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舞文弄墨 >  散文集: 回忆我的家乡——1980至1990年代

散文集: 回忆我的家乡——1980至1990年代

楼主:岭上清风寒  时间:2020-07-15 06:39:39


离开家乡二十多年了。平时翻看旧照片,或是听亲戚说起家乡人和事的变化时,常常想起少时家乡的一些趣事。一次和人聊起各自家乡的习俗、少年时求学事情等,忽然觉得,如果把少时家乡的一些风土人情记录下来,或许有些意义。近年来,断断续续读了几本关于社会风俗的书,有古人的,有今人的。这几本书给了我一些启发——若分成若干专题来记叙家乡的风土人情,比写在单独一篇文章里要清楚明白。时间长了,很多情况在记忆中已变得模糊,只能拣十几个印象深刻的方面来写。这是我所经历、了解得晋东南丘陵地区一个普通村庄的一些风土人情。写给自己,写给从晋东南丘陵地区农村出来工作的其他人,也写给对此感兴趣的人。




楼主:岭上清风寒  时间:2020-07-15 06:39:39
目录




四季

正月的节日

串亲戚

小吃

赶会

洗澡

文化生活

祭祖

农事

庭院种养

孩子们

学 校








四 季
田野中背阴处的积雪在慢慢融化,太阳照在身上暖融融的。风吹过来,轻轻地抚触着眉眼。春天来了!院墙根,公路边的沟渠,村边的打谷场上,忽然冒出来一簇簇淡绿色,间或点缀着地丁花骨朵鲜亮的紫色。有一天,太阳躲在了云层后面,细密的雨丝从天上飘下来,渐渐地下大了,发出了沙沙沙的响声。雨滴滋润着村庄,屋顶的瓦,门口的小路,好像涂上了一层薄薄的清油。榆树、槐树瘦硬的枝条,也有些水润了。空气中慢慢浸润了淡淡的春泥的气息。
牛家坡边,几株杏树开花了。在一众依然光秃秃的槐树丛中,显得清新脱俗。几天后,站在坡上眺望,公路那边的岭上出现了三四片好像轻纱罩着的粉红的云。那是几片桃树地,桃花开得正盛呢。路边和猪圈旁一些杨树的枝条上抽出了花芽,穗状的花像一条条小毛虫,正在赶着长大。老榆树也吐出了一串串豆子大小的碧绿的榆钱儿。某个晚上,一股香气从村边的果园里飘过来,是梨树开花了,团团簇簇的白,好似冬天覆在枝上的厚厚的雪。晚春时节,放蜂人在村子四边的场地上垒起一排排蜂箱,村里最大的蜜源——槐树释放出积蓄了一冬的能量,一树树槐花绽放了。直至槐花开败,每天清晨,都能闻到醉人心脾的槐花香。
夏日的原野变了模样。庄稼蓬蓬勃勃地生长着,高低错落的田地连成了一片片深深浅浅浓浓淡淡的绿。站在岭上眺望,村庄藏在几片浓绿的树色中,绿色掩映着一层层青色的屋瓦和村边一溜老房子的院墙。这个季节,雷阵雨隔三差五地光顾,常常出现在下午。午后,云在天上聚集成一座“雪山”,接着快速崩解,平铺在天幕上,颜色逐渐灰暗,天地之间一下子迫近了。一片黑云不知从哪里飞出来,碰撞、包裹着灰色云层。轰隆隆,打雷了。大颗的雨滴重重地敲击着地面,转瞬间,天上好像打开了水闸,大雨倾盆而下。雨水从房檐上冲下来,给屋子挂上了一张水帘子。风卷着雨水划过,天地间白茫茫一片。村边已经断流的弯弯曲曲的河道,汇集了四面八方的雨水,又变成“小河”了。傍晚时分,雨停了,云散了。夕阳西下,东南方或东方,一道长长的彩虹从村边跨到对面的岭上。雨后的几个夜晚,青蛙和癞蛤蟆在田野里残留的大小水洼中打闹追逐,响亮的蛙鸣伴着人们入睡。
农历五月,沟沟坎坎边的酸枣开出了米黄色的小花,地里的小麦渐渐变成了金黄色。热风吹进麦田里,旋起了一圈圈麦浪。麦收过后,太阳变得愈发热辣。某天中午,树上突然发出了蝉的鸣叫——呜嘤呜嘤嚓~~接着一发不可收,越来越多的蝉趁着暗夜的掩护从地洞里钻出来,爬上小树枝,在那里完成华丽的变身。这些歌手一直唱到初秋,它们的歌声是伏天村庄里最喧闹、动听的声音。
楼主:岭上清风寒  时间:2020-07-15 06:39:39
三伏不进秋来到。高远的蓝天下,渐次成熟的各种庄稼给田野铺上了五颜六色的地毯。红、黄为主色调的大片大片的色块在风中波动,成熟的气息提示人们抓紧时间收割。果树地里,粉红的苹果、蜜色的梨压弯了枝条。沟边坎上的酸枣由小青珠子变成了青里透白的颜色,有些早熟的已是红艳艳的一片。路边崖壁上的野菊花次第绽开了一簇簇黄色的小花。攀附在灌木丛上的牵牛花在晨光中盛开了,多是深蓝色的小喇叭,偶尔也有几朵深粉的。

