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聊斋》这部书

《聊斋》这部书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21-03-04 08:17:51
《聊斋》好像被认为是说鬼故事的书,但是蒲松龄先生他自称异史氏,并把此书原稿视为传家之宝,遗命长子长孙代代相传,虽历经灾难,到现在还有最后半部留存,最后由后人捐到故乡博物馆永保,由传家宝升级到国家文物了。

原手稿是珍贵文物,只有半部了。而历年各地众多印本,自然也是文化瑰宝,见者多能获益身心。



《聊斋》第一篇是一个考城隍的故事。阎王请来十多位主考官,又派办事员去请来两名考生,相当于当今的招收公

务员的考试吧。一名考生宋先生写的作文里有警句云“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十几位主考都很欣赏,他就考取了河南某地的城隍。只是他提出,家有老母没人奉养,请求等她寿终之后再来供职。阎王查出他妈妈还有九年阳寿,考官中的关帝提出给他九年假期,先让另一考生代理,到时候再让他来上任。后来真的九年后老母仙逝,宋先生才离开尘世,到河南上任去了。

宋先生考取阴间的公务员,凭的是警句“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这条原则,大概在阳间也曾流行多年,所以古书上就有“论心不论迹”的说法。有心孝父母,但是家贫,只能有粗茶淡饭供养,无害于他是孝子。在家里是这样,出仕做官也是差不多。这是一个道德问题。而赏罚却不是道德而是制度法律的问题了。      所谓有心为善,就是带有功利心为邀赏而去做善事,如果能“不赏”就可以减少这种今日所谓的“政绩工程”了。   这是当年宋先生和各位考官的想法,想来也是蒲松龄老先生的想法吧。   、

曾有报载“(全国)百强县17个是国贫县”(前几年了)。那些国贫县的上级地方领导人,往往把“进入百强县”作为考核指标,而已经列入百强县的县里的负责人则又把“进位争先”(从第九十位升到八十八之类)作为自己的任务指针。如果真正努力去做,也许符合所说“有心为善”;但是有的地方所做,还比这个等而下之,他们出钱(公款)去评比百强县的“研究所”“论坛”发表,说鬼故事署名文章,说自己的“善”“政绩‘’怎样怎样好(付费几千几万不等)。这种行为(研究所方面和县官方面)已经接近于“有心为恶”了。无论是阳世或是阴间,都不能列入“不罚”的范围了吧。

而近世所谓的“政绩工程”,其实不就是当年宋先生考城隍时所说的“有心为善”,即使这些政绩是真的,不是虚假的,按他的意见,也应当不赏才是。
所以说,《聊斋》这部书说的鬼故事,实在是人故事!





异史氏曰的秀才入闱
《聊斋志异》有一则《王子安》,最后“异史氏曰”有一段著名的“秀才入闱,有七似焉”,曾被广泛引用,认为是对“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生动写照,深刻批判甚至血泪控诉。    今年暑假(现在说,是某年暑假了),见一北京考生及其全家,在面对考前“模拟”,选设志愿(北京是先选志愿后考试的),应考,等分数,分数出来后猜所报学校录取线,第一志愿不取后等平行志愿,平行志愿落空后选补录学校还是选复读或是另谋出国就读等等时的各种动态,应当也有“七似”甚至还有“八似”“九似”的,只是没有异史氏来刻画描写吧。而且,当年异史氏写的只是应试秀才一个人的表现,今天异史氏可写的不但是考生,还可以旁及父母、老师等等诸人,或许可以写得更生动、更深刻的。   《聊斋》原书中的这一节,   “秀才入闱,有七似焉:初入时,白足提篮,似丐。唱名时,官呵吏骂,似囚。其归号舍也,孔孔伸头,房房露脚,似秋末之冷蜂。其出场也,神情惝怳,天地异色,似出笼之病鸟。迨望报也,草木皆惊,梦想亦幻。时作一得志想,则顷刻而楼阁俱成;作一失志想,则瞬息而骸骨已朽。此际行坐难安,则似被絷之猱。忽然飞骑传人,报条无我,此时神色猝变,嗒然若死,则似饵毒之蝇,弄之亦不觉也。初失志,心灰意败,大骂司衡无目,笔墨无灵,势必举案头物而尽炬之;炬之不已,而碎踏之;踏之不已,而投之浊流。以此披发入山,面向石壁;再有以‘且夫’‘尝谓’之文进我者,定当操戈逐之。无何,日渐远,气渐平,技又渐痒;遂似破卵之鸠,只得衔木营巢,从新另抱矣。如此情况,当局者痛哭欲死;而自旁观者视之,其可笑孰甚焉。

