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吠陀奥义书思想 道家思想 元气论与阴阳八卦 偈颂 禅诗

吠陀奥义书思想 道家思想 元气论与阴阳八卦 偈颂 禅诗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4-27 11:47:56
我基本上,解读了海德格尔在谈论什么。

可惜大陆的那些哲学导师们,还在云里雾里的说道,除了孙兴周教授基本摸到了海德格尔的根基。

海子,用他的生命与诗歌,诠释了吠陀经与海德格尔哲学。

既要言说,又不可言说。

一切皆在文字之外。

用诗歌这一载体来【思】【深观】生命的法相,此乃禅学的本怀。

偈颂,禅诗,成为谜一样的东亚文化的精华。

偈颂,禅诗,最早的源头就是吠陀经与奥义书,印度的佛学严格定义,只是印度婆罗门的庞大思想体系的一员。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4-27 11:47:56
在谈论吠陀经 、奥义书、佛经、道教之前,先要谈论诗人与诗歌,因为诗歌的【思】与禅学的【深观】,以及海德格尔哲学的【存在】是同一个指向。

将海子的诗歌,余秀华、雷平阳、极目千年、钟磊的诗歌,里尔克的诗歌,佛经的偈颂,圣经的赞美诗与耶利米哀歌,与《吠陀经》的诗歌对比,就可以清醒的明白。他们记载的就是人类生命灵魂的延续与发展。

这才是人类的历史真相。

《三诗人书简》是里尔克、茨维塔耶娃和帕斯捷尔纳克三人间的书信集。通过对话,就可以知道诗人谈论的就是那个【永恒的存在】。

1926-5-10 里尔克致茨维塔耶娃



我所有的话语都骤然向你涌去,每个词都不愿落在后面。在目睹了舞台上的生活之后对帷幕感到难以忍受的观众们,不正是因此而慌忙退场的吗?

1926-5-12 茨维塔耶娃致里尔克



如果四年的时间就可以使我们和勃洛克这样一位诗人的死亡和解,那么与普希金(一八三六年)又该如何是好?与俄尔甫斯(?)呢?任何一个诗人的死,哪怕是最正常的死亡,也是反自然的,亦即凶杀,因此,诗人的死亡是无止境的,无停顿的,永恒地、时刻延续着的。普希金,勃洛克,——为了一下说出所有诗人的名字——俄尔甫斯——从来就不会死去,因为他现在(永远地!)正处在死亡之中。在每一种钟爱中都有重新,在每一种钟爱中都有永恒。因此,在我们自己还没有成为“逝者”的时候,就不会有任何的和解。(似乎,这句话用俄语说起来要更好一些)。



关于诗人和民众的故事市永远真实的,重复不止的,——真想摆脱这一切啊!

1926-5-22 茨维塔耶娃致帕斯捷尔纳克



因为力没有很多,只有一种,而其余的一切都是力的程度。



能够燃烧却不留下灰烬的,就是上帝。



“整个一生我都想和大家一样。

但是世界,披着优美的衣裳,

却不来倾听我的痛苦,

于是我只想,像我自己那样。”(帕斯捷尔纳克)

1926-6-3 茨维塔耶娃致里尔克



在生命之前,人是所有和永恒,一旦生活起来,他即成为某人和现在。(在,有,——并无区别!)



现在——都过去了。现在,我在给你写信。

1926-7-1、2 帕斯捷尔纳克致茨维塔耶娃



我害怕城里的夏天,因为这是一个活着的、生活的人的最现实的现实的总合。……生活的主题,或曰众多生活主题中的一个,被野蛮地、狂热地突出了……



我爱世界。我想一口吞下它。我的心跳常常会因诸如此类的愿望而加速,以至于第二天的心跳会变得衰弱起来。



上帝啊,我是多么爱我不曾是和不会是的一切啊!我只是一个我,这叫我多么悲伤。



天色已近黄昏,两岸都有人在游泳……只是在中学时代,我才有过这种大面积的忧郁。



眼前的风景充满着一种忧伤,这忧伤刚从遗忘中步出,又立即返回到遗忘中去了。



对于动物来说,长笛奏出的是真实的长笛之音(绝对的、注定的现实主义),对于心灵来说它却是比喻的,发出了号角的声响。



1926-7-10 茨维塔耶娃致帕斯捷尔纳克



我的抱怨——是关于无法成为肉体的抱怨,是关于无法沉入水底的抱怨。



鲍里斯,这一切是如此的冷漠和理智,但在每一个词的背后,却是一个生动的事件,一个活生生的、重复出现的、有教益的事件。

1926-8-22 茨维塔耶娃致里尔克



我所有的青春时代(自一九一七年起)——是一件粗活。



莱纳,我了解你,就像了解我自己。我愈远地离开自己,便愈深地潜入自己。我不活在自己体内——而是在自己的体外。我不活在自己的唇上,吻了我的人将失去我。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4-27 11:47:56
世界真如皆是空寂。但是人类的存在,确实是赋予了世界的意义。空寂的真实一面,正是山花烂漫,一片生机,你只有欣赏的权利,不可具有非分的占有的心。人就是人,神就是神。