这是个繁忙的收获季节。小公鸡生涩地啼叫了第三遍,天刚蒙蒙亮,村里的路上响起一串串脚步声,间或有几声咳嗽。这是人们下地干活了。傍晚,田野上升起了一层薄薄的雾,秋虫在路边的草丛中合唱,田地里劳作的人们陆续往家里走。月亮从远处的疏林边升起,清辉洒在打谷场的高粱堆或人家院子里的玉米堆上,也留下了地里晚归的人在小路上骑自行车的身影。

村口的打谷场上,脱粒机从早忙到晚,轰轰的震动声一阵阵地响起。打谷子的一段时间,院子外边的碾子几乎没有空闲,每天都能听到碾磙在碾盘上转动时转轴发出的均匀的嗒嗒声、谷穰在竹筛里的滚动声、谷粒和簸箕有节奏的撞击声。天气晴朗的中午,还会听到棍子砰砰砰的敲击声,这是用连枷打豆子发出的声音。

农历九月,各家的院子里都放着新收获的粮食。黄灿灿的玉米以小垛形式挂在墙上,垒在窗台上;红的、黄的、白的、青黑的老瓜在台阶上躺着……只要是晴天,大门口的开敞地和院子里早早地搭起了晒粮食的铺子,一个挨一个,中间只留一条让行人通过的小路。这种大面积的晾晒,如果从空中俯瞰,怕是也很壮观吧。
楼主:岭上清风寒  时间:2020-07-15 06:39:39
绵绵秋雨断断续续下了两三天,树上最后几片黄叶飘落下来,天气转凉了。早晨的地面铺了一层白霜。空旷的田野上,枯草在风中摇晃,一只老鹰在远处的天空盘旋。秋天展现了萧瑟的一面,过不了多久,冬天就会来了。

初冬的夜晚寒冷而漫长。屋外黑沉沉的,或大或小或明或暗的星星静静地守在各自的位置上。有时,猫头鹰忽然发出“咯咯咯咯咩~~”的凄厉叫声,往往把人吓一跳。人们围坐在自家的火炉旁,昏黄的灯光从各家窗户上透出来,给暗夜增添了几分温暖。

北风呼啸着扫过来,天气越来越冷了,家家户户挂上了棉门帘。早晨起来,窗玻璃结上了美丽的冰花,水缸里的水表层结了一层薄冰。接连几天的阴沉天后,雪花从云层中簌簌地落下来,渐渐地变大了,越来越密集,像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掩盖了村庄里的地面、屋顶、树木,村庄变成了一个洁白的雪的世界。
楼主:岭上清风寒  时间:2020-07-15 06:39:39
雪后的晴天,屋顶的积雪白天里慢慢融化,融水顺着屋檐往下滴,下滴的水在傍晚开始冻结。这样的过程如果持续几天,屋顶背阴面的屋檐下往往凝结一排粗长的冰柱。路上的积雪在人的踩踏和冰冻的双重作用下,变得滑溜溜的,特别是一些较陡的上坡和下坡路,行人经过时需要掌握在冰上行走的技巧,还要有不怕摔跤的勇气。每次大雪过后,坡附近居住的人家就会把家里每天掏出的炉灰渣垫在坡上,在冰坡上辟出一条安全的小路。为自家方便,也为过往的路人提供了便利。田野里的雪消融得较慢,脚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有的坡地和沟里会出现错杂的野兔和野鸡的脚印。

