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夜读诗话:当风流已成为往事(古代诗人写诗系列故事·连载)

夜读诗话:当风流已成为往事(古代诗人写诗系列故事·连载)

楼主:鼎湖听泉  时间:2019-01-17 21:57:24


楼主:鼎湖听泉  时间:2019-01-17 21:57:24


楼主:鼎湖听泉  时间:2019-01-17 21:57:24
巫山云
楼主:鼎湖听泉  时间:2019-01-17 21:57:24
东都放榜未花开
楼主:鼎湖听泉  时间:2019-01-17 21:57:24
楼主:鼎湖听泉  时间:2019-01-17 21:57:24
第34篇 杜牧:何以“赢得青楼薄幸名”(七)



果然,李贺这个不知好歹的破落李唐宗室子弟,后来也为这吃尽了苦头,被恼羞成怒的元稹玩得团团转,照样也是中不了进士,甚至连考进士的资格都没有,心苦过黄连,为自己的失言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这个就牵涉到了李贺父亲的名讳问题(古代人还特别热衷此道,当是人身尊卑观念在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支点)。因为李贺老子叫晋肃,“晋”和进士的“进”同音,李贺就必须要回避这种名讳。所以曾经受到李贺言语羞辱的元稹,就趁机借这个名讳问题大做文章,你李贺嘲笑我没能考上进士,那么好吧,我也要让你尝到没能考上进士的苦滋味,甚至叫你连考进士的准考证也没有拿到,看你还牛B哄哄给谁看?



总之,基本上属于政客的元稹,后来就抓住李贺父亲名讳的问题,卡住了李贺参加进士考试的资格,也就是连准考证也不发给李贺,因为古代避讳的风俗正好套用在才高八斗的李贺身上,也因为这些陋习让李贺失去了升官发财的机会,郁闷啊,原本就体弱多病的李贺,这个写了"天若有情天亦老"、"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等千古名句的“诗鬼”,也只能郁闷地英年早逝,死时不到30岁。



后来,还算爱才又好斗的中唐文坛宗师韩愈(一身的政治正能量),为此还特意写了《讳辩》为李贺喊冤叫屈,极力声援。不过即使是韩愈亲自出马为李贺讲情,也没有人给老韩尝个脸,做个顺水人情,老韩的这篇美文倒是收入了大名鼎鼎的《古文观止》,出足了风头,却没能给李贺争来了进士考试的准考证,原来这死规则固然也能让活人活活憋死,由此可见陋俗对古往今来的人之强大影响力,呜呼哀哉!



好,插叙完李贺考进士的故事,我们又回过头来讲小杜中进士的意气风发。



而且,小杜这一届的进士数还是偏高的,三十三人啊。



据某些百科知识载,“唐朝前期,及第人数一般是十七到十九名,中唐以后才上升到三十名左右。据说唐朝二百九十年间,进士共有六千四百二十七人,平均每年二十二人。”也就是说,近三百年的唐朝才有六千四百二十七名进士,可谓是精华中的精华也。



难怪连元稹这样的大诗人也不在进士序列(当然成才的道路还有很多,条条道路通罗马也),固然是非常难考上也,有的人考白了头发还是空手而归(写“ 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晚唐诗人曹松七十多岁才中的进士,而且中进士后不久就死了),徒呼奈何。
正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那份喜悦可想而知,不然就没有范进中举的悲喜剧了。



正如被韩愈提携的晚唐诗人张籍写的放榜诗所说:“东风节气近清明,车马争来满禁城。二十八人初上牒,百千万里尽传名。”(《喜王起侍郎放榜》)万里传名,锦绣前程,那是怎样的一种心花怒放,我相信和小杜一起中举的三十三人都会怒放成了一朵最艳丽的洛阳牡丹,甚至是人比花俏也。
楼主:鼎湖听泉  时间:2019-01-17 21:57:24


楼主:鼎湖听泉  时间:2019-01-17 21:57:24


楼主:鼎湖听泉  时间:2019-01-17 21:57:24
诗人

穿越大半个唐朝来睡你

你的风骚

引领了长久的文学高潮


朝朝代代
楼主:鼎湖听泉  时间:2019-01-17 21:57:24
文学高潮
楼主:鼎湖听泉  时间:2019-01-17 21:57:24
黑云压城城欲摧
楼主:鼎湖听泉  时间:2019-01-17 21:57:24
0
楼主:鼎湖听泉  时间:2019-01-17 21:57:24
第34篇 杜牧:何以“赢得青楼薄幸名”(八)


