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吴歌漫画 13863楼 2013-05-30 09:38:22
宇文虚中全家就是在这政策下的牺牲品 。。。
-----------------------------
杀害宇文虚中全家的元凶其实是赵构这个丧心病狂的卖国之君。宇文师援在被强迫出境时,路过临安,曾试图恳请赵构放他们一条生路——
《三朝北盟会编》卷二百十五《宇文虚中行状》
显谟公到阙具对札,略云:“道路之传,以谓臣家属既到,即送邻邦。致及蝼蚁之贱,无补国事万分之一。……伏念臣父虚中,忠义自奋,谋不及身,今若尽遣其室,恐非朝廷所以矜恤之意。况臣父虚中元是奉使而去,以一身徇国家之急,即与其他被执之人事体不同。绍兴七年王伦归自金国,尝与臣谓:伦来时,臣父虚中托以一事,附伦奏云:若敌人来取家属,愿以没贼为言,此语陛下必尝知之,以此验之,可见臣父虚中虽以一身持节在外,未尝不乃心王室,而其家属望朝廷主张之意,乃先定于十年前,岂欲臣母子颠跻于道路而远徙于他邦哉!”
为桧所抑,竟不得对,全家驱迫出境,闻者扼腕。

此奏札看得让人心寒,宇文师援说:我们母子的性命是“蝼蚁之贱”,把我们送到金国,“无补国事万分之一”,陛下为什么要这样做啊?!陛下只要向金国人说我们被盗贼抓走了就能保全我们啊!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吴歌漫画 13863楼 2013-05-30 09:38:22
宇文虚中全家就是在这政策下的牺牲品 。。。
-----------------------------
赵构、秦桧要送走宇文虚中全家的原因,是因为宇文虚中心里还想着报仇复国,他们害怕宇文虚中坏了他们来之不易的和议——
《三朝北盟会编》卷二百十五《宇文虚中行状》
时中原东北豪杰之心愤为左衽,公密以信义感发之,从者如响,乃以绍兴乙丑与伪翰林学士高士谈等同谋结集,欲因虏人拜天,就劫杀之。先期以蜡书来告朝廷,欲为之外应。秦桧怀奸无状,且忌公功在已上,缴回蜡书。会事亦觉,公父子俱死,家无噍类,时年六十有七。

金国举行拜天仪式时,几乎所有的女真贵族都会参加,宇文虚中密谋乘此机会杀了他们,能杀几个是几个。所以,他事先密传蜡书,让赵构有所准备,如果自己得手,金国必定内部一片混乱,南宋可以乘机起兵。
当然,宇文虚中不会不知道,即便成功,自己也是必死无疑,但他已经67岁了,来日无多,不能再等既能杀虏酋又能保全自己和家属的机会了。
宇文虚中这是以死报国,以全家之死来报国!
赵构、秦桧怎么回应的,居然向金国“缴回蜡书”,以示此事与他们无关。宇文虚中计划失败后,全家遇难。而赵构、秦桧因为向主子事先表了忠心,因而更受主子欣赏……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吴歌漫画 13869楼 2013-05-30 11:33:21
楼主文章后面会提一下宇文虚中案吗?
-----------------------------
本文至岳飞之死结束,后面不会详解宇文虚中案,就在这里简述一下吧。
宇文虚中死后,金国未了替赵构、秦桧遮掩,所以对外并未公布实情——
《金史*宇文虚中传》
虚中恃才轻肆,好讥讪,凡见女直人辄以矿卤目之,贵人达官往往积不能平。虚中尝撰宫殿榜署,本皆嘉美之名,恶虚中者擿其字以为谤讪朝廷,由是媒糵以成其罪矣。六年二月,唐括酬斡家奴杜天佛留告虚中谋反,诏有司鞫治无状,乃罗织虚中家图书为反具,虚中曰:“死自吾分。至于图籍,南来士大夫家家有之,高士谈图书尤多于我家,岂亦反耶?”有司承顺风旨并杀士谈,至今冤之。

