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我的大学 >  记我的大学四年(连载)---〖聚焦社会频道推荐〗

记我的大学四年(连载)---〖聚焦社会频道推荐〗

楼主:feitianhanxue  时间:2019-07-06 18:06:59
考研-----一场并不划算的交易


再三思忖,还是决定把"考研"的一系列文章写下去,之前推出《我为何拒绝考研》( http://blog.sina.com.cn/u/49d329f7010005ft )和《关于中国当代教育的几点"新思考"》 ( http://blog.sina.com.cn/u/49d329f7010004se )两篇文章都较好的探讨了"考研"的相关话题,对考研的利弊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能给博友一些启发,但很遗憾没有引起轰动效应。更可笑的是,最近有的博友看了《我为何拒绝考研》后居然拿起我开涮来,认为我拒绝考研的原因是不适应研究生教育,甚至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此种说法完全是"断章取义",待我言明一切,他必然心服口服。既然是要拿我开涮,今天就不妨把话再挑明一些 -----拒绝考研并不是我考不上,而是觉得考研实在是一场并不划算的交易。

为什么说是不划算的交易?想必大家都清楚现在中国"教育产业化"的现状,由于大量的扩招,无法保障教育质量以致文凭变水。一方面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到"博士生",现在的名单正越拉越长,要多长有多长。另一方面,教育腐败问题也滋生出来,最近北大深陷"造假门"事件就是一个明例。还有不少导师拿着"资历"出去赚"外快"等,丝毫不把学术放在眼里。在这种大环境下读研,与其说是花钱学知识不如说是高价买文凭-----得到的东西明显和花费的代价不相称!再举一例,有不少的学校对考研落榜的人(注意,考研落榜者大有人在,但是研究生的数量并未因此而减少)大开绿灯-----"形式主义"惹的祸,给两万块钱就可以读一个什么XX硕士,学校自诩的,名不见经传的,拿出去别人也不会承认的。这完全等价于花费重金换一纸毫不值钱的废纸,着实一场"赤裸裸"的"不公平"交易。

既然谈到钱了,那么就再深入一点,也依着"考研"的话题来。笔者先算一笔账,比如:甲考研,乙找工作。目前看来,本科生3000月薪,硕士生6000月薪(注:假设均在珠三角或江浙一带工作)。乙工作,假设三年后薪水涨至6000月薪(很容易的),而甲读研,要到3年后才能工作,即便是那时仍为6000月薪(几乎不可能)。在这三年内,乙已经在挣钱,而且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而在这三年内,甲不但没有挣钱,还在用钱(一般情况下,给导师做项目可以获得少量收益,忽略不计)。就经济角度来说,乙比甲竟多出了十几万。而甲唯一的优势,只是一纸文凭,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寥寥无几(读过大学的人相必都应该知道)。花十几万和三年工作经验去换取一纸文凭,是否值得?更何况现在的文凭本来就在贬值。三年你又会错过多少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看着你的朋友同学都在大把大把数着钞票了,你还读研读博,纸上谈兵,你累不累啊?

其二来讲个人所得。最近闲暇之余我都会去逛图书馆,去看看杂志借借书什么的。偶尔注意到图书馆的"考研一族",实话说,他们考研着实辛苦,今年的气候异常,气温较往年同期高出很多,图书馆人群密集,环境之差可想而知。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考研热情,狂做数学题,大背思想政治等等。不少人一天持续作战12 个小时以上。笔者暗自心酸起来,其精神固然可歌可泣,但实际所得却寥寥无几。首先准备考研期间做的都是"重复劳动",而且对将来前途毫无意义可言,完全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已。考上研以后呢,即搞所谓的"学术研究",结果"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大家对中国的"学术腐败"应该很清楚,在此不便赘述。

有的人可能会反驳我,要是那样你干嘛还读大学啊?问得好,最近一些门户网站也在调查,不少人后悔上大学,但更多的说法是"上大学后悔四年,不上大学后悔一辈子",原因何在?依笔者看来,大学最好还是要读,但研究生读不读不一定。如果把上大学与否和考研与否扯到一起,太过牵强,扯淡!没读过大学的人和读过大学的人差距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没读过研究生的人和读过研究生的人相比就不一定了。举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你现在很饿,我们用V0来表示你的满足感,然后你吃了三个包子,满足感为V1,你接着再吃三个,满足感为V2.我敢说(V1-V0)肯定大于(V2-V1),这就是经济学上讲的"边际效用递减原理"。

