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长篇连载《十三世纪的华夏》 从蒙古的统一说起,到南宋的亡国为止。(四十万字已完稿)

长篇连载《十三世纪的华夏》 从蒙古的统一说起,到南宋的亡国为止。(四十万字已完稿)

楼主:凌子峰  时间:2019-07-15 09:29:37
2.西辽灭亡
八月的秋风依旧,成吉思汗正式委托大将木华黎全权负责攻打金国的事宜,他自己本身着手消灭西辽和准备西征花刺子模的事项。
铁木真准备西征中亚的花刺子模,毫无疑问的又去向西夏征兵。但是到了这里,西夏却出了状况。
年初在宁州的战败,让西夏的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也凭添了诸多哀愁。这几个月来,西夏一直在反思着臣服蒙古这五年来的利害得失。
但是想来想去,夏神宗觉得西夏给铁木真当了这么多年的马前卒,除了出了一口恶气之外,好像什么都没得到。
特别是此次要跋涉数千里,前往遥远的中亚随同蒙军作战,这让出于对自身利益得失考虑的夏神宗,觉得有点强人所难。
于是,此时在位的夏神宗严词拒绝了铁木真的征兵要求。
这铁木真一听夏神宗拒绝了自己,立马就不干了。而自统一蒙古诸部,登临大汗之位以后,习惯于发号施令的他,对于别人的拒绝,他都是零容忍的……
盛怒之下的铁木真也管不了那么多了。他打算在西征之前,先料理了西夏再说。
一阵战争的风暴之后,铁木真打到了西夏的都城,包围了中兴府。
蒙军的又一次围城,让夏神宗心里是无限凄凉。本想趁着铁木真西征在即皮一下,没想到皮的有点儿大了。
又想着自己投诚的这几年,对于蒙古就算没有功劳,也还是有苦劳的吧。也就因为自己的一次拒绝,铁木真就将他们这六七年的“感情”一次性忘得干干净净。
为此,夏神宗在铁木真兵临城下之际,又独自神伤了很久……
然而,天不亡夏,就在蒙古、西夏纠缠不清的这段时间里,西方传来了一个让所有东西亚帝国都无比震撼的消息——蒙古大将哲别在铁木真的授意之下,历时两年将曾经称霸中亚的西辽帝国从江湖彻底除名。
这一“国际”性的消息一经传播,身处在东西亚这片土地上的君王心中,都开始不安起来……
而作为第一个被蒙古灭亡的民族政权,我们有必要来回顾一下西辽的历史:
公元916年,契丹人耶律阿保机在临潢府建立“契丹”王朝,后改称“辽”。在经过后继之君的数代开拓之后,在北宋时期达到了王朝的巅峰。然而,物极必反的自然规律依旧适用于这个游牧民族身上。公元1125年,契丹人所建立的大辽王朝被从白山黑水崛起的女真人灭国。
辽国灭亡之时,辽国的宗室耶律大石带领着少数的兵马,不远万里,来到了今天的中亚和新疆一带。经过艰苦创业,他们又逐步建立起一个称霸中亚的西辽帝国。
现在,经过了93年之后,这个由耶律大石建立的西辽王国,又彻底的被蒙古人消灭。从此,契丹这个少数民族政权也就彻底的退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有关于这个民族后来的基因传承,我们所能知道的便是他融入了世界民族的汪洋大海。而契丹这个民族的称谓,只存留于历史的烟尘之中。
回到眼前,蒙古大将哲别消灭了西辽,解决了铁木真西征花刺子模的后顾之忧,加之此刻中兴府久攻不下,铁木真便于此时从中兴府外撤围而去。
蒙古人浩浩荡荡的撤退了,西夏和金国的君臣同时长舒一口气。
在西夏人的目送之下,铁木真怀抱着前往世界的另一头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西去。
而这一去,铁木真便一不小心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楼主:凌子峰  时间:2019-07-15 09:29:37
第七章 西夏、金、南宋的各自选择
1.朝堂上的辩论
目送着蒙古人远去之后,夏神宗的一身冷汗才开始有了风干的迹象。躲过一劫的夏神宗派出了使臣,跨越了关山,出乎意料的跪倒在汴京金宣宗的脚下。
在金宣宗面前,西夏的使臣一边刻意的淡化自己这些年对金国趁火打劫,屡屡犯边的不义之举;一边痛斥这些年来蒙古的恶迹斑斑,谴责着铁木真对中原大地犯下的滔天罪行。最后提出了希望和金国重修于好的意愿。
不傻的金宣宗,直接了当的告诉了西夏的使臣三个字——不可能!
现实不是不老的童话,世间哪有那么多真能回头?今夜的月光,再也不可能重回昨夜的美丽……
“迷途知返”的夏神宗本想趁着铁木真西征去了,与金国重修于好,没想到在金宣宗那里碰了一鼻子灰。这让夏神宗对金国的恨意又加深了三分。
然而,时间悠远,岁月绵长。你不跟我好,我就去找别人跟我好。自知打不过金国的西夏抱着又抱着小女人心态,满怀憧憬的跑到宋朝的地界上希望和南宋联合,共同给金国点颜色瞧瞧……

南宋自从针对金国的开禧北伐失败之后,已经销声匿迹很多年了。但在这些年里,南宋一直在暗中默默的注视着“国际”的局势变化。
蒙古的崛起,西夏的改换门庭,金国辽东的叛乱,金国的迁都,南宋都看在眼里。
随着蒙古的日渐强盛,金国的日薄西山,西辽的江湖除名,南宋意识到一个更为强大的隐患出现了。
南宋上下一致认为,今日的蒙古,一如百年前的女真一般强悍,而今日的女真,却如当年的契丹一样羸弱。
但是在对于如何处理与金国的关系之时,南宋朝廷内部多年来有着明显的分歧。
但分歧归分歧,就如何对待与金的关系,早在四年前,金宣宗迁都汴京之时,南宋君臣经过在朝会之上经过激烈讨论,就已经确立了一个明确的态度。
记得那场朝会召开在四年前的八月临安:
当时的殿外下起了小雨,在临风听雨的朝堂之上,宋宁宗言道:“自蒙金开战以来,道路多有阻隔,以致岁币不输于金国。日前金使前来,多有催促岁币之事。众爱卿以为,这岁币还有无输送之必要?”
风雨声中,权臣史弥远言道:“今蒙古初兴,大有席卷天下之势。以金国军力之强盛,尚且不能抵御蒙古之兵锋。而我朝军力羸弱,待金国灭亡之后,必无对蒙之胜算。臣以为,今日当摒弃宋金百年之世仇,扶金以为我朝之屏障,输岁币以消两朝之隔阂。”
史弥远一番话说完,得到朝堂之上不少官员的认同。但是作为理学家的真德秀却在朝堂之上反驳道:“蒙古之图灭女真,如猎人之志在得鹿。鹿之所奔走处,猎人必追逐之,其既能越三关之险隘以攻燕京,岂不能横绝黄河一衣带水以击汴京?我朝今日不仅要止输岁币于金,更应乘金虏之将亡,早图自立之良策!”
真德秀的意思很明显,指望别人给你守边,充当战略缓冲地带,始终是不靠谱的。帝国的命运,还是掌握在在咱们自家人的手里好一些!
真德秀说完,朝堂之上的史弥远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悦。就在这时,一个支援他的声音从朝堂之上响起。
“金蒙征战数年,虽徙巢于汴,然实力仍不可小觑。今北方战乱不堪,正是金国急需钱粮岁币之时,今我朝若止输钱粮岁币于金,必然招致两国烽烟再起。”
众臣回身所见,发言者乃是淮西转运判官乔行简。
针对乔行简的发言,真德秀再次争辩道:“国家之于金虏,有万世必报之仇,女真之亡,近在朝夕而已。我等大可不必为将亡之朝而忧虑!”
这时的史弥远对于真德秀这个理学家的大话实在听不下去了。言道:“那就依你所言,我等坐视蒙古亡金,待金亡之后,我朝将如何抵御蒙古?卿可有自存之策献上?”
真德秀不假思索的说道:“罢停岁币以修筑两淮军备;以保家卫国之名招募壮士;练兵选将,直捣虏巢,血百年之恨!”
真德秀说完,史弥远不屑的说道:“这都什么时候了,怎么样才能收起你这理学家的空谈?”
