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舞文弄墨 >  灯盏火(长篇小说连载)

灯盏火(长篇小说连载)

楼主:山茅2018  时间:2021-04-05 12:20:28
(续    前)

古明琚很开心。来的客人不少,说明朋友们没有忘记她古明琚。

她心里晓得,亦安给她挡驾了不少客人,总劝她说为人低调好。亦安说,同学、同事与你有七八十年的友谊,不能不请;李广年那批学生与你有五十多年的友谊,不能不请;至于其他班级的学生,能少请的就少请。

她送出校门的最后一批学生,都是30多年前的事了,这些学生如今都是四十多岁的人了。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处在人生最繁忙的阶段,就像上世纪60年代时的自己,老的要照顾,小的也要照顾。这批学生今天来得特别多,说明学生们没有忘记她这个老师。

古明琚有一种满足感。她的这样多学生,没有出名的人物,她并不在乎这些。而是觉得只要是一个普通的人,不昧着良心做人做事,就是对社会有益的人。至于学生中少数有点成就的人,她不认为是自己的功劳,那是以后的老师教得好,更在于学生个人的努力。一个小学老师能做的就是,教孩子热爱生活,做事讲良心,处世要与人为善。她自己一生就是这样过来的。

甘亦安在酒席上第一个讲话。

尽管说得很简单,但亦安自己还是很满意的,这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或许也是姊妹们心中的话,对老母亲说出来。这也是自己一生中第一次对老母亲说这些感激的话:

“在我看来,母亲就一平常人,安分守己、谨小慎微,一生就做了两件事,一件是教书谋生一辈子,另一件是把我们姊妹养育成人。作为一个教师,老母亲并没有刻意教过我们啥,倒是她那本分的操守影响了我们一生:做人本分,做事本分,交友本分。

母亲对我们有大恩大德。大恩是指把我们姊妹养育成人,这种辛劳,天下母亲,尤其是处境艰难中的母亲皆有,不必细说。大德是指老人那种要强、淡然的性格也影响我一生,于今受益。

母亲从国民党时代教书教到共产党时代,一生中也受了不少磨难,所幸她晚年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时候,更喜的是她能够寿至九十。”

(待    续)
楼主:山茅2018  时间:2021-04-05 12:20:28
(续   前)

甘亦安一生中最敬佩的职业,一是教师,二是医生。

教师教书育人,医生治病救人。教师的知识固然重要,但为世人敬重的还是师德,医生亦然,除了医术为人看重,医德也是口碑。

甘亦安大学毕业后,没有回校看过自己的老师,因为他觉得他们在做人方面对自己没有啥影响。但对自己的小学老师和中学老师,他时有看望,以后在外地谋生,回老家时也去看看。他们对自己的影响不在教授的知识上,而是在做人上。

那时教室里的墙上贴的都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类口号。他的一位小学老师,挂在嘴边的不是这种响亮的口号,而是要抓紧时间的口头禅:“年怕中秋月怕半,星期就怕星期三。”他却觉得这话更入心入脑。

更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一位中学老师对他的教诲,不是“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是“为人要正直善良”。

教育改革、医疗改革后,师德、医德在坊间都受到质疑和批评,教师和医生的形象在老百姓心目中也是一落千丈。甘亦安记得母亲当年是把“为人师表”这几个字看得很重的,总说要对得起娃儿些,对得起他们的父母。

甘亦安还和母亲开玩笑:老母亲,现在社会上哪个看重你们小学老师啊!

古明琚却正色道:我的很多学生,他们不去看自己的中学老师、大学老师,却来看我。

(待    续)
楼主:山茅2018  时间:2021-04-05 12:20:28
(抱歉,跳过一节)





台下的古明琚听出台上甘亦安并没有按她的意思讲,不过她也很满意,儿女有他们心目中的母亲形象,不忘自己这个当妈的养育之恩,这就足够了。

(第五章 第五节  祝寿      完)
楼主:山茅2018  时间:2021-04-05 12:20:28
第五章 第六节  感慨

古明琚很高兴地听着上台的人随意的讲话。她并不在意别人说啥了,活了九十年,已经听够了各种话,都能淡然承受。她要的就是这个生日会的场面,说是要面子也好还是其他也好,反正她看重的是这个场面。