笔者并非鼓励所有的人都不读研,人各有志,无法统一。但是一定要慎重抉择,因为在教育大环境并不明朗的今天,很多人考研其目的都不明确,跟风,随大流或者是逃避社会现实等等。

今天有位朋友问我是否适应"大学本科教育",笔者坦然自己并不适应,但没有选择的余地。但是,随着四年大学充实的进行,随着羽翼的日益丰满,笔者自信自己一定可以经得起社会的考验(从笔者的个人简介可以看出来),而不必为了一纸虚幻的"研究生"文凭做太多形式化的工作……

楼主:feitianhanxue  时间:2019-07-06 18:06:59
考研-----一场并不划算的交易


再三思忖,还是决定把"考研"的一系列文章写下去,之前推出《我为何拒绝考研》和《关于中国当代教育的几点"新思考"》两篇文章都较好的探讨了"考研"的相关话题,对考研的利弊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能给博友一些启发,但很遗憾没有引起轰动效应。更可笑的是,最近有的博友看了《我为何拒绝考研》后居然拿起我开涮来,认为我拒绝考研的原因是不适应研究生教育,甚至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此种说法完全是"断章取义",待我言明一切,他必然心服口服。既然是要拿我开涮,今天就不妨把话再挑明一些 -----拒绝考研并不是我考不上,而是觉得考研实在是一场并不划算的交易。

为什么说是不划算的交易?想必大家都清楚现在中国"教育产业化"的现状,由于大量的扩招,无法保障教育质量以致文凭变水。一方面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到"博士生",现在的名单正越拉越长,要多长有多长。另一方面,教育腐败问题也滋生出来,最近北大深陷"造假门"事件就是一个明例。还有不少导师拿着"资历"出去赚"外快"等,丝毫不把学术放在眼里。在这种大环境下读研,与其说是花钱学知识不如说是高价买文凭-----得到的东西明显和花费的代价不相称!再举一例,有不少的学校对考研落榜的人(注意,考研落榜者大有人在,但是研究生的数量并未因此而减少)大开绿灯-----"形式主义"惹的祸,给两万块钱就可以读一个什么XX硕士,学校自诩的,名不见经传的,拿出去别人也不会承认的。这完全等价于花费重金换一纸毫不值钱的废纸,着实一场"赤裸裸"的"不公平"交易。

既然谈到钱了,那么就再深入一点,也依着"考研"的话题来。笔者先算一笔账,比如:甲考研,乙找工作。目前看来,本科生3000月薪,硕士生6000月薪(注:假设均在珠三角或江浙一带工作)。乙工作,假设三年后薪水涨至6000月薪(很容易的),而甲读研,要到3年后才能工作,即便是那时仍为6000月薪(几乎不可能)。在这三年内,乙已经在挣钱,而且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而在这三年内,甲不但没有挣钱,还在用钱(一般情况下,给导师做项目可以获得少量收益,忽略不计)。就经济角度来说,乙比甲竟多出了十几万。而甲唯一的优势,只是一纸文凭,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寥寥无几(读过大学的人相必都应该知道)。花十几万和三年工作经验去换取一纸文凭,是否值得?更何况现在的文凭本来就在贬值。三年你又会错过多少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看着你的朋友同学都在大把大把数着钞票了,你还读研读博,纸上谈兵,你累不累啊?

其二来讲个人所得。最近闲暇之余我都会去逛图书馆,去看看杂志借借书什么的。偶尔注意到图书馆的"考研一族",实话说,他们考研着实辛苦,今年的气候异常,气温较往年同期高出很多,图书馆人群密集,环境之差可想而知。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考研热情,狂做数学题,大背思想政治等等。不少人一天持续作战12 个小时以上。笔者暗自心酸起来,其精神固然可歌可泣,但实际所得却寥寥无几。首先准备考研期间做的都是"重复劳动",而且对将来前途毫无意义可言,完全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已。考上研以后呢,即搞所谓的"学术研究",结果"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大家对中国的"学术腐败"应该很清楚,在此不便赘述。

