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散文习作---请指导(真心)

散文习作---请指导(真心)

楼主:春秋分  时间:2019-07-04 15:20:36
想写散文,自从听说内事不明问度娘,就先百度。百度之后,很是茫然。
百度曰: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
这三者,分开我都能理解,而放到一起,就象是把字母和拼音放到一起,乱七八糟。
只能认为,好好学习就理解了。好好思考之后,理解了。
散文,在广义而论,所有不成系统的都是散文。
狭义的,以广泛而论,且有主题的是为散文。
窃认为,读过的好散文有《背影》等。有很多,但记不起来名字。
楼主:春秋分  时间:2019-07-04 15:20:36
先八卦一下。
楼主:春秋分  时间:2019-07-04 15:20:36
山之魂
喜欢看武侠小说,尤其是金庸的书。这些书都已经看过很多遍了。
这些书中对山的描述很是不少,尤其是对五岳和佛、道两教所在的其它名山,更是不吝笔墨,把各座山的特点描述的淋漓尽致。我在看书时不禁油然产生去游览一番的想法。
人们自古就认为所有的山具备一些共同的品质,这些品质是人们所向往的。因此有“仁者乐山,智者爱水”的说法。
对于山,金庸在《神雕侠侣》中诠释的很清楚-----
“他是故示以虚,以无胜有。你......不必理外力从何方而来。你瞧这山峰。”说着一指西南的小峰,续道:“他自屹立,千古如是。大风从西来,暴雨自东至,这山峰既不退让,也不故意和之挺撞。””
山对外来的侵扰所显示的这种不卑不亢的品质,体现着一种自信。
这种自信是因于山凝实而厚重!
高山仰止,那就是"艮"!
楼主:春秋分  时间:2019-07-04 15:20:36
水之魄
人每天都要用到水。水还是生物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现在科学家为了证实地球以外有生命,正满宇宙的找水呢。
水是至善至柔之物,正如《道德经》中说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而利万物,柔而不争。
“水善利万物”是随处可见的。至于柔而不争,佛说:不争是争,争既不争......呵呵,很深奥的道理,我也不是很明白,惭愧!
水保持着自身本性,随方就圆。方圆也不改水平和而柔善的本性。但人们在与水打交道时,还是要谨慎......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就是"坎"!
楼主:春秋分  时间:2019-07-04 15:20:36
火之情
火使人类走出了茹毛饮血的时代并伴随着人类发展到了今天,还将会和人类一起走向未来!
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一直让人们广为传诵。普罗米修斯的勇气和智慧让人感动和敬佩!
很久以前看过的儒勒.凡尔纳的《神秘岛》,其中一个情节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当几个遇难的人幸运地登上神秘岛上以后,又冷又饿。他们需要火!需要温暖和光明!
当其中的一个人从口袋里翻出一根火柴时,他们是多么的兴奋!可是,划这根火柴所承担的责任太大了,久经风浪的船长用颤抖的手拿起火柴后,竟不敢划这根火柴...... 如果不能取得火种,他们想在荒岛上继续生存就要体验到“茹毛饮血”的时代了!
凤凰涅槃的故事揭示了火的一个很重要的能力---使浴火之物脱胎换骨!凤凰在火中重生之后,变得更加美丽、强大。但如果浴火之物不能承受火的热情......
烈火见真金,是为“离”!
楼主:春秋分  时间:2019-07-04 15:20:36
泽之理
前段时间看了一篇文章,主要内容是:近一个世纪以来,地球上的湿地在持续减少。湿地的减少对地球的环境影响非常大。湿地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泽”,包括湖泊、沼泽等。
