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老牟说论语】<13.5>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

【老牟说论语】<13.5>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

楼主:华夏牟氏  时间:2019-04-28 20:14:42
<13.5>

【原文】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译文】孔子说:“把《诗经》三百篇诵读得很熟,让他处理政务,却办理不好;让他当外交使节,不能独立地应对;背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

【解析】本章是孔子教诲弟子要学以致用。
“诵诗三百”,就是读诵《诗经》。《诗经》有三百零五篇,简称诗三百。《诗经》是孔子周游列国回鲁后从三千多首诗中删定的。《论语.为政篇》有“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孔子删定《诗经》的标准就是三个字“思无邪”。读诵《诗经》可以让人思想得以净化,使人心回归本性本善,所以古代的儒者都要读《诗》,所谓诗以言志,读了《诗》之后,他能够生起成圣成贤的志向。读《诗》可以使人生智,人有了智慧后为政,就能够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从事外交工作,对外交往也能够处理得很圆融,这是学《诗》通达的人。还有的人把学习《诗经》等经典当做知识来学,不会活学活用,本章孔子老师就是批评的这种人。
“授之以政,不达”,有的人熟读了《诗经》,按说应该很会处理各种政务事项了,可是把政事交给了他,“不达”,就是做不好。这种情况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也常见,比如说有的人“高分低能”,学习知识不会活学活用,有的大学生到了单位工作,基本的礼仪都做不好,一些简单的小事也办得一塌糊涂,甚至还有过女研究生被文盲妇女拐卖的报道。按照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标准,这样的人学习成绩再好,也不是真正的“知”。“使于四方,不能专对”,四方指出国办理外交事务,古时的外交非常讲究礼仪和辞令,常常用诵《诗》的方式表情达意。因此,孔子十分重视诗教,曾说“不学诗,无以言”“小子何莫学夫《诗》”。不能专对就是应对不是很得体,自古外交无小事,因为外交使臣代表的是国家和国君,应对失策会使国家形象受到影响。外交使臣必须有独挡一面的能力,从容应对各种复杂情况,不辱使命。
“虽多,亦奚以为”,有的人虽然读《诗经》很多,不知或不会使用,学得再多又有何用呢?儒学主张学以致用,《诗》在孔子看来,本身就是从政的必读科目,读了《诗》,就应该通晓政治、外交等事务。读后不能活学活用,这人也就毫无用处了。
关于《诗经》的用途,钱穆在《论语新解》中说,“其言治闺门之道者在《二南》。言农事富民之道者在《豳风》。平天下,接诸侯,待群臣之道在《大小雅》。《颂》乃政成治定后始作。而得失治乱之情,则《变风》《变雅》悉之。故求通上下之情,制礼作乐以治国而安民者,其大纲要旨备于《诗》。诵此三百首,便当达于为政。”可见读《诗》需要领会的很多,要领会其“大纲要旨”,从而具备治国安民的能力。
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说,“诗本人情,该物理,可以验风俗之盛衰,见政治之得失。其言温厚和平,长于风谕。故诵之者,必达于政而能言也。”朱熹说《诗》是源本于人情。包括物理,可以验证风俗的盛衰,显现政治的得失。它的言词温厚平和,以讽喻见长。所以通读它的人必然通达政治而善于言词。随后朱熹又引用程子的话,程子曰:“穷经将以致用也。世之诵诗者,果能从政而专对乎?然则其所学者,章句之末耳,此学者之大患也。”程颐说:努力钻研经书是为了致用。世上那些读《诗经》的,果然能够从政和独自处理外交事务吗?他们所学的,不过是章句的细枝末节的东西罢了,这是求学者的大毛病。

楼主:华夏牟氏

字数:1352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19-04-24 15:57:52

更新时间:2019-04-28 20:14:42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