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第一回 祖先的荣光

第一回 祖先的荣光

楼主:会飞的猪wgxy  时间:2019-04-20 17:43:10
【附】来自《二十四孝》的非凡家族史


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6年),十五、六岁的王阳明陪同父亲王华居住在其京师的官署之中,他为了印证先圣朱熹“众物必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亦涵至理”的道理,决定以官署中的竹子为实验品,格竹以悟先圣大道。


于是,他来到官署竹前,取蒲团坐下,凝神观竹,没有多久,心思就处于恍惚之间,他抬眼间竟看到身旁有一黑衣青年,他愣了一下,问道:“兄台是何许人?”

那青年头也不抬,说:“我是你”。

王阳明脱口道:“你是我,那我是谁?”

那青年含笑道:“你是王守仁。别闹,我在冥思”。

王阳明奇道:“汝所思何事?”

那青年笑道:“我想我的祖先”

……



抬眼间,我已穿越到了儿时的世界,浙江余姚老家。故乡的老老少少代代传颂着一对亲兄弟的孝行故事。

“王祥卧冰”是《二十四孝》故事中的经典。最早记载于干宝的《搜神记》,后被房玄龄编撰的《晋书》收录,元代郭居敬方将其列入《二十四孝》,至今这个故事被列为二十四孝之首,非常之了不起。


故事的主人公叫王祥,是我王姓远祖王览的亲哥哥。

王祥兄弟祖籍是琅琊,今山东临沂人士。

据说,王祥至孝,其亲生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其父继娶朱氏,此女蛇蝎心肠,很不喜欢王祥,而且此女集阴险、恶毒等小人恶习刁行于一体,在王祥父亲面前说了王祥不少的坏话,导致其父渐渐疏远了王祥。

尽管如此,王祥真不简单,他对继母的种种恶行并未往心里去,反而更加恭敬谨慎。父母有病,他衣不解带,煎汤熬药,药成必先尝过,以验证是否有毒。

自古圣贤就是不一样,要我王阳明这样,那是万万不会的。

故事来了,有一天继母发神经,硬说要吃鲜鱼,可此时正是天寒地冻,户外冰天雪地,任人想想都不寒而栗。

王祥出门来到河边,那水面早已结成了冰,但见他想都没想脱下衣服便要破冰捉鱼,就在此时,那冰面忽然自裂,两条鲤鱼从中跃出,王祥便捉鱼回家孝敬继母。

神奇吧!还有更神的,有一天继母又发邪念,想吃烤黄雀,王祥回屋正做出发捕猎的准备工作,忽见窗子洞开,奇事发生,当下就有几十只黄雀飞入了王祥的幕帐,王祥便将其烤制后孝敬给继母吃。

每每想起乡里的大叔大婶儿口沫四溅地讲着这些神话之时,我心里肯定是信的,因为我们王氏家族可是有道家的法缘,要说我不信,那不是说我没慧根,这我可不服气,但要说百分之百信,嘿嘿,咱们换个话题……

这狠毒的继母并没有为王祥所感动,更过分的是王祥家有一棵红柰(nài)树,在果实快成熟的时候,继母又来刁难他,让他去看守,并打招呼,果实要丢一颗便拿他是问。

一日,忽然风雨大至,王祥抱树大哭,甚恐果子掉落。当然,后来老天再次显灵,果子自然一颗不少。即便如此,王祥也未曾怨恨过继母,因为他是一位忠厚孝顺之人。此点我信,纯孝之人,受儒家传统文化熏陶而能自省自修的君子是真能做到的。

其后,东汉末年战事频发,为避战乱,王祥搀扶继母,带着弟弟王览逃难到了庐江,隐居三十多年以后,继母方才去世。

大孝子王祥在继母去世后,服丧期满仍不肯出仕为官,后在其弟王览的不断劝导下,到了年近六十岁才应召出仕,正所谓“大器晚成”,到了曹魏之时,王祥已升任太尉,位列三公(相当于今天国防部部长),到了晋武帝继位过后更是平步青云,出任太保,成为辅导太子的高官。

王祥的故事讲完了,但我还不得不说一下我们远祖王览的故事。不错,王祥大孝,我们远祖王览也不含糊,王祥是对父母孝,而王览则是对兄长悌。


他五、六岁时,每次见到亲生母亲打哥哥王祥,便会哭着向前抱住哥哥,阻止母亲施暴,常因他的劝谏,母亲朱氏会有所收敛,但好景不长,朱氏便又会经常毫无理由的折磨王祥,王览见状亦常常毫不犹豫地跟着哥哥一起干活受罚。

朱氏见此不行,回过头来又无端安排王祥的妻子干这干那,百般挑剔。然而,真是有其夫必有其妻,每当此时,王览的妻子便也如同她丈夫般积极主动地去帮王祥的妻子干活,朱氏发现以后,对他们两口子那也真是无语了。

自从父亲去世后,王祥渐渐地有了名气,朱氏又不平衡了,牙一咬,便想用毒酒毒死王祥,这个女人当真歹毒,不料被王览所觉察,便立即起身去夺哥哥的酒杯,而王祥也怀疑酒中有毒,所以执意不给弟弟。朱氏见状不妙,忙上前几步夺下酒杯。

