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学“佛”真的能不“迷”吗?

学“佛”真的能不“迷”吗?

楼主:无为VB  时间:2021-04-02 06:01:53
@静默一 2016-03-15 11:30:57
只有泥淖中才能蕴育出智慧之莲。
-----------------------------


大丈夫当

顶天立地,

一身正气。

生死度外,

独立不倚。

不辞艰辛,

淡泊名利。

锄强扶弱,

除魔卫道。

去如来时,

一者无心。

不忧不乐,

返朴归真。

有气魄,赞一个!
楼主:无为VB  时间:2021-04-02 06:01:53

佛法是善法,善人学善法,善有善报。

楼主:无为VB  时间:2021-04-02 06:01:53
学佛法,如果得不到家人的支持是属于业障重,缘分未到吗?谢谢!

楼主:无为VB  时间:2021-04-02 06:01:53
@静默一 2016-03-15 11:06:06 评论
按顺序来,幕佛境而习佛经、修佛法,然多与佛境天壤之别,遥遥无期,唯受尽沉沦之苦,了尽尘缘,自能放下功名,了然生死,幡然醒悟。
------------------------------
有道理:幕佛境而习佛经、修佛法。但是为什么要说与佛境天壤之别,而且是遥遥无期呢?学佛后会感觉会不一样吗?佛经佛法和佛境是两回事吗?佛法可以学,佛境是学不来的吗?佛境要经过沉沦之苦后才能领悟的吗?看来明心见性真的是不容易达到的。对吗?

楼主:无为VB  时间:2021-04-02 06:01:53
@静默一 自然规律先搞懂,酸甜苦辣要尝遍,九九八十一不缺课,从春夏秋冬、阴阳五行、周易、黄帝内经、通玄经入手,才知何为自然之道,至于逆数仙佛之道先放下,不要只为了什么加持直接啃大的。
-----------------
用心良苦,谢谢!或许每个人的因缘不一样,《道德经》: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佛说:放下、放下、再放下,彻底放下离佛道还远吗?本性中具足一切。有时候有的人太聪明容易自信,自信了容易执着,执着的人反而不容易放下,还不如简单点容易学佛。我就觉得学佛信佛是第一位的,佛说空,佛是不会骗人的,所以你信佛说缘起性空不就可以了吗?当然修行是一辈子的事,然后根据机缘一点一点的去掉迷茫。这是我学佛的感知,不知我的学佛途径有没有问题?谢谢!


楼主:无为VB  时间:2021-04-02 06:01:53
@wlhdwlhd 2016-03-14 23:06:11
闻法是有次第的,就像你上学,小学,中学。。。等等。一上来就给你讲量子物理,量子泡沫,多重宇宙,概率波~结果就是你现在这样。佛陀讲法也是有次第的,学佛也是该如此,而且重点是落实。
-----------------------------
学佛法首先要学世间法,然后再学出世法,这就是次第吗?

