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财富创造之正道:所有权产生原理

财富创造之正道:所有权产生原理

楼主:股本家  时间:2020-06-14 13:41:41
财富通常的理解是“值钱的东西”。但随着货币脱离金银独立发展,金银不再是价值尺度,货币变得似乎可以人为产生,人们难免困惑钱的价值所在。人们有时感慨“钱不再值钱了”,是说货币购买力下降了,反过来用实物来衡量钱的价值,因此钱并不能独立衡量财富价值。现在一般的说法是以人的需求和资源稀缺性来衡量财富,有一定的道理,但可能忽略一点,对于没有购买力的人群,他们的需求并没有增加财富的价值,而购买力取决于货币持有量,可见需求并不能离开货币而单独衡量财富价值。此外,如果稀缺性能够衡量财富价值的话,那么战争和消灭商品也可以是增加财富的方式。

关于财富价值,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有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经典论述。当今世界,财富和货币的形态与亚当•斯密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类正在不断赋予财富和货币以新的含义。在传统社会里,财富的主要载体是土地和金银,其特点是有具体的形态,总量是恒定的。在人们观念中,财富如同水一般会流动而不增减,体现在行为上,人们更注重财富的积累、争夺并传给后代,而不是财富的合理使用和创造。随着社会分工和生产力的发展,大量的财富被创造出来,企业成了新的财富载体并以股权的形式被个人所拥有,然而人们的财富观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没有转变过来,对财富的追求仍然体现在对金银追逐上。即便是在经济学者看来,财富的价值虽然不完全等同金属货币,但在他们的理论体系当中,价值量还是如同物理学中质量、能量一样,是全社会的守恒量。随着经济繁荣,财富形态和落后的财富观念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人们甚至无法接受与自己观念格格不入的财富,而选择消灭财富,对商品进行销毁。

但人类也不断的从错误中学习和创新,纸币的出现是人类的伟大创举,是它们让财富挣脱金银的束缚而野蛮增长。虽然这种工具有时候也会失控,导致恶性通货膨胀以及市场崩溃,但它们在现代经济中具有无法代替的绝对优势地位。人类至今没有完全掌握纸币这种工具,鉴于对纸币的认识不足以及对通货膨胀后果的担忧,二战后各国确立国际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兑换黄金作为发行美元的依据[3],确定黄金为财富的最终价值尺度,然而这一货币体系与财富的增长减缩规律有着不可解脱的矛盾,矛盾体现在国际贸易中就是所谓特里芬难题[4]。1971年,国际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瓦解,金本位制自此一去不返。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货币的形态和职能都经历了长期的演变进化。纸币最开始是作为金属货币的代表而出现的。然而纸币从产生之日起,就开始逐渐摆脱金属货币的约束而按照财富的运动规律独立发展。可以说纸币的出现改变了货币的含义,而货币的发展史就是财富寻找其价值尺度的历史。

楼主:股本家  时间:2020-06-14 13:41:41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1. 所有权产生原理

所有权是经济学最核心的概念,涉及到两个最基本的对象:作为主体的人和作为客体的财富,所有权就是人对财富的支配关系。所有权是市场交易的前提基础,也是市场经济得以产生和维持的微观基础和先决条件。所有权同时又是人类最为根深蒂固的观念,以至于2-3岁的小孩就能明确意识到哪些东西是自己的,哪些不是自己的。那么所有权如何产生呢?

在人生之初,所有权来源于接受馈赠,然而这种原始的观念需要随着岁月成熟而逐渐改变。勤劳致富反映人们最为朴素的观念:劳动产生所有权。当然这不能概括现实生活所有情况,但劳动确实是产生所有权的最基本方式。自由主义则信奉所有权主体对于财富的绝对掌控,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通过法律来固化所有权,所有权可以交易,但不会重新产生。

而在历史和现实中,所有权产生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原始经济所有权来源于采集,狩猎,争夺,分配。自然经济中所有权的来源主要是生产和交换。而商品经济时代所有权大多是在买卖中获得。此外,还有各种非正常获得方式;偷窃,抢劫,诈骗,乞讨,赌博,竞争等。当然非法获得的所有权可能不被大众承认,但无法否认这些都是事实上发生的所有权转移。非正常经济行为与正常的经济活动之间存在相互渗透和制约的关系,治安是经济的晴雨表,当经济运行不畅,首先是表现为治安恶化,因此这些都是历史经济理论应该考虑的情况。