海子---存在主义--禅学--海德格尔,是一体的。只有从这一角度,才可以解读海子。

《我的窗户里埋着一只为你祝福的杯子》是现代诗人海子创作的一首诗。

那是我最后一次想起中午
那是我沉下海水的尸体
回忆起的一个普通的中午
记得那个美丽的
穿着花布的人
抱着一扇木门
夜里被雪漂走
梦中的双手
死死捏住火种
八条大水中
高喊着爱人
小林神,小林神
你在哪里

------------------------------------

何以语言是“最危险的财富”呢?

语言是一切危险的危险,因为语言首先创造了一种危险的可能性.危险乃是存在者对存在的威胁.

而人唯凭借语言才根本上遭受到一个可敞开之物,它作为存在者驱迫和激励着在其此在中的人,作为非存在者迷惑着在其此在中的人,并使人感到失望.

唯语言首先创造了存在之被威胁和存在之迷误的可敞开的处所,从而首先创造了存在之遗失的可能性,这就是----危险.

-----------海德格尔

==========================

超越语言的幻觉,才是逃离世界的荒谬。因为世界的一切荒谬,皆是源于人类语言对于【神灵】【本真】【真如】的僭越。
语言,包含了人类一切的贪婪、残暴、兽性、美好与幸福的幻想,因为人类不清净。只有清净者才有欢乐,这就是吠陀经、奥义书的诉说的东西。

“善现,命者清净即布施波罗蜜多清净,布施波罗蜜多清净即命者清净。何以故?是命者清净与布施波罗蜜多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命者清净即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清净,净戒乃至般若波罗蜜多清净即命者清净。何以故?是命者清净与净戒乃至般若波罗蜜多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
“善现,命者清净即内空清净,内空清净即命者清净。何以故?是命者清净与内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命者清净即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清净,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清净即命者清净。何以故?是命者清净与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
“善现,命者清净即真如清净,真如清净即命者清净。何以故?是命者清净与真如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命者清净即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清净,法界乃至不思议界清净即命者清净。何以故?是命者清净与法界乃至不思议界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

----------大般若经 191卷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4-27 11:47:56










@一之门 2019-03-09 14:13:43
比如黑和白,你要问什么是黑,会有结果吗
-----------------------------
你要问什么是黑,话语一出口,你的内心,就被黑暗遮蔽了。


因为,所谓的黑的,白的,就出于你的心意识。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4-27 11:47:56
禅诗与吠陀经 奥义书完全一致。

禅诗

《夜访荒山遗寺》


我用一盏佛灯点亮身体,火焰有半张脸。

另外半张脸不是自己的袈裟,

恍惚是月光打湿的衣袖,鼓响风儿的一个音孔。

我被空洞困住,是黑暗的复调,

是星宿之间的徒劳,是万物的收容之物。

我索性在山上盘腿大坐,先坐下来歇歇脚,

先拆去自己的脚趾,十个白笋尖叫。

山顶的路已经废止,落在荆棘之上。

我拆开自己的头骨,思想在脑后丘上停顿。

尔后,僧侣们在我胸腔的四壁上奔跑,尘世在午夜裂开。

我的心跳泛起婴儿的啼哭声,蛰伏在草尖上,

可以干净一点,包含着寺院的苦味。

寺院里的木鱼声遁世,了结了善恶之果,

在小路上折返,一路裹走香客。

经过我结痂的虚无,经过我尚存的肉身。

木鱼声在我的身体里翻身,泼出我的身体里的水,

吸走我的声音,穿过我身体的幕布。

=============================
印度古《吠陀》(Veda)经,是印度上古时期一些文献的总称,在印度历来被认为圣典,是印度古代流传下来的典籍,称作神圣的知识或神的启示。四吠陀向来被视为天启圣典,不仅为古代印度人所信崇,及至近世,印度人亦认其有最高威权。