楼主:无为VB  时间:2021-04-02 06:01:53
迈向生命的圆满(2012年慧律法师新春开示)
大悟见性的那一天,那一刻,那一剎那,
我见到了生命的永恒与圆满。
从此心中的喜悦与安详充满了身心,
它是如此的清净与平等 无相与解脱 无求与无住 无诤与寂静。
在圆满的心性中,时空完全静止,宇宙和世界,并不存在。
了悟了 五蕴即空不可得,即如来藏妙真如性,
六入即空不可得,即如来藏妙真如性,
十二处即空不可得,即如来藏妙真如性,
十八界即空不可得,即如来藏妙真如性,
七大尽不可得,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
身心即空,无我无我所,就在此时此刻呈现出第一义大空,完整无瑕的真实生命。
它不是色身,因为色身体空如幻,不是识心分别,因为识心分别是依他起,空无自性。
最原始又最完美的真实觉性,它不是相,而是毕竟无相。
空相中,它没有语言,我无法形容它。
空相中,它没有观念,因为不存在能所。
空相中,它没有妄想,超越一切想象。
空相中,它没有委屈,也从不哭泣,只是事来不着。
内心深处只有微笑,而心灵却又是一片祥和。
在大悟见性的世界里,不需要语言,也不需要文字,更不会落入观念,也从不起妄想,
身心世界本来就空,皆不存在,一切皆是假名,万法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虽是假名,但灵觉真心亘古长存,没有新旧,亦无增减,它只是存在,无法触摸。
当我正想告诉你的时候,却无从启口。当我想去描绘它时,它没有颜色与形状,无从细诉。
用人类拙劣的语言,教我如何去说明真心无相的圆满生命?
它不是明也不是暗,它不是动也不是静,它无形相,亦无来去,更没有任何动作。
它不是物,亦不倚一物,但却又是如此清清楚楚,时时呈现眼前。
空灵无思,动念即乖,拟议皆非,真的无下手处,但处处是。
不预设立场,不期盼未来,不落入观念,心中不计较不比较,
只是事来随缘不着,不强分别,不起心,不动念,大道觉性立刻显现。
真心求不得,取不得,也舍不得,
它是如此的完整,它是如此的圆满,它是如此的纯洁,它是如此的自然,它从不做作。
当你破除一切假相,不再被名称所困扰的同时,心性等如虚空,
那就是圆满清净自性,歇即菩提,当下即是。
若大悟见性,一切时空,当下入无为安详涅盘处,自在与解脱,不再贪着,也没有任何渴望。
食衣住只是随缘,心中无比的知足,秒秒安详。
行坐卧无非道场,站立与睡眠皆与道相应,尽是真如。
当生命悟性达到最完美和圆满时,心中什么事都没发生过,因为了悟了 缘生即是无生。
菩提涅盘圆满自性现前时,真心无妄,无妄之真心如日当空,照尽山河大地,无所分别。
当圆满觉性显露时,不必坐禅,禅即是心。
不必诵经,经即是心。亦不求解脱,本自无缚故。
诸法本空,没有能所,但有能所,具是戏论。
是故圣心无求,品格高超。
当大悟见性时,一切生、住、异、灭皆在一时,十方三世尽在一念。
一切有为皆是真如无为,无为处即是佛行处,即是生命圆满处。
不可立一个真谛,不可立一个俗谛,不可立一个中谛,一切法不立,尽是真如故。
不修观,不修止,圣谛亦不为。
万法本自空寂故,有即是无,无即是有,不可说有,也不可说无,连不可说亦不可说。
圆满清净自性,它只是存在,但却道它不得。
因为诸法本空,万法如幻,本无来去生灭增减,身心非我,
诸法如幻、如梦、如露、如电、如泡、如影,是故不再执着。
外不缘尘,内不循根,不落分别,识心不生,万事只是随缘,生命自然圆满。
大悟见性则万法一如,[ 如 ] 之一字,众妙之门。
[ 如 ] 则不可说,不可说,不可思,不可议,
无有形状,超越数量,能所不二,无求亦无住,即是生命圆满处。
心中不着,亦无所惧,不刻意作观,不必灭相,心中自然无相。
不落能所,了一切法无我,心中无滞,无法不通,是生命圆满行。
佛性即是觉性,是人类生命的终极圆满,也是生命的终极完美,
从完美中取出完美,剩下的依然完美。
若大悟见性,五蕴当下尽是完美、
六入当下尽是圆满、
十二处当下无非究竟
十八界当下绝待纯真
七大当下即如来藏第一义大空
周遍法界,纯一圆觉,无法不圆。
生命的圆满,就在当下,
无一时不圆满,无一刻不圆满,无一处不圆满,无一法不圆满,因为它本自具足圆满。
真理只是被发现,并不能创造。发现人生宇宙究竟真理即是佛,佛即是众生心。
唯佛唯心并无增减,法界如是,法尔如是,法法如是,尽是圆满。
身心休歇处,即是生命圆满处。
生命一旦达到了究竟圆满,般若妙智便时时刻刻出现心中,
如涌泉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如果有人请示师父说:
[ 敢问上人,如何修行才能入于圆满?]
答:
[ 开口问的那个人,正在问问题的那一刻,即是生命圆满处。]
悟否 ?
楼主:无为VB  时间:2021-04-02 06:01:53
@云中闻笛 2016-03-16 23:17:21
我不信宗教,但不反对宗教,相信宗教对人会有帮助。在一个物欲化的社会,宗教会给人精神上寄托。据说一些地方基督教传播相当快。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更对佛教有好感。佛教在大陆几乎中断了几十年,现在虽然香火旺了,但似乎信众多是祈福的多,与拜土地神也差不多。还有的人以办庙赚钱,离佛就更远了。佛教要发展,是否要更多研究现代人的生活与精神状态,学一学其他宗教传教的长处,让人有更多人生欢喜心,菩萨心。这是一个教外人的外行建议。
-----------------------------
谢谢你的回复、建议。--一个民族的思想解放了,才会有各种信仰,大家在解决温饱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生活的世界。宗教都被灌以爱和慈悲而存在,以自己不同的方式教化民众劝人为善。其实佛教看起来象宗教,一旦了解佛教实义的人就会明白佛教不同于其他宗教,佛教是一门科学学问(方便说),是一门离苦得乐究竟解脱的法门,是一门让众生从梦中醒来认识宇宙、人生真相的法门。佛教在人世间是以“众善奉行,诸恶莫作”来教大家行善积德,放下贪、嗔、痴,为大家为社会服务作贡献的法门。一个人学佛后才会懂得什么是受、什么是慈悲,什么是关怀。所以学佛的家庭是幸福快乐的,学佛的社会是和谐、文明、无争的社会,一个真正学佛的人是不会被名利地位、财、色、名、食、睡所迷惑。因为一个学佛的人不仅要对这一生负责,还要对生生世世负责,因为一个真正的学佛人是明白人的身体会消亡,而人的精神(本性)是不生不死永存的。所以一个学佛的人才有可能做到“不迷”。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学佛感知,谢谢你对佛教的认可,好人有好报,善人积善果。希望你多提建议。谢谢!


