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对语言表达上存在问题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对语言表达上存在问题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19-07-21 01:16:16
一楼给天涯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19-07-21 01:16:16
这两天见了几个帖子吧,觉得在表达上,可能存在这样那样一些问题。
而用同样的标准去照自己时,回发现其实自己也常这么干。
所以提出来,看看是不是比较容易范的一些毛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文章虽小事,但白纸黑纸尚且容易胡说八道,何况平时张口之间,对于个人修养,还是有些关系的。

对我来说,为了对一个观点表示具有普遍性,或者想要增加严重性。
通常我会说“我见过很多人”,“我听过很多观点”,很多是多少?究竟是哪些人,哪些观点?这个能认真推敲吗?很多时候所谓很多人,可能只是一两个;很多观点,可能只是道听途说耳中听过那么一两句。但是在我表达的时候,我用的是“很多”。似乎一用“很多”,我所表达的观点就天然有了合理,合法性。

这种思维,其实也是很落后的。真理不是说通过思辩去掌握,而是数数人头就行了,这其实是种懒惰。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19-07-21 01:16:16
刚吃饭去了,金牛座吃饭大概是最准点的。说起星座,还有个好玩的,有次有个姑娘让我猜她什么星座,我猜第二遍就猜中了。然后我突发其想,让她猜我,我跟她说,她一定是在最后一个猜中。结果,小概率事件还真兑现了。

废话少说,谨言慎行,对君子小人来说,都是金玉良言。多言数穷,言多必失。《十五贯》中娄阿鼠就是着了况老爷的道。

说话是人的本能,每天都说好多废话,如果把这些废话集起来,每个人都是著作等丈八金身。好在有好心人删,好心人焚,好在大浪淘沙,有岁月在过滤。顾随先生说每天收到的诗稿以麻袋计,这还是在传统纸媒年代,要是放到现在网络时代,那这个量,天文数字。

孔子删《诗》,唐诗流传到今天也就五万首左右,近200个作者。这个量放在今天,可能只是一个诗人一个季度的创作量。粮食亩产万斤的时候,诗歌也放过卫星,不过跟今天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二十多年前,就一直在说信息爆炸,炸到今天,要做学问真的只是管窥了。那么多书没读过,每天还出那么多新书,说真的,我是有点死猪不怕开水烫了。大数据的时代已经开始,大数据存储,大数据分析,大数据策略。最近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就讲了这东西。个人容量与精力都是非常有限,所以那种站在泰山顶,一览裙底云,动辄中国文化怎样怎样,中国学术怎样怎样的,真是有些无厘头。

那天在路上我在想,诗歌也好,民间小调也好,这些东西被记录下来,有很多还出了书,因为这些篇幅还好,比较节省空间。如果换作现在的一些嘻哈歌词,一个都是几百上千词那种,可能对将来研究出书的就有点困难。一个年代,曾经有过的诗和歌有那么多,难以数清。而能进入书本,常常被提起的,也就那一小部分。大多数终是烟消云散了。

我是废话的动物
我的一生都在废话中生活
或许,我将来也会出一本废话的小册子
记录我曾经说过的废话——
我爱你

这样凑起来,还挺象个口语诗的:)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19-07-21 01:16:16
观念先行

说太多废话,手累。

观念先行,也是个普遍毛病。不是由材料推结论,而是预设了结论去找材料。这事我自己是没少干过的。

为什么?因为前者太难,后者很简单。

对材料的爬梳,是废心废力的活。在汗牛充栋的文献中寻找珠丝马迹,分类,归纳,比对,如此才小有收获。而轻率者,读过几本概论或者某某史之类的书,就可以跑出来冒充行家。照了下镜子,这个事好像自己也干过。对不熟悉的领域也喜欢插嘴,凑热闹,这是个毛病。

科学方法中可以有预测,有推论,而后验证。这其中是逻辑合理的问题,观念先行,恰恰是在逻辑上先犯错了。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19-07-21 01:16:16
引经据典

要说这不但不能算毛病,而且应该被看作有学问的象征。

不过呢,也要分,有种是客观需要,有些则是炫技性的。当然,炫技也很好看,乐器表演中的solo,就很吸引人。而且一炫技,通常有即兴的性质,不按剧本来,突破常规,容易引起发散性思维,这也都是好的。

