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建国后消失的文物古迹,大家一起来保护即将消失的古之遗存(转载)

建国后消失的文物古迹,大家一起来保护即将消失的古之遗存(转载)

楼主:大明永历皇帝  时间:2021-02-16 13:13:17
1399.河南省辉县市高庄乡大史村迎恩宫遗址

迎恩宫遗址
位于大史村东北里许李史村之南,整个遗址占地2850平方米,约有四亩余,坐北向南。据该村七八十年代曾任支部书记的李桂生实地勘察绘图,自南而北,依次建有戏楼,前殿、后殿,后殿西侧置有道士居室,在后殿及道士居室之前又筑有东西厢房,共二十余间。其中前殿、后殿皆面阔三间,进深8米有余,占地90平方米,全为四木柱架构,多层封檐,硬山顶,花脊走兽,灰色筒瓦覆顶。前殿原祀有塑像,挂有铸铁铭纹大钟一口,高米余,口径近1米。后殿原祀道教鼻祖李耳塑像,整个建筑气势不凡,布局合理,《县志》记载是全县著名的道教圣地。新中国成立后至60年代一度作为学校。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立四新”,屋顶纹饰残缺不全。70年代以来又规划为民宅用地,除后殿改建之外,多为瓦砾一片,仅存历代断碑和残砖碎瓦以及明代花脊纹饰。
楼主:大明永历皇帝  时间:2021-02-16 13:13:17
1400.北京市西城区小黑虎胡同明娘娘庙

清朝在鼓楼和钟楼击鼓撞钟报时的工作,是由皇家仪仗队的旗鼓手们负责
现在位于北京中轴线起点的钟楼和鼓楼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钟楼在明朝曾被火灾焚毁,清朝乾隆十年(1745年)重建钟楼时为了防火改为砖石结构,所以灰色的砖石结构钟楼与红色的木结构鼓楼外观并不一致。明朝的钟楼上边最初悬挂的是一口大铁钟,后来因为音色不好被替换下来,一直弃置于鼓楼后面,1960年我小的时候曾经亲眼看到过。这口大铁钟现存于大钟寺古钟博物馆。
现在钟楼上边悬挂的永乐大铜钟出自于西边的铸钟胡同,那里在明朝有皇家的铸钟厂。清初学者孙承泽所著《春明梦余录》说,他见过铸钟厂里有明朝遗留的十几口高达两丈多的大钟,横七竖八地躺倒在院子里。
相传,当年在铸造永乐大铜钟时屡次未能成功,工匠们都面临杀头危险,工匠领班的女儿情急之下投身熔炉化入铜液,才将铜钟铸成。铸钟厂为纪念这位女子,建造了“金炉圣母铸钟娘娘庙”。传说虽然离奇,但娘娘庙确实存在过。我去铸钟胡同寻访铸钟厂遗迹的时候,路过了附近的小黑虎胡同,遇见了从小就住在小黑虎胡同24号院的柯先生。柯先生告诉我,娘娘庙就在他家院子里边,但是残存的大殿已于2000年前后被拆除,他看见拆下来的房梁有将近1米粗。柯先生还给我看了二十几年以前他在弃置于鼓楼后面的大铁钟前边拍摄的照片。
鼓楼上边原有一个直径1.4米的大鼓,还有24个直径较小的鼓,这些鼓均于1900年被八国联军毁坏。我在登上鼓楼观看击鼓表演的时候,看见了那个劫后仅存的破损大鼓。工作人员告诉我,现在用于表演的全套25个鼓都是在2001年仿制的。
清朝在鼓楼和钟楼上边击鼓撞钟报时的工作,是由皇家仪仗队的銮仪卫旗鼓手们负责的。每天的一更和五更,都要先击鼓108响,再撞钟108响,每一组的108响还要分为前后两节,每节54响,击鼓撞钟的节奏是“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夜里的二更至四更,则是只撞钟不击鼓。为了协调击鼓撞钟的时间,钟楼和鼓楼上边的旗鼓手们彼此之间还要使用灯光信号联络,称为“对灯”。
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皇宫之后,仪仗队随之解散,钟楼和鼓楼不再使用钟鼓报时。此后,北京市政当局改为每天中午在德胜门和宣武门附近的城墙上边鸣放大炮报时,称为午炮。我有一位在什刹海岸边住了半辈子的老年网友,网名就叫“我的什刹”,他小时候看见过鸣放午炮的地方。那是在德胜门东边正对着钟楼的城墙上,有三间小房子,其中一间是火药库,另外两间就住着炮手一家。那位炮手姓李,因为常年鸣放午炮,耳朵都被震聋了,所以外号就叫“李聋子”。“李聋子”告诉“我的什刹”,有的时候德胜门和宣武门两边的午炮未能同步鸣放,市民们就会听到两声炮响。
楼主:大明永历皇帝  时间:2021-02-16 13:13:17
1400.北京市西城区小黑虎胡同明娘娘庙