楼主:无为VB  时间:2021-04-02 06:01:53
@静默一 2016-03-15 11:06:06 评论
按顺序来,幕佛境而习佛经、修佛法,然多与佛境天壤之别,遥遥无期,唯受尽沉沦之苦,了尽尘缘,自能放下功名,了然生死,幡然醒悟。
------------------------------
有道理:幕佛境而习佛经、修佛法。但是为什么要说与佛境天壤之别,而且是遥遥无期呢?学佛后会感觉会不一样吗?佛经佛法和佛境是两回事吗?佛法可以学,佛境是学不来的吗?佛境要经过沉沦之苦后才能领悟的吗?看来明心见性真的是不容易达到的。对吗?

黑名单 | 举报 | 35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1)
静默一: 黑名单 举报 2016-03-17 07:30:50 评论
佛经人人可颂;佛法无边尽归佛,与其他无关;佛境纵妙待机缘,佛境未至半点无。佛境若至万般空,哪有天地慈悲情,出世心历尘俗事,顺其自然看风景。
楼主:无为VB  时间:2021-04-02 06:01:53
学佛法有时候和缘分福报有关,同样一句话,有的人看了就能理解,有的人你怎么说就是不明白,所以学佛法的人要有一定的福德、因缘、善根,这样学佛才能事半功倍。
--个人观点,只作交流。

楼主:无为VB  时间:2021-04-02 06:01:53
@清风拂柳丝 2016-03-17 16:25:08
我一直不认同所谓的大乘佛法
真的理解不了
-----------------------------
谢谢这位朋友的直言回复,我觉得一个修学佛法的人是没有必要去纠结大小乘的,如果你一定要纠结大小乘的话,没有大乘那来小乘。其实你不是理解不了什么是大乘,而是你没有理解什么是佛法?什么是佛?--个人观点,只是交流。