有的人可能会反驳我,要是那样你干嘛还读大学啊?问得好,最近一些门户网站也在调查,不少人后悔上大学,但更多的说法是"上大学后悔四年,不上大学后悔一辈子",原因何在?依笔者看来,大学最好还是要读,但研究生读不读不一定。如果把上大学与否和考研与否扯到一起,太过牵强,扯淡!没读过大学的人和读过大学的人差距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没读过研究生的人和读过研究生的人相比就不一定了。举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你现在很饿,我们用V0来表示你的满足感,然后你吃了三个包子,满足感为V1,你接着再吃三个,满足感为V2.我敢说(V1-V0)肯定大于(V2-V1),这就是经济学上讲的"边际效用递减原理"。

笔者并非鼓励所有的人都不读研,人各有志,无法统一。但是一定要慎重抉择,因为在教育大环境并不明朗的今天,很多人考研其目的都不明确,跟风,随大流或者是逃避社会现实等等。

今天有位朋友问我是否适应"大学本科教育",笔者坦然自己并不适应,但没有选择的余地。但是,随着四年大学充实的进行,随着羽翼的日益丰满,笔者自信自己一定可以经得起社会的考验(从笔者的个人简介可以看出来),而不必为了一纸虚幻的"研究生"文凭做太多形式化的工作……

楼主:feitianhanxue  时间:2019-07-06 18:06:59
考研-----一场并不划算的交易


再三思忖,还是决定把"考研"的一系列文章写下去,之前推出《我为何拒绝考研》和《关于中国当代教育的几点"新思考"》两篇文章都较好的探讨了"考研"的相关话题,对考研的利弊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能给博友一些启发,但很遗憾没有引起轰动效应。更可笑的是,最近有的博友看了《我为何拒绝考研》后居然拿起我开涮来,认为我拒绝考研的原因是不适应研究生教育,甚至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此种说法完全是"断章取义",待我言明一切,他必然心服口服。既然是要拿我开涮,今天就不妨把话再挑明一些 -----拒绝考研并不是我考不上,而是觉得考研实在是一场并不划算的交易。


楼主:feitianhanxue  时间:2019-07-06 18:06:59
无人了??
楼主:feitianhanxue  时间:2019-07-06 18:06:59
中国教育是否已经病入膏肓?

------从“高尔夫球门”看中国教育走向何方?



今日在《世界经理人》首页上看到关于厦大开设高尔夫球课程的相关事宜,实话说,对大学开设高尔夫球的问题,笔者认为本身上讲不具有可讨论性,不过网上一群人酒足饭饱之后YY的“谈资”罢了,没多大可圈可点之处。而且这个问题没有必要深化,更没有必要拔高主题,人家想开是人家的事情,与你何干?但事实上,中国教育今年来接连出现一系列匪夷所思的“门”事件,结合中国教育目前的发展背景以及处于口诛笔伐的被动局面来看,今天“高尔夫球门”的火爆似乎又是顺理成章,理所当然。

因为中国教育目前的情况大致是以“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为重,就像当前打得火热的Web2.0,看似如日中天,实则危机四伏。只不过大多的Web2.0网站都懂得未雨绸缪,在不停的寻找盈利模式,尽管任重而道远。可悲的是中国目前大多数教育家对潜在的危机还视而不见,置若罔闻。目前中国的门户网站虽然即将面临所谓的“第二次互联网泡沫”的考验,但现金储备充足,可以安度严寒。再来看中国教育,打个比方就像刚创业的公司一个劲儿的在烧钱烧钱,资金黑洞越烧越大,但没有那家VC愿意追加投资。前不久笔者还应搜狐编辑之约写了一篇关于“高校破产”的文章。既然有人说高校已经负债累累,哪儿还来的钱去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目前中国教育的投资主要来源与国家,这是名义上的,事实上,大家都懂,羊毛出在羊身上,每年大笔大笔的学杂费上缴后到哪里去了?是不是落到了实处?瞒天过海,金蝉脱壳之术谁不会用,这是一个隐蔽的,暗箱操作的过程。因为只有这样,中国教育才能继续推行其“产业化”的发展模式----有利可图,可以赚取实际的利益,另一方面对莘莘学子来讲,也好蒙蔽,掩人耳目。

