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长篇连载】——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世界上最伟大的政治家

【长篇连载】——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世界上最伟大的政治家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2:00:37
国家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2:00:37
由于李渊李世民父子在太原造反后一系列倒行逆施的篡改历史行为,由于隋炀帝的死过于仓促突然,由于李世民把隋朝官方的原始记录档案都毁尸灭迹逐一销毁,许多有关隋朝的历史真相与社会现实、政治事件被篡改、扭曲、丑化、粉饰、夸大,加上李渊李世民父子为千方百计妖魔化隋文帝、诋毁污蔑隋炀帝的不遗余力、不择手段,中国的二十四史中李唐官方对隋朝的评价是最强颠倒是非、罔顾事实的,二十四史中李唐官方对隋朝历史的描述是最篡改历史、扭曲事实的。

顾炎武曾经指出:历代钦点编纂的史书中,当属李唐王朝编纂的《隋书》弄虚作假的内容最大、水分最多、篡改的史料也最为面目全非。虽然隋书是李唐官方钦定,但是这本书的作者并不像西汉司马迁编写史记一样实事求是秉笔直书,而是完全按照李渊李世民的旨意有意丑化隋朝,顾炎武认为隋书中对隋朝政治的评价、对隋文帝、隋炀帝的评价多为不足为信的坊间所谓妖言捕风捉影拼凑而成,一昧罔顾事实的捧唐贬隋。顾炎武倡导同时代明末清初的文人应该重新研究修订这段隋朝历史,否则只固守书呆子的腐儒秉性把隋书的话奉为真理宝典,不加以甄别、思考,就正中李渊李世民父子篡改历史的下怀圈套,不但以讹传讹,而且把李唐官方捏造历史的一面之词当作信史将误人子弟贻害子孙万代。顾炎武在人生最后十年曾想重新编写隋朝史取代隋书,可惜天不假年,随着顾炎武的离世,他的夙愿未竟。

读史贵在精,尽信书不如无书,然而一大批现代人总是认为二十四史就言之凿凿无懈可击,从来不加思考就当做信史材料引用,误人误己者现今大有人在。吾首倡大义拨乱反正,执春秋之正笔,定万世之公论,匡正中国正统史观,“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现在就专门对现今世人对隋朝误解最深的几个问题一一具体指正。




现代人误区一:隋文帝怕老婆、隋文帝是个惧内的妻管严。

匡正事实真相:之所以有这个误解,一切都来源于李唐别有用心编纂、弄虚作假的《隋书:后妃列传》,原文是:
“后(隋文帝妻子独孤皇后)颇仁爱,每闻大理决囚,未尝不流涕。然性尤妒忌,后宫莫敢进御。尉迟迥 女孙有美色,先在宫中。上于仁寿宫见而悦之,因此得幸。后伺上听朝,阴杀之。上由是大怒,单骑从苑中而出,不由径路,入山谷间二十余里。高颎、杨素等追及上,扣马苦谏。上太息曰:“吾贵为天子,而不得自由!”高颎曰:“陛下岂以一妇人而轻天下!”上意少解,驻马良久,中夜方始还宫。后俟上于阁内,及上至,后流涕拜谢,颎、素等和解之。上置酒极欢,后自此意颇衰折。初,后以高颎是父之家客,甚见亲礼。至是,闻颎谓己为一妇人,因此衔恨。又以颎夫人死,其妾生男,益不善之,渐加谮毁,上亦每事唯后言是用。后见诸王及朝士有妾孕者,必劝上斥之。”

隋文帝妻子独孤皇后本名独孤伽罗,为西魏北周将领独孤信之女,实岁还不满13的独孤伽罗刚嫁给隋文帝杨坚一两个月左右,她爹独孤信就在政斗中失败被自杀了。树倒猢狲散,独孤家势力瓦解、独孤信妻儿流放蜀地,一直到十几年后周武帝诛杀宇文护后独孤信名誉才平反。而且独孤信儿子们才智都比较平庸,只是吃父亲余荫,也没有多大政治作为,独孤家族在独孤信死的那刻就已经失去作为政治权柄核心的能力了。后来的历史证明,独孤氏嫁给隋文帝、不但没有给杨家带来任何助力支撑,这场婚姻独孤氏没给隋文帝带来任何好处利益,独孤家还拖了杨家后腿,成了累赘负担,更让隋文帝差点遭到灭顶之灾。

独孤伽罗母亲崔氏似乎去世于独孤家垮台之前,也就是说失去父母娘家家族保护的她,实际上等于是一个小孤女受夫家杨家庇护了,把她的处境比成林黛玉也不算夸张。比林黛玉更惨的是,她夫家也受到了独孤信事件的牵连影响。

而隋文帝杨坚对着无依无靠刚死了父亲的小妻子能够发下白首之约、数十年始终坚贞如一,那只有一个原因:爱情的动力,而绝对不是什么怕老婆。更不是惧内妻管严。

独孤信家族命运相关史籍记载:

【北史 文献皇后传】
(独孤)信见文帝有奇表,故以后妻焉。时年十四。
仁寿二年八月……后崩于永安宫,时年五十九。

隋仁寿二年为公元602年,由此可知文献皇后生于公元544年西魏大统十年,她14岁出嫁那年正是公元557年孝闵帝元年。这一年,宇文泰刚死不久、宇文护把西魏改北周,政治立场倾向西魏的独孤信身处漩涡,处境微妙。

【周书 独孤信传】
孝闵帝践阼,(独孤信)迁太保、大宗伯,进封卫国公,邑万户。
赵贵诛后,信以同谋坐免。居无几,晋公护又欲杀之,以其名望素重,不欲显其罪,逼令自尽于家。时年五十五。

【北史 独孤信传】
周孝闵帝践阼,迁大宗伯,进封卫国公,邑万户。赵贵诛后,信以同谋坐免。
居无几,晋公护又欲杀之,以其名望素重,不欲显其罪过,逼令自尽于家,时年五十五。

【周书 孝闵帝纪】
元年(二月)丁亥,楚国公赵贵谋反,伏诛。
三月己酉,柱国、卫国公独孤信赐死。


也就是说,独孤伽罗刚刚嫁给杨坚一两月的样子,其父独孤信就因为政治斗争失败被赐死于家。以此妄言“隋文帝怕老婆、独孤氏帮了隋文帝大忙、独孤氏造就了隋文帝”的人很无耻,隋文帝及其杨家不但没从与独孤氏联姻中得到半点好处,还埋下被宇文护猜忌的杀身之祸。

伽罗的父亲独孤信的确是位高权重的柱国,但杨忠也同样跻身于十二大将军之列。独孤信和杨忠虽然是上下级关系,不过两人属于同一阶层,儿女婚事仍然可算是门当户对的政治亲缘联姻。而且最关键的是,杨坚和伽罗新婚后不久,独孤信因为对宇文护专权不满,被逼自尽,势力流散,妻儿也受牵连流放到蜀地多年,伽罗因为出嫁了靠夫家保护才逃过祸事。这场政变也连累了初入仕途的杨坚,他和伽罗的婚姻不仅没有得到政治收益,反而遭受到宇文护长期打压,数年原地踏步不得升迁,甚至一度有性命危机。独孤伽罗之后的地位都是靠杨家嫡子长媳身份得来的。

不过,由于北周周边形势严峻,北有突厥骚扰侵犯、东有北齐虎视眈眈、南有南朝趁火打劫,杨坚的父亲杨忠虽然被宇文护打压,但因为骁勇善战战斗经验丰富,宇文护一面打压一面又不得不拉拢依靠老将来保护北周国家安全。杨忠之后靠战功一直拥有相当的地位,他的二儿子和三儿子也相继和宇文皇室联姻,老二娶了周武帝妹顺阳公主,老三娶了宇文泰外甥的女儿尉迟氏。并且由于杨忠的元勋地位以及杨坚本身长期被打压无势力朋党,周武帝还特意礼聘杨坚和伽罗的长女杨丽华为其皇太子宇文赟之太子妃。

在杨坚和伽罗的婚姻关系中,杨坚对伽罗一直保持了感情的坚贞,夫妻俩艰难同辛共度难关。杨坚与伽罗的姻缘中得到的最大利益不是所谓家族势力,(以他的地位身份,就算不娶伽罗,他同样也会娶一个家族势力盘根错节的门当户对妻子)而是和他两情相悦相得甚欢又聪慧果敢智计过人的独孤伽罗本人。

而对独孤伽罗来说,父亲定的这门婚事太及时了,如果她没有出嫁,失去杨家和杨坚的保护,她恐怕也得随着家人流放蜀地,那不仅她个人命运、只怕北周和中国历史都要改写了。

在这种劣势形势下,14岁的独孤伽罗还能牢牢抓住丈夫的心,并且把老公“管制”得一辈子听老婆的话,可见对杨坚来说,这个小娇妻于他实在是魅力惊人;而独孤伽罗本人也确实是有过人能力和智慧手段。