接下来,一位学生代表在讲话中说:“老师风雨一生,教书教人,非常不容易……如有来生,还愿意投在老师门下求知求德。”

听罢,古明琚颇为感慨,话自然有溢美的成分,感情却非常真挚。因为这位学生也是教师,后来又成为校长,现已退休。

古明琚高兴的还不止这点,这位学生是老二,一家几兄弟都是她的学生,而且跟她的关系特别好。老大在外省工作,每次回老家必定带着一家人来看望她,常当着她儿女们的面说,我特别尊敬古老师,把她当成自己的母亲一样。

古明琚心中也没有掩饰这种感情:觉得学生有时比儿女对自己都好。古明琚看着面前每一张面孔,心中充满了一种满足感。她参加过很多次生日会,每次都是在向别人道贺,这一次不一样 ,这是自己的生日会。这场面是九十年来的第一次,好像自己爬上了一个山峰顶,放眼四周,此前的一切困顿、疲乏、曲折都化为乌有。剩下的感觉就是:老天眷顾我。

“我们几兄弟都是古老师的学生,这次特意嘱咐我代向老师敬一杯酒,祝老师长命百岁!”学生的讲话接近尾声,却更是抑扬顿挫,场上有掌声响起。

(待    续)
楼主:山茅2018  时间:2021-04-05 12:20:28
(续     前)

甘亦康离母亲近,注意到古明琚的脸上泛着红光,眼睛也陡然有神。心想是老太太太兴奋了,这是老太太巴望了好久好久的事,今朝实现了,兴奋溢于言表了。

甘亦康想得没错,古明琚今天是太开心了。古明琚最高兴的还有尤如君的讲话。古明琚这次做生,又是打电话又是给尤如君送请帖,事先还专门问过亦康送到没有。尤如君很高兴地说,古老师做生,我一定来祝贺。

原先没有听说尤如君要讲话的,来了后她主动提出一定要讲一讲:“古老师的生日,我一定要说几句,表达我的心情。”

尤如君说:“作为同事,我晓得古明琚是一个尽职的教师、优秀的教师,教出了许多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用之材。她在政治上虽受丈夫的牵连,对工作从不懈怠。作为邻居,我看到古明琚对生活从不失去信心。家里经济困难,一个人独立供养一家七口,把几个孩子抚养成人。更难的是,她中年时短短的五六年间,丈夫死了,母亲死了,儿子也死了。古明琚老师还是挺过来了。

几十年来,我与古明琚老师朝夕相处,我最深的感受就是作为老师,古明琚是一个好老师,作为母亲,古明琚是一个好母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今天是古明琚老师九十岁生日的宴会,我祝愿古明琚老师健康、长寿,活到一百岁。”

在台上听着的古明琚,心里也是思绪万端,随着尤如君的讲话,她仿佛又回到从前,作为邻居相处的那些日子。

(待    续)
楼主:山茅2018  时间:2021-04-05 12:20:28
(续    前)

在台下听着的甘亦安,很服气,这当过老师的人和没当过老师的人,就是不一样。这当过老师的人,一上台,就不怯场,目光四顾,讲话滔滔不绝,抑扬顿挫,外加手势比划,更是声情并茂。

当过老师的人,嗓门都练出来,声音都很洪亮。当过校长的更不一样,不止习惯于对着一班人讲话,而是习惯于对着全校人讲话。那时在操场上讲话,没有任何扩音设备,全靠扯着嗓门说,那气势又非老师能比。

很像现在当官的在台上讲话,也是慷慨激昂的,当然在内容上是有区别的,当老师的讲课,是有实在内容的,最不济也能照本宣科。官员在台上说话,多是言不由衷的废话,是连自己都不一定相信的废话。你看电视里常有某大官儿,在台上作反腐倡廉的报告,过不了几天,这家伙就被“双规”了。

听着尤如君在台上讲话,甘亦康很感慨,这个长辈也是一个很不幸的女人。

政治上,尤如君一直在追求进步,伴随着运动起起落落。旁人看来,她一生都在作徒劳的努力。对此,亦康也很能理解,用现在的话说,不就是希望有一个更大的平台,能做点事,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嘛。其方法与现在人采用的手段相比,那根本算不了啥。