楼主:无为VB  时间:2021-04-02 06:01:53
@kkcolcol 2016-03-17 16:50:39
楼主问了许多问题,其实内心已有答案,何必再问呢?
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条条大路通罗马,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坚信然后笃行自然可以成就。就怕不信不行。
-----------------------------
开帖容易,守帖难。谢谢你的回复能够让这个帖子支撑下去。我提这些问题,只是想能让更多的人来交流、探讨。这些问题是我提的,并不代表我都知道答案,更不能证明我的答案都是正确的。我是上班族,没有上师,不认识任何祖师大德,也从不因为学佛而到寺庙化一分钱去烧香,即然学佛,我当然会通过交流探讨证明我学的对不对,我心中的答案是否正确。从你第一次回复我就觉得你对佛法的修行比我深,比我懂得多,可惜我还没来得及学,你就离开了。或许是我没这个福分吧。
你觉得:“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条条大路通罗马,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坚信然后笃行自然可以成就。就怕不信不行。”道理是这么说,那有这么容易,自己学,不学偏就不错了。比如对咒语,对感应加持,对禅定的把握,对中阴身的过度,对消灾避难死亡及进入他人梦境等那里有那么简单,所以要向你和楼上的那位@静默一 学习,谁都想遇事不迷、无碍,这可不是能想得来的,希望能得到你和大家的理解支持。
--生怕说错,个人观点,只是交流。

楼主:无为VB  时间:2021-04-02 06:01:53
为什么学佛?
学佛为善、为离苦、为解脱、为不迷?
为个人、为家庭、为社会、为众生?

楼主:无为VB  时间:2021-04-02 06:01:53

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如何从佛法来解答这一情况。

楼主:无为VB  时间:2021-04-02 06:01:53
@无为VB 47楼 2016-03-17 19:08:00
@kkcolcol 2016-03-17 16:50:39
楼主问了许多问题,其实内心已有答案,何必再问呢?
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条条大路通罗马,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坚信然后笃行自然可以成就。就怕不信不行。
-----------------------------
@kkcolcol 2016-03-18 03:59:44
开帖容易,守帖难。谢谢你的回复能够让这个帖子支撑下去。我提这些问题,只是想能让更多的人来交流、探讨。这些问题是我
—————————————————
前面看到你对佛法的理解,我是认可的,所以觉得坚持下去就行。
你提到-- 比如对咒语,对感应加持,对禅定的把握,对中阴身的过度,对消灾避难死亡及进入他人梦境等那里有那么简单
其中除了禅定之外,其它是自己无法控制的,都需要外部条件,所以不是学佛人追求的,因为很容易入魔。把握能把握的,比如禅定,其他的自然解决。
-----------------------------
谢谢理解、认可:谈到学佛,网上有些人因为缺少正见,学佛学出问题的人也是有的,太可惜了。佛法是修的,不是求的,求会求出问题来的。佛法是心法,心正是佛,心邪是魔,宁可千年不学佛,不可一朝着魔,所以学佛是不能心急的,有些人只想尽快明心见性,却不知佛法首先是善法,心善的人,具足一定的福德、因缘、善根的人更容易学佛。所以,行善积德,种福田,积福报,学佛才能事半功倍,善法善人学,善人学善法。
任何人学佛法之前要问自己一句话:“自己还贪吗?”贪什么?“财、色、名、食、睡”,得自己该得的,不该得的不要得,能够做到了,然后你就可以学佛了。你觉得呢?

楼主:无为VB  时间:2021-04-02 06:01:53
@羽_生 2016-03-18 13:00:00
佛陀是位智者,他所教导的是,凡人如何根除恶意,成就至善之道。成就者,在当世不再有恶意,未来不再生。
无常在佛法很重要,他的意义是非恒有,但是指什么非恒有呢,一两句话说不清。自己读阿含去吧。
至于其他,明心见性,咒语,什么的,俱是后世臆想,不用去理会,与佛陀无关。
不要相信什么八万八四千法门之类屁话,佛陀灭世两千五年来没有几人理解所做所说,所谓高僧不过是在佛教史的偶像而已。
佛......
-----------------------------
谢谢回复指导!继续请教:佛陀有智慧吗?佛陀的智慧有那些?佛陀的智慧比一般人多那些?佛陀的智慧是那里来的?佛陀的智慧凭什么让世人敬仰?佛陀的智慧一般人都能得到吗?佛陀的智慧和现代科学家比较谁更加作用大些?佛陀的智慧能知道世间万物吗?佛陀的智慧能知道过去未来吗?佛陀的智慧能进入别人的梦境吗?佛陀的智慧能上天堂下地狱吗?佛陀的智慧和神通有关吗?佛陀的智慧比耶稣多吗?如能解答万分感谢。