自此以后,凡是朱氏做给王祥的饭菜,王览必先尝一下,朱氏由于担心自已的亲儿子王览会被毒死,才断了下毒的念头,自此,王览孝兄恭恪的名声也不比王祥差多少。

后来,王览出仕做官升任光禄大夫,《蒙求》这本书的上卷中记载了王览的事迹,名为《王览友悌》,便是铁证。

本段选取至书籍《千古圣雄王阳明之悟道》


阳明悟行学宫原创,欢迎分享;转载需表明出处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

楼主:会飞的猪wgxy  时间:2019-04-20 17:43:10
第二回 懂《易经》的文化世家

【书圣王羲之也是王家的祖先】

我记得有一天爷爷和父亲都在场和家人一起闲聊。爷爷提到王祥之事,我当时说:“王祥太倒霉,竟遇到朱氏这样的狠毒继母”。

爷爷笑着说:“那我再说个故事,一个比王祥更倒霉,但更伟大、更有成就的人物”。








我一下反应过来:“爷爷,您说的是舜帝吧?他不仅遇到了一个恶毒的继母、一个凶残瞎眼父亲,再加一个心如蛇蝎的兄弟象,但他做得更好,故能成为一代以孝治天下的圣君”。

父亲笑着说:“你就是聪明,那你说说要换你是王祥和帝舜会怎么做?”

我不假思索的回答:“我绝不会像他们那么痴愚”

父亲大怒,指着我吼道:“你敢不孝?”

我看着父亲凶怒的样子,赶紧退了两小步。

还是爷爷对我好,一手挡住父亲,对我和蔼的说:“伯安,别怕,你说说”

我壮了一下胆子,说:“他们不孝!”

我话音刚落,爷爷一拍桌子,阴沉地指着我说:你、你、你说什么?”

我不等他往下说,便讲:“他们一味忍让,要是真被继母所害,那不是让继母背上不慈之名,他们岂非不孝?”

爷爷听后点头微笑,说:“那你怎么办?”

我咽了一下口水,说:“我非得想办法让继母回心转意不可”

父亲冷冷地说:“你有什么办法?”

我勉强点点头,艰涩地说:“总得试试吧”

但真没想到我的话后来真应验了,这是后话,以后再说。








我接下来要提一下我们王家历史上官做得最大、名气最大的人,是王览的孙子王导。他在东晋元帝时曾出任丞相,明帝、成帝时,出任司徒、太傅,是晋朝的一代名相。但我不想多提他,可能是受爷爷的影响,我王家是遁世无闷之君子世家,而不是争名夺权的好利之徒,所以,我不想提他。王家先祖,我最佩服、最倾慕的是王览的曾孙,天下赫赫有名的一代“书圣”王羲之。

提起王羲之,他们都说我有王羲之的气象,他好修道教养生之术,我从小受爷爷熏陶也是如此;他经常和道士游山玩水,我也是如此;他好书法,不仅草书和隶书冠绝古今,文章也是精美绝伦,曾作有《兰亭序》、《乐毅论》等名篇,我也继其祖风,好书法、好文章、好诗歌,虽与之不敢相比,但亦心向往之也。

我想到那儿说到那儿,插一段花絮,在少年学习书法之时,父亲对我的教诲让我终身受益,他讲:“书法之道,先要求‘贵在精一’,继而‘法无定法’,终乃‘万法归宗’”,此三点,我私下以为学艺之次第,放之四海皆准。

另外,他曾不止一次地引用北宋儒家超级大宗师程灏的话,因他号明道,世称明道先生,程明道先生讲“某写字时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学”,此点是我一生书法的神髓所在,敬之一字终身奉行。








接下来,我要提到我的六世祖王纲,王纲让我既羡慕又佩服。他让我感兴趣的有三件事,一是他与道士赵缘督的占卜缘法,太有意思了。据说,当时王纲为避兵乱和母亲避居于五泄山。一天,一个道士夜宿其家,王纲发现这个道士仙风道骨,不觉对他礼敬有加。

王纲忍不住问:“君必有道者,愿闻姓字。”

道士回答说:“吾终南山隐士赵缘督也”。

后赵缘督教给王纲占卜之法,并劝王纲与他同游于方外,王纲因家有老母,以孝而辞之,这是一件事。

所以,易学、道家,从我六祖就与王家有渊源,故我好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第二件是王纲与一代智神刘伯温是好友,刘伯温一直是我的偶像,我听到民间许多关于他的传说,说前有诸葛亮设七星坛借东风。后有刘伯温带一僧、一道做法,在鄱阳湖,驭神风火烧陈友谅巨舸船队。

传说王纲精通易学最高之术“奇门遁甲”,令我自豪的是,当刘伯温身处卑微之时,常造访王纲,说不定还有得过王纲的指点,才有后来刘伯温得志,向朝廷举荐王纲之缘。

洪武四年,已七十岁的王纲见到了本朝太祖朱元璋,向他提出了思维缜密的治国之策,被太祖所纳,并任命他为兵部郎中,这是第三件事。

后来我不断的找爷爷磨叽,终于从他那儿见到了王纲的占卜书、刘伯温的奇门之书和兵法之书,虽然当时我小看不懂,但在未来的岁月里,这些书给予我地滋养,奠定了我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基础,这点是我坚信的。

