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我们传统的社会结构 (读史漫笔66)

我们传统的社会结构 (读史漫笔66)

楼主:woxinsihaiyang  时间:2019-03-08 11:40:51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我们国家的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基本的变化是什么?是社会结构改变了,如果看看过去几千年来我们社会的传统结构,就会明白这变化有多么巨大,多么深刻。
所谓社会结构,是说一个社会中各阶级各阶层人们的构成情况,分布状态。
一个事物,内部结构不同,就会显露出截然不同的性质特征。比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这可不是一说而就,而是有明确的数量界限,即,一个经济实体内部所有制是否多元化,以及各种经济成分所占的份额状况。计划经济时,一度几乎极端到公有制占100%,其他私有经济占0%。经济改革以来,公有制经济的份额逐步变小,比重下降,私营、独资、合营经济的成分逐步变大,比重上升,这就逐步形成了市场经济。
金属材料更是明显,比如钢与铁,本是同一种物质,只是它们的含碳量比例不同,就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属性。还有大家都熟悉的铅笔芯和金钢石,据说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只是由于它们内部的原子结构不同,便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物质,铅笔芯软到能在纸上写字,金钢石却硬到“没有金钢钻,莫揽瓷器活儿”。

楼主:woxinsihaiyang  时间:2019-03-08 11:40:51
一般地说,每个民族的社会都分为统治阶级和普通民众。先看权力阶级的内部构成。
通史指出,古代时期,从公元前3500年到前1000年,随着文明的产生,有了阶级,有了城市,祭祀从村舍祠堂发展到寺院,于是便有了祭祀阶级,而且祭祀阶级与世俗的王权分庭抗礼,在争斗中求得了权力的均衡,除中国外,这是欧亚其他古代文明的一般模式。
中国则很不相同,虽然中国也有祭祀,“儒”字里面有一个“雨”, 据说,儒生原本就是祭祀,是进行祭祀求雨的。可祭祀从来没有形成一个单独的阶级,史家说:“中国文明,这个唯一在任何时候都未产生过祭司阶级的伟大文明,具有独特的现世主义。固然,皇帝也是祭士,他为了所有臣民的利益而向苍天献祭,但是,他履行的宗教职责比起他的统治职责来,始终居于次要地位。因而,存在于欧亚其他文明中的教士与俗人之间、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巨大分裂,在中国是不存在的。”
可见,从权力阶级看,西方的高端权力,从古代开始,就有纵向的权力分割,即祭祀阶级与世俗王权纵向分权。中国社会则从一开始,权力就集中在世俗王权那里,王本身就是最高祭祀,我们的古代典籍中对王的祭祀活动就有许多记载,王要祭天,王要祭地,王要祭祖。
通史认为,由于缺乏考古证据,说我们民族的信史只从商代开始。秦朝以前,权力集中在商王和周王手里,并实行分封制,这就是说世俗王权在横向上有切割,各路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同样把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按照唐朝太宗皇帝的说法,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藩屏维宁,邦家攸序”,封诸侯以宁古塞边关,  建邦国以安社会秩序。秦始皇的创举是,把权力集中到中央, 叫“中央集权制”,从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建立以后,一直到1912年满清王朝结束,这就是两千多年我们民族最高权力的一般结构模式。
楼主:woxinsihaiyang  时间:2019-03-08 11:40:51


楼主:woxinsihaiyang  时间:2019-03-08 11:40:51


楼主:woxinsihaiyang  时间:2019-03-08 11:40:51
再看民众阶层。

第一个文明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当原始公社的生活主要以栽培植物和畜养动物为中心时,这就是农业革命了。农业革命的独立中心有三个,中东、中美洲和中国北部(黄河流域)。
几千年来,我们的民族一直是农业社会,在农业经济的年代,我们中国的农业文明高度发达,非常先进,民众中最基本的大量存在是农民。
有学者研究,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的分析,农民看上去象是一个阶级,其实,并不能称为一个阶级,农民人数众多,而且分散,马克思形象地说,“一小块土地,一个农民和一个家庭,旁边是另一小块土地,另一个农民和另一个家庭,一批这样的单位就形成一个村子,一批这样的村子就形成一个省,……好象一袋马铃薯,是由袋中每一个马铃薯所集成的那样。”恩格斯说:“他们的整个生活关系固定不变,千篇一律,他们的极其重要的有决定意义的社会关系仅仅限于家庭。——这一切都使农民目光如豆,……虽然伟大的历史运动在他们身边掠过,有时也把他们卷入运动中去,但是他们对于推动运动前进的力量的性质,对于运动的发生和目的,是一点也不了解的。”这一点,看起来我们与西方社会差别不大,因为都是农业社会。正如史家所说,欧亚大陆各文明地区,尽管在细节上彼此不同,但总的社会结构还是相似的。归根到底,它们都依赖于农民群众的劳动,正是农民群众的劳动,提供了维持统治者生存的剩余产品。又说,到处都会发现……文明世界各地区的农民在许多基本方面,自苏美尔时代迄今,又是完全相同的。虽然他们的肤色也许是黄的、白的或褐色的,种植的农作物也许是稻、小麦或玉米,但是无论哪里都如历史学家奥斯卡·汉德林所指出的,“农民们保持着稳定的一致性。”
楼主:woxinsihaiyang  时间:2019-03-08 11:40:51


