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千古第一雄诗龙山,

千古第一雄诗龙山,

楼主:温雅798  时间:2019-08-11 12:27:39
王子居正在批判杜甫,为了给他壮壮声威,我们将这一首早就发表过的诗歌发出来吧。

明清人谈诗,认为宋元明清的诗歌之所以赶不上盛唐气象,是由国家气运决定的。古人认为国家的气运决定诗歌的气象,诗歌的气象反映国家的气运,而诗人的使命恰就是反映时代的精神,比如六朝多是不思进取的靡靡之音,宋朝多是称降纳贡的婉约之曲,偶有雄诗,难掩颓相,这都是孱弱时代的标签;而盛唐气象(大唐精神内核),强汉风骨(大汉精神内核),则是强盛朝代的标识。
当强汉风骨开始渐渐失去,魏晋兴起玄学清谈,西晋灭亡,我们在历史上第一次丢掉了中原,这是史载3200年来中国人第一次把家给弄丢了。老家丢了,我们到江南新家后并无起色,还是兴起于老家,于是由隋至唐有了盛唐气象,当杜甫等一重天的诗人被尊崇后盛唐气象开始丢失,到了宋代兴起江西派和婉约词风,最后怎样呢?我们连江南新家也丢了。这是我们在4100年的历史长河中,第一次把所有的家当都丢了,汉人沦为了四等种姓。国家气运与诗歌气象的历史联系,偶然还是必然?感慨亦或笑谈?
而今日若从诗歌中看我大中华风骨气象又如何?还请君看王子居雄诗《龙山》,古人讲气运是认真的,而我们现代人今天则用这二字做个游戏,即便是意淫,但大家都是中国人,可图个喜庆,想必此诗可博大家会心一笑,顺便沾点霸气和王气(请人画一幅龙山图,题上一两段龙山诗,挂在墙上,哎哟,很不错的喔):

我本鲁庸人,来游蜀仙地。杜宇夜啼,望帝遗枝,女歌频传落花溪,一声长笛蜀天碧!人道蜀山奇诡匿仙踪,蜀云玄迷未可知。我道临高正可呼秋雁,云深才好觅仙屐。
始惊蜀天清兮蜀云幻,复叹蜀水妙兮蜀山奇。蜀山奇,望八极,祁连天山坐相望,昆仑唐古横断西。龙山分列江河措,经纬纵横华夏依。山拱河卫形不尽,山依河倚势无圻。万屹千岏争攘攘,千崷万岘拥熙熙。天高地远连六合,深形大势八荒弥。白云深处倾玉帘,山径危绝挂天梯。千林怪木击风鼓,万丈嶰壑响鸣镝。仰望雄山不见天,俯视云林莫知底。
日月合易,象在龙天,天予华夏,富诸龙山,其时至中华,气象伟万千。铁嵴(骨)万里根盘(牢)地,绿甲千旬气弥天。险峰直上,群岩叠悬,壁立雄嶂神斧削,插天奇屹(峰)仙剑寒。岠(山)中仰视遮高天,遥观青翠叠重峦。风云万岭浮天际,光雨千溪落地渊。崇嶟气激嘘长啸,巇峪潮生泛疾漩。虎吼熊咆林间纵,鲲腾蛟跃浪中翻。庸人远望已胆颤,壮士临之乐登攀。
传说伏仙草、栖猛兽,藏异果、远尘凡。巨鲲自觉虾蟹小,雄鹰当看燕雀低。深潭无波隐蛟龙,任人垂钩下网捕鳞虫。仙猿尖啸穿云林,目难追兮树森森。时见苍鹰搏狐兔,又几多险涧跃猛虎。
峻拔雄山接海日,浩荡高风贯寰宇。龙山雄伟势腾天,鲲流滔滔汇海去。地陷东南水流补,天倾西北山为柱。万年凝雪披白玉,千秋木落飞鸿羽。敬此青山高,爱此大江阔,大日迎我登顶来,长风为我廓天宇。千旬荡波映月轮,万里扬风摇海日(开海雾)。波流不可息,长风荡未已,我心归何处?
我叩天门欲归去,诸仙纷言世悲苦。凤凰金台萧宜弄,麒麟玉阁书可读。捧日高标六龙行,量天振翼鸿鹄举。秋清云淡高风便,事业名山当自许。千劫万世谁成仙?仙人悲泪竟如雨。雨映林光千涧涨,风掠云根万峰浮。龙山腾跃势欲飞,霸世雄峰连天路。
旧传海上有仙山,烟云轻渺虚无间。香花宝华如珠玉,青松扭曲若龙盘。海岛终为一隅地,雄奇正叹龙山前。岩际古松枝摩天,岫窟渐没失云烟。奇石嶙峋仙布阵,怪树舞风旗招展。隐隐洪钟松外传,霭霭云生峰不见。峙列雄峰遮断天,乱布云林迷仙眼。天风旋岚绝飞鸟,峭壁穿云跌虎豹,唯大丈夫可登攀。
天渊精气混云岚,旭日磅礡千峰巅。仙花香传九万里,苍木耸霄绿藤悬。明月轮转过九天,九霄风贯忽然间。白云如海冰冻结,奇松顶雪意凌寒。
秀峰入云三千尺,直接明月照琴台。
峻列雄峰挂奇(巉)岩,仙云缭绕覆大千。龙山坐镇天地间,鲲河奔冲永不闲。
绝岭遥遥缠复绕,万龙聚首共来朝。千秋万代有天骄。
风来松海万重涛,雨落涧林千龙啸。中有仙人乐逍遥。