尤为让我敬佩的是王纲在当广东参议之时,不畏海盗之逼从容就义之壮举。是啊,国有难,必以身而对,这是王纲六祖给我的最好教育。








接下来,要讲到我另一个倾慕的偶像,我的高祖也是王纲的孙子王与准。他很幸运,自小其父王彦达便将王纲遗留下的书籍全部传给了他,并说:“但毋废先业而已,不以仕进望尔也”。

王与准很争气,他闭门读书研学,读了祖父的所有书籍,其中当然有道士给王纲的占卜书,王与准闲暇之时精研此书,并试着占卜,没想到出奇的准确,一时名声大噪,就连县令也派使者去请他占卜。

王与准这个人是个高士,当时,他到四明山赵先生处学《易》,赵先生断定此子不俗,便将本族的一位女孩儿许配与他,并劝他出仕为官,他婉言以赵先生所教的《易经》中“遁世无闷”之言而拒之。

最终王与准烧了占卜之书,终身做一个隐士,自号“遁石翁”。

我爷爷神神秘秘的跟我说,王与准曾为自己占过一卦,得“大有”之“震”卦,遂对儿子说:“吾先世盛极而衰,今衰极当复矣,然必吾后再世而始兴乎?兴必盛且久”。

然后,爷爷意味深长地跟我讲:“你高祖的预言必应在你父亲和你身上”。所以,我自小就有些自命不凡,也是可以理解的。

最后,我再提下我的曾祖王杰,王与准懂《易经》,肯定懂风水,他在其门前种了三棵槐树,此点肯定对王家风水有好处,正因此,王杰自号“槐里子”。

由于王与准不出仕,不得已便举荐了王杰,当时以教谕,也就是老师程晶为首的许多人都看好王杰,但王杰也是个隐者,他见考生过于劳累便归乡不再参加科举考试,后虽多次被举荐,他都推而不受,他一边耕田一边教授弟子,生活虽清苦,但也安然自若。

我父亲每次讲到孔子所说“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的高妙境界时,便拿王杰来做例子。

王杰遵母遗命进入南京国子监学习,祭酒也就是校长陈敬宗对他施以友礼,不把他列入弟子之列,但没想到,第二年他被推荐到朝廷做官,还没到任就去世了,真可惜啊。王杰的名气很大,名士冷川赞他为“当世之第一”,称其为“近世儒者皆所不及”。

好了,祖先的溯源告一段落,总的来说是君子之风传自祖上,接着,我要回顾我敬爱的爷爷和正直的父亲了。

本回选至《千古圣雄王阳明之悟道》第二回(共160回)








阳明悟行学宫原创,欢迎分享;转载需表明出处
楼主:会飞的猪wgxy  时间:2019-04-20 17:43:10
第三回 传奇的家庭
​​爷爷是我的少年依靠,也是我的保护伞,但他其实是一个很有底蕴的老头子。

爷爷王伦,字天叙,在我印象中,他有三个好朋友,四人各好一样,我爷爷好竹,号“竹轩翁”。

还有一个是我儿时的小伙伴魏朝端的爷爷,叫“菊庄翁”,另外两个,不用说就是“梅舍翁”和“兰窝翁”。

爷爷生性爱竹,居室之外遍种翠竹,我自小便见他每日在竹林中吟诵诗歌、啸风嘲月。经常“梅、兰、竹、菊”四翁相聚吟诗论道,颇有竹林七贤之古风。

我爷爷淡泊名利,早年便秉承父训,终成德才兼备之人。在他才二十岁时,浙江各地富贾大户便争相邀请他教育自己的子弟。凡是经他授业点拨的学生,其德业和学业都有明显长进,于是他闻名于乡里,德耀于浙江。

常听爷爷讲他父亲王杰英年早逝,所以爷爷少年时家中便十分贫穷,王杰留给他的仅是数箱书籍。

每当爷爷打开书箱,便会暗自垂泪,他常对自己说:“此吾先世之所殖也,我后人不殖,则将落矣”。

所以,他早晚刻苦读书,在正统的学说中,他尤其喜欢《礼记》、《左传》和《史记》。当然我知道,爷爷最喜欢的实际是黄老之学,是道家的养生术。

我记得他常跟我讲,道家是中华土生土长的东西,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老庄为代表的道家;第二方面是东汉张道陵所创立的道教;但道家的核心是第三方面的山道,也就是道家养生术,包括吐纳、导引、服食,其中最重要的乃是丹道,此点对于我一生都极其重要。由于我体质差,便一直孜孜于道家养生术的修炼。

爷爷是个雅士,他擅长弹琴,每当风清月朗之时,都会焚香弹上数曲,之后吟咏诗歌,并让其弟子和之。






有一次,我记得父亲和菊庄翁聊天时,菊庄翁对我爷爷极为佩服,将他与晋代的陶渊明、宋代的林和靖等有隐逸志向的千古名人雅士放在一起,褒誉其高洁的品格,并称赞他“环堵萧然,雅歌豪气胸次洒落”,实在不同凡响啊!