楼主:无为VB  时间:2021-04-02 06:01:53
(转)经常生气,是百病之源
从中医角度来看,生气至少有以下9大害处:
(1)伤脑。气愤之极,可使大脑思维突破常规活动,往往做出鲁莽或过举动反常行为,又形成对大脑中枢的恶劣刺激,气血上冲,还会导致脑溢血。
(2)伤神。生气时,由于心情不能平静,难以入睡,致使神志恍惚,无精打采。
(3)伤肤。经常生闷气,会让你颜面憔悴、双眼浮肿、皱纹多生。
(4)伤内分泌。生闷气,可致甲状腺功能亢进。
(5)伤心。气愤时,心跳加快,出现心慌、胸闷的异常表现,甚至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
(6)伤肺。生气时的人,呼吸急促,可致气逆、肺胀、气喘咳嗽,危害肺健康。
(7)伤肝。人处于气愤、愁闷状态时,可致肝气不畅、肝胆不和、肝部疼痛。
(8)伤肾。经常生气的人,可使肾气不畅,易致闭尿或尿失禁。
(9)伤胃。气懑之时,不思饮食,久之必致胃肠消化功能紊乱。(听一个老师说过,胃病,胃癌就是因为怨)
楼主:无为VB  时间:2021-04-02 06:01:53
善心:
一个80岁的婆婆来吃饭,问服务员,我只有2块钱,我想喝汤。因为老婆婆耳朵听不清楚,说话也不清楚,当时我能清楚的感受到老婆婆那种无奈的心情,老婆婆差点哭了,随后服务员端上一碗汤饭,婆婆看见里面有蛋,急忙说,我不要肉,我只有两块钱。服务员说,婆婆这个不要钱,慢慢吃……服务员姐姐好样的!
楼主:无为VB  时间:2021-04-02 06:01:53
@学与思9 60楼 2016-03-18 20:11:00
@kkcolcol 2016-03-14 14:02:14
……
道家有个提法更清晰,就是每个人都有识神和元神,我们现在每天思考,就是识神主事,元神别蒙蔽了,而元神主事,是不必思考就能明了一切。
-----------------------------
@kkcolcol 2016-03-19 05:41:33
上面这一句说到了佛道的根本。补充一点,不是“不必思考”,而是“摒除思考”。
—————————————————
是的,人都是由元神,识神,身体,三者合一的统一体,也可以叫性,心,身,三者一体。
能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儒释道等诸家学说的内涵,也都看清了。
圣人教人以元神为本,世人则沉迷于识神和身体。
-----------------------------
你说的是指:思维模式和现量模式。道家元神有点相似于人的灵魂,人的灵魂同样可以离开人的身体上天入地的运行。人的灵魂同样有“五通”,灵魂既然有他心通,当然可以“摒除思考”。但灵魂只是灵魂,不可同比本性(佛性)的。
你想想灵魂是有还是无?灵魂是可说的,可说的是什么?
--个人观点,只是交流。
楼主:无为VB  时间:2021-04-02 06:01:53
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所以,自强不息,还需厚德载物。
“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出自《朱子治家格言》。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中“五伦”关系,即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君臣有义、朋友有信。这是五伦大道,是人类存在的五种正常关系,出了这五种关系都是违背伦常的。
“伦常乖舛”中的“乖舛”就是违背、出格、偏离的意思,是否定了伦常,“立见消亡”就是马上就会遭祸(疾病、灾祸、夭折)。
二、中华传统文化讲的是道德,首重德行的修养,道是自然规律,德是按自然规律做事,这样的人是有德行的人,就是按四维五常八德做事,所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义、礼、智、信。”人的德行要同他所在的地位(社会、团体、家庭等等)相配,否则也会招至灾祸。
三、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为善不昌,乃其自身或祖上前有余殃,殃尽定昌;为恶不殃,乃其自身或祖上前有余昌,昌尽定殃。
四、 百善孝为先。

楼主:无为VB

字数:257320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6-03-14 20:53:00

更新时间:2021-04-02 06:01:53

评论数:2091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