基本原理2.1 所有权是过去的行为在当前所产生的结果,所有权源于人有意识的实践活动,包括:寻找,劳动,分配,交易,争夺,守护,等等。这就是所有权产生原理。

所有权产生原理从实践活动角度来解释所有权观念的来源,完全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原理以现实经济为基础,其核心是为所有权社会分配提供依据。所有权产生方式多种多样,它们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和互相制衡的关系,其结构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渐演化形成的。人类最初是接受大自然的馈赠,自取自用,寻找足以获得所有权。而在自给自足经济社会,以及如今的个体户和自由职业者,所有权源于劳动。寻找和劳动构成所有权自然产生方式。然而对于不是劳动产物的土地,以及作为分工协作劳动产物的企业,所有权无法自然产生,而土地与企业恰恰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财富,这样就必然面临所有权的分配与争夺问题。

所有权社会分配一般是按照一定习惯或制度进行,包括原始的平均分配和现在的市场分配。而所有权的个人争夺则贯穿历史发展的始终,其具体方式也在不断演变,从最初武力争夺,以至后来的偷窃,抢劫,诈骗,赌博,竞争,谈判,都是所有权个人争夺的不同表现方式。社会分配的起因,原本是缔结契约,减少个人争夺及精力耗损,赢得更多的时间从事劳动。但世上没有天生完美的分配方式,社会分配不公也会挫伤劳动的积极性,并加强个人争夺。反过来个人争夺也会推动所有权社会分配的变革,使得所有权分配方式在试错中不断调整。而个人争夺也随着所有权分配制度的完善而向更文明也更温和的方向演变,两者互相推动。

当前社会的所有权分配,是基于主权货币的市场交易。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是“买卖自愿”, 这一原则消灭了蛮荒时代绝大多数的暴力争夺,体现了市场分配的力量,也是文明的进步。然而当今市场分配机制也伴随着贫困失业,恶性竞争,商业垄断,造假和治安等普遍问题。我们通过经济宏观调控,法制建设来应对这一切,未触及所有权分配原则,终究事倍功半。所有权合理分配,可以疏导人与人之间的利益斗争,使得大多数人自觉维护社会制度规则,最大程度减少治安隐患,而法治只是起封堵作用,这正如大禹治水:疏导为主,封堵为辅。历史经济理论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在当前的历史阶段下,找到更加合理的所有权分配制度。
楼主:股本家  时间:2020-06-14 13:41:41
劳动是产品服务的基础,而交易又实现物尽其用,是产品流通的核心模式,两者相辅相成,构成所有权分配的依据。自然劳动所有权体现完全的公平:自己的劳动所得自己完全负责。交易则牺牲一定的公平,但是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交易从根本上改变了经济模式,从而逐渐主导了社会财富分配。在自然经济时代,劳动极为繁重,其产出也只能维持生活,交易主要为了互通有无,规模十分有限,社会财富处于松散状态,没有形成系统价值体系。随着劳动分工扩大深化,交易越来越频繁和广泛,伴随着货币的产生以及市场的发展成熟,逐渐形成以金银为核心的财富价值体系,财富之间具有了可比性,促进财富的流动和配置。劳动与市场交易在所有权分配上并不是对立的,正是交易使得劳动所有权能够更好的实现。一般劳动产物难以保存,将劳动或劳动产物交换成货币,人们就有可能通过劳动积累财富。交易还促进了劳动分工,衡量了劳动价值,改变了劳动方式,最终显著地提高了劳动效率。

以货币为基础的市场分配方式,经过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到后期也积累了无法解脱的矛盾。从劳资矛盾到周期性经济危机,以及民众对按劳分配的强烈呼声,我们看到问题的普遍性。世界共产主义实践就是改变市场分配方式的尝试,从结果看,其兴起缘于市场的内在矛盾,其消退又缘于未能继承市场机制合理性。纯市场分配的矛盾根源,在于交易必然自我否定。财富的多样性内在价值是交易的起源,不同的财富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人们通过交易各取所需。随着交易的频繁和稳定,形成统一市场价值体系,然而随着市场的发展成熟,人们更多注重于财富的市场价值,市场价值共性最终碾压财富的内在价值个性,对财富多样个性的否定改变了交易的基础,交易成为价值争夺手段,违背了社会分配的初衷,因为社会分配原本就是为减少个人争夺。货币本来是交易的工具,由于交易被货币所垄断,使货币屡屡反客为主而成为交易的目标。结果必然是财富和货币不可逆转的向少数人集中,从而导致交易量的持续减少和市场萎缩。市场必然需要从外部输入的多样性内在价值以保持其活力。

