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徐兆玮 13790楼 2013-05-25 17:37:16
当时粘罕权势最大吗?他主持对宋政策?
-----------------------------
@湖东隐士 13792楼 2013-05-25 21:18:57
除权势之外,完颜粘罕的确是女真贵族中最有谋略的,所以他的意见最受重视。
-----------------------------
@徐兆玮 13793楼 2013-05-25 21:30:06
是不是他代表了女真贵族殴打了吴乞买,使其深孚众望?
-----------------------------
徐兄:说“殴打”恐不合适,是依法“责打”。完颜粘罕敢带头干这种事,也足以说明他在金国的权势之大,皇帝违犯了公约,他就能让皇帝挨板子,其他人还有谁敢犯到他手上?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湖东隐士 13802楼 2013-05-26 11:25:49
徐兄:说“殴打”恐不合适,是依法“责打”。完颜粘罕敢带头干这种事,也足以说明他在金国的权势之大,皇帝违犯了公约,他就能让皇帝挨板子,其他人还有谁敢犯到他手上?
-----------------------------
@徐兆玮 13803楼 2013-05-26 12:02:22
对。我主要是想说,女真贵族是不是有牵制皇帝的意思,所以他们支持敢于法办皇帝的粘罕。
-----------------------------
生女真部一直有两股势力,建国之初,分别以完颜阿骨打和完颜撒改为首。完颜阿骨打即位时,得到了完颜撒改的支持,所以,一个是皇帝,一个是国相,他们的关系一开始就与一般的君臣关系有所不同。
完颜撒改死后,完颜粘罕继承了本派首领的位置,因此他与完颜吴乞买的关系也与一般的君臣关系有所不同。
总体来说,在灭辽、灭北宋和进攻南宋前期,女真两派势力是团结、一致对外的。就像出去抢劫时大家绝对是一伙,但分赃时就容易起矛盾。当战果累累时,他们之间的问题就出现了,完颜粘罕不但巩固自己的权势,力图保持与皇帝基本相当的实权。
他们之间的矛盾彻底激化是在完颜吴乞买死后,完颜粘罕权力欲膨胀,想控制幼主,引起完颜阿骨打一系强烈不满,最终导致了你死我活的内斗。
他们之间发生的事情,本文将在写到完颜粘罕之死时详细讲叙。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徐兆玮 13810楼 2013-05-26 17:54:36
个人觉得,当初还是听斡离不的,对金国更为有利。粘罕祸害金国,他遭到失败的命运,也是合理的。
-----------------------------
如果漏网的不是赵构,哪怕只是个中才的皇子,只要敢于抵抗,外用宗泽,内用李纲,入关陕兴事业,虽然不免还是会吃些败仗,但完颜粘罕将可能会放弃彻底灭亡赵宋的打算。
赵构避敌扬州,让完颜粘罕看出来——少主无能,南朝无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赵构君臣不断地在助长、坚定完颜粘罕灭宋的决心。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徐兆玮 13810楼 2013-05-26 17:54:36
个人觉得,当初还是听斡离不的,对金国更为有利。粘罕祸害金国,他遭到失败的命运,也是合理的。
-----------------------------
完颜粘罕与完颜斡离不发生争吵后,萧庆和完颜粘罕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萧庆语国相云:“废少主,康王必自立,不似少主庸懦,请再思。”
国相云:“宋若归诚于我,当保全。”

当时,完颜粘罕对赵构还不了解,所以尚存犹豫。可是后来他越来越发现——论庸懦,赵构和他大哥真是难兄难弟,对金国连一句硬话都不敢说。
建炎年间,两国使节来往时,金使经常会问李纲怎么样了,在完颜粘罕等看来,只要李纲这种人不在位,南宋朝廷里就只有一帮窝囊废。所谓“有何才学,敢与我战?”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249