人们都喜欢生活在有山、有水的地方。从古至今,大多数城市建在依山傍水的地方。
湿地一般意味着有山有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山代表刚、水代表柔。从这个意义来说,泽体现了“刚柔并济”。
真正做到刚和柔的平衡是很不容易的,大约只有圣人才能达到完美的平衡吧。这个完美的平衡就象太极图一样,整体浑圆而无断续处。
世上万物都是刚中有柔、柔中有刚。仅有刚或仅有柔是不能长久的,正所谓......
“刚不可久,柔不可守”,两者应互相“兑”!
楼主:春秋分  时间:2019-07-04 15:20:36
雷之神
当富兰克林在打雷、闪电时,抓住连着风筝的铜钥匙那一刻起,人们对雷电的本质就有了真正的了解!
每年的初春是万物生命力开始复苏的时候。春雷一动,就是在冬眠的动物也会苏醒,因此,中国的农历节气把这个时间命名为“惊蛰”。
《三国演义》中,曹操和因落魄而投靠曹操的刘备一起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认为天下的英雄就只有他和刘备,刘备大吃一惊,吓得手中的筷子掉在了地上......
刘备是怕曹操乘机铲除对手!也就是刘备命好,其时正好打雷,刘备把他的惊慌用雷声惊人掩饰过去了!如果当时没有打雷,那么曹操对刘备的打击一定会象疾风迅雷一般的!
当一个对人类历史影响深远的新生事物诞生时,一定是势不可挡的......
雷霆万钧,是为了“震”!
楼主:春秋分  时间:2019-07-04 15:20:36
风之韵
一直喜欢风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因各地的大气压不同,空气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而形成了风。气压的差异程度决定了风的大小。可以说,风是地球上的能量平衡器!
风的韵律取决于不平衡的程度,因而,有时会起微风、和风;有时却是狂风、飓风。
历史上有名的美男子宋玉在他的作品《风赋》中就描述了两种不同的风,不同的事、人就会有不同的风。
是啊,综观历史,所有的改革、革命都是在法不平、富不均的前提下出现的。
一场风暴使得世间取得了相对的平衡,但事物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走向不平衡!看来,真正的平衡是不可求的......
树欲静而风不止。是为了找到“巽”!
楼主:春秋分  时间:2019-07-04 15:20:36
地之德
在有人类之前,地球已经为人类的发展准备好丰富的资源。至于这些资源到底是如何形成的,现代科学还没有完全弄明白!
地球的生态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人类社会如何发展才能让地球的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循环?这个问题是人类将始终无法回避的难题!
“当你干涉一个复杂的系统时,”他说“事情的发展是你无法预料得到的......而最有害的后果往往最难看清......”(摘自《看不见的心》)
一个复杂的系统意味着所涉及的因素众多。如果人们能够找到那些最难预见的东西,那么系统的良性循环有希望保持住。
如果一个人具有了洞察一切的智慧,那就自然地具备克制私欲的勇气,也就具备人们经常说的“德”。“德”是在真正认知的基础上,自觉自愿地按人的良知去做事!
厚德载物,就象是“坤”!
楼主:春秋分  时间:2019-07-04 15:20:36
天之道
天有不测风云!呵呵,用这句话来理解天气预报的不准确是再合适不过了。
在太阳系,天体运行的规律好象就是为了地球上的人类设计的,如果这些是上帝安排的,那的确要感谢上帝了。