市场分配存在诸多问题,然而其合理性在于同时容纳了劳动和交易作为所有权分配的依据,只是交易处于基础地位,劳动所有权要通过交易来实现。按劳分配是对公平性的更高追求,但在实践上却没有脱离计件工资的窠臼,交易效益和市场机制都无从体现,不具有可行性。按劳分配应该被赋予更合理的实践意义。现代社会中劳动的涵义非常广泛,交易也是劳动,因此按劳分配与市场交易是完全相容的。劳动具有多样和特殊性,有些劳动具有即时效果,有些起长久作用,有些劳动效益可预见,有些劳动则需承担风险,不能简单用市场价值来衡量,劳动所有权为市场提供源源不断和丰富多样的价值输入,保持所有权动态平衡和市场活力。按劳分配的意义,可概括为劳动产生与其密切相关的财富所有权,这包含自然劳动所有权,即种瓜得瓜的朴素道理,而在如今协作劳动时代,应该解读为员工通过劳动获得企业股权,具体的劳动正好对应具体的股权,而非一般性的货币工资,这应是按劳分配最合理的诠释。

按劳分配确立劳动作为分配基本依据,所有权首先在劳动中产生,在此基础上可自由交易,因此能够容纳市场机制。员工都成为企业的股东,在此之上建立工资制度,确定岗位工资、退休工资、绩效工资和股权分红之间的比例,这就从根本上消除了员工与企业的利益冲突。节省了管理成本。员工是企业整体利益的集中体现,企业兴衰存亡直接关系到其衣食住行。员工持股体现员工与企业的鱼水关系。企业经营困难时员工可以选择减少工资,共度难关。企业肩负太多的社会责任,不该成为利益博弈的牺牲品。企业股权不再是由少数人所垄断,其决策也将会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从根本上化解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商业欺诈和投机。股权按劳分配,确保了劳动在所有权分配中的基础地位,交易就有了坚实的现实需求基础,避免马克思所说资本主义社会“买空卖空、票据投机以及没有任何现实基础的信用制度”[5]。在这种意义下,按劳分配完全不是对市场的否定,而恰恰是市场机制长久稳定运行的保障。

劳动股权模式也是市场发展的自然归宿。在市场发展早期,劳动效率很低,交易相比而言,几乎不会耗费什么劳动,因此长期以来被当成可免费使用的手段,交易成本为大家所忽略。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交易本身所耗费的劳动变得不再可忽视,特别是随着市场的扩张,交易的信用成本和风险显著增加。但惯性使我们仍过度依赖交易,特别是对于企业和土地,劳动不能直接获所有权,只能先兑换成货币工资再购买回所有权,交易仍是基础分配方式。在古典经济学理论当中,包括劳动价值论、局部和一般均衡理论,都没有交易成本的考虑。交易成本的概念由科斯(Coase, R.H., 1937)提出[6],解释了企业本质,此后逐渐被大家所重视。交易成本的制约使世界产生了分层市场,各国内部形成了相对自洽的市场,例如美元市场,人民币市场等,上层有国际市场,底下有地方市场,减少单个市场交易者数量和交易成本。劳动股权使劳动力不用放到整个劳动力市场里估价,只需在企业内部确定其相对价值比例。

交易成本决定了市场的边界所在。为什么一日三餐不像工业和农业那样普遍的专业化生产,其分工只限于家庭内部,尽管有餐厅和佣人存在,但其市场只是人类饮食习惯中的小部分,它所占比例是由交易成本决定的。交易成本在进行跨区域或者跨行业交易时会显著的增加,被形象地称为交易摩擦。交易摩擦的存在是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及工资物价差异的原因,区域交易摩擦导致地区形成相对独立的市场,形成地方经济,也使大部分人留在本地就业,而跨行业交易摩擦又使特殊行业的专业人才流向大城市,以寻求行业内部更少的交易成本。劳动力价值是通过企业再通过市场体现出来的。建立劳动股权制,市场首先决定企业价值,企业再确定每个岗位的相对股份,企业内部形成较为独立的劳动力市场,员工是市场主体。各岗位对应的股权比例,会自然形成业内行规,尤其在传统行业,这样就减少了议价成本。劳动股权形成了劳动力分层市场,减少劳动力的交易成本,促进整个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