读过《龙山》,各位有否胸怀境界大开,气象更新?中华的诗歌气象,若与强汉盛唐比,是否更强?
比霸气?巨鲲自觉虾蟹小,雄鹰当看燕雀低。
比更霸气?比皇家至尊气象?绝岭遥遥缠复绕,万龙聚首共来朝。
比辽阔+浩大+霸气?峻拔雄山接海日,浩荡高风贯寰宇(可比下大风起兮云飞扬)。
比杀气?壁立雄石神斧削,插天奇峰仙剑寒。
比气象雄伟+光怪陆离?风云万岭浮天际,光雨千溪落地渊。
比凶猛?时见苍鹰搏狐兔,又几多险涧跃猛虎。
比奇诡+意志?白云如海冰冻结,奇松顶雪意凌寒。
比雄浑+奇诡?天渊精气混云岚,旭日磅礡千峰巅。
比经天纬地、镇压世界的雄伟壮志?龙山坐镇天地间,鲲河奔冲永不闲。
比骨力?铁骨万里根扎地,绿甲千旬气弥天。
楼主:温雅798  时间:2019-08-11 12:27:39
药师玄成: 黑名单 举报 2019-03-20 18:56:43 评论

评论 温雅798:只说有歧义而已,用你这样解释?后边的怎么解释,你见过鲲?