对照一下《三朝北盟会编》卷二百十五《宇文虚中行状》所载,不难看出事情的真相——
宇文虚中密谋之事走漏了风声,被杜天佛留告发,但金国还无法断定是不是因为宇文虚中得罪了人而遭诬告,宇文虚中也坚决不承认。而这时,金国收到了赵构、秦桧缴回的宇文虚中的蜡书密信……
如果暴露赵构、秦桧的卑鄙行径,南宋大臣士民势必会对其极度鄙视,人人切齿,所以金国人随便找了个理由——宇文虚中和高士谈家里书多,这就是要谋反。
这个理由找得太随便了,没人会信。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湖东隐士 13868楼 2013-05-30 11:26:48
赵构、秦桧怎么回应的,居然向金国“缴回蜡书”,以示此事与他们无关。宇文虚中计划失败后,全家遇难。而赵构、秦桧因为向主子事先表了忠心,因而更受主子欣赏……
-----------------------------
@吴歌漫画 13871楼 2013-05-30 11:42:08
南宋 多少血是白流的。。。窝心的痛。。。
-----------------------------
赵构、秦桧出卖宇文虚中的事,他们当然是不会对外说的,元朝人编修《宋史》又不详加考辨,所以《宋史*宇文虚中传》中的记载是——

虚中恃才轻肆,好讥讪,凡见女真人,辄以“矿卤”目之,贵人达官,往往积不平。虚中尝撰宫殿榜署,本皆嘉美之名,恶之者摘其字以为谤讪,由是媒薛成其罪,遂告虚中谋反。鞫治无状,乃罗织虚中家图书为反具。虚中曰:“死自吾分。至于图籍,南来士大夫家家有之,高士谈图书尤多于我家,岂亦反邪?”
有司承顺风旨,并杀士谈。虚中与老幼百口同日受焚死,天为之昼晦。
淳熙间,赠开府仪同三司,谥肃愍,赐庙仁勇,且为置后,是为绍节,官至签书枢密院事。开禧初,加赠少保,赐姓赵氏。有文集行于世。

《宋史》所记宇文虚中的死因,大致与《金史》相同。但奇怪的是对宇文虚中的一系列追封,居然能一直到“加赠少保,赐姓赵氏”。如果宇文虚中不是卧底,只是出使金国被拘留,后来还在金国当了官(接近变节),最后因为得罪金国人被杀,有必要给他如此殊荣吗?
这足以说明,宋朝的上层核心知道真相,但不敢把赵构的卑鄙行径写进国史。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吴歌漫画 13871楼 2013-05-30 11:42:08
南宋 多少血是白流的。。。窝心的痛。。。
-----------------------------
《宋史》里有元人对宇文虚中的评价——
王伦虽以无行应使,往来虎口,屡被拘留,及金人胁之以官,竟不受,见迫而死,悲夫!较之虚中即受其命,为之定官制、草赦文、享富贵者,大有间矣。卒以轻肆讥讽,覆其家族,真不知义命者哉。虽云冤死,亦自取焉。律以豫让之言,益可愧哉!

读史至此,每每慨然而叹:赵构、秦桧之流为了掩盖自己的无耻、心如蛇蝎,不但害人性命,还要毁人清白。宇文虚中哪里是“即受其命,为之定官制、草赦文、享富贵者”?又哪里是因为“不知义命”,“轻肆讥讽,覆其家族”?
但是,总有有良知的史学家不肯放过赵构、秦桧,徐梦莘身在南宋,对很多事情他不是辨不清真相,只是口不能言,笔不能写,所以故意留下了一部只收罗史料,而“不辨疑信”的《三朝北盟会编》,把寻找真相的重要线索深藏于浩繁的卷帙之中,使之得以保存、流传,留待后世人去解开谜底。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吴歌漫画 13870楼 2013-05-30 11:35:46
喔 。。。 宇文虚中案楼主在说了 呵呵
-----------------------------
宇文虚中案就只简述至此了,“吴歌”兄画历史时,请给宇文虚中一个正面形象。
我把王云、李若水、何栗、孙傅、宇文虚中并称为两宋之交的“五大悲剧书生”。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叽叽喳喳侃大山 13862楼 2013-05-30 00:45:38
三论秦桧南自南北自北
对于秦桧的南自南、北自北,还需要进一步的说明,对于这个问题,讲得越深越透才好。否则你讲得浅了,不服气的人仍然是不服气。许多人都知道,三的效果往往不错,什么三打祝家庄、三打陶三春、三打白骨精、三征麓川、三进三出、三碗不过岗、三下江南、三顾茅庐、三进山城、三让徐州??????呵呵,多了去了。
在金国的皇统二年,即南宋的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南宋请和,其誓表曰......
-----------------------------
别胡吹乱侃了,三论?一论是错,二论也是错,三论还是错。以你读的那点《宋史》片段,离论史还有十万八千里,你还想讲深讲透?能争取少出现硬伤就不错了。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赵构、秦桧要送走宇文虚中全家的原因,是因为宇文虚中心里还想着报仇复国,他们害怕宇文虚中坏了他们来之不易的和议——
-----------------------------
@deloses 13884楼 2013-05-30 17:49:05
对付自己人倒是想得一清二楚,做得干净利落,唉
-----------------------------
我总在想:宇文虚中的内心一定非常痛苦。他尽管错走了议和之路,但主观上也是想尽忠报国,而且还可以说和赵构有过共患难的经历——靖康元年,是宇文虚中把赵构从金营接回来的。
赵构把他的家人送到金国时,他能够不恨这个丧心病狂的皇帝吗?他完全可以选择荣华富贵(金熙宗对他十分敬重),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以全家之死来报国。我总觉得宇文虚中此时绝不是出于忠君,他是不甘心,不甘心就此从卧底变成真正的叛国。
最具讽刺意义的是——宇文虚中之死,赵构没什么反应,倒是金熙宗受到了极大的刺激。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254

