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安史之乱扩大化和延长化的最大罪人是谁?

安史之乱扩大化和延长化的最大罪人是谁?

楼主:好年华  时间:2020-11-18 18:29:35
现在许多评论都指责唐玄宗或唐肃宗,我认为有失公允,也有违史实。

在叛乱开始初期,东都洛阳陷落以前,唐政府的应对还算是正常合理的,没有犯什么大错。如能保住洛阳,将叛军拒于虎牢关之外,不出数月,随着各地勤王部队的汇集,叛军的形势将急转直下,很快分崩离析,带部队反正的头目会越来越多,甚至还会有人设法砍下安禄山的头来向唐朝献功。这样安史之乱完全有可能在半年之内平定,影响区域也不大,对唐朝历史和中国历史而言,只是一个小插曲而已。

洛阳一失,唐王朝才开始乱了方寸。因为不仅叛军逼近长安,形势更危险,而且洛阳本身就是一座非常重要的都城,武周时代还做了十几年正式首都,许多高官贵族都有私产在洛阳。洛阳陷落令他们损失巨大,也势必各种怨言和流言四起,严重影响唐中央政府的决策。所以,洛阳的失守才是一个最关键的转折。

那么洛阳是否一定守不住呢?当然不是。

叛乱开始不久,唐玄宗就派封常清到东都洛阳主持军务,招兵买马。到叛军杀来之时,已招得新兵六万人。如果封常清只是命令这六万人凭险据守虎牢关,抵挡住叛军是没有问题的。退一步说就算这些新兵战斗力很渣,不能长期抵挡,那至少抵挡个把月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在这过程中,唐王朝在关中和其他地方的援兵就会陆续赶到,此时当然就不再惧怕叛军破关了。

然而封常清却没有选择这个稳妥的办法,而是将六万新兵拉出去野外和叛军决战,这才招致惨败,继而虎牢关和洛阳都守不住,甚至陕县也放弃,和高仙芝一起退守潼关。

那么封常清为何选择野战而不是凭险据守呢?可能的原因有二:

其一,封常清应该对安禄山以前献媚杨贵妃和朝中权贵的事情也有所闻,从心底里瞧不起安禄山,认定他没什么真本事。然而,安禄山本人的军事水平也许有限,但他的手下的确还是有些很能打的将领,叛军的整体战斗素质和战斗经验也远非那些临时招募的新兵可比;

其二,更重要的是,封常清想抢平叛的头功。凭险据守,朝廷可以稳胜,损失也最小,但他封常清个人的功劳就不大了,尤其四方八面的勤王部队赶到以后。其时封常清刚刚升任安西节度使不久,正返回朝廷中央述职,就碰上安禄山叛乱,得到唐玄宗特别召见,询问平叛之策,并委以重任。他敏锐地感觉到,这是自己扬名立万,建不世奇功的绝好机会!!

就这样,封常清被自己的私心蒙蔽了应有的理智和责任,作出了完全错误的军事决策,葬送了短期平定叛乱的大好形势,他才是安史之乱扩大化和延长化的最大罪人!!

至于洛阳甚至长安陷落后,作为唐中央政府,无论谁当皇帝,自然只能急于先收复两京,否则怎么体现自己的合法性和重建统治秩序?所以后人对玄宗和肃宗的指责过甚,不仅有失公允,也是只就军事谈军事,完全不顾各种非军事的客观因素(政治,经济,社会等)制约下的书生之论。

同时,洛阳的意外失守也使唐朝中央(不仅是皇帝)对独当一面的武将更加失去信心(第一个对信心的打击当然来自安史之叛),更加怀疑和防范,才会在后面连续犯下诛杀大将,临阵易帅,强令出击和设置监军牵制等错误,一改安史叛乱之前的对武将的充分重用和高度授权。

这里也要说一说一个本来相当无聊或不值得讨论的问题,就是唐玄宗到底信不信任安禄山?

有些人,例如泪痕春雨等,花了上万字,啰里啰唆地讲了一堆玄宗是怎样的政治老手,连对自己的亲儿子都不信,怎么会信任安禄山之类的废话。

事实胜于雄辩,玄宗让安禄山一人做三个重镇的节度使,掌握了天下一半的精锐兵马,这不叫信任,什么才是信任??

这些人之所以这样咬文嚼字,是他们的脑子里,所谓“信任”只能是100%的绝对“信任”,他们不懂得现实中任何“信任”都只是相对的,程度不同而已。他们炮轰和嘲笑这种虚幻的绝对信任,以为显得自己很高明,其实正暴露了自己的浅薄无知。

这里换个词会更合适:将“信任”换成“放心”,玄宗对于安禄山,自然是比对其他武将更放心。

那么关键问题就是,玄宗为什么对安禄山更放心呢?

