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232

赵构想要孔彦舟去打李成,如果能让他们相互消耗,那就太好了。尽管赵构和宰执大臣们也知道,孔彦舟不是愿意做亏本买卖的人,他去打李成的希望并不大,但还是试一试吧!万一能行呢?
此事的结果后来果然让赵构失望,孔彦舟坚决领赏也坚决不出兵,依旧在湖南观望。

十二月五日,赵构突然收到了刘光世的奏章,他请求到朝廷来“奏事”。
刘光世又耍起了老一套,他已经在为自己安排后路了。只要金军一开始渡江,他就以到朝廷“奏事”为名往南逃。
赵构立即下诏答复:“镇江是控扼要害之地,与敌军隔江对峙,朕尚依靠卿措置防守,卿所请之事难以施行。”
诏书虽然是下了,但能让刘光世不逃吗?赵构只能求神保佑了,如果金兵渡江,刘光世好歹挡一、两天吧!
日子一天比一天难熬,每一天都似乎比一年还要长。赵构时时刻刻悬着的那颗已经惊吓过度的心,等待着前方的探报,一旦听到风吹草动,他就要立即从越州亡命而逃。
这是赵构已经非常熟悉的生存状态——在等待中发抖,在发抖中等待……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
癸酉,浙西安抚大使刘光世乞暂赴行在奏事。
诏:“镇江系控扼要害之地,方敌人对境,所赖措置防守,所乞难议施行。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233

终于,在十二月二十三日这天,从刘光世那是传来了一个消息——据确切谍报,金军没有渡江的计划。
赵构长吁一口气:“朕当修人事以答天意!”
金兵果然没有来。
是给完颜挞懒的信起了作用吗?好像不是,因为完颜挞懒既没有回信,更没有派使节到南宋。

实际上,赵构君臣根本不必那么紧张,完颜挞懒是不敢轻易过江的。
首先,完颜兀术驰援陕西调走了两万精锐,在赵立、岳飞等的坚决抵抗下,金军已有不少伤亡,所以金军在淮南的兵力并不充足,完颜挞懒号称有二十万兵力,那只是虚张声势而已。
再则,韩世忠截江一战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也给了金军了一个严厉的警告。完颜兀术以火攻击败韩世忠,毕竟有很大的侥幸成分,韩世忠今后肯定不会再吃同样的亏。金军即便大造舟船,组建水师,那也不是一两天就能投入关键性战役的。在水战毫无把握的情况下,完颜挞懒是不会轻易再尝试渡江的。
赵构君臣已经被金兵打怕了,已经丧失了冷静判断形势的能力。
同时,完颜挞懒似乎对南宋朝廷的极度恐慌也并不十分清楚,否则以他们的惯用伎俩,怎么也要给赵构来一点军事讹诈。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
辛卯,刘光世奏:谍报敌不渡江。
上谓大臣曰:“朕当修人事以答天意!”
范宗尹曰:“圣训及此,天下幸甚!”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234

这也说明,秦桧并不像是完颜挞懒特派的间谍,否则秦桧应当会给完颜挞懒提供一些情报,诸如只要金军摆出渡江的架势,刘光世就会“回朝廷奏事”、赵构就会立即逃到穷乡僻壤之类。那么,完颜挞懒虽不一定渡江,但很可能会有一些其它的动作。

至此,我们通过《南迁录》的提示所作出的分析推测,其中关于金国的战略规划已经从历史事实中得到了清晰的印证:
1、完颜粘罕计划暂时停止渡江南下,将精锐主力调至西北,先解决川陕;
2、将宋军逐过长江,占据并巩固淮南,将淮南建成进一步渡江南下的基地;
3、在中原扶立刘豫政权,让这个儿皇帝替金国稳固山东、河南、江淮的大片新占领区。
为了在东南战场兵力相对薄弱时达成以上的战略意图,完颜粘罕、完颜挞懒等采取了以下策略:
1、为了给刚刚扶植起来的刘豫政权赢得足够的时间,必须设法使赵构不在盛夏时节出兵争夺淮南。为此,他们一方面虚张声势,通过夸大金军在淮南的兵力来恐吓赵构;另一方面,他们试图再次使用“以和议佐攻战”的手段,让赵构重燃议和的幻想。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十七
颐浩将行,见上言:“……万一今冬敌不渡江,则愿宰执预为之计,俟来夏则遣兵北向,分二万由海道趋文登,以摇青、齐;分二万由淮阳趋彭城,以撼郓、濮。盖金人用兵,深忌夏月,我必乘其忌而攻之,故大暑用兵。臣前后屡陈此计,然安危治乱之要,尤在人主能察……”