团结,就像镜花水月一样可望而不可及。
国是之争、权势之争、利益之争、派系之争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任何人一进入这个漩涡,就会在激流中旋转不停。有人乐此不疲,有人身不由己,有人欲罢不能,有人痛心疾首却又无能无力。
南宋并非没有抗侮的国力,也不是没有御敌的对策。赵构即位之初,李纲所提出的一系列方略,虽然未必尽善,但基本上抓住了要害,其中的一些措施显然是既紧急又重要的,如屯积钱粮,设法组建骑兵,扩编水军,巡幸关陕,必须立即予以实施。但这一切却都在内斗中被搁置、被遗忘,或者是为了服从内斗的需要而被放弃。
这个国家的力量在内耗中没捆缚、被削弱。不论在何等危难的关头,权势之争、利益之争、派系之争都难以停止——这决不仅仅是一个昏君,几个奸臣就能导致的,而是因为内斗早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主流和常态,内斗手段早已是必需的生存技能。
在这样的社会里,公开宣扬的道德和法律大多是虚伪的装潢,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一套潜在的规则。正直、良心、勤奋竞争不过裙带、帮派、人脉,真才实学竞争不过阴险市侩,对社会有价值的创造力竞争不过无价值和负价值的伤害力。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255

大多数人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改变着自己,适应着外界的环境,而这种普遍的改变和适应实质上是普遍的堕落和沉沦,就像一种毒素在肌体里扩散、蔓延,慢慢浸透一个民族的骨髓。于是,盛世的繁华悄然演变为末世的衰朽,而表面依然保持着花团锦簇;坚守信念的人逐渐成为异类和怪物,越来越被边缘化,甚至被淘汰。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由此被阻断了上升之路,越来越多势利权术之徒跻身高位,贪赃枉法也就不可遏制,而立国之本却没有人来维护。经过一段时期的之后,一个国家就会人才乏竭,纲纪崩颓,自上而下道德普遍沦丧。
所以,在大祸临头之时,上无命世之才,下无能战之兵。
宋朝一个泱泱大国竟没有一个有雄才大略的战略家,决定重大国策的要么是动为身谋的龌龊宵小,要么是只会慷慨说事的书生,而为数不多的像李纲、宗泽那样的秉性忠直又肯实干的良臣仍然属于被排挤的异类。
南宋的军队不能不让人怵目惊心,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敢于抗击侵略的少,在内斗中残害自己同胞的多,他们在强暴者面前抱头鼠窜,在弱小者面前“威武强悍”。从他们的行为里看不出敌我之分,只有强弱之别——强者挥刀向弱者,弱者挥刀向更弱者。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256