Veda本来不是书面文字,而是宇宙间的声波,自存于宇宙之间。吠陀文献的总体包括《奥义书》都被奉为天启的圣典,是印度最早期的思想根本。吠陀经是宗教的知识根源和一切圣名的基础,是世上仅存最古老传统文化的活经文。吠陀经为古圣哲于甚深禅定中,直接得到启示,把这些声音记忆起来,代代口传,不见文字,从而把这些宇宙间的智慧,流传下来。吠陀经在书写之前它们是靠口传保存下来的,以保传其声音之显示。吠陀先知们就是这样,设法用口述的形式保持他们传递的知识的完整性。直至近世,才有把它们印为书籍。至于今日,人们在诵读本集时还保留着来自印度早期沿袭下来的特殊音调和节奏。吠陀经是古梵文创作的颂神诗歌,崇拜天地日月风云雷雨,以及山川庶物等自然万象,对之歌咏赞颂,这些诗歌也赞颂传统受崇拜的诸神,其实这些神大多代表自然现象。他们认为凡是祭祀神祇,禳灾祈福等事,都用《吠陀》赞颂来歌咏它,就可得到感应。

因而,吠陀经奥义书,就是印度古文化的诗歌。 四吠陀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分别被称作《赞诵明论》、《歌咏明论》、《祭祀明论》和《禳灾明论》。

《梨俱吠陀•有转神赞》 巫白慧译


无既非有,有亦非有;/无空气界,无远天界。
何物隐藏,藏于何处?/谁保护之?深广大水?


死既非有,不死亦无;/黑夜白昼,二无迹象。
不依空气,自力独存,/在此之外,别无存在。


太初宇宙,混沌幽冥,/茫茫洪水,渺无物迹。
由空变有,有复隐藏;/热之威力,乃产彼一。


初萌欲念,进入彼内,/斯乃末那,第一种识。
智人冥思,内心探索,/于非有中,悟知有结。


悟道智者,传出光带;/其在上乎?其在下乎?
有输种者,有强力者;/自力居下,冲力居上。


谁真知之?谁宣说之?/彼生何方?造化何来?
世界先有,诸天后起;/谁又知之,缘何出现?


世间造化,何因而有?/是彼所作,抑非彼作?
住最高天,洞察是事,/唯彼知之,或不知之。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4-27 11:47:56
在吠陀传统中,人类的生活被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应该执行某些日常的仪式和灵性修持。为何以及如何执行那些仪式得到详尽解释,据说执行火供可以获得极大的恩典。火在吠陀文化中被崇拜,宇宙的显现是由地、水、火、风、空五大元素组成,在五元素中首个具有形式的是火元素,火在各种仪式中得到崇拜。火被视作神,而我们身体火的粗糙形式是消化火(Jataraagni),微妙形式是体温。感官之首神(Adhisthaana Devata)话语是火元素,这就是为什么争吵使人面红耳赤。仪式帮助个人获得内心安静、冷静和满足,有助于引导正法生活,正法生活是灵性生活最基本支柱和解脱的前提。个人需要大量的恩典(Punya)才能寻求自我知识,获得自我知识将使人们从轮回中解脱。

同样,禅学也延续吠陀经的传统,谈论五大元素。释尊出家之后,首先游访毗舍离城内跋加婆仙人的苦行林和其他城内的苦行林。接着来到王舍城,谒拜阿罗逻加蓝仙人,从他修习梵行,坐禅入“无所有处定”,但穷尽诸师所证约之道,感觉并未抵达真解脱门,便转到郁陀迦罗摩子仙人门下,继续习禅,进入“非想非非想处定”。然而这些法门终未脱离世间,而至真解脱门。释迦因此结束了六年的苦行修禅生活,独自来到尼连禅河(今利拉詹河)的溪流中沐浴净身,接受牧女的乳糜之供;康复后再到今为菩提伽耶的地方,于一棵毕钵罗(即菩提树)树下结跏趺坐,静心正念,发大誓愿:“我今若不证无上大菩提,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经过冥思默照达四十九天,他终于证得无上菩提,彻悟了宇宙人生的真谛,实乃“缘起性空”、“性空缘起”顺逆四字。由此明白“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静涅槃”这三法印的道理,堪称叩启了真解脱门。

在这扇门内,释尊宴坐树下先除五盖,次第证入四禅,继而由定而通,得宿命、天眼,他心等智,现量遍观自他生死流转的历程。然后依缘起法,逆顺观察生死流转的因果,从果溯因,发现无明乃生死之源,更以智慧返照,断无明尽——至此,天色将晓,释尊与启明星,心星朗照,霍然悟明,得无上正等正觉。

这一过程,使释尊由禅思至无禅思而成佛,成佛的经验为启迪众生的心智开方便门,因而又成了佛学之源。他的学说思想基础是由定生慧,依“止”修“观”,在四禅寂定心中内观,一心缘起。通过修世间的“止”,达到修出世间的“观”,进而获般若智慧。象这样因定生慧,止观双运的佛法,之所以被佛门诸乘各宗奉为修习定慧之禅的准则,实是它有比诸外道高明之处。