按:吕颐浩的建议正是在盛夏用兵,而且还不止是争夺淮南,他还想从海道袭扰山东的文登。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山东、淮北历史地图

红线标识的分别是吕颐浩建议从陆上进攻的彭城(今江苏徐州)和从海道进攻的文登。
如果此策得以施行,完颜挞懒的东路军必须展开两面作战。虽然从当时南宋军队的状况看,此策在短期内只能是画饼,张俊、刘光世、辛企宗不敢出战,韩世忠、岳飞兵力不足,但只要坚定了抵抗之心,恢复之志,在解决了内寇之后,终将有能够实施的一天。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毛之驴 13666楼 2013-05-20 19:36:01
楼主公艰苦探索,欲呈历史真相与世人,寒窗苦索案牍笔耕,要多少岁月,然后如此厚积薄发?想想都怕人。平心而论,我是没有那样的毅力。所以钦佩是必须的!
-----------------------------
谢谢兄台的勉励!
其实,寒窗苦索、案牍笔耕,还真的是谈不上,对于这段历史的认识形成于有意与无意之间,直到动笔之前,一直没有当成课题研究过。
初中时,我的语文老师国学功底深厚,70高龄尚被学校挽留,没有退休。幸蒙他的错爱,“强令”我为“关门弟子”,用心教诲三年后,我已经能基本不用查字典看标点本的史书了。
我初中毕业时,他因年事太高,又兼深度近视,不能不退休了。不久,他的眼睛近乎失明,不少学生常去看他,我是去得比较多的一个,也是被他“盯得最紧”的一个。在他家里,我能给他做的就是念书给他听。他想写东西时,他口述我记录。
后来,他的眼睛就只能看见一些光影了。他的儿女们不甚爱读书,于是他把不少藏书送给了我,并嘱咐我争取保持每天读书一卷(古书的一卷一般只有十几、二十页),贵在坚持。
如此,我读了二十年(不仅仅是历史),很多东西是在读书过程中无意发现的。(现在我深刻体会到了他为什么说贵在坚持,每天一卷书,其实不过用一个小时而已。)
恩师已经不在人世,我的书架上还摆着他送给我的《资治通鉴》、《康熙字典》,还有民国版的《三国演义》、《鲁迅全集》等等。
大学毕业后,忙于生计奔波,现在总算是可以静下心来写点自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了,不然实在对不起恩师对我的付出。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毛之驴 13666楼 2013-05-20 19:36:01
1、出版社和影视界的意见,楼主公不妨换个角度再寻思寻思。著书立说,莫外乎盼人读盼人信,读者多则影响广,读者信则影响深。影响越是深广则文章越有价值,楼主的心血才越值得。是不是?
楼主公严谨认真,所以文章认真,所以能深刻影响读者。但不够活泼有趣的谋篇布局和文风,却必然限制读者的数量。
这一部,目标群太小众了。拿我来说,对历史兴趣一般,通常没有耐心和能力去真心读史。三个通宵追上楼主,动力主要来自对楼主文章的信任。但我这种人已经是太少太少了。
所以,建议楼主公寻思寻思,以普罗大众为目标,换个风格再著一部。在谋篇和文风上尽量迁就大众,才能把这些真相广泛传播,从而启发和帮助大众探索真理!
-----------------------------
谢谢兄台的建议!兄台和出版社几乎是想到一起去了。
现在,我正在和两家出版社商量。一家想出历史小说《新说岳全传》;一家想要我写两宋之交的通俗历史读物。两家都在准备出策划案,定位完成后,我会尽量按他们的要求来写,文风可能会变。插图会很少,史料考证部分估计要拿掉,但出版社提了一个折中方案——在网络上发布文史对照的全本,纸质出版则为简本,相互呼应。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毛之驴 13666楼 2013-05-20 19:36:01
2、中国文化中的那个“讳来讳去”,本质是虚伪和谎言。楼主要从各种顾左右而言他的史料中寻找真相,真心不易,俺是真心佩服。
三个通宵下来,我对楼主文章只有一处稍稍不满——关于那个谁欲害岳母,图谋吞并岳飞之兵。此处甚为诡异,楼主若是稍加些笔墨加些存疑可能更好。故事说“某某图谋害岳母吞并岳飞的士兵,结果却是某某的小命和麾下都被岳飞拿走了”……
我个人心里不能排除岳飞的嫌疑。无论战乱抑或和平年间,但凡要聚众做事,单凭高呼仁义道德是绝对拢不住人的,欺骗与胁迫是必须使用的手段。
我难免关心岳飞是如何聚拢人心的,又是如何扩张队伍的。
-----------------------------
岳飞杀刘经,史料记载得很简略,说说我个人对此事的看法——
1、岳飞接到命令时,不可能预见得到韩世忠会败,而如果韩世忠不败的话,完颜兀术的主力必然全在江南,这一仗怎么打?我估计刘经是不敢去,因此很可能和岳飞发生了矛盾,甚至起过冲突;
2、二十五日,完颜兀术以火攻击败韩世忠时,岳飞已经在清水亭与金军接上了火。也就是说,岳飞并不是得知完颜兀术主力将要撤退才发起进攻的,只要在局部战场形成了优势,发现了战机,他就敢动手,这种勇不是一般的将领能具备的;
3、刘经可能是料定到岳飞必败,等岳飞碰了钉子回来,也不会把他怎么样,所以开始并无歹意。但听说岳飞收复了建康,他慌了神,怕岳飞回来要追究他,所以和部下一起商量办法。估计是有人出了劫持岳飞的母、妻和岳飞谈判一类的馊点子,但刘经并未同意。而王万听说后,偷偷跑去给岳飞报信。
4、岳飞听了大惊兼大怒,于是设计杀了刘经。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毛之驴 13666楼 2013-05-20 19:36:01
三个通宵下来,我对楼主文章只有一处稍稍不满——关于那个谁欲害岳母,图谋吞并岳飞之兵。此处甚为诡异,楼主若是稍加些笔墨加些存疑可能更好。故事说“某某图谋害岳母吞并岳飞的士兵,结果却是某某的小命和麾下都被岳飞拿走了”……
我个人心里不能排除岳飞的嫌疑。无论战乱抑或和平年间,但凡要聚众做事,单凭高呼仁义道德是绝对拢不住人的,欺骗与胁迫是必须使用的手段。
我难免关心岳飞是如何聚拢人心的,又是如何扩张队伍的。
-----------------------------
兄台觉得诡异,实在情理之中。我也认为此事有三个疑点——
1、如果刘经真要吞并岳飞之兵,那应该设计杀岳飞才是,杀岳飞母、妻反而可能会打草惊蛇。不用说军中将士中可能会有人去给岳飞报信,真要杀了岳飞母、妻,军中家属有七万人,保不定谁会溜出去报信;
2、王万是将官,又是知情人,他突然失踪刘经竟然毫无觉察吗?如果刘经真的是下了杀岳飞母、妻的决心,发现知情人失踪,岂能毫无防备?居然会被杀于岳母房中?
3、岳珂在《鄂王行实编年》中对此事只字不提,所以《三朝北盟会编》中有一条旧校云:“其倦翁(岳珂)讳之耶?”如果确实是刘经先动了杀机,岳珂为何不记此事?