真德秀本想再与史弥远争辩一番。但宋宁宗制止了他的话。
龙椅之上的宋宁宗清楚,二人所说都有其一定的道理,但也有一定的不足。当然,并不能由此来判定此二人谁对谁错,谁忠谁奸。二人之间的国策对错不取决于南宋朝堂之上的争辩,而取决于金国能在蒙古的凌厉攻势之下,还能支撑多久,以及金国对南宋的态度。
而这,是所有人都无法预知的,毕竟在历史上能一眼望穿时局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
最后,在四年前的那场廷议之上,宋宁宗决定将岁币暂停,不轻言战,对蒙金之间的战争保持着隔岸观火的状态。
也就说,这四年多来,南宋已经不曾给金国送过一分钱的岁币……
楼主:凌子峰  时间:2019-07-15 09:29:37
2.金国的野心
本来,按照四年前那场会议上定下的针对金国的国策讲,这时的南宋对于和西夏的联合是没什么兴趣的。
只是,年前蒙军主力尽数随着铁木真西征花刺子模。留在黄河以北的乃是铁木真麾下大将木华黎所统帅下的十万杂牌军。这样一来,金国遭遇的军事打击变得缓和起来。
而缓过劲儿的金国突然想起,南宋已经很多年没给自己送过一分钱。
对于金国来说,南宋的这这种行为是不友好的,是不乖的,是必须予以谴责的。
在谴责没有得到想要的回复之后,金国的君臣把目光投降了南宋富庶的川蜀地区,意淫着用南宋的国土,去弥补自己的损失。在不思收复沦陷的土地的情况下,大胆的抽调北方防御西夏和蒙古的部分兵马,屯兵秦岭——江淮之地,做起了“取偿于宋”的不齿勾当。
而善于投机取巧,左右逢源的夏神宗,正是看到了南宋与金之间的剑拔弩张,才想到利用此机会和金国重修于好。在遭到拒绝之后,夏神宗又立马改变策略,派遣使者来到了临安,表达了希望与南宋联合,共同攻打金国的愿望。
若说金国的“取偿于宋”是狼子野心,那西夏的“联宋抗金”也未必是安了好心。而且自西夏立国一百七十余年来,就一直在北宋、契丹,女真、蒙古之间左右逢源。这让南宋一直对西夏的“国品”存在疑虑……
在这一个不经意的决定,就可能引发一场国家危机的时代。面对西夏的示好和金国的示威,南宋又到了该做出历史性选择的时候了。
但局势发展到这一步,从南宋的角度来说,已经不再是南宋现在要怎么样,而是金国现在要怎么样。
现在的金国,自铁木真西征之后,对于西夏的示好,他们瞧不上;对于南宋,他们此刻把眼睛擦的贼亮,想着来南宋补回点这么多年在蒙古手里的损失。最终让处于观望状态里的南宋,和西夏达成了口头上的军事联盟……
楼主:凌子峰  时间:2019-07-15 09:29:37
3.四面受敌的金国
南宋和西夏的联盟意愿已经达成,而金国对于南宋“岁币”一直无果。在金宣宗对南宋下发最后通牒,仍然没有得到南宋的回应之后,金国将开始从今天的甘肃,湖北,河南等地向南宋发动了全面进攻。
“开禧北伐”十二年后,秦岭到淮河的千里边境上,金国在和南宋战火重燃……
当下,在华夏大地的太行山南北,蒙古大将木黎华统帅十万大军正对日薄西山的金国虎视眈眈;金国此前拒绝了西夏的求和,西夏再次视金国为死敌,其西北再无宁日。除此之外,金国所控制下的山东,从南宋开禧北伐之后,就一直有汉人在造反。造到后来,混出个比较响亮的名字——红袄军。
现在,金国顶着西北和东北的军事压力,也不顾山东的时局动乱,又在秦岭——淮河一线的数千里战线上和南宋鏖战。
面对如此时局,此时的金国统治者却丝毫没有想从南宋收手的打算。金国的君臣一直坚信,在蒙古手中失去的土地,他们一定会从南宋的领土上弥补回来。“取偿于宋”的大政方针,他们将坚定不移的执行……
面对金国的凌厉攻势,南宋秉持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外交策略。分别和西夏、蒙古走向了联合,相约共同在军事上对金国进行重点打击。
就这样,随着南宋与西夏、蒙古的联合,被蒙古打的困守河南,陕西,山西一隅之地的金国,即将开始在漫长的边境线上,以一己之力,独立抵抗南宋,西夏,蒙古的同时攻击……
两年的战争下来,金国不仅没有从南宋占得一丝一毫的便宜,反而折损了数以千计的兵马钱粮。面对时局的混乱,国家的日益困境。金宣宗终于意识到不能再这么下去了,再这样下去,肯定会把自己连带着金国给玩儿死。
此时,作为一个合格的国家决策者,金国最理智的做法似乎应该去停止对南宋的侵略战争,抵御蒙古和西夏的入侵。
但是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金宣宗一方面派人恬不知耻的去和曾经他看不起的西夏人讲和,一方面派人横穿西北流沙之地,去中亚之地寻找铁木真求和。但是自始至终也不愿停止对南宋的大规模用兵。
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西夏那边窝囊了半辈子的夏神宗对于金宣宗的讲和,竟然毫不犹豫的恢复了金国使者一个滚字……
在与西夏的讲和遭到拒绝之后,金宣宗派出的另一路求和使臣,穿越大漠,翻越高山,不远万里来到了西域,来到了正在西征花刺子模的铁木真面前。
千里之外的铁木真给予金廷使者的答复是:只要金国能割让关中之地于蒙古。蒙古方面将罢兵歇马,从此永不犯边。
铁木真说的是一本正经,那严肃的表情说的连他周围的随从都信了!
而金使这边,则是听的战战兢兢的同时,感觉蒙古人实在是一条喂不饱的饿狼!
只是向铁木真留下一句“关于割地之事,关乎国本,非我所能做主,容我回朝禀报我主,商榷之后,再回禀大汗。”
然后一溜烟的又是跋山涉水,踏冰卧雪,风尘仆仆的跑回到金国……
任谁都知道,关中若失,河南必不可守。金宣宗这趟对于蒙古的求和之旅,再一次以失败告终。
与蒙古和西夏的讲和失败,让金国所面临的困境日深。但是,这还不是最坏的结果。
就在金国与南宋激战在秦岭淮河一线时,之前和蒙古决裂的西夏,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和蒙古大将木华黎偷偷摸摸联系了起来。
公元1221年冬天,蒙古大将木华黎学着铁木真之前的军事方略,出云中借道西夏,猛攻金国所控制的陕西,山西诸镇;西夏也受蒙古之征,派出五万兵马伙同蒙古人一起去打劫金国,攻占了金国的大片土地……
时至今日,东西南北四面受敌的金国,俨然已经因战争而处在疲于奔命的状态……
楼主:凌子峰  时间:2019-07-15 09:29:37
第八章 大人物的相继离去
1.铁木真东归
春去秋来苍老了容颜,花开花落带走了时间。无情的战火烧到公元1223年的春天。
尽管是初春的时节,自阴山而来的朔风,依然裹挟着黄沙肆虐在黄河与长江,也吹打着汉江和渭水。辽阔的华夏大地因蒙、金、夏、宋的战争,在这本该恢复生机的季节里,无奈的显现出沧桑的疲态。
试问如今的天下,有多少家园在战争的风暴了被撕扯的支离破碎,又有多少黎民苍生被这连年的战火无情湮没……
然而,公元1223年的世界,并非身处东亚的华夏大地被战火蹂躏的惨不忍睹。而万里之外的西亚,也是烽火连天。
此时,距离铁木真西征已经五年了。从蒙古高原燃烧起来的战火,也被他带去西亚五年了。五年来,铁木真取得了不菲的战绩,比起他在中原地区的代言人木华黎,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木华黎在东亚平定辽东之时,铁木真在中亚击败花刺子模;当木华黎引军平定辽西之时,铁木真进军咸海以北;当木华黎经略山东,河北之时,铁木真饮马阿姆河。
五年来,铁木真的西征一路摧枯拉朽,木华黎对于金国的战争一直是顺风顺水。但是到了公元1223年,上天却不打算让木华黎继续顺风顺水下去,也不想让铁木真在西亚继续待下去。
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木华黎征战一生,无论是随铁木真统一蒙古诸部也好,还是攻打西夏和金国也好。作为铁木真左右手的他一直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只是,在他当下的迟暮之年。京兆府(今西安)和凤翔府(今凤翔),这两座金国关中之地的坚城,成为了他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所在。
对于这两座城池的攻打,蒙夏联军已经持续了数月了。尽管有木华黎亲自督战,但蒙夏联军还是只能在这两座坚城之下望城兴叹。
遭遇到如此状况,西夏眼看着也占不到任何便宜。洒脱之下,也没和木华黎打招呼,就带领着兵马回到了西夏本土。
西夏的私自退场行为,直接造成了蒙古军事的失利,气的木华黎大病一场。
一个月后,征战一生的木华黎病死于军中。
木华黎一经病死,铁木真进攻中原的代言人也就不存在了。已经征服了中西亚的铁木真在得知了西夏的背叛和爱将木华黎的死讯之后,便率领着西征的兵马,走上了东归的道路……
而此时,间接造成木华黎病逝的西夏,又是怎么个境况?