譬如说罢,聊城大学建一个校门花了8000万巨资,在目前中国高校中首屈一指,南昌大学校门据说花费2000万-3000万,屈居第二。这一个个名不见经传的大学,不投资搞教学建设与人才培养,反倒大搞形象工程皮包工程,浓妆艳抹,看起来蛮像一个“楚楚动人”的妓女------即当婊子又立牌坊。怪不得现在的大学生都说“回想我的大学生活,感觉不是我上了大学,而是大学上了我”。现在的高校和清华前校长梅贻琦时代的大学大相径庭------并非什么“学术殿堂”,更像“藏污纳垢”之地------学术腐败,“造假门”,“高尔夫球门”等,层出不穷,要多少有多少,不必一五一十的说出来,你我都心知肚明,心照不宣。

但现在的问题是,中国还不像美国那样对人才的价值评判开放开明,中国目前奉行“唯学历是图”的宗旨,机关单位要看文凭,私企要看文凭,连个“守门员”都得要本科。这种情况的出现其实是以上诟病滋生的温床。批量生产的后果就是文凭缩水,眼看文凭跳水,教育部一干人等岂能袖手旁观。近来研究生扩展就是其一大举措,缓解社会压力的同时变相强化文凭的价值,还能捞到好处。因为学历不高你连门都无法进入。这一点和美国大相径庭,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一向口无遮拦,他在耶鲁大学演讲时说得甚为精彩:“我,艾里森,这个行星上第二富有的人,是个退学生。比尔?盖茨,这个行星上最富有的人,是个退学生。艾伦,这个行星上第三富有的人,也退了学。再来一点证据吧,戴尔,这个行星上第九富有的人,他的排位还在不断上升,也是个退学生。”中国可能无法像美国那样开放,但这种矛盾若持续加剧,可以预见的是若干年后中国教育将有可能萎缩,原因很简单,如果读书的回报率很低,谁还愿意为他投资?

楼主:feitianhanxue  时间:2019-07-06 18:06:59
是什么让英语学习成了“鸡肋”?


经常有人对四六级“怨声载道”,说我们学了那么多年的英语,够用了,不见得非得要过四六级;再者,能否“学以致用”还是个问题,有些人过了四六级,充充门面,以后却可能终身不用英语,学英语就是“形式主义”的“走狗”;更有甚者认为四六级体现了中国人的自卑心理------如果够牛,有无证书都“无所谓”,如果不牛,“华而不实”的证书又能代表什么?这里必然提到一个大前提------大学里面英语学习的宗旨仿佛就是四六级(研究生考试也占部分,但相较四六级,不可同日而语),几乎唯等级考试“马首是瞻”。这样,英语学习倒成了“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的鸡肋。从目前莘莘学子学习英语的“懒心无常”就“可见一斑”------没过四级就“夹着尾巴”老实的学,过了立刻“马放南山”“闲置一边”。就此,本文总结了以下几点原因,供大家参考。

一,应试制度的劣根性

四六级制度存在“先天性”的缺陷,最基本的就是对英语水平的考查不到位,“分数才是有道理”的规矩偏离了英语学习的初衷。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首先,这种“以分数论英雄”的方式走了应试教育的老路,就遗传了应试教育的劣根性。尽管“励精图治”,进行了一些“大刀阔斧”的改革,四六级在涵盖面和致力于提升英语综合素质上还是无多大建树,说不好听一点就是“扶不起的阿斗”------前年“大张旗鼓”的搞四六级改革,要“崇洋媚外”,“旗帜鲜明”的借鉴托福模式,不过是“虚晃一枪”,转移人们的注意力。结果,只变了计分方式和题型比例,最关键的题型风格和命题精神几乎没变,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改革能给英语学习带来多大益处?既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改革还有什么必要?以我看,倒像“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二,唯利是图的本质