清朝在鼓楼和钟楼击鼓撞钟报时的工作,是由皇家仪仗队的旗鼓手们负责
现在位于北京中轴线起点的钟楼和鼓楼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钟楼在明朝曾被火灾焚毁,清朝乾隆十年(1745年)重建钟楼时为了防火改为砖石结构,所以灰色的砖石结构钟楼与红色的木结构鼓楼外观并不一致。明朝的钟楼上边最初悬挂的是一口大铁钟,后来因为音色不好被替换下来,一直弃置于鼓楼后面,1960年我小的时候曾经亲眼看到过。这口大铁钟现存于大钟寺古钟博物馆。
现在钟楼上边悬挂的永乐大铜钟出自于西边的铸钟胡同,那里在明朝有皇家的铸钟厂。清初学者孙承泽所著《春明梦余录》说,他见过铸钟厂里有明朝遗留的十几口高达两丈多的大钟,横七竖八地躺倒在院子里。
相传,当年在铸造永乐大铜钟时屡次未能成功,工匠们都面临杀头危险,工匠领班的女儿情急之下投身熔炉化入铜液,才将铜钟铸成。铸钟厂为纪念这位女子,建造了“金炉圣母铸钟娘娘庙”。传说虽然离奇,但娘娘庙确实存在过。我去铸钟胡同寻访铸钟厂遗迹的时候,路过了附近的小黑虎胡同,遇见了从小就住在小黑虎胡同24号院的柯先生。柯先生告诉我,娘娘庙就在他家院子里边,但是残存的大殿已于2000年前后被拆除,他看见拆下来的房梁有将近1米粗。柯先生还给我看了二十几年以前他在弃置于鼓楼后面的大铁钟前边拍摄的照片。
鼓楼上边原有一个直径1.4米的大鼓,还有24个直径较小的鼓,这些鼓均于1900年被八国联军毁坏。我在登上鼓楼观看击鼓表演的时候,看见了那个劫后仅存的破损大鼓。工作人员告诉我,现在用于表演的全套25个鼓都是在2001年仿制的。
清朝在鼓楼和钟楼上边击鼓撞钟报时的工作,是由皇家仪仗队的銮仪卫旗鼓手们负责的。每天的一更和五更,都要先击鼓108响,再撞钟108响,每一组的108响还要分为前后两节,每节54响,击鼓撞钟的节奏是“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夜里的二更至四更,则是只撞钟不击鼓。为了协调击鼓撞钟的时间,钟楼和鼓楼上边的旗鼓手们彼此之间还要使用灯光信号联络,称为“对灯”。
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皇宫之后,仪仗队随之解散,钟楼和鼓楼不再使用钟鼓报时。此后,北京市政当局改为每天中午在德胜门和宣武门附近的城墙上边鸣放大炮报时,称为午炮。我有一位在什刹海岸边住了半辈子的老年网友,网名就叫“我的什刹”,他小时候看见过鸣放午炮的地方。那是在德胜门东边正对着钟楼的城墙上,有三间小房子,其中一间是火药库,另外两间就住着炮手一家。那位炮手姓李,因为常年鸣放午炮,耳朵都被震聋了,所以外号就叫“李聋子”。“李聋子”告诉“我的什刹”,有的时候德胜门和宣武门两边的午炮未能同步鸣放,市民们就会听到两声炮响。
楼主:大明永历皇帝  时间:2021-02-16 13:13:17
140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圣尼古拉大教堂