楼主:凌子峰  时间:2019-07-15 09:29:37
2.君王陆续凋零
西夏这么多年来,先跟着金国打蒙古,后来投靠蒙古打金国;然后在蒙古的攻击下又去求金国和好;在遭到金国的拒绝后,又跑去和南宋联合攻打金国;后来又加入蒙古的阵营;当看到蒙古战争失利之后,又背叛了蒙古的阵营。
多年来,这个党项人建立的政权,一直走在联合,投靠与背叛的道路上。然而连年的征战,带来的结果却是民生凋敝,国库空虚,百姓怨声载道。
穷兵黩武数年的西夏,不仅白白损耗了自身的国力,到头来也没有获得什么实质性的利益。
在木华黎死去的这一年,本着四处投机,努力在“国际”上找存在感的西夏皇帝夏神宗,在国内一片声讨的咒骂声中,不得已走下了皇位。由他的儿子继承衣钵,是为接下来将要出场的夏献宗。
与夏神宗退位的同月,自即位以来,一直饱受蒙古人欺凌的金宣宗——完颜珣,在金国烽烟四起的情况下,撂下这个烂摊子,病死了,其第三子完颜守绪即位,也就是接下来将要出场的金哀宗。
一年之后,远在江南的宋宁宗也在西湖之畔病逝,宋理宗即位……
负责对金作战的蒙古代表人物木华黎病死,西夏、金国、南宋相继换了皇帝。突然间主持华夏大地宋、蒙,金、夏战局的四大巨头的离去,让身处在东亚大地上的子民看到了和平的曙光,他们相信,多个政治首脑的离去,怎么说也会让这这饱受战火的华夏大地暂时安歇一下。
但事情的结果却远没有百姓期许的那般美好,身处在这片土地上的子民终究没能如愿,因为那个比所有人都更能折腾的铁木真正在从西域赶回来的路上,他将继续搅动这天下的浑水,让这古老的神州大地,片刻都得不到安宁……
楼主:凌子峰  时间:2019-07-15 09:29:37
3.言归于好的太晚了
前人虽然带着未竟的心愿离去,但是后人仍需将那风雨飘摇中的大旗扛起。
前脚刚即位的夏献宗日子不好过,而后脚刚上台的金哀宗日子也不好过。
这不好过的原因,都源于他们有一个好老爹。在给他们留下了皇位这个全天下最宝贵财产的同时,也给他们留下了全天下最大的烂摊子。
面对各自国内的局势,他们二人心力交瘁。虽然当下这一切的问题不是由他们造成的,但是责任却必须由他们来承担。因为继承人在享受财产继承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起偿还债务的责任。
夏献宗时不时的还能去后宫将他的太上皇老爹臭骂一顿,而金哀宗完颜守绪,只能去他老爹的皇陵前破口大骂。
只是,这二位仁兄在抱怨时运不济,爹坑儿子,帝国风雨飘摇的时候,其实他们也应该看到,造成这一切的,也许并不是他们的老爹。
在这战争的汪洋大海中,二位老爹充其量只是一个掌控着帝国巨舰的舵手,而掀起这滔天巨浪的是战争的源头——是仍在虎视眈眈的蒙古人……
夏献宗考虑到之前他老爹在和蒙古人联合攻打金国的过程中不辞而别,抛弃盟友的行为得罪了蒙古人。他认定在铁木真回来之后,西夏的日子里肯定不好过。
这时的夏献宗意识到依靠目前的国力不能再单线作战了。
很快,夏献宗的使者便跑到了金哀宗面前,又是一顿的痛陈蒙古人的种种劣迹,希望两国和好,互为盟友。
而这金哀宗呢,一上台便停掉了他老爹坚持执行了多年的“取偿于宋”的军事战争。
现在,对于西夏这种找上门来的修好之举。金哀宗决定再与西夏走上和平发展之路。所以,这新即位的夏献宗和金哀宗哥儿俩,很快让两个国家变成了兄弟之国。
只是,这一天来的实在太晚了,两个帝国的丧钟都已经开始敲响。王朝的巨舰任凭再好的舵手来驾驭,也不能阻止其沉向海底……

楼主:凌子峰  时间:2019-07-15 09:29:37
第九章 西夏的结局
1.铁木真亲征西夏
西夏和金国的恩怨情仇暂时告一段落了,宋金在边境上的战争随着金哀宗的上台也停火了,眼看着整个天下的时局正在朝着和平发展的道路上发展。但公元1225年,铁木真却从遥远的西亚回来了。这刚刚消停了两年的华夏大地,因为铁木真的归来,又将变得战火纷飞,饿殍遍地。
从西亚归来的铁木真,回到阔别了七年的草原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去了所谓的使者,谴责了两年前西夏的不道德行为。
西夏的朝堂之上,面对铁木真使者那一幅居高临下的模样,夏献宗一改往日夏神宗在位时期那种服服帖帖的态度,当场就在朝堂上带领着一帮大臣对铁木真的使者一顿臭骂,让铁木真的使者一度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
当这个消息传到铁木真的耳朵里,本来想着让西夏来认个错,再继续给自己打前锋的决定就这么在铁木真的心里被否决了。反而让自感时日无多的铁木真,心中泛起了一个在有生之年灭亡西夏的念头……
公元1226年的春天,铁木真带领着自己的兵马,开始了攻打西夏之旅。而铁木真的生命,也仅仅只剩下了最后一年多的光阴。
夏献宗硬气归硬气,但是在铁木真的全力进攻之下,西夏最终还是招架不住。蒙古军一路攻陷沙洲(今甘肃敦煌)、肃州(今甘肃酒泉)、甘州(今甘肃张掖),向西夏的都城杀奔而来。
这次的铁木真,一改往日攻打西夏的方式,不以占领和掠夺为目的,也不是以恐吓为目的,更不是以灭国为目的,他是奔着灭族去的。在进攻的路上,蒙古大军过后,沿途边镇,无复炊烟。
不知道铁木真为何对西夏痛恨到如此的地步?多年的民族征战之中,西夏人从来没有对蒙古有过侵略战争。而双方的战争,一直是西夏在蒙古入侵之时,不得已做出的抵抗。而且还数次借道给蒙古,让其南下攻打金国。甚至在很长时间内,还出兵协同蒙古对金国作战。
可是这一切的一切,仅仅是因为之前西夏在凤翔府对木华黎的不告而别以及这次夏献宗在朝堂上公然驳斥了蒙古的使者,于是铁木真就把西夏这么多年对其的帮助一笔勾销。准备让这个民族从世界的版图上消失。
战争仅仅开打三个月,西夏的太上皇——夏神宗,这个之前一直左右逢源的投机分子,在铁木真一路的攻城略地之下病死了。
而时间又仅仅过了不到两个月,骨气甚重到让人望而生畏的夏献宗,在蒙古人攻破西凉府(今甘肃武威)之后,终于意识到自己摸到了老虎屁股,在铁木真这只老虎张开血盆大口之时,被活活的吓死。
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西夏国这对父子皇帝的接连病死,这让西夏的臣民终日惶恐不安。亡国的阴云,已经开始笼罩在西夏这片黄沙漫天的土地上。
就在这民族危亡的时刻,夏献宗的侄儿,被拥立为帝。只不过这一刻,他已经不具备力挽狂澜的实力了,西夏甚至连苟延残喘的机会都没有了。
楼主:凌子峰  时间:2019-07-15 09:29:37
2.再围中兴府
虽然皇帝死了,但是这战争还在继续,蒙古人这该攻的城还得攻,该走的路还得走。
又三个月之后,铁木真以六十五岁高龄,亲自率领蒙古军穿越茫茫大漠,又打到了黄河边上的灵州(今天的宁夏宁武)。
眼看着离西夏的都城中兴府(宁夏银川)已经很近了,西夏最后的大将嵬名令公在涛涛黄河旁边背水列阵,带领着西夏最后的兵力,与铁木真展开了决战。而这场西夏与蒙古之间最为激烈的一次战斗,还是以西夏军的败亡而告终。
最后一支足以抵抗蒙古人的兵马丧失之后,中兴府的门户灵州城随之被攻破。随后,蒙古军再一次包围了中兴府。西夏国的灭亡,只在旦夕之间。
而这次,已经是蒙古人第三次包围西夏的都城中兴府了!