劳动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劳动所有权自然也是动态变化的,而传统所有权是绝对和永续的,这是对传统观念的革新。劳动是改变所有权的最有力依据,所有权是凝聚于财富中的劳动,既然过去的劳动能够产生现在的所有权,那么现在的劳动自然也应该能产生将来的所有权,这正是所有权产生原理的最标准的体现。所有权体现过去的积累,是对人以往劳动的回报,确保个体经济活动的一致性和连惯性。劳动所有权回归,员工的劳动首先产生企业的股权,股权就会源源不断地转移到员工手里,提高劳动者的经济地位、工资收入以及工作积极性。分散的股权构成有助于实行民主管理,从而形成多元和包容的企业文化、平等的价值导向。员工持股模式已经在华为等大型企业的经营实践中得到有力证明。然而劳动股权是动态的,既然企业股份可以源源不断转移给员工,那么这些股份从何而来?原股东的权益如何保证?他们的股份是否要持续地被稀释?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下面要阐述的所有权消退原理。
楼主:股本家  时间:2020-06-14 13:41:41
——世间所有东西都会变质,人们为何不甘于财富的自然流逝?

——追求永恒是人们永恒的话题和行为动机,然而我们的社会和子孙后代却不能承受如此多的永恒,无论是精神财富还是物质财富。我们在继承先辈财富的基础上,还需要有创造财富的空间。我们的生活不容许被永恒所填满。

3 所有权消退原理

基本原理3.1 所有权不但是人在行动中从无到有产生的,而且随着行动的停止而逐渐消退,这就是所有权消退原理。

所有权产生原理和所有权消退原理一起构成完整的财富动力学规律。在历史经济的视角下,所有权不再是由法律规定的,静止和没有矛盾的抽象秩序,而是充满矛盾的具体动态过程。由于经济是人类活动的动态过程,所有权也是有生命的,会随着人的活动自然生长、衰退。

实物财富很是容易变质或贬值的。物品被消耗了,所有权自然消失。普通物品都有一定寿命,既便没有使用,食物有保质期,此外物品被丢弃或遗失,成为无主之物,所有权也会消失。机器设备寿命一般较长,但会损耗淘汰,导致价值消退。人们通常会把实物换成货币保存,能够延长财富的有效期,然而现实中的货币一般都会逐渐贬值,这也是所有权消退方式。

但人类历史上有两种极为特殊的财富,即土地和黄金,它们都是具有无限的寿命和保质期,永远不会被消耗,一旦拥有土地或者黄金,常理上所有权可以通过子孙的继承而无限延续。历史上法律和道德等社会力量都是维护土地黄金的所有权,这是为了保证所有权的自然延续和社会秩序稳定,具有积极的一面。但这一来道德法律力量就是在维护长生不死的所有权,而这完全违背了所有权消退原理。制度保护了私人的财富,却没为将来留下财富创造空间。但铁律就是铁律,财富所有权一旦不能以正常方式消退,就必然会通过非常的手段被夺取。且不说历史上对土地黄金超越法律道德界限的巧取豪夺,从历史上反复发生的社会革命看,追寻经济根源,是由于财富的社会分配违背了消退原理,财富的所有权没能够自然地消退,劳动就很难再获得财富,导致社会矛盾不断积累,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就会发生全面爆发。这就是周期性农民革命,最后就是土地重新分配,也即终结了想要长生不死的土地所有权。

对于黄金,人类与所有权消退原理对抗的历史在西方则演绎得更加淋漓尽致。19世纪初,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同时巨量的财富被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产生了大资本家和银行家,他们的财富以黄金为载体被毫无损耗地保存下来。从巴尔扎克、莫泊桑的作品可看到,黄金成了当时最炙手可热的财富,甚至是超越生命的永恒价值象征。然而这样一种不会贬值的财富却给人类社会带来深重的灾难。从财富的流动和市场规律看,永不消退的财富在市场中必然会不可逆转地聚集,导致市场萎缩,这正是经济危机的根源。