禅学,主要指向明心见性,指向达到成佛的涅槃境界,也就是吠檀多。
在吠陀传统中意味着《吠陀经》的结束,吠檀多它是自我知识被划定的纯粹定位名称,吠陀的结束部分也被称为知识部分(指自我知识部分)/或奥义书(Upanishad)。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4-27 11:47:56
Upanishad的Shad词根具有非常全面的含义,第一个意思是在获得自我知识的情况下,引起累积的我执、悲伤、内疚、伤害,等人类问题的解体;第二个意思就是求道者的寻求结束,其寻求完成,人的生命是无穷无尽的满足欲望,满足了一个欲望,另一个强烈欲望又等待实现,而一旦获得自我知识,这种自我满足的追求就终结;第三个意思是使你获得解脱,或摆脱一切限制的自我知识。



经典说,自我的认识者跨越悲伤(aokmavit Shokamtarati),这并不意味着自我的认知者没有任何痛苦,而是自我认知者在每个生活状况中都不会感到困惑,他们获得内在智慧,将痛苦和愉悦等同看待。内心的成长是灵性之旅的真正成长,一般人要么安抚我执,要么纵容我执,这不是正确看待问题的方法。该知识是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的问题,前缀Upa意思是最近的,离你最近的,离你最近的是你自己;而另一个前缀Ni指非常确定的知识,任何基于信仰体系的知识都是不可验证的,在正确知识的情况下可能动摇,而这种知识不被任何代价所动摇,这是终极的知识。



自我(atma意识)的本质在这部分吠陀中得到了很好的确立,这部分称为知识部分(奥义书)。自我始终(Nitya)存在,而身体并非如此,身体受到时空制约,而自我是始终的、永恒的、纯粹的和一切知识(Shudda Buddha)。由于无知(Avidya),个体(jiva)不能认知存在于每个知觉和推论中的永远纯粹的意识。



整体(Samashti,Paramatma)不与个体(Veshti)分离。自我无所不在,不是任何形式知觉、推论等对象;而所有认知藉由自我成为可能。自我是主体,没有轨迹,但其本质可以通过《奥义书》揭示的文字(Shabda)来领悟。

吠陀传统谈论的自我与整体的指向,就是海德格尔哲学谈论的本真的敞开的存在境域。
也就是禅学谈论的,祖师西来意,或者我的本来面目。

禅学公案对此有极多的偈颂与禅诗,以及大量的文字解读。

南泉问黄蘖。定慧等学明见佛性是否。蘖曰。十二时中不依倚一物。师曰。莫便是长老见处否。蘖曰不敢。师曰。浆水钱且置。草鞋钱教谁还。

颂曰。



猎猎奔驰势不休。草深风劲更堪愁。翻身师子无寻处。空使行人说路头。(佛慧泉)。

昨夜银蟾夸箕尾。蓦然一阵天风起。卷尽千重万重云。碧空寂寂凝如水。(佛鑑懃)。

问答分明已切磋。几人于此见譊讹。少年曾决龙蛇阵。老倒还听稚子歌。(龙门远)。

==============================

南泉因东西两堂各争猫儿。师遇之。白众曰。道得即救取猫儿。道不得即斩却也。众无对。师便斩之。赵州自外归。师举前语示之。州乃脱草履安头上而出。师曰。汝适来若在。即救得猫儿也。 颂曰。