值此亡国之际,此时的西夏国主,仍然和十八年前的夏襄宗一样,寄希望于金国这个兄弟之国来将自己搭救。
然而,此时的西夏,得到的仍然是和十八年前一样的结果。
如果说十八年前,金国对于西夏的遭遇是能救而不去救的话,然而,仅仅过了不到20年的时间,此时的金国对于西夏的境况是想救却救不了。
卫绍王当年天真的以为让蒙古和西夏两国相攻,而自己独自做大的局面终究没有出现。反而让西夏和金国在多年的攻伐之下,耗损了自身的实力,从而让蒙古人有了逐一击破的机会。
但此时说什么都已经晚了,今夏这对难弟只能在心里自求多福。而王朝的明天将要面对什么样的局面,他们已经不敢去想……
西夏的都城在得不到救援的情况下,便从春天一直被围到夏天。
记得十八年前,西夏都城被围的那个秋天,中兴府的上空暴雨如注。而十八年后,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六月,中兴府发生了地震山摇的天灾。其宫室倒塌,人民死伤惨烈之状,在此无法一一细表。
时穷力屈的西夏在无可奈何之下,不得不与蒙古人约定了投降的日期。
然而,就在此时,这二十年来导致北中国和中亚地区战争不断,烽火遍地的战争狂人——铁木真,病死于蒙古军中。
盛夏的六月,天空没有任何帝星陨落,山河也没有为之变色,在上天没有任何预示的情况下,铁木真就像一个普通人一样,病死于军旅,永没于黄泉,结束了他征战万里的一生。
最终,他还是没能亲眼看见西夏的灭亡……
只是,西夏对于这次唯一能自救的机会,他们并不知情。蒙古方面,封锁了铁木真死去的消息。按照之前和铁木真的约定,西夏应该在一个月内投降。
也许他们再多熬一两个月,战争的结局就会不一样了。然而,这世间终究没有如果。抓住了这个机会,他们或许还有复国的希望,而失去了这个机会,他们连当亡国奴的资格都没有了。
对于指日可下的西夏都城,铁木真临死之前交代自己的子孙:“在西夏投降后,将中兴府内的军民全部屠杀,鸡犬不留。”
楼主:凌子峰  时间:2019-07-15 09:29:37
3.投降、亡国
战争并没有因铁木真的死去而停止,西夏向蒙古投降的约定仍然真实有效。
七月的傍晚,落日的余晖穿过笼罩在党项族人头顶的战争阴云,以柔和的光芒照耀着地震过后只剩下断壁残垣的西夏都城。古老庄重的城楼,依旧如往日辉煌之时巍然屹立,尽管在这日薄西山的时刻,仍然不失其作为皇城的威严。用一双古老的眼睛,凝视着城墙之下的蒙古军队。
这本该是一个静谧而庄重的时刻。只是这夏日的风沙,注定要任性的打破这最后的宁静,让蒙古军中高悬的九脚白旄纛,在劲风的吹动下飘扬起来。
这是一面象征着蒙古人征服万里的旗帜,所到之处,必然血雨腥风。
中兴府已经紧闭了半年之久的城门在这个历史的瞬间,发出了吱呀、吱呀的声响,艰难的开启了一个缝隙,后来变成了完全敞开。这时映入蒙古人眼帘的是,西夏的国主徙行于路,手捧西夏的百年国玺,带领着身后手无寸铁的文武大臣缓慢的走出城门。
这是一场投降之旅,也是一场死亡之行!
从城门到蒙古前军的距离,本没有多长,但西夏人却走的很慢。他们此刻更希望,这条投降之路,永远没有尽头,那他们就不必去承受这如此屈辱的时刻。只是这注定不会成为现实。很快西夏国主就来到了蒙古的中军,但他却并没有看到铁木真的身影。
他不知道铁木真已经死了,并且将永远不知道。
西夏国主向铁木真的儿子拖雷,献上了西夏的国玺和地图,带领着文武大臣跪倒在蒙古人的脚下,等待着蒙古人的降罪。
历史虽然出现了蒙古人接受西夏投降的这一幕,但是接下来,蒙古人却并没有打算按正常的历史剧情导演下去。他们举起了手中的屠刀,向这些已经放弃抵抗,献国投降的西夏皇族,文武大臣,还有那些手无寸铁的百姓,进行了种残忍的屠杀。
傍晚的天空残阳如血,西夏的整个都城变成了一座人间炼狱。哀嚎声,哭叫声不绝于耳。这其中有稚子的血泪,妇女的哭泣,老者的哀嚎。这战争本来与他们无关,从生下来的那一天开始,他们的愿望很简单,就只是想活下来而已。只是在这时,简单的活着也变成了一种奢侈,这到底是为什么,他们不明白!
夕阳余晖下的中兴府慢慢被黑暗吞噬,只是今晚的这个黑夜再也不会迎来黎明。屠杀仍在继续,中兴府内火光冲天,让如明镜般高悬的月亮与之相比也黯然失色。中兴府这座古老的都城,在天地万物的见证下,很快就化为一片焦土。
存在了近二百年的西夏王朝和其创造的灿烂文明就这样被蒙古人付之一炬。第二天的太阳,再也不会为城里的任何一个人升起!
劫难之后,中兴府外的黄河缓慢而忧伤的向北方的黄土高原流去。在流淌的过程中,没有了往日的汹涌,也没有了昔日的奔腾。它仿佛在为西夏历史上的最后结局而叹息,也或许是为它哺育了一百九十年的王朝静静的默哀,更像是在为它养育了祖祖辈辈的子民祈祷。祈祷他们来世出生在一个没有战争的年代,简单的过完自己的一生!
蒙古消灭西夏的战争结束了,铁木真临死前的那个遗言被他的后代实现了。可这真的对他有一丝一毫的好处吗?恐怕没有吧!
战争之后的几百年里,人们已经很难再找到西夏曾经存在过的痕迹。只是在奔腾不息的黄河两岸和那辽阔的河西走廊,留下了关于西夏的无尽传说。它就像当初消失的楼兰古国一样,成为神秘的存在。后人也只能在那些残缺的史料中去东拼西凑西夏王朝那支离破碎的文明!

楼主:凌子峰  时间:2019-07-15 09:29:37
第十章 汗位的归属
1.拖雷监国
蒙古弯刀上的血迹尚未完全风干,西夏的千里焦土还有丝丝青烟升起。蒙古军在拖雷的带领下,开始运载着铁木真的遗体向北方的草原归去。
铁木真作为一代枭雄故去,其留下的权利真空和攻占的广袤土地成了一笔让天下人都为之羡慕的财富。
依照蒙古人的继承传统,老爹死后的遗产,将会由幼子全部继承!而这个遗产,当然也包括权利。
但铁木真终究还是铁木真。他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儿子,以致于在三年前从西亚东归的路上,便将窝阔台指定为汗国的继承人。
铁木真的皇后孛儿帖旭真,一生为铁木真生下四个儿子:分别为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老三窝阔台,幼子托雷。
这四个人从基因上看,都是他铁木真的“好儿子”,成功的将铁木真的人生信条继承了下来!