这是多么巧妙的设计啊!昼有日、夜有月,流转不息!因此就有了午夜晨昏、新晦朔望、春夏秋冬等词语,让文人墨客抒发情怀!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现在许多的政治、经济政策都是符合这个“天道”的,象多极世界的提议、个人所得说的征收,包括所谓的反垄断法等等......
人们做事都希望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个境界应该是与自然切合,完美无缺!
那“天人合一”的境界究竟如何才能达到呢......
自强不息,就体现了“乾”!
楼主:春秋分  时间:2019-07-04 15:20:36
这些八卦文写于十年前,那时对道有了一点小悟解,其实也就是摸着了道的一点边,因此写了这些八卦文,当然现在看来是写的既生硬又浅薄。
写这些之后,感觉自己的文字功夫太差,不能完全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之后的几年,主要是在用字方面做了一些功课。
当时认为中国古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凝练而又深刻,故而先学习写古诗词,手头正好有几本中国古诗词的注解书,就开始阅读。同时上网查找了一些有关诗词知识的资料,并加了一些诗词方面的QQ群请教学习。
这么学了几个月,到是能“憋”出五言绝句,那时共写出了十几首。每次要写诗的时候,先要找出五言绝句的韵律表,然后往里面填字,填完再反复边读边改,写出的诗倒也工整,但与意境和韵味绝沾不上边。
进一步学七言绝句和律诗,这一学可是把我学写诗的信心打击的一点也没剩下。不知什么原因,我不管是憋也好,蒙也好,怎么都写不出七言绝句和律诗。大概我写诗的极限是二十字(不算题目和标点),我总不能一直在我的极限处写诗吧,因此学写诗的念头在持续了一年后就这样无奈地消散了。
楼主:春秋分  时间:2019-07-04 15:20:36
学写诗的时候,同时学习填词,可能是词的韵律比诗更容易把握,我学习之后竟然填出了两首词,虽然自我感觉还可以,但到学了一年之后,明白了自己不是写诗词的人,写词也就与写诗同时罢手了。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自认为对文字的把握水平略有提高,学诗词时,看到有人说对联是写古诗词的基础,因而同时也在学对联。大抵因为对联基本上都少于20字,没有超过我的极限,而且大多数联的字数远远低于我的极限,虽放下了诗词,对联却是坚持了几年。
很是“疯狂”的对了几年的联,加了好些个对联QQ群,边学习边实践。说“疯狂”是因为那时我只要有时间就上网对联,而且每次都把群里新发上来的联都对上才罢休。
似乎记得对联有个规矩,于意境来说,下联要高于上联。渐渐地,我对下联时,开始注意意境要高,对上联时,意境要稍低于下联。
楼主:春秋分  时间:2019-07-04 15:20:36
“疯狂”对联持续了几年,我渐渐地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重复。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所对的联的意境、文字重复的越来越多,最后到了无“新”联可对的地步,这就引发了我放下对联的想法。
记得我当年见到的所有的联中,只有一个联我对不好——“回眸又是一山秋”。这出的是下联,要求对上联。对这个联,我不知试着对了多少,没有一个能让自己满意。这个下联极有画面感。一个饱经风霜而又自信淡定的人,慢慢回首望去,却又是一山秋。现在再试对:
但忆无非千古事
回眸又是一山秋
楼主:春秋分  时间:2019-07-04 15:20:36
放下了对联后,2015年上天涯,写了一篇文字,然后这些年除了工作需要的文字外,再没过写过其他文字。而是沉浸于生活琐事,其间学会了酿酒,学会了种菜。
然后道法大进,然后就想解读《道德经》,然后遇到困难,然后来书话学文法。
楼主:春秋分  时间:2019-07-04 15:20:36
今天突然想到了围棋,就写一篇《围棋之灵》的散文吧。
楼主:春秋分  时间:2019-07-04 15:20:36
围棋之灵

