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细数近代欧洲五强争霸(1740-1945年)

细数近代欧洲五强争霸(1740-1945年)

楼主:vinifera1001  时间:2021-04-09 13:25:26
(三)首战难言

普鲁士未宣战跨国奥得河入侵西里西亚是不符合国际惯例的,换句话说这是非常无耻的行为,但是普鲁士军队受了当地群众的欢迎。这主要是因为西里西亚居民大多是新教徒,而一直被奥地利方面强迫信仰天主教。
眼看着春天就到了,腓特烈二世外交处子秀也已经完败。对于普鲁士来说,不经一战是不可能保住西里西亚了。
奥地利方面由于前期没有防备,仅有的7千士兵选择了保存实力,及时撤出了西里西亚。但是留下了格洛高(Glogau)、布里格(Brieg)和尼斯堡(Neisse)(Neisse)等要塞坚守。这三座城堡都靠近河流,是西里西亚的重要交通枢纽。
普鲁士军队实战经验少,不擅长攻城,这些城堡也是久攻不下,这几个城堡也就成为了西里西亚这块肥肉中的刺。没有办法,腓特烈二世率两万普军屯兵最南部的尼斯堡城下,实施长期围困。
1741年2月份,特雷西亚命令帝国元帅奈贝格集结了2万兵力,力图一举夺回西里西亚。
奈贝格元帅是奥地利的老牌将领,作战经验非常丰富,深受特蕾西亚的信任。
一开春,普鲁士的部队就开始散布上西里西亚各地征集粮草。因此,有人就建议奈贝格元帅利用这个机会各个击破,将散居各地的小股部队消灭。
但是奈贝格元帅并没有采纳这个建议。他知道,这样即使能够成功,也需要大量时间,而且很容易被普鲁士的部队牵制鼻子走。他制定的策略是救援尼斯堡。
整个西里西亚领域,奥得河贯穿其中,而奥得河的支流尼斯河则几乎均匀的将西里西亚分为上西里西亚(南部)和下西里西亚(北部)两部分,尼斯堡就位于尼斯河的中间地带,成为连接上下西里西亚的枢纽,战略地位重要。
确保尼斯堡在手中,可以一举分断上下西里西亚的连结。这样,奥地利就可以切断普鲁士的物资供应,而腓特烈率领的普鲁士军队就会被困在上西里西亚。
兵贵神速。3月初,趁普鲁士军队还分散在各地收集粮草的时候,奈贝格率领军队朝着尼斯城进发。不过在此期间,遭到了普鲁士小股部队的各种骚扰。
其中损失最重的一次发生在3月9日,普鲁士陆军元帅利奥波德二世为了迟滞奥地利军,夜袭奥军营地,奥军约小损千余名士兵、失去了大量弹药、粮草等物资,普鲁士军则几乎没有损失。
但是奈贝格没有因此而分心,他纠集队伍继续前进,终于在普鲁士军队集结之前解除了尼斯堡的包围,而且将普鲁士的部队隔绝在了尼斯河对岸。只此一招,奥地利迅速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楼主:vinifera1001  时间:2021-04-09 13:25:26
对于普鲁士来说,活路只有一条,必须迅速打败奈贝格的军队。普鲁士二世迅速收拢部队,朝着奥地利军队进发。
对于奈贝格来说,从战术上看,在此地固守掐断普鲁士交通线,然后奥地利内部继续增兵西里西亚,可以将普鲁士军队围住,以奥地利的国力来说这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从政治上来讲,这样做时间绵长,奥地利需要尽快打败普鲁士,从而断绝其他国家的非分之想,从而避免国际尤其是法国的干预。这也是奈贝格选择这个战术的原因。
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奈贝格作为身经百战的奥地利将军,其实是轻视普鲁士的。因此,奈贝格也想找普鲁士军队决战。
于是,1741年4月10日,普奥两军在莫尔维茨村附近交锋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第一战——莫尔维茨会战打响了。
这是腓特烈二世第一次指挥作战,心理紧张是肯定的,所以在两军靠近过程中,他过早命令军队列就战队队形,导致军队不得不以战斗队形前进很长一段距离。众所周知,战斗队形运动速度慢,而且刚刚开春,地上积雪未化,更是增加了行军的难度。
但是,他倒也不需要太担心。因为父亲不但给他准备了庞大军队,还留下了精良的指挥官。这其中有两位尤为突出。
第一位是德绍亲王,绰号“德绍老头”,在普军中德高望重,是军队的精神领袖。他本人年轻时就是欧根亲王手下的得力大将,参与过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大北方战争,战功卓著。战后,他被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请来训练普鲁士士兵。在长达25年的时间里,他用近乎野蛮的棍棒管理体制,使普鲁士步兵拥有当时最快的射击速度和最严格的纪律。
此外,德绍亲王还有一个重大贡献,就是他培养的三个儿子后来都成了普鲁士元帅,其中大儿子就是夜袭了奈贝格营地的利奥波德二世,这次夜袭产生了决定性的后果。老德绍本人年纪大了,所以此次战役他只能坐镇本土。
另外一个是施维林元帅。施维林早年服役于荷兰军队,后来到普鲁士服役。一度被委派处理外交事务,后来又被指派指挥军队,因此是一个全方位的人才。比较器德绍亲王等人来说,施维林更加的温和,因此也受到了腓特烈二世的喜爱。腓特烈二世登基后,立即将施维林提拔为元帅,并升为伯爵,成为了国王最倚重的顾问,实际上是太傅的地位。此次战争中,施维林跟随出战。
楼主:vinifera1001  时间:2021-04-09 13:25:26
再来一次时局地图