我个人推测,岳飞杀刘经之后,向朝廷奏报时说刘经如何如何,当时朝廷哪顾得上核实?所以仅做了记录。《三朝北盟会编》的记载可能沿用了岳飞的奏报,《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又参考了《三朝北盟会编》,所以此事就这么记载下来了。很可能岳珂访查岳飞事迹时,听到了一些不同的说法,所以干脆“讳”了。
以上纯属我个人的推测,至于此事究竟如何,由于没有其它史料参照,已无法考证了。兄台的意见很对,我在正式定稿时,会加上“据《三朝北盟会编》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所载,刘经图谋害岳母吞并岳飞的士兵……”
在此向兄台致谢!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二更桥头 13633楼 2013-05-19 17:40:30
愚有不解:
“亲率万人下蔡州而屯之”,是“从蔡州带来了一万人,准备在泰州耕地而守”之义么?
-----------------------------
@金戈风云 13661楼 2013-05-20 15:04:31
你不解,我还不解呢。
明明是“欲耕地而守,遂亲率万人下蔡州而屯之。”你偏偏要截掉一句,然后发问。咋了?吴歌兄说你脑筋搭错了弦,有道理!有道理!
-----------------------------
@湖东隐士 13671楼 2013-05-20 20:40:18
“金戈”兄:此问题暂不要计较,写到这里的时候,我就怀疑此处有刊误,“蔡州”可能是“泰州”。回头我再查一下其它史料。
-----------------------------
查到了!果然是泰州。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更正——
正文 3—7—226中“十一月十七日,完颜挞懒进入泰州,他从蔡州带来了一万人,准备在泰州耕地而守。”应为:“十一月十七日,完颜挞懒亲自率军一万人进入泰州屯驻,为了将来能够再次渡江南下,他打算在泰州耕地而守。”