杨坚对伽罗无私的爱怜也让她下定决心倾尽心智辅佐丈夫在政坛崛起,既成就他一番雄心壮志,又能洗刷家族耻辱。夫妻俩一生风云诡谲的岁月中,伽罗始终是杨坚最亲密的爱人、知己、智囊和精神支柱。

综上所述,隋文帝乾纲独断,不但不怕老婆、不是妻管严,反而是光明磊落的大丈夫、大男子,隋文帝与独孤氏婚姻的前期,独孤氏因为父亲独孤信或谋反罪而自杀,整个独孤家族除了独孤后一人外,举家被流放蜀地,独孤家族对隋文帝不再有任何帮助反而起了倒忙,增加了宇文护对杨家的猜忌。隋文帝与独孤氏婚姻的中期与后期,隋文帝即天子位君临九五后,随时废除独孤氏的皇后之位只是一句话的举手之劳小事,之所以夫妻一直白头到老是因为隋文帝对独孤氏宠爱有加,夫妻二人相敬如宾,而绝不是什么隋文帝怕老婆、惧内的气管炎之类连野史都算不上的荒诞不经之传闻。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2:00:37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2:00:37
[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2:00:37
杨震因为不满汉朝皇帝宠幸宦官专政、当场在家剖腹自杀,震惊朝野,被誉为天下的楷模,宇宙间的浩然正气,那种壮烈即便是后世的岳飞文天祥也远远不能相比的,杨震简直就是完美道德的楷模、当世的圣贤。这种浩然正气被坚哥的祖父、父亲、坚哥所继承,所以在后来北周武帝屁滚尿流怕突厥怕得要死向突厥可汗称臣纳贡的时候、坚哥的父亲杨忠也就是后来大隋太祖武元皇帝,是北周军方中惟一的主张对突厥强硬派,杨忠要求主动出击打突厥,但是被突厥吓破胆的北周武帝死活不肯杨忠的建议怕的突厥,坚哥更是建立大隋后直接把突厥打趴下来俯首称臣,又宾服四夷万国来朝,其阳刚之气、勇猛、不服输,这身上就是杨震当年的基因遗传啊!



杨震之后,杨家虽然也是天下排名第一的世族高门,世代有人官居太尉、太师、太傅,但是经过魏晋尤其是阉党之后曹阿瞒对忠良之后、朝廷清流的杨氏打击迫害,已经家道中落、权势不再,不满于曹氏司马氏乱臣贼子的作风,杨氏坚决不与魏朝晋朝同流合污,杨氏一门很多隐居华山避乱,一度销声匿迹。魏晋后杨氏长期处于蛰伏状态


◎杨姓伯侨世系◎第27世,杨牧,字孟信。杨牧,杨震长子,东汉顺帝至灵帝时人。官荆州刺史,封富波侯,富波故城在今安徽阜阳县南。生子二,杨统、杨馥。  ◎杨姓伯侨世系◎第28世,杨统。生子杨琦。
◎杨姓伯侨世系◎第29世,杨琦,字子琦。东汉灵帝至献帝时人,少承家教,勤勉向学,尤长《尚书》。灵帝时,任侍中,为帝所重用。帝曾召琦,咨询时政。帝问曰:“朕与桓帝二人比较,以为如何?”琦答:“陛下和桓帝比,就名象虞舜和唐尧相比一样。”灵帝很不高兴地说:“你呀,善于强词夺理,真是杨震的子孙,死后必复至大鸟矣!”杨琦后来出任汝南太守。灵帝崩,复入朝为侍中、卫尉(掌门卫,九卿之一)。随汉献帝西迁,护帝有力,事帝勤劳有功。生子杨亮。
◎杨姓伯侨世系◎第30世,杨亮。汉献帝迁都许昌后,追封为阳成亭侯。杨亮旧居在阌乡县(今河南灵宝县)西南。生子杨孕。
◎杨姓伯侨世系◎第31世,杨孕。生子杨渠
◎杨姓伯侨世系◎第32世,杨渠。生子杨铉。
◎杨姓伯侨世系◎第33世,杨铉。仕燕为北平太守。生子二:杨元寿、杨兴。铉子杨兴,仕后魏新平郡(今甘肃彬县)守。兴子杨国,仕后魏中敬大夫。国子杨定,并州(今山西太原)刺史,晋封为穆侯,生子杨绍。
◎杨姓伯侨世系◎第34世,杨元寿。仕后魏为武川镇司马。后魏武川镇司马,子孙因家焉。于是居家朔州神武郡殊颓县(今山西寿阳县北境)。生子杨惠嘏。
◎杨姓伯侨世系◎第35世,杨惠嘏。太原太守。生子二:杨祥、杨烈。
◎杨姓伯侨世系◎第36世,杨烈。平原太守。追为隋国康王。生子杨祯。
◎杨姓伯侨世系◎第37世,杨祯。宁远将军。追为隋国献王。生长子杨忠。
◎杨姓伯侨世系◎第38世,杨忠。随国桓公。追为隋国桓王。小名奴奴,体格魁伟,武艺超群,识量深沉,有将帅之略。十八岁时,客游于泰山,遇梁兵攻郡,郡守被执于江左(今江西),在梁五年。后以元颢入洛阳,赐爵寿昌伯。随从北魏孝武帝元修西迁,进爵为公。杨忠尝从北周孝闵帝宇文觉(557年在位1年)狩猎,独挡一猛兽,左挟其股,右拔其舌,孝闵帝壮之。北方以猛兽为“扌奔子”,因以“扌奔子”为字。河桥之役,与五壮士力战宋桥,敌不敢进,以功拜左光禄大夫,云州(今山西祁县西)刺史。赐姓“普六茹氏”,周明帝宇文毓武成初年(559年),又进封为随国公,谥曰“桓”。长子坚嗣。隋兴,追尊为武元皇帝,庙号太祖。母为元明皇后。

◎杨姓伯侨世系◎第39世,隋文帝杨坚(541—604年)。隋文帝杨坚,小字那罗延。




看到上表了吗?隋文帝杨坚为◎杨姓伯侨世系◎第39世孙,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这正好符合了隋书中的记载:

《隋书·帝纪一·高祖上》载:“高祖文皇帝姓杨氏,讳坚,弘农郡华阴人也。汉太尉杨震八世孙杨铉,仕燕为北平太守。铉生杨元寿,后魏代为武川镇司马,子孙因家焉。元寿生太原太守杨惠嘏,惠嘏生平原太守杨烈,烈生宁远将军杨祯,祯生忠,忠即皇考也。皇考从周太祖起义关西,赐姓普六茹氏,位至柱国、大司空、隋国公。薨,赠太保,谥曰桓。”皇*吕氏,以大统七年六月癸丑夜,生高祖於冯翊般若寺,紫气充庭。有尼来自河东,谓皇*曰:“此儿所从来甚异,不可於俗间处之。”尼将高祖舍於加别馆,躬自抚养。皇*尝抱高祖,忽见头上角出,遍体鳞起。皇*大骇,坠高祖於地。尼自外入见曰:“已惊我儿,致令晚得天下。”为人龙颜,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月文在手曰“王”。长上短下,沉深严重。初入太学,虽至亲昵不敢狎也。年十四,京兆尹薛善辟为功曹。十五,以太祖(杨忠)勋授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成纪县公。十六,迁骠骑大将军,加开府。周明帝即位,授右小宫伯,进封大兴郡公。大定元年(581年)二月甲子,受周禅称帝,国号大隋,定都大兴城,即长安城,年号曰开皇,时年40岁。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2:00:37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2:00:37
法律法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2:00:37
法律法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2:00:37
回顾弘农杨氏从汉朝到北魏的转型,还是得回味大隋掌握朝廷机密的内史令李德林无意说出的真相:“ 佐高帝而灭楚,立宣皇以定汉。东京太尉,关西孔子,生感遗鳣之集,殁降巨鸟之奇,累仁积善,大申休命。太祖挺生,庇民匡主,立殊勋于魏室,建盛业于周朝。启翼轸之国,肇炎精之纪,爰受厥命,陟配彼天。皇帝载诞之初,神光满室,具兴王之表,韫大圣之能。或气或云,廕映于廊庙;如天如日,临照于轩冕。内明外顺,自险获安,岂非万福扶持,百禄攸集。有周之末,朝野骚然,降志执均,镇卫宗社。明神飨其德,上帝付其民,诛奸逆于九重,行神化于四海。”


“太祖挺生,庇民匡主,立殊勋于魏室,建盛业于周朝。启翼轸之国,肇炎精之纪,爰受厥命,陟配彼天。”中的太祖当然就是坚哥之父,大隋太祖武元皇帝杨忠,杨忠对于北周始祖宇文泰来说是最重要也是最猛的大将,没有之一,正是杨忠在战场上的望风披靡一次次胜利,才使宇文泰的北周在起初弱于北齐高欢的斗争中转弱为强,从这点上说,坚哥之父实际上才是北周的擎天柱,北周战胜北齐的关键性人物。宇文泰如果没有了杨忠,北周至少丢了半壁江山,也丧失了以后灭亡北齐的资本。