(1740年欧洲地图)
楼主:vinifera1001  时间:2021-04-09 13:25:26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图,注意西里西亚的位置

楼主:vinifera1001  时间:2021-04-09 13:25:26
4月10日上午两军碰面,直到下午1点,两军才完成了列阵与部署,双方阵线呈南北展开,普军在东,奥军在西。
普军2万1千人,由腓特烈二世亲自指挥中军,施维林指挥左翼,舒伦堡伯爵指挥右翼;对面奥军1万9千人,人数略少,但是奥军骑兵有5000,比较起来普鲁士只有2000骑兵。
开展伊始,普鲁士仗着人多,率先发动进攻。奥地利军队的左翼骑兵4000人在上将罗默尔的带领下,猛烈的冲向了普鲁士军队的右翼,舒伦堡伯爵的右翼骑兵迅速战败逃窜,步兵也被奥地利骑兵冲散。
腓特烈二世立马前往右翼试图重整队伍,但是无济于事。而奥地利看见右翼已经得手之后,罗默尔上将分出部分骑兵冲向了没有骑兵保护的普军左翼。
事情的进展大大的出乎了腓特烈二世的意料,眼看着军队左右两翼就要溃败,第一次指挥作战的腓特烈二世一时方寸大乱,不知道该怎么办。


(莫尔维茨会战图)
楼主:vinifera1001  时间:2021-04-09 13:25:26
施维林元帅在组织左翼重组阵线之后,前来跟腓特烈二世汇报工作,但是看到国王已经吓傻了。施维林元帅知道腓特烈二世已经心态失衡,失去了指挥的能力,他也知道状况还没有到必然战败的地步。
于是他决定劝说国王离开,自己来指挥战场,但是怎么劝说国王离开却是个难事,毕竟这是国王的第一战争,事关国王最重视的名誉。
“大王!”
“嗯?怎么?”腓特烈二世缓过神来说。
“我觉得您应该先转移,离开此地,因为……”
“好!”
“大王,我还没说完!”
“哦,对,你说。”
“现在战场形势不利,如果一旦战败甚至被俘,我们不但要议和还要支付大量赎金,而且您个人的名誉、我们国家的名誉都完了,请您为了这一些暂时转移……”
“好!再见!”
于是腓特烈二世将战场指挥权交给了施维林,骑上白马,然后策马奔腾。这一奔就奔到了56公里外的一座磨坊里,而且奔的太快,甩掉了部分随从,这些随从最终奥军俘虏了。
就这样,继外交处子秀之后,腓特烈二世的战场首秀也结束了。由于逃离战场的太过神速,人们把腓特烈二世所乘的马称为“莫尔维茨的白马”。
这对于马来说,是极大的褒奖,对于腓特烈二世来说,是比挨父亲揍还更大的侮辱。
“我的脸什么时候才能要回来”。
就在腓特烈二世想着自己的战场首秀就以这样及不光彩的方式结束了的时候,战斗仍在继续。
楼主:vinifera1001  时间:2021-04-09 13:25:26
在战场是,形势已经非常严峻。普鲁士这一边,舒伦堡伯爵看到自己指挥的右翼就要溃败,义愤填膺,决定孤注一掷,他集结起所有的骑兵也冲向了奥地利的左翼。
战况异常惨烈,最终舒伦堡伯爵与奥地利的骑兵统帅罗默尔将军双双身亡。但是,舒伦堡伯爵的牺牲确实为普鲁士步兵赢得了重整战线的宝贵世间。
此时,普鲁士左右两翼的指挥官已经阵亡,军官们觉得大势已去,跑过来问施维林元帅军队该往哪个方向撤退,施维林说出了那句让他名垂青史的话:
“我们将从敌人的尸体上撤退!”
在施维林的指挥下,普鲁士步兵所受过的野蛮训练开始发挥作用,已经被冲散的步兵在老元帅的指挥下慢慢后退,重新集结,重新组成了战线。
奥地利的奈贝格元帅看到普鲁士有重新集结的情况,于是集结剩余骑兵再次冲击普鲁士的左翼,但是这次却被重新集结的普鲁士步兵击退。
普鲁士阵线重整之后,施维林命令普鲁士步兵全线出击。普鲁士士兵训练有素,他们按照平时的训练,前进三步,立定齐射,前进三步,立定齐射,不断向前推进;原先已经占有极大优势奥地利军队受到了极大地冲击。
普奥双方开始了我们经常在影像中看到的“排队枪毙”打法,双方打的难解难分。
到了傍晚,奥地利一方却突然开始撤军了,原因是奈贝格元帅发现自己弹药基本用完了,本来弹药用完了之后可以冲锋打刺刀战,但是看着普鲁士一方阵型稳固,奈贝格自知难以突破,抛弃重装备,撤回了国内。
显然,这里是利奥波德二世在3月9日的夜袭发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终,峰回路转,普鲁士艰难的赢得了普奥首战的胜利。
楼主:vinifera1001  时间:2021-04-09 13:25:26