爷爷的母亲非常严厉,但性格和善,每遇亲戚家中的孤儿,她都会给予深切的爱怜。爷爷深知其母的心意,每次都会积极地赠与衣食,但却无暇顾及自家的饥寒。

对了,家里还有一个年轻的幺爷爷,他叫王粲,在他很小时,我曾祖王杰便去世了,所以曾祖母就对王粲格外爱护,我爷爷孝悌之心极浓,在王粲很小时,便在家塾里亲自教他,等他长大了,爷爷又带着他一起游历天下,同甘共苦。

在我的印象中,爷爷身材魁伟、细目美髯。他在与外人交际之时,永远保持微笑,蔼然可掬,但对门人弟子,包括我父亲都是传统严肃,凛然不可犯的样子。他对我的影响太大了,其实我早年的启蒙老师,就是我爷爷。

我的文章是从他那儿学的。爷爷做文章喜欢简素古意,讨厌浮躁华美。他虽好古诗,但不喜作词,认为是女郎所为,大丈夫所不屑也,所以我几乎不填词。他作诗其实很活,而且很快,提笔立就,不拘泥于章法,但也不会脱离于规范之外。

其实,爷爷还很善于易学奇门之术,我从他那得到了易学的根底,他尤擅“梅花易数”,记得有一回,有人哭于路中,我和爷爷刚好路过,那人讲他父亲失踪了,我爷爷很武断的说:“没事儿,你赶快回家”。

那人不信,正在这时,只见一个小孩儿边跑边喊:“父亲,爷爷回家了”

那人很惊讶,向我爷爷磕头,惊为神人。

后来我问爷爷,他说你看到刚才有人牵着一群羊过去吗?从“梅花易数”的角度,人牵羊是个“佯”字型,其谐音为祥,故断为吉祥,我叹为观止。






爷爷交代到这里,我得顺便讲一下我奶奶,奶奶姓岑,他老人家慈眉善目,人中很长,典型的长寿之相,她是个老牌的佛教徒,我时常看她念的一本佛经,叫《妙法莲华经》。

她自小便让我读天台宗的经典入门书籍《童蒙止观》,这是一本佛经,里面却有道家吐纳的六字诀,我很惊讶。

我听祖母讲佛家有名的玄奘大师西行的故事,讲到玄奘大师于无遮法会上力挫天下高僧之时,我拍手称快。

听到禅宗六祖慧能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之时,我也口占一偈,曰:

在场的奶奶、母亲连声叫好,连我父亲知道以后,都向我竖起了大拇指。

另外,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天台宗的开山鼻祖隋朝国师,杨广的师父智者大师,他所建立的天台宗思想对我的内在认知影响很大,菩提自性即为道,本性具足,就是这个道理。

阳明悟行学宫可免费阅读全文
楼主:会飞的猪wgxy  时间:2019-04-20 17:43:10
第四回 出生的传说


【怀孕14月,因奶奶之梦而生的不一般的人物】



我的家乡余姚本就佛道昌隆,什么神话、传说之类乡间传得那是神之有神。本来我父亲的传说就够多了,没想到,到我这里就愈发演绎得无可复加了。

当地人津津乐道地传颂着我的传说,传说中有三大异事。

一是我母亲郑氏妊娠十四个月才生下了我,传说中好像妊娠的时间越长就越是了不得。

据传说尧的母亲就怀胎十四个月才生下他,而传说中最牛的是道教的太上老君,据道经记载“至商十八世王阳甲十七年,老君向太清境分神化,托孕于玄妙王女,经八十一年,于武丁九年二月十五日降生”。


据奶奶讲,佛教的那个罗汉就怀孕了十四年。这样说来,我的十四个月也很平常了。

第二个异事是源于我祖母岑氏之梦。据说,当时我奶奶梦见天上阳光明艳,祥云缭绕,诸多神仙身着绯红色的衣服,击鼓吹箫,乐声悠扬,其中一位仙人怀抱一婴儿,脚踩祥云,自空中徐徐而降,径直朝着老王家宅邸而来,将婴儿送入祖母怀中。

仙人说:“此子授汝”。

奶奶说:“吾已有子,儿媳终日孝敬公婆,请将此子授予吧”。

仙人回答:“可矣”。

奶奶忽然听到龙吟虎啸之声,她一下惊醒,起来到中庭中,耳朵里的金鼓之声还未停息,声乐许久才逐渐衰微而后消失。

她立刻将此仙梦讲与我爷爷听,梦刚讲完,我便出生了。

我爷爷很惊异,所以给我取最早的名字就叫王云。

伴着我的出生,我奶奶的仙梦便在街坊邻居中传开了,大家都觉得十分惊奇,于是将我出生的那座房子命名为“瑞云楼”。

关于仙梦之事,我听的也不少了,后来仔细地梳理了一下,发现真的其中大有文章,我将我的研究成果分享一下。

古代有仙梦求才之事,如文王求姜子牙之梦,被称作飞熊梦,早在《庄子.田子方》、晋《太公吕望表》中就有提及。

民间传说,周文王在散宜生等贤臣辅佐之下,治国有术,深得百姓之爱戴拥护。

有一天,文王与众文武大臣视察灵台,不觉天色渐晚,便在台上设绣塌而寝,奇事发生,在睡梦之中,文王忽见东南方一只白额猛虎,胁生双翼,向帐中扑来,文王急叫左右,只听一声巨响,但见火光冲天,文王一下惊醒过来。

次日,文王请易学高手散宜生解梦,散宜生一听便恭贺道:“此梦乃大王之大吉兆,主得安邦定国之栋梁之才。”

文王奇道:“何以见得?”