当初,北齐文宣帝在世时,北周常常怕北齐军队西渡,每到冬天,守在黄河边凿开冰凌。到了杨忠扭转乾坤率领北周军队一次次大捷后,北齐人凿冰防备北周军队入侵。杨忠的卷入直接改变了北齐北周的强弱对比,从这点上杨忠实际上是宇文泰的第一功臣,北周的擎天柱!大隋太祖武元皇帝始终恪守臣德忠心耿耿。正如周文王已得天下太半而以臣礼事商纣王,而其子周武王灭了商纣王;大隋太祖武元皇帝也得天下太半而以臣礼事北周武帝,而其子大隋高祖文皇帝受禅君临九五。杨家能够日积月累积圣德大功于北周王室,日后龙飞凤翔也是早在大隋太祖武元皇帝时期就已经注定了的,绝非偶然。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2:00:37
由于李渊李世民父子在太原造反后一系列倒行逆施的篡改历史行为,由于隋炀帝的死过于仓促突然,由于李世民把隋朝官方的原始记录档案都毁尸灭迹逐一销毁,许多有关隋朝的历史真相与社会现实、政治事件被篡改、扭曲、丑化、粉饰、夸大,加上李渊李世民父子为千方百计妖魔化隋文帝、诋毁污蔑隋炀帝的不遗余力、不择手段,中国的二十四史中李唐官方对隋朝的评价是最强颠倒是非、罔顾事实的,二十四史中李唐官方对隋朝历史的描述是最篡改历史、扭曲事实的。

顾炎武曾经指出:历代钦点编纂的史书中,当属李唐王朝编纂的《隋书》弄虚作假的内容最大、水分最多、篡改的史料也最为面目全非。虽然隋书是李唐官方钦定,但是这本书的作者并不像西汉司马迁编写史记一样实事求是秉笔直书,而是完全按照李渊李世民的旨意有意丑化隋朝,顾炎武认为隋书中对隋朝政治的评价、对隋文帝、隋炀帝的评价多为不足为信的坊间所谓妖言捕风捉影拼凑而成,一昧罔顾事实的捧唐贬隋。顾炎武倡导同时代明末清初的文人应该重新研究修订这段隋朝历史,否则只固守书呆子的腐儒秉性把隋书的话奉为真理宝典,不加以甄别、思考,就正中李渊李世民父子篡改历史的下怀圈套,不但以讹传讹,而且把李唐官方捏造历史的一面之词当作信史将误人子弟贻害子孙万代。顾炎武在人生最后十年曾想重新编写隋朝史取代隋书,可惜天不假年,随着顾炎武的离世,他的夙愿未竟。

读史贵在精,尽信书不如无书,然而一大批现代人总是认为二十四史就言之凿凿无懈可击,从来不加思考就当做信史材料引用,误人误己者现今大有人在。吾首倡大义拨乱反正,执春秋之正笔,定万世之公论,匡正中国正统史观,“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现在就专门对现今世人对隋朝误解最深的几个问题一一具体指正。




现代人误区一:隋文帝怕老婆、隋文帝是个惧内的妻管严。

匡正事实真相:之所以有这个误解,一切都来源于李唐别有用心编纂、弄虚作假的《隋书:后妃列传》,原文是:
“后(隋文帝妻子独孤皇后)颇仁爱,每闻大理决囚,未尝不流涕。然性尤妒忌,后宫莫敢进御。尉迟迥 女孙有美色,先在宫中。上于仁寿宫见而悦之,因此得幸。后伺上听朝,阴杀之。上由是大怒,单骑从苑中而出,不由径路,入山谷间二十余里。高颎、杨素等追及上,扣马苦谏。上太息曰:“吾贵为天子,而不得自由!”高颎曰:“陛下岂以一妇人而轻天下!”上意少解,驻马良久,中夜方始还宫。后俟上于阁内,及上至,后流涕拜谢,颎、素等和解之。上置酒极欢,后自此意颇衰折。初,后以高颎是父之家客,甚见亲礼。至是,闻颎谓己为一妇人,因此衔恨。又以颎夫人死,其妾生男,益不善之,渐加谮毁,上亦每事唯后言是用。后见诸王及朝士有妾孕者,必劝上斥之。”

隋文帝妻子独孤皇后本名独孤伽罗,为西魏北周将领独孤信之女,实岁还不满13的独孤伽罗刚嫁给隋文帝杨坚一两个月左右,她爹独孤信就在政斗中失败被自杀了。树倒猢狲散,独孤家势力瓦解、独孤信妻儿流放蜀地,一直到十几年后周武帝诛杀宇文护后独孤信名誉才平反。而且独孤信儿子们才智都比较平庸,只是吃父亲余荫,也没有多大政治作为,独孤家族在独孤信死的那刻就已经失去作为政治权柄核心的能力了。后来的历史证明,独孤氏嫁给隋文帝、不但没有给杨家带来任何助力支撑,这场婚姻独孤氏没给隋文帝带来任何好处利益,独孤家还拖了杨家后腿,成了累赘负担,更让隋文帝差点遭到灭顶之灾。

独孤伽罗母亲崔氏似乎去世于独孤家垮台之前,也就是说失去父母娘家家族保护的她,实际上等于是一个小孤女受夫家杨家庇护了,把她的处境比成林黛玉也不算夸张。比林黛玉更惨的是,她夫家也受到了独孤信事件的牵连影响。

而隋文帝杨坚对着无依无靠刚死了父亲的小妻子能够发下白首之约、数十年始终坚贞如一,那只有一个原因:爱情的动力,而绝对不是什么怕老婆。更不是惧内妻管严。

独孤信家族命运相关史籍记载:

【北史 文献皇后传】
(独孤)信见文帝有奇表,故以后妻焉。时年十四。
仁寿二年八月……后崩于永安宫,时年五十九。

隋仁寿二年为公元602年,由此可知文献皇后生于公元544年西魏大统十年,她14岁出嫁那年正是公元557年孝闵帝元年。这一年,宇文泰刚死不久、宇文护把西魏改北周,政治立场倾向西魏的独孤信身处漩涡,处境微妙。

【周书 独孤信传】
孝闵帝践阼,(独孤信)迁太保、大宗伯,进封卫国公,邑万户。
赵贵诛后,信以同谋坐免。居无几,晋公护又欲杀之,以其名望素重,不欲显其罪,逼令自尽于家。时年五十五。

【北史 独孤信传】
周孝闵帝践阼,迁大宗伯,进封卫国公,邑万户。赵贵诛后,信以同谋坐免。
居无几,晋公护又欲杀之,以其名望素重,不欲显其罪过,逼令自尽于家,时年五十五。

【周书 孝闵帝纪】
元年(二月)丁亥,楚国公赵贵谋反,伏诛。
三月己酉,柱国、卫国公独孤信赐死。


也就是说,独孤伽罗刚刚嫁给杨坚一两月的样子,其父独孤信就因为政治斗争失败被赐死于家。以此妄言“隋文帝怕老婆、独孤氏帮了隋文帝大忙、独孤氏造就了隋文帝”的人很无耻,隋文帝及其杨家不但没从与独孤氏联姻中得到半点好处,还埋下被宇文护猜忌的杀身之祸。

伽罗的父亲独孤信的确是位高权重的柱国,但杨忠也同样跻身于十二大将军之列。独孤信和杨忠虽然是上下级关系,不过两人属于同一阶层,儿女婚事仍然可算是门当户对的政治亲缘联姻。而且最关键的是,杨坚和伽罗新婚后不久,独孤信因为对宇文护专权不满,被逼自尽,势力流散,妻儿也受牵连流放到蜀地多年,伽罗因为出嫁了靠夫家保护才逃过祸事。这场政变也连累了初入仕途的杨坚,他和伽罗的婚姻不仅没有得到政治收益,反而遭受到宇文护长期打压,数年原地踏步不得升迁,甚至一度有性命危机。独孤伽罗之后的地位都是靠杨家嫡子长媳身份得来的。

不过,由于北周周边形势严峻,北有突厥骚扰侵犯、东有北齐虎视眈眈、南有南朝趁火打劫,杨坚的父亲杨忠虽然被宇文护打压,但因为骁勇善战战斗经验丰富,宇文护一面打压一面又不得不拉拢依靠老将来保护北周国家安全。杨忠之后靠战功一直拥有相当的地位,他的二儿子和三儿子也相继和宇文皇室联姻,老二娶了周武帝妹顺阳公主,老三娶了宇文泰外甥的女儿尉迟氏。并且由于杨忠的元勋地位以及杨坚本身长期被打压无势力朋党,周武帝还特意礼聘杨坚和伽罗的长女杨丽华为其皇太子宇文赟之太子妃。

在杨坚和伽罗的婚姻关系中,杨坚对伽罗一直保持了感情的坚贞,夫妻俩艰难同辛共度难关。杨坚与伽罗的姻缘中得到的最大利益不是所谓家族势力,(以他的地位身份,就算不娶伽罗,他同样也会娶一个家族势力盘根错节的门当户对妻子)而是和他两情相悦相得甚欢又聪慧果敢智计过人的独孤伽罗本人。