在铁木真还在世的时候,四兄弟就为嗜杀的老爹攻城略地,大杀四方。而铁木真生前也没有亏待他的这些“好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在铁木真生前都成为了裂土封疆,划地为王的一方之尊!其封地不是很大,而且是特别的大,经过其后代的不断开拓,囊括了今天的整个中西亚和东欧地区。
源于蒙古帝国所征服的土地实在是太广袤了,铁木真死于征战西夏途中,这让被指定为接班人的窝阔台远在自己的封地不能及时赶到土兀刺河老营(今乌兰巴托)主持大局。与窝阔台相比,此时的拖雷更接近权利的中心。
铁木真攻打西夏之时,幼子拖雷随同作战。铁木真离世,拖雷便以幼子的身份暂时监管起铁木真的全部遗产。
这监管老爹的遗产虽然感觉不错,但终究不如接管来的硬气和过瘾。
所谓监管,顾名思义,这些东西只是由你看着,它的所有权并不属于你。而接管就不一样了,接管就意味着具有实际意义上的操作权,支配权,受法律保护。两者名义上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可现实中的结果可是天差地别。
铁木真死后,拖雷的职务是监国,而不是大汗。这让拖雷的心中充满着极度的不甘。而从后来蒙古帝国的发展情况来看,蒙古帝国的分崩离析,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铁木真这一次未曾遵从旧时习俗的身后安排。
尽管此时的拖雷心有不甘,但从当下的实力上来讲,窝阔台和察合台关系比较好,而与托雷关系较好的长子术赤却先于铁木真病死。这让拖雷在争夺汗位的过程中处于实力上的弱势。
当窝阔台于封国之内收到铁木真的死讯,从千里之外的封地霍博(今新疆准格尔盆地西北)赶过来为铁木真奔丧时,拖雷那是早早的在窝阔台前来的路上作以最深情的迎接。这让窝阔台误解为拖雷想迫不及待的交出自己手中的权利,让自己赶紧继承汗位。心里想着等着自己继承汗位了,一定赐给自己这个弟弟一片最大的封地和几十个老婆。
但是当窝阔台来到土兀刺河老营之后,却感觉不到自己作为汗国继承人的威严。
此时的拖雷热情归热情,却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绝口不提权利交接的这回事儿。而窝阔台考虑到自己是来给老爹奔丧的,在失望之余也不好意思问。而在铁木真还未下葬之际,现在谈这个问题也确实操之过急。
你不说,我不说;你不要,我不给。拖雷与窝阔台就这样互相玩起了沉默。
只是有些事,你不提,它就真的不存在吗?
铁木真下葬的前夜,窝阔台这个铁木真生前指定的大汗继承人哭的是涕泗横流的。此时,不知他是在为自己父亲的死去而哭泣,还是在为自己这目前的尴尬局面而忧伤。以致于在父亲的遗体旁,悲伤逆流成河。
好在,铁木真归葬皇陵的这一天已经到来。想来,窝阔台继承汗位的日子也不会太过遥远。
楼主:凌子峰  时间:2019-07-15 09:29:37
2.铁木真下葬
公元1228年,肆虐的北风席卷在广袤而萧瑟的草原。冬天的辇谷,天地苍茫,荒原万里,铁木真的遗体将于此时此地下葬。在众人阴晴不定的目光中,随着皇陵泥土渐渐的回填,铁木真留存于世间的最后一点肉体上的印记也随之掩埋。
归葬之后,铁木真的陵墓上方,万马奔腾而过。其坟墓所在之处,经万马踏平之后,便又恢复如草原之初的模样。
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一个由千余人组成的蒙古骑兵卫队开始守护在经过万马踏平的铁木真坟垅周围。期间,有外人靠近者格杀勿论。直到来年天气渐暖,万物复苏,待万马踏平的铁木真墓地牧草茂盛之后,这千余蒙古骑兵才开始撤帐而去。这时极目千里,一望无际的莽莽草原延伸到无穷无尽远,从此,再也没有人知道铁木真埋身于何处。
这个将战争和掠夺发展成为其民族终身职业的第一任蒙古大汗,就以这样的方式,走进了他曾经出生的那片草原深处,没入了历史的滚滚洪流。
当今之世,有人说他的存在,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也有人说,他发动的战争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脚步;更有人说,他的西征,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而回顾他的一生,在他领导下的蒙古对外战争中,我们看到的只有不停的屠杀,不停的奸淫掳掠,不停的种族灭绝。
如果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要用战争的方式来进行的话,这样血腥文化的交流,于世界人民何益;如果民族的融合,要以战争为手段来达到,这种民族融合的意义何在;如果世界文明的发展,要用屠杀数百万人的生命来换取的话,这个世界的文明又何需发展。
他的一生中,我们从来没有看到什么恢复生产的制度,也从来没看到他有过善意的举措;更没有看到在他的带领下,蒙古人做了哪些于当时世界人民有利的事。
他们在不创造文化与文明的同时,还在拼命的毁坏那些已经存在的文明,蒙古大军所过之处,从来都是伴随着血雨腥风,累累白骨,遍地焦土。
也许从后世的角度来看,正是他那个年代罄竹难书的种种恶行造就了今天的世界格局,从今天看来有其积极的一面。然而,历史就是历史,这个人应该放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去评判。
我们不能因为他于我们后世的人有功,就承认其那些“丰功伟绩”的伟大。这于那个时代死去的人不公,没有人有资格出于任何目的,去剥夺别人生存的权利。自宇宙诞生以来,在这浩瀚的星河里,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而为人的机会,而生存的权利被无情的夺走,那将是一件极其残忍的事儿。
当我们继续回到风云变幻的十三世纪,铁木真的一生虽然在苍茫的草原之中尘埃落定,但草原之上自他而起的战争风暴却没有停歇。这场毫无善意的风暴将继续席卷下去,直到撕裂中原,也撕裂蒙古……
楼主:凌子峰  时间:2019-07-15 09:29:37
第十一章 窝阔台君临草原

1.登临汗位
季节历冬经春,时光由春入夏。恍惚之间,铁木真的后事都已经办完了半年的时间,照说这窝阔台也该登临蒙古帝国的大汗之位了。
可是这半年来,蒙古的贵族,在克鲁伦河畔的“忽里勒台”大会上,多次的研究,多次的讨论,却始终没有让窝阔台这个铁木真已经指定好的接班人登基。
究其原因,这一切都源于这次大会的主持人是拖雷。
古往今来,爱美人不爱江山的人近乎没有,而深陷权利的牢笼而无法抽身者比比皆是。权利的滋味一经初尝,便会让人轻易的不能自拔。它比那爱情的毒药更能让人沉沦,更能让人欲罢不能,更让人心甘情愿的一生被它奴役……
监国两年的拖雷,已经充分体会到权利给其带来的快感,当然不想这么快交出那让人着迷的权利,从而这蒙古大汗之位迟迟没有归属。
自铁木真统一蒙古以来,拖雷就一直以幼子的身份跟随铁木真征战万里,其大部分时间可是跟铁木真的心腹将领们在一个锅里搅马勺。可以这么说,此时手握重兵的将领们,对于拖雷的认可,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大于对窝阔台的认可的。再加上受“幼子守灶”的传统影响,此时的拖雷完全有实力和窝阔台展开权利的争夺。
公元1229年的八月,在克鲁伦河畔的“忽里勒台”大会,对于窝阔台的任命在已经讨论了数十天之后还在继续着。而蒙古大汗之位,在铁木真故去之后,已经足足空缺了两年之久。
八月二十四日这一天,大会又在克鲁伦河畔的清晨里开始了。这一天的会议进程和前几日并无不同。大会从清晨开到正午,又和前几日一样陷入议犹未决的局面。主持大会的拖雷又准备以此为由,宣布今天这个“忽里勒台”大会的提前散场。