仅仅三年时间,宋朝的国土上就已经是饿殍遍地、哀鸿四野,城市村庄成为灰烬瓦砾,皇帝被追得如丧家之犬,百姓在山野里以人肉充饥。
历史有太多的遗憾,如果当年赵构能走出正确的一步——外用宗泽,内用李纲(留宗泽守中原,带李纲入关陕),那么,至少也能把金国的兵力吸引、牵制在河南、陕西一线,山东、江淮、江南不可能遭受如此惨重的损失,南宋的经济基础不可能受到如此大面积的破坏。(下文将会看到:建炎四年后,宋金战争的局势发生了变化,金军从全面南下转为了集中兵力争夺川陕。)
既便是出现了最坏的结果——连吃败仗,守不住中原,守不住百二秦关,但只要让金军在争夺中原和关陕时遭受较大的伤亡,仍然有可能把他们逼到谈判桌上。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一切都无法重头再来。
所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此时回到正确的道路上还来得及。在付出了无比惨重的代价之后,以吕颐浩、张浚、赵鼎、朱胜非为代表的朝廷重臣的立场纷纷转向了抵抗,连当年极力反对李纲拜相的范宗尹也意识到再也不能这样逃下去了。李纲当年所提的计划和方案终于开始部分地实施,这是赵构朝廷在连续遭受重创,国力大不如前的情况下被逼到了正确的道路上。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尚书左丞 13888楼 2013-05-30 22:40:48
初来天涯就看到了楼主的帖子,楼主治史颇有大家风范,令人折服。专为楼主注册个号来,望勿轻我名号,功名之心仍重。
佩服楼主的涵养及毅力,拜服。
顶楼主。
-----------------------------
谢谢关注!至于功名之心,本不当以轻重视之,关键在于以何道取功名。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徐兆玮 13894楼 2013-05-31 07:20:45
秦桧、议和派、投降派怎么想的,怎么捣乱的,从本帖捣乱者那里就可窥一斑。
-----------------------------
正如徐兄所言,本楼的捣乱者正在协助展示——自以为是的外行是如何判断宋金战争的形势的;在因无知而导致错误判断之后,他们是如何“慷慨说事”的;在被事实证明是错误时,他们对待错误的态度是怎样的。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叽叽喳喳侃大山 13890楼 2013-05-31 01:46:07
问几个问题,1、湖东隐士敢说你的祖籍吗?
2、敢说宋金交换了多少人吗?来个大概的数字好了。
3、敢说南宋其他的和议为什么没有什么人口遣返,北宋与辽、夏的和议为什么没有遣返,独独南宋有遣返?
4、敢说金国有谁说过南自南、北自北的?那么搜山检海是为了什么?
5 、敢说岳飞如果北伐成功,会有什么后果吗?
好了,就等你敢说了。哈哈。
-----------------------------
哈哈!我的祖籍和本文主题有关系吗?
要想我回答你的问题不难,你前面错误一大堆,先一一承认了,端正了态度,就可以给你答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xvido 13787楼 2013-05-25 15:12:40
楼主老师打算什么时候出书呀~一定要买一本藏着
还希望楼主老师能再写一部 南宋史。 市面上只有何忠礼,葛金芳等的著作,略不尽兴
-----------------------------
@湖东隐士 13788楼 2013-05-25 16:06:25
谢谢支持!什么时候出书得看出版社,要想快,我就必须作一些让步。
-----------------------------
@xvido 13899楼 2013-05-31 16:01:34
千万别作原则性让步。不然我还是把脱水贴打印下来
-----------------------------
兄台放心,我不会无原则让步。呵呵!否则很可能纸质书已经面世了。
兄台先不要打印,本文现在还只是初稿,定稿时还会有些修改、完善,正文、史料都要校对,很多图粗糙凑合(已经在请吴歌兄重画),等写完了,整理好了,会发一个文、史、图全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叽叽喳喳侃大山 13905楼 2013-05-31 20:53:21
韩世忠探得金军自縢阳军路前来。这里位于淮阳军西北九十里,靠近岳飞所在的郾城,离岳家军最靠前的颖昌也不远。
-----------------------------
哈哈!“这里”是哪里?淮阳军西北九十里就已经靠近岳飞所在的郾城了?离颖昌也不远了?自己去找一本地图看看。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257