蒲松龄这七似中的某几条,借过来形容今日之考生及其家长、老师,应当也是可以的吧。



《聊斋》中这一篇,本来就是讲的人故事 。 今天的人故事   ,竟和当年的人故事如此地相似!






异史氏曰,是《聊斋志异》一篇篇篇末,蒲先生所写附言。或相当于今人所常见的“编者按”一类。 以下这条 是《伍秋月》篇后的异史氏曰。“余欲上言定律,凡杀公役者,罪减平人三等。盖此辈无有不可杀者也。故能诛锄蠹役者,即为循良,即稍苛之不可谓虐。况冥中原无定法,倘有恶人刀锯鼎镬,不以为酷者,人心之所快即为冥王之所善也。岂罪至冥追,遂可幸而逃哉!”   《伍秋月》篇中,说的就是一位见义勇为的壮士,连杀几名冥中的公役,而遭冥中缉捕,但仍安返人间的故事。这段异史氏曰,就是说明其中道理,并希望人间立法者执法者也应体会冥wang这种虽无定法,但能善体人心的原则和实践。人心之所快即为冥王之所善也。冥王这一点,真是该让人王学习学习呀!




《聊斎》里的《胡四娘》一篇,又不是说的狐狸或鬼神,是写的人间故事。

程生和胡四娘结婚后,因自己家贫不受胡家诸姐兄等善待(受轻视和鄙视)。那天胡家三郎办喜事,大宴宾客,也不叫胡四娘(那时程生外出应考等,不在家几年了)参加。   就在这一天,程生派来投递家书的人到了。众人得知程生考上进士,派到翰林院任庶吉士了。于是连忙派人去请胡四娘,还怕她不来。胡四娘来了,立刻成了喜宴大厅里的中心人物,《聊斎》行文至此,有一绝妙警句“耳有听,听四娘,目有视,视四娘,口有道,道四娘也。”      现在可以生二胎,即使再多生一个,除非是双生龙凤胎,也不容易有四娘了。而且贫家子弟一夜之间考中当高官也不现实得很。胡四娘和程生都是过去的人,但是这句话里若把四娘二字换成一人二字,“耳有听,听一人,目有视,视一人,口有道,道一人也。”这种情况还可能是人们熟知的见惯的吧(而且不止是一个大人家喜宴的中心人物,更有甚者,还有街头有画,画一人,电视有播,播一人……的情况也是有的)。     即使是从写作技巧方面来说,《聊斋》也是真正的瑰宝!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21-03-04 08:17:51
美女妖狐为一面目模糊的男主角鞠躬尽瘁投怀送抱,感觉整本聊斋就是为了安慰找不到老婆的屌丝(公)写的,就和当代的金庸一个调调,不过金庸可能又比蒲松龄更狡猾一些,毕竟受了西方影响的现代人,知道怎么做表面功夫。   思想猥琐的小说,文字再好,再怎么煽情,读起来也让人心生厌憎

---------------------------------

这是从文末推荐的一个帖子中看到的一个回复,这就和我这个帖子观点不同,角度不同了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21-03-04 08:17:51
所引《聊斋》原文听读是很难!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21-03-04 08:17:51
街头有画,画一人,电视有播,播一人……的情形见过吗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21-03-04 08:17:51
微信上为了一位失踪的女士,谈了十多天,才刚有一点点水落石出真相大白的样子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21-03-04 08:17:51
平安经初出版时,也曾“耳有听,听平安,目有视,视平安,口有道,道平安也。”

楼主:毕明迩

字数:2766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20-07-15 23:41:54

更新时间:2021-03-04 08:17:51

评论数:1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