省一,每日上午到校补习。大阿姨日间出外,晚归课读论语。小妹拟跳考高小一年级,六妹亦将入校。今日为

大人寿辰,母命儿等远具面食以为贺,且作书

上禀,兼请

寿安

儿 行叩上 七月二十八日



数件家书略可看见当年在崇范读初中,以及当年学校家庭情形之点滴。景范中学校史中收入了我一九四九年以后的经历,却不可能写到当年我们在校时的情形。即使让我回想,也是想不出的。幸而还留有当时的一些信,所以抄一些在此,或许有人喜欢?

全文至此完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19-03-13 11:24:34
@东化村 2019-03-12 11:30:29
那时的书信教育好。
现在的孩子们似乎都不会写信了。
-----------------------------
那时课外作业和补习班没有现在这么多。

楼主:毕明迩

字数:3601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19-03-12 18:03:05

更新时间:2019-03-13 11:24:34

评论数: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