而对独孤伽罗来说,父亲定的这门婚事太及时了,如果她没有出嫁,失去杨家和杨坚的保护,她恐怕也得随着家人流放蜀地,那不仅她个人命运、只怕北周和中国历史都要改写了。

在这种劣势形势下,14岁的独孤伽罗还能牢牢抓住丈夫的心,并且把老公“管制”得一辈子听老婆的话,可见对杨坚来说,这个小娇妻于他实在是魅力惊人;而独孤伽罗本人也确实是有过人能力和智慧手段。

杨坚对伽罗无私的爱怜也让她下定决心倾尽心智辅佐丈夫在政坛崛起,既成就他一番雄心壮志,又能洗刷家族耻辱。夫妻俩一生风云诡谲的岁月中,伽罗始终是杨坚最亲密的爱人、知己、智囊和精神支柱。

综上所述,隋文帝乾纲独断,不但不怕老婆、不是妻管严,反而是光明磊落的大丈夫、大男子,隋文帝与独孤氏婚姻的前期,独孤氏因为父亲独孤信或谋反罪而自杀,整个独孤家族除了独孤后一人外,举家被流放蜀地,独孤家族对隋文帝不再有任何帮助反而起了倒忙,增加了宇文护对杨家的猜忌。隋文帝与独孤氏婚姻的中期与后期,隋文帝即天子位君临九五后,随时废除独孤氏的皇后之位只是一句话的举手之劳小事,之所以夫妻一直白头到老是因为隋文帝对独孤氏宠爱有加,夫妻二人相敬如宾,而绝不是什么隋文帝怕老婆、惧内的气管炎之类连野史都算不上的荒诞不经之传闻。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2:00:37
国家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2:00:37
【历史的事实真相】【隋朝国富为历代之冠,民富民生亦为历朝之首】

由于李渊李世民父子在太原造反后一系列倒行逆施的篡改历史行为,由于隋炀帝的死过于仓促突然,由于李世民把隋朝官方的原始记录档案都毁尸灭迹逐一销毁,许多有关隋朝的历史真相与社会现实、政治事件被篡改、扭曲、丑化、粉饰、夸大,加上李渊李世民父子为千方百计妖魔化隋文帝、诋毁污蔑隋炀帝的不遗余力、不择手段,中国的二十四史中李唐官方对隋朝的评价是最强颠倒是非、罔顾事实的,二十四史中李唐官方对隋朝历史的描述是最篡改历史、扭曲事实的。

顾炎武曾经指出:历代钦点编纂的史书中,当属李唐王朝编纂的《隋书》弄虚作假的内容最大、水分最多、篡改的史料也最为面目全非。虽然隋书是李唐官方钦定,但是这本书的作者并不像西汉司马迁编写史记一样实事求是秉笔直书,而是完全按照李渊李世民的旨意有意丑化隋朝,顾炎武认为隋书中对隋朝政治的评价、对隋文帝、隋炀帝的评价多为不足为信的坊间所谓妖言捕风捉影拼凑而成,一昧罔顾事实的捧唐贬隋。顾炎武倡导同时代明末清初的文人应该重新研究修订这段隋朝历史,否则只固守书呆子的腐儒秉性把隋书的话奉为真理宝典,不加以甄别、思考,就正中李渊李世民父子篡改历史的下怀圈套,不但以讹传讹,而且把李唐官方捏造历史的一面之词当作信史将误人子弟贻害子孙万代。顾炎武在人生最后十年曾想重新编写隋朝史取代隋书,可惜天不假年,随着顾炎武的离世,他的夙愿未竟。

读史贵在精,尽信书不如无书,然而一大批现代人总是认为二十四史就言之凿凿无懈可击,从来不加思考就当做信史材料引用,误人误己者现今大有人在。吾首倡大义拨乱反正,执春秋之正笔,定万世之公论,匡正中国正统史观,“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现在就专门对现今世人对隋朝误解最深的所谓某些砖家发明的“国富民穷论”这一错误观点进行具体指正。

吾在这里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论民富、人均gdp、百姓生活质量,中国古代的前五名分别是隋朝、北宋、南宋、明朝、汉朝,北宋南宋富裕举世公认,这里就着重说说鲜为人知的——为什么隋朝的老百姓平均富裕水平比两宋还要高?

开皇十二年,有司上言,库藏皆满。隋文帝曰:「朕既薄赋於人,又大经赐用,何得尔也?」对曰:「用处常出,纳处常入。略计每年赐用至数百万段,曾无减损。」乃更开左藏之院,搆屋以受之。诏曰:「既富而教,方知廉耻,宁积於人,无藏府库。河北、河东今年田租,三分减一,兵减半,功调全免。」隋文帝开皇年间制定的国策就是——“宁积於人,无藏府库”,终文帝一生贯彻始终,隋文帝不但废除市场税让百姓自由经商,废除秦朝汉朝的盐酒政府专卖政策,还开放山泽之禁任百姓随意从大自然中获取财富,而且隋文帝对百姓军民赏赐巨大,动辄赏赐玉帛黄金巨万,加上隋朝对外征服屡战屡胜,不断从外国获取的巨额财富,隋文帝都毫不保留的赠与百姓士兵分享。

隋文帝杨坚轻徭薄赋,减税免税的记载史不绝书,其间免除商品税与市场税的举措更是开明到中国历朝之冠,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开皇三年正月,帝入新宫。初令军人以二十一成丁。减十二番每岁为二十日役。减调绢一疋为二丈。先是尚依周末之弊,官置酒坊收利,盐池盐井,皆禁百姓采用。至是罢酒坊,通盐池盐井与百姓共之,远近大悦。

开皇九年,陈平,帝亲御朱雀门劳凯旋师,因行庆赏。自门外夹道列布帛之积,达于南郭,以次颁给。所费三百余万段。帝以江表初定,给复十年。自余诸州,并免当年租赋,十年五月,又以宇内无事,益宽徭赋。百姓年五十者,输庸停防。

到开皇十一年,在杨坚听到有司上奏国库已经充盈后下令免除河东、河北三分之一田租的同时明确提到要藏富于民。下诏曰:“既富而教,方知廉耻,宁积于人,无藏府库。河北、河东今年田租,三分减一,兵减半,功调全免。”

到开皇十七年,隋文帝杨坚更是免除了全国的正赋。

公元597年,隋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所有赉给,不逾经费,京司帑屋既充,积于廓庑之下,高祖遂停此年正赋,以赐黎元。

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公元637年,马周对李世民说:“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隋已灭亡了20年,那时的粮食布帛还未用完。1969年在洛阳发现了一座隋朝粮仓——含嘉仓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内探出259个粮窖。其中还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由此可见的隋朝的富裕与强盛。

“鸿恩大德,前古未比。”“七德既敷,九歌已洽,要荒咸暨,尉候无警。于是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考之先王,足以参踪盛烈。”这就是隋书里的“开皇之治”。李世民永远也达不到的高度。唐初统治者完全是仰视羡慕隋文帝所开创的大隋王朝的。

注意到这个具体细节没有,魏征编制的隋书本是秉承李世民的意思千方百计诋毁诬蔑隋朝的,但是这里魏征也不得不用了“于是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考之先王,足以参踪盛烈”中的“人物殷阜”一词,指的就是老百姓民财的殷实富足,如果真是像现在所谓砖家声称的“隋朝只是国富民不富”,那么你把刀架在魏征脖子上魏征也不会说“人物殷阜”的,何况最想听到隋朝坏话的李世民一直在紧紧盯着魏征的隋书。

隋朝的民生、人均生活水平、人民生活质量恰恰是历代最好的、人均收入、购买力也是历史上最高的,事实上是在中国所有朝代中,隋朝国也最富民也最富,这得益于隋文帝的仁政爱民而推行的各项开明政策。隋文帝首创免除市场税,这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头一次,隋文帝敢于推出秦汉帝王都不敢推行的免市场税政策,这需要多大的魄力与胆识,非雄才大略之圣君孰能为是?大隋朝商品经济极为繁荣冠于历代,如果按照《文献通考》关于隋朝民生的具体记载对比现在的数值,隋朝的老百姓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美国的十九倍,人人穿得起丝绸,人人家里藏有黄金储备,连宋朝的民生与国力都远远比不过大隋。不仅仅是因为藏富于民,而且大隋的人民生活生平是最高的,也是古往今来世界所有国家最幸福美满的。大隋国民的平均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美国的6倍,几乎人人都穿得起丝绸的衣服(罗马帝国只有凯撒一人能穿丝绸衣,可见大隋人民个个过着西方帝王的生活),家家都有黄金储备,只不过当时皇帝提倡节俭(隋文帝本人极为节俭,乘舆与日用之物,破损后修补再用,轻易不换新的;后宫妃嫔穿的衣服都已洗过多次;一次太医为他配药,需胡椒粉一两,遍寻宫内而不得;以自己为榜样教育子女节俭,把自己穿过的几件旧衣服送给太子杨勇,令他“时复观之以自警戒”,但他严于律己却宽于待人,只要是有功将士无论贵贱一律给予不惜血本的赏赐,即使导致国库空虚也在所不惜,开皇九年四月,平陈后举行赏功之时,隋文帝亲临大兴宫城正南之广阳门,欢宴将士,自广阳门外夹道陈列所积布帛,以达于南郊,赏赐金玉布帛堆放绵延几十里,赏赐共用三百余万段布帛加上三亿钱,陈故国境内,给复(免除徭役)十年;其余诸州,并免当年租赋。文帝之仁慈慷慨特别是对有功将士毫不吝啬倾尽府库赏赐简直吓人,古往今来世界帝王从没像他这么大方的,现在的英国女王等欧洲王室赏赐众人比他小气多了)因此有“开皇、仁寿之间,丈夫不衣绫绮,而无金玉之饰,常服率多布帛,装带不过以铜铁骨角而已”之称,经济上绝对有能力,但是为了节俭不追求奢华而已。