这位药师玄成先生,鲲这种动物,我想天涯论坛应该没有人看到过,不过,本诗一开始就讲明了“来游蜀仙地”,这是一首游仙诗啊,不止有鲲,还有龙,又有何不妥?
楼主:温雅798  时间:2019-08-11 12:27:39
在细节上,虽然王子居的《龙山诗》追求的是气象的雄壮,但事实上,王子居在这样一首特别限定其风格的诗篇中,一样能做到精妙入微。
首联“我本鲁庸人,来游蜀仙地”是一个开篇的交待,虽然仅仅是一个交待,但王子居依然通过强烈的对比,通过抑己扬仙给我们做了一个令人期待的开头。“杜宇夜啼,望帝遗枝,女歌频传落花溪,一声长笛蜀天碧!”这一联是极惊艳的一联,只不过能真正读出这一联的深微妙义的不会很多。
我们在注解《王子居诗词》时,曾经不理解王子居《春意》中“飞花触地开禅心”的触字。而这一联的诗意与触字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声长笛蜀天碧”,王子居是向他非常喜受的“长笛一声人倚楼”致敬的。
不过“一声长笛蜀天碧”堪称是鬼斧神工的句子。
“杜宇夜啼,望帝遗枝”,写的是蜀地传说和风情,杜鹃鸟在夜间还无法栖息,还是在凄惨的啼血而鸣,对于它的伫足之处,王子居也是极为讲究的,他用了个“望帝遗枝”,将古蜀的历史传说勾勒出来,恰让来蜀游仙的诗人在深夜听到,历史的久远和凄凉的深意,就在八个字里隐藏。
而王子居诗意的巧妙之处,还在于杜宇在望帝的遗枝上坚持了数千年而不已的悲鸣,与下一句“女歌频传落花溪”的当下浮华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在深夜啼血的望帝杜宇,与彻夜歌舞相对比的深意,王子居轻轻的一笔,但却蕴含了历史时空、人世沧桑的无穷感慨。
这样的笔力,才真正称得上是“史笔”吧?
楼主:温雅798  时间:2019-08-11 12:27:39
以上王子居笔意的凝炼还不算什么,其实这两句的关键在个夜字上,因为有了这个夜字,“一声长笛蜀天碧”才变得惊艳无比。
王子居写夜,分别是望帝的遗枝、杜宇夜啼、传到落花溪水的女歌声。而写清晨,则是一个碧字。
不过,一声长笛之所以能称鬼斧神工,是因为这一声长笛,夜与昼因之做了分野,一声长笛结束了夜,开启了昼,作者见到了晴亮的碧空。
而这一声长笛所分离的,当然还有杜宇啼在望帝遗枝、彻夜不息的女歌之醉生梦死或歌舞升平的历史人生境界,与全新的寻访龙山那一种古往今来都绝少有的精神世界!
刹那之间,昼夜交替,境界变换。所以这一声长笛,是精妙入神的。这一声长笛,不但破晓,不但破开阴阳,也破开了人生全然不同的精神境界。
你看,在这首诗的开篇,王子居做一个简单的交待,就写了凡人的平庸、神话传说的令人向往、历史的厚重沧桑、人世的浮华喧嚣,然后他用那神来之笔的一声长笛来结束这一切,为我们开启一个全新的关乎中华文明气运的精神气象天地,四句诗,概括四种人生境,这样的笔力究竟有多凝炼?你能在杜甫一千多首十四多万字的诗中,找到似这样的一处吗?
事实上,对于夜字,他完全可以用“女歌夜传落花溪”来表达,但那样“一声长笛蜀天碧”的刹那在诗意上就显得局促了些,所以王子居加上蜀地最优美最凄凉的传说,令得这夜显得更诗意、更漫长、更丰富,而且他用了一个频字,令这夜的感觉蔓延开来,正因为这夜的丰富与漫长,所以那一声破晓的长笛所揭示的刹那,整个世界只剩下如洗的碧空,夜的繁喧则全部隐去,这笛声在刹那与时空的变换相结合,才会变得那么美妙、那么充满禅机。
楼主:温雅798  时间:2019-08-11 12:27:39
王子居的这一写法并非孤例,在他的《春意》中,触字的用法一样具备这种刹那的神悟。让我们看看在拙作《王子居诗词》和《古诗小论》《唐诗小赏》等著作中,所记载的他的改字过程:

春意
帘外浓香促游晨,桃露杏蕊沾满襟。鱼入新流怯深浅,鸟辞枯树快啼音。
绿柳应风成舞韵,飞花触地开禅心。万物含情皆有以,碧草鳞虫俱可亲。
2013春

第三联,“绿柳应风”的“应”字,原来作“摇”,后来改成“迎”,又改成“因”,最后定为“应”。“摇”字固然写出了柳在风中的姿态,但还是很普通的境界,而“迎”字使得柳有了主动的意思,它不再是死物一个了,变成了活的,但这个境界仍不够好,于是改成“因”,因为有了风的存在,所以柳树变化出了舞韵。这个“因”字还是不够好,“因”显得是风的水平高,一切都是风成就的,不关绿柳什么事,绿柳是被动成就了舞韵,最后把这个字改成了“应”。什么叫“应”呢?我们来体会下面这些词:回应,应答,对应,应变,我们说应声而答,表明一个人反应的敏捷,所以这个“应”,就把绿柳写得很聪慧,水平很高,随你什么风来,我就能跳出什么舞蹈,狂风有狂风的舞法,轻风有轻风的舞法,好比“随所住而生其心”,所以有了“应”字,后面这个“成舞韵”就比用前面几个字更好了。而且“应”字还含有“应风之约,风柳相契”的意象。
又如“飞花触地开禅心”,一作“红花入目开愁心”,一作“残花满地开禅心”,一作“飞花落地开禅心”。满地落红的凄美,这境界不灵动,残花满地虽美,但境界是死的,于是又改成了“残花落地开禅心”,“落”字就是动态了。佛经中讲,辟支佛观飞花落叶而悟道(辟支佛出于无佛之时,他悟道有两门,一是观飞花落叶,一是观十二因缘),因为看到万物的摇落而领悟无常的道理,残花落地和飞花落地,“飞”字比“残”字的意思要更适合本诗的意境,所以又将“残”改为“飞”,于是在“落”字上面又添了一层动态。
不过飞花落地还是太普通,于是就把“落”改成“着”,飞花着地,差别在于这个“着”字,因为“落”是着地前的动态,而“着”是着地时的动态,在动态上更丰富了。可惜“着”字还是不够惊艳,于是最后变成了“触”字。
我们看到,即便写诗强如王子居,对那种以一刹那蕴含天地之大美、大悟的神句,王子居也是一步一步做到的,他先从静态开始,写到动态,最后才完成了一刹那的升华。以此对比那句“一声长笛蜀天碧”,相信读者的体会可以更深刻。
佛学说:十方世界,自他不隔微末毫端,三世古今,始终不移当前一念(好像这个是王子居改过的版本,他一定是懒得查百度了);又有电光火石之悟的说法。这个“触”与“禅心”联系起来才是最恰当的。因为“触”是一瞬间的动态,飞花触地的那特定一刻,行者因之蓦然开悟,飞花、诗意和禅机就在刹那间真正地融为一体了。
不解佛学,不知佛学故事,是不会明白“飞花触地开禅心”这句诗的诗意的,佛学中有“闪电悟”“刹那悟”之说,而这句诗从一个典故中来,可见《虚云和尚自述年谱》,光绪二十一年,时年五十六岁。“一声破碎,顿断疑根,庆快平生,如从梦醒。”是因为打碎一个杯子,所以有了电光之悟。
不过王子居写诗,显然是要化腐朽为神奇,飞花在他的笔下可不是死物,而是“万物含情、万物得智、万物有心”的境界,但单看“飞花触地开禅心”,这个飞花与杯子是没有差别的。它们之所以会有天地之别在于,王子居的诗极其讲究整体性,“单句成境,句句互益”是他的写诗心得,这一句的前三句,“鱼入新流怯深浅,鸟辞枯树快啼音。绿柳应风成舞韵,”及后两句“万物含情皆有以,碧草鳞虫俱可亲”,都为我们揭示了这一境界,所以飞花之开禅心,不是偶然,而是飞花有意,因为飞花一句与绿柳相对,绿柳的有知正对应着飞花的有意。而这个飞花的开智,比绿柳的应变还要更深一层,诗意更加玄妙、深奥。
王子居不只是写飞花之智、万物含情,他还通过飞花绿柳写出了世间万物之间微妙的联系,飞花如老师一般为我们揭示这天地万物之妙,而鱼水、鸟树、柳风也为我们揭示着万物之间的微妙联系,因此他的《春意》事实上构造了一个神奇的“万物皆有灵”的世界。这也恰合了他在《东山诗话》中所讲的“小诗人固是写诗,是抒情怀,大诗人则非是写诗,是创境界,是造世界”的论点(见《古诗小论》)。
从诗骚开始,咏春、描写万物的诗数以万、十万计,但能写到这种“万物含情、万物得智、万物有心”并构造出一个独立的、完美的诗世界的,除《春意》外,又有哪一首?
我们说《龙山》是千古第一雄诗,事实上《春意》也是一首千古第一,因为达到《春意》这种“万物含情、万物得智、万物有心”境界的,只有这一首,在它那种境界里,没有第二也没有第三。