四六级由“合格证”改“记分卡”,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实现了“扩大再生产”,创造了经济效益,符合“产业化”的宗旨,再说白点就是给教育机构“创收牟利”,“借机敛财”又带来了一线生机------你考了个425分(刚及格)好意思拿出手么?还不继续被折腾?考了450下次还得报希望考个500,考了500下次希望考个550……这种“不知足”的心理受分数的“细化”而愈加凸显。对自己提高要求是好,可别中了人家的圈套,让别人“空手套白狼”自己还蒙在鼓里。前不久网上披露四六级非法收费达到4亿多的黑幕,可见搞“四六级”无疑是“财源滚滚来”“假公济私”的手段而已。这种唯利是图的本质除了在一些“不为人知”的黑幕上有所体现外,还有很多“明目张胆”的表现,比如“道貌岸然”“虚张声势”的四六级培训,“林林总总”“名目繁多”的四六级资料,“产业链条”之完善,“盈利模式”之明确。这是迎合了“教育产业化”的大趋势的,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教育大背景如此,四六级唯利是图的本质岂能被“改头换面”。

三,和学位证的捆绑

四级有个令人“深恶痛绝”的地方就是和学位证的捆绑,也不知道教育部哪个“操蛋”“突发奇想”将四级和学位证捆绑。自从有了捆绑,这倒好,年年发生自杀“命案”。这种捆绑有点近乎于“流氓软件”的味道-----你接受了一个服务必须连带接受其他服务。所以,每年的四六级考试期间,总有些“正义的勇士”要站出来“口诛笔伐”一番,“年年岁岁人不同,岁岁年年骂相似”。倒是四六级委员会那一干人等脸皮被越骂越厚了,以前还偶尔出来“辟谣”,立立“牌坊”,现在居然没有感觉了,已经到了“麻木不仁”的地步。其实,这也不只是四六级委员会的错,高校更脱不了干系。上头虽已经“三令五申”不许捆绑,但由于处罚不到位,政策力度不够而让高校钻着空子,就像非法小煤窑“开了又关,关了又开”,不失为除不尽的“牛皮癣”,打不死的“小强”。

四,学习目的不明确

开始涉及到我们本身的问题了,所谓“师傅领进门,学艺在个人”,外界因素固然重要,但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在我们自身上,所以“怨天尤人”是没用的。很多人反映学了那么多年的英语,做了无数的题目,却“荒唐”的连个Hello都无法说,无疑让人笑掉大牙。这种情况下要想“脱口而出”,“口若悬河”简直是“天方夜谭”。这还得要归因于大家的学习目的还不明确,目前大部分人学英语停留在应试的层面上,英语除了应付一下考试就略显得“一文不值”了。毋庸置疑,学英语最大的作用是交际,而交际的基本能力是建立在口语和听力两者之上的。强烈建议大家坚持每天早上去校园晨读,花个半小时练习听力,再花半小时去“与人交流”,日久天长,英语水平必定会有长足的进步,这又会反馈过来提升“应试能力”。

五,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习目的不明确,直接导致了学习态度的不端正。而学习态度不端正又让“主动学习”变成了“被动学习”,让学英语成了一种负担,总觉得是外界在强制你学英语。有人甚至将四级比喻成压在当代大学生身上的“三座大山”之一。既然对英语如此反感,学习态度又如何能端正得了?记得我刚上大一的时候,学校还要求上早自习读英语,强制力度很大,不管大家是否“怨声载道”都“霸王硬上弓”。试想如果大家都能自觉的去晨读,学校还有强制的必要么?所以,当前大学生迫切需要改变英语学习态度,变“被动”为“主动”,这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英语学习的窘迫。

六,学习方法不恰当

逐渐要落实到学习方法上来了,我估计有一套学习方法的人不多,善于总结学习方法的人更是凤毛麟角。而很多人又趋于保守,不愿意“见贤思齐”,借鉴“他山之石”;也有的喜欢去听什么***讲座,以为可以“立竿见影”,“入口见效”,这种想法未免太过天真。其实很多所谓的“专家讲座”均是“吹牛皮”“作秀”,讲出来的东西几乎就是“陈谷子烂麻”,误人子弟。最根本的还是要务实踏实,这里笔者可以给些建议,除了上面提到的“晨读”外,还可以“另辟蹊径”,采用其他方式,“QQ英语聊天”就是一个不错的学习方法,这种近乎“杂耍”式的方法居然可以寓“学”于“乐”(笔者已用N久,效果显著,在此权作“抛砖引玉”之用)。因此,只要大家愿意总结,应该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也欢迎大家多来QQ上交流交流。

楼主:feitianhanxue

字数:43002

帖子分类:我的大学

发表时间:2007-08-18 21:31:00

更新时间:2019-07-06 18:06:59

评论数:21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