1825年左右,英国爆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7],商品滞销,物价暴跌,大量的工商企业破产。不过当时英国仍然是世界上唯一的工业大国,没有竞争对手,可通过扩展市场来解决问题。所以危机一两年就过去,接下来又是十来年繁荣。但到了1837年的危机,情况就不同了,除了英国,德国法国美国等国家都发展了工业,危机是全面性的,这次的危机持续了6年,工业规模骤减,经济缩减的趋势直到1843年才恢复。危机后面的繁荣年代仅持续了4年,1847年又爆发一次危机。这次危机从持续时间、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1847年多次爆发了反饥饿的暴动。危机也带来了工人运动的高涨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形成,1847年6月,世界出现第一个共产主义者同盟[8]。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宣言刚发表,革命风暴就席卷欧洲。1848年法国巴黎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当时的国王,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同年3月在德国,奥地利,意大利等也爆发了全面的政治革命[9]。

不过1848年革命大多都迅速以失败告终。资本主义经过这次革命后又开始一段长期的繁荣。危机缓解最初缘于金矿。1848年,圣弗朗西斯科发现金矿,1851年,墨尔本也发现金矿[10]。这两个地方原来都是偏远的地方,金矿埋藏不深,挖矿投资不大,引发了全世界的淘金热。前者中国人称为“旧金山”,后者则称为“新金山”。淘金潮使得大量黄金流向无数淘金者,向市场注入强大购买力,延缓了金本位市场体系中财富的自然聚集过程,缓解了经济危机。黄金拯救世界,本质是所有权消退原理在货币上的体现。货币乃是财富所有权的集中代表,金银货币总量相对稳定,个人的财富所有权份额就不能正常消退,市场自身无法保持平衡,必然需要外部干预力量。淘金潮实际就是从原市场外部注入黄金,稀释了货币所有权份额,也就是货币价值适应了所有权消退原理,从而缓解了原来市场体系与消退原理之间的矛盾。

当然金矿只能解救一时,后来的经济危机被殖民扩张延缓,最终还是爆发并导致世界大战。人们逐渐认识到货币干预的作用。1933年希特勒和罗斯福上台,接手两个最大的工业国,他们最终抛弃了自由资本主义的思想,实行货币贬值刺激政策[11],成功地走出了经济危机。他们的思路被经济学家凯恩斯总结下来,成为影响巨大的经济理论学派,即凯恩斯主义[12]。货币刺激手段和后来的量化宽松政策[13],实际上都是使货币所代表财富所有权逐渐地消退,本质上和金矿延缓危机是相同的原理,也即通过主动适应所有权消退原理而化解市场危机。如今大家对货币贬值已经了,现在进入了经济新常态,实际上就是负利率时代[14]。
楼主:股本家  时间:2020-06-14 13:41:41
现代社会中股权是由投资产生,而且不管企业怎么发展,除非股东卖出股权或者同意追加投资,这个股权一直不变。这与所有权消退原理是相悖的,因此在实际中消退原理就会以另外的方式起作用,也就是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代理风险,使得企业很容易破产或者被收购。在当前制度下,利润由股东独享,即便企业发展得很好,其核心员工不愿意久居人下,一有机会就会脱离企业自己创办同类企业,内部力量被削弱,这是其一;其二,股东独享丰厚利润,如果外部资本参与不进来,必定会去投资同类企业,从外部争夺市场份额,挤占利润空间。因此,即使在传统行业,不存在什么技术更新问题,企业也很容易破产倒闭,最终所有权归零。股权独享制度妨碍同类企业的合作和共同发展,导致企业间的同质竞争,给社会带来极大的成本。如果股权制度能够顺应所有权消退原理,企业股东的所有权每年自动削减,转移到对企业有贡献的核心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手里,核心员工也要持续为企业做贡献以保持自己的股份,就形成股权动态平衡和有活力的团队,而且瓦解企业的内外因素也将不复存在:一方面,由于核心员工能够在企业内部获得股权,留在原企业是更好的选择,增强企业凝聚力;另一方面,投资新办企业不能一直独享利润,外部资本就不会轻易投资同类企业来争夺未来市场。这些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和长久发展。