附录中的此则史料更换为——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四十三
十七日丙辰,金人陷泰州。
挞懒既得楚州,有再谋渡江之意,欲耕地为守,遂率军万人陷泰州而屯驻。
-----------------------------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235

2、巩固新占领的地盘有一个重要条件——统治区内必须要有足够数量的百姓。连年的战乱,河北、河东、陕西、山东、河南、江淮地区的百姓大量逃往南方,金军烧杀抢掠当然容易,现在烧光了,抢尽了,百姓死的死,逃的逃,没有百姓耕织,今后谁来养活他们?他们还哪里能像以前一样因粮于敌?金国要想驻军淮南,岂不是要长途远送给养?谁来运给养?还是要靠百姓;伪齐政权今后即便诱到了南宋的叛军,刘豫又如何供应这些人的衣食?完颜挞懒和刘豫此时迫切需要人口,需要劳动力,他们要设法让北方的百姓回来。
秦桧回到南宋朝廷的行为和表现,恰恰是在促成以上两个目的——以“南人自南,北人自北”为条件向金国求和。
这无论如何不会是巧合。更何况,秦桧对议和似乎还胸有成竹,刚一回到朝廷就替赵构写好了求和的国书。在朝野上下一片恐慌,只想着如何往饶州、信州逃跑的时候,反而只有他上章建议防海、防江。
这足以说明在秦桧南归之前,完颜挞懒通过明示或暗示,已经让秦桧确信——只要赵构答应把北方士民百姓遣返原籍,金国是可以答应保存赵宋,形成划江而治的局面的。

————————————————————————
附录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二十一
(建炎三年二月四日)金人揭榜,发遣西北人从便归乡。
金人揭榜于扬州市:西北人从便归乡。榜上系衔云东南道都统孛堇、东南副都统孛堇、东南道都监三员。
西北人见榜示而去者约万人余,自东门由邵伯往泰兴,后为薛庆兵者是也。

按:金国此前曾屡次尝试让“北人归北”。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236

八.真相还原

至此,我们终于可以基本还原出秦桧南归的真相。
从北迁开始,完颜粘罕就一直在观察北宋大臣们的心理状态。对于金国来说,要彻底灭亡赵宋,除了军事征服,更重要的是彻底摧毁宋人的抵抗意志。因此,当时被公认为忠臣的张叔夜、秦桧、司马朴、陈过庭等人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如果能争取这些大臣转而为金国效力,其政治意义非同寻常。
前文曾经说过:忠臣也是分等级的。自北迁开始,随着凌辱、苦难的加深,这种差别也就越来越明显。张叔夜选择了以死明志,司马朴、陈过庭选择了不屈到底,而秦桧则采取了外表抗拒,实际行动却逐渐委屈顺从的态度。
被俘大臣们表现的不同,也使金军统帅对待他们有所差别。(司马朴因与司马光有亲缘关系,金人认为他是贤者之后,故对他有些优待,此属特例。)
赵佶、赵桓被俘后的表现,也对臣子们产生了影响,如果他们能够捍卫君主的尊严,自然能激励大臣们为君死节、为国尽忠;而他们却在帝王不可能承受的侮辱之下苟延残喘。赵佶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为了回到南方,甚至不惜争取继续出卖国家利益的机会。这无疑会摧毁很多人忠君的信念,尤其是那些原本立场就不是极其坚定的人,此时难免会渐渐发生动摇,张孝纯、秦桧便是例证。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237