遗憾的是,到最后尤如君连入党问题也没有解决,不过,在后来的清理运动中,她也做到全身而退。

生活上,尤如君才三十出头时,就与丈夫离婚。丈夫刑满出来 ,常为一些琐事找她纠缠、吵架,让她很为难。与丈夫离婚,原本也是为子女作想,不料有的子女并不能理解她的苦心。

当年,甘亦康对这位邻居的所作所为也是不屑的,因为她也反对尤晓桂跟他好。后来也明白尤如君作为一个女人,作为一个母亲,家里家外这样熬着、挺着,着实不容易,也生出一层敬意。

她的遭遇和母亲的遭遇差不多,结局也差不多,但过程不一样。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古明琚是逆来顺受,熬着。尤如君是努力改变这种变化,顶着。最后,熬着的,顶着的都殊途同归,垂垂老矣。

(待    续)
楼主:山茅2018  时间:2021-04-05 12:20:28
(续    前)

甘家和常家的关系从好到不好,又从不好到好,风雨几十年。而纠缠在其间,甘亦康和尤晓桂的关系也是经历了分分合合。甘亦康往尤晓桂那方看了一眼,她正在看台上讲话的尤如君。他和她都很高兴此生又能走到一起,但毕竟已不是两小无猜的年龄了。

他们曾经都有各自的家,又有各自的孩子。每往前走一步,都得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她得考虑儿子的感受,他得考虑女儿的感受。甘南雪明确表示反对他和尤晓桂在一起,她心中只有母亲霍然。

而甘亦康很在意女儿的感受,曾对尤晓桂说,老天眷顾,让我们分开二十年后又在一起,但现在我承诺不了更多的东西,能走多远就算多远吧。尤晓桂表示理解,说我们都不年青了,能够在一起已是幸事。至于以后,随缘吧。

不断有人端着酒杯到古明琚面前来敬酒。古明琚记性很好,基本上能认出来人,认不出的也能记得姓名,这让大家都很感慨很高兴。当年还是娃娃的学生,如今也成了老人,你说她能不感慨吗?而这些老人簇拥着她,在她面前还流露出娃娃的神情,你说她能不高兴吗?

尤如君端着酒杯到古明琚面前碰杯,也跟甘家姊妹一一打招呼。
甘亦安有好多年没见这个老校长了,心想,这是一个能干的人,要不是囿于过去的政治运动,她肯定是一位好校长,会把学校办得很好。而过去的政治氛围,让她成了政治机器上的一颗镙丝钉,随着机器不停地旋转,直到松动被甩出轨道。

相比于她,古明琚成不了机器的一部分,只能成为被机器加工的零件。如今的尤如君也是八十岁的人了,像老母亲一样,虽然一生经历了风风雨雨,都熬过来了,晚年也是不错的,子女对她很好,人生如斯,又夫复何求。

他没有当过老师,关于教师,可说的话太多,教书育人,那是教书先生最本分的事,也是教师受人尊敬的原因。世事繁杂,乱花迷眼,人有点本事不难,难得的是有一分修为,爱人爱已,自尊人尊。

在他看来,当老师的,师德为先。老母亲本分一生,自然无愧九旬。

(第五章 第六节  感慨    完)
楼主:山茅2018  时间:2021-04-05 12:20:28
第六章 灯盏火

第一节 人之初

古明琚的房子在二楼,是一套两居室,虽然不算大,老人倒是很满意。住在自己家,她感到是主人,自由自在,心情舒畅。

当初,子女们劝她说,好不容易住上新房,又是毛坯房,好好装修一下吧。以为她会同意,因为她平生就爱面子。孰料她偏不同意,说不要说我没钱,就是有钱,我也不会花在装修上。房子就是住的,不是给别人看的,结果就只刷刷墙和铺了地砖,花了几千块钱。

这一带的环境她特别熟悉,东面隔一条路就是原来住过的老房子,现在正在建新房。北阳台下是一条小街,小街名叫“仁爱街”,一个很好的名字,曾随“文革”运动改名为“反封街”。

在古明琚看来,此举无非是斯文扫地罢了,那时没人敢去置疑这些事,人尚且不保,况一街名。“仁爱”是中国儒家思想中的中坚内涵,被后世学人诠释得淋漓尽致,其实不复杂,在她看来就是四个字:爱已爱人。