散宜生侃侃而谈:“今主上梦见虎生两翼者,乃传说中的帝王师飞熊也,可寻之。”

后文王果在渭水遇见了直钩垂钓的姜太公,这是文王梦寻姜太公的故事。

更早在《史记》中讲到了商主武丁梦寻商代名相傅说的典故。就连东汉不信神鬼之说的王符在其著名的《潜夫论》中也提到此事。“武丁即位,默以不言,思道三年,而梦获贤人以为师。乃使以梦求之四方侧陋,得傅说。方以胥靡筑于傅岩,升以为太公,而使朝夕规谏……故能中兴,称号高宗”。


另外,民间有著名的“南柯一梦”,出处在唐代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

相传唐代有个姓淳于名棼(fén)的人,嗜酒任性,不拘小节。

一天,适逢其生日,他在门前大槐树下摆宴和朋友饮酒作乐,不觉喝得酩酊大醉,被友人扶到廊下小睡。迷迷糊糊间仿佛有两个紫衣使者请他上车,马车朝大槐树下的一个树洞驰去。

神话自此开始,但见洞中晴天丽日,另有天地。车行数十里,行人不绝于途,景色繁华。前方朱门悬着金匾,上书“大槐安国”,有丞相出门相迎,告称国君愿将公主许配,招他为驸马,淳于棼十分惶恐,不觉已成婚礼,与金枝公主结亲,并被委任南柯郡太守。

淳于棼到任后,可以说是勤政爱民,把这南柯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前后二十年,当真是上获君王器重,下得百姓拥戴,这时他已有五子二女,此时的他官位显赫,家庭那是美满之极,事业也是如日中天。

但不料泰极否来,先是檀萝国突然入侵,淳于棼率兵拒敌,可是却屡战屡败,接着金枝公主又不幸病故,淳于棼连遭不测,不觉心灰意懒,便辞去太守之位,扶柩回京。

本回选至《千古圣雄王阳明之悟道》第四回(共160回)更多精彩内容在阳明悟行学宫免费阅读


​​​​ 更多精彩内容在阳明悟行学宫免费阅读
楼主:会飞的猪wgxy  时间:2019-04-20 17:43:10
第五回-出生传说关于梦的传说

【来自史书、传说的中华梦的奇妙说道;五岁不言,异僧一言之下,更名便诵经如流的灵异事件】

从此失去国君宠信,他心中那是抑郁寡欢,国君可怜他,就准他回故里探亲,仍有两名紫衣使者送行。

车出洞穴,怪事来了,只见家乡山川依旧,他返回家中,只见自己身子睡在廊下,不由吓了一跳,当下惊醒过来,淳于棼把梦境告诉众人,大家惊奇之余到大槐树下,果然掘出个很大的蚂蚁洞,旁有孔道通向南枝,另有小蚁穴一个,梦中的“南柯郡”、“槐安国”其实如此罢了。

民间还有“黄粱一梦”的传说,出处在唐代沈既济的《枕中记》,是说一个叫卢生的书生在邯郸旅店住宿,他入睡后做了一个享尽一生荣华富贵的好梦,醒来的时候小米饭还没成煮熟,因有所悟。

后世说的“黄粱梦”或者“邯郸梦”皆从此而出。

还有,大家都熟知的“庄周梦蝶”的故事,出处在《庄子.齐物论》,是说“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当真是很生动逼真的一只蝴蝶,我感觉是多么愉快和惬意啊,这一刻我已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

突然间醒来,惊惶不定间方知原来我是庄周,但说实话,我真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叫做物化的境界吧”


其他梦的传说还很多。梦这个东西真的很奇怪,就说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的梦溪吧,据宋代王象之的《舆地纪胜七.镇江府》记载“括尝梦一处,心乐之。后於京口得地,恍若梦中旧游,因名梦溪”。

是说沈括曾做梦,梦到一处山谷美景,后来在京口这个地方买了一块地,一看恍若自己以前梦中的地方,因取名叫“梦溪”。

我对梦充满了神奇的感觉,我相信梦的答案应在道家和佛家,道家讲“至人无梦”,是说修炼到家的人是没有梦的,我曾拜访过大量的佛道人士,希望从中找到答案。

道家人物讲,道家专门有门功夫叫睡功,据说道家的陈抟老祖“大睡三千年,小睡八百年”,道家讲“学道不学道,学个狗睡觉”,陈抟的睡功称作“蛰龙法”。

有诗传世:

至人本无梦,其梦乃游仙。

真人亦无睡,睡则浮云烟。

烟里长存乐,壶中别有天。

欲知睡梦里,人间第一玄。

龙归元海,阳潜于阴。

人曰蛰龙,我却蛰心。

默藏其用,息之深深。

白云高卧,世无知音。

陈抟的“太极八卦子午诀”睡功的传承我也得到过,但也不知真假,希望未来,能见到高手,让我能参悟梦中大道。


好了,梦的话题告一段落,我再讲一下我第三件异事,我出生不会说话,一家人担心得不得了,看了也不知多少医生,就是没用。

直到我五岁那年,有一天,我和一群小朋友在门外嬉戏玩耍,爷爷坐在不远处的竹椅上远远的看着,这时奇事发生了,我印象中是个道士,但后来我奶奶非说是个神僧,她当时明明不在场,凭什么她说了算?