两堂上座未开盲。猫儿各有我须争。一刀两段南泉手。草鞋留著后人行。(汾阳昭)。

两堂俱是杜禅和。拨动烟尘不奈何。赖得南泉能举令。一刀两段任偏颇。(雪窦显 二)。

公按圆来问赵州。长安城里任閒游。草鞋头戴无人会。归到家山便即休。

手把狸奴定死生。禅人空使口相争。赵州救得成何事。恰似天明打五更。(佛印元)。

提起两堂应尽见。拈刀要取活狸奴。可怜皮下皆无血。直得横尸满道途。(白云端 二)。

狸奴夜静自舒张。引手过头露爪长。王老室中巡逻了。狼忙走出恐天光。

雪刃含光射斗牛。不唯天地鬼神愁。命根落在南泉手。直下看看两段休。(保宁勇 二)。

狸奴头上角重生。王老门前独夜行。天晓不知何处去。楚山无限谩峥嵘。

一刀两段南泉令。当头高著赵州关。劈面若无宗正眼。又随流水落人间。(照觉总)。
狼烟起处看兵机。不是将军孰辨伊。两段一刀垓下令。威风千古霸雄基。(圆通僊)。

当机不荐眼如痴。岂辨锋鋩未露时。日暮草鞋头戴去。暗中拊掌笑嘻嘻。(成枯木)。

作者纵横斩万机。赵州头戴草鞋时。当台宝鑑无私烛。离匣金刀岂乱挥。(罗汉南)。

伯牙之絃。鸾胶可续。调古风淳。霜月可掬。南泉南泉。龙象继躅。(佛心才 二)。

草鞋头戴与谁论。四海无风浪自平。解道曲终人不见。江头嬴得数峯青。

五色狸奴尽力争。及乎按劒总生盲。分身两处重相为。直得悲风动地生。(龙门远 二)。

安国安家不在兵。鲁连一箭亦多情。三千劒客今何在。独许将军建太平。

要得狸奴觌面酬。浑如钳口鎻咽喉。一刀两段从公断。直得悲风动地愁。(佛灯珣 二)。

堂前饭店重新贩。屋里扬州胜外求。头戴草鞋高跨步。晚春江景也风流。

斩了猫儿问谂师。草鞋头戴自知时。两堂不是无言对。只要全提向上机。(踈山如)。

南泉提起为诸人。自是诸人眼不亲。付与赵州呈好手。拈来觌面便翻身。(楚安方)。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4-27 11:47:56
@爵士猫大懒虫 2019-03-09 08:28:50
将海子的诗歌,余秀华、雷平阳、极目千年、钟磊的诗歌,里尔克的诗歌,佛经的偈颂,圣经的赞美诗与耶利米哀歌,与《吠陀经》的诗歌对比,就可以清醒的明白。他们记载的就是人类生命灵魂的延续与发展。
这才是人类的历史真相。
-----------------------------

周溪村翁: 举报 2019-03-09 16:45:15 评论

似乎答非所问,脱离本帖主题.


爵士猫大懒虫:
2019-03-09 16:57:38 评论

评论 周溪村翁:

何为不安?

是财富吗,是权势吗,是女人吗,这些皆可以是不安的源头。

但是颜回为何心安耶?

因为颜回已经找到了安生立命的那颗心。

我是一针见血,直插大众的烦躁不安的贪婪之心。

当今的国人,不是比40年前更加不安吗!

那时候,真的可以夜不闭户。

先生应该比我,更加有亲身感受。

那是天堂。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4-27 11:47:56
@爵士猫大懒虫 2019-03-09 08:28:50
将海子的诗歌,余秀华、雷平阳、极目千年、钟磊的诗歌,里尔克的诗歌,佛经的偈颂,圣经的赞美诗与耶利米哀歌,与《吠陀经》的诗歌对比,就可以清醒的明白。他们记载的就是人类生命灵魂的延续与发展。
这才是人类的历史真相。
-----------------------------
爵士猫大懒虫:
2019-03-09 17:17:23 评论

评论 周溪村翁:

唐宋时期,是东亚文明的最高峰。

万历时期,乾隆时期的繁荣,背后是人性的高度贪婪,金瓶梅记载的血粼粼的,潘金莲、西门庆就是真实的写照。

和坤就是乾隆帝亲自养大的巨贪,巨盗。


所谓的大清的败落,就是源于乾隆这个十全老人,太平天国运动的恶果,应该算在十全老人头上。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4-27 11:47:56
在吠陀传统中,有四种人生追求(Purusharthas):正法(Dharma)、财富(Artha)、实现愿望(Kama)和解脱(Moksha)。为了获得财富和实现愿望,人们必须坚守正法,才有资格踏上解脱之路。弃绝是人生中的最后一个阶段,弃绝是伟大的誓言(Maha Vrta),致力于追求自我知识的一种伟大的生活方式。如果由于自己的遗漏和差池而发生任何偏差,那么在此人变得更成熟,并执行《吠陀经》中提到的某些火供之后,此人可以重新回到自己的生活方式。

吠陀一般分为仪式部分(karmakanda)、知识部分(jnana kanda)/或《奥义书》(揭示自我知识)。


在《奥义书》中,个体等同于主,一旦个体通过瑜伽修习(严守戒律的生活)来克服自身局限性,那么个体心智中所含杂质就会消退,并使自己接受自我知识。资格对于自我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关于开发自我知识的资格的详细讨论在“仪式部分”中被全面地展示出来,居于正法的生活是寻求自我知识的资格,自我知识有助于克服个体的所有悲伤和局限。个体自我作为宇宙自我(jiveshwara ikyam)通过自我发现的事件而建立,自我存在于一切感觉和行为中,被《奥义书》教义很好地诠释,它消除以身心复合体来自我界定的局限性。