她教了一辈子小学生娃儿,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哪有小娃儿生来就是坏的,就得看咋个教。那时有“操行”这门课,却并没有专门上课,根据学生平日思想品德行为打分。分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等。

她最反对给学生的操行打不及格,说这会毁了娃儿的一生,会让他以烂为烂。她的学生张运来小时特别顽皮,全校闻名,除了她,没有老师“镇”得住,一提起,当爹妈的都头痛。

教导主任想“杀一儆百”,给张运来操行打不“不及格”,她坚决反对。这事少年张运来根本不在乎,他父母却非常感激她。

就是这个调皮捣蛋的张运来,长大后才明白父母和老师的苦心。他后来当了领导,常常在同学中提到这事,说小时懵懂,不晓得厉害,幸亏古老师仁厚。

(待    续)
楼主:山茅2018  时间:2021-04-05 12:20:28
(续   前)

古明琚对每一届的学生都很仁厚,她对甘亦康说自己在“文革”中没有受到来自学生的冲击,就是因为这点。

甘亦康说除了老太太跟学生关系好外,毕竟是小学生娃儿,没有那嘛大的革命劲头,要是换了其他人就难说了。

亦康说实际上那时的政治狂热,是按区域呈递减趋势,以北京为中心最盛,到了省会一类大城市就衰减一部分,再到下面的小城市又衰减一部分,再到了农村,那种革命热情就消退得差不多了。亦康说他当知青时,就看到农民根本不拿运动当回事,毕竟农民不领工资,出工吃饭才是头等大事。另一方面,天高皇帝远的地方,一些没人性,非常残暴的事屡有发生,但那些多半是利用运动,挟私整人或发泄私愤。

小街当年没有楼房,如今两边的楼房把小街夹成一峡谷状,从窗户望过去,就是对面楼房灰色的墙,相距四五米宽,似乎伸手可及。那楼房是川戎中学的宿舍,当年就是一排六间的平房。甘家就在那里住过,小的孩子就是在那里出生的,那院子早就旧貌难寻了,住房的人也换了几拨了。

古明琚和甘行俭到戎州后,先住东城,后就搬到这仁爱街,甘行俭去高城,她一家搬到了附近的大院,晚年又回到了这仁爱街。

古明琚想,50年的光阴就这样过去了,人只转了一个很小的圈,过去人常说物是人非,其实是人非、物非、事非。不说别的,仁爱街就变得没有一点旧痕了。

(待    续)
楼主:山茅2018  时间:2021-04-05 12:20:28
(续   前)

小街当年没有一家商铺,如今却是没有一家不是商铺。美发店、美容店、洗衣店、照相馆、婚庆店、工艺品店、药店、诊所、按摩店、日杂铺、烟酒铺、干鲜铺、糕点铺、副食店、小吃店、面馆、菜馆一家连着一家。

商铺前的街沿上就更热闹,全是地摊,卖时鲜农副产品,有蔬菜、水果、鸡鸭鱼蛋、蘑菇竹笋。还有一些卖烧腊、卖凉糕的摊子。吆喝声从清早到前半夜,就没有断过,卖面的人还是原生态式的招呼客人,扯着嗓门吆喝:二两牛肉面、一两口蘑削(面)。卖小吃的不用人吆喝了,直接用录音喇叭不停重复:双河凉糕、双河凉糕。

上世纪60年代中期修围城马路,这仁爱街被拦腰截断,西边那段有街无市,东边剩下这不足100米长的小街,车水马龙。除了商铺,地摊也往街心侵蚀,本来人行走就不畅了,再加挑担推车的,已经塞得满满当当。

还有一些汽车、摩托车为了抄近路,也要来凑热闹,行人太多,让道不易,开车的人毫不客气地按着喇叭不放,分贝之高,属污染之列。喇叭声呼啸而过,只为自己,不为别人,属繁华中的杂音。有悖“仁爱”之本义。

这是古明琚熟悉的环境,她喜欢居住在这里。她原来的同事和朋友也喜欢来串门,因为她一个人居住,安静、方便。

(待    续)
楼主:山茅2018  时间:2021-04-05 12:20:28
(续   前)

小街当年没有一家商铺,如今却是没有一家不是商铺。美发店、美容店、洗衣店、照相馆、婚庆店、工艺品店、药店、诊所、按摩店、日杂铺、烟酒铺、干鲜铺、糕点铺、副食店、小吃店、面馆、菜馆一家连着一家。