中国封建社会乃至世界封建社会的巅峰是大隋。大隋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综合国力最雄厚、文化最昌盛、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政府行政效率最高、国家机器最完善、军事上取得辉煌胜利最多的朝代。大隋的GDP占全球的89%。国家的综合实力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大隋都是当时世界的第一大国。大隋已经逐渐摆脱小农经济,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隋文帝废弃秦皇汉武的重农抑商思想,鼓励市场商品经济的流通,隋文帝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金融机构银行——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世界上最早的银行雏形,这比欧洲的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这在世纪金融史上具有举足轻重至关重要的意义开创了新纪元。隋文帝于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决定取消政府的酒利,使酒近七百年来,第一次走上了无税之路。取消了酒税,意味着鼓励酿酒业的发展和民间饮酒的普及。

再看看金融:中国历代货币流通量的变化


隋朝最高年铸币量为隋文帝仁寿时的603万7千贯 ,唐朝最高年铸币量为唐玄宗时的32万7千贯。宋朝最高年铸币量为宋神宗时铜币506万贯,铁币为88万贯。宋与唐两者相差的近20倍。即便不算第一名隋朝的话,唐朝与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30与500的差距。这还不包括宋朝政府发行流通的纸币。而且宋朝还有大量的黄金、白银也进入商品流通领域。一个国家的货币流通量代表这个国家的经济水平与实力。铜钱是足值货币,它本身的价值就超过它的面值。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2:00:37
对于农耕文明,经济与综合国力至关重要的是历代土地开垦与人均耕地面积



中国历代土地开垦与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国共有人口59594978人,耕地827053600亩,户均耕地67.61亩,人均13.88亩。
东汉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人口48690789人,耕地694289213亩,户均79.25亩,人均13.7亩。
隋文帝仁寿四年(公元604年),人口69247872人,耕地15026095745亩,户均730.25亩,人均216.99亩。
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人口52917309人,耕地1000386213亩,户均40.46亩,人均10.03亩。
宋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人口19930220人,耕地524758432亩,户均60.47亩,人均26.33亩。
明太祖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人口59873306人,耕地366771549亩,户均34.42亩,人均6.13亩。
明神宗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人口56305050人,耕地1161894800亩,人均20.64亩。
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耕地522766687亩,人均30.58亩;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人口27355462人,土地890138724亩,人均32.54亩;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全国人口为102750000人,耕地为708114288亩,人均6.89亩,与雍正十二年相隔十九年,人均耕地由32.54亩降为6.89亩,人均减少了25.65亩;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人口增加到208095796人,耕地为741449550亩,人均为3.56亩,人口增加了近1亿,人均地减了近一半;
光绪十二年(公元1887年),人口为377636000人,耕地为911976606亩,人均地2.41亩。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2:00:37
读史贵在精,尽信书不如无书,然而一大批现代人总是认为二十四史就言之凿凿无懈可击,从来不加思考就当做信史材料引用,误人误己者现今大有人在。吾首倡大义拨乱反正,执春秋之正笔,定万世之公论,匡正中国正统史观,“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现在就专门对现今世人对隋朝误解最深的所谓某些砖家发明的“国富民穷论”这一错误观点进行具体指正。

吾在这里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论民富、人均gdp、百姓生活质量,中国古代的前五名分别是隋朝、北宋、南宋、明朝、汉朝,北宋南宋富裕举世公认,这里就着重说说鲜为人知的——为什么隋朝的老百姓平均富裕水平比两宋还要高?

开皇十二年,有司上言,库藏皆满。隋文帝曰:「朕既薄赋於人,又大经赐用,何得尔也?」对曰:「用处常出,纳处常入。略计每年赐用至数百万段,曾无减损。」乃更开左藏之院,搆屋以受之。诏曰:「既富而教,方知廉耻,宁积於人,无藏府库。河北、河东今年田租,三分减一,兵减半,功调全免。」隋文帝开皇年间制定的国策就是——“宁积於人,无藏府库”,终文帝一生贯彻始终,隋文帝不但废除市场税让百姓自由经商,废除秦朝汉朝的盐酒政府专卖政策,还开放山泽之禁任百姓随意从大自然中获取财富,而且隋文帝对百姓军民赏赐巨大,动辄赏赐玉帛黄金巨万,加上隋朝对外征服屡战屡胜,不断从外国获取的巨额财富,隋文帝都毫不保留的赠与百姓士兵分享。

隋文帝杨坚轻徭薄赋,减税免税的记载史不绝书,其间免除商品税与市场税的举措更是开明到中国历朝之冠,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开皇三年正月,帝入新宫。初令军人以二十一成丁。减十二番每岁为二十日役。减调绢一疋为二丈。先是尚依周末之弊,官置酒坊收利,盐池盐井,皆禁百姓采用。至是罢酒坊,通盐池盐井与百姓共之,远近大悦。

开皇九年,陈平,帝亲御朱雀门劳凯旋师,因行庆赏。自门外夹道列布帛之积,达于南郭,以次颁给。所费三百余万段。帝以江表初定,给复十年。自余诸州,并免当年租赋,十年五月,又以宇内无事,益宽徭赋。百姓年五十者,输庸停防。

到开皇十一年,在杨坚听到有司上奏国库已经充盈后下令免除河东、河北三分之一田租的同时明确提到要藏富于民。下诏曰:“既富而教,方知廉耻,宁积于人,无藏府库。河北、河东今年田租,三分减一,兵减半,功调全免。”

到开皇十七年,隋文帝杨坚更是免除了全国的正赋。

公元597年,隋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所有赉给,不逾经费,京司帑屋既充,积于廓庑之下,高祖遂停此年正赋,以赐黎元。

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公元637年,马周对李世民说:“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隋已灭亡了20年,那时的粮食布帛还未用完。1969年在洛阳发现了一座隋朝粮仓——含嘉仓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内探出259个粮窖。其中还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由此可见的隋朝的富裕与强盛。

“鸿恩大德,前古未比。”“七德既敷,九歌已洽,要荒咸暨,尉候无警。于是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考之先王,足以参踪盛烈。”这就是隋书里的“开皇之治”。李世民永远也达不到的高度。唐初统治者完全是仰视羡慕隋文帝所开创的大隋王朝的。

注意到这个具体细节没有,魏征编制的隋书本是秉承李世民的意思千方百计诋毁诬蔑隋朝的,但是这里魏征也不得不用了“于是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考之先王,足以参踪盛烈”中的“人物殷阜”一词,指的就是老百姓民财的殷实富足,如果真是像现在所谓砖家声称的“隋朝只是国富民不富”,那么你把刀架在魏征脖子上魏征也不会说“人物殷阜”的,何况最想听到隋朝坏话的李世民一直在紧紧盯着魏征的隋书。

隋朝的民生、人均生活水平、人民生活质量恰恰是历代最好的、人均收入、购买力也是历史上最高的,事实上是在中国所有朝代中,隋朝国也最富民也最富,这得益于隋文帝的仁政爱民而推行的各项开明政策。隋文帝首创免除市场税,这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头一次,隋文帝敢于推出秦汉帝王都不敢推行的免市场税政策,这需要多大的魄力与胆识,非雄才大略之圣君孰能为是?大隋朝商品经济极为繁荣冠于历代,如果按照《文献通考》关于隋朝民生的具体记载对比现在的数值,隋朝的老百姓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美国的十九倍,人人穿得起丝绸,人人家里藏有黄金储备,连宋朝的民生与国力都远远比不过大隋。不仅仅是因为藏富于民,而且大隋的人民生活生平是最高的,也是古往今来世界所有国家最幸福美满的。大隋国民的平均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美国的6倍,几乎人人都穿得起丝绸的衣服(罗马帝国只有凯撒一人能穿丝绸衣,可见大隋人民个个过着西方帝王的生活),家家都有黄金储备,只不过当时皇帝提倡节俭(隋文帝本人极为节俭,乘舆与日用之物,破损后修补再用,轻易不换新的;后宫妃嫔穿的衣服都已洗过多次;一次太医为他配药,需胡椒粉一两,遍寻宫内而不得;以自己为榜样教育子女节俭,把自己穿过的几件旧衣服送给太子杨勇,令他“时复观之以自警戒”,但他严于律己却宽于待人,只要是有功将士无论贵贱一律给予不惜血本的赏赐,即使导致国库空虚也在所不惜,开皇九年四月,平陈后举行赏功之时,隋文帝亲临大兴宫城正南之广阳门,欢宴将士,自广阳门外夹道陈列所积布帛,以达于南郊,赏赐金玉布帛堆放绵延几十里,赏赐共用三百余万段布帛加上三亿钱,陈故国境内,给复(免除徭役)十年;其余诸州,并免当年租赋。文帝之仁慈慷慨特别是对有功将士毫不吝啬倾尽府库赏赐简直吓人,古往今来世界帝王从没像他这么大方的,现在的英国女王等欧洲王室赏赐众人比他小气多了)因此有“开皇、仁寿之间,丈夫不衣绫绮,而无金玉之饰,常服率多布帛,装带不过以铜铁骨角而已”之称,经济上绝对有能力,但是为了节俭不追求奢华而已。