上述分析中的第一项似可商榷。从秦桧、赵构此后的言行来看,他们还不至于糊涂到这种地步。
在南宋的将领之中,张俊是陕西凤翔人、刘光世是陕西保安军人,韩世忠是陕西延安人,吴玠是陕西陇干人、王彦是河东上党人、岳飞是河北汤阴人,杨沂中是河东代州人……他们所统领的军队,其士兵大多数是北方人,如果真的要把“出生在北方和中原地带的士兵和将官一律遣返原籍”,那么这些将领和他们的军队都应在遣返之列。显然,秦桧、赵构不会傻到干这种事。
秦桧想要遣返的首先是那些成千上万的无家可归、无计谋生的难民。这些人没有田种,南宋又难以养活他们,客观上已经成为了经济负担,最终结果只能是把青壮年逼成盗贼,让老弱妇孺悲惨地死去。遣返他们既是减轻南方的负担,也是给金国和伪齐提供劳动力。
另外,当时在江南已成为大患的李成、孔彦舟等都是北方人,这些盗寇、军贼叛服无常,无法招安,留在南方也必须出兵剿灭。如果能遣返他们,对南宋朝廷来说则可能是利害相当——既是为南方送走了瘟神,又是为伪齐送去了兵源。这些人留下来是盗贼,遣返北方就会变成敌军,终归还是要打。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250

北方有田无人种,南方有人没田种;南宋人多无法安置,所以盗贼蜂起,伪齐缺乏兵员,所以无法组建军事力量。双方都面临严峻的问题。这一点,即便赵构看不懂,但宰执大臣们中总会有人看得懂。
摆在赵构君臣面前的就是这样一道选择题——要么自己咬牙坚持,硬撑下去,让伪齐没有立国的基础;要么给自己减负,同时也增强对手的力量。
要想在这种情况下挺过难关,皇帝要勤俭,官员要减俸,富人要出财,军队要吃苦,而要做到这些,南宋必须有凝聚力极强的领袖,必须有命世之才。而赵构肯定不是这类领袖,他身边的大臣们也没有这种能力。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秦桧向赵构提出了“南人自南、北人自北”。并且,秦桧对议和信心满满,在他的计算中这是一桩赚钱的买卖——因为议和肯定能成功,所以不仅能结束对外战争,内患也将大大缓解。
当然,赵构和很多大臣不会像秦桧这样“胸有成竹”,他们心里也会担心——从长远看,遣返北方人是给金国和伪齐统治北方开方便之门,并且还会使赵构更加失去人心,可能后患无穷!但是,他们对眼前的内忧外患束手无策,解不了当下的燃眉之急。所以,先头疼医头吧!将来的事又只能将来再说了。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251

至于恢复失地,赵构现在是连想都不敢想了。于是,他和宰执大臣们很快就决定按秦桧的建议,尝试向金国求和,先让刘光世出面试探。
不久,他们得到确切情报,金兵没有渡江的计划。赵构君臣对此除了庆幸还是庆幸,并没有去认真思考:金军为什么不来了?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赵构和宰执大臣们顾不得去想那么多,只要金兵不来就好,赶紧全力对付内寇吧!
实际上,建炎四年正是宋金战争的转折点,韩世忠截江之战、张浚富平大战,虽然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这两场败仗却已经让完颜粘罕感到了巨大威胁,对南宋的战争潜力不敢等闲视之。然而,完颜粘罕看到的,赵构看不到,宰相范宗尹等大臣也看不到,他们对自己眼前的困难看得很清楚,但对对手的弱点和困难却看不清楚,甚至连分析、判断的意识都在恐金症的作用下丧失了。在对手已经不敢渡江,兵力已经包不住几千里长的战线的情况下,他们仍旧吓得魂飞魄散。
自以为聪明的秦桧,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别人的计中,他对战争局势和对手战略企图的认识能力,比完颜粘罕、完颜挞懒这些凶悍有谋的枭雄,那实在是差得太远了。秦桧把促成议和当成一项伟大功绩,以为自己即将成为南宋的救星,并想藉此一跃龙门,从此以忠臣兼功臣的身份荣登高位。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叽叽喳喳侃大山 13824楼 2013-05-27 22:42:07
以上是某些读懂了历史者的认识。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不知道将有多少人会提出抗议,不知道多少人要找秦桧算账,秦桧将惹下大麻烦,整个南宋将乱哄哄地不可收拾。
-----------------------------
你这是想当然,看看秦桧后来为赵构起草的一份诏书——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叽叽喳喳侃大山 13824楼 2013-05-27 22:42:07
有人说了:在南宋的将领之中,张俊是陕西凤翔人、刘光世是陕西保安军人,韩世忠是陕西延安人,吴玠是陕西陇干人、王彦是河东上党人、岳飞是河北汤阴人,杨沂中是河东代州人?????他们所统领的军队,其士兵大多数是北方人,如果真的要把“出生在北方和中原地带的士兵和将官一律遣返原籍”,那么这些将领和他们的军队都应在遣返之列。显然,秦桧、赵构不会傻到干这种事。
……
尤其那些属于北人的武将们,见了秦桧还不将他揍个半死,直接揍死也是极有可能的。秦桧有这么傻吗?他千辛万苦从金国回来,金人没有杀他,想等到南宋人来杀他吗?