进入腊月后,村里增添了别样的气氛。常看见有的人家门口张灯结彩,人来人往,传出来人们嘈杂的说话声、划拳行令声,空气中飘荡着猪头烫毛时烧焦的味道。这是娶媳妇、嫁闺女的人家在家里准备喜宴。随着新年的临近,休息了一冬的人们又忙碌起来,打扫房屋,装饰房屋,置办年货,欢欣鼓舞地迎接下一年的春天。

四季的交替,景物的变换,农事的忙闲,村子里,人与自然和谐地共生,走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
楼主:岭上清风寒  时间:2020-07-15 06:39:39
正月的节日

正月是一年的开始,人们期盼即将开始的一年风调雨顺、诸事顺利。这个月里,过好世代传承的各个节日,是村里人生活中的大事。

1.春节
虽说一进腊月二十,人们就为过年做各种准备,但每年的最后一天(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是村里每个家庭最为紧张忙碌的一天。

上午,需要写对联,贴对联。写的对联分几种类型,分别贴在几类物品上。有一个字的,家里盛水、盛粮食的缸、大坛子,贴福、禄、祥、春等单字。按照缸或坛子的大小把红纸裁成大小不等的正方形,每张正方形纸上写一个字,一角朝上贴在缸或坛子的腰部。各家在院里院外栽的小树也贴上这种单字春联。有一张福字和一张四字语组合贴的。四字语是对应各类事物的美好期盼,如楼梯上贴“步步高升”,猪圈墙上贴“肥猪满圈”,鸡窝上贴“多多产蛋”,三轮车上贴“出行平安”,大树上贴“树大成材”,院子里屋门对面的院墙和正对着自家大门的邻居家的墙上,贴“出门见喜”。大门上贴一副字多的对联,院里房屋的门上各贴一副字少的对联。最复杂的是家里敬神的位置贴的对联。多数人家把黄纸折叠成圭形,上写“供奉某某尊神之位”,以此作为神主,而讲究的人家使用的神主,是买来的木版刷印的黑白或彩色画像。贴好的神主两边贴对联,上方贴横批。灶王爷供在厨房,对联是“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横批“一家之主”;家里有矿工的,屋里供着太上老君,也贴着对联。贴对联的浆糊是自家用面粉熬的,盛在盆子里。整个上午,都可以看到在门口、树林里贴对联的大人、孩子二人组。
楼主:岭上清风寒  时间:2020-07-15 06:39:39
贴窗花、挂新画也是这一天要完成的工作。村里老房子的窗户多是木制的,纵横交错的窗棂形成了一大片正方形的格子。窗户下部的三分之一镶玻璃,上部的三分之二糊白色糊窗纸,常在糊纸部分中部的格子里贴两至三对窗花。窗花是买来的刻纸作品,颜色有红的、绿的、粉红的,刻的是民间流传的传统纹样,如喜上眉梢、狮子滚绣球、连年有鱼等。在玻璃和纸的交界线上,有些人家也贴上一道自家剪的红色花边。新画多是下面带着日历的风景照或明星照,还有连环画样式的一出戏曲。这天会把旧画揭下来,新画仍贴在旧画的位置。