(四)女王被围

战斗结束之后,腓特烈二世被请回了战场。腓特烈二世真的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伤心:自己的军队获得了胜利,但是自己却是个逃兵。
战后的腓特烈二世在给官方信件中写道,普鲁士军人在人数劣势的情况下英勇作战,获得了辉煌的胜利。在私人信件中,他写道:战争异常惨烈,我方虽然获得胜利但是伤亡很大,士兵们在为自己亲人和朋友的牺牲而哭泣,希望上帝能让我们不在经历这样一场战争。
两封信也能生动的体现了此次战争的真实面貌,即普鲁士以少胜多,但是伤亡也很大。不过,这两封信也有相同点,那就是腓特烈二世都没有提到自己逃离了战场。
可是事情已经发生了,你写不写它都在那里,你的那匹“莫尔维茨的白马”就是活生生的证明。
人生总是起起伏伏,但腓特烈二世却一直伏着。
此次战争还起到了一个副作用,那就是腓特烈二世和自己的老师施维林元帅的关系恶化了。腓特烈二世自然不会提到自己的老师施维林指挥军队获得了胜利,而施维林自然也不会到处炫耀,不过两人之间的心理一只疙疙瘩瘩。
腓特烈二世心里自然怪罪自己的老师在还有取胜希望的时候让自己以这种方式赢得了战争,但是他又没脸说出来。这一心结一直持续着,直到施维林元帅在后来的战斗中牺牲才得以化解。
然而,对于腓特烈二世来说,再怎么丢人,毕竟有一场可以宽慰心灵的胜利,自己的战略决策毕竟可以继续推行下去。
对于特雷西亚来说,噩梦却刚刚开始。
当莫尔维茨会战失利的消息传到维也纳时,整个城市还处在欢乐得气氛之中。因为特雷西亚最近刚刚生下来一个儿子,这也是继其三个女儿之后的第一个儿子。
由此,哈布斯堡-洛林家族有了一位男性继承人,帝国乃至奥地利世袭领地的继承都有了保证。而且,这位男性继承人的诞生,安定了人心,也能稳固特雷西亚的地位。
整个国家为了继承人的诞生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然而,就在所有人都沉浸在这欢乐的氛围中时,奥地利战败的消息传来了。
朝野震惊。这就像大清朝输给了第一次日本这个撮尔小国时大家的感受一样。
不过,对于奥地利来说,输给普鲁士这一样一个“小国”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由此引起的连锁反应。之前,通过种种顾虑而不敢动手的人,看到普鲁士这样的“小国”轻易就拿下了一块肥肉,一定会心动的。
果然,法国的外交运作开始了。
楼主:vinifera1001  时间:2021-04-09 13:25:26
之前弗勒里主教的和平政策被抛弃,国王路易十五派遣主战派前往中欧各国联络共同举兵事宜。
这件事,并不困难。本来众多小弟就是在等大哥发话呢。
很快,以瓜分奥地利为目标的联盟形成了。5月18日,法国和巴伐利亚签订了联盟,5月28日,西班牙进入,此后科隆、普尔法茨、西西里、撒丁等小国纷纷加入。整个哈布斯堡的西部和南部已经结盟。
剩下的还有北部,也就是普鲁士和萨克森。
是的,普鲁士还是不想和法国联盟,彻底摧毁奥地利而助长法国对普鲁士弊大于利。因此,在莫尔维茨会战胜利后,普鲁士又向奥地利伸出了橄榄枝:只需要将下西里西亚割让给普鲁士,普鲁士将出兵支持奥地利。
看到普鲁士作出了让步,奥地利内阁大臣中有好几位赞同与普鲁士议和,连特雷西亚女王的丈夫斯蒂芬也动摇了。现在的情形对于奥地利来说,确实十分的不利。如果能够争取到普鲁士,那将有效打破法国瓜分联盟的包围圈。
然而,特雷西亚还是拒绝了。
在此刻,特雷西亚也终于明白了,父亲坚持让自己继承王位的理由,只有哈布斯堡家族的继承人才能真正坚持维护哈布斯堡家族领地的完整。其他任何人都不会这么坚定,哪怕自己最亲爱的丈夫。
对于腓特烈二世来讲,即使自己丢了人,但是自己的战略规划进展顺利。然而特蕾西亚的“固执”完全打乱了腓特烈二世的节奏。
事以至此,腓特烈二世也没有别的办法。如果自己还保持独立,那不但奥地利不会跟自己善罢甘休,连法国那一帮人也会视自己为仇敌。