中国封建社会乃至世界封建社会的巅峰是大隋。大隋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综合国力最雄厚、文化最昌盛、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政府行政效率最高、国家机器最完善、军事上取得辉煌胜利最多的朝代。大隋的GDP占全球的89%。国家的综合实力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大隋都是当时世界的第一大国。大隋已经逐渐摆脱小农经济,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隋文帝废弃秦皇汉武的重农抑商思想,鼓励市场商品经济的流通,隋文帝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金融机构银行——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世界上最早的银行雏形,这比欧洲的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这在世纪金融史上具有举足轻重至关重要的意义开创了新纪元。隋文帝于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决定取消政府的酒利,使酒近七百年来,第一次走上了无税之路。取消了酒税,意味着鼓励酿酒业的发展和民间饮酒的普及。

再看看金融:中国历代货币流通量的变化


隋朝最高年铸币量为隋文帝仁寿时的603万7千贯 ,唐朝最高年铸币量为唐玄宗时的32万7千贯。宋朝最高年铸币量为宋神宗时铜币506万贯,铁币为88万贯。宋与唐两者相差的近20倍。即便不算第一名隋朝的话,唐朝与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30与500的差距。这还不包括宋朝政府发行流通的纸币。而且宋朝还有大量的黄金、白银也进入商品流通领域。一个国家的货币流通量代表这个国家的经济水平与实力。铜钱是足值货币,它本身的价值就超过它的面值。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2:00:37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感叹道:“是时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有奇。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天下之盛,极于此矣”。在大隋极盛武功达到中国历朝历代最高峰时,隋文帝依旧保持着理智清醒的头脑,他的雄心万丈撼天动地不是区区武功就能制止他建立更宏大的大隋主宰世界的宏伟战略,事实上他不仅仅满足了中国人对他的所有愿望,而且超额完成了指标,给了后世所有中国人无数的惊喜与意外。在“八荒无外,九服大同,四海为家,万里为宅”后,他要偃武修文,打造世界封建社会的顶峰——太平全盛的开皇盛世。

大隋当时的国威到底强大到什么程度呢?据当时的大臣牛弘描述隋文帝开皇年间隋朝的国力是“今土宇迈于三王,民黎盛于两汉”,也就是说隋文帝时的隋朝疆域超过了以往中国的任何朝代,而隋文帝时代的人口远远超过了两汉全盛期汉武帝统治时代,牛弘的原话是:“兴集之期,属膺圣世。伏惟陛下受天明命,君临区宇,功无与二,德冠往初。自华夏分离,彝伦攸斁,其间虽霸王递起,而世难未夷,欲崇儒业,时或未可。今土宇迈于三王,民黎盛于两汉,有人有时,正在今日。方当大弘文教,纳俗升平,而天下图书,尚有遗逸,非所以仰协圣情,流训无穷者也。”


大隋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军事最辉煌的时代,也是经济最富庶、文化最昌明、民生最优厚、法律最宽大、社会最繁荣、政治最清明、科技最先进的时代。



隋文帝登基后下过这样一道诏书:“建国重道,莫先于学,尊主庇民,莫先于礼。自魏氏不竞,周、齐抗衡,分四海之民,斗二邦之力,递为强弱,多历年所。务权诈而薄儒雅,重干戈而轻俎豆,民不见德,唯争是闻。朝野以机巧为师,文吏用深刻为法,风浇俗弊,化之然也。虽复建立庠序,兼启黉塾,业非时贵,道亦不行。其间服膺儒术,盖有之矣,彼众我寡,未能移俗。然其维持名教,奖饰彝伦,微相弘益,赖斯而已。王者承天,休咎随化,有礼则祥瑞必降,无礼则妖孽兴起。人禀五常,性灵不一,有礼则阴阳合德,无礼则禽兽其心。治国立身,非礼不可。朕受命于天,财成万物,去华夷之乱,求风化之宜。戒奢崇俭,率先百辟,轻徭薄赋,冀以宽弘。而积习生常,未能惩革,闾阎士庶,吉凶之礼,动悉乖方,不依制度。执宪之职,似塞耳而无闻,莅民之官,犹蔽目而不察。宣扬朝化,其若是乎?古人之学,且耕且养。今者民丁非役之日,农亩时候之馀,若敦以学业,劝以经礼,自可家慕大道,人希至德。岂止知礼节,识廉耻,父慈子孝,兄恭弟顺者乎?始自京师,爰及州郡,宜祗朕意,劝学行礼。”《隋书》这样说道:“自是天下州县皆置博士习礼焉。”由此可见他对汉文明的复兴起到的巨大的作用……



大隋高祖文皇帝拯救了汉文化,因为春秋、汉代的文化典籍因几百年来的混战,因战火焚毁、遗失大半,公元583年大隋高祖文皇帝下诏求书,献书一卷赏绢一匹,导致“民间异书,往往间出”,大隋高祖文皇帝拯救了汉文化,造就了一代文化盛世。大隋时的藏书量是中国历代最多的,大兴城和洛阳建有大藏书殿,而最终的成果则是规模宏大的秘书省,在洛阳藏有珍本,藏书总数达37万余卷。为了让两京的宫、省、官府使用,建造藏有节录本的观文殿。大隋朝藏书最多时有37万卷,77,000多类的图书,为历朝历代之最,大隋是把中华文明发扬光大至登峰造极的书籍黄金期,中华历代书籍,于斯为盛。



大隋文化之隆盛为历代之最,史书记载了当时大隋文明最昌明的盛况:“高祖膺期纂历,平一寰宇,顿天网以掩之,贲旌帛以礼之,设好爵以縻之,于是四海九州强学待问之士,靡不毕集焉。天子乃整万乘,率百僚,遵问道之仪,观释奠之礼。博士罄悬河之辩,侍中竭重席之奥,考正亡逸,研核异同,积滞群疑,涣然冰释。于是超擢奇秀,厚赏诸儒,京邑达乎四方,皆启黉校。齐、鲁、赵、魏,学者尤多,负笈追师,不远千里,讲诵之声,道路不绝。中州儒雅之盛,自汉、魏以来,一时而已。”



很多愚昧无知的中国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太平盛世,竟然不学无术的认为后来的“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康乾盛世”才是盛世,其实“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康乾盛世”连治世都算不上何来太平盛世,在真正太平全盛的开皇盛世面前,后来的“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康乾盛世”只是一堆粪土。用事实与数据说话:开皇十七年,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所有赉给,不逾经费,京司帑屋既充,积于廓庑之下,隋文帝遂停此年正赋,以赐黎元。隋文帝初登基时全国人口400万户,隋炀帝登基时已达890万户,以一户六口计,全国人口不下5000万。直到李世民服用长生不老药暴死后,李治继位,计户口380万户。李隆基开元之治时,全国760万户,4100万人。隋开皇九年已垦田地1944万顷,大业中期已垦田地5585万顷。而李隆基开元之治唐天宝十四年已垦田地区区1430万顷而已。隋炀帝登基就有890万户,而李世民直到服用长生不老药暴死才有380万户,国力之差距可以想见。李世民、李隆基、康熙、乾隆加起来给隋炀帝杨广提鞋都不配,又怎能与隋文帝相比,如果说李世民、李隆基、康熙、乾隆的“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康乾盛世”是北京的八宝山,隋文帝的开皇盛世就是巍巍昆仑,真正的世界封建社会的顶峰——太平全盛。可惜世人都是愚昧得多,看不到真相。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2:00:37
@善败不败2011 2015-05-21 21:18:06

-----------------------------
英雄所见略同,朋友有眼光,如果朋友清楚以下真相,就更怒发冲冠了


http://bbs.tianya.cn/post-no05-401973-1.shtml

http://bbs.tianya.cn/post-no05-401514-1.shtml

http://bbs.tianya.cn/post-no05-396726-1.shtml

http://bbs.tianya.cn/post-no05-396174-1.shtml

http://bbs.tianya.cn/post-no05-396168-1.shtml

http://bbs.tianya.cn/post-no05-400098-1.shtml

http://bbs.tianya.cn/post-no05-401956-1.shtml

http://bbs.tianya.cn/post-no05-286811-1.shtml

http://bbs.tianya.cn/post-no05-395899-1.shtml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2:00:37
吾在这里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论民富、人均gdp、百姓生活质量,中国古代的前五名分别是隋朝、北宋、南宋、明朝、汉朝,北宋南宋富裕举世公认,这里就着重说说鲜为人知的——为什么隋朝的老百姓平均富裕水平比两宋还要高?