下午,各家把院子和大门外的空地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在院子里架“年火”。先堆一堆脱过粒的玉米棒子、秸秆等易燃烧的材料,再把粗的细的树枝、废旧木材等耐烧的材料围着软材堆放好,最后形成一个圆锥体。“年火”要架得尽可能大,这样烧得时间长。最要紧的,里边要放一根桑树枝。当地传说,古时候曾有一只为害人间的凶恶九头鸟,一位射术高超的勇士决心为民除害,和九头鸟进行了激烈的搏斗。他用桑木做的弓射落了九头鸟的八个头,九头鸟负痛逃跑了。此后,九头鸟只在每年除夕夜的凌晨时分从天空飞过,它的八个断头仍然在滴血,血滴在哪家,当年就会给哪家带来厄运。它非常畏惧桑树枝燃烧发出的气味,闻到这种味道就主动避开。“年火”里放桑树枝就是为了避开九头鸟的厄运之血。
楼主:岭上清风寒  时间:2020-07-15 06:39:39
厨房里,妇女们在准备敬神的供品和用具,捞年饭、煮祭肉、炸茶食、糊斗。大米放在开水锅里淘几遍,捞出来放在一个大瓷碗里,盛满,压实,表面做成半球形。在球面正中间划两条分割线,把球面分成四瓣。分割线上嵌上两溜大红枣,球面顶上插上一字排开的三双专用筷子,年饭就做好了。祭肉必须使用本地品种的黑色公猪肉,每块祭肉都是一斤左右长条状带皮的肉。祭肉在开水锅里略微焯一下,盛在盘子里即可。把一根长长的截面接近圆形的面条,慢慢盘绕着放进热的香油锅里,炸成金黄色,一个茶食就做好了。炸好的茶食整齐地摞在篦子上。还要准备一只斗,斗里盛满谷子,谷子里放十个硬币。斗口用黄纸封住,用一张书写了“五谷丰登”的正方形红纸一角朝上贴在斗身上,要正好把斗身围起来。这是初一凌晨在院子中间敬神时插大把香的用具。

敬过神之后,人们就能享用这三样供品。正月初三中午吃年饭,重新煮熟大米,年饭里的枣用线穿起来挂在墙上,要等到春雷响了再吃。祭肉正月初五 中午吃,做成扁食馅。至于茶食,就可以随时吃了。

傍晚,天黑下来了,人们开始迎神。屋里、院子里的神位前,香炉里的香在暗夜中散发着氤氲的烟,传来了一阵阵噼噼啪啪短促的鞭炮声。之后,便是欢乐的“看春晚”时光了。
楼主:岭上清风寒  时间:2020-07-15 06:39:39
初一凌晨,抢头香敬神的家庭传来的鞭炮声把多数人从睡梦中唤醒,各家按照上一代传下来的程序陆续开始敬神。屋门一打开,先放三个“开门炮”。接着做一小锅“头脑” (姜片在油里爆香,加入切成细条的豆腐、粉条,加水和盐,炖大约十分钟),家里每人喝一小碗或者喝几口。放开门炮大概是为了驱赶黑暗中的邪祟,喝“头脑”可能是增强人们的阳气,也起避邪的作用。用具和供品准备好后,人们按照各位神仙在传说中的地位,在神位前摆供品。主要的供品是腊月二十几蒸的花馍,有面猪、面羊、面鸡、枣山 (“8字形”的面块排成金字塔形,在每个凹陷的地方嵌一个枣)、面猪头、面桃子、蒸饼(表层一点都不开裂的小馒头,每个里边包一个枣) 等。这些花馍不是纯白的,根据不同的造型在固定的地方涂了可食用的红色和绿色条纹、点、块。除了固定的神位,院子里还要摆一张供桌。供桌边上放着那只糊好的斗,斗里插一根点燃的红蜡烛;供桌上摆着年饭、面猪头、祭肉、茶食、蒸饼等满满当当的供品。

楼主:岭上清风寒  时间:2020-07-15 06:39:39
烧香人在红烛上点燃一大把香,大神前烧三炷香,小神前烧一炷香,剩下的香全部插在斗里。焚化过黄表纸,放一挂几千响的大鞭。年火点起来了,火苗越来越高,映红了整个院子,在凌晨的黑暗和寒冷中显得异常明亮和温暖。第一炉香烧尽,家里的老人常会根据烧过的香茬,来判断神是否满意。四周不断传来鞭炮声,烧过三炉香,天明了,年火渐渐熄灭了,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放过鞭炮后的味道。人们把年火中大块的木炭捡出来备用,细小的灰末留在院子里扫成一堆,直到初三才会送出去。