最终,普鲁士与法国在6月5日在联盟条约上签了字。
还有一个就是萨克森了。
楼主:vinifera1001  时间:2021-04-09 13:25:26
与各国不同,此时的萨克森非但没有加入反奥同盟,反而跟奥地利结盟了。之所会这样,有两个的原因。
虽然,萨克森的统治者奥古斯特三世娶了查理六世哥哥的大女儿,比巴伐利亚(娶的是二女儿),但是他并没有取代哈布斯堡家族的野心。因为巴伐利亚所述的维特尔斯巴赫家族,在历史上曾经被选举为帝国皇帝,虽然只有一次,但对于催化一个家族的野心来说也够了。但是萨克森这一家族却从来没有当过皇帝。
另外,萨克森跟巴伐利亚一直贴着法国不一样,它比较偏向于奥地利一方,而且查理六世在波兰王位继承战中联合俄罗斯把奥古斯特三世扶持为波兰国王,这根查理六世开出的很多空头支票相比可是实打实的帮助了。
还有一个方面的原因就要说道帝国内部各邦国之间的关系了。
虽然帝国内部的各个邦国都不喜欢最强大的奥地利,但是这并不妨碍各国之间也互相不喜欢。最大的四个选帝侯国之间关系就很紧张。
看一下地图,巴伐利亚、萨克森、普鲁士三个首尾相连贴在奥地利疆域的西北边。不谈历史,只谈当前,普鲁士想占有西里西亚,巴伐利亚希望占有波西米亚,因为这两块领土分别靠近这两个国家,但是问题就在于这两块领地都靠近处于中间位置的萨克森。
西里西亚正好在萨克森本土和他兼任国王的波兰之间,一直以来,萨克森都想获得西里西亚的一部分来连接自己的两块领地。退而求次,获得波西米亚也可以,因为波西米亚靠近萨克森本土,得到它之后,萨克森的领土将扩大将近一倍。
因此,当法国已经联合了巴伐利亚和普鲁士之后,萨克森知道自己西里西亚和波西米亚肯定没有自己的份了,各国肯定已经分好了蛋糕,而自己只能吃点剩下的骨头了。因此,萨克森非但没有参加同盟,反而与奥地利结盟,两家约定攻打普鲁士,并肢解了普鲁士。
楼主:vinifera1001  时间:2021-04-09 13:25:26
但是,就实力而言,萨克森并没有那么重要。即使奥地利也知道这一点,而且萨克森拥有中欧小国共有的品质,那就是不可靠。所以,奥地利也没有想着要依靠萨克森,反奥联盟也没有想着拉拢萨克森。萨克森就出在这样一个尴尬的境地,等待着自己的命运。
我们这里之所以要详细的介绍萨克森以及帝国内部主要邦国之间的关系,绝不是闲来无事。而是萨克森以及各邦国之间的矛盾将会对战争进场产生重大影响。
最终,反奥大联盟开始了他们瓜分奥地利的工作,他们的的计划是:
巴伐利亚选帝侯卡尔·阿尔布雷希特登基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统治巴伐利亚、上奥地利、蒂罗尔以及波西米亚;
西班牙获得奥地利的意大利领地,包括米兰公国等;
普鲁士获得西里西亚。
法国仅仅获得奥属尼德兰的南部地区。
剩下的下奥地利以及匈牙利留给特雷西亚。
这样的话,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地就被肢解了,其在帝国内部仅仅保留上奥地利一块领地,成为一个小小的邦国,实力水平跟萨克森等国家一个等级。
这样奥地利将不能再对欧洲事务产生任何实质影响了。法国虽然获得的领地不多,但是却彻底击败了其在欧洲大陆最大的对手,欧洲霸主之位指日可待了。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联盟也制定了全方位的进攻策略:法国汇合巴伐利亚军队从西边直接进攻奥地利的心脏维也纳,普鲁士从北部进攻摩拉维亚和波西米亚地区,西班牙自然是进攻南部的意大利地区。法国将挑唆瑞典与俄罗交恶,将俄罗斯无暇顾及奥地利事务;法国还出出兵威胁荷兰和汉诺威,使英国不敢轻举妄动。
就这样,“固执”的特蕾西亚三面被包围了。
楼主:vinifera1001  时间:2021-04-09 13:25:26
四、 生死搏击