楼主:woxinsihaiyang  时间:2019-03-08 11:40:51
所以马克思说:“因此,他们不能以自己的名义来保护自己的阶级利益,……他们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是不受限制的政府权力,这种权力……从上面赐给他们雨水和阳光。”结论是,“归根到底,小农的政治影响表现为行政权力支配社会。”这就是说,农民经济形成了封建专制政体的社会基础。
楼主:woxinsihaiyang  时间:2019-03-08 11:40:51
史家是把荷马史诗当史料看待的,他举例说,《奥德赛》中写道,有一次国王涅斯托耳客气地问奥德修斯的儿子忒勒玛科斯:“你是商人还是强盗?”这两种职业在当时都被看作是极受人尊敬的职业,没有很大区别,只不过是海员获取自己所需物品时可选择的两种方法。中国人大概不会有这种观念。
因此,中国社会与欧洲很不一样,一向重农轻商,而且自古以来,商人的地位非常低下。秦汉时期 ,调人去当兵,首先第一调的是罪犯,第二是工商业者,工商业者就好比是二等罪犯,说西汉飞将军李广“以良家子从军”,说李广是清白人家的子弟,是自愿从军,为国效力。还有比如昭君出塞的故事,我们民族妇孺皆知,昭君本是西汉的“待诏掖庭”,这掖庭的选拔规矩很大,其中有一条出身的要求,必须是良家子,《后汉书》说昭君“以良家子选入掖庭”,这里,良家子就是良家女子,是好人家的女儿,清白人家的女子。这良家子有个明确的界限,“非医、巫、商贾、百工也”,商人属于非良家,可见那时商人的地位和信誉。“百工”即手工业者,手艺人,地位也是同样低下。就是说,那时做工业和商业的人都受着很严重的抑制。
而早在公元前594年,为古希腊雅典民主奠定了基础的梭伦改革时,便规定富裕商人可以担任执政官。
楼主:woxinsihaiyang  时间:2019-03-08 11:40:51




楼主:woxinsihaiyang  时间:2019-03-08 11:40:51
到了明朝,史家说:“明朝政府极力控制、压迫商人阶层。这是中国社会同西方社会根本的、最有意义的差别。”封闭的帝国机构约束着他们,“例如,中国的商人和实业家通常加入由师傅领导的地方行会,但这些行会师傅需得到政府表示许可的证明,并奉命负责每个行会成员的经营。船商也在港口师傅的领导下组织起来,这些港口师傅同样需对政府负责。更重要的是,政府垄断了供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这些商品包括武器、纺织品、陶器、皮革制品、服装和酒等。另外,政府还完全控制了全体人民所必需的基本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如盐和铁。这些限制剥夺了中国商人成为无约束的企业家的机会,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
史家说,当西北欧的商人拥有社会地位,其财富和政治权力也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的时候,在中国,商人却被视为下等人和不受欢迎的人。通史里甚至说,“在中国,各时代的商人在衣着打扮、携带武器、骑马乘车和拥有土地方面受到种种限制;他们将商品从一处运到另一处、被认为是非生产性和寄生性的活动,他们被置于社会底层。”
到了近代,西方商人的政治权力及经济力量稳步增长,他们可以是伦敦的市长、德意志帝国自由市的参议员、荷兰的州长。这样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关系意味着国家更加重视、更加始终如一地支持商人利益以及后来的对外冒险事业(扩张征服),中国的商人更不能与他们同日而语了。
楼主:woxinsihaiyang  时间:2019-03-08 11:40:51
上述几个阶层的人构成了我们民族传统社会结构的基本框架,与西方民族相比,我们民族的社会结构自古以来就是独特的。
这种独特的社会结构,反映在意识形态上,就有了与西方民族差别很大的文化、传统和哲学理念。
比如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欧洲有上帝造人之说,印度有往世来生之说,我们中国人却重视今生今世,只是笼统地说,人从来处来,人到去处去,儒家祖师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西方人是上帝至上,我们中国人是人伦至善,重视人伦,没有象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那样的神本宗教。正如史家所说,“这一点,与印度、中东和西方传统地对神感兴趣,形成鲜明对照。”
楼主:woxinsihaiyang  时间:2019-03-08 11:40:51
“读通史,开眼界,长知识——读《全球通史》漫笔”,简称“读史漫笔”,是个文章系列,首先在“天涯煮酒论史”陆续发帖。帐号:woxinsihaiyang

自2015-12-23开始,至2018-06-16,发帖65篇,已有34篇被抄袭51次(已发现)。列示如下:

最新发现抄袭者抄袭文——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
——详见楼主2018-04-15在本地发贴《曝光抄袭者抄袭文》
楼主:woxinsihaiyang  时间:2019-03-08 11:40:51


楼主:woxinsihaiyang  时间:2019-03-08 11:40:51


楼主:woxinsihaiyang  时间:2019-03-08 11:40:51


楼主:woxinsihaiyang  时间:2019-03-08 11:40:51


楼主:woxinsihaiyang  时间:2019-03-08 11:40:51


楼主:woxinsihaiyang  时间:2019-03-08 11:40:51


楼主:woxinsihaiyang  时间:2019-03-08 11:40:51


楼主:woxinsihaiyang  时间:2019-03-08 11:40:51


楼主:woxinsihaiyang

字数:2689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8-06-30 16:59:47

更新时间:2019-03-08 11:40:51

评论数:63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