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大学》学习理解贴

《大学》学习理解贴

楼主:ziyoucaomin  时间:2018-12-10 23:14:34
《大学》学习理解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理解】

“大学”者,大学问也,即今人所谓之哲学也。哲学之理即大学问,统领诸门科学之理。大学问之道理,在于明明德,在于亲民,在于止于至善。此中国古人思想智慧之独识也。大学问本来包罗万象,天地人三才无不包含大学问,而明明德、亲民,此独为人文,并非包罗万象,却言大学问在于人文,此为何道理耶?盖因人为万物之灵,人不善则万物必不善,人类善则万物善。

善人类即可善万物,此大学问之要也。如何善人类?无他,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耳。

何为“明德”?明,日月也。白天日明,晚上月明,天地因日月而周日光明。光明,即无阴谋诡计之谓也,俗语曰“明人不做暗事”。天地光明,则人类祥和;人类光明,则万物祥和。此“明德”之谓耳。古人常说“光明正大”,是“明德”也。

何谓“亲民”?“民”与“官”相对而言。亲民,站在人民百姓的立场上,勿与官勾搭成奸,此之谓也。站在人民百姓的立场上,则无须,亦无可能不光明正大;站在官的立场上与民争利,则必然耍阴谋诡计,不可能光明正大。其道理不难理解。

何谓“止于至善”?先“明明德”,然后才可能“亲民”,站在人民百姓的立场上。先站在人民百姓的立场上,然后才可能“止于至善”。一个人,他懂得了“大学之道”,才会站在人民百姓的立场上。这是前提。有了这个前提当然还不够,还需要明白如何“止于至善”。俗话说,过犹不及。虽然你有一颗为人民服务之心,这还不够,还需要知道不要把事情做过头。要知道如何不把事情做过头,这当然是一个无比巨大的难题,不可能一言尽之。在这里,原文只能到此为止。只能是提醒人们需要时时刻刻注意不要把事情做过头而已。
楼主:ziyoucaomin  时间:2018-12-10 23:14:34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一个人,他有了一颗为人民服务之心,然后他一门心思为人民服务。但是,如果他智慧不够,还是会好心办了坏事的。要提高自己的智慧,需要明白上文说的一些道理。

首先需要明白,做任何好事都要有一个度,适可而止,这是哲学常识。如果你拼命地无休止地做好事,没完美了,也无停顿,这肯定是不行的。要知道有“止”方有“定”的道理。有止才有定,有定才有静,有静才有安;有安,人们才可能深谋远虑;有深谋远虑,人民百姓才会有所获得。

就拿改革来说,改革当然是变,变则不定,不定则人们无法深谋远虑,这是基本的哲学常识,无需多言的。所以,改革补可以无休无止,否则人民百姓必然长期不得安心,无法做长远打算。无法做长远打算,责什么乱子都会层出不穷。这应该是哲学常识的吧?!
楼主:ziyoucaomin  时间:2018-12-10 23:14:34
做任何事情都不可以不停地做,要有所停止,这是一段话告诉我们的大道理。“知止而后有定”,意思是说,你要知道事物在运动变化的时候是没有定数的,这是哲学常识。即使是做“亲民”这样的大善事,那也是要适可而止的,不可以无休无止不停地做,拼命地做,否则人民百姓就会没有一个稳定的预期。做其它的事情当然也是这样的道理。
楼主:ziyoucaomin  时间:2018-12-10 23:14:34
一个社会,让人民百姓有一个稳定的预期是最为重要的,比你不停地为他们做事更加重要。人民百姓有一个稳定的预期,他们才会安心。有安心,他们才可能做长远打算,否则他们无法做长远打算的,这是简单的哲学道理。就好比又一个好心人不停地为你做事,无休无止地做,那么你反而不知道会出什么结果,因为主动权掌握在你手里而不是他手里。那么他就会不安心,他变成了你支配的小狗,他无法做自己的任何打算。
楼主:ziyoucaomin  时间:2018-12-10 23:14:34
这段话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个道理。于是这个道理就演绎出前面的主张,那就是“止于至善”。就是说,做善事要适可而止,这叫做止于至善。
楼主:ziyoucaomin  时间:2018-12-10 23:14:34
其实“止于至善”反映的是道家思想,只是儒家思想家认可道家思想而已。就是无为而治的意思。儒家思想的主张是:统治阶级要么不要做事(道家思想),要做事则应该适可而止(还是道家思想),并且还强调必须站在人民百姓的立场上做事(儒家思想的主张)。
楼主:ziyoucaomin  时间:2018-12-10 23:14:34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这段话分为两句。前面一句说的是“大学之道”,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三个主张。后面一句是阐述前面主张的哲学依据,即主张依据的哲学道理,这句话是一个连续逻辑推理过程。意思是,要让百姓有所获得,应该让百姓有一颗安定的心;要让百姓有一颗安定的心,那么你为他们做事应该适可而止。
楼主:ziyoucaomin  时间:2018-12-10 23:14:34
好比你教你的徒弟或儿女做事,正确的办法是:你首先让他自己思想事情该怎么做,把打算说给你听,你给他指出错误指出,肯定其正确之处;然后让他自己去做,在做的过程中某环节他确实不会做,这个时候你替他做一下,然后让他自己接着做。这就叫做“止于至善”。不可以全程你替他做。这又称为“适可而止”。
楼主:ziyoucaomin  时间:2018-12-10 23:14:34
如果你什么事情都替他做了,他自己就永远没有自己的主见,因为他没有“定”,没有“静”,没有“安”,于是就没有“虑”。
楼主:ziyoucaomin  时间:2018-12-10 23:14:34
你让他自己做事,他才会产生谋虑,他才可能学会做事,他才“能得”(有收获)。
楼主:ziyoucaomin  时间:2018-12-10 23:14:34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事物都有本与末的关系,有先与后的关系(即因与果的关系)。要搞清楚本与末,因与果的关系,这样才能进行逻辑推理,得知事情该怎么做。这就接近了大道。
楼主:ziyoucaomin  时间:2018-12-10 23:14:34
有止才有定,有定才有静,有静才有安,有安才有虑,有虑才有得。这是一串因果关系。用这串因果关系推导出,即便是为人民群众服务,那也是要适可而止的。
楼主:ziyoucaomin  时间:2018-12-10 23:14:34
【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理解】