为什么王子居在《古诗小论》和《唐诗小赏》里专门讲“物有情”?因为他达到了那个境界,并将之写到了更好,所以他比那些诗评家更懂得这种境界,而在他之前,又有谁讲过“物有情”?你的诗写不到,你自然也就讲不出来,因为你诗写不到,你的认识就达不到,我们评王子居的诗总是评不对、评不好,总是被他批评,这还是我们经常向他询问、请教的结果,即便如此,我们也依然讲不好、讲不透他的诗。
事实上,不读王子居的喻诗学和他的诗论,是不可能真正懂得诗歌的。
这两句诗,总的排列组合会有十几种吧,王子居对每一个字都要追求匠心独到,在排列组合之中,诗意变化无穷,最终会找到最适合的字词,组合出自己想要的意境。讲到排列组合,王子居的“女歌频传落花溪”也称得上是一个经典范例,首先,他用落花的意象来描绘溪流,落花流水,是古人写了很多遍的题材,它寓年华、寓盛衰,王子居在这里用落花流水的意象,与女歌、杜宇的千载夜啼相结合,自然不是随意的,而频字则意在表达浮华的盛景,繁华的女歌传到漂流落花的溪水,很明显,这些意象的选择是非常有讲究的,是带着隐喻的。正是因为王子居对诗材的选择十分讲究和严格,对诗意的组合极为严谨和周密,所以在很多时候,他的一些看似简单、随意的短句,却偏偏蕴含着常人难以发现的精心构思和绝美诗意。
楼主:温雅798  时间:2019-08-11 12:27:39
事实上,这四句诗(其实本来是三句,杜宇夜啼望帝枝本来是一句,王子居为了气韵的变化性,将之拆分成了两个短句)的结构中还有一个细节,那就是我们可以想象的,诗人夜间未眠,在落花溪畔,听着树上的杜宇哀啼,听着远方传来的繁华之音……这种鲜明的对比(事实上,女歌、杜宇、望帝传说、落花、溪水、树这几个物象所组合出的诗境,挺唯美的,这种唯美其实掩藏了这种对比,令我们看不到王子居隐藏的诗意,从而就更无法察觉并领悟他那长笛一声的奥妙了)所形成的强烈的诗意(而且,诗人面对这些时的所思所感,要从后面他对龙山的描写来领悟,而这些感触,全都用那一声长笛来托空或者说概括了),我们真的很难用语言来表达。
王子居的诗歌,往往蕴诸多深意、含诸多奥妙,有时候是需要相互印证才能够深刻体会的,“长笛一声蜀天碧”“飞花触地开禅心”都是将天地微妙、人生哲学以刹那来表达,若无王子居对我们的亲自开示,有谁能读得出来?而即便王子居为我们打开了那扇门,我们也不可能将他的意与象之间的那种神奇的、微妙的感觉表达出来。我们能表达他的艺术手法,但那种一声长笛、阴阳分晓、天地变换的感觉,又该如何用语言来表述?所以王子居的诗,是越读诗味越浓的,比如王子居有几年的时间,每夜都看着《春江花月夜》吹笛,直到他的《紫薇》出世而决定停止写诗。事实上,王子居的诗比《春江花月夜》蕴藏的精义要多很多,他的诗,只有反复品读,才可能领悟他无上的诗心、他运笔的匠心以及他诗歌中蕴藏的多个维度、多重角度的富含万象、哲思、隐喻、意象或气象的大美。
古人评论古诗,常慨叹虎头蛇尾,开头容易结尾难,但开头真的就那么容易了吗?像王子居这样的开头,古往今来又能有几首?王子居的诗往往蕴含诸多深意,其精妙入微、精微入神,已达化境。
当我们理解了王子居“一声长笛蜀天碧”这样的神来之笔,我们再来理解他对杜甫“阴阳割昏晓”那不屑的批判,就会变得更容易、更清楚了。
我们可以看到,王子居对事物的本质和特点的认知比杜甫清楚很多,因为王子居对于变化莫测难以表达的事物,是通过象来让读者会意的,而杜甫则是勉强用具体的字词来形容,天地万象,尤其是阴阳变化,这样博大的象是不可能用一个字来概括的,杜甫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不懂得中国古文化的基础是象,无论诗经的比兴还是离骚的比喻都是以象为基础的,他妄图用一个具体的形容词或动词来表达博大的天地之象,显然在认知上没有达到或突破到足够的境界,从而在方法上,他运用了错误的方法。用文字运用的角度来讲,杜甫所犯的错误就是王子居所说的“本应虚写的,勉强用实写”,一个只有虚写才能写好的东西,杜甫总是要靠实写来表达,又如何能成呢?所以杜甫对于语言文字的妙用,显然还差很远。
接下来的两联,王子居竟然还是运用了对比,上联他写常人的认识“人道蜀山奇诡匿仙踪,蜀云玄迷未可知。”借他人之口道出了蜀山的神奇和不可探索,而下句他自我表达“我道临高正可呼秋雁,云深才好觅仙屐。”写出了一种乐观心态和高远的情怀。
于是,在一连串强烈而鲜明的对比之后,他为我们彻底地展开了一幅神奇瑰美的壮丽画卷。
楼主:温雅798  时间:2019-08-11 12:27:39
我们先看一段轩辕诗友的评论:

再次赏析,先生可谓文思泉涌,笔法新奇,佩服,但有个见,即龙山撑不撑得起如此文笔,比如,名山大川如五岳,天下名楼如黄鹤楼等,古战场赤壁,这些地方就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因为他们本身的历史底蕴,地标性景观奇迹底蕴,足够撑的起,比如三大名楼所在,历史上本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南北咽喉要寨,所以历史上几兴几废,几废几兴,这种底蕴一挖就是政治历史,人文豪杰,如果不是名山大川,过于夸张话手法也是大忌。
历史上李白开创这种文风写法的,都是在空间时间上跨度很大的区域景观,比如他写黄河,蜀道难,行路难,等,其想象力之新奇,被称仙人语,天外诗也。


轩辕诗友真的是十分犀利,恰恰点中本诗的要害所在。
《龙山》诗有九大奇伟、九种殊胜(从大的方面讲,细处不论),轩辕诗友恰恰引出了第一重殊胜。既然轩辕诗友提出来了,那我们就先讲一讲这第一重殊胜。
第一部分:《龙山》的整体优胜。这个整体优胜给《龙山》带来了一种历史时空的高度。即《龙山》诗将整个中华以龙山概之,以一象代全象,从而能够抽象地去写,于是无论是历史、现在还是未来,都以兴衰气运为纽带,以万千气象为元素,从而凝缩在一首诗中,而这首诗则通篇都是写龙山的气象(只写一象),所以在表达上十分集中,而它那内涵极为丰富的诗意,则是通过象中所含的隐喻及对学术的凝缩来实现的。这是王子居喻诗学较为典范的运用,因为中国喻学中的贯通性决定了我们可以以一象涵万象,或者说以一象变化万象,这种写法自《龙山》的抽象化始有。
因为将整个中华抽象为龙山,所以不落一山一水一楼一壁的窠臼,从而可以任意地发挥想象力,任意地挥纵文笔,这种写法,其实古已有之,如《春江花月夜》即不取实地实名,而以天下遍布之春、花、月、夜及江来写天下共有之景,故《春江花月夜》能超越《黄鹤楼》《凤凰台》《桃源行》等,正是因为一山一水一楼一壁必然会局限诗意。《龙山》以抽象而不具体,所以才能做到不受任何实体的拘束。
龙山不是一座山的称呼,而是用来统称中华之山,因为中华古文明中崇拜龙图腾,龙是中国文化所独有的,最能代表中国文化。所以《龙山》第三段开段讲“日月合易,象在龙天。天予华夏,富诸龙山”,诸龙山的诸字,意谓诸多,而富字,又是多的意思,是说华夏富有很多的龙山,这两句其实就指出了龙山的本义。
楼主:温雅798  时间:2019-08-11 12:27:39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近代而论,中国人号称是龙的传人,往远古说,最古老的《易经》中乾卦的取象就是龙象,龙与天本不分,又说龙为星宿,如青龙,又说为星辰,指北极或北斗,又说东方青龙或为金星(此引闻一多等人诸说,作者未考证),但古代《易》文化中龙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概念,随着发展成为一种泛称,如山也称龙脉,皇帝也称真龙天子,神话传说中江河四海中则有龙王,龙凤龟麟则是古代的四大吉祥物……所以王子居以龙为象,取中国古代文明中最根本的象,概括中国诸山,则龙山是对中国的山脉的一种富于文明意义、文化意义的统称。因之,龙山的概念,是超脱出一隅一地、一山一水的。
所以,无论黄鹤楼还是三大名楼、赤壁、黄河、蜀道,还是其他任何一处名山大川,论到底蕴都无法与龙山相比。
我们的贴名叫做见证大中华气运绵绵,只有这种全体的、抽象的龙山,才有这一个资格,其他的具体的一山一川一楼,都不具备。