商铺前的街沿上就更热闹,全是地摊,卖时鲜农副产品,有蔬菜、水果、鸡鸭鱼蛋、蘑菇竹笋。还有一些卖烧腊、卖凉糕的摊子。吆喝声从清早到前半夜,就没有断过,卖面的人还是原生态式的招呼客人,扯着嗓门吆喝:二两牛肉面、一两口蘑削(面)。卖小吃的不用人吆喝了,直接用录音喇叭不停重复:双河凉糕、双河凉糕。

上世纪60年代中期修围城马路,这仁爱街被拦腰截断,西边那段有街无市,东边剩下这不足100米长的小街,车水马龙。除了商铺,地摊也往街心侵蚀,本来人行走就不畅了,再加挑担推车的,已经塞得满满当当。

还有一些汽车、摩托车为了抄近路,也要来凑热闹,行人太多,让道不易,开车的人毫不客气地按着喇叭不放,分贝之高,属污染之列。喇叭声呼啸而过,只为自己,不为别人,属繁华中的杂音。有悖“仁爱”之本义。

这是古明琚熟悉的环境,她喜欢居住在这里。她原来的同事和朋友也喜欢来串门,因为她一个人居住,安静、方便。

(待    续)
楼主:山茅2018  时间:2021-04-05 12:20:28
(续  前)

著名的司芬克斯之谜问:啥动物早上四条腿,中午两条腿,黄昏三条腿。说的就是人类在幼儿、成人、老年三个阶段的不同身体变化,是一种自然规律。

黄昏三条腿,就是说人老了需要拄拐棍,这自然规律到了古明琚这里,却不被她认可。古明琚到了老年仍不服老,愣是不拄拐棍。从2005年到2010年多次摔跤,其中有4次是腿骨骨折。

直到坐上轮椅后,一有机会她仍然惦着要独力行走。子女们搞不懂她为啥就这样固执,自然规律把她教训得很惨,摔得头破血流,躺在地上喊救命,腿骨摔断、头顶缝针、前额缝针、拆线以后还是要自己走动。

在儿女眼中,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痛。

这也是一个谜。

子女们搞不懂老太太为啥这样固执,满大街的老人都拄拐棍,七十来岁的人拄拐棍的有的是,你古明琚八九十岁了,为啥就不能拄?在同样的地方,摔同样的跟头,吃了同样的亏,她还是不改。

她认为坐轮椅就是画地为牢,把自己死死地捆在轮椅上了,轮椅就像枷锁,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了。

她还是把自己的现状与没有摔倒之前相比,她忘了自己已经不能独立行走,需要借助工具,其实轮椅就是代步工具,通过轮椅,可以扩大自己的活动范围,可以回到自己曾经生活的那个社会。

(待    续)
楼主:山茅2018  时间:2021-04-05 12:20:28
(续    前)

到后来,她也习惯了坐轮椅的生活。

早上九点半后,有时甚至是十点以后,古明琚才起床,吃过早饭就已经是上午十点半以后了。

天气好时,坐轮椅到外面去转转,或去看看熟人。天气不好时就在家歇着,有客人来时,就陪客人摆龙门阵。晚上八九点上床休息,要到夜里12点以后才能入睡,有时还得更晚才能入睡。

这种晚睡的习惯已经有50多年了,那是原来当老师时养成的习惯。
她当老师时,每周至少有24节课,在学校时闲不着,回家后,还有三件事,一是去家访,二是备课,三是改作业。这后两样通常要在子女们睡了以后进行,等到上床时多在午夜了。

几十年下来,习惯成自然,到了退休后已改不过来,还是很晚才能入睡。所以,她从来都不早起。

她刚退休时,甘亦安就劝她:
“妈,你退休了,有时间了,早晨早点起,到公园去走走。都说早睡早起身体好,生命在于运动嘛。”

“我起不来,习惯了。”