完颜粘罕洞察了秦桧的内心——既不愿公开变节成为叛国贼,也不愿为两个不争气的皇帝去死节、去承受难堪的凌辱和磨难。
而秦桧的一些看法,从一开始就和金国以完颜斡离不为代表的“存宋派”存宋派颇有相同之处,都是认为金国应该立赵氏中人为帝,宋朝从此对金国称藩。并且秦桧还预言张邦昌的伪楚政权寿命不长,后来果然应验了。所以在某些金国高级将领看来,秦桧算是个“明晓事理”的人。
当得知赵构在南京即位之后,宋俘们的想法开始出现了不同。有的人认为“天不灭宋,独留康王”,从此日夜盼望赵构能够中兴大宋,打败金国,收复失地,把他们救回去;有的人对赵构短期内战胜金国不敢指望,他们只是祈祷上苍保佑,赵构能守住中原,至少能守住江南,延续大宋的国祚,而自己则准备终老异域,埋骨黄沙。
除此之外,还有人产生了另外的想法——把赵构即位作为谈判的筹码,以放弃收复失地为代价,为自己争取回去的机会。
赵佶就是这样想的,所以他给完颜粘罕写信,表示可以派一介之使,去南方通知赵构放弃中兴之志,对金国俯首称臣,从此年年纳贡、岁岁来朝。

————————————————————————
附录 傅雱 《建炎通问录》
馆伴云:“……二太子亦曾力争其事,言毕,竟是贵朝秦中丞所请存赵氏之说,是若他日赵氏自立,不惟无立主一段恩义,兼恐兵端未已。”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238

赵佶把这件事托付给了秦桧,而秦桧也极希望回到南方。如果赵佶提出的方案能得到完颜粘罕的首肯,秦桧就能争取成为赵佶的“一介之使”,从而结束囚徒生涯,以一个跟随皇帝受尽苦难的忠臣的身份重返故国。不论赵构对此事是什么态度,秦桧反正是逃离了苦海,他这个靖康年间的第三号忠臣必会受到朝廷的厚待,必会赢得朝野上下普遍的尊敬。因此,秦桧对此机会无比珍惜,为此颇动了一番脑筋,他反复揣摩完颜粘罕的想法,字斟句酌地为赵佶修改书信,而且还上下打点、积极奔走。
可惜,最后事与愿违,赵构的作为令完颜粘罕极其蔑视,他并无承认南宋政权之意。秦桧回南方的希望还是落了空。
在我们现在看来,赵佶和秦桧的行为已经属于卖国。靖康二年,秦桧提出过对金称藩,那时大家都认为他是忠臣;但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当时是城下之盟,生杀予夺的大权操纵在敌人的手中,敢提出以称藩为代价来保存赵宋都要面临生命危险;而现在,宋已有主,如果把国家利益置于首位,是决不能帮助敌人去劝新天子放弃中兴大业的。
但是,当时如果有人以此来质问秦桧,秦桧肯定不会认为自己是在卖国。因为要判定秦桧的对错必须要先判定宋金战争的形势。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239

作为读史者,我们是在事后看问题,所以对很多事容易看清楚,但当时的人却是在事前看,不同的人会对局势有不同的判断,对未来的结果会有不同的预测——
有人认为宋朝必定能够中兴,一定能收复失地。如果秦桧持这种判断,那他就是为了保全性命而不惜出卖赵构、出卖国家;
有人认为赵构领导的南宋,只能守住目前尚未丢失的疆土或者只能守住江南,而恢复失地绝非易事,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办不到。如果秦桧持这种判断,那他的行为就勉强可以接受——早一点结束一场无法改变结果的战争。
有人认为赵构连江南能否守住都很成问题,甚至有可能被擒杀。如果秦桧持这种判断,则他的行为就是无可非议的了——以“金国即便以武力灭亡了南宋,也无法统治,天下最终必为他人所有”为由说服完颜粘罕停止战争,以此保全赵构,减小国家的创伤,并争取让赵佶等皇族脱离苦海,自己也能得以南归。
不论是在秦桧为赵佶写信的建炎二年,还是在秦桧南归的建炎四年,宋人中持第一种判断的始终是少数,持第二种、第三种判断的居大多数。(正因如此,秦桧回南宋后,对此事从不避讳,从来没认为此举有错,一直到临死前,还把此事作为功劳写进了自己的《遗表》。)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徐兆玮 13740楼 2013-05-22 23:35:35
-----------------------------
@吴歌漫画 13744楼 2013-05-22 23:43:49
哈哈 徐兄 我个人觉得 叽喳 二更等 没啥危害 (智商好低的说)
“上面所说,全没证据” 可以对应他们所有发言
不耽误时间了^_^ 明个等正文更新了。。。
-----------------------------
呵呵!观赏他表演好久了,他大概以为我不敢回应,所以得意忘形了。
先贴一则史料,给他降降温——
《读史方舆纪要?福建方舆纪要叙》
其至于中华也,必由衢、信经饶、池而后渡江,越安庆出庐、寿而后渡淮,自淮以北,又累驿而后至大梁。