(1) 左支右绌

对于特雷西亚来说,这是哈布斯堡家族自登上帝国皇位以来的最危险的时候。她自己也不得不承认,这一切都起源于自身。
然而,她不能后退。
作为一个领导人,她天生拥有缺陷,那就是她是一个女人。就因为这个原因,她成了国家困境的根源,而且绝大部分人从心底里觉得她撑不了很久,认为她必然失败。
不像那些即使骄奢淫逸、胡作非为,却依然可以保有臣民衷心的男性统治者,国家的每一个倒退,都会算到她头上。
越是这样,她就越不能后退。只有坚持不后退,她的统治才能稳固。
包围圈已经形成,特雷西亚要做的第一步自然是整军应战。此时,北边奈贝格的军队被腓特烈二世牵制在西里西亚不能动弹,而其他军队要保卫首都,要防卫意大利,要固守波西米亚,总之能够布置的兵力都已经布置在广袤的领土上。
要想迅速征集到新的兵力,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能求助自己的特殊领地——匈牙利。但是,要从匈牙利征兵并不容易,因为匈牙利一直是哈布斯堡家族所有领地中最桀骜不驯的一块。
楼主:vinifera1001  时间:2021-04-09 13:25:26
匈牙利一直是我国一些人的骄傲所在。因为在他们眼里,正式被大汉朝打败的匈奴人,实在没办法才一路跑到了欧洲;这只大汉的手下败将,却在阿提拉的带领下差点把罗马给灭了,这样一对比,我们大汉就比罗马强了不知道多少,而这些匈奴人的后代就建立了匈牙利。
但实际上,这不过是一种意淫罢了,匈奴和匈牙利无论是时间还是民族都搭不上,只不过是在翻译的时候“匈”字搭了点边。
匈牙利的主要民族马扎尔人,是来自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跟日耳曼人不同种,到是跟斯拉夫人关系更近一些。不过说来,生活在中亚大草原的游牧民族确实从不间断的爆发出超强的战斗力,给东边的中华帝国和罗马帝国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我们知道最早是日耳曼人肢解了西罗马,但是在日耳曼人告别游牧开始定居耕作之后,匈牙利人开始入侵日耳曼诸国了,对日耳曼人来说,这就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了。在中世纪早起,匈牙利一直是欧洲日耳曼各国的死敌,骁勇的匈牙利骑兵打的日耳曼人毫无招架之力,直到东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奥托一世才战胜了他们。
也正是凭借这一功绩,奥托一世加冕为罗马皇帝,建立了神圣罗马帝国。此后,匈牙利和神圣罗马帝国也是恩怨未了,多次交手。
但是,在土耳其崛起之后,匈牙利便惨了,因为它成了土耳其穆斯林大军进攻欧洲的第一站,所以匈牙利一度被灭国。最终一方面是出于联姻关系,一方面是共同防御土耳其的需要,匈牙利归属了哈布斯堡家族统治,成为哈布斯堡家族众多领地中最独特的一部分,因为它不属于神圣罗马帝国。
与其他地区一样,哈布斯堡家族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一直都不断加大对匈牙利贵族势力的打击,打压匈牙利议会的统治权,因此匈牙利内部一直都对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不满。但是,此时留给特蕾西亚的选择并不多。
按照比较官方记录,当年轻的特蕾西亚身着匈牙利服装出现在匈牙利议会前,向匈牙利贵族控诉他们的女王所遭受的侮辱,需要匈牙利骑士的勇气和侠义时,贵族们群情激愤,纷纷高呼要为女王战死。
显然,这只是留给群众和后人的美好传说,实际情况要比这个现实的多。特蕾西亚和匈牙利议会经过近3个月的讨价还价,在向贵族做出重大让步之后,直到9月底,匈牙利才答应出兵的。
匈牙利以出兵支持特蕾西亚为条件,获得了匈牙利议会在治理和税收方面的更多的自主权,贵族们也获得更多的特权。当然,匈牙利出兵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它依然需要一个强大的奥地利来帮助自己对抗土耳其,否则自己终将支撑不住。