爷爷后来告诉我“好字怎么写?女字在左、在上则万事大吉”。

我不明白,管他呢,是神僧就神僧吧!

反正他过来,走到我面前,拉住我笑眯眯地看了一会儿,便大叫一声:“好个孩儿,可惜道破!”

声音很大,爷爷听到了,他一下站起来。据他后来说,他当时的第一反应是道破了天机,道破了什么天机?

他想之又想,一下明白过来,是王云之“云”道破了奶奶的仙梦天机,于是他马上把我改名为“王守仁”,怪事发生,我立刻就开口说话。

此事我是当事人,真的很奇怪,所以我从小对佛道就有一种莫名的、强烈的兴趣。

据爷爷讲,我之后曾吟诵过爷爷曾读过的书,爷爷很惊讶,问我何以能诵?

我回答:“闻祖读时已默记矣。”

这事我就记不太清楚了,儿时的神话就讲到这里,下面我再讲一下我儿时的修学生涯。

更多精彩内容在阳明悟行学宫免费阅读(本文拥有独家版权,转载需注明出处)
楼主:会飞的猪wgxy  时间:2019-04-20 17:43:10
第五回-出生传说关于梦的传说

【来自史书、传说的中华梦的奇妙说道;五岁不言,异僧一言之下,更名便诵经如流的灵异事件】

从此失去国君宠信,他心中那是抑郁寡欢,国君可怜他,就准他回故里探亲,仍有两名紫衣使者送行。

车出洞穴,怪事来了,只见家乡山川依旧,他返回家中,只见自己身子睡在廊下,不由吓了一跳,当下惊醒过来,淳于棼把梦境告诉众人,大家惊奇之余到大槐树下,果然掘出个很大的蚂蚁洞,旁有孔道通向南枝,另有小蚁穴一个,梦中的“南柯郡”、“槐安国”其实如此罢了。

民间还有“黄粱一梦”的传说,出处在唐代沈既济的《枕中记》,是说一个叫卢生的书生在邯郸旅店住宿,他入睡后做了一个享尽一生荣华富贵的好梦,醒来的时候小米饭还没成煮熟,因有所悟。

后世说的“黄粱梦”或者“邯郸梦”皆从此而出。

还有,大家都熟知的“庄周梦蝶”的故事,出处在《庄子.齐物论》,是说“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当真是很生动逼真的一只蝴蝶,我感觉是多么愉快和惬意啊,这一刻我已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

突然间醒来,惊惶不定间方知原来我是庄周,但说实话,我真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叫做物化的境界吧”


其他梦的传说还很多。梦这个东西真的很奇怪,就说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的梦溪吧,据宋代王象之的《舆地纪胜七.镇江府》记载“括尝梦一处,心乐之。后於京口得地,恍若梦中旧游,因名梦溪”。

是说沈括曾做梦,梦到一处山谷美景,后来在京口这个地方买了一块地,一看恍若自己以前梦中的地方,因取名叫“梦溪”。

我对梦充满了神奇的感觉,我相信梦的答案应在道家和佛家,道家讲“至人无梦”,是说修炼到家的人是没有梦的,我曾拜访过大量的佛道人士,希望从中找到答案。

道家人物讲,道家专门有门功夫叫睡功,据说道家的陈抟老祖“大睡三千年,小睡八百年”,道家讲“学道不学道,学个狗睡觉”,陈抟的睡功称作“蛰龙法”。

有诗传世:

至人本无梦,其梦乃游仙。

真人亦无睡,睡则浮云烟。

烟里长存乐,壶中别有天。

欲知睡梦里,人间第一玄。

龙归元海,阳潜于阴。

人曰蛰龙,我却蛰心。

默藏其用,息之深深。

白云高卧,世无知音。

陈抟的“太极八卦子午诀”睡功的传承我也得到过,但也不知真假,希望未来,能见到高手,让我能参悟梦中大道。


好了,梦的话题告一段落,我再讲一下我第三件异事,我出生不会说话,一家人担心得不得了,看了也不知多少医生,就是没用。

直到我五岁那年,有一天,我和一群小朋友在门外嬉戏玩耍,爷爷坐在不远处的竹椅上远远的看着,这时奇事发生了,我印象中是个道士,但后来我奶奶非说是个神僧,她当时明明不在场,凭什么她说了算?

爷爷后来告诉我“好字怎么写?女字在左、在上则万事大吉”。

我不明白,管他呢,是神僧就神僧吧!

反正他过来,走到我面前,拉住我笑眯眯地看了一会儿,便大叫一声:“好个孩儿,可惜道破!”

声音很大,爷爷听到了,他一下站起来。据他后来说,他当时的第一反应是道破了天机,道破了什么天机?

他想之又想,一下明白过来,是王云之“云”道破了奶奶的仙梦天机,于是他马上把我改名为“王守仁”,怪事发生,我立刻就开口说话。

此事我是当事人,真的很奇怪,所以我从小对佛道就有一种莫名的、强烈的兴趣。

据爷爷讲,我之后曾吟诵过爷爷曾读过的书,爷爷很惊讶,问我何以能诵?