初一的早饭多是扁食。早饭后,孩子们穿着新衣服在外边快乐地玩耍,朋友间互相拜访。新年的第一天在忙碌中开始,在欢乐中结束。
楼主:岭上清风寒  时间:2020-07-15 06:39:39
@陈家小猫猫 2019-05-06 09:15:53
顶你,写得好,
-----------------------------
谢谢阅读
楼主:岭上清风寒  时间:2020-07-15 06:39:39
@总是如此沉默 2019-05-05 23:34:49
我醉心文字,做过很久的作家梦,但是后来我发觉靠文字填饱肚子真的很难,幸好现在只是业余爱好,不然全家都要饿肚皮了呵呵
-----------------------------
我也是业余写的,想写时就写,不想写时就可以,听从内心召唤
楼主:岭上清风寒  时间:2020-07-15 06:39:39
2.初七“顺兴”
村里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正月初一至初十分别对应着新一年里鸡、狗、猪、羊、牛、马、人、谷、果、菜的繁衍或收成情况。老人们根据这十天每一天天气的好坏,来预测对应对象的繁衍或收成的好坏。正月初七是人日,自然受到格外的重视。如果这天天气晴朗,他们就会笑逐颜开地说:“今年生的小孩儿好养活。”如果天气不好,他们也会说:“现今不比早些年,‘人生人,吓死人’,如今的医院有办法,新生儿就是有啥事,也有办法保住。”
楼主:岭上清风寒  时间:2020-07-15 06:39:39
初七晚上,家家都要“顺兴”,祈求家人一年里兴旺、平安。村里有两三家保存着祖上传下来的关于顺兴的印版。下午,人们准备好16开的黄纸,去这几家刷印版画。用的时间长了,版面磨损,画面有些模糊。有一张印着好几个人像和“满家兴”字样,这是为全家准备的;其他的是人像少的,家里有几口人,就印几张。几张版画叠在一起,用一根前边劈开的“棒儿”(高粱长穗的那节割去穗后剩下的部分)夹住。另一项准备工作是做供品。铁锅里放小米,在火上炒,不停地用铲子翻动,直到炒米的香味散发出来,就算炒好了。炒好的小米和水熬成炒米粥。最后用小酒盅盛满稠粥,一个个倒扣在盘子里,看上去就像小型的“米粥馒头”,有扣五个的,有扣三个的。在家里焚香敬神后,主妇(或主夫)一边焚烧夹子里的版画,一边念念有词,大意是祈求一家人在一年里平安顺利,并把烧后的纸灰拌在主神的供品里。点燃一挂小鞭,在短促的噼啪声中,“顺兴”结束了。
楼主:岭上清风寒  时间:2020-07-15 06:39:39
3.初八“出兴”
“出兴”是期盼重要交通工具或农业生产工具在一年中顺利平安的仪式。仪式的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更:在畜力为主的时期,主要是骡、马、驴等大家畜,后来以拖拉机为主,90年代以农用三轮车和摩托车为主。

正月初八,村边的打谷场和村子里一些较大的空地上,不断有人家进来、离开,“出兴”仪式通常会持续一上午。

“突突突”,一辆农用三轮车停在了打谷场上。车主拿出一个大托盘,里边放着花生、枣、核桃、柿饼、糖果、饼干等。焚香敬神后,车主点着一挂小鞭,手提小鞭绕着三轮车燃放。小鞭放完,车主的家人抓起托盘里的食品,向四面撒。早早等在周围的孩子哄地一下动起来了,喊叫着在地上寻找刚扔出来的食品。车主和家人乐呵呵地看着捡食品的孩子,撒出去的食品是希望别人捡走的,捡的越干净越好。如果“出兴”的对象是骡马,气氛要略微紧张些。主人要防止骡马受惊,周围的小孩也都知趣地站得远远的等着。
楼主:岭上清风寒  时间:2020-07-15 06:39:39
这天最快乐的当然是孩子们,连平时的小懒虫也会早早地起床。有的守株待兔,在一个场地里等着;有的打游击,在两三个场地间快速地转移。孩子们抢食品时也各有各的招儿:有的撑着上衣,空中接物;有的手脚并用,脚踩手按;有的目光锐利,专门搜索落在枯草或残雪中的食品。抢得多的,洋洋得意;抢得少的,懊恼叹气。随着村里生活条件的改善,孩子们对待食品的态度也越来越挑剔,从之前的全部捡完到后来的有选择地捡。花生、红枣无人问津,主要目标是糖、柿饼、核桃。花生、红枣只能在地上等着,等待路过的老人把它们捡走。
楼主:岭上清风寒  时间:2020-07-15 06:39:39
80年代中期,村里举行过一次最盛大的“出兴”。那年大队集合全村的拖拉机、三轮车一起“出兴”。长长的“出兴”队伍顺着村里的主要街道缓缓地行进,车上的人不停地往路两边撒食品。食品特别丰盛,还有当时在村里很少能买到的美味奶糖、水果糖。车队经过一些人家家门口时,妇女、老人们也出来观看,车上的人有时会专门对着妇女、老人撒一大把食品。尽管路边有残雪,天气有些阴沉,也挡不住孩子们高涨的热情。他们不顾脚长时间踩在雪里会弄湿棉鞋,紧跟着“出兴”的车队,即使速度最慢的孩子,也捡到了好几块自己喜爱的食品。