虽然特雷西亚在匈牙利取得重大的政治胜利,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匈牙利的兵力集结需要时间,而此时奥地利面临的情势更加危急了。
楼主:vinifera1001  时间:2021-04-09 13:25:26
7月底,法国军队汇合巴伐利亚军队占领了奥地利边界外的中立邦国拿骚,进军到了奥地利林领土,开始围困林茨。
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这危机时刻,传来了最意想不到的消息:英国,奥地利最坚定的盟友反水了。
9月30日,英国与法国签订条约,英国不再军事上支持奥地利,而且支持巴伐利亚选帝侯作为皇帝候选人,英国国王的领土汉诺威也将保持中立。
此消息一出,整个维也纳都震惊了,因为他们唯一的指望就是英国早晚都会出手拯救奥地利的,但是现在希望彻底破灭了,城里开始发生暴乱,贵族们开始携带金银财宝逃跑。
那英国为什么要突然反水呢,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们受不了特蕾西亚的“固执”了。
当奥地利在西里西亚败给了普鲁士后,特蕾西亚就开始向全欧洲求救,向那些签字支持她继承权的国家求救。确实有一些国家履行了诺言,荷兰、萨克森还有撒丁等小国都答应出兵,但是谁都知道,他们靠不住,即使出兵也不过杯水车薪,特蕾西亚此举实在利用国际舆论向英国求救。
即使不要什么舆论压力,英国是必然要支持奥地利的。毕竟奥地利要是垮了,英国也很难支撑。英国立马向奥地利提供了30万英镑,并许诺会提供更多,这笔钱到底有多少呢?换算一下大概有现在的3亿人民币不到,好像也不多。但如果换个方式计算,可能有不同的认识。
欧洲各国会出卖自己的士兵做雇佣兵,多少钱一个人呢?大约5英镑一个,也就是说这30万英镑,就是活生生的6万士兵。这是一个很大帮助,因为英国本身也没有多少陆军,平时打仗也要靠花钱雇用士兵。
但是,给那么多钱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奥地利要跟普鲁士议和。
前面也说过,英国现在正在跟法国的盟友西班牙打仗,他跟法国也是剑拔弩张。英国最需要的是有人能牵制法国,让他安心的打西班牙。
但是,此时奥地利的情势已经超出了他能参与的限度。如果英国出兵支持奥地利,那就不仅仅是增加法国一个敌人了,还有法国众多的盟友。
尤其是普鲁士,最近它显示出来的能力,让英国国王乔治二世很是担心,因为自己的老家汉诺威就在普鲁士家门口。
此时的英国仍然由和平主义者沃尔波尔主政,他一开始都不同意与西班牙开战,更别说要跟半个欧洲干仗了。而且从战术上来说,以前英国出兵支持奥地利都是在尼德兰等地阻击法国,防止法国深入中欧,这也得到了中欧很多国家的支持。但是此时,如果还是到尼德兰地区,不但前面有法国,后面又多了个普鲁士,前后夹击,自然没有胜算。
算来算去,英国决定出钱不出力,给与奥地利以海军方面的支持,但是并不出兵。然后劝说特蕾西亚跟普鲁士讲和,让奥地利只跟法国斗。因为在英国眼里,跟普鲁士议和,既可以保护国王的老家,也能减轻奥地利的压力,可以让奥地利和法国好好打一段时间,这样自己就可以好好收拾西班牙了。
国际关系就是这么残酷的游戏。特雷西亚自然了解英国的意图。
楼主:vinifera1001  时间:2021-04-09 13:25:26
其实,在反奥包围网形成的时候,奥地利内部已经形成共识,必须分化减少敌人,奥地利无法同时与这么多对手开战。
显然,大部分人是支持英国建议的。这样做既能实现减少敌人数量的目的,还能获得英国更多的帮助,代价自然就是割让西里西亚。