被时间模糊的历史角落——数点哈尔滨老房子(下)
让我们继续行走在历史的时间轴上。东清铁路管理局第一任局长霍尔瓦特,此时正在自家的香坊花园里优雅的散着步,与白俄妇女谈天说地。1903年的他可能刚刚在那座“白毛将军府”里和军政要员制定完侵略东北的方案。这座霍尔瓦特的“避难所”如此豪华,俄派的新艺术运动风格配着塔斯干壁柱和欧式托檐石墙体,无比坚定的修饰着众多的卧室、办公室、会议室甚至是地道,俨然一座“哈尔滨白宫”,毫无忌讳的在别人的家里挥斥方遒。然而历史总会对侵略者加以惩戒。在丁香花盛开20次后,“白毛将军”被赶出了他的权力中心,中国护路军成了它的第一任中国主人。可没过多久,这里又被日本关东军用作了物资储存地。时至今日,在被保护开发之前,它还是废品收购者的天堂。当然无论怎样修复,昨日的风光早已潜入了历史的角落。
作为一个虔诚的教徒,礼拜是万万不可迟到的。霍尔瓦特箭步如飞的奔向心中主的所在——圣母领报教堂。初升的太阳在教堂半圆形穹顶和钟楼处反射着耀眼的光芒,刺得他紧紧的皱起了眉头。突然叮叮当当雄浑清脆的钟声如天籁般传来,霍尔瓦特知道,他已经迟到了。于是带着更深的忏悔快步走进了教堂。在他身后,大门缓慢沉重的关闭了。他会忏悔什么呢?或许只是请主保佑他在外仕途顺利,不过更可能是为自己的侵略行为找到心灵的慰藉吧!不管怎样,在他出来之前,我们可以有时间好好看看这伟大的建筑。
即使你离它很远,你也会知道它很大很大,大得有一种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风采与神韵。拜占庭艺术风格让一切都那么梦幻。强烈与上帝同在的心里,让建筑者们在院内立起了一个巨大的水泥十字架。砖制成的栅栏式院墙如同一个个艺术小品般伫立着。教堂正面的拱门有现在的四层楼高,它身上每一处的廊柱、拱门、十字架、圣母像都被这拱门烘托得无比神秘、庄重、威严,无论你是否是主的孩子,当靠近它时,都会被肃穆的气氛所震慑,如同得到了天堂的洗礼。
霍尔瓦特带着满脸的宁静出来了,好似他刚刚进行了一场颇有成效的心灵洗涤。
教堂或许是哈尔滨不能触碰的伤疤。它看似早已结痂,可只要轻轻一按,各个年代的血水便会毫无情面的喷涌而出,就如同1932年哈尔滨的那场大洪水,千里决堤。霍尔瓦特做梦也不会想到,他心中不可侵犯的神圣在历史的玩笑与荒诞中是如此的脆弱。“文革”开始后,圣母领报教堂彻底从人间消失了。和它一起消失的还有居于市中心的圣?尼古拉大教堂,俗称喇嘛台。这是几代哈尔滨人的骄傲与自豪。它座落在哈尔滨的市中心和最高点,它是没用一根钢钉的纯木建筑,它的设计方案在俄国圣?彼得堡完成,并得到沙皇的首肯。八面的外形八门开放,拱门与洋葱头遥相呼应。雨搭式的栏杆、廊柱、门面亦幻亦真。哥特式的尖顶像在聆听上帝的召唤。他是哈尔滨人心中教堂的代名词,它是整个城市中最优秀的建筑。
可是红卫兵的眼睛终于向它对准了焦距。在1966年的8月23日,红卫兵们手上拽着绳子,喊着如同纤夫般的号子向同一个方向用力拉扯。绳子的另一端系着那个好看的洋葱 顶,此时它是那么的无助与狼狈……片刻,人群中爆发出了 持久的欢呼声。 圣尼古拉,或者说哈尔滨人心中的喇嘛台 死掉了。作家阿成说,他当时看到一个身着中式衣服的俄国信徒,双手趴在栅栏上看着眼前的一切,眼睛里噙满了泪水。
今天,有些人提议要重新建造一座一模一样的喇嘛台。就当 是纪念吧,无论多美,死去的永远不会再生,因为历史在这里曾经断裂过。
霍尔瓦特终于要走了。不是平日风光的公派,是灰溜溜的告别哈尔滨,永别这座给过他希望与梦想,金钱与权利,并同样结束了他所有欲望的城市。在某种意义上讲,他带给哈尔滨的不仅有侵略者的印记,更多的是一种奇妙的异国文化。在那些动荡岁月,如果田家烧锅继续兴旺下去,那么今天的哈尔滨就会是一座彻彻底底的中国风浓郁的城市。或许我们更应该感谢这多变的历史。
可能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霍尔瓦特瑟瑟的站在寒风中,等待着开往俄国的列车。冷风吹过,他抬起头看看眼前这座通体呈鹅黄色的火车站:大门被一个弧线的墙连着,一扇扇椭圆形的巨大玻璃窗反射着阳光,洒在有些冷清的站前广场上,旁边倒映着像波斯人帽子似的小型垛墙。或许是瞬间感到了一丝暖意,霍尔瓦特的思绪像开了闸的洪水,流过哈尔滨的大街小巷。
他想起自己在这个城市中最喜欢的一条叫中国大街的街道。街中每一寸土地都由俄式特征的方砖铺成,走在上边如同在海岸线漫步。他还记得自己总是会去一个叫马迭尔的宾馆用餐,和政界的朋友在酒足饭饱之后观看俄国舞女的演出,有时自己还会在全市最豪华的舞池里跳上一阵。这座由“小凡尔赛宫”之称的马迭尔宾馆是法国新艺术运动的建筑,整体造型明快,无论是窗户、阳台、女儿墙,还是穹顶都相当别致。


楼主:大明永历皇帝

字数:853918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8-05-26 08:51:04

更新时间:2021-02-16 13:13:17

评论数:156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