但是此时作为铁木真生前的忠实部下耶律楚材却看不下去了。他觉得,拖雷这是属于耍不要脸。今天要是不开出个结果来,大家都别想走。
头顶烈日当空,河水蜿蜒流淌。被烈日炙烤的草原,似乎比众人更希望有一个大汗的存在,让他以征服的方式,让这片草原再次让世界熟知。
大会上的拖雷正准备同往日一般散会。精通天文的耶律楚材当着众多大会代表的面,以一个精通天文者的身份向与会的人员宣告着今日是大汗登基的黄道吉日。如若错过了今日,将是招致长生天对于整个草原部落的惩罚的上天谶言。
既然是长生天的意愿,拖雷自然不敢忽视。但是对于耶律楚材之言,拖雷又很怀疑他的动机和立场问题。大会上的拖雷当即找来巫师,当着众多部落首领的面,对于耶律楚材之说进行重新占卜。
经过复杂的装神弄鬼,巫师所占卜的结果竟然和耶律楚材所说丝毫不差。得到这个结果的拖雷面容几乎扭曲。
巫师所言,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重视。看来今天要是没个结果,大家都要跟着倒霉。
在蒙古人的眼中,长生之天,代表着信仰和敬畏。违背了长生之天的意愿,自然就会受到上天的惩罚。而像大汗即位这种事,若是有违天意,上天惩罚的或许就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会惩罚整个部落联盟。没有人敢尝试用民族的前途开玩笑。
而那些既得利益者,自然也不敢冒这种风险。这种情况之下,任何有悖于天道的人和行为,都会受到蒙古人的群起而攻之。
耶律楚材这种以上天之力召唤所有敬畏上天的人来向拖雷施压,成为了拖雷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拖雷终于意识到,再这样拖下去,很有可能会犯了众怒。
虽然拖雷现在掌握着实权,但是窝阔台站在名正言顺的制高点上;二来察合台和窝阔台合起来的实力也不可小觑;三来蒙古一旦内战爆发,本来兵源就不足的纯正蒙古人将会有大部分人马死于自相残杀,到时候,根本不用上天的惩罚,蒙古的衰落也会成为既定的事实。
出于对利害的权衡以及来自于蒙古各部落首领的压力,拖雷最终妥协了。
在众人的目光注视下,窝阔台走上了会场的前台,长兄察合台,大臣耶律楚材先后匍匐在了他的脚下。随后在蒙古诸王的山呼中,窝阔台继铁木真之后,登临蒙古的第二任大汗之位。
一旁的拖雷虽然心有不甘,但是大势所趋之下,窝阔台继承汗位已经成为了他不得不接受的现实。在海啸般的祝福声中,拖雷也随着众人参拜了起来。
但是,就在他跪下的那一刻,一颗仇恨的种子分明于此刻在他的心中深深的埋下,并且将一代一代的传递下去……
楼主:凌子峰  时间:2019-07-15 09:29:37
2.金使的到来
随着窝阔台的登临汗位,那笼罩在蒙古草原上空的动荡阴云,被炎炎夏日的凉风吹散在时光的深处。一场关于汗位交接而引发的动荡时局,以拖雷的妥协,实现了平稳的着陆。蒙古帝国的力量再次汇聚在了一起。接下来,蒙古帝国将在窝阔台的带领下,再一次投身于世界历史的滚滚洪流,让整个欧亚大陆为之震颤……
新汗即位,定都和林(今蒙古国境内),中西亚的使节不远万里,络绎不绝的相继前来恭贺。让那时的和林,一度成为当时世界的中心。
而近在东亚的金国也不甘落后。在窝阔台即位不久,金国方面派出的使者风尘仆仆,姗姗来迟的前来吊唁铁木真,顺道恭祝窝阔台继承汗位。
金国在铁木真故去的时候没有前来吊唁,在铁木真下葬的时候更是没有前来送行。而现在窝阔台刚刚即位,金国的使臣就来了。在窝阔台看来,金国此行的吊唁老汗和恭祝新汗是假,前来打探消息才是真。
对于金使这种不诚心的态度,窝阔台充满着不屑。而他即位之后的最大想法便是荡平金国,远征东欧,建立远超他父亲的功业。
面对金使,窝阔台厉声责问道:“汝主久不降,使先帝老死于兵间,今日妄谈议和,岂不可笑?”
跋涉几千里前来的金使,遭遇到窝阔台的一盆凉水。所有准备好的外交台词,在这里都用不上了。窝阔台这种近乎无赖的话语,让出访的金使无话可说。
“你爹故去,出于外交礼节,作为金国使臣,来上两柱香,掉两滴眼泪,装装样子,不是很正常吗;这连年征战,一直是你们在打我们。最后你老爹是攻打西夏的时候死的,关我们什么事儿;至于投降,你这说的也太没天理了吧,我们只是不想打仗,我们也没想亡国啊,我们为什么要投降?”
此时的金使真的很想在窝阔台面前这样好好的问上一番。但是国家的实力,决定着谈判者的姿态。很显然,金国不具备问这种问题的实力。
求和是没什么希望了,金国的使者只能带着失望而去……
二十多年来,曾经那个庞大的金帝国,对于蒙古从来未硬气过一次,只是一味的委曲求全,一退再退。时至今日,其势力有效控制范围,只剩下黄河以北,潼关以东的陕西,河南,江苏,山东的部分地区。
虽然金国在这近二十年的时间里领土缩水了百分之五十,但是其兵力还是可观的,其总兵力至今还在蒙古之上。只可惜,金国这百足之虫,其行政首脑已经僵化,曾经那“猛安谋克”所代表的尚武之风已归于历史的尘埃里……
蒙古方面,在窝阔台即位,蒙古这台战争的机器,经过了短暂的磨合之后,又开始高速运转起来。
遥想二十年前,铁木真在克鲁伦河畔第一次祭天出征,拉开了攻打金国的序幕。
如今二十年过去了,这个世界因为蒙古人的存在,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此时的金国更是越发的暮气日沉,到了落日残阳的地步。
一年之后的重阳节,窝阔台率领着蒙古臣民又一次祭天出征。意欲饮马黄河,投鞭渭水,荡平河南,彻底终结蒙金之间的20多年征战。



楼主:凌子峰  时间:2019-07-15 09:29:37
第十五章 拖雷借道南宋
1.受挫潼关
蒙古灭金的钟声在寒秋将临的时节里再一次敲响。历史的车轮在蒙古骑兵的钢铁洪流里浩荡前行。随着蒙军集结的号角吹动,金国臣民最后一段平静的岁月就此远去。
在这个关中大地到处洋溢着收获气息的金黄季节里,窝阔台率领着蒙古大军浩浩荡荡的杀奔陕西而去。
新大汗刚刚即位,蒙古军格外卖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数月间便席卷关中,兵围凤翔府(今陕西凤翔)。
天空残阳如血,晚霞延绵千里。万里苍穹之下的凤翔府,被一片火红的光影包裹。这座历史久远的关中城池,在深秋的残阳晚霞映照中,凄美里透露着苍凉。
遥想七年前,西夏的不辞而别,让蒙古大将木华黎在这座坚城之下饮恨而终。从而让铁木真将怒火牵引到西夏身上。身处战火的金国,得以因凤翔府的存在,安度了数年的太平时光。
七年之后,窝阔台亲身前来,凤翔这座曾经守护金国关中的城池,却在这晚秋的夕阳里,孤独凄凉到已经近乎被金国遗忘。
从落叶缤纷的深秋到乍暖还寒的初春,凤翔被围半年,却始终不曾有一兵一卒前来救援。这座孤独的城池,在过去的半年里,只能以孤独的身躯,在寒冬里经受着蒙军铁骑的冲击。
尽管如此,凤翔府的军民在每天据城坚守的同时,还是不时的频频东顾,仍旧在绝望中期盼着能有来自东方的援军来将自己搭救。但现实一次次的让他们失望了,从汴京到凤翔的千山万水之间,始终没有看到一个援兵的影子。
蒙军围城半年之后,凤翔府宣告陷落,这个曾经守护过关中的州府,就此落在了蒙古人的手中。
凤翔府失守,京兆府(西安)无险可守。
镇守京兆府的完颜合达龟缩潼关。蒙古人又兵不血刃的拿下这个曾经统御过天下十三朝的古都长安。整个关中之地,从此不复金国所有。
而接下来,顺风顺水的窝阔台,将遭遇他南下以来的第一次挫折。
潼关,一颗楔在由关中进入河南的钉子,成功的阻挡着蒙古铁骑的东进。
任凭窝阔台使出浑身解数,也只能在城下止步不前。无奈之下的窝阔台,只能在夏季到来之时,怀揣着无奈,北返大草原避暑纳凉……
有些人虽然死了,但是影响力依然存在。比如,铁木真。
五月的蒙古草原之上,窝阔台的汗帐里,再一次针对蒙古灭金的事宜被提出来当众讨论。
而三年前,铁木真在离世之时,便已经预料到今日的时局,特意为后世子孙留下了的破金之策:
“金之精兵在潼关,其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攻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州,直捣汴京。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敝,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
充满雄心的窝阔台,本想就灭金之事,建立远超父辈的功业。可惜对于潼关的久攻不克,注定了他不能彻底摆脱铁木真的影子,独立完成灭金的大业。
对于铁木真的策略,窝阔台不得不采纳。而他,从此将不得不接受活在自己父亲阴影之下的事实……
不久之后,围绕这个策略所制定的作战计划开始在中原大地上被付诸行动。
楼主:凌子峰  时间:2019-07-15 09:29:37
2.借道于宋
又是一年秋风乍起的时节,窝阔台率中军下山西以攻河南,意图破郑州,进而围攻汴京;大将斡陈率东路军,自山东济南南下,而后东进河南;拖雷率右路军从凤翔府过大散关意欲借道宋境,顺汉江东下,经襄阳、唐河、邓州进入河南,北上汴京。
不出意外,待三路大军会师汴京之时,便是金国寿终正寝,灰飞烟灭之时。
以蒙古军的实力来看,窝阔台率领的中军和斡陈率东路军实现预定的作战计划似乎是没什么问题的。唯一的不稳定因素便在于拖雷的西路军。
南宋到底会不会借道给蒙古,成为了此次蒙古三军作战计划中最为不稳定的一个因素。
但是在拖雷的眼里,关于南宋借不借道的问题,完全就是一个伪命题。在他看来,这么多年里,那些对蒙古人说不的政权,要么被消灭,要么被打残。他有理由相信,南宋不会连这一点都看不明白……

蒙古的三路大军按照既定的计划开始走在进军的路上。
窝阔台所在的中军,自然是斗志昂扬,一路势如破竹,经过两个月的奋战,占领所处在山西的河中府(今山西永济)。第二年正月,中路军渡过黄河,进而占领郑州。金国方面的士兵一路溃逃,涌入了汴京城内。
拖雷所带的西路军也于中路军同期开赴南宋的边境大散关。但是在大散关的边境上,由关中通往南宋的栈道已经被南宋烧毁。
无奈的拖雷只能绕道甘南,进入宋境沿汉水东进,而后通过南宋荆襄的领土,北上河南。
拖雷此次由甘南入宋,在南宋境内的所有关隘,他都是强行突破,突不破的就强攻。以其行为来看,完全不像是来借道的,倒像是来攻城掠地的。一直打的南宋边将心里直突突。而鉴于南宋朝廷态度不明,南宋的边将首鼠两端。
一直到了十月份的中旬,拖雷才打算正式向南宋方面提出交涉,希望能达到借道的目的,好省却自己去汴京城下会师的时间。
但是由于宋蒙双方在边境的摩擦,这借道的蒙使,一入宋境就被不明情况的南宋守将一刀砍了。而这一下弄的宋蒙双方都措手不及。
从常规的认识里判断,南宋这时候应该是摸了老虎屁股。
正在等待消息的托雷,听到这个消息,一时间傻了眼。他想破脑袋也想不通南宋为何有如此大的胆子。但是转身,一个不好的预感在他的脑海里冒了出来:“莫非南宋此刻已经与金国结成了同盟?”
现在,摆在托雷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借此次蒙古使者被南宋所杀的事件大举进攻南宋,留在这里和宋将死磕;又或者是以战迫和,用武力达成和南宋借道的条件。
时间不等人,灭亡金国的计划是窝阔台亲自制定的,拖雷这一路蒙军又是灭金计划中,最为重要的核心。拖雷岂能在此刻因为一个使者的被杀,而留在南宋境内深陷战争的泥潭。
最终,拖雷为了窝阔台的整个大局考虑,还是选择了“忍”下这口气。打算以战迫和。
这对统一之后的蒙古人来说,实在是难得。
拖雷一边派出兵马陈兵南宋边境,做出和南宋一战的气势;同时又派出了使者去南宋方面进行借道事宜的洽谈。
谈判期间,蒙古方面先是细述了宋金之间的百年恩怨,而后畅谈了蒙宋之间的友谊,再又强调了蒙古灭金的决心,最后又以军事的进攻作为强势的谈判筹码。
老于谋略的拖雷,最终以连哄带骗外加恐吓的方式,成功的从南宋这边骗得了粮草,向导和一条毫无阻碍的道路。
拖雷统帅下的西路军通过借道南宋,让北上攻汴的征程就此开始。而此时的中原大地,深冬已经悄然来临……
楼主:凌子峰  时间:2019-07-15 09:29:37
第十三章 禹山之战
1.渡过汉水
南宋方面的四川制置使在川陕的边境前脚送走了拖雷,京湖的制置使又在襄阳迎来了金国的使者刘天山。
南宋借道给蒙古的现实,带来的结果是金国发现自己的后方竟然冒出了蒙古骑兵。而蒙古的这路兵马还在一路北上,军事目标直指汴京。这让金哀宗意识到寄希望于南宋为自己守边已经不太现实。
金国这次应该是带来了百分的诚意,但是却没有带来一丝合作者该有的态度。在已经被蒙古军四面围攻的时候,却仍然以上国之尊,对南宋方面莅临垂训。
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南宋仍旧是20年前的南宋,此时的金国,却不再是20年前的金国。这世道变了,这规矩自然也得变。显然,金国人不懂。
而今的金国,还是一如当年全盛时期那般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架势,让南宋的京湖制置使觉得金国不像是来谈合作的,倒像是来下达任务的。
南宋的京湖制置使明显不吃这一套,对于金国的使者,又是一个滚字将其打发走了……
宋金方面没有达成共击蒙古军的军事同盟,拖雷的四万骑兵得以大摇大摆的渡过汉水,北上河南。
话说金国虽然被蒙古人追着屁股揍了20年,但是多年来一直在保存实力。尽管辽东、河西、河东、河北的土地虽然丧失,但是其大部分兵力都收缩到河南一地。在黄河以南的地面上,至少还盘踞着不少于四十万的金国主力军。此次拖雷的北上的击汴之路,即使借道宋境,走的依然不是那么顺利。
苍凉汉水,千年流淌。转眼间,拖雷的四万蒙军已经穿越了川陕边境,到达了荆襄的西北。而就在在荆襄进入河南的汉江之畔,拖雷的北上攻汴之路,即将迎来最为惊险的一战。
汉水之滨,对岸的金军目视着蒙古人来到对岸,又目视着蒙古军从容渡河。在这个过程中金国的将领张惠建议待蒙古人半渡而击,而主将移刺蒲阿更寄希望于在汉水之北将其歼灭在河边。
就在这两位一来二去的讨论中,蒙古军已经全部渡过了汉水。让这二位一时傻了眼。
腊月的深冬让汉江两岸变得萧瑟千里,一直注视着汉江千年的禹山(今河南邓州西南),在此刻也万籁俱寂中,一片荒凉。荒凉到百鸟飞绝,人踪俱灭。
好在它很快就不会如此寂寞,因为这里接下来,将会成为蒙古与金国决胜的战场。
后知后觉的金国,在拖雷的蒙古大军全部渡过汉水之后。其二十万大军,才在之前从京兆府逃离的金将完颜合达的率领下,姗姗来迟的来到禹山脚下布阵。
在绝对的优势兵力下,他们等待着蒙古军的到来。对于之前没有对蒙军半渡的而击,完颜合达并没有什么遗憾。与其在汉水之中将蒙军击溃,他更希望于在这禹山脚下,将托雷的四万骑兵一举歼灭。
对此,完颜合达很有自信。毕竟二十万遇上四万,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争。
楼主:凌子峰  时间:2019-07-15 09:29:37
2.劣势兵力的对决
潇潇汉水,瑟瑟禹山。金军十五万步兵列阵于山前,五万骑兵藏于山后,和刚刚渡过汉水的蒙军就这么对峙着。可是这左等右等,正前方的蒙古军却迟迟没有要进攻的的意思,这就让金军的统帅完颜合达有些沮丧。
看来是他高估了拖雷的胆识。但识转念一想,毕竟在兵力上有如此大的悬殊,此时的拖雷没有发动攻势也实属正常。而他自己,手握二十万大军,不是也没有向区区四万蒙军进行攻击的勇气吗。
正在完颜合达冥冥思考之中,金军的后方,却突然间杀声震天。
让完颜合达没有预料到的是,蒙古骑兵竟然绕到了金军的身后,向部署在禹山之后的五万骑兵阵营,发动了近乎疯狂的冲锋。
更让完颜合达吃惊的是,骑兵对战骑兵不久,在如此悬殊的兵力对比之下,出于弱势兵力的蒙古骑兵,竟然一度动摇了金军的阵脚。吓的金军士兵四散奔逃。
狂风吹起了落叶,飞沙迷离了双眼。蒙军冲锋的号角之声,在山谷之间激扬。昨日还孤独而荒凉的禹山,一时间山野动荡,林木悚然。