但是,特雷西亚就是不同意。从感情上,她无法原谅腓特烈二世这个忘恩负义、毫无道德的小人!但是特蕾西亚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感性动物,他的拒绝更多的是理性上的。如果将西里西亚割让给普鲁士,那奥地利丢掉的将不仅仅是一块领土,它丢掉更多的是作为神圣罗马帝国老大的领导地位。有一个普鲁士敢于这么干,而且成功了,就会有第二个这么干,这样下去奥地利将逐渐失去大国地位。而这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特雷西亚也不傻,她必须做出和谈的姿态,让英国知道不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而无法与普鲁士谈判的。
于是,特雷西亚提出割让奥属尼德兰(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时期,奥地利西班牙那里抢来的)的一小块领土,再加上一大笔钱,以此作为交换条件跟腓特烈二世谈判。奥地利的一些官员跟特雷西亚说,普鲁士是不会答应这样的条件的。特雷西亚则说:“那正如我所愿。”
显然,特雷西亚不过是想羞辱一下这个忘恩负义的小人。奥属尼德兰远离普鲁士本土,而且她明显是拿着西班牙的领土、英国的钱来买普鲁士的和平,不割一点肉,不撒一滴血。
当满怀期待的腓特烈二世得知了特雷西亚的和谈条件时,气的不行,说特雷西亚这是在打发叫花子。腓特烈二世到现在算是明白了,自己一直瞧不上的那个弱女子是个狠角色,因此现在只能搞垮奥地利了,别无他法了。
特雷西亚认为,即使要和谈,也没必要和普鲁士和谈。她认为,造成奥地利现今的困境的根本原因不是普鲁士,而是法国,只有与法国和谈,说服法国退出战争,剩下的那些奥地利能够应付。
楼主:vinifera1001  时间:2021-04-09 13:25:26
于是,整个7月和8月,特雷西亚都在通过各种渠道与巴伐利亚和法国联络,提出了各种交换条件。比如将她丈夫的领地托斯卡纳,以及米兰公国跟巴伐利亚交换(这两块领地),跟法国包括弗勒里、贝里岛等在内的大臣联络,向他们提供各种贿赂。到了9月,特雷西亚拿出了自己最慷慨的让步,提出将奥属尼德兰交给法国,将一些领地交给特雷西亚。
然而,这些交涉都没有起到任何积极作用。大好形势在前,法国和巴伐利亚没有进行谈判的意思。但是,这些交涉的反作用出现了。
英国看到奥地利的行为十分的愤怒:奥属尼德兰(就是后来的比利时)的存在就是作为抵挡法国直接入侵英国小弟荷兰的缓冲地带,也是保护英国在英吉利海峡制海权的保障,是英国在欧洲大陆的核心利益所在,因此英国每次参与欧洲大陆战争都是将兵力投放在此地。
在英国人眼里,奥地利跟法国巴伐利亚的谈判是一支手接过自己的钱,一只手去跟自己的敌人握手。如果奥地利成功了,不仅自己的钱打了水漂,法国也将腾出手来对付自己。
英国彻底失望了。在9月30日,英国以国王乔治二世的名义与法国签订了条约,许诺不再支持奥地利的军事行动,而且将支持巴伐利亚选帝侯登基为帝国皇帝,国王的领土汉诺威将在战争中保持中立。
英国反水的消息传出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发生了暴乱,富有人家开始携款外套,整个国家陷入了恐慌中。毕竟正如一个世纪以来的历史表明,英国将是他们获取胜利的最后希望,而现在希望破灭了。
此时,法国和巴伐利亚的军队已经进入了奥地利境内,两国联军在9月14日占领了林茨,然后朝着维也纳进发了。
延续几个世纪的帝国皇族哈布斯堡家族的末日不远了。
楼主:vinifera1001  时间:2021-04-09 13:25:26
第一段错误比较多,修改如下:
于是,整个7月和8月,特雷西亚都在通过各种渠道与巴伐利亚和法国联络,提出了各种交换条件。比如将她丈夫的领地托斯卡纳,以及米兰公国跟巴伐利亚交换(这两块领地都在意大利半岛),跟法国包括弗勒里、贝里岛等在内的大臣联络,向他们提供各种贿赂。到了9月,特雷西亚拿出了自己最慷慨的让步,提出将奥属尼德兰交给法国,并将一些领地交给弗勒里个人。
楼主:vinifera1001  时间:2021-04-09 13:25:26
(二)时来运转