我回答:“闻祖读时已默记矣。”

这事我就记不太清楚了,儿时的神话就讲到这里,下面我再讲一下我儿时的修学生涯。

更多精彩内容在阳明悟行学宫免费阅读(本文拥有独家版权,转载需注明出处)
楼主:会飞的猪wgxy  时间:2019-04-20 17:43:10
第六回-儿时的修学生涯

【中华文化从打坐开始】

我的儿时修学生涯,其实在前面几回中,已零星地提过。不过这回要稍系统讲一下了。

当然,在儿时对我影响最深远的还是我爷爷了,爷爷是个雅士,是个道家,更是个故事大王。我记得我自小就喜欢听爷爷讲故事,他真能讲,从《二十四孝》到《三十六计》,从历史到文学。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给我讲的《道德经》中“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道理,是说每天在学问上进步一点点,在行为习惯尤其是不良习惯上每天减少一点点。

我最喜欢的还是道教神仙的故事,什么八仙、七真、三官、四御,我喜欢上古的故事,伏羲人头蛇身降伏龙马,女娲也是人头蛇身炼五彩石补天,什么后羿射日、嫦娥升天,妙不可言。

其中我听到最有意思的还是全真七子的传说了,邱处机师从全真教教主王重阳,王重阳一看邱处机就知道他很聪明,便不搭理他,叫他扫地,没想到邱处机就听王重阳讲课的第一句话就叫好,被王大真人撵得满院跑。

王重阳羽化后,丘处机找一个看相的,一看是一种“螣蛇锁口”之相,是饿死之相,历史上像邓通、周亚夫这些名人都是此面相而被饿死。后丘处机在蟠溪六年、龙门七载后终修成“二龙戏珠“的仙佛之相。

爷爷讲天下之事,有定数也有变数,只要努力用功,就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孙不二一个美女为了修道,不惜毁容,后功行圆满,又成美女。

第六回-儿时的修学生涯
爷爷讲,遇事要下决心,要敢于冒险,老天一定会有好的安排,关键在于要信得过天。

父亲在旁补言:“要信得过天理,人的本性就是天理。”

奶奶在旁说道:“佛在心中。”

我是哭笑不得。

王处一在海边站了九年桩,终成大道,爷爷讲:“只要功夫到,终可成大道。”

我知道了要吃苦、要有恒心的道理。

父亲讲“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

谭处端脾气不好,但最终被王重阳变化成叫花子一拳打得他满地找牙,还拍手笑道:“打得好,打得好”,而终成大道。

我回头看见母亲在向我眨眼,我大叫:“不动心,成大事要不动心。”

父亲又讲:“每逢大事要静气”,我的天,太乱了。

刘处玄过不了色关,就到妓院中去修道,终成正果。

爷爷讲:“这你小孩子不懂,你只要记住从哪跌倒就从哪儿爬起来就行。”

父亲大摇其头:“讲这些做什么?”

爷爷恼羞成怒,说道:“你走远点,你安心去读你的书,你儿子的事你少管。”让我感觉最不可思议之事是丹阳子马钰,为了求长生不老竟把自己的财产全部捐给了王重阳这个老道。

爷爷说:“只有舍,才能得。”

父亲又插嘴:“舍去凡我,方成圣我。”

这哪儿跟哪儿啊!

第六回-儿时的修学生涯
有一天,我童心大发,想求证个东西,先到爷爷处,请教:“爷爷,道家的修行从什么地方下手?”

爷爷不假思索地讲:“从打坐入手!”

然后教我自然盘脚,单盘脚叫银盘、双盘脚叫做金盘,什么手印、祖窍、丹田,倒蛮有意思的。

我又跑去问奶奶:“奶奶,佛教的修行从什么地方下手?”

奶奶也不假思索地讲:“从打坐下手!”

然后教我什么“眼观鼻、鼻观心”之道。这里单盘叫做“半跏趺坐”,双盘叫做“全跏趺坐”,好玩吧!

我又跑到父亲处问他:“儒家的修行从什么地方下手?”

他终于没讲打坐了,他讲:“静坐。”

说什么要“明善处初”,说什么要“居敬持志”,什么“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什么什么的挺麻烦的。

我就跑去问我母亲:“娘,这武术、兵法又从什么地方下手?”

母亲一开口,我当场晕倒:“打坐!”

又回来了,“用兵,关键在于不动心,心要不定,则意识不明,不明何以应敌,何以克敌?只有心静,方能制人,而不能制于人。”

讲得多有道理,但怎么都讲打坐,搞得我以后没事儿就打坐。没事就跑到庙里待着,在山上待着,尤其是爷爷讲的七十二洞天,让我对到仙家洞府打坐修行充满了憧憬。

更多精彩内容在阳明悟行学宫免费阅读


楼主:会飞的猪wgxy  时间:2019-04-20 17:43:10
第七回-父亲的威力
【父亲辩倒四老的雄伟辩风】

有一天,家里的一场争辩,让我见识了父亲的威力。

那天,梅、兰、竹、菊四翁争论起来,争论的话题是“修道是否不要门户之见?”