“那好办,我早上叫 惯也是养成的,慢慢就好了。你们一些同事都在那里,公园树子多,空气好。”亦安有早起的习惯,多年来,每天六点起来去爬山。

在甘亦安的鼓动下,古明琚真的早起去公园。几天下来,说不行。说这早起之后,没睡醒,白天精神都不好,昏头昏脑的。从此,不再早起,还是恢复了晚睡晚起的习惯。


(第六章 第一节  人之初    完)
楼主:山茅2018  时间:2021-04-05 12:20:28
第六章 第二节   看衣妆

文秀青家离古明琚家不远,喜欢到古明琚家串门。

她们一生基本上是在同一个地方生活、工作,关系非常好。两个人从小一起长大,文秀青比古明琚小两岁,读小学和初中时比古明琚低两个年级,在江阳师范却比古明琚高两个班级,因为初中毕业后古明琚去教了几年书。

文秀青则直接上江阳师范,毕业后又继续读西南师范学院,从西南师范学院毕业后,到戎州师范教书,也是一生从教。与古明琚是一生的朋友。

到“文革”前文秀青已经是戎州教育界有名的人物了,人称“文数学”。“文革”初不少业务精的老师,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把文秀青搞得心惊肉跳。文秀青看到那些被“揪出来”的老师,历史上的任何一点小事都像挖地一样,掘地三尺,被重新翻出来,有些干脆就是捕风捉影的事。

她心里特别害怕,专门到古明琚家,让古明琚为她保密老师让她加入三青团一事。

当年在江阳师范,文秀青的老师要介绍她参加三青团,她拖着,老师一走,这事就黄了。

过去没当回事,到五十年代初搞思想改造运动时,把她吓坏了,找古明琚为她保密。到了“文革”时,一看那个阵势,更让她万分恐惧,生怕这点事会被揭发出来,成为自己的罪状。

(待    续)
楼主:山茅2018  时间:2021-04-05 12:20:28
(续    前)

古明琚自己胆子也小,反而笑话她,你怕啥?思想改造运动时不是也没事嘛,已经过去二十多年的事,说不定那老师都已经去世了。你还担心啥?

文秀青说,怕就怕人不在了,还留下啥名单之类的,那就更说不清了。思想改造运动时,我们学校赵老师不就是这样被冤枉的吗?

古明琚一想,这担心虽是无奈,也是有道理的,再三保证自己绝不说出去。文秀青才惴惴不安地离去。就这点在后世人看来鸡毛蒜皮的事,把文秀青折磨了一辈子,到退休后才算踏实点。

所幸,文秀青在“文革”中没有受到太大冲击,因她与学生关系融洽,在教育界的口碑也很好。好多当地的小学老师及领导都出自她门下。

文秀青的学生都记得,文老师对新上她课的学生,讲的第一句话都是一样的。面对新生,文秀青总要问:

“你们晓得数学语言是啥?”

学生们面面相觑,不知文秀青葫芦里卖的是啥子药。如果是问“数学”是啥,可能哪个都会说上一句两句的,而“数学语言”是啥,这有点不好回答。

一阵静默之后,文秀青才慢慢说:

“数学语言就是如钉钉木。”

一看大家还是不解,她又接着说:

“一个钉子一个眼,一点不走展。准确、严谨、简单。”

大家对这话还是有点不明白。文秀青继续解释:“两点间最短的是直线,这就是数学语言。没有多余的话,直接说‘因为’、‘所以’。”

这话让许多学生记了一辈子,包括那些不喜爱数学的学生。因为几十年后,有一个学生去看她,就说自己当学生时不喜欢数学,却把文老师这句“如钉钉木”的话记得特别牢。

(待    前)
楼主:山茅2018  时间:2021-04-05 12:20:28
(续    前)

文秀青一生俭朴,穿着极其简单,难得置办一身衣服。

丈夫去世后,几十年就那两身衣服换着穿。她对甘亦宁说,我这人不讲究,不像你妈那样爱好。这话倒真不假,在亦宁眼中,好像除了那一身灰和一身蓝交替出现外,就再没有看见过文老师穿其他服装。

城市不大,教育圈子就更小,几十年的教书生涯下来,文秀青已是赫赫有名,一是因为她的教书水平有目共睹。二是桃李广布,口碑甚佳。城里的中小学校教师中很多曾是她的学生,连教育机构的官儿们也有不少是她的学生。

直到退休后,因文老师是“名教师”,有关方一直挽留她继续任教。一次学校搞了一个教育经验交流研讨会,文秀青作为主要发言人应邀前往。主办方说我们去接你,文秀青说,不用,我自己去。

踩着时间,文秀青就自己去了,没想到在门口被门卫一伸胳膊拦住了。在门卫的眼里她实在穿得有点寒酸,被大声吆喝:

“喂,你是干啥子的!也不看牌子,就往里钻。”

文秀青很自然地说:“我是这里的老师,来参加会的。”

“你是老师?我还是校长哇!”门卫从上到下打量她一番,口气明显是戏谑,显然是瞧不起来人。

“我真的是。”

“哼。哪个证明你是老师?”