眼看着金国的战线濒临崩溃之际,完颜合达跃马长枪,亲自上前督战,这才稳住了阵脚。而金军一旦稳住阵脚,蒙古方面的兵力弱势就突显出来,在没有被金军合围之前,拖雷匆忙退军。留下心灵震颤的完颜合达在山野的冷风中凌乱。
撤退之后的拖雷,深知凭自己目前的军力,终究无法撼动眼前这座庞然大物。所以在禹山小试兵锋之后,就开始采用游击战术,袭扰金军,焚烧其辎重,伺机北上汴京。
蒙古军来去如风的袭扰战术,成功的牵制了金军的主力,让其欲撤不行,求战不能,就这么一直尾随着蒙古军走在前往汴京的道路上。
汉水东流,时光不歇,一转眼,黄历翻篇,又是一个新年来到。
时值正月,拖雷虽然还在河南境内与完颜合达缠斗,但是此时的整个中原战局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窝阔台率领的中军已经占领了郑州,东路军也由山东进击河南,大有和窝阔台会师汴京的趋势。
此时的完颜合达在金哀宗勤王之命的召唤下,不再与拖雷部的蒙古军缠斗,率领着还剩下的十五万金国精锐,开始走上北上护卫京畿之路。在行走的过程中,又和金将杨沃衍,武仙两路人马会和。一时间军力大振。
此刻,在完颜合达的手中,已经聚集了金国一半的主力军队。
然而,此时拖雷的蒙古骑兵却一反常态,开始由之前的北上攻汴,转变成袭扰,阻击完颜合达部的北上增援。
如若说禹山之战时的拖雷是想极力摆脱完颜合达的话,那么当金哀宗的勤王之命下达之后,此时的完颜合达是想迅速的摆脱拖雷。但是事实是这二人却是谁也摆脱不了谁。
就在二人这停停打打,打打停停中纠缠不清时,天空飘下了正月里的第一场大雪。而这场不合时宜的大雪降临,对于完颜合达这支数量庞大的金军来说,却是一场致命的伤……
楼主:凌子峰  时间:2019-07-15 09:29:37
第十四章 决战三峰山
1.三座孤独的山峰
正月的大雪,覆盖了前进的道路。刺骨的风寒,吹打着蒙金士兵那久经战乱的身躯。拖雷和完颜合达这两支兵马仍旧在这大雪纷飞的正月里继续纠缠着。
对于拖雷和完颜合达来说,通往汴京的这条路,实在太过于狭窄了,窄到注定只能有一个人过去。而剩下的那一个,只能作为一个失败者,倒在胜利者前进的道路上,被千军万马踩踏而过。
茫茫天地,银装素裹。在刺骨的严寒之中,这两支充满纠葛的兵马,来到了钧州境内(今河南禹州市)。而钧州外围,有三座高耸的山峰,此刻正在风雪中迎接着蒙、金两军的到来。
在此之前,这三座不知名的山峰尽管已经诞生了不知几千万年,但是在过去那季节的轮回和时空的深乡里,他们一直不为外人所熟知。只能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冷眼旁观着虚幻的世界,在沉默中聆听着尘世的纷纷扰扰。而周围的世人,一直未曾试图去感知这三座山峰独立于世间的孤独,甚至从来不会高看他们一眼。
如果山峰也有性别之分的话,那么这三座山峰无疑是三个男人,三个其貌不扬而又饱经沧桑的男人。
他们看似沉默,其实也渴望被世人发现,被世界认知。从此摆脱不知名的存在,摆脱那千万年以来的卑微。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一个地方要是想出名,要么是有名人青睐,要么是有故事发生。而对于三峰山这样普通的山峰,要想获得仙人的青睐,恐怕再等个上前千万年。相比较之下,还是有故事发生来得靠谱一些。
而接下来,一场决定金国命运的战争,即将围绕着三峰山展开。
如它们所愿,三峰山这个名字,将会跟随着金国的命运被永远的载入史册。只要日后有人探寻金国的历史,就必然会看到三峰山这个名字跃然纸上。更有兴趣者,或许还会亲身前来探寻一番。而和三峰山一起载入史册的还有拖雷,完颜合达,完颜陈和尚,杨沃衍,武仙,张惠,高英这些不为人知的名字。
我们不能定义,到底是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成就了三峰山的千秋之名,还是世人因三峰山而记住了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或许在一个悲凉的故事里,时间、地点和人物已经融为故事的一体。而我们却肤浅的将他们拆分而区别开来,这对于故事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解读和亵渎……
闲话少说,回归正题。
接到金哀宗勤王命令的完颜合达,杨沃衍,武仙等人意欲摆脱拖雷的纠缠,带领着二十万大军在饥寒交迫中展开着急速的行军。但是这二十万大军每日所消耗的粮草,在这需花飘落的冬季里,成为了一个重大的问题。
好在此时的他们,终于在风雪之中来到了距离钧州城只有十里的三峰山脚下。
进了城,一切就好办了!钧州城内那在风雪中袅袅升起的炊烟,似乎是对他们最深情的召唤。
然而,就在通往钧州那座充满着希望的城池的前路上,却突间然横陈着一支不知名的蒙军。
看样子,这些蒙军似乎已经在这里等了很久了。而完颜合达回身,他的后方依然是尾随不休的冤家拖雷……
楼主:凌子峰  时间:2019-07-15 09:29:37
2.全军覆没
这支突然出现的神秘蒙军,是窝阔台派来接应拖雷的中军。
当窝阔台在占领郑州,进逼汴京之时,考虑到拖雷所面临的巨大军事压力,便迅速抽调兵马绕过汴京外围,前来接应拖雷的北上。而就是在这批蒙军和拖雷会和之后,让三峰山通往钧州的最后十里地,成为了金国彻底走向沦亡的开始。
其实这支兵马其实早已和拖雷会和,只不过匆匆北上的完颜合达一直没有发觉而已。当完颜合达发现这支蒙军之时,此刻的金军,已经陷入了蒙军的包围圈中。
大雪已经持续了数天之久,金军的二十万人马多日未食。没过膝盖的积雪,让这二十万大军每前进一步都要花费巨大的力气。他们的双手已经被冻裂,脚趾已经被冻烂,兵器已经结冰,甲胄已然僵硬。此刻只需轻轻一击,他们便会在这数尺之深的雪地里轰然倒下,再也不会起身。
而反观此时拖雷的骑兵,他们一个个跃然马上,精神抖擞。在拖雷眼里,眼前这支奄奄一息的金军,更像是是一群待宰的羔羊。
风雪依然没有停止,拖雷他们时而围攻金军,时而撤退,时而袭扰,时而抢劫。在这寒风瑟瑟,白雪皑皑的钧州城外,双方的战斗,一直围绕着三峰山进行。
在蒙古军的袭扰之下,金军挨饿受冻,军心不稳,士气低落,体力不支已成为常态。而身处在这大雪纷飞的中国腹地,这种天气上的寒冷,对于自小在极北之地长大的蒙古人来说,恰恰又助长了他们的优势。
在蒙古军的不停骚扰之下,距离钧州城那短短的十余里,让金军感受到了什么是生与死的距离。
就在金军精疲力竭,心力崩溃之时,蒙古人却在三峰山脚下突然让开一条前往钧州的道路。极近崩溃的金兵这时不疑有诈,争先恐后的向均州城撤退。而这一退,二十万大军就此全面崩溃,等待着他们的将是尽数被消灭的结局。
在金军撤退的路上,拖雷指挥着早已埋伏了好数万的骑兵。在金军不顾一切奔向钧州的路途中,蒙军突然杀出。双方就此围绕着三峰山进行了一场大决战。
饥寒交迫的金军,此时又怎是蒙古骑兵的对手。激战不久,随之而来的是全面溃败。在溃败的过程中,金国将领张惠、高英战死,武仙率领少数骑兵逃走,移刺蒲阿被俘虏。主将完颜合达,将领完颜陈和尚,杨沃衍败退钧州。
三峰山一战,金军兵将战死大半,而没有战死而溃逃至钧州城内的兵将,也只是比城外的那些人多活了三天而已。
三天之后,蒙古人攻破了钧州城,之前逃入城内的兵将或战死,或因为不投降而被杀,这支占据金国一半军队的生力军,除了武仙率少数人马逃离之外,全部被蒙古人消灭。
当武仙下一次再出现之时,金国已经行将就木……

楼主:凌子峰

字数:43432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07-10 02:25:09

更新时间:2019-07-15 09:29:37

评论数:6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