-----------------------------
哈哈!你自己把这两段话对照着看看,你反驳我什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叽叽喳喳侃大山 13824楼 2013-05-27 22:42:07
绍兴三年,韩肖胄等使金国还,与金使李永寿、王翊偕来,求尽还北俘,与桧前议吻合。识者益知桧与金人共谋,国家之辱未已也。现在要问:为什么迟迟“人始知桧之奸”,为什么不是议论汹汹,不是沸沸扬扬,涉及到许多人利益的大事,用了两年才始知,说明了什么呢?而高宗的质疑和反驳,也来得太晚些了吧。显然是很不正常的。
-----------------------------
你先不用问别人,还是问问自己——
1、这里“北俘”指什么人?
2、史料中是“益知”,你怎么理解为“始知”?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叽叽喳喳侃大山 13830楼 2013-05-28 02:28:38
前一日,上召直学士院綦崈礼入对,示以桧所陈二策,欲以河北人还金国,中原人还刘豫。帝曰:“桧言‘南人归南,北人归北’。朕北人,将安归?桧又
言‘为相数月,可耸动天下’,今无闻。”
崈礼即以上意载训辞,播告中外,人始知桧之奸。龟年等论桧不已,诏落职,榜朝堂,示不复用。
此为《宋史·秦桧传》,不是始知吗?
-----------------------------
哈哈!才读了几本书,就跟秦桧一样自信心爆棚了?
不过,这个错误不怪你,是《宋史》编修者剪裁不精,容易使人误解,看看《宋史·秦桧传》中这段话的史料来源——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七
甲寅,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秦桧罢为观文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
桧与左仆射吕颐浩不谐,颐浩既引朱胜非还朝,复自内批,令日赴都堂议事,位知枢密院事上,欲以逼桧。会边报王伦来归,殿中侍御史黄龟年因劾桧“专主和议,沮止国家恢复远图,且植党专权,渐不可长”。
桧即上章辞位,上未许。
前一日,颐浩与参知政事权邦彦留身上前,复言桧之短。上乃召兵部侍郎兼直学士院綦崈礼入对,出桧所献二策,大略欲以河北人还金,中原人还刘豫,如斯而已。上谓崈礼曰:“桧言南人归南,北人归北,朕北人,将安归?又桧言臣为相数月,可使耸动天下,今无闻。”
崈礼请御笔付院,上即索纸书付崈礼。崈礼退,未至院而麻制巳成。翌日制责桧曰:“自诡得权而举事,当耸动于四方;逮兹居位以陈谋,首建明于二策。罔烛厥理,殊乖素期。念方委听之专,更责寅恭之效,而乃凭恃其党,排摈所憎,岂实汝心?殆为众误。顾窃弄于威柄,虑或长于奸朋。”
桧既免,上乃谕朝廷,终不复用,仍榜朝堂。

《宋史·秦桧传》中所言有两处不妥——
1、“人始知桧之奸”原始史料中无此句,不应该加入。
2、黄龟年弹劾秦桧在先,秦桧罢相在后。(秦桧罢相后,确有言官“论桧不已”,但具体是谁史无详载。)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叽叽喳喳侃大山 13830楼 2013-05-28 02:28:38
北俘乃北人之俘,还能是什么?
......
为什么后来议和并无遣还内容?高宗说的是“今后上国逃亡之人,不敢容隐”,也就是个逃亡者的遣还,你看不懂吗?
-----------------------------
《宋史·秦桧传》
三年,韩肖胄等使还,洎金使李永寿、王翊偕来,求尽还北俘,与桧前议吻合。识者益知桧与金人共谋,国家之辱未已也。