梅、兰、竹三翁是持否定态度的,菊庄翁是持肯定态度的,大家争论的很厉害,但我也听出来三个老头斗不过一个老头。

菊庄翁只讲一句:“修道终要海纳百川,大道终究是不二的。”

那三个不论怎么讲,都气势消停下来,这叫“得其一,万事毕。”

当时,估计我父亲看不下去了,他说:“小子来讲两句。”

四个老头马上让他发言,因为当下的局势已成定局,父亲娓娓道来:“小子我是这样认为的,修学之道刚开始刀是刀、剑是剑,是绝对不能融通的,根据个人缘法,守一而行,这叫‘贵在精一’,这一点有问题吗?”

说完他眼看着菊庄翁,老头子张一下嘴说不出话来,那三个不停的点头,笑意溢于眉间,我爷爷大声说:“这叫‘不可苟同’。”

父亲停了一下,又讲:“其后待基本功完成,则可‘法无定法’,甚而‘万法归宗’,此为‘大道不二’的真谛!这点有问题吗?”

说完他又用眼看那三个老头,这一下菊庄翁抚掌大笑:“这叫‘不可苟异’。”

过后,大家对父亲赞叹不已,菊庄翁不停地说:“此子必有状元之才,不得了啊!”

爷爷教我读书,教我做诗,叫我知其大端,有些古书他也不讲,就只叫我埋头苦读,说什么“读之读之,鬼神通之。”

但他讲的“读书五步曲”让儿时的我着实受益不浅,讲什么”品其味、明其理、达其义、会其趣、通其神。”

但他实际上有些怕我问一些古怪问题,有时不要说他,就是父亲也痛苦。

第七回-父亲的威力
有一天,我问爷爷:“这中华儒释道都很牛,但之间怎么联起来呢?”

我爷爷张着嘴回答不上来了,父亲在旁道:“你小孩子怎么问这么高深的问题?”

爷爷摆手说:“他讲得有理,我是回答不上来,你来说吧,记住,他是个小孩儿。要让他听懂,满口的子曰,他是听不懂的。”

父亲愣了一会儿,然后耐心的跟我讲:“伯安,我们来咬文嚼字吧,这儒字怎么写?是不是左边一个人,右边是一个需字,也就是说儒学是做人最需要的大学问。”

我看爷爷在旁捻须微笑,我就说:“这佛是左为人,右为弗,弗者非人,非人,什么意思?”

父亲笑道:“这佛法讲解脱,一切的有形世界终究是空的、假的,这叫四大皆空,也是你奶奶经常念的《心经》中“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你明白了吧?”

我一时兴起又问:“那道呢?中为首,边为走,莫不是以头走路吗?”

爷爷大笑着看着父亲,父亲微微一笑,说:“你真调皮,不过你讲的好,你看,首者,头也,头脑也,智慧也,明白了吧?”

我忍不住大叫一声“慧行天下。”

父亲赞许地点头道:“这就是道的真意。”

只听一片喝彩声,不知何时那三个老头也来了,菊庄翁说:“小伯安的问题你还没讲呢?德辉。”

父亲一拱手,说“献丑了,我有一个总结,四句话:‘以儒家为法脉,以佛道为法眼,以诸子为法藏,以百家为法海’。”

菊庄翁率先鼓掌:“气势弘大,气象万千,不错,儒家以仁义为本,以‘法脉’而论没错,佛道的核心都是开慧,为之‘法眼’总结的很好,至于‘法藏’、‘法海’之说则成一大成气象矣!”

我为自己父亲的学识所倾倒。

说话间,我爷爷的六十寿诞到了,那叫一个热闹,一大早爷爷很激动地跟我讲:“今天有一个当代的大儒临门,一定要好好的拜一下他。”

第七回-父亲的威力
太阳刚出来,只见一个五十来岁的中老年儒生踏进了我们王家的大门,他就是当代大儒陈白沙先生,他进门看见满院子的竹子,口吟一诗 :

窗外竹青青,窗间人独坐。

究竟竹与人,原来无两个。

父亲上前行礼,并请他讲一下心性之道,陈白沙微笑道:“吾观于天地,日月晦明,山川流峙,四时所以运行,万物所以化生,无非在我之极……”

我忍不住上前行礼道:“那儒学大道应从何下手?”

陈白沙听父亲介绍我后,笑着摸着我的头说,“从静坐入手,只有通过静坐使内心虚明静一,然后才能去求大道之端倪也。”

我不觉扫兴道:“又是老一套。”

父亲赶忙把我拉开又进一步求教,陈白沙继续说:“为学须从静坐中养出端倪来,方有商量处。”

父亲又问:“那以‘明体达用’的角度而论呢?”

陈白沙说:“有子曰,‘本立而道生’。只有通过静坐来养出端倪,从而提高自己涵养的修行方法才是大道。”

父亲笑道:“禅门讲,‘行、走、坐、卧不离这个’,又怎么说?”

陈白沙愣了一下,父亲接口道:“关键在于自得。”

陈白沙说:“是的,若想求道,必须默识神通,贵在自得。”

陈白沙先生讲得好,只是我觉得他有些不如我父亲,可能他的一本正经与我活泼的性格不相近的缘故吧!

更多精彩内容在阳明悟行学宫免费阅读

楼主:会飞的猪wgxy

字数:1370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03-13 19:41:13

更新时间:2019-04-20 17:43:10

评论数: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