总之,那个春天是属于出名趁早的小杜的(至少比起有点倒霉的大器晚成的曹松来说好运得多)。正如某些史料所显示的,那一年“他正月参加考试,二月登第,闰三月又应制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以第四等及第,随即授官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那时才26岁的小杜不用像韩愈同学那样苦等官职,一进士及第就“连中三元”,果然是世家子弟,有背景的人就是不同,比其他人少奋斗了几年,起点不同效果就不大一样。也一扫了宰相祖父去世后的颓势,有了中兴迹象。



所以,那一年新科进士曲江游,是小杜最春风得意的时候。那时候正是长安新枝吐绿惠风和畅的美妙季节,正如韩愈诗曰“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正是“曲江水满花千树”之时,当然是游人如织摩肩接踵,踏青赏花的红男绿女客似云来。



这时的新科进士们兴致勃勃趾高气扬地鱼贯而入,踏青寻春来了,那时候漫山遍野的景物都成了一首首美妙的唐诗,怒放着诗意的花朵。



此时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杜牧,少年英俊、风度翩翩,顾盼自雄,一颦一笑之间可谓是才情万种,倾国倾城。看够了春花,进士们便兴高采烈地去访问曲江寺院,以便让那里的高僧点拨一下前程,刚刚下马,正好碰见一位正襟打坐的僧人,于是立马攀谈起来,展开了一些禅意甚浓的哲理对话。



“高僧好,你可知道我是谁吗?”得意忘形的的小杜毫不客气地对高僧说。



小杜以为以他当时的文名(至少一篇《阿房宫赋》就让他成为了当时太学生的偶像,超级巨星也,风靡一时),一定是“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款式,谁知高僧却肯定地摇了摇头。



“敢问施主尊姓大名?”高僧问道。



“小生免贵姓杜,叫杜牧,想必高僧听说过《阿房宫赋》吧?那就是小生我的小文。”杜牧得意忘形地答道。



原以为报上了大名鼎鼎的杜牧一名,老僧就会像小粉丝见到大明星一样两眼放电要签名(想起了国内某个著名相声演员过深圳关口问关员知道他是谁的事,居然人家小姑娘关员居然不知他是谁,令人忍俊不禁也),谁知这位高僧却四大皆空地表示不知道,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大彻大悟样,见惯了世间悲苦的高僧,早已练就了百毒不侵、不嗔不喜的境界,木然应对世间变化,富贵如浮云也。



原本兴高采烈的小杜立马怅然若失,于是境由心生现场赋诗一首:“家住城南杜曲旁,两枝仙桂一时芳。老僧都未知名姓,始觉空门气味长。”吟诵了自己这首充满自嘲意味的诗,倒感觉自己也成了禅师般地悟道了的样子,因为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匆匆过客,此中的姓名都可以忽略不计,缺谁地球都不曾停转一秒,何况区区一个唐朝新科进士,唯有苦笑而过。
楼主:鼎湖听泉  时间:2019-01-17 21:57:24


楼主:鼎湖听泉  时间:2019-01-17 21:57:24
作者:东坡竹林 时间:2015-08-05 11:04:16
看得出来楼主是个博学之士
----------------------------------------------------
兄弟见笑,不敢当,闲时玩点文字游戏罢了。
楼主:鼎湖听泉  时间:2019-01-17 21:57:24


楼主:鼎湖听泉  时间:2019-01-17 21:57:24


楼主:鼎湖听泉  时间:2019-01-17 21:57:24
始觉空门气味长。
楼主:鼎湖听泉  时间:2019-01-17 21:57:24
惊满座
楼主:鼎湖听泉  时间:2019-01-17 21:57:24
附 《张好好诗并序》:
牧太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中。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后二岁,为沈著作述师,以双鬟纳之。后二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翠茁凤生尾,丹叶莲含跗。高阁倚天半,章江联碧虚。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吴娃起引赞,低回映长裾。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盼盼乍垂袖,一声雏凤呼。繁弦迸关纽,塞管裂圆芦。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主公再三叹,谓言天下殊。赠之天马锦,副以水犀梳。龙沙看秋浪,明月游东湖。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旌旆忽东下,笙歌随舳舻。霜凋谢楼树,沙暖句溪蒲。身外任尘土,樽前极欢娱。飘然集仙客,讽赋欺相如。聘之碧瑶佩,载以紫云车。洞闭水声远,月高蟾影孤。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洛城重相见,婥婥为当垆。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门馆恸哭后,水云秋景初。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

楼主:鼎湖听泉

字数:31666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5-06-12 19:40:00

更新时间:2019-01-17 21:57:24

评论数:1222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