货币、股权和房产是现代财富的主要形式,它们在市场中可以自由流通,形成汇市、股市和楼市,货币和股权的价值消退已是既定事实。房产价值主要在于土地所有权,地权是无法自然消退的,这实际上使得房产成为保值品。然而存在保值品的市场必然是不可能稳定的,所以很多国家采取间接的手段让房产价值消退,即征收房产税,不交税的房子将被回收,对市场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但这种间接的方式执行起来费时费力,更主要的是这并没有解决地权如何产生的问题。在企业所有权问题上,劳动股份制度把所有权的消退和有机产生结合起来,用社会内部力量解决社会分配失衡问题,这一点同样可以运用到土地和房产。既然工人的劳动产生了企业所有权,那么对于农民和城市居民来说,应该就是耕种产生田地所有权,居住产生房屋产权,这是所有权的产生;而地主和房东每年在收取地租和房租的同时,所有权也在不断的削减,所有权削减部分,耕地转移到农民的手里,房产则转移到住户手里,而对于自耕农和自有房屋住户,每年所有权削减部分自然还是回到自己手里,因此一直保持100% 所有权。这实际上是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实现耕者有其田和居者有其屋,同时保障了市场稳定和人民生活安定。对于股权、地权和房屋产权的削减,社会应当形成一个具体的量化方案,基本的原则是每年消减一个相对固定的比例,比方说,所有权每年衰减为原来的90%,股份和房产都是如此,这样可以保证纯股东或房东的所有权在可预期的将来衰减到几乎为0.
楼主:股本家  时间:2020-06-14 13:41:41
总结:财富是人的价值观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协调人与人之间经济活动的依据。历史上的财富形态和财富观念不断演变并相互影响。所有权确立人与财富的基本关系,是人类经济秩序的基础。由于人类经济活动是动态过程,所有权也有生命,会随着人的活动而自然地生长和衰退。财富的所有权结构既有相对稳定的特征,又有动态变化的内禀属性,而所有权的变化取决于人的实践活动,特别是生产劳动和交易行为。关于财富所有权的运动变化规律,可概括为两个互相联系,互为补充和印证的两个方面:所有权产生原理和所有权消退原理,所有权是人在活动中从无到有产生的,另外一方面所有权也会随着行动的终止而逐渐消退。所有权的产生与消退原理一起构成了完整的财富动力学规律,决定着财富分配的动态平衡。我们看到,所有权的消退具有强制性和历史必然性,所有权的产生则基于人的主观能动性。

所有权的争取和保护构成财富分配的基本矛盾。公有制没能保护所有权而损害劳动积极性。私有制对所有权过分保护则使得所有权很难通过劳动和创造获得,挫伤劳动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劳动与自由分离和阶级二元对立,食利阶级自由却脱离劳动,劳工阶级劳动但非自愿,无论哪种情况都会导致人的发展停滞。当今现实情况可以看成公有制和私有制的某种调和,并没有克服原有问题和消除二元对立。所有权的产生与消退原理赋予所有权以时间的维度,把所有权的保护与更新有机结合起来。正是所有权的自然消退为所有权重新产生留出空间,反过来也维护和促进所有权自然延续。以此形成制度将实现普遍自由劳动和人的全面解放。
楼主:股本家  时间:2020-06-14 13:41:41
企业有两大职能,一是承认劳动者的价值,二是企业自身的价值被社会所承认。通过这两个过程,劳动者的价值才得到社会的承认。因此,劳动者选择企业有两个判断标准,一是企业是否充分承认自己的价值,二是企业的价值是否得到社会充分承认。在劳动股份制度下,劳动者第一是看企业是否给了自己足够的股份; 第二是看企业产品价值,长期发展以及是否被大家所认可。通过这两个过程,个人和企业形成互相监督和良性循环。

然而现实中这两个过程往往合二为一,劳动者的就业选择仅仅被工资的多少所左右,缺乏对企业价值的判断;而企业主通过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而对企业品牌所产生的恶果,可以通过股权操作转嫁给不知情者,肇事者的不当获利却以货币的形式存留下来,并没有给他本人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这实际上助长了投机和造假的行为。在劳动股份制度下,股权分散到所有员工手上,就不存在通过股权买卖推脱责任的可能,员工(也是股东)们就会千方百计维护手中股权的价值,也就会去维护企业的品牌价值和长远利益,因为股权就是他们的财富。
楼主:股本家  时间:2020-06-14 13:41:41
建立劳动股份制企业的本意,并非淘汰其它所有制企业,而是为劳动者提供多一种就业和生活的选择。当然劳动股份制企业之间必然会加强合作,特别是在困难的时候要同舟共济,但也并不排斥与其它所有制企业做生意。只不过,如果劳动股份制度确实有自己的优势,长远来说能给劳动者带来实惠,就会冲击劳动力市场,增加劳动者的议价筹码,最终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了全社会的工资标准。事实上,我们不排斥这种可能,即在某些行业中,比如一些高新技术行业,传统股份制会更有优势,但这并不能成为否定劳动股份制度的理由。让劳动股份制企业在社会上产生并发展壮大,形成多种所有制共存的局面,让市场来说话,我相信这是人类对未来最理智的选择。
楼主:股本家  时间:2020-06-14 13:41:41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发展,变化和灭亡的过程,为何在人们的观念中所有权却是绝对和无限延续的?过去我们片面地和绝对地强调所有权的稳定性,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危机。如果制度维护长生不死的所有权,这样的制度无疑是在自取灭亡。