古人作文,爱用典,有种叫骈文的,华丽堆砌。结果是包装很好看,一层又一层,剥到里边,却只有张小纸条,上边写——“挠挠”。以前本版名人林黑君,作文汪洋滋肆,气势蓬勃,引经据典起来吓死个人。有次我说他的文章,好比丁字裤,那关键的核心内容,还藏挺深。这话有点“口嗨”,也是种病。其实跟爱用典是一样的,都因有一颗掩藏不住想要表演的心。

西方一些哲学著作,以晦涩著名,有些是故意为晦涩而晦涩。当然,也有用很大路的便条形式写的,比如维特根斯坦,比如尼采。其实将意思表达清楚,明确是做文给人看的本意。弄复杂,让人阅读障碍而显得你与众不同,那多半是有小九九。就跟带小孩子去看咳嗽,有的很直接,说你这什么病,吃什么药,那就行了。有的云山雾罩,名词术语一大堆,最后整个CT啥的全套。

用最简洁的句子,表达最明确的意思,这是文章本来目的。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19-07-21 01:16:16
以一点推及其余

这是个常犯的逻辑错误,常见的比如由某个个案,而对一个群体作一个定性式的判断。我觉得这个原因应该挺多,有一部分可能是出于情绪宣泄,因为某个动机,先入为主某种是非价值判断,结果就出现这情况。

具体的书话,常见的情形是针对某个具体作家,因为这个作家的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而产生先入为主的意见。然后就自然地,去用这些去套这作家其它的作品。这个通俗讲,就是所谓“成见”。关于“成见”,最好的一个例子叫吴下阿蒙。因为局部,忽视了整体。一个人也好,一件事也好,都是一个动态的整体信息链。窥一斑,而给豹盖棺定性,就容易犯错误,如果恰恰是只金钱龟呢?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19-07-21 01:16:16
以己之昏昏,律他人之昭昭

玩论坛很多很多年了,天涯算是来得早的,但也还不是最早的。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时至今日,以前的毛病还是没改。岁数上去了,没那么爱发作了,不过病根还在,所以间歇发病。

这病就是爱较真,以为真理都在自己这里,以为自己才是那个最认真、严肃、活泼、有趣的,以为即便是错,那也一定是别人更错。所以常常严于律人,宽以待己。

用台湾腔调:其实己所不欲,勿施予人也一直有在讲这样子。

但是,就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定规矩容易,实行起来难。谁都知道随地吐痰是不文明的,但是有多少人嗓子痒痒,一声干咳咳出一大口浓痰,然后又一口咽下去?

玩论坛的,来自五湖四海,方方面面都不一样。大家凑一起,只是一个宽泛的兴趣点,投机的多说几句。如果太认真,以为一定要当作一个学术平台一样来做,相互交流,一定要言之有物,其实是有点强人所难的。如前所述,其实人是废话动物,人来论坛,就是来放松马杀鸡的,搞太一本正经,多半也会让许多人感觉无趣。

就如本版有段时间过于老气横秋了,致使一些好玩的人材流失到隔壁去了。

想起来几十年前,那时候还没网络。几个人聚在一起,谈文论艺,喝酒涮羊肉,听古琴二胡,倒也颇有些古人风尚。只是有一天,因一些不同意见发生争论,就此互不往来,一恍竟然二十几年了。

少年时糊涂,老年时认真;或者老年时糊涂,少年时认真。

谁知道呢。
楼主:地下丝绒  时间:2019-07-21 01:16:16
看了看自己上面讲的,活脱脱一个教材。
以点及面,拿名人事例当挡箭牌,废话连篇且言不由衷。
很多时候引了名人名言,却很少去考察那句话的背景,是否适合拿到自己这里来套。
语境不同,语义自然有异。若严格讲,此一时的便不是彼一时的。若如此,当真只能闭嘴了。
好在有普遍性,普遍与差异因辩证而存在,才使得大家既可以归类,彼此臭味相投;同时又可以鹤立鸡群,卓而不同。
这坛子里有些人,经过岁月沉淀,话语少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这些废话,写给五十亿年后的青春少年。或许,如果到那时,人类还需要交流,那么这些话应该还有一点意思。

楼主:地下丝绒

字数:2526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19-07-18 18:46:11

更新时间:2019-07-21 01:16:16

评论数:4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