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老牟说论语】<13.15>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老牟说论语】<13.15>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楼主:华夏牟氏  时间:2019-05-02 01:52:11

<13.15>

【原文】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译文】鲁定公问:“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盛,有这样的话吗?”孔子答道:“不可能有这样的话,但有近乎于这样的话。有人说:‘做君难,做臣不易。’如果知道了做君主很难,这不近乎于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吗?”鲁定公又问:“一句话可以亡国,有这样的话吗?”孔子回答说:“不可能有这样的话,但有近乎这样的话。有人说过:‘我做君主并没有什么可高兴的,我所高兴的只在于我所说的话没有人敢于违抗。’如果说得对而没有人违抗,不也好吗?如果说得不对而没有人违抗,那不就近乎于一句话可以亡国吗?”

【解析】本章孔子和鲁定公谈论为政之道。
定公就是鲁国的国君鲁定公,常常向孔子请教问题。鲁定公执政时期内忧外患,国内被三桓把持朝政,外有齐国侵占土地。在阳货叛乱平定以后,鲁定公认识到了孔子政治主张的正确性,于是起用孔子先做中都宰,一年后又提拔为司空,很快又由司空升为司寇。鲁定公十年,孔子以大司寇之职参加鲁定公与齐景公的夹谷之会,孔子据理为鲁国要回了被侵占的土地,之后鲁定公让孔子“代行相事”,全面主持鲁国的行政工作。孔子不愧为圣贤,他主政三个月,鲁国大治,商人不再造假售假,男女老少都好学知礼,甚至出现了路不拾遗的太平局面。孔子治理鲁国,效果显著。
本章是鲁定公来请教孔子,“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这是一句古成语。鲁定公有点怀疑,一句话就能够兴邦吗?有这么大的功用吗?“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孔子对国君和很尊敬的人就用对曰,这一句话就能够兴邦,那恐怕还不能够这样说。“其几也”,这个几当近字讲,就是近似。你要说一句有用的话,可以跟兴邦接近。
孔子举了一个例子,“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人,就是有人说,做国君很难,做国君得要办理国家大事,有很多难处。为臣也不易,为臣也是参与办理国家大事,也不容易。孔子又说,“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如果为君者,知道做领导是很不容易做,他就会很慎重,就等于起到了提醒作用,那他就会一丝不苟的来做好工作。这不就等于说,“为君难,为臣不易。”这句话接近于兴邦了吗?孔子这是在劝导鲁定公要懂得慎重处理国家政务,国家也就能兴盛起来。
鲁定公继续问,“一言而丧邦,有诸?”一句话就能够让一个国家灭亡,有这样的话吗?孔子回答说,“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就是不能这样说,但有近乎这样的话。“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有一个人讲这一句话,我为君唯一的乐趣在于哪?就在于别人听我讲话,都不敢违背。大家对我的话是唯令是从,这使我觉得当国君很有乐趣。“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我的话如果是善的话,是正确的话,别人不敢违背,这当然是善。“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如果我讲的话是不善的,别人也不敢违背,那结果可能就会要亡国了。历史上很多暴君,刚愎自用,别人都不敢违背他,最后也都就亡国了。
朱熹在《四书集注》中引范氏曰:“言不善而莫之违,则忠言不至于耳。君日骄而臣日谄,未有不丧邦者也。”范祖禹说,不好的话而没人敢违背,忠言就听不到了。君主日益骄横,臣子日益谄媚,没有不丧邦的。又引谢氏曰:“知为君之难,则必敬谨以持之。惟其言而莫予违,则谗谄面谀之人至矣。邦未必遽兴丧也,而兴丧之源分于此。然此非识微之君子,何足以知之?”谢良佐说,知道做君主困难,就必须恭敬、谨慎地要求自己。进谗言、献媚求宠、阿谀奉承的人就来了。国家末必就会立即灭亡,然而兴盛、灭亡的根源区分就在这里。然而,假若不是明察秋毫的君子,又怎能懂得这一点?言为心声,孔子回答鲁定公的问题,其实就是指明为政者要有知难敬事的心,要有去骄纳谏的心。

楼主:华夏牟氏

字数:1645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19-05-02 04:14:22

更新时间:2019-05-02 01:52:11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