读《射雕英雄传》,有一段给我的印象深刻。郭靖、黄蓉二人乘船游太湖,“只见数十丈外一叶扁舟停在湖中,一个渔人坐在船头垂钓,船尾有个小童。黄蓉指着那渔舟道:“烟波浩淼,一竿独钓,真像是一幅水墨山水一般。”郭靖问道:“甚么叫水墨山水?”黄蓉道:“那便是只用黑墨,不着颜色的图画。”郭靖放眼但见山青水绿,天蓝云苍,夕阳橙黄,晚霞桃红,就只没有黑墨般的颜色,摇了摇头,茫然不解其所指。”
我没学过画画,更不用提水墨画了。如果以前有人对我说黄蓉的话,我一定会象郭靖一样茫然不解其所指。后来有幸亲眼看过一位大师画水墨山水画,其技巧固然看不明白,其所用却见的分明,只是水、墨、笔、纸,以水调墨的浓淡深浅,以笔沾墨在纸上施展轻重缓急,画成处,竟以黑白二色收尽了千姿百态和缤纷色彩。
一幅好的水墨画,不仅要欣赏其着墨,还有欣赏其留白。如果说水墨山水的黑白是画家一个人的世界,那围棋中的黑白就是两个棋手的舞台。
楼主:春秋分  时间:2019-07-04 15:20:36
围棋由棋盘与黑白棋子组成,棋盘方以象地静,黑白棋子圆以象天动。大千世界以黑白、方圆、动静的流转方式展现着阴阳之道,围棋交手的两位棋手则以交替往复的运子方式展现着黑白之灵。
曾了解过古代围棋规则,古代人开始下围棋时,要先在棋谱四角的对角星位各放两枚黑白棋子,这称作“座子”,然后开始下棋的次序是白先黑后,最后以棋盘内黑白子的多少论胜负,没有“贴子”,只有“还子”(其中与本文无关的术语就不详说了,想了解者可以百度)。座是坐的后起字,“座子”应为“坐子”。《说文解字注》坐:止也,止必非一人,故从二人。从此而知坐有座次之意,“座子”规则应该体现着平等之后的次序。
现代的中国围棋规则没有“座子”,下棋的次序是黑先白后,谁下黑棋由“猜先”而定,因先落子的一方“占便宜”,因此,下完棋以黑白子的多少论胜负时,黑方要贴几子给白方,为了避免和棋,“贴子”不是整数。现代围棋规则体现了以棋手的“运气”来定次序而在结束后以“贴子”还以平等。也就是次序之后的平等。
楼主:春秋分  时间:2019-07-04 15:20:36
记得以前读吴清源大师的棋谱,读着读着就象是读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样,让我沉迷其中。从一些著名棋手对吴大师的评价可以看出,吴大师的棋是随机应变而毫无破绽,达到了玄妙的境界。他的弟子林海峰评价说:吴老师的棋不被常识所局限,变幻自如,你永远也不知道他的下一手会下在哪里。赵治勋评价说:吴先生的真髓是自由的精神。吴大师的这些个玄妙、不被常识所局限、自由等境界从何而得?他的关门弟子芮乃伟给出了答案:吴老师对围棋始终抱着一颗纯净的心,远离世俗功利。
若说吴大师纯净的心象是铺开的宣纸,他的棋理就象是水墨,他的每一场棋局就象是一幅幅水墨山水,用黑白两色收尽了千变万化和缤纷色彩。
楼主:春秋分  时间:2019-07-04 15:20:36
老子曰:知其白,守其辱。《说文解字注》辱:以白造緇曰辱。辱字的意思是把白布染成黑色,古代把白布染成缁需要染七次。白布染一次就不能再将其称为白布。白与黑、平等与次序、纯净的心与棋理这三对事物中,白、平等、纯净的心因为没有上下之分归为一类,黑(辱)、次序、棋理这三者有高低上下之分而归为一类。
如同画水墨山水画一样,定要以白宣纸为基,水墨的浓淡深浅才能施展开来,最后画成一道美丽的风景。围棋也是如此,以一颗纯净的心学棋理、用棋理,最后才能站在围棋的巅峰。纯净的心是棋理之本,棋理是纯净的心之用,这就是围棋之灵,也是黑白之灵。
楼主:春秋分  时间:2019-07-04 15:20:36
在近百年中,围棋比赛规则的变化非常显著,总体而言,是比赛越来越多,但每局的规定时间越来越少。越来越少的比赛规定时间,极大的减少了下出“名局”的可能性。
我年轻的时候喜欢下围棋,但随着生活环境和自身的变化,三十岁以后就下的越来越少,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再没摸过棋子。很久以前读过冯骥才的小说《神鞭》,其情节差不多都忘了,但书里的一句话至今没有忘记:“辫剪了,神却留着。”围棋是不下了,可围棋之灵却不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散了。


2019年7月2日

楼主:春秋分

字数:6114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19-07-01 05:11:32

更新时间:2019-07-04 15:20:36

评论数:6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