前面的所有权产生与消退原理赋予所有权以时间的维度,在保证所有权的稳定与自然延续的基础上,解决了所有权更新的问题,维持财富分配的动态平衡。这一原理应用到我们的经济生活中,将从根本上化解我们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
楼主:股本家  时间:2020-06-14 13:41:41
@djf_d45 2018-11-21 20:47:08
很独特的见解,很受启发!理论需要可以拓展的地方还有很多,期待楼主的更多精彩见解。
-----------------------------
沿着这一思路展开,制度变革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也会有很多实际问题和行动方案可以进一步讨论和开展。

基于人类历史发展概括出所有权产生原理和所有权消退原理-->提出劳动产生所有权的原则-->股权动态变化、员工逐渐掌握大部分股权的新型企业组织形式(劳动股份制度)-->用民权选票投出一个民权中国。

企业有两大职能,一是承认劳动者的价值,二是企业自身的价值被社会所承认。通过这两个过程,劳动者的价值才得到社会的承认。因此,劳动者选择企业有两个判断标准,一是企业是否充分承认自己的价值,二是企业的价值是否得到社会充分承认。在劳动股份制度下,劳动者第一是看企业是否给了自己足够的股份; 第二是看企业产品价值,长期发展以及是否被大家所认可。通过这两个过程,个人和企业形成互相监督和良性循环。

然而现实中这两个过程往往合二为一,劳动者的就业选择仅仅被工资的多少所左右,缺乏对企业价值的判断;而企业主通过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而对企业品牌所产生的恶果,可以通过股权操作转嫁给不知情者,肇事者的不当获利却以货币的形式存留下来,并没有给他本人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这实际上助长了投机和造假的行为。在劳动股份制度下,股权分散到所有员工手上,就不存在通过股权买卖推脱责任的可能,员工(也是股东)们就会千方百计维护手中股权的价值,也就会去维护企业的品牌价值和长远利益,因为股权就是他们的财富。

具体来说,企业职工通过劳动首先获得股权,这样员工自动成为股东,通过股东大会行使股东权利,给董事会授权,在此之上建立工资制度,确定岗位工资、退休工资、绩效工资和股权分红之间的比例。职工股权动态变化的,招聘时定好每年获得多少股权,以后可以调整。所有股东的股权每年消减一个固定的比例。员工入职到一定年份,他每年消减的股权和新增的股权达到一个动态平衡,股份就基本保持不变,离职或退休后则逐年减少。这样股份可以作为生活保障,但不是白要的,也不会因为暂时离职而生活无着落。