此时的文秀青真有点哭笑不得了,教了几十年书,走在大街上,总有人叫自己老师。没想到,如今在单位门口,还得有人来证明自己是不是老师。身上也没有证件,她也不想跟一个门卫争执,很认真地说:

“那你打电话到办公室问问。我叫文秀青。”

“啥子清?我听不清。哪个老师像你这样子,穿得……这样子,还硬要说自己是老师,走吧。我没功夫给你打电话!”神气的门卫原想说穿得这样“寒酸”,一看文秀清岁数比他大得多,改了口。

(待    续)
楼主:山茅2018  时间:2021-04-05 12:20:28
(续    前)

文秀青一生俭朴,穿着极其简单,难得置办一身衣服。

丈夫去世后,几十年就那两身衣服换着穿。她对甘亦宁说,我这人不讲究,不像你妈那样爱好。这话倒真不假,在亦宁眼中,好像除了那一身灰和一身蓝交替出现外,就再没有看见过文老师穿其他服装。

城市不大,教育圈子就更小,几十年的教书生涯下来,文秀青已是赫赫有名,一是因为她的教书水平有目共睹。二是桃李广布,口碑甚佳。城里的中小学校教师中很多曾是她的学生,连教育机构的官儿们也有不少是她的学生。

直到退休后,因文老师是“名教师”,有关方一直挽留她继续任教。一次学校搞了一个教育经验交流研讨会,文秀青作为主要发言人应邀前往。主办方说我们去接你,文秀青说,不用,我自己去。

踩着时间,文秀青就自己去了,没想到在门口被门卫一伸胳膊拦住了。在门卫的眼里她实在穿得有点寒酸,被大声吆喝:

“喂,你是干啥子的!也不看牌子,就往里钻。”

文秀青很自然地说:“我是这里的老师,来参加会的。”

“你是老师?我还是校长哇!”门卫从上到下打量她一番,口气明显是戏谑,显然是瞧不起来人。

“我真的是。”

“哼。哪个证明你是老师?”

此时的文秀青真有点哭笑不得了,教了几十年书,走在大街上,总有人叫自己老师。没想到,如今在单位门口,还得有人来证明自己是不是老师。身上也没有证件,她也不想跟一个门卫争执,很认真地说:

“那你打电话到办公室问问。我叫文秀青。”

“啥子清?我听不清。哪个老师像你这样子,穿得……这样子,还硬要说自己是老师,走吧。我没功夫给你打电话!”神气的门卫原想说穿得这样“寒酸”,一看文秀清岁数比他大得多,改了口。

(待    续)
楼主:山茅2018  时间:2021-04-05 12:20:28
(续    前)

文秀青一生俭朴,穿着极其简单,难得置办一身衣服。

丈夫去世后,几十年就那两身衣服换着穿。她对甘亦宁说,我这人不讲究,不像你妈那样爱好。这话倒真不假,在亦宁眼中,好像除了那一身灰和一身蓝交替出现外,就再没有看见过文老师穿其他服装。

城市不大,教育圈子就更小,几十年的教书生涯下来,文秀青已是赫赫有名,一是因为她的教书水平有目共睹。二是桃李广布,口碑甚佳。城里的中小学校教师中很多曾是她的学生,连教育机构的官儿们也有不少是她的学生。

直到退休后,因文老师是“名教师”,有关方一直挽留她继续任教。一次学校搞了一个教育经验交流研讨会,文秀青作为主要发言人应邀前往。主办方说我们去接你,文秀青说,不用,我自己去。

踩着时间,文秀青就自己去了,没想到在门口被门卫一伸胳膊拦住了。在门卫的眼里她实在穿得有点寒酸,被大声吆喝:

“喂,你是干啥子的!也不看牌子,就往里钻。”

文秀青很自然地说:“我是这里的老师,来参加会的。”

“你是老师?我还是校长哇!”门卫从上到下打量她一番,口气明显是戏谑,显然是瞧不起来人。

“我真的是。”

“哼。哪个证明你是老师?”