开皇十二年,有司上言,库藏皆满。隋文帝曰:「朕既薄赋於人,又大经赐用,何得尔也?」对曰:「用处常出,纳处常入。略计每年赐用至数百万段,曾无减损。」乃更开左藏之院,搆屋以受之。诏曰:「既富而教,方知廉耻,宁积於人,无藏府库。河北、河东今年田租,三分减一,兵减半,功调全免。」隋文帝开皇年间制定的国策就是——“宁积於人,无藏府库”,终文帝一生贯彻始终,隋文帝不但废除市场税让百姓自由经商,废除秦朝汉朝的盐酒政府专卖政策,还开放山泽之禁任百姓随意从大自然中获取财富,而且隋文帝对百姓军民赏赐巨大,动辄赏赐玉帛黄金巨万,加上隋朝对外征服屡战屡胜,不断从外国获取的巨额财富,隋文帝都毫不保留的赠与百姓士兵分享。

隋文帝杨坚轻徭薄赋,减税免税的记载史不绝书,其间免除商品税与市场税的举措更是开明到中国历朝之冠,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开皇三年正月,帝入新宫。初令军人以二十一成丁。减十二番每岁为二十日役。减调绢一疋为二丈。先是尚依周末之弊,官置酒坊收利,盐池盐井,皆禁百姓采用。至是罢酒坊,通盐池盐井与百姓共之,远近大悦。

开皇九年,陈平,帝亲御朱雀门劳凯旋师,因行庆赏。自门外夹道列布帛之积,达于南郭,以次颁给。所费三百余万段。帝以江表初定,给复十年。自余诸州,并免当年租赋,十年五月,又以宇内无事,益宽徭赋。百姓年五十者,输庸停防。

到开皇十一年,在杨坚听到有司上奏国库已经充盈后下令免除河东、河北三分之一田租的同时明确提到要藏富于民。下诏曰:“既富而教,方知廉耻,宁积于人,无藏府库。河北、河东今年田租,三分减一,兵减半,功调全免。”

到开皇十七年,隋文帝杨坚更是免除了全国的正赋。

公元597年,隋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所有赉给,不逾经费,京司帑屋既充,积于廓庑之下,高祖遂停此年正赋,以赐黎元。

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公元637年,马周对李世民说:“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隋已灭亡了20年,那时的粮食布帛还未用完。1969年在洛阳发现了一座隋朝粮仓——含嘉仓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内探出259个粮窖。其中还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由此可见的隋朝的富裕与强盛。

“鸿恩大德,前古未比。”“七德既敷,九歌已洽,要荒咸暨,尉候无警。于是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考之先王,足以参踪盛烈。”这就是隋书里的“开皇之治”。李世民永远也达不到的高度。唐初统治者完全是仰视羡慕隋文帝所开创的大隋王朝的。

注意到这个具体细节没有,魏征编制的隋书本是秉承李世民的意思千方百计诋毁诬蔑隋朝的,但是这里魏征也不得不用了“于是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考之先王,足以参踪盛烈”中的“人物殷阜”一词,指的就是老百姓民财的殷实富足,如果真是像现在所谓砖家声称的“隋朝只是国富民不富”,那么你把刀架在魏征脖子上魏征也不会说“人物殷阜”的,何况最想听到隋朝坏话的李世民一直在紧紧盯着魏征的隋书。

隋朝的民生、人均生活水平、人民生活质量恰恰是历代最好的、人均收入、购买力也是历史上最高的,事实上是在中国所有朝代中,隋朝国也最富民也最富,这得益于隋文帝的仁政爱民而推行的各项开明政策。隋文帝首创免除市场税,这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头一次,隋文帝敢于推出秦汉帝王都不敢推行的免市场税政策,这需要多大的魄力与胆识,非雄才大略之圣君孰能为是?大隋朝商品经济极为繁荣冠于历代,如果按照《文献通考》关于隋朝民生的具体记载对比现在的数值,隋朝的老百姓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美国的十九倍,人人穿得起丝绸,人人家里藏有黄金储备,连宋朝的民生与国力都远远比不过大隋。不仅仅是因为藏富于民,而且大隋的人民生活生平是最高的,也是古往今来世界所有国家最幸福美满的。大隋国民的平均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美国的6倍,几乎人人都穿得起丝绸的衣服(罗马帝国只有凯撒一人能穿丝绸衣,可见大隋人民个个过着西方帝王的生活),家家都有黄金储备,只不过当时皇帝提倡节俭(隋文帝本人极为节俭,乘舆与日用之物,破损后修补再用,轻易不换新的;后宫妃嫔穿的衣服都已洗过多次;一次太医为他配药,需胡椒粉一两,遍寻宫内而不得;以自己为榜样教育子女节俭,把自己穿过的几件旧衣服送给太子杨勇,令他“时复观之以自警戒”,但他严于律己却宽于待人,只要是有功将士无论贵贱一律给予不惜血本的赏赐,即使导致国库空虚也在所不惜,开皇九年四月,平陈后举行赏功之时,隋文帝亲临大兴宫城正南之广阳门,欢宴将士,自广阳门外夹道陈列所积布帛,以达于南郊,赏赐金玉布帛堆放绵延几十里,赏赐共用三百余万段布帛加上三亿钱,陈故国境内,给复(免除徭役)十年;其余诸州,并免当年租赋。文帝之仁慈慷慨特别是对有功将士毫不吝啬倾尽府库赏赐简直吓人,古往今来世界帝王从没像他这么大方的,现在的英国女王等欧洲王室赏赐众人比他小气多了)因此有“开皇、仁寿之间,丈夫不衣绫绮,而无金玉之饰,常服率多布帛,装带不过以铜铁骨角而已”之称,经济上绝对有能力,但是为了节俭不追求奢华而已。


中国封建社会乃至世界封建社会的巅峰是大隋。大隋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综合国力最雄厚、文化最昌盛、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政府行政效率最高、国家机器最完善、军事上取得辉煌胜利最多的朝代。大隋的GDP占全球的89%。国家的综合实力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大隋都是当时世界的第一大国。大隋已经逐渐摆脱小农经济,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隋文帝废弃秦皇汉武的重农抑商思想,鼓励市场商品经济的流通,隋文帝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金融机构银行——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世界上最早的银行雏形,这比欧洲的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这在世纪金融史上具有举足轻重至关重要的意义开创了新纪元。隋文帝于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决定取消政府的酒利,使酒近七百年来,第一次走上了无税之路。取消了酒税,意味着鼓励酿酒业的发展和民间饮酒的普及。

再看看金融:中国历代货币流通量的变化


隋朝最高年铸币量为隋文帝仁寿时的603万7千贯 ,唐朝最高年铸币量为唐玄宗时的32万7千贯。宋朝最高年铸币量为宋神宗时铜币506万贯,铁币为88万贯。宋与唐两者相差的近20倍。即便不算第一名隋朝的话,唐朝与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30与500的差距。这还不包括宋朝政府发行流通的纸币。而且宋朝还有大量的黄金、白银也进入商品流通领域。一个国家的货币流通量代表这个国家的经济水平与实力。铜钱是足值货币,它本身的价值就超过它的面值。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2:00:37
家法律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2:00:37
对于农耕文明,经济与综合国力至关重要的是历代土地开垦与人均耕地面积



中国历代土地开垦与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国共有人口59594978人,耕地827053600亩,户均耕地67.61亩,人均13.88亩。
东汉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人口48690789人,耕地694289213亩,户均79.25亩,人均13.7亩。
隋文帝仁寿四年(公元604年),人口69247872人,耕地15026095745亩,户均730.25亩,人均216.99亩。
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人口52917309人,耕地1000386213亩,户均40.46亩,人均10.03亩。
宋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人口19930220人,耕地524758432亩,户均60.47亩,人均26.33亩。
明太祖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人口59873306人,耕地366771549亩,户均34.42亩,人均6.13亩。
明神宗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人口56305050人,耕地1161894800亩,人均20.64亩。
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耕地522766687亩,人均30.58亩;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人口27355462人,土地890138724亩,人均32.54亩;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全国人口为102750000人,耕地为708114288亩,人均6.89亩,与雍正十二年相隔十九年,人均耕地由32.54亩降为6.89亩,人均减少了25.65亩;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人口增加到208095796人,耕地为741449550亩,人均为3.56亩,人口增加了近1亿,人均地减了近一半;
光绪十二年(公元1887年),人口为377636000人,耕地为911976606亩,人均地2.41亩。