获得自我知识的三个重要步骤是:聆听(Shrevana)、思考(Manana)和冥想(Nidhidhyasana)。聆听一位已奠定了自我知识的合格老师教授《奥义书》的教导,即聆听;在聆听的基础上,运用推理和辨识力的内在能力来抵制自我的无知根源,藉由经典来寻找真理的内在探究是思考;我们搅拌奶油来获得黄油的方法,是无形而存在的,个人必须进行内在搅动,以使自己奠定自我知识。一旦个人证实了自我知识,他仅需冥想来根植于该知识,此后那人根本没有内在分心,他根植于自我知识,就像海洋奠定自己可能/或不依赖于河流的流入,海洋不受河流旱涝的影响。自我了悟者就像水中荷叶一样活着,叶子虽然长在水中,却始终不受水的影响。


禅学就是吠陀传统在东亚大陆的延续。禅学的思想,就是聆听(Shrevana)、思考(Manana)和冥想(Nidhidhyasana)。也就是听经闻法,深观因缘,禅修止观的方法。东亚大陆的起信论、圆觉经是禅学的重要基础理论。

大乘起信论

云何立义分?谓摩诃衍略有二种,有法及法。言有法者,谓一切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依此显示摩诃衍义:以此心真如相,即示大乘体故;此心生灭因缘相,能显示大乘体、相、用故。所言法者,略有三种:一、体大,谓一切法真如,在染在净,性恒平等,无增无减,无别异故;二者、相大,谓如来藏本来具足无量无边性功德故;三者、用大,能生一切世、出世间善因果故,一切诸佛本所乘故,一切菩萨皆乘于此入佛地故。

云何解释分?此有三种,所谓显示实义故,对治邪执故,分别修行正道相故。此中显示实义者,依于一心有二种门,所谓心真如门、心生灭门。此二种门各摄一切法,以此展转不相离故。
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以心本性不生不灭相。一切诸法,皆由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妄念,则无境界差别之相。是故诸法从本已来,性离语言,一切文字不能显说;离心攀缘,无有诸相;究竟平等,永无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说名真如。故从本已来,不可言说,不可分别,一切言说唯假非实,但随妄念,无所有故。言真如者,此亦无相,但是一切言说中极,以言遣言,非其体性有少可遣、有少可立。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华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是则名为因地法行。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文殊汝当知: 一切诸如来,
从于本因地, 皆以智慧觉。
了达于无明, 知彼如空华,
即能免流转; 又如梦中人,
醒时不可得。 觉者如虚空,
平等不动转, 觉遍十方界,
即得成佛道。 众幻灭无处,
成道亦无得, 本性圆满故。
菩萨于此中, 能发菩提心;
末世诸众生, 修此免邪见。”

===========================
禅学祖师,讲吠陀思想与大乘思想完全融合,提出了自己的解读。

无心论一卷

释菩提达摩製

夫至理无言。要假言而显理。大道无相为接麁而见形。今且假立二人共谈无心之论矣 弟子问和尚曰。有心无心 答曰。无心 问曰。既云无心。谁能见闻觉知。谁知无心 答曰。还是无心既见闻觉知。还是无心能知无心 问曰。既若无心。即合无有见闻觉知。云何得有见闻觉知 答曰。我虽无心能见能闻能觉能知 问曰。既能见闻觉知。即是有心。那得称无 答曰。只是见闻觉知。即是无心。何处更离见闻觉知别有无心。我今恐汝不解。一一为汝解说。令汝得悟真理。假如见终日见由为无见。见亦无心。闻终日闻由为无闻。闻亦无心。觉终日觉由为无觉。觉亦无心。知终日知由为无知。知亦无心终日造作。作亦无作。作亦无心。故云见闻觉知总是无心 问曰。若为能得知是无心 答曰。汝但子细推求看。心作何相貌。其心复可得。是心不是心。为复在内为复在外为复在中间。如是三处推求觅心了不可得。乃至于一切处求觅亦不可得。当知即是无心 问曰。和尚既云一切处总是无心。即合无有罪福。何故众生轮迴六聚生死不断。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4-27 11:47:56
孙嘉鸿这篇文章,很有代表性。这就是心意识被卡住了,无法放下自己的执念。

苦集灭道(一)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58635531

世尊在对不同的对象阐述佛法时,总是倾向于在对方已有的概念上把佛法阐述明白。比如,对方习惯用五蕴来划分一切,那世尊就从五蕴的角度切入;对方对世界的领悟是建立在业的概念上的,那世尊就讲应该怎么正确的理解业。所以,世尊不和世人争,只是世人与世尊争。

在当代,恐怕很少人再用蕴、界、处或者四大来构造自己的世界观。一种非常主流的见解是,物质决定意识。比如,《神灭论》作者认为,肉体只是承载意识的容器:肉体在,意识在;肉体死亡,意识自然就因无依托而一了百了。