举行过“出兴”后,即将开始干活的车主或大牲畜的主人获得了心理上的安慰。参与的孩子们或多或少都有些收获,也期望着下一年的“出兴”会有更多的收获。
楼主:岭上清风寒  时间:2020-07-15 06:39:39
4.元宵节
村里的元宵节一般持续4天,正月十四晚上开始,十七晚上结束。

一过初十,村里的大喇叭开始播通知,召集各个小队队长开会,讨论如何排练节目、分派活儿、准备物资。

十四上午,村里的大街小巷都忙碌起来。村干部们带着一些村民,分成几组各行其事。

村口正在搭一座门楼。门楼两侧贴一副大对联,中间挂着写有村名的牌子,四周编织了带叶的松枝。整座门楼称为“松门”。

村里两三块空地上,架起了既可以荡也可以自己蹬的秋千。

街道的上空离地面约2米处,每隔约30厘米钉一根纸绳。每根绳上均匀粘着宽约10厘米、长约20厘米的长方形彩色纸带。纸带上毛笔书写了表达人们愿望和期盼的四字语,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春和景明等。纸带颜色有红、黄、绿、蓝、紫、橙、粉红、褐。各色纸带错杂排列,站在街头望过去,街道上方好像罩了一卷七彩的带子,在风中猎猎作响,摇曳多姿。
楼主:岭上清风寒  时间:2020-07-15 06:39:39
街上每隔一段距离,在人们平时歇脚和聚集的地方,正在盘“积火”。通常用砖垒成长方体,长约1.2米,宽约0.6米,高约1米。中间用砖隔成3-4个空腔,下面留着3-4个出灰口。盘好的“积火”里里外外涂抹一层麦糠和泥和成的泥浆。待泥浆快干时,腔室里铺了煤渣垫底,上面生着了火,盖上煤泥(用煤、土、水混合而成),用火箸在煤泥上通几个口。一垅温暖的“积火”就做好了。在村里的重要地段,会垒复杂的“积火”。一般垒成狻猊的样子,它的耳朵、眼睛、嘴巴、鼻孔作为出火口。这只七窍会喷火的狻猊,很受孩子们欢迎。

一些人家正在糊灯。灯的骨架用铁丝或“棒儿”做成,外面按自己的喜好和想象糊上纸,粘上装饰物。有的人家检查着买回来的红纱灯;有些临街的人家还在门框和窗户边缘装饰一串串霓虹灯。
楼主:岭上清风寒  时间:2020-07-15 06:39:39
十四晚上,街上已挂出了好多灯。一些人围在家附近的“积火”旁,边大声聊天边烤火。十五十六晚上,每家的灯都挂出来了。绝大部分灯挂在了街上,住得比较偏僻的人家,则把灯挂在了自家大门口。

十五晚上,天刚黑下来,观灯的人陆续从村子四周聚拢到街上。街上已经点亮了多种样式的灯:风中微微颤动的白蝴蝶,盛满牡丹的彩色大花篮,活泼泼的似乎在小憩的红鲤鱼,骄傲地展示自我的花蝴蝶,浮在空中的彩色绣球,古朴典雅的宫灯,四面写着灯谜的方格子,悬停在人们头顶上的灰色小飞机……观灯的人们走着,看着,说着,笑着。有的在走马灯前讨论这灯是怎么转起来的,有的在猜灯上的灯谜,有的点评哪个灯好看,有的招呼孩子别跑那么快,慢慢地走,和大人一起看……

楼主:岭上清风寒

字数:54347

帖子分类:舞文弄墨

发表时间:2019-04-20 04:28:11

更新时间:2020-07-15 06:39:39

评论数:28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