此段也是对原始史料剪裁不当,对比一下——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十一
永寿请还伪齐之俘及西北士民之在东南者,且欲画江以益刘豫。既退,命客省官赐酒食于殿门外,辞亦如之,其从者七人亦许至殿门,赐翊金币皆如永寿之数。

看清楚了吧?“北俘”是指“伪齐之俘”,议和条件中除了还伪齐之俘,还要还“西北士民之在东南者”。
给你两个建议:
1、发现疑问,先怀疑一下是不是自己所知有限,不要开口就是“你看不懂吗?”
2、关于岳飞、秦桧,以你现在的史料阅读量,还根本到不了能写东西的时候,不要再制造垃圾,徒留笑柄了。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叽叽喳喳侃大山 13830楼 2013-05-28 02:28:38
遣还渡江无归之人,自然是凡有归之人一概不遣,你看不懂吗?
南北官员,无非“书问往来”,“贵得情通”也算是遣还吗?
-----------------------------
哈哈!你看看下面这段文字,看懂了再说话。

正文 3—7—249
秦桧想要遣返的首先是那些成千上万的无家可归、无计谋生的难民。这些人没有田种,南宋又难以养活他们,客观上已经成为了经济负担,最终结果只能是把青壮年逼成盗贼,让老弱妇孺悲惨地死去。遣返他们既是减轻南方的负担,也是给金国和伪齐提供劳动力。
另外,当时在江南已成为大患的李成、孔彦舟等都是北方人,这些盗寇、军贼叛服无常,无法招安,留在南方也必须出兵剿灭。如果能遣返他们,对南宋朝廷来说则可能是利害相当——既是为南方送走了瘟神,又是为伪齐送去了兵源。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252

九、在真相的背后

建炎四年,南宋对金策略刚刚出现趋向一致的势头,而秦桧的南归,预示着朝廷的国是之争又将开始。
自建炎元年五月李纲罢相以来,南宋对外一直在求和,内部一直在斗争,赵构一直在避敌逃跑。三年多时间里,在求和、内斗、逃跑中,首先把赵构即位时尚为宋军据守的大部分河北、河东州郡彻底丢失,接着丢失了山东、丢失了河南、丢失了陕西、丢失了江淮,并一度让金军打过了长江,横扫江东、江西,残破湖南、湖北……
在客观条件上,如果说宋朝有先天的不足,那也仅仅只是因缺乏战马而无法组建强大的骑兵,但是宋朝在人口、经济、技术水平等各个方面都占据绝对优势。这样一个有着比对手强大得多的战争潜力的国家,为什么在遭受外敌入侵的时候,其国力仍然无法发挥出来?按理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即便在平日里内部矛盾丛生、问题重重,但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应该是能够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的,然而南宋却恰恰相反,灾难空前惨烈之时,也是内斗最为激烈之时。
回顾一下三年多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让人无法接受的事实一件接着一件。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253

建炎元年,赵构即位后召李纲为宰相,结果李纲人还没有到南京,范宗尹、颜岐就已经开始上章弹劾;
李纲拜相,朝廷里在惩治僭伪派的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引起了各派势力之间的明争暗斗;
惩治僭伪派尚未尘埃落定,宰执大臣们又起了国是之争。在这场和与战、守与避的斗争中,当时所有的重要大臣几乎全部被卷入其中;
罢免李纲之后,以宗泽为代表的主战派与黄潜善、汪伯彦为首的割地议和派一直势同水火,无法调和;
在宗泽独守中原,浴血奋战之时,扬州朝廷对前线漠不关心,倒是台谏官们为了皇亲国戚的文职武职问题,把皇帝顶到了墙角;
扬州之变,赵构仓惶南渡。他在杭州还没回过神来,武将和宦官、武将和武将之间的矛盾激出了苗、刘兵变;
为平定兵变,南宋不得不在江南打起了内战,内战还没结束,朝廷又忙着设计诛杀军贼范琼;
刚刚除掉了范琼,江浙的士大夫们又算计着把以杜充为代表的北方势力推到前面当挡箭牌,明争暗斗的结果是留下了一个东拼西凑的长江防线;
杜充与韩世忠、刘光世不合,各自保存实力,败不相救,让完颜兀术轻而易举地突破了长江防线,赵构被逼得浮海逃生;
赵构刚一上岸,是否御驾亲征竟成了导火索,以赵鼎为首的台谏官硬是把宰相吕颐浩赶下了台;
……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华夏新语 13849楼 2013-05-29 09:52:35
期待楼主下文
-----------------------------
"华夏"兄:写到这里,我有意放慢了一下节奏。因为本案是二十大疑案的关键节点,决定了下文的走向。至此,本文的三大主角初步定型——
1、岳飞立志,此后必将成为积极主战派(与谨慎主战派相区别)的代表;
2、秦桧自以为是,此后成为主和派的代表;
3、赵构丧胆,从此以后他是保命派——如果认为必须战才能保命,他就主战;如果发现议和能保命,他就主和;如果觉得只有卖国投降才能保命,他就主降。