物质能决定意识,这是正确的,比如肚子饿了的时候,你就会产生要吃东西的念头。然而,不仅物质能决定意识,意识也能决定物质,比如你产生吃东西的念头,你就会控制身体去寻找食物塞到嘴里。事实上,身体能够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都是靠意识驱动的;甚至,身体能够一直存续,也是意识作用的结果:倘若没有意识,身体无非就是一坨包含着骨头血液和大小便的肉堆,很快就会腐烂掉。再进一步,不仅物质能决定意识,也不仅意识也能决定物质,意识也能决定意识。比如当你睡觉做梦的时候,就是意识决定意识;再比如当你持续不停的想事情时,也是意识决定意识的体现。

所以,意识和物质其实是有关联的,这没办法否认。而轮回,其实可以暂且看作是意识决定物质的一种特殊情况。至于轮回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个后文我会详细的从佛教的视角来整理一下,因为对轮回的解释,光有物质和意识两个概念就说不了那么细了。

其实,说了这么多,归根结底是我们要正视轮回这个说法。毕竟谁都没死过,而且「死后一无所有」也是注定拿不出证据证明的猜测——甚至在佛教中,世尊解释无余涅槃,都并没有说过无余涅槃后一无所有之类的话,而是只说一切的灭尽。由此可见,世尊思路非常清晰,语言非常严谨。

对于想接触佛教,但是却不能接受轮回说法的人,可以这么想:首先,死后什么样没人可以给你答案,所谓死后一无所有只是一种猜测,而轮回作为另一种死后可能发生的情况,是符合逻辑的,也是可以自圆其说的,因此不要先入为主,要保留看法。其次,倘若轮回存在,那么你通过学习佛法,可以切断轮回,避免无数次的老死和生离死别发生;倘若轮回不存在,死后一了百了,那么通过学习佛法,你可以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在有生之年可以心灵平静,不争不嗔,坦坦荡荡的活着,也是非常有好处的。至少至少,你不亏,毕竟死后如果一无所有,这短短几十年咋折腾也都是尘归尘土归土,无所谓了。所以,这个赌局还是非常划算的。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4-27 11:47:56
@四川红尘洗梦 师兄功德无量,【中国禅宗演义】提供了禅学发展过程的许多历史记载,对于研究唐宋历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角度。

我要补充的是当代华人圈禅诗、禅画、禅乐的发展的情况记录。

首先,当代的禅学已经与寺庙、出家没有一点关系。在当今的大陆的佛教界,找不到一个真正意义的禅者。出家人不是禅者,这是一种是很悲凉的事件。

第二,当代的禅者主要是诗人、画家、音乐家的杰出代表。比如音乐家窦唯,巫娜,李祥霆,管平湖等等。诗人,比如海子,极目千年,余秀华,雷平阳,钟磊,洛夫,鲁克等等庞大的禅诗群体。画家,比如禅者赵开坤,任传文,禅者陈和西,禅者黄宾虹等等庞大的禅画群体。

第三,禅者的定义,静心,大智慧,大自在,真理与真如的显现,超越语言的魔障与幻觉,直接敞开存在的本有的境界。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4-27 11:47:56
历史研究,只是观察,不是概念的堆砌与叠加,不是一种强加的结论。


历史研究建立于考古与实地验证,以及合理的书面资料的采用。


研究历史是禅者的行为艺术。司马迁,司马光,就不属于禅者。

研究历史,要让读者自己得出结论。就如同一首禅诗,一幅禅画,一首禅乐,是心与心的感应。这一点,日本的讲谈社的研究成果,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4-27 11:47:56
禅诗



早晨,打开窗户,窗口忘记了我。

空气在无我的状态中,提供仁慈和爽朗。

在我的眼角上踩出波纹。阳光又把我的感情镀成金黄。

在眼前闪动着金色的鳞片,撞击出无我的声音。

而在眼下,只有远方的松树在点缀雪景。

一分钟,一小时在一枚针尖上刺激我,落入心脏。

把我勾画成曲线,三分之二面对天空,三分之一脱落在地面上。

此刻,我的身体有些斑驳,在阳台上散发着古老的情调。

日晷在谨慎地消退,在解散一个新世纪。

一束假玫瑰花令人生厌,在万花筒里点火。

加入无名的诱惑。拐了一个弯,拐进时间的九十度。

我看不到生活的宫殿在哪里?房舍在哪里?