这样的企业称为民权企业,当然老板大都不愿意把自己的企业变成民权企业,但有这种想法的人可以创建这样的企业,员工得到实惠,会有更多人希望加入民权企业,这时候民权企业可以做宣传,你们来买民权产品吧,这样民权企业可以发展壮大并提供更多民权岗位,宣传到位,民权企业就是响当当的品牌,会有人看准机会来投资,这样就会形成良性循环,不断蔓延,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意思。民权企业有很多优点,而且民权品牌自带防伪功能。更多详细的阐述,可以参照
用民权选票投出一个民权中国http://bbs.tianya.cn/post-no01-512752-1.shtml
楼主:股本家  时间:2020-06-14 13:41:41
问题就在于所有权固化。所有权不能只是通过买卖获得,而是工作可以获得股权,居住产生房产权,耕种产生土地权,这就鼓励人们通过诚实劳动来获得财富。反之,所有权只能以买卖获得,等于煽动大家去投机,欺诈,造假舞弊,而老实干活的却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这是问题的根源,不去解决这个根源,而只是去制定各种法律,搞很多监督机构,增加社会运行成本不说,效果也差强人意。任何制度总是会有漏洞,而且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社会的长治久安都是没有保障的。
楼主:股本家  时间:2020-06-14 13:41:41
@沁云沧海 2019-08-26 21:49:22
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是不是解决了这个问题
-----------------------------
这个方法,在问题比较严重的时候还是可以起到暂时的缓解作用。
这种技术层面的东西,很多国家都有成熟的制度体系。
但这种自上而下的法规,不容易稳定地保持下来,是否能贯彻落实也未知。
所有权只要是不在劳动者的手中,使用权终究是无法保障,它总有一天也会失去的。
只有那种简单易行的规则,让大众容易理解和遵守,才会有彻底改变文明世界的力量。
例如“买卖自愿”这样一条很简单的原则,就可以消灭人类社会大部分的野蛮行为。
我想相信“劳动产生所有权”一旦成为大家的信条,就会彻底解决我们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
楼主:股本家  时间:2020-06-14 13:41:41
@沁云沧海 2019-08-27 16:54:21
这个劳动产生所有权不具有操作性,你的劳动价值大小没法具体界定,还有好地方大家都想去住,怎么判断给谁住,戈壁荒滩,划给你你也不会去劳动居住。
-----------------------------
为什么要界定劳动价值大小呢,劳动产生所有权恰恰是避免了用权威机构来评定个人劳动价值。这个企业是你们这班人在搞,企业就是你们的,至于你们的劳动价值,也就是企业的价值,就看你们自己的本事,能否获得别人的承认。所有权价值的大小只有在双方要交换的时候才需要界定,劳动产生所有权正好是省去了交换的环节,所有权直接获得,不需要进行估价和交换。
劳动产生所有权产生所有权并没有重新洗牌和重新分配的意思。好地方大家都想去住,很简单啊,按照先来后到。甚至你拥有很多套好房子,也没问题,没有人会抢你的所有权,但是你必须自己打理,交给谁打理,房子就慢慢变成那个人的。劳动产生所有权是这个含义来着。
楼主:股本家  时间:2020-06-14 13:41:41
@孚比物语 2019-10-19 12:59:20
这个也是我最近一直思考的问题。思考的意义在于正确的做事。现阶段的创业,要学习华为的股权模式,上市这条路越来越不好走了。以前一级市场稳赚的模式,现在也开始变天。不看客观原因,单从结果来看,本质上都是民间货币的覆灭。凯恩斯的金融模型升级的必然。发出去的超量货币,通过眼花缭乱的方式覆灭,这才是没有通胀的原因。看懂了这个,就知道,凭兴趣做事可以赚个开心才是根本。哈哈。
-----------------------------
不错,您是个聪明人,从个人角度而言能够快乐工作就已经足够了。但是在快乐生活之余,在自己认识范围之内,能够未雨绸缪,为未来添砖加瓦,也算是为别人发光发热,对自己而言也是更长久的快乐源泉。理想还是要有的,万一真的实现了?
楼主:股本家  时间:2020-06-14 13:41:41
每个人都应该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幸福,但企业家的幸福必须与员工的幸福绑定在一起,官员的幸福也必须与老百姓的幸福绑定在一起~
楼主:股本家  时间:2020-06-14 13:41:41
一位网友说的很好 @WDM22

几年前我参加工作,出去找工作的时候,老板总是给我描绘一幅蓝图,给我画一张大饼。并且告诉我公司有发展,意味着你的收入更高,但是你前期的收入肯定不高,并且劳动量很大,但是你要有格局,因为公司绝不会亏待你。一切都是暂时的,长久来看,你已经赢得成功。

后来我发现,钱最后都在老板那,老板成功了,借着我的努力,但是我没有分享到成果,老板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小伙子,你的能力需要提高,看看公司现在的发展,你应该为这个平台感到庆幸。然后我辞职了,因为我也要吃饭。我没办法每天饿着肚子上班,住在不见阳光的地下室。

后来去了一家公司,老板直接问我:你以前做过什么?你的薪资待遇要求呢?是否能接受A,B或C。老板说好,这个薪资可以满足,如果做的好的话,有晋升空间。简短的几分钟聊天,面试结束了。暂时我脱离了困境,并且不在那么迷茫了,因为我看的见我每个月分得的利益,这使我安心,使我确实感觉再为自己谋生。

我总感觉自己非常自私,没怎么真正的去关心别人的发展,这是我求职历程,也是许多人经历过的。我不禁去想,是否我的收入真的有保证,我才会真正为公司的发展考虑。因为我能生存的好,所以才愿意自发的去维护这份好工作。我是个成年人,也还是个孩子,我的思想是不成熟的,但天涯前辈们教会我很多。

楼主:股本家

字数:10671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8-03-21 00:06:58

更新时间:2020-06-14 13:41:41

评论数:5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