由于本案最后得出的结论与《南迁录》所载基本相同,而《南迁录》是存在明显缺陷的史料,所以尽管我可以推翻“逃归说”、“明纵说”,但我的“暗纵说”结论没有铁证来支撑,因此论证过程必须经得起考验,我很想朋友们一起推敲一下,看有无疏漏、错误。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徐兆玮 13853楼 2013-05-29 11:59:27
暗纵说要求金人布局很细,这点不是特别容易被人接受
-----------------------------
确实有这个问题!尽管论证可能没什么大问题,但缺乏铁证,总是觉得有遗憾。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安逸晨2013 13851楼 2013-05-29 10:15:42
楼主正解!顶你!
-----------------------------
安兄来了,请多指教!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叽叽喳喳侃大山 13862楼 2013-05-30 00:45:38
当时宇文虚中的儿子宇文师瑗在南宋做官,他便可以携家北去了。后来师瑗在金国官至礼部尚书。而孟庾是在绍兴十年于东京被南下的金军俘去的,人是个好人,既然战不过勇猛善战的金军,也就降了。有人说坏了一世英名,甚为可惜。其实他是保全了大家的生命。
从这几个人里可以看出,归南归北的人非常少,就那么几个,无非是满足了部分官员的要求。
-----------------------------
哈哈!好一个“他便可以携家北去了”,好一个“无非是满足了部分官员的要求”。他们终于可以团聚了是吗?
别的不想给你讲解,看看宇文虚中家属北遣的真相——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叽叽喳喳侃大山 13862楼 2013-05-30 00:45:38
三论秦桧南自南北自北
对于秦桧的南自南、北自北,还需要进一步的说明,对于这个问题,讲得越深越透才好。否则你讲得浅了,不服气的人仍然是不服气。。。
-----------------------------
@吴歌漫画 13863楼 2013-05-30 09:38:22
小叽喳 你就是太浅了。。。金国有七事 第一事欲尽取北人 于桧二策合
宇文虚中全家就是在这政策下的牺牲品 。。。
-----------------------------
吴歌兄:宇文虚中其实有机会回来,是他自己主动留在金国当卧底,此事起初只有赵构和少数重臣知道。(后来,可能在秦桧当宰相时,赵构将此事告诉了秦桧。)

《三朝北盟会编》卷二百十五《宇文虚中行状》
初,广平公(宇文虚中)既拘留异域,虏人将用之,惧其以骨肉为念,欲以家属为请。广平公密知其意,因王伦使还,附奏云:“如虏人万一有请,愿以没贼为辞。”
会秦桧当国,主和议甚力,虏人以士(大)夫北留者家属为请,桧悉遣如约。显谟公(宇文师援)方侍广平夫人(宇文虚中夫人)闲居,桧谕旨监司,迫遣老幼,无一遗者,继又中使促令就道。

宇文虚中是为谁在冒生命危险,为什么让赵构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家属送到北方,赵构心里最清楚,但他为了议和保命,硬是把宇文虚中全家送了出去。

楼主:湖东隐士

字数:222689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03-31 18:36:00

更新时间:2020-07-15 12:28:38

评论数:264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