再看看金融:中国历代货币流通量的变化


隋朝最高年铸币量为隋文帝仁寿时的603万7千贯 ,唐朝最高年铸币量为唐玄宗时的32万7千贯。宋朝最高年铸币量为宋神宗时铜币506万贯,铁币为88万贯。宋与唐两者相差的近20倍。即便不算第一名隋朝的话,唐朝与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30与500的差距。这还不包括宋朝政府发行流通的纸币。而且宋朝还有大量的黄金、白银也进入商品流通领域。一个国家的货币流通量代表这个国家的经济水平与实力。铜钱是足值货币,它本身的价值就超过它的面值。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2:00:37
杨坚废除不合时宜的北周六官(天、地、春、秋、冬、夏)制,北周的官僚体制基本上是效仿原来西周时期的《周官》即《周礼》的形式,很原始、极混乱。六官制,称谓复杂,职掌不明,办事效率低下。杨坚恢复了汉魏时期的体制,基本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杨坚在中央设立三师、三公、五省。三师、三公只是一种荣誉虚衔。掌握政权的的是五省,即内侍省、秘书省、门下省、内史省和尚书省。内侍省、秘书省在国家政务中不起重要作用。内侍省是宫廷的宦官机构,管理宫中事务。秘书省掌管书籍历法,事务较少。起作用的是其他三省,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都是最高政务机构。内史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这就是后来被唐朝继承的三省制。

尚书省下设吏、民、礼、兵、刑、工六部。每部设尚书,总管本部政务。具体办事机构就是这是六部: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和调动;民部,掌管全国的土地、户籍以及赋税、财政收支;礼部,掌管祭祀、礼仪和对外交往;兵部,掌管全国武官的选拔,和兵籍、军械等;刑部,掌管全国的刑律、断狱;工部,掌管各种工程、工匠、水利、交通等。开始的时候,六部叫做六曹,即六个办事机构。六部的长官为尚书。六部的设置成为后代封建国家中央政权的固定制度。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组织严密,加强中央集权。对唐及以后历代王朝影响都十分巨大。隋文帝建立的这一整套规模庞大、组织完备的官僚机构,表明封建制度已发展到成熟阶段。自隋定制,一直沿袭到清朝。

公元590年隋文帝杨坚诏府兵入州县户籍,兵农合一始此。杨坚对于地方机构也进行了改革。他采纳度支尚书杨尚希提出的“存要去闲、并大去小”的建议,将原来比较混乱的地方官制从州、郡、县精简为州、县两级,撤消境内500多郡。同时,裁汰了大量的冗官,将一些郡县合并。大大节省了政府的开支,提高了行政效率,也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为了更好地行使权力,控制地方,杨坚下令,九品以上的官员一律由中央任免。官吏的任用权一概由吏部掌握,禁止地方官就地录用僚佐。而且每年都要由吏部进行考核,以决定奖惩、升降。后来,又实行三年任期制。杨坚简化了地方行政机构,废九品宫人法,初创科举制。隋文帝命令各州每年推选三个文章华美、有才能的人,到中央受官。后来,隋文帝又下令,京官五品以上,地方官部管刺史,要由有德有才的举人担当。这种选拔政府官员的制度,使各个阶层有才华的人都有机会为政府效力。杨坚开创建立的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留存长达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期才废除,但当时的美英等国称奇并借鉴了这种选拔制度作为政府文员的聘用方法。

隋文帝杨坚推行均田制,整顿户籍。实行了“大索貌阅法”要求官吏经常检查人口,根据相貌来检查户口,使编户大增。和实行“输籍定样”在第一个的基础上确定户口数,编制“定簿”,以此为依据来收取赋税。开皇三年,清理出阴漏丁男44.3万人 共计 164.15万口。高祖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于是计帐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这些举措防止地方豪强和官僚勾结,营私舞弊。将从豪强手里依附的人口解放出来,增加了国家的劳动力,调动贫苦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国家掌管的纳税人丁数量大增。

隋文帝还曾颁布“人年五十,免役收庸”、“战亡之家,给复一年”等仁政措施。隋文帝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大量地减少了国家的财政开支,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开皇十七年,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所有赉给,不逾经费,京司帑屋既充,积于廓庑之下,高祖遂停此年正赋,以赐黎元。隋文帝初登基时全国人口400万户,隋炀帝登基时已达890万户,以一户六口计,全国人口不下5000万,这个数字大约直到唐玄宗时才达到。直到唐太宗死后,唐高宗继位,计户口380万户。唐玄宗时,全国760万户,4100万人。隋开皇九年已垦田地1944万顷,大业中期已垦田地5585万顷。唐天宝十四年已垦田地1430万顷。隋炀帝登基就有890万户,而唐太宗直到驾崩才有380万户,国力之差距可以想见。

在隋朝政府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贞观11年,监察御史马周对唐太宗李世民说:“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隋朝已灭亡了20年,隋文帝已经死了33年,可那时的粮食布帛还未用完。1969年在洛阳发现了一座隋朝粮仓——含嘉仓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内探出259个粮窖。其中还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由此可见的隋朝的富裕与强盛。

在隋朝雄厚而强大的经济实力的前提下,隋文帝下令修建的大兴城(即唐时长安城),大兴城的修建不仅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规划高超水平的标志,也是当时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综合体现。大兴城乃当时的“世界第一城”,它的设计和布局思想,对后世都市建设及日本、朝鲜都市建设都有深刻的影响……


隋文帝杨坚于公元584年命宇文恺率众开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150多公里,名广通渠。这是修建大运河的开始……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

“鸿恩大德,前古未比。”“七德既敷,九歌已洽,要荒咸暨,尉候无警。于是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考之先王,足以参踪盛烈。”这就是隋书里的“开皇之治”。李世民永远也达不到的高度。唐初统治者完全是仰视羡慕隋文帝所开创的大隋王朝的。明人梁寅这样评价隋文帝:“帝以杨素、韩擒虎、贺若弼为将,故即位九年而遂平陈,是帝之并天下亦易也。帝勤于政事,劝课农桑,轻徭薄赋,自奉节俭。即位之初,民户不满四百万,至于末年,乃逾八百万,其治天下,又有以见其成效矣。”

人类史上最伟大的民主法制变革,最振奋人心的律法改革、具有开启人类法制史划时代新纪元的,不是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法典》、古埃及、古罗马法典甚至美国《独立宣言》,而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隋文帝制订颁布开皇律,隋文帝在世界史上首次将死刑核准权收归中央,隋文帝首创死刑三复奏三复核制度,隋文帝废除秦汉以来的宫刑(破坏生殖器)、车裂(五马分尸)、枭首(砍下头悬挂在旗杆上示众)等残酷刑法予以废除,规定一概不用灭族刑

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确立死刑三复奏与三复核制度的皇帝,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位规定死刑的复核是由国家最高权力部门来履行的皇帝。隋文帝在位期间,出现了死刑复奏制度。就是在处决犯人之前,仍须将复核之后的结果再次报与皇帝最终决定,刑前要三次奏请皇帝,在皇帝勾决之前,不能对犯人进行处决。三复奏指每个死刑案在执行之前,需要向皇帝奏请三次,以便考虑更加周详,故称“三复奏”。《隋书·刑法志》载:“开皇十五制:死罪者,三奏而后决。”就是说通过三次奏请才能决定是否最终处以死刑。之前的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诏诸州死罪不得便决,悉移大理案覆,事尽然后上省奏裁。”即诸州判决的死刑案件,不能立即执行,须由大理寺复审;大理寺审结的死罪案件,还须经尚书省复核。正式将死刑的复核纳入法制轨道,为死刑的文明化奠定了基础。将死刑核准权收归中央,只有天子方可乾刚独断对人生杀予夺,有效地杜绝了冤假错案的发生。其巍巍之德无不昭彰皇天


隋文帝下令制订的《开皇律》,对后世律法影响深远,是整个人类封建社会法律之集大成者,在人类文明史上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法典》、古埃及古罗马法典甚至美国《独立宣言》,后来中国所有的朝代都继承了它的原则。北周的法律既残酷又混乱,“内外恐怖,人不自安” 。隋文帝于开皇元年下令制订《开皇律》。《开皇律》将原来的宫刑(破坏生殖器)、车裂(五马分尸)、枭首(砍下头悬挂在旗杆上示众)等残酷刑法予以废除。规定一概不用灭族刑。减去死罪八十一条,流罪一百五十四条,徒、杖等罪千余条,保留了律令五百条。刑罚分为死、流、徒、杖、笞五种。基本上完成了自汉文帝刑制改革以来的刑罚制度改革历程,这就是封建五刑制。《读通鉴论》这样赞评道:“古肉刑之不复用,汉文之仁也。然汉之刑,多为之制,故五胡以来,兽之食人也得恣其忿惨。至于拓拔、宇文、高氏之世,定死刑以五:曰磬、绞、斩、枭、磔,又有门房之诛焉,皆汉法之不定启之也。政为隋定律,制死刑以二:曰绞、曰斩,改鞭为杖,改杖为笞,非谋反大逆无族刑,垂至于今,所承用者,皆政之制也。”隋朝的司法制度、诉讼制度、审判制度都达到了相当完善的程度。

楼主:虎皇天尊

字数:717242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5-05-22 03:31:00

更新时间:2020-02-12 12:00:37

评论数:164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