在这最危急的时刻,特雷西亚不得不暂时妥协了。她听从了丈夫和众大臣的意见,跟普鲁士签订了和约。
1741年10月9日,经英国大使斡旋,奥地利的奈贝格和普鲁士的腓特烈二世签订了条约,普鲁士占有尼斯河以北的下西里西亚地区,并承诺不再攻击奥地利。但是,条约双方必须严守秘密,而且还要适当的爆发小规模冲突,保持双方仍然为敌的假象。
此时西里西亚只有尼斯堡奈贝格元帅的领导下坚守。根据秘密条约,腓特烈二世向尼斯堡放了几炮,奈贝格元帅则表示炮火实在太猛烈,坚持不下去了,不得不投降。然后,奈贝格元帅带领士兵撤离西里西亚,支援其它战场。
奈贝格元帅的兵力自然是急需的,但这一和约的签订,最重要的目的是将英国拉回来,毕竟居中斡旋的还是英国的大使。
难道英国不是刚刚跟法国签订了条约了吗?现在挽回还来得及吗?
这里就要说一下英国玩的小花招了。英国自然是为了逼迫特雷西亚才与法国接近的,不过奥地利毕竟是英国最重要的盟友,自然要留有余地。于是,这次英国与法国的条约,是由英国国王以汉诺威选帝侯的身份与法国签署的,并不能完全代表英国。
英国是玩弄外交的高手。初来乍到的特雷西亚和腓特烈二世都不是对手,当然只是现在不是。
与普鲁士签订秘密条约之后,奥地利暂时摆脱了外交困境,但是时间依然紧迫,因为法国和巴伐利亚的军队已经距离维也纳仅仅60公里了,仅仅比腓特烈二世一口气跑的距离多4公里而已。维也纳城内开始了全面的备战,由于军队数量不够,每家每户都要出人参加首都保卫战。
上一次维也纳这样紧张还是在近60年以前的1683年,那时,由于法国牵制了奥地利大部分兵力,致使土耳其17万军队包围了只有不到两万守军的维也纳。就在维也纳城内弹尽粮绝的时候,号称“波兰之狮”的波兰国王扬·索别斯基带领波兰军队及时赶到,一举击败土耳其解了维也纳之围。
此次,维也纳也在等待援军,有刚从西里西亚解放的奈贝格的军队,有刚刚集结的匈牙利骑兵,但是这些军队能够像当年的波兰军队那样及时赶到吗?
整个维也纳都在焦急的等待着。
楼主:vinifera1001  时间:2021-04-09 13:25:26
@涸渴之鱼挖 2019-05-14 15:32:31
辛苦了
-----------------------------
谢谢理解
楼主:vinifera1001  时间:2021-04-09 13:25:26
好消息很快就传来了,不过不是哪方面的援军赶来了,而是离自己近在咫尺的法国巴伐利亚联军突然间调头朝北方走了。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比事件本身更离奇,因为答案是反奥联盟里多了一个新盟友——萨克森。
这就要讲到前面已经提到的神圣罗马帝国内部诸侯矛盾了。其实,帝国诸多邦国自古来就不是铁板一块,甚至比那个烧干了的蜂窝煤还要脆弱,各国之间的矛盾比他们跟奥地利之间的矛盾只多不少。
因此,萨克森在9月底参与到了联盟之后,普鲁士和巴伐利亚都不镇定了。因为按照之前的盟约,奥地利的领地已经划分完毕,那新来的萨克森得给点什么呢?
萨克森有两个地方想要,第一个是西里西亚,这地方可以连接萨克森和波兰,另一个是波西米亚,因为它紧挨着萨克森,也是一片富庶的领地。而这两块地方,一块许给了普鲁士,一块许给了巴伐利亚。
在萨克森加入了联盟之后,普鲁士、巴伐利亚就和萨克森签订了条约,三家商量好了奥地利的领地怎么瓜分,萨克森将得到下西里西亚和摩拉维亚。注意,这个时间是在普鲁士和奥地利签订了秘密停战条约之后。
这两块地方,跟萨克森的所有领土都不相连,实际上是飞地,既不能连接萨克森和波兰,也不能有效扩大萨克森领土,对于萨克森来说没有战略价值。更严重的是这两块地方都直接毗邻奥地利核心地带,未来会成为奥地利出兵的必经之地,说白了这两个国家就是把萨克森推到了最前线。
显然,萨克森是不会满意的。此时,普鲁士已经重兵压在了西里西亚,萨克森自然不敢肆意侵占,但是波西米亚就在眼前,而且各国军队都还没有赶过来,因此自然成为了萨克森觊觎的目标。

楼主:vinifera1001

字数:293476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04-16 19:15:00

更新时间:2021-04-09 13:25:26

评论数:1847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