前面说的是个人要“明明德”,即懂得光明正大,亲民和止于至善的道理。这段说的是一个人如何把“明明德”推广到全社会。要推广“明明德”,儒家思想认为,正确的做法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修身,再齐家,再治国,再平天下,这是先后顺序,他们互为因果关系。要懂得这个因果关系的链条。下面接着再阐述如何修身的问题,那就是: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然后整理一下逻辑关系: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那就是:格物,至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逻辑链条,只能一环一环相扣,不要指望跳跃。
楼主:ziyoucaomin  时间:2018-12-10 23:14:34
格物,顾名思义,把不同的物品分别开来,放进一个一个格子里的意思。在这里引申为把各种事物的概念搞清楚,不要混淆不同的概念。

逻辑学告诉我们,概念,判断和推理,这是逻辑推理的三个环节,环环相扣。首先要把相关的概念搞清楚,定义下来,这就叫做“格物”。然后才可能作出判断和推理。这是逻辑学的基本常识。
楼主:ziyoucaomin  时间:2018-12-10 23:14:34
先“格物”,然后才可能“至知”。这是逻辑关系,哲学常识。
楼主:ziyoucaomin  时间:2018-12-10 23:14:34
这是“格物至知”,还有“诚意正心”。

一个人有诚意,这首先需要他明白是非,懂得事理。糊涂人不存在诚意不诚意的问题。所以,格物至知为诚意正心的先决条件。懂得了事理,则产生了是不是诚意的问题。

所谓“诚意”,就是真心做事的意愿,不忽悠人、不马虎应付的态度。

所谓“正心”,就是采取最好的办法做事的意思。你可能确实是诚意做事的态度,但是你可能不能“正心”,就是你不知道怎么做才是最好的办法。这才叫做“心不正”。大家很容易误解“正心”的意思,因为大家不明白“正”字的意思。正,就是连通两个地方最便捷的道路。你从一个地方出发想达到另一个地方,可能有多条路供你选择,其中有些根本就不通往目的地,有的虽然通往目的地,但是并不是最便捷的道路。只有一天是最便捷的通路,这条路,古人称之为“正”路。
楼主:ziyoucaomin  时间:2018-12-10 23:14:34
下围棋的人应该明白“正”字真正的意思。因为围棋有“正解”这个概念。什么是“正解”呢,就是你只有一个落子选择被称为“正解”,其它还有很多选择,可都不是最优的选择。
楼主:ziyoucaomin  时间:2018-12-10 23:14:34
“正”字,古人造字的时候就是指的这个意思。
楼主:ziyoucaomin  时间:2018-12-10 23:14:34
“正心”,把心摆正,这样说当然也没错,但是这跟没说一样。既然已经“诚意”了,还正哪门子心呢。所以,“正心”不是把心摆正的意思,也不是把心摆在中间的意思。因为“忠心”才是这个意思。正心,就是把心摆在最合适的位置的意思。
楼主:ziyoucaomin  时间:2018-12-10 23:14:34
你已经有了把事情做好的意愿了,这该不够,然后还需要明白怎么做是最合适的。也就是前面说的“止于至善”。做事要止于至善,过犹不及。

楼主:ziyoucaomin

字数:3476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8-12-10 21:43:27

更新时间:2018-12-10 23:14:34

评论数:2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