南宋朝廷里的权势之争、利益之争、派系之争还将无可救药地继续下去,惟一有可能结束的是国是之争。张浚经营川陕,赵鼎力主争夺淮南,虽然都受到了重大挫折,但也已经迫使金国全盘调整了战略计划。如果此后横下一条心抵抗到底,南宋仍然是大有希望的。
但是,南宋大臣们在对金策略上的趋同,主要还是来源于外力的推动——完颜兀术“搜山检海擒赵构”,太过明显地暴露了金国的战略意图,替南宋朝廷“清除”了主和派。
既然是外力的作用导致的局面,也就有可能再次被外力所改变。
完颜粘罕和完颜挞懒看到了这种可能。作为和宋朝打了几年交道的对手,他们了解宋朝政治的积弊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后果,他们早就讥笑过——“你们议论来议论去,还没议出个眉目来,我们的兵就已经到了。”他们希望赵构把这一“光荣传统”保持下去。
据完颜粘罕的观察,秦桧这种自负聪明,对宋金两国关系有“独到见解”的人,如果回到南方得了势,很可能会打破南宋朝廷在对金策略的趋同性,重新把国是之争搅成一团混水。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258

并且,完颜粘罕估计:
1、如果秦桧南归,他得势得位的可能性很大。因为“他们那边喜欢慷慨说事”,而秦桧就是一个慷慨说事的能手,此人又颇有心计。
2、即便秦桧回去不能得势得位,起不到什么作用,但对金国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为秦桧既没有理国之才,更没有治军之能。
南宋现在最缺的是治军和理财两个方面的实干型人才,恢复经济和加强军力是打赢反侵略战争的必备条件。
在理财方面,其根本的根本就是尽最大可能地迅速恢复农业生产。建炎元年至建炎二年,宗泽一连上了二十四道奏章,恳请赵构回銮,其用意除了军事上的需要之外,而重要的是为了稳定民心,保住中原的农业生产。但是,南宋像宗泽这样的大臣实在是太少了,那些书生们只有等到粮食没了,才想到应该种地。
在治军方面,赵构和他的大臣们更是无从措手,不仅拿刘光世、张俊等大将毫无办法,甚至对王(左王右燮)、戚方之流也无可奈何。
如果秦桧是一个有富国强兵之才能的人,完颜粘罕是断然不会放他回去的。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259

在战略问题上,完颜粘罕等金国将领的认识比赵构君臣要清楚得多,他们在对南宋实施军事打击的同时,对其经济、生产也尽可能地给予破坏。而三年多以来,南宋朝廷不但没能提高军队战斗力,改变其恶劣风气,而且某些积弊还有愈演愈烈之势。赵构只知自己保命,对百姓的生存危机要么置之不顾,要么束手无策,只知道用“掊克”之吏从他们手里榨取钱粮,这或许能在情势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不得已而偶一为之,但绝不能使之成为常态——于百姓,这是杀鸡取卵;于朝廷,这是饮鸩止渴。
在赵构君臣这两个方面没有作为,完颜粘罕就不会放弃彻底灭亡赵宋的目标。就像两个在围棋局上对弈的人,当一个人发现对方总是下不出正确、高明的应手,对决定一块棋生死的关键的漏洞迟迟不补,他就肯定不会放过剿杀的机会,肯定会去争取完胜。
完颜粘罕看清了对手致命的弱点——南朝无人!赵构组建的新政权,依然没有改变北宋政治不注重实效、不讲求实干的陋习,还在延续高谈阔论、分朋植党、相互倾轧的故态。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7—260

如果仔细留意一下南宋大臣们议论国事的奏章,会发现大多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长。他们论事时动辄洋洋洒洒,下笔几千言,从议论文的水平看,的确是不乏佳作,但一涉及具体的行动方案,却往往就只有寥寥数语。
以汪藻关于军队问题的那道奏章为例(请回顾《疑案六*穷海飞龙》所录奏章全文),此奏将近三千字,颇有文采,分析问题似乎头头是道,抨击将领慷慨激昂,但是问题分析完了,时弊抨击完了,总应该说说关键的问题——现在怎么办,怎么去改变这种现状,但文章一到这里就变得短小精悍,似乎惜墨如金。关于如何行动,汪藻先是模棱两可地说了一句——“这些将领全部应该斩首,但是陛下现在也不能将其尽数诛杀”。然后总共提了三点建议:
1、斩王(左王右燮)以令天下,将张俊等将领贬官降职,让他们今后将功赎罪;
2、选择一位有威望的大臣,把诸将全部交给其节制;
3、在偏将、裨将中选择可用的人才,视情况提拔,付以方面之权,待其有功之时,再加以爵秩,秘密准备好取代诸将的人选。
然而,这三点建议在当时却是无一策可行,全是空谈而已。

楼主:湖东隐士

字数:222689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03-31 18:36:00

更新时间:2020-07-15 12:28:38

评论数:264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