因为玄宗以前的所有政治对手,都是有文化的人,而安禄山竭力表现自己只是个大老粗。在玄宗看来,安禄山此人固然有各种缺点,但应该头脑简单,所追求的是明白的物质利益,至少是可以用金钱,美女和官位等摆平的,不会对自己构成大害,所以才放心让他掌握三个重镇的兵马。至于所谓和西部军头制衡云云,玄宗纵有此意也不是关键的因素,因为他完全可以不让安一人掌那么多兵,也可以实现制衡。

所以,论史不是说得越多越啰嗦,就越高明的,小心徒留笑柄。

楼主:好年华  时间:2020-11-18 18:29:35
欢迎发表意见!
楼主:好年华  时间:2020-11-18 18:29:35
@休闲欢乐2018 2019-06-09 11:12:03
看来将军的个人意思对战局的影响很大。
-----------------------------

冷兵器时代将领对战局的影响的确是很大的。越现代,影响越小。

影响现代战争战局的主要是军事科技,情报,后勤,组织能力和综合国力等等,这些都不是少数将领能左右的。
楼主:好年华  时间:2020-11-18 18:29:35
有些人,例如泪痕春雨等,花了上万字,啰里啰唆地讲了一堆玄宗是怎样的政治老手,连对自己的亲儿子都不信,怎么会信任安禄山之类的废话。

事实胜于雄辩,玄宗让安禄山一人做三个重镇的节度使,掌握了天下一半的精锐兵马,这不叫信任,什么才是信任??

这些人之所以这样咬文嚼字,是他们的脑子里,所谓“信任”只能是100%的绝对“信任”,他们不懂得现实中任何“信任”都只是相对的,程度不同而已。他们炮轰和嘲笑这种虚幻的绝对信任,以为显得自己很高明,其实正暴露了自己的浅薄无知。

这里换个词会更合适:将“信任”换成“放心”,玄宗对于安禄山,自然是比对其他武将更放心。

那么关键问题就是,玄宗为什么对安禄山更放心呢?

因为玄宗以前的所有政治对手,都是有文化的人,而安禄山竭力表现自己只是个大老粗。在玄宗看来,安禄山此人固然有各种缺点,但应该头脑简单,所追求的是明白的物质利益,至少是可以用金钱,美女和官位等摆平的,不会对自己构成大害,所以才放心让他掌握三个重镇的兵马。至于所谓和西部军头制衡云云,玄宗纵有此意也不是关键的因素,因为他完全可以不让安一人掌那么多兵,也可以实现制衡。

所以,论史不是说得越多越啰嗦,就越高明的,小心徒留笑柄。

打赏
楼主:好年华  时间:2020-11-18 18:29:35
看来没有太多人反对了?
楼主:好年华  时间:2020-11-18 18:29:35
那么洛阳是否一定守不住呢?当然不是。

叛乱开始不久,唐玄宗就派封常清到东都洛阳主持军务,招兵买马。到叛军杀来之时,已招得新兵六万人。如果封常清只是命令这六万人凭险据守虎牢关,抵挡住叛军是没有问题的。退一步说就算这些新兵战斗力很渣,不能长期抵挡,那至少抵挡个把月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在这过程中,唐王朝在关中和其他地方的援兵就会陆续赶到,此时当然就不再惧怕叛军破关了。

然而封常清却没有选择这个稳妥的办法,而是将六万新兵拉出去野外和叛军决战,这才招致惨败,继而虎牢关和洛阳都守不住,甚至陕县也放弃,和高仙芝一起退守潼关。

那么封常清为何选择野战而不是凭险据守呢?可能的原因有二:

其一,封常清应该对安禄山以前献媚杨贵妃和朝中权贵的事情也有所闻,从心底里瞧不起安禄山,认定他没什么真本事。然而,安禄山本人的军事水平也许有限,但他的手下的确还是有些很能打的将领,叛军的整体战斗素质和战斗经验也远非那些临时招募的新兵可比;

其二,更重要的是,封常清想抢平叛的头功。凭险据守,朝廷可以稳胜,损失也最小,但他封常清个人的功劳就不大了,尤其四方八面的勤王部队赶到以后。其时封常清刚刚升任安西节度使不久,正返回朝廷中央述职,就碰上安禄山叛乱,得到唐玄宗特别召见,询问平叛之策,并委以重任。他敏锐地感觉到,这是自己扬名立万,建不世奇功的绝好机会!!

就这样,封常清被自己的私心蒙蔽了应有的理智和责任,作出了完全错误的军事决策,葬送了短期平定叛乱的大好形势,他才是安史之乱扩大化和延长化的最大罪人!!

楼主:好年华

字数:3028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06-09 09:01:00

更新时间:2020-11-18 18:29:35

评论数: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