此时的文秀青真有点哭笑不得了,教了几十年书,走在大街上,总有人叫自己老师。没想到,如今在单位门口,还得有人来证明自己是不是老师。身上也没有证件,她也不想跟一个门卫争执,很认真地说:

“那你打电话到办公室问问。我叫文秀青。”

“啥子清?我听不清。哪个老师像你这样子,穿得……这样子,还硬要说自己是老师,走吧。我没功夫给你打电话!”神气的门卫原想说穿得这样“寒酸”,一看文秀清岁数比他大得多,改了口。

(待    续)
楼主:山茅2018  时间:2021-04-05 12:20:28
(续    前)

就在这时,主办方的人看文秀青还没有到来,就到门口来迎,结果撞上了这一幕,连忙把她请进去,说:

“文老师,就等你了。对不起,门卫是新来的,你不要见怪。”

文秀青一点没有见怪,还是那样好脾气。摇着手说:

“不怪他,不怪他,新来的嘛。”

第二天,她就让女儿陪着到商店买了两套衣服。

后来,她到甘家串门时,把这事当笑话摆给古明琚听,口气中却带着生气:
“你看,真是只看衣衫不看人啦!”

“早就劝过你,马要鞍装,人要衣妆。社会上有一些人就是只看衣妆,不看人嘛。”

“我也没有觉得自己的衣服有啥不好,能穿就行了嘛。”

“晓得你的人,晓得你是不爱讲究。不晓得的人,还背后说你是吝啬,挣了钱舍不得花。让人把你当叫化子了吧,现在一些人势利得很,不看‘因为’,只看‘所以’。”
她一听古明琚最后的话,明白古明琚不是取笑,而是在善意提示她,不好意思地嘿嘿一笑。

文秀青一生不仅教书严谨,做事也很严谨。她住的楼层太高,在六楼,没有电梯。古明琚已经八十多了,说爬不上去,有时就让子女代表自己去看望她。有一次甘亦康带女儿南雪去文秀青家串门,碰巧文老师女儿一家也在。甘亦康让南雪叫文老师女婿“叔叔”。文秀青一听,就摇手说:

“不对,不对。不应该叫叔叔,应该叫伯伯。”

亦康说:“一样,咋个叫都行。南雪,文奶奶让叫‘伯伯’,你就叫‘伯伯’。”

文秀青很认真地对南雪说:“这当然不一样,比你爸岁数大的叫伯伯,小的才叫叔叔。我女儿比你爸大些,应该这样叫。”

(待    续)
楼主:山茅2018  时间:2021-04-05 12:20:28
(续    前)

回家后,甘亦康把这事说给古明琚听。

古明琚说,文秀青年轻时就这个样,老了还是这个样。人啊,都是江山易改,禀性难移。甘亦康听出她不是在说文秀青,是在自嘲自解,因为他平常总劝说:老母亲, 惯该改改了。她有时也随口应一声,不过也没改。

文秀青住的房是女儿在单位分到的房子,一套三居室的。当初要房的时候,女婿高瞻远瞩,说:“在顶楼好,一是屋顶上可以搞成一个露台,可以栽花种草,赏心悦目。二是有必要时,楼上还可以夹成简易房间,可以出租,收点房租钱。”

到后来,这些高瞻远瞩都成了泡影,一样都没有搞成。种草栽花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女儿女婿工作忙,根本就没心思顾这些事。文秀青虽然有时间却没有精力了。夹房子出租一事,属于违章建筑,更是不可能的事。上下楼反而成了老人每天的负担。

文秀青终于爬不动了,住进了养老院。

古明琚让甘亦宁去看望文秀青,这才晓得文秀青去了养老院,她为了不给唯一的女儿添麻烦。

养老院是古明琚最忌讳的地方,曾经对儿女们说过,哪个也不许送她去那种地方,就是死也要死在家中。当她听说文秀青去养老院的消息后,默然了很长一阵。

(第六章 第二节   看衣妆     完)

楼主:山茅2018

字数:483759

帖子分类:舞文弄墨

发表时间:2018-04-24 22:48:40

更新时间:2021-04-05 12:20:28

评论数:228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