说到轩辕诗友提到的某一山川名胜,其实王子居的《龙山》本来叫《蜀山》,是想通过蜀仙的传说来写中华山川的奇伟的,随着《蜀山》的创作,王子居发现蜀山为中华一隅,虽然奇伟瑰丽,但却不足以承载他那磅礴壮伟的诗意了,只有大中华整体的千古龙山,才能承载他那博大无边的诗意格局,所以这首诗就成了龙山,但却还是以蜀山开始的,以蜀山为引,故保留了诗作中带蜀字的诗句。
《龙山》的第三段“天予华夏,富诸龙山”一句,又如“绝岭遥遥缠复绕,万龙聚首共来朝”,用万龙形容无尽的绝岭,其实都已经为我们揭示了本诗中的龙山,并不是蜀山的一座山峰,而是泛指中华诸山。
而在第二段,“蜀山奇,望八极”也明确告诉读者,它后面的诸山俱为龙山:“祁连天山坐相望,昆仑唐古横断西。龙山分列江河措,经纬纵横华夏依。山拱河卫形不尽,山依河倚势无圻。万屹千岏争攘攘,千崷万岘拥熙熙。天高地远连六合,深形大势八荒弥。”其中“万屹千岏争攘攘,千崷万岘拥熙熙。”不光是描绘龙山之多,更是描绘通过龙山的形态之多、之复杂多变,来描绘龙山的富有,而且攘攘、熙熙也写出了中华的一种生机蓬勃的气象。“天高地远连六合”是说中国四通八达,“深形大势八荒弥”是说中国因龙山而形成的攻守形势,可以弥漫八方。王子居运笔极为简炼,这一段本来是写到了泰山等诸山的,但那种一山一川的逐一铺陈,对于《龙山》这样的鸿篇巨制来说,显得太浪费笔墨,所以王子居只写了西部边陲的几座大山脉,然后就迅速转变到龙山的整体形势中。那些描绘泰山等具体的诗句,就被王子居去掉了。所以王子居在第二段用了六个字,迅速从蜀山切换到八极,然后用了一联点了几个代表山名作为过渡,迅速地将笔墨切换到整体龙山,写出了大中华连通六合、弥满八荒的雄伟博大。
其中我们理解诗意时最需要注意的是“龙山分列江河措,经纬纵横华夏依”,为什么说轩辕诗友的“因为他们本身的历史底蕴,地标性景观奇迹底蕴,足够撑的起,比如三大名楼所在,历史上本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南北咽喉要寨,所以历史上几兴几废,几废几兴,这种底蕴一挖就是政治历史,人文豪杰,如果不是名山大川,过于夸张话手法也是大忌”恰恰点中本诗的要害?因为三大名楼相比龙山的山川形胜,就显得非常局促了。“山拱河卫形不尽,山依河倚势无圻”,正是因为有无穷壮阔的山河,山河形势变化为国家攻守形势,扼险而守,常能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华夏形势无穷无尽,而三大名楼等显然是有穷尽的。
什么叫龙山分列呢?大家可以查看一下中国山脉水系图、中国地形图,黄河为什么九曲十八湾?因为地势的缘故,大河的流向,很大程度上受山脉地势影响。而另一方面,中国的大河,黄河与长江,都是发源自高山的,中国的地形决定了江河都要自西向东或东南流(后文的“天倾西北山为柱,地陷东南水流补”其实也是“龙山分列江河措”的一个注脚),这是地势和山脉走势所决定的,所以说“龙山分列江河措”。我们可以想象“天予华夏,富诸龙山”,当造物之手将诸山安排好之后,江河也就依山势而措了。
中国山脉,有很多说法,如“几横几纵”(如果山脉的最低级别为雁荡、武夷、中条、秦岭这样,这种级别往上的山脉,有八九十条,水系而言,江河加上各种支流,为数也很多),依山脉的大小不同而数目也有异(从几列到几十列不等),但江河与山脉纵横交织,就如经纬之线一样,而经纬在这里,自然蕴藏着经天纬地的意思,华夏以山河为经纬,孕育并发展着世界上唯一延续下来的古文明。
这是第二段的第一重意义,王子居用龙山为我们标示出了整个中华的大体轮廓。

楼主:温雅798

字数:9588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19-03-21 01:40:35

更新时间:2019-08-11 12:27:39

评论数:2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