我讨厌身体的纪念碑,在一瞬间指向别处。

我在到处是生活的一辆囚车里,被失败逮捕过六次。

被剃成阴阳头,被驯化成一块石头。

在一个无名的日子里非法定居,在错误的时间里停了一会儿。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4-27 11:47:56
林彬懋 (作者) 回复李朝歌5 天前
當下的思維是創作的源泉,而源泉的痕跡即形成文字;片刻的流連是感情的依託,而依託的記錄即形成生命……創作的來源是成串的文字扎根於現實生活,因此生活不必多采多姿,就像創作不應該流於華麗一樣。


无心道人无耻之徒回复林彬懋 (作者) 还有 11 分钟

禅诗



《领魂》

老贺用自己的身份证

买了两张回家的车票

上车时,老贺对着人群中的一块空地

说,二弟上车啦!二弟,上车……

二弟在工地上出事的时候

老贺也在,一根直立的钢筋

稳稳地串住二弟从高处跌落的身体

二弟走了半年,半年来

老贺的孙子一直小病不好

巫师说是二弟心有怨气

他的魂还在苏州,至今没有

回到淮南的张集镇

在长途大巴上,老贺坐在走道一侧

靠窗的位置,空着

下面放一双他二弟的解放鞋

《墓志铭》

可不可以,因为一束光

意外地落在这里

我成了你们

眺望夜空时

看到的最暖的星星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4-27 11:47:56
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此话,惊诧不已。佛祖的阿含经,今本就是诗歌呀。



世尊说曰:



「阿难!能。阿难!此八支圣道之增上语,亦称为:梵乘、法乘、无上之胜伏。







阿难!以修习多修习正见,为究尽调伏于贪,为究尽调伏于瞋,为究尽调伏于痴。阿难!以修习多修习正思惟,为究尽调伏贪,为究尽调伏瞋,为究尽调伏痴。阿难!以修习多修习正语,为究尽调伏贪,为究尽调伏瞋,为究尽调伏痴。阿难!以修习多修习正业,为究尽调伏贪,为究尽调伏瞋,为究尽调伏痴。阿难!以修习多修习正命,为究尽调伏贪,为究尽调伏瞋,为究尽调伏痴。阿难!以修习多修习正精进,为究尽调伏贪,为究尽调伏瞋,为究尽调伏痴。阿难!以修习多修习正念,为究尽调伏贪,为究尽调伏瞋,为究尽调伏痴。阿难!以修习多修习正定,为究尽调伏贪,为究尽调伏瞋,为究尽调伏痴。阿难!以修习多修习正定,为究尽调伏贪, [P.6] 为究尽调伏瞋,为究尽调伏痴。



阿难!应依此理而知,此八支圣道之增上语,亦称为:梵乘、法乘或无上之胜伏。」



世尊作如是说,如是说之善逝师,更作如是说:



信慧诸法轭     常时为自辕

惭轴意为縻     护念为御者

戒资具为车     静虑以为眼

精进而为轴     捨三昧为辕

无欲为覆具     无瞋害捨离

如是为兵器     忍辱以为铠

以趣于安稳     以此已具足

为无上梵乘     智士出世间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4-27 11:47:56
汉地佛教的生存,值得大大怀疑,还有必要搞那么多出家的佛学院,那么多佛教寺庙吗?

起码属于浪费,国民如果支持艺术发展,支持音乐、绘画、舞蹈、诗歌等艺术,这才是提高全民素质。

禅学只有在艺术领域,才可能得到需求与发展,不然就如同东晋的玄学一样,与现实生活完全脱节。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4-27 11:47:56
禅,不是一种装饰品。

禅,一定出于对生死的灵魂的安慰。

禅,当今只有在艺术品中,才找到了载体。

汉地佛教的寺院,才草创40年,怎么有禅者出现。

我是多次经历生死,感到无助,才寻求禅学的安慰与指导,这就是海德格尔哲学存在的敞开之意义。

怎样才可以活着,有了这种追问,才有禅意的生发。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4-27 11:47:56
我的心可以拉住我的身体,我的心却不能拉住别人的身体。

你的心与他的心,是两个世界。

你与他,看似很近,其实相隔千里。

你的心与他的身体,相隔十万百千里。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4-27 11:47:56
现代西方哲学思想,浸透着整个西方社会的生活、经济、政治艺术的各个方面,诗意的栖居,就是禅意的存在,现象学、诠释学、解构学等等哲学工具与思想,深入历史、政治、经济、法律、社会学、宗教、人类学等个门学科,西方的社会科学由此进入了科学的阶段。
20世纪之前的哲学以理性与上帝两种版本生产与消费客观性。所谓康德、黑格尔哲学是最高的殿堂。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字数:469207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9-03-09 20:54:55

更新时间:2019-04-27 11:47:56

评论数:99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