估计这个地理盲看不懂,给他翻译一下——
从福建到中华,必由衢州、信州经饶州、池州而后渡长江,再越过安庆出庐州、寿州,然后渡淮北上,继之以长途跋涉,最后到达大梁。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徐兆玮 13723楼 2013-05-22 21:42:47
湖东兄,要不要我对信州入闽道路问题说两句。我读历史,对此还略知一鳞,史料方面倒是还算有三五分把握。
不过此人比较狡猾,就算把史料搬出来,他也不会认错,最多呵呵一笑。
有道是:浪费他人的时间等于图财害命。
给不给他这个图财害命的机会呢?
-----------------------------
徐兄:我倒认为这种人很愚蠢,总是在自己的知识盲区向别人发起挑战。当然,他不会认错,要么先消失,然后换个马甲再来捣乱;要么选择性失明,继续找其它的茬。
对这类言论完全不回复,以这些人的那点少的可怜的自知之明,还以为是自己言之有理,他们会把越来越多的垃圾往这贴。
我的回复会有选择性,有些垃圾是应该清理的,顺便将岳黑们展览展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吴歌漫画 13711楼 2013-05-22 20:32:38
在大路通衢的道路上 和金国骑兵赛跑吗?
我正好是个地理盲。。。学习一下子。。。
-----------------------------
吴歌兄:你不是地理盲,至少比“二更桥头”强多了。下面对“二更桥头”的驳斥,主要是给吴歌兄和对历史地理、军事地理感兴趣的网友看的。
呵呵!我有私心,还想要吴歌兄帮我画地理图。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二更桥头 13709楼 2013-05-22 20:06:39
所以,从上饶到武夷山,自古不是没有路,是小路,是便道,不是入闽的主要管道。
-----------------------------
从上饶到武夷山,自古就有路。
《读史方舆纪要*福建三》
分水岭:县西北七十里,为入闽第一山。分水关在其上,有二水发源岭下,一入江西界,一入福建界,即崇溪上源也。
……
分水关:县西北分水岭上,接江西铅山县界,为江闽之襟要。五代至宋皆置寨于此。

今天的分水关。宋朝时,这里早已经是江南东路与福建路的重要通道了。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徐兆玮 13760楼 2013-05-23 09:37:53
蒋延徽是否是如此“思路开阔、思想活跃”?他真正走的是什么路?
我想答案是很明显的,他走的路就是“从福建到中华,必由衢州、信州经饶州、池州而后渡长江”这条路的反向路线,从信州直趋浦城或崇武再进军建州,所以才和闽军在浦城发生交战。
这是一条古代军队自江西东部或浙江省西部进取福建常走的路。
-----------------------------
徐兄的判断是正确的!从上饶直接翻越武夷山入闽,不仅自古就有路,而且还不止一条。
《读史方舆纪要*福建三》
旧《志》云:崇安有八关之阻。八关者,曰分水,曰温林,路出江西铅山及上饶县;曰岑阳,路出江西上饶及永丰县;曰桐木,曰焦岭,曰谷口,曰寮竹,曰观音,皆接铅山及上饶县界。
1、大约岑阳最居县境之东北,陡入永丰县界,又东达浦城之二渡关,控临山溪,最为冲要。
2、而桐木僻在县境之西百二十里,西北入铅山县界,高山壁立,称为险扼。
3、自桐木而东北,为蕉岭关,山蹊窄狭,登陟甚艰。
4、其界分水、岑阳之中者,曰寮竹关,路径宽平,往来差易。
5、其观音、谷口二关,久经堵塞,故迹渐堙。
大约分水、温林、岑阳三关,商旅出入,恒为孔道。
桐木、蕉岭、谷口、寮竹、观音五关,虽接连江右,而羊肠鸟道,人迹罕至,惟桐木关尚通行旅。其附近有三港、江墩、诸村落关口,旧设关楼敌台,盖江闽多故时防御处也。
(文章的序号是我加的,为方便阅读。)

楼主:湖东隐士

字数:222689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03-31 18:36:00

更新时间